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民族音乐欣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欣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音乐欣赏

第1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欣赏;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49-02

【作者简介】许丽萍(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的一员,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提出:“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期最好的启蒙教育方式之一,为此,我园开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五名”工程实践研究》(五名指:名画、名曲、民俗、名著、名片)的课题研究,巧妙地将民俗知识融进音乐中,促进幼儿审美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一、音画结合,让音乐更形象

(一)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如果仅凭借教师的讲授,民族音乐中的许多民俗和器乐知识是很难被幼儿接受的。因此,在幼儿园中,音乐需要借助于画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画面可以是录像、绘画、图片,也可以是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可以是教师当场勾勒的简笔画。

在将音乐与画面结合时,我们常使用两种策略:一是画面前置,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音乐内容,可以首先出示画面,让幼儿通过画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将音乐的内容与画面匹配,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我们先给幼儿展示了中国画家李可染的“牛”系列水墨画,他们看了国画之后对乐句有了感性认识,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二是画面后现,对于幼儿已有相关生活经验的音乐,或是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之后再呈现画面,如在黎族音乐《竹竿舞》中,由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有了玩竹竿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或贴出竹竿开合的形态,从而为幼儿尝试跳竹竿舞作好铺垫。

(二)音乐与线条的结合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五线谱上的符号就是音乐感彩的体现。对于幼儿来说,五线谱上的音乐符号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符号来表现和理解音乐。当音乐呈现柔美时,可以用一些波浪线、螺旋线来表现;当音乐节奏明快时,则可以用锯齿线、短线来表现。如在欣赏名曲《化蝶》时,由于音乐乐句比较冗长,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句,教师引导幼儿用蝴蝶飞舞的螺旋线来画乐句,在乐句每八拍结束时贴上一朵花,表示音乐表现的是蝴蝶找花的情景,同时也帮助幼儿了解这段乐曲(节选)共有四段,教师还请幼儿在螺旋线时用柔美的动作来表现蝴蝶飞舞,在每个乐句结束时“花”的部分表现出蝴蝶在花上休息的造型,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二、音诗结合,让音乐更达意

(一)音乐与古诗的结合

古诗与民族音乐均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能够带给幼儿经典的美感。如在欣赏名曲《春绿江南》时,教师边放音乐边跟随乐句朗诵古诗《春晓》,让幼儿既能感受到乐句的段落,又可以理解音乐所展现的暖阳、鸟啼、花开、春雨的景象,并能体验到音乐舒缓、悠扬的意境。又如在欣赏名曲《杨柳青》时,教师跟随音乐乐句,朗诵古诗《咏柳》,让幼儿感受到春天来了,绿色的柳枝在春雨中生长、在春风中随风飘扬的情境。

(二)音乐与儿歌的结合

儿歌是我国的民间瑰宝,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童谣,念起来朗朗上口,与音乐一样富有节奏。我们尝试将一些儿歌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在为音乐增添游戏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儿歌更多的美感。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在明朗的节奏中朗诵儿歌《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放鞭炮”,使得幼儿在熟悉的儿歌中很快就理解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又如在欣赏昆明地区传统童谣《对歌调》时,教师结合诙谐幽默、音节和谐、结构工整、朗朗上口的童谣“对歌对在洗马河,小娃娃来了一窝窝;东一榔头西一锤,好像说话的小八哥”,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昆明地方音乐的特点。

三、音话结合,让音乐更有趣

(一)音乐与童话的结合

童话非常符合幼儿泛灵的思维,是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故事形式。将音乐作品与童话故事结合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特别是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如在欣赏民间乐曲《红绸舞》时,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了“兔子和狼”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体会“逗引”和“躲藏”的情节和动作,从而让幼儿在童话情节中体验快乐,并掌握了乐曲的特点。又如在欣赏民乐《二泉映月》时,教师以童话《卖火柴的小姑娘》作为旁白,伴以寒冷、黑暗的画面作为背景,让幼儿体验音乐中的凄凉并产生同情的情感。

(二)音乐与象声词的结合

除了使用形象的童话来诠释乐曲外,我们还会利用幼儿喜欢的象声词来烘托乐曲的气氛。如黎族乐曲《打柴舞》(又叫竹竿舞)旋律明快、节奏清晰,其中强有力的节奏敲击声的反复,再现了竹竿舞的热闹场面,在每个乐句最后两节可以让幼儿高呼“嘿!呵嘿!”,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乐曲的豪迈洒脱、节奏的分明有力。

四、音律结合,让音乐更生动

(一)音乐与律动的结合

幼儿期是孩子动作语言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动作语言往往优于口头语言的表达,而律动活动正是以动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结合了律动游戏。如民间音乐《喜洋洋》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氛围,而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在节日里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采用了“包饺子”这一律动游戏来配合,将音乐分为ABA三段:第一段表现擀饺皮,第二段表现放饺馅、捏饺子,第三段则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的过程。幼儿通过参与这个律动游戏,不仅获得了包饺子这项民俗活动的经验,体验到了节日的欢快;还通过游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乐的热烈、情绪的欢快;更通过动作变化感知了音乐结构,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

(二)音乐与乐器的结合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们让幼儿选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

五、音游结合,让音乐更好玩

(一)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方式,将音乐与游戏结合,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我们带着幼儿一起玩民间的舞龙游戏,让幼儿伴着音乐明快的节奏,在不同的乐句中改变舞龙的方向。又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们选用跳绳的体育游戏,让幼儿三人一组(两人甩绳、一人跳绳)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跳绳动作。通过音乐与游戏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加喜爱和了解音乐。

(二)音乐与操作的结合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操作,我们在音乐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环节,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如在欣赏彝族音乐《七月火把节》时,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内容,教师绘制了许多卡片,在欣赏音乐后请幼儿试着将卡片内容排序。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到音乐中表述的转圈、打招呼、欢呼等情节,为之后的动作表演作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美]洛伊斯・乔克西.柯达伊教学法1[M].赵亮,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0).

[2]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杨立梅,蔡觉民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 [美]基维.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M].徐江媛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4.

[5] [俄]根纳季・齐平.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董茉莉,焦东建,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2.

第2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一、关注幼儿发展需要,选编民族音乐欣赏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比较复杂,幼儿不易理解,如何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被幼儿接受和理解呢?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效选择和编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的民族音乐作品,可结合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民乐欣赏作品时要关注幼儿发展特征和理解能力,包括音域适合幼儿年龄段;歌词内容简短、易懂、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旋律动听、结构工整。如《敲锣打鼓放鞭炮》、《紫竹调》等乐曲适合小班幼儿,《快乐的小牧民》、《喜洋洋》、《对歌》、《凤阳花鼓》等通过改编可以作为中大班幼儿欣赏曲目。经典的民乐往往曲目较长,结构较为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音乐编辑软件进行编辑。需要处理的效果一般有分段、剪辑、变速、变调等,而涉及具体软件技术为音乐的截取、合并、变效果(变速、变调、变音色等)。cooledit2.0是非常方便和实用的声音编辑软件,能快速导入音乐,用分割和拖曳工具能简便实现音乐的截取和合并。如民乐合奏曲《梁祝》结构复杂,整曲时长9分钟,可以运用以上软件将整首乐曲剪辑为ABA三段式乐曲,同时赋予幼儿易于理解的情节,如第一段为“两只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第二段为“遇到危险,进行抗争”;第三段为“战胜危险后欢快舞蹈”,时长为两分钟左右。改编后的乐曲可以作为小班幼儿欣赏曲目。

2.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对于幼儿来说“一日活动皆课程”,民族音乐欣赏活动应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与一日活动相结合。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相契合的音乐能给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带给幼儿快乐、轻松的心情,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体验。我们可以选用民族音乐指令调节幼儿的一日生活,如来园播放《苗岭的早晨》、课间播放《放风筝》、午睡时播放《茉莉花》等。(2)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主题活动中融合民族音乐,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不仅可以让主题活动更富有特色,更可以让民族音乐找到较好的载体,达到更优的实施效果。如在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融入《杨柳青》、《春绿江南》等乐曲,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与春天融合的独特美感体验。(3)与节日活动相结合。节日活动是渗透民族音乐的良好时机,特别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以下一些曲目就适宜被采用,如《加油干》(五一节)、《花好月圆》(中秋节)、《喜洋洋》(春节)。

二、创设多元活动环境,拓宽民族音乐欣赏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可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的音乐活动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洗礼,对幼儿身心起到熏陶和感染作用。

1.布置民族文化欣赏长廊。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走廊、楼道口等可以布置成民族文化欣赏长廊。如提供民族服饰娃娃、名族服饰、手袋、拎包等布置成民族服饰文化区。走廊墙面可以布置京剧脸谱、江南扇子、蓝印花布工艺品等。窗户可以布置各种剪纸窗贴……结合走廊广播系统,利用来园、离园、散步等时间感受民族音乐、民族艺术作品的美,动听的民乐、多样的色彩、富有特色的造型能给幼儿带来听觉及视觉上的盛宴,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美。

2.设置民族音乐体验专用室。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民族音乐体验专用室,布置不同的体验区域,如敲敲打打区、唱唱跳跳区、指指认认区、涂涂画画区。在“敲敲打打区”里,提供幼儿各种民族小乐器,如锣、钹、鼓、响、梆子等,还可以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的节奏卡,幼儿可以在这里自主探索乐器的演奏方式,也可以跟着音响中的民乐进行小组合奏。艺术氛围浓郁的场地,丰富的材料,每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次艺术之旅。

3.创立民族音乐欣赏区角。在班级可以创设联合各类乐器、乐谱、表演道具、服装及多媒体设备的最大化“动作和理解”的民族音乐欣赏区角。在活动区或游戏角活动时间里,幼儿或表演课上所学、或自由创造表演;或个人单独表演、或小组合作表演;或扮演演员、或扮演观众……班级民族音乐欣赏区角为班上具有音乐智能天赋或对音乐感兴趣的幼儿开辟了独特的天地。

三、灵活运用信息媒体,激发民族音乐欣赏兴趣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民族音乐欣赏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以其生动的色彩、画面、音效及灵活多样的交互手段为幼儿创设了趣味盎然的情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民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民乐欣赏实效。

1.动画辅助,让倾听活动更形象。幼儿倾听的态度、能力与习惯直接影响音乐欣赏活动效果,我们在实践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倾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的语言引导,为幼儿提供生动的情境感染,提高他们倾听的积极性。如欣赏民族音乐《牧童短笛》时,先对幼儿提出倾听要求,随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画家李可染的“牛”系列水墨画,让幼儿对音乐内容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将直观、形象、简洁、易于幼儿理解的图谱、节奏图展示出来,实现音乐的直观化、形象化,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乐曲,感受旋律的特点,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声像和谐统一的音乐氛围,能使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是培养幼儿倾听和感受民族音乐形象能力的良好契机。

2.白板互动,让音律活动更有趣。幼儿期是动作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而音律活动正是以动作为基础的。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注意力短暂、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运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辅助律动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拜年》是一首反映过年时拜年情景的乐曲,音乐诙谐、活泼。可以将这首乐曲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白板课件,将拜年时男孩子抬轿子,女孩子坐花娇、拎蛋糕,一路爬坡、下山、扭秧歌、甩手巾的情节展示给幼儿。随着音乐的发展,可以引导幼儿创编梳妆打扮、扮演新郎、新娘、给长辈拜年等情节。活动中还可以进一步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及时将幼儿创编的动作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再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给幼儿。当幼儿看到自己创编的动作汇编成新的乐段律动时,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第3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新元素 中国民族音乐 鉴赏课

一、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新元素分析

什么是民族音乐?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民族音乐由那时起,一直演变和发展至今,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民族音乐分为这样五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每一类音乐都有其独立的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这就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就是指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技巧,这些技法既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更新,同时其发展又受着时展的局限,因此每一个技法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21世纪的今天,民族音乐主要的新元素有:中西作曲法的结合、中国民间曲调新唱、说唱音乐融进流行音乐等。这些技法,让民族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人们在当今时代对民族音乐的新需求。

二、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1.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紧跟时展步伐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旧有的事物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同时,人们也特别乐意接受新事物、新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新要求,民族音乐中也注入了新元素。另外,人们对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敢于挑战,教育领域里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体现。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可行的。

2.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要求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子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课堂中加入新元素,既是对民族音乐鉴赏课的丰富,更是对学子们音乐知识的一种补充。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从培养学子的民族文化素养做起,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3.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充实当今学子生活和丰富学子们知识的需要

青年学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理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另外,青年学子处在时代的最前沿,对生活、对知识都有其新的要求。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正是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其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4.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民族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民族音乐鉴赏课堂。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广受推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广大音乐爱好者认识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就必须加大课堂的民族音乐知识量,就必须注入新的元素,激活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内容

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歌

近年来民歌的呈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在社会中兴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热潮。多样化的民歌形式,改变了民歌在学子们眼中的固定模式,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子们面前,受到了喜爱。但这种喜爱是停留在民族音乐的表层理解的,大多数学子没有对民族音乐进行专业的解读,当然很多时候是不会解读的。因此,将民歌引入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比如社会中广为流传的阿宝的原生态歌曲,还有黄英的《映山红新唱》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民歌都是可以引入到民族音乐鉴赏课,供学子们鉴赏和讨论,既能激起学子们的好奇心,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探讨,通过这些个体现象的分析,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

2.说唱音乐,也就是曲艺音乐

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类型之一。提起说唱音乐,学子们多数感到茫然和陌生,但是换一个形式,提起东北二人转,学子们就不会陌生了。这就是说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中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和理论,要重视素材的分析。通过社会中热点的素材并对其进行由点到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将说唱音乐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挖掘出来。这样既能顺其自然地将民族音乐的内涵挖掘出来,又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独立地、深入地鉴赏这些素材。

3.民族器乐

在大型的文艺演出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民族器乐。大多学子对民族器乐并不熟知,但这些器乐的表演一定程度上会激起一种好奇和欣赏的心理,因此民族器乐作为一种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既可以满足学子们的好奇心,拓展学子们对民族器乐的了解,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戏曲音乐

近年来人们对戏曲音乐的热情大大减弱,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戏曲音乐里方言重,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其二生活中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淡化了人们对传统的文化方式的关注程度。因此,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就可以考虑将京剧之类的国粹,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堂这既是培养学子们对京剧的兴趣,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京剧文化。

四、结语

民族音乐就是从古到今,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种音乐。将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课,是为了增加学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因此,作为现代课堂的音乐老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在引入新元素时,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教师在充分利用这一辅助工具的同时应该从多角度多形式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肖伟华.引领潮流 宣扬文化――关于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得研究[J].现代交际,2010,(12).

[2]丁言涛.试论国乐名家应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J].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1).

[3]尹茂源.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发展[J].时代文学,2010,(1).

第4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其实不仅仅是学生不够重视民族音乐,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也在逐渐忽略其价值和重要性。所以,为了让学生开始接受民族音乐,教师们必须要在课前花时间和心思做好课堂导入式教学的准备。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直接能够影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兴趣,为整节民族音乐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和学生对其的兴趣,将教学和音乐结合起来,以一种直观、生动又便捷的方式为同学们展现民族音乐。尤其是针对某些不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比如传统的戏曲、介绍民族乐器等方面,教师的讲解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教学,插入戏曲影像资料、乐器图片和演奏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在眼、耳、口的共同调动下,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好感和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信天游》这类西北民歌时,通过多媒体,为同学展现信天游的粗犷豪迈,在学生听民歌的同学,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产生背景、词曲家的生平事迹和其他音乐作品,在整体的大背景下,同学们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在每次民族音乐课之前,教师要先着手准备课堂内容的资料。以《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为例,教师要搜集关于这首歌的视频,尤其是现在《茉莉花》这首歌已经全球闻名,可以先将上海世博会中世界各国演唱这首歌的宣传短片,然后再带领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的演唱会版,通过视频的展示,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和影响力,从而引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很多民族音乐作品尤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渗透一些文化内涵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给同学们。例如古琴曲《流水》,教师可以对中国的古琴文化、历史上著名的琴家以及古琴曲在世界上的发展做一些介绍,还有著名的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让同学们在一首曲子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进而端正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态度。

二、增加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既然学生们现在普遍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就从流行音乐入手,将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感觉。由于近些年民族音乐发展的衰落,很多同学对民族音乐中的说唱形式和戏曲接触机会不多,这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民族音乐,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很多教师在民族音乐课堂上直接播放京韵大鼓或者一些评剧、豫剧之类的音乐,学生乍一听会觉得吵或者咿咿呀呀地很冗长,对民族音乐产生一种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一旦形成,日后教师再想攻破就很困难了。所以,教师要从同学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着手。首先可以将周杰伦等流行音乐人的说唱歌曲带入课堂,再让同学们听传统的说唱曲艺,告诉同学们这两种都属于说唱。可能同学们会表示疑惑,为什么传统的说唱和他们熟悉的说唱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时,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就可以顺势介绍一下传统说唱的演进,以及它和现代说唱的一些异同点。还有同学们熟悉的陶喆的《苏三说》,其实原型就是《苏三起解》,教师为学生介绍苏三这个艺术形象,京剧中苏三和王金龙跌宕的故事,顺便讲解一下京剧中其他的角色组成。再比如李玟的《刀马旦》提到了刀马旦的装扮,教师可以对其服装进行分析,与花旦的服装对比,使学生对京剧的花旦角色了解更加全面。在民族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戏曲中的情境,比如京剧中的“做”,让同学们表演敲门、吃东西、呐喊等常见的动作,了解演员表演感觉。还有像《智取威虎山》这样被翻拍成电影、被同学们熟识的作品,可以让同学们模仿剧中人物,合作完成一个戏曲片段表演。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音乐艺术,还能通过合作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课内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第5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一、以童心唤童趣

在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孩子往往表现出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民族音乐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如何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音乐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教师通过转换各种角色,用夸张的动作和生动有趣的教具来走进孩子,用教师的“童心”来激发孩子的“童趣”,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感受、理解、表现民族音乐。

案例:“走,一起跟我扛着锄头去锄草!”《锄草》民族音乐随之响起,孩子们十分激动,十分投入,学着我的样子跟着音乐锄起草来。有时又会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大声喊着:“这音乐太搞笑了!”我想是我这夸张的动作和装扮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不再是师生,我们都是“锄草”的“农民”。当我提问:“这个音乐跟我们平时听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有的说:“调儿有点绕。”有的说:“很搞笑。”有的说:“像在舞台上表演的那种。”……“嗯,这是一首具有河南特色的曲子,有个名字叫豫剧。”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我用“农民”的角色完整地范唱了一遍曲子,滑稽的动作让孩子们都很兴奋,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跟着我有模有样地学着各种动作、唱着歌,音乐表现力大大提高了。

二、以画面唤意境

民歌是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民歌相对幼儿平时学习的儿童歌曲来说,更难以理解,音调也比较难,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常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彩。有时,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展现了音乐的画面感,营造了音乐活动的意境,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听,这个小朋友挑着扁担准备干什么去呢?”随着音乐,我演示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孩子们都学着样儿边唱边跳起来。“你听到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出示了相应的文字和图示结合的图谱,孩子们听着有趣的故事,看着生动的图谱,跟着动听的音乐,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歌曲,很快便掌握了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用生动的课件、有趣的故事情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身临其境的环境,孩子们演唱起歌曲来就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了。

三、以情感唤共鸣

音乐欣赏是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音乐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曾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情感世界。因此也可以说,音乐欣赏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欣赏音乐的动力和中介。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幼儿的情感火花,这样才会更有效地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进而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

案例:《化蝶》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族音乐,音乐表现的是一对天真烂漫的年轻人在共同的学习中相识相知,成为知己。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有感情地哼唱旋律,渲染这种鸟语花香、天真无邪的场景。由于这一段旋律幼儿也很熟悉,可共同哼唱,达到心灵共鸣的效果。在讲述梁祝共读、共玩旋律时,教师首先要把这种活泼的气氛烘托出来,并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吟唱这一旋律展开这一对年青人无忧无虑的嬉戏场面,使孩子对这首作品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化蝶”这一部分的描述就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师可引导孩子描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孩子想象自己也变成一对美丽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迎向太阳的自由场景。而后欣赏这首作品,就会达到以情动人、以情代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民族音乐;教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38-01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瑰宝,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创新,可加深孩子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的巩固,改变其重视流行歌曲的倾向。下文针对中小学民族音乐教法创新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1.精选内容,融乐入境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同样是现在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的方法。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实际生活照和广大人民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是当时人民思想感情的深刻写照和体现。抓好音乐欣赏这个课堂教学的途径是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当其冲的前提。如今的中小学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其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音乐的教学:音乐分段欣赏、整体感受、探讨、提问、联想等等方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音乐作曲人的事迹以及历史背景等资料都要做一些介绍,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理解力,在中国民族音乐的情景之中把学生融入进来。例如:《梅花三弄》这首古曲,我们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聆听古琴的旋律以及音色的变化,在通过引导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乐曲中的内涵:通过对梅花的赞美来表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从而加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解,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很好的拓展,而且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又能够更好的增强其名族自豪感。

2.视听结合,音画共赏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民乐欣赏教学可以此阿勇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赏析的能力和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应该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去感受音乐,这样比学生仅仅用耳朵来听音乐的效果要好很多。例如,我们在对《春江花月夜》这个民族乐曲进行欣赏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欣赏空中的明月、花月相映、以及优美的山水相连等等画面,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美景抒发真情,这些都来自内心深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优美,还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喜欢我国的名族音乐并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又如:在让学生欣赏民乐合奏时在欣赏教学中配上视频画面,比仅仅只是通过CD 播放的形式要好很多,CD播放使得学生难以走进音乐之中,如果配上视频画面,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民族管弦乐团中的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家的投入自如、以及指挥家的激情四射??通过音画欣赏学生们看到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国外高级音乐殿堂的演奏大厅,更好的感受到外国观众对我国民族乐团演出成功而爆发的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的画面的时候,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3.中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目的和意义

3.1学习民族音乐是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我国目前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不愿听民族音乐,不能背唱大量的民歌。这些现象都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迅速消亡,预示着我们将失去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了弘扬民族音乐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博大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去主动发现我们祖先的伟大,在他们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2学习民族音乐是时代的要求 。面对震耳欲聋的西方、港台流行音乐和铺天盖地"日剧韩流"对校园学生的强大攻势,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长期下去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把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看成是人才素养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现在我们面临新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我们需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势在必行!

3.3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和民族音乐传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要从幼儿抓起,直至小学、中学、大学,应将民族音乐教育循序渐进地输入到整个音乐教育中去,以培养学生欣赏、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以传统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营养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让学生能站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有民族气节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在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将为社会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提供大量具有创造活力的人,音乐学校积聚着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正是中国音乐更新、发展的生力军。

4.结语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要想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需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并采取改革措施。要对教材灵活运用并将教材与现代技术以及活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

第7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要素 审美能力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高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即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或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而已。在高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有了一定的深度,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欣赏的深度还不够,甚至对音乐有种模糊的概念。他们急于想了解音乐而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那么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通过欣赏课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审美能力就是其最佳方法,最佳渠道。那么,在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欣赏音乐来提高教学效果呢?对此,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通过理解音乐要素的表现来欣赏,鉴别乐曲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不能泛泛而谈,淡淡而听,而是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应从音乐的本体出发,既从音乐的表现手法——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织体、和声、调试、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来分析、理解乐曲。实践证明,在欣赏课上,空洞的理论讲解,其收效甚微,而从音乐的本位出发,从认识音乐的组成元素去分析就能达到举一反三,找到音乐的切入点,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因为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是有限的,而在课外的欣赏则是无限的。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去,理解音乐组成要素,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无限延展。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旋律线。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说明旋律的重要性,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由音高变化而形成的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感情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例如:1、同音进行,其线条较平,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讲解之后接着听赏《中国进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同音进行出现在旋律中的那一部分,然后分析说明。表现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听赏乐曲《毕业歌》,接着提问上行级进出现在那一部分,其表现的是什么情绪,当然,每个学生感受到的各有差异,应该承认每个学生感受的都不是错误的,最后引导总结,《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上》下行凄惨的音调,令人肝胆欲裂。

这样层层盘剥,把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一点一滴地,耐心细致地讲解给学生,通过欣赏实例来提高其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涵。让学生感到其离音乐很近,其丰富的表现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从音乐的本体领会乐曲的深刻思想内涵及乐曲所展现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通过情感的体验来提高欣赏水平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在音响的运动过程中,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中隐含着丰富的感情内涵,因此,准确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情上的直接体验。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让学生通过一些歌曲,乐曲的聆听、比较,使他们能够辨别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第七章《保卫黄河》时,乐曲此起彼伏、雄壮豪迈,生动地刻画了活跃在万山丛中、出没在青纱帐里的抗日英雄形象。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乐曲节奏,旋律的听辩,感悟、想象,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在千里平原上,万马奔腾,抗日英雄痛杀日寇的场面,有的学生认为是黄河在怒吼,波涛汹涌,是不可遏止的奋起抗敌的革命洪流。同样的乐曲,不同的学生却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为了更深入地体验各类作品的感情内涵,在教学形式,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领悟能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达到培养审美的目的

例如欣赏器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笔者把作品分为四个教学步骤:1、先让学生反复唱出呈示部的爱情主题,为下一步深入的欣赏作好准备。引导学生体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白花盛开的画面上进行嬉戏,互诉衷肠的情景。2、放音像资料。当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时,同学们都跟着哼唱起来;当听赏到乐队全奏爱情主题时,学生们表现出兴奋的表情,长出一口气,仿佛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乐曲中所揭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3、此曲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每听完一部分,让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虽然每个学生措辞不同,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样,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更重要的是,使同学在欣赏过程中能在理性认识指导下,使情感体验走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4、再整体上从头到尾欣赏乐曲,加深印象,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此乐曲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通过了解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帮助理解乐曲内涵

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如同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例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只有欣赏者了解了肖邦的祖国——波兰面临亡国的悲惨命运,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的历史背景时,才能体会到这部作品中的激情,悲痛之情,才能理解浪漫派大师舒曼所形容的:“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 中的一尊大炮。”他用自己的音乐向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也正是肖邦后半生正植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的人生经历,他才会有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从《革命练习曲》中,我们不仅欣赏到音乐的美,同时也欣赏到肖邦的人格力量,那就是丰富的、炽热的爱国之情。

转贴于

又如对《1812序曲》的欣赏。其曲作者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这首乐曲反映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到1812年他几乎征服了整个西欧,他企图变俄罗斯为殖民地。俄法两军在莫斯科附近激战,俄军从背后给法军以有力的打击,粉碎了拿破仑的战争计划。《1812序曲》以它英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的音响色彩,层次分明地叙述1812年俄法战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简单地对作者的生平、乐曲的创作背景等作介绍,以便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逻辑关系,把这种理性的认识真正融注于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感之中。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熟悉俄罗斯民歌和马赛曲的旋律及象征意义,感受到两种旋律在乐曲中的抗衡对比及强弱变化,就不难体会到乐曲的发展及隐含的爱国情感。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中,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作品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找到作品欣赏的切入点,帮助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通过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即要考虑到音乐作品体裁的形式,风格的多样性,还要注意作品的可接受性,艺术性和思考性。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欣赏外国音乐作品。外国音乐作品,特别是一些大型交响乐、协奏曲和圓舞曲,为学生展示了音乐发展的巨大空间,在欣赏其音乐作品时,得到一种震撼、深度的感情体验。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作品充分体现了英雄的战斗意志:战胜命运,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获取胜利的中心思想,从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作品里蕴含的思想性。被称作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圓舞曲》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是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其音乐华丽、明快、活泼。从中学生能感受到典雅、高贵的风格,获取高水平的情感体验。

2、多欣赏民族音乐,我国民族音乐一直在音乐之林中占居重要位置。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剧音乐和民族器乐等五大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音乐表现形式,欣赏不同的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我国北方的民族音乐多以粗犷、豪放为主基调,江南一带则以宛转、细腻为特点;苗族的秀美、悠扬,藏族的雄浑高亢。让学生欣赏这些色彩绚丽的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积极上进,顽强勤奋的风格。

第8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广播 听众参与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珍视自己的音乐文化,极力保存和发展它。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经历代人民和音乐家的不断改造、加工,成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流派独特、表演艺术精湛的表演艺术。发展民族音乐的关健实际上就是民族音乐的现代化问题。但近年来,相对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主旋律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处境堪忧。

音乐与广播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然的“好兄弟”,两者融合形成的音乐广播成为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的专业广播媒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近年来,各级广播电台的调频广播音乐节目作为拳头产品纷纷亮相,并占据不小的比例。音乐广播节目通过广播的物载形势,以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通过广播工作者,把音乐创作者的一度创作,进行再次创作,可以充分展示广播音乐的独特魅力。借助广播,音乐的传播范围、速度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强。相关实践表明,通过办好民族音乐广播,创立一批精品民族音乐节目,能有效的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本文就此做些有益的探讨。

与发烧友音响节目中的民族音乐的介绍不同,音响节目中民乐介绍与欣赏是点缀,目的是检验其录音效果、线材设备等硬件,而专题的民乐欣赏节目民乐是主角,占主导地位,摆正它的位置,才能使民乐节目真正深入民心。社会不断进步,文化艺术领域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发展变化,我们都应该坚持原则,办好民族音乐广播,这对音乐广播是非常重要的。

新时期,要办好音乐广播节目,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先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精髓分阶段、有层次、有目的地以资料介绍和音乐欣赏、听众参与的形式介绍给听众,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会在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不会听后就忘记。

当今社会,众多媒体激烈竞争。与传统的报纸和广播相比较,电视既有声音又有图象,传播手段更为先进,表现手法更为多样。新兴网络媒体以强大快捷互动的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但广播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广播覆盖率高,随时随地可以收听。音乐是靠听觉接受的,广播的音质好,更适合收听音乐。但是,听众通过攻广播欣赏音乐,需要依靠主持人介绍作品与音乐家,引导听众领会和理解作品的内涵,信息的双向传播沟通效果差,催发了广播节目的互动需求。

要办好音乐广播节目,节目除了有主持人的介绍及音乐欣赏外,还打破传统民族音乐欣赏节目的框架。普及型的民族音乐节目应把吸引尽量多的听众去接触民乐、了解民乐,进而喜爱民乐,所以在策划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尽快吸引受众去欣赏民乐。节目可以加入听众电话环节,对每晚节目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以民乐c d 作奖品吸引听众的参与,并且倾听他们对本节目或某乐曲的看法,从而活跃了节目气氛,加强了交流,更好地发挥了广播在推介民乐节目中的优势。

结合具体的音乐广播节目,我们首先要在节目编排上下工夫,因为是普及型的节目,节目应该注重系统性,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先介绍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介绍作品的作者以及作者写作的背景、内涵、小故事,以多种方式让听众了解作品。

其次,要以化整为零的方法逐步介绍民族音乐常识。我们可以把节目分为音乐家专题、乐器专题、题材专题、地域专题、门类专题等,音乐家方面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风格等,让听众对其有详细的了解,乐器方面每次介绍不同的乐器,如琵琶、古琴、古筝,特别是古乐器埙、编钟等,介绍它们的形状、音色、来源、表现力,并让听众欣赏这种乐器演奏的作品,另外还对不同地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题材的民间音乐分门别类地介绍,让听众多角度接触民乐、全方位了解民乐知识,

三是以多种形式吸引听众的兴趣。邀请听众上节目,对喜欢演奏民乐的朋友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体会,都可以活跃节目气氛,每次节目最后几分钟对听众进行提问,看看他们对本次节目的理解、听听他们对节目的意见,送出民乐c d等作为奖品,类似的互动都可以让听众更踊跃地参与到节目中来,策划好民乐节目的广播,不仅仅是单纯的我播你听,更重要的是让节目活跃起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喜爱民族音乐的听众,而听众队伍的壮大又可以促进民乐节目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是织极联系企业厂商和广告客户争取他们的支持,联办节目和举行一些户外直播活动,如民歌演唱比赛,民乐演奏比赛等,这样即可搞活了节目,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又为商家和产品做好了宣传,达到双赢的目的。

最后,要做好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在做节目时,主持人要翻看大量音乐资料,经常听音乐会和相关的c d 唱片,与爱好民乐的听众交流,务求让自己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只有主持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让听众感到有说服力

新时期的音乐广播,不仅会因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强化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效果而继续生存和发展,而且将随着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趋向,彼此促进、互相协调,使人们通过这一特别的方式,移情、交流、共鸣。我们要坚持原则,努力创新,办好民族音乐广播节目。广播工作是一项比较单调的重复性高的工作,我们要心怀听众,精心准备好每一期节目,力求节目完美,达到每一次节目对听众来说都是一次聆听音乐的享受,在本职工作上,为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青青.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2] 肖常纬. 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 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汪毓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7.

第9篇:民族音乐欣赏范文

音乐教育相辅相成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18-02

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体系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并对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把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中来,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实施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说明实施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具体方法。

1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意义

1.1音乐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一直以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增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自周代起,封建统治者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执政初期就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乐教制度,作为辅助政治的工具。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音乐教育有其普适性,可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可以把枯燥抽象的一些历史、自然、人文等学科知识,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展现出来。它不但有鲜明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亲身参与投入到音乐实践中来。比如在进行少数民族知识教学时,通过音乐形象,刻画少数同胞的生活习惯及风俗特点,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寓教于乐。

1.3通过各类音乐欣赏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风格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的听觉记忆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透过音乐作品,他们挖掘其中的音乐要素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经常欣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欣赏课中非常好的素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扩大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1.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持久性较差。所以,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中学低年级儿童应积极引导、多加鼓励。下面从《空山鸟语》欣赏课的安排来具体讨论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问题。

2.1乐曲欣赏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将专业的复杂的音乐知识,用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法讲给学生。在初次欣赏《空山鸟语》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聆听全曲。在听时让他们思考,是否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与“鸟语”的景象?以及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接下来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知识。《空山鸟语》是一首标题音乐,标题源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这首曲子通过描绘寂静的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勃勃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引导让学生再次欣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心感受二胡模拟不同鸟鸣的声响,并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2拓展学习

在对二胡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知识扩展到课外知识上来,引入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例如《赛马》这只二胡曲,旋律简单欢快,激情奔放,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赛马的热闹场面,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表现得恰如其分。还有表现悲伤情绪的《二泉映月》,乐曲表现了一个经历过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盲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深情的旋律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悲愤,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欣赏完后,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乐曲进行讨论,谈谈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二胡曲的体会。

2.3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