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

第1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cessing is good or bad, affect not only its own functions, and the whole green space landscape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great, i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words: garden; Architecture;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园林是应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艺术原理把它们组织成为优美的供人们休息的空间环境。园林绿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不论是古典园林或现代园林,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的构成中,在游览娱乐、休闲活动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扬我国园林传统文脉的意义。因此,园林建筑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与整个绿地的景观效果关系甚大,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重视园林建筑的设计工作。

一、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要坚持“经济、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

园林建筑主要是起着在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在园林建设中,其装饰装修既要和景观、周围环境相协调,又要和建筑的内容和功能相一致,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繁简要适宜;建筑色彩要进行调和与对比,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感觉上都要给人以舒适以及美的情趣。然而,安全意识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在哪种建筑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结构安全意识要存在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一时都不能对其松懈,当然园林建筑也是如此,不管是在造型还是选材或者其他环节都要符合结构安全的要求,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问题。

2、植物造景为主、建筑造景为辅的原则

中国造园的基本原则是“山水植物为主,建筑是从”。在园林的建筑设计中,园林的重心是建筑,园林的装饰是植物,园林的辅助是道路广场,因此,园林建筑在园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园林建筑的点缀要合理。

3、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协调

造园组景是在园林建设中决定建筑的大小、位置、布局、造型等方面的因素,这是获得最佳观赏效果的最好途径。在园林建筑中,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处理原则,景观功能与使用功能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亭、廊、花架、榭、舫、园桥等具有明显游览观赏要求的建筑,其应该以景观功能为主,使用功能为辅的原则;而对于园林管理、厕所等具有明显的使用权用的功能的建筑,其应该以使用功能为主,景观功能为辅的原则。

4、园林建筑应与园林空间相协调在造型上,园林建筑比较重视外观美的要求,并且建筑的体型和轮廓都就有其自身的表现力,使得园林的画面更加美丽,而建筑的体态和体量都必须和园林景观相协调和统一,总之,造型必须表现园林的特色以及环境和地方的特色。在一般的情况下,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例如,建筑体量应该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同时要与所处空间相适应,即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

二、园林建筑设计分析

园林建筑设计除了要考虑立意、选址、 布局、 借景 、尺度与比例外, 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1、与环境协调

环境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突现建筑的造型美,而且还具有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关系。

2、环保节能

太阳能、风能、水能怎么与建筑结合,怎么样利用 ,如何做到环保生态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园林建筑屋顶应充分考虑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临水建筑要考虑水能的利用。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 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日本有关学者研究得出,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占比例为34%,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的追求。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建立全面能源观。

我们可以从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看出,奥运建筑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方面阐述了如何全面的提高奥运建筑的生态、环保质量。从这个典型的例子中我们要学会借鉴,保证在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园林建筑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体现节能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3、自然

园林建筑造型应与自然和谐,时时处处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有机整体构成关系。大自然是一个生命机体,由局部到整体,各种事物密切关联,而人也是这个机体中的一部分,中国园林较密集的建筑分布,使人与自然呈现一种胶着融合,建筑与自然要素的空间相互渗透,既是景观的联系,也是空间场所的联系。把园林建筑屋顶设计为坡形,是有机的建筑设计形式 ,曲线造型与自然融合为一体。中国国家体育馆外形设计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4、隐藏

一些园林建筑需要进行隐藏,如园厕、工具房 、仓库等。 隐藏可以分为地上隐藏与地下隐藏。地上隐藏就是把需要隐藏的建筑安排在僻静的地方, 种植植物进行适当遮挡, 如是园厕需要做好引导标志。地下隐藏就是建筑建在地下,露出的部分需要覆土、覆草,同时安排好通气、换气的设施,还可在露出部分安装太阳能板吸收能源。

5、覆盖与遮挡

利用植物覆盖与遮挡是建筑生态型设计的一种表现方式。绿化在夏季有明显的降温作用。根据有关研究,夏季有壁面绿化的建筑会比同等条件下没有绿化的建筑室内温度低1-2℃。由于树叶遮挡了太阳辐射,减少建筑的热,室内温度降低,舒适度增加,空调能耗降低。同时有观测数据表明,经人工栽培数年,蔽荫显著的地锦和葡萄可增加相对湿度10%-20%左右,绿化还能改善局部CO2的平衡,吸收有毒有害的气体、吸附烟灰和沉降、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情绪。从能源、环境质量和生理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绿化对改善人居环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6、色彩与质感

园林建筑色彩与质感问题,除涉及房屋的各种材料性质外,还包括山石、水、树等自然景观。

色彩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在建筑设计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感情的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暗示作用,能引起大众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容易产生种种联想与想象。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时要掌握色彩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要善于运用色彩学的理念指导建筑色彩设计,使设计出来的色彩让人感到舒服。公共建筑的色彩可相对鲜明、热烈、突出,强调其功能地位,主要颜色不宜超过三种,且要合理搭配,把握适当的比例与尺度,与环境气氛相协调统一。

质感表现在景物外形的纹理和质地两个方面。 纹理有曲直 、宽窄、深浅之分,质地有粗细、刚柔、隐显之别。质感虽不如色彩能给人以多种情感上的联想 象征 但质感可以加强某些情感上的气氛则毋庸置疑;苍劲、古朴、柔媚、轻盈等建筑性格的获取与质感处理关系很大。

色彩与质感是建筑材料表现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共存,只要善于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利用它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各种构图变化,就有可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要发展园林风格关键要在与环境、景致相和谐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因势、随形、相嵌、得体,着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的艺术境界,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艺术环境打好基础。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现在中国园林建筑的靓影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 柳与园林造景[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孔源. 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 .

[3] 郝美彬. 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4] 张振峥. 浙江城市森林规划[D]. 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第2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观赏型;观赏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建筑既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又是一个城市展现自己特色以及整体风貌的窗口和平台,在城市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园林建筑中过去人们强调的是其绿化效应,要求设计者培育各种生命物种,混合搭配,达到调节气温、消除噪音、美化环境的目的。景观的植物物种、颜色要搭配适宜,花草树木的大小、长短、高矮等都要协调,使得整个景观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园林建筑的绿化风格。但目前,园林建筑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小品,为其提高了观赏价值。本文就对其进行探讨。

一、园林建筑小品内涵及其体现

园林建筑小品指的是设计师经过加工和处理,形成了各种具有既具备使用性能,也具备观赏性能的设施。园林中的座椅、小桥或者灯饰、窗等都是具体的体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品种类越来越多,其在为人们带来使用功能的同时,也美化了园林风景,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二、园林建筑中小品的类型以及其设计的原则

园林建筑小品景观设计是点的设计。每一处的小品设计都是一个点,而一个好的点的设计可能会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体量上,不在于大小,而要在于出要体现本身的功能之外,还要对环境起着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几种:第一,建筑部位衔接的艺术小品,如回廊。第二,室外工程小品,如亭子或者出入口。第三,公共设施小品,如灯饰。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我们要切实选择与之适应的园林地点。园林建筑中小品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应该具有环境协调性。作为园林环境一部分,小品设计时应以园林整体环境为参照,尽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避免突兀。加强其设计的美观性,充分借助周围环境色彩等考虑其设计要素。

其次,应确保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小品的主要使用和享受者是人这一主体,因此在设计时需先进行调查,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考虑其特点,确保小品的舒适性、实用性以及美观性等,以人为本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将文化要素和艺术要素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园林建筑小品是为了能够对园林的环境起到美化的功能,来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因此,在设计时艺术美是必不可少的,而同时,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设计时也应加强对文化内涵的考虑。

三、园林建筑中的观赏型小品应用价值

观赏型的园林建筑小品,是指没有实在的使用价值,而单纯为人们提供视觉享受性能的小品,这些小品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园林建筑中,我们经常见到的雕塑以及喷泉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小品吸引游客的途径是靠其自身的特色,如声音和形状等。其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审美情趣,同时,这些小品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建筑的空间感。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注重其和环境之间的协调。

雕塑作为应用广泛的园林小品,其目前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很多园林建筑中的雕塑在设计时强调对造型的过分追求,往往忽略了其内涵的体现。使得很多游客都不能深入去理解其设计的意图。其次,雕塑设计过程中不注重与环境之间的合一,给人带来突兀不协调的感觉。最后,雕塑设计过程虽注重造型,也注重内涵的赋予,但是却无法和环境融为一体。

一般来说,很多雕塑设计的位置都是以建筑物的中心为主,如花坛中心或者广场中心。设计在这些地方往往具有代表性。另外,也有很多是设计在园路尽头或者两侧的,设计在这些地方一般能引起行人的注意,给其带来视觉享受。而也有在建筑物的前面设计雕塑的,其往往是建筑物的象征。在设计的时候,注重和环境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得当,不仅能美化环境,也能增添其内涵。如果设计不合理,会破坏景观美观性,使得游人纷纷离去。

根据艺术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园林雕塑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形象的,一种是抽象的。前一种是以客观对象作为主体的雕塑,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这些雕塑一般源于生活常见事物。其以人体以及动物形象为多。人体形象一般是伟人等,由于其高尚的精神情操而对人们起到了激励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性。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充分发挥出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加上造型的优美、巨大的传播力,对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灵震撼力。动物形象则是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对长久以来所沉淀的动物精神的向往。例如,人们一般用牛雕塑来体现诚恳、踏实、稳重的精神,而雄鹰雕塑则一般寄予了经济腾飞,业绩腾飞的展望。

抽象雕塑的重要特征就是以几何形体或者字母等体现出来,但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例如,直线及圆弧线结合,既是快速飞腾而上的意思,也含有圆润流畅的内涵。抽象雕塑虽然不会给人直接视觉享受,但是其能引发人们的遐思和想象,这种雕塑在现代中越来越常见。

四、园林建筑中的观赏实用型小品应用价值

观赏实用型的园林建筑小品指的是在具备使用功能时也能起到装饰或者美化作用的园灯以及园椅等各种小品,其具有丰富的种类,能为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可以对园林景观起到美化作用,能够创造特殊的意境。设计需考虑人的审美特点。

在园林中,园椅是比较常见的,其是典型的实用型小品,一般来说,其包括传统园椅,也就是园林中常见的具有丰富造型和明确功能的休息设备。另外还包括隐性的园椅,也就是种植池以及石头、花坛等,其也具备休息功能。园椅的作用很明显,主要有:首先,为人们提供休息的空间以及观赏景观的环境。遵循这一作用,一般将园椅设置在林间、湖边或者是花畔边,这样方便人们欣赏美丽的园林景观。而为人们提供较长休息时间的园椅,一般是设置在街头的绿地中。另外,园椅跟园林中其他景物结合,由于其造型丰富,因此对周围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烘托作用。例如,廊亭园椅的周围所种植的一般都是藤木植物,这些植物能够让景观小品更加自然化,同时,园椅也丰富了植物的美观内涵。

在设计的时候,需充分考虑园椅的舒适性以及其经济性能等。尤其是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来优化设计。人们在园椅上一般会进行谈话、倾听、观赏或者思考问题,为了体现人们谈话的需求,可以将其布置在人流较多的地方,而人们思考时一般要求环境安静,没人干扰,这时候可以将园椅设置在比较隐蔽的地方。但是同时还需考虑其外观以及和环境的协调性。根据环境来决定其造型。如果要体现出园林简洁明朗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直线型的园椅。而相反,曲线形的园椅则充分表现出丰满柔和效果。

结束语:

园林建筑中,采用合适的小品进行点缀,不仅有利于增加其美观性,也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休息功能,且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充分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方仕龙,探析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2]杜汝俭,李恩山,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6.

第3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9-03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也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建筑构造的基础知识、常见园林建筑的设计要点和讲解园林建筑的设计实例,使学生对建筑构造和建筑营造园林景观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识读各类园林建筑图纸,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结合市场经济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现结合《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尝试进行探讨。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

教学体系套用本科模式 因多数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专业开设初期,基本参照农林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大纲的编写等。然而,本科和专科院校教学目标不同,且教学时长有差异,该课程在本科一般教学时长为一年,专科最多为一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课时比例过重、项目内容繁多、教学重点无法突出等问题。

课外实践课程缺乏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基本都有为期一周的实训环节,传统项目是安排2~3天进行户外园林建筑调研,剩余时间结合课内实践进行课程设计及图纸文本制作。集中的户外园林建筑设计固然重要,主要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结合具体的园林建筑讲解课内理论,诸如结构、设计材料、形式风格及选址比例尺度等,现场教学的效果也较好。但2~3天的课外实践对于整个课程来说较少。例如,建筑尺度感的把握需要学生对实际园林建筑进行长期尺寸的对比和积累,还有若要掌握设计材料等,也需要跟课内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对园林建筑案例进行相对频繁的调研。

重知识输入轻输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教师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量多传输专业理论知识、表现技巧和实践经验,精心备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适量增加补充新的内容,二是教师灌输知识要点,甚至动手修改学生的方案,容易造成学生的过度依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以致学生在学校习惯了课堂上教师所教的技法和经验、图纸数量和图纸内容的安排等,实习或毕业后,再去面对实际项目时,缺乏自主判断力与独立的专业设计能力,不知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完善方案和图纸。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课程改革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补充材料 对于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应选择最具代表性、最有实用价值的专业知识提供给学生。例如,将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和茶室做为重点,弱化大门设计、游船码头设计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性园林建筑。教学内容应符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从“学”到“用”,逐步深化,通过实际案例图纸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熟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中不同教学阶段,运用相对应的实例图纸,巩固基础知识,拓宽设计理念。除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地教授外,还应针对课程需求,进行学习资料的补充。无论选用或编写的教材是否为最新版本,从编写到出版都要经过一段时间,而如今园林建筑设计专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设计思路出现,使得教材有一定的时滞性。如果教师能够自己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相关资料广泛收集最新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那么学生就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及补充材料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充分结合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讲授园林建筑类型时,笔者把自己全国各地拍到的园林建筑图片在幻灯上展示,结合讲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类型。这样,学生可直观地了解到各具特色的各类园林建筑,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创作源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结合校园园林建筑增加现场教学课时 传统教学多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对于建筑的立意、形式风格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图片加深学生了解。但对于建筑的选址、细部构造和尺度比例等,学生只有在现实建筑面前才会有直观感受和真切的认知,才能以一个真正使用者的角度去理解和评判园林建筑的功能和景观效果。尤其是建筑的尺度,一个亭子大小合适与否,坐凳高度舒服与否,只有自己站在亭子外、坐在亭子里感受才会有答案,那么相应合适的尺度才会真正被掌握,烂熟于心,以便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当中。例如,在讲解“亭子的单项设计”时增加了现场教学部分,结合校园的木亭和双亭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评判,并对木亭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图纸,锻炼学生的尺度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与教学实习结合具体案例 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强化职业技能很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初学者,借鉴优秀经典的案例是必经之路,当然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创新是目的。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可以精选各类典型实例,加强学生对建筑的识别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设计实训环节中,将学生带到园林景观场所进行参观调研,收集资料,并对所提供的真题进行改造设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并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获得对设计工作的理解,更能结合实践理解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逐步摸索出设计特点和学习技巧。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每次单体设计布置的具体任务,要求学生从基地分析到方案设计,再到内部空间划分,做出园林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迫使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细心观察周围园林建筑的布置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方案设计思路和过程草图,先由学生互评再由教师点评,总结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并向全体学生展示最优设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彼此取长补短,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能力,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利用学校科技节文化节的机会,举办设计比赛并在校园和图书馆展览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构建展示自身设计实力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以此完善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利用计算机和实物进行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是学习园林建筑设计的一种手段,它通过模型来探讨方案,相当于完成园林建筑的立体空间,更直观有效。制作模型有两种方式,一种利用图纸AutoCAD文件通过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软件制作电子模型,另外一种是常规利用实物进行模型制作,如模型卡纸、KT板、木条、有机玻璃等。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是制作模型和建筑效果非常实用的软件,制作电子三维立体模型更方便快捷,易于保存,还可结合软件命令做成动画,效果较好,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常用的软件,学生通过作业熟练应用这个软件,在直观感受建筑立体空间的同时也为工作积累作品素材和计算机功力。相对而言,实物模型耗时较长,需要团队协作,但实物模型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触手可及,比较起来更为直接和感性,建筑空间感受会更强烈。通过模型的制作, 可以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目测与缩放能力,训练学生空间理解与想象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有耐心、细致、团结互助的工作态度。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两种模型制作方式穿插使用在不同单体设计中。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的需要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出的几点改革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得到了同类应用学科相关专业的认可。专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还会继续推进,以求更加全面细致,达到毕业生直接服务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盛彬.《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2):181-182.

[2]王晓俊,陈蓉.园林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80

[3]周初梅,刘学军.关于《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90-91.

[4]燕亚飞,李东升.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0,30(2):123-124.

[5]杨梅花,韩卫民,冶建明.高校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30):220-221.

[6]卫红,刘保国.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J],2009,18(5):94-96.

[7]唐红,孙洁,程建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2):82-84.

[8]张晋萍,潘远智.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4-16045,16048.

第4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建筑及构筑物;植物景观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uilt) landscape design examples and plant material analysis

Wu Meng-jun

(Hebei Lude Jin Garden Green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Firstly,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were analyzed shallow want, and the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made some design concepts and ideas. Finally,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mplement a unified artistic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Landscape design;Buildings and structures;Plant landscape

1. 引言

对于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而言,如果仅仅只是实现建设单位所要求的绿化面积等设计指标,显然是非常肤浅的,这也绝不可能是园林设计的精髓所在。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要按照建设用地的性质和工程的功能需求,将其园林设计当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套具有典型的园林设计艺术性,同时又兼顾科学合理的功用性的园林设计图纸。换句话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存需要的基本要求,更要满足其对精神世界的高品位追求。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主要从方法、意义等方面,对园林设计中功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实现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2.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1)首先,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而园林设计的形式则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园林设计的功能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休息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起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设计必须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园林艺术、园林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园林设计的使用功能为目的。只考虑功能,没有经济条件作保证,再好的设计也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设计中考虑经济条件,脱离其实用功能,这种园林也不会为人们所接受。

(2)其次,在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起开结合,多样统一。对于园林中多样变化的景物,必须有一定的格局,否则会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在园林设计中既要使景物多样化,有曲折变化,又要使这些曲折变化有条有理,使多样的景物各有风趣,能互相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3)最后,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构成要素的布局应具有统一性。园林构图的素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及其建筑、构筑物和广场等人文景观。这些要素中植物是园林中的主体,地形、地貌是植物生长的载体,这二者在园林设计中应当以自然形式和谐共存。

总而言之,在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中,没有死板的条条框框,而在于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与艺术灵感,不过从总的原则上来看,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树立独特的设计风格,是创作出优秀的园林设计,实现其功用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不二法门。

3.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意义

3.1 既能美化生态环境,又能烘托人文环境。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要按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富有自然气息的绿化植物的大量引进,并根据园林理念来加以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将地方风俗、民间文化、宗教以及历史文物等人文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进行自然的融合,由此营造出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园林设计景观。这样不仅可以使四周的自然环境添上更为丰富的颜色,从而使其更为美丽和引人注目,而且还可以依靠各种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景观的表现形式,对其独具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以及民俗等精神风貌进行更为充分地展现,使其富有高雅的文化底蕴。

3.2 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可以采用种植树木、栽培花草、建造小品和设置路径等方式来得以实现,其不但能够有效增加城镇居民区的绿地率,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等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说园林设计甚至能够深入到降噪除尘、分解有害物质、调节环境温度与湿度、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通过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干净温馨、舒心愉悦、美丽动人的生活空间。

3.3 有效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有使得其所营造的环境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其中,对于身心健康中的“身”而言,就是指园林设计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环境的改善来促进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对于身心健康中的“心”而言,就是指园林设计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观感享受,或者说由于其景观艺术的充分展现,从而使得人民群众或是欣赏到美轮美奂的植物色彩,或是感受到富有历史或地方特点的人文和民俗风貌,以此来使人民群众获得心灵上的舒适享受。

4. 实例分析

某小区旁,占地面积为3500m2,其办公楼为地下1层,地上3层。地上部分为办公区,地下部分为车库,存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该项目的园林设计中,就充分发挥了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的作用。其中,对于行政办公类型的区域,首当其冲就考虑了行政办公的性质,重点突出设计品位,以庄重大方来作为设计基调,同时还对办公人员的劳逸结合进行充分的考虑,尽可能地为办公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提供舒适、安宁的氛围。而对于突出展示功能的区域,则在设计布局上借鉴了中外现代园林以及古典园林的设计成果,通过混合式的布局手法,既体现出庄严规整,又不失艺术情调的活泼多样。在满足功用性的同时,为了体现美观、不呆板和有艺术特色,与方形的建筑物形成对比,显得外形有变化,又考虑设计了一个圆形水池的构筑物,并且为了造成较大的视觉反差,还考虑采用了一些色彩对比明显的装饰效果。最后,对于工作之余的休息区域,就通过考虑设置庭院式绿地,并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出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另外,为了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设计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因此,绿地内还考虑设置了座凳、花池,供人民休憩、观景。

5.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与植物景观设计并非简单地营造一个绿色的环境,而是要从结合功用性与艺术性建立一个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体系。其中,对于园林设计植物的优化配置就显得尤为关键。可以这么说,从对自然的基本认知,到对自然真心尊重,再到对自然的科学改造,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对园林设计植物进行优化配置的灵魂所在。实践证明,不管园林设计的工程项目规模有多大,只要在园林设计当中,既能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又能保持设计风格的独立,既能追求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又能兼顾设计的经济性与实用性,站在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设计理念的肩膀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园林设计中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锐.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功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J].北方园艺,2010(18).

[2] 李军成.园林设计中绿化的功能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3] 杜亚丽.周建伟.花境园林绿化艺术景观设计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07).

[4] 梅其元.浅析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J].湖南林业科技,2010(04).

第5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巴蜀园林;江南园林;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历来就有南、北类型之分,即所谓的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多以文人园林为主,因其南方人士的审美情趣,多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等特点,跟北方园林气势恢宏、富丽堂皇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而巴蜀园林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修养,呈现出了不同于单纯的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风格,可以用“古雅清旷、飘逸乡情”来形容。尽管中国园林各具特色,但是所有的名园基本都由造园的三大要素构成,即为:山水、花木、建筑。本文将这种从这三方面对巴蜀园林与江南园林的异同做一些比较,并通过这些比较展现两种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和意境。

1 山水之比较

对于巴蜀园林而言,人工假山是比较少的,这也体现了巴蜀的地貌特征。因为巴蜀地区河流众多,石材也丰富,除了天然形成的置石,还有一些人工置石用作园路、石桥、石桌椅等,或作为园林入口对景、障景、小园主景等。置石一般较小,技法简单,表现一种古朴粗犷的气氛,并且常与建筑结合,响应相称。有山必有水,水可以使空气清新、湿润。西蜀地区多浅丘平原,水资源丰富,故西蜀园林以水景取胜。对于巴蜀园林以湖泊命名的不少,如房湖、东湖、灵湖等。

因为地域不同,所以江南园林在山水方面与巴蜀园林有许多不同。江南地势平坦,既无山峦丘壑之境,又无峻峰绝涧之景,从山村里来到城市的巨商大贾们为了满足对山林寂静闲适生活复归的渴求,纷纷请来各地的掇山置石的名手,穷人工之巧,涌现了一大批掇山置石名匠。江南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 苏州自古以来就出湖石, 这些都为江南园林的掇山置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江南园林内叠山假山几乎是无园不备,按其位置分为池山、厅山、璧山、楼山等类型。对于园林之水,江南园林以水景擅长,多以水石相映呈现,园林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水光云影,相映成趣。

总体来说,巴蜀园林与江南园林都讲究山水构园,大多都以水池为中心。巴蜀园林擅长天然环境下的山石造景,自然江河动态水构园,体现真山真水,山静水动的自然景观特征;而江南园林则是以人工叠山置石造景,人造瀑布、溪涧构景为主,体现了人工造诣的高强境界。

2 花木之比较

在园林花木方面:水土和日照等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内的花木植被品种不同。巴蜀地区与江南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树木花草的生长,所以两个地域范围内的植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不过巴蜀与江南的土质不尽相同,日照时间也不同,所以巴蜀和江南园林所种植的主要树木花草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巴蜀园林中的树木以桢楠、香樟、银杏、翠柏、竹林为主;花卉以梅花、海棠、紫薇、芙蓉为主,这些都是巴蜀造园构景条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江南园林中的树木则以枫杨、垂柳、大叶黄杨、雪松和悬铃木为主;花卉以桃花、牡丹、芍药为主,四季花开不断,加上松柏常青,竹枝摇曳,形成意韵优雅的园林空间,充分发挥了植物在园林中的艺术作用。

配置方式上:巴蜀园林配置注意诗情画意和构图造景,配置手法较为古朴、多采用成林成片的群植,无论是翠柏或者是红藻均给人以强烈的天然之美。而江南园林植物配置则是以高大乔木遮阴蔽日,古朴秀丽树形树姿供人行赏(如柔柳),再辅以花、果的颜色和香味,令人美不胜收。

总体来说,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有许多相似之处,巴蜀园林植物比重比江南园林大,但是却没有江南园林的精致。巴蜀园林搭配显得古朴、自然一些,而江南园林搭配则更绚丽明快。

3 建筑之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三大构园要素中基本由人创造的景观,它可观、可居、可游,是自然山水和游赏者之间的桥梁。它有很多组成部分,如厅堂、阁楼、馆、轩、亭、廊、桥等,每个都各具体色,也都着体现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和园林的风格。

对于巴蜀园林,由于地区气候炎热,湿度较大,所以园林建筑在平面功能和立面造型上都以通气为主,加之巴蜀地区长期远离北方统治中心,建筑受传统建筑方式限制相对较弱,故形成了一种布局开放自由、造型轻盈精巧、色彩朴素淡雅的风格。因为巴蜀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所以巴蜀园林的又有一种豁达飘逸的韵味。而对于江南园林,则以高度发达的江南民间乡土作为源泉,极富地方特色。江南园林外墙都比较高大,厚实,建筑材料多采用青灰丝缝的青砖墙,山墙和后搪墙一般不开窗。从外观看,江南园林建筑大多出檐,翼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个体形态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气质。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厅堂随宜安排,亭榭廊槛,婉转其间。

总体来说,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常见的建筑类型相似。但是,巴蜀园林建筑更接近民居,也更朴实,而江南园林更显华贵,建筑形式更丰富,建造更别致。在布置方面,巴蜀园林建筑空间一般较为宽敞,色彩搭配让人赏心悦目、富有诗意。而江南园林多为私宅所以建筑空间较小,色彩配置则以如水墨画的艺术格调为主。

4 文化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园林景观的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折射的文化之美和园林所创造的意境之美。

巴蜀园林的主要代表是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是为巴蜀园林之文化内涵。巴蜀地区流行英雄崇拜、名贤崇拜。巴蜀园林的出现、延续和兴盛,大都与祠堂有直接的联系(如杜甫草堂)。巴蜀园林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个其他类型园林所不具有的方面,这就是在园林范围内进行的大众参与的民俗活动。巴蜀地区的人们工巧文慧,少愁苦,多逸乐,喜好集会游乐,故巴蜀地区的园林,不论是历史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的性质。

江南文化底蕴深厚与文化内涵的博大,为江南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从造园到人文意境,都提供了优越而充分的条件。因此,江南园林是江南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最佳载体和展示窗口。江南园林受隐逸思想和世俗思想的双重影响, 既有士人隐士的浪漫情怀, 又有市民、商人的审美趣味, 两者交织演变成一种肯定世俗生活的浪漫主义。主观感受和客观实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江南园林独有的特色。

5 总结

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有着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发展历史,所以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同,巴蜀园林主要是讲求将人工融入自然,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江南园林则是用人工创造自然,寄情于城中山林。在做工方面江南园林要比巴蜀园林更细致、精巧,手段更丰富。但是它们还是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分析和比较能让我们对巴蜀园林和江南园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张浪.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第6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继承;生态;意境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自成一脉,无论是在艺术风格上还是在艺术内涵上,都与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中断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园林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保障我国的园林艺术可以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我国在继承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改进,去粗取精,吸收其中的优秀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园林。

1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征

我国古代园林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与其他国家的园林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的古代园林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山水自然景观

我国古代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地理特点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自然的景观,融入一些人工景观,从而使得园林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文特色以及自然特色。而在古代园林中,如植物、水源等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古代园林重视对山水自然景观的应用,园林设计突出强调意境,因此,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原始的保留,而没有过分的进行人工的干预,充分的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 适宜的人居环境

我国古代主要是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并不高,这就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同时,我国古代居民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古代园林设计着力打造出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利用园林来对区域的气候条件进行改善,将自然中的水源以及植物完美的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以调节区域的温度、湿度等,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1.3 巧妙的空间设计组织

在古代园林设计中,对于空间细节的设计非常重视,力求无论在哪个角落中都能看到别致的景观。即通过设计将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景观。在空间组织上,注意利用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手法来实现空间的不断变化。将园林分隔为多个小园林,但是每个小园林又相互辉映,互相衔接,形成了多种多样,空间交错的景观,使人流连忘返。

2 对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认识

2.1 “天人合一”并不等同于园林生态思想

尽管中国古代传统园林注重建设山水园林,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并且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很多具有生态意义的园林。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天人并不等同于生态园林思想。原因在于天人合一的主要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而服务的,最终是将君权神授的理念深入到大众观念中去的。其最初的设计并不是为园林所设计。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造成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农耕社会,人口增长缓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基本未被打破,生态问题远未凸显。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阐发。而现代生态伦理,则将古代伦理范畴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2.2 意境并非唯独中国园林特有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传统园林是独具魅力和风格的意境园林,而且认为意境园林是中国独有,其他国家都不存在的。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利于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创新古代园林思想。因为意境,并不是单单我们中国园林独有。意境一词是由我国首先提出,但在发展的进程中,结合了西方的一些艺术美。尽管我国古代文化对于意境的领悟与运用较为深刻,意境一词也属于我国美学所特有,但这并不代表西方具有人生感、历史感与宇宙感的园林艺术不具意境。

3 中国园林对古代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园林也在逐渐的发展中,我国现代的园林建筑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所设立,现代园林建筑多数在旅游胜地所建设,现代园林的发展可以说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我国的园林在建设的时候,往往采用的都是相似的园林模式,并且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园林建造模式,使得我国的园林不具备民族的特色,而在人们的欣赏水平以及素质都相应提高的同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园林模式,过去僵硬单一的园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对我国现代园林进行有效的改进,创新原有的园林模式,在现代园林中融入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中的优秀设计理念,从而打造出精美的园林模式,使得园林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将园林与自然相结合,丰富园林的模式,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

我国现代园林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古典园林中的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核心,只有充分的认识和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才能够更好的建设出具有历史内涵又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建筑。相关的园林设计者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对中国园林传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观念保存,并适当的应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在,熟悉掌握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打和建造园林时所使用的各个元素,对传统园林中的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等进行继承和发扬,这样可以使得我国的园林模式逐渐得到丰富,也会使得现代化园林更加具有民族特色,从而更好的推动园林艺术文化的长远发展。

就目前我国的园林发展形式来说,其不能够再照搬传统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够仿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园林模式,其需要进一步的实现自身的创新,在深刻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西方园林中的优秀成分,采用合理的造景方法以及园林建造形式,做到取长补短,打造出具有西方气息由含有古典韵味的现代化园林模式,将中西方文化思想完美的融合到我国现代园林建筑中,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文化的传统是当前园林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抱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来继承古代园林,并且要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改掉盲目追求或者全盘否定西方园林的思想,合理结合古今中外的园林特点,从而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园林传统创新发展,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5-6.

第7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岭南园林;兰圃;草暖公园;珠江公园;特色;广州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6-0000-00

2012年金秋,在庆祝广东园林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广州现代岭南园林,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在广州,岭南园林的现代实践,始于上世纪50年代。50年代到70年代,园林设计建设最重要的方式方法来自于传统园林的造园经验,这期间出现了一大批城市公园,如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等,都借鉴了传统园林的一些造园手法。作为公共绿地,这些城市公园必须兼顾面向公众的服务功能,因此也学习了西方公共园林以及前苏联的部分布局手法。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初,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新思潮、新形式大量涌入,使广州的公共园林出现了清新活泼的新气象,也成为新时期岭南园林的新风貌。

过去五十年是现代岭南园林发展的黄金年代。由于广东所处在的特殊情况,广州一直是计划经济时代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相对开放的环境,使岭南地区在观念上比较开放包容,务实求利[1]。在这样的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的背景下,这个时期的园林设计和建设探索,比较少意识形态上的束缚,有着相对于国内其他地方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园林设计者们才有机会放开手脚进行富于新意的创作探索。岭南园林界的前辈们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和营建,出现了很多园林精品,地方园林景观逐渐建立了有别与其他地区的清晰面貌,在现代意义上建立起声名、自成为流派。我们今天所说的岭南园林,已经不仅是以广东四大名园为首的传统岭南园林,更多的是指岭南园林的现代成就。

兰圃、草暖公园和珠江公园,分别代表了上世纪70、80、90年代岭南园林的经典作品。这三个年代园林精品风格迥异,多元并存,充分体现了广州现代岭南园林的建设成就。通过对这些园林精品的赏析,我们将回顾广州在现代岭南园林设计与建设的实践成果,也希望从这些景观表达迥然不同的园林中,去追溯和探讨真正的岭南园林精神与特色。

1 三个园林作品:

1.1兰圃:70年代的经典

兰圃,前身是植物标本园,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改建成中国第一座以兰花为主题的专类公园(图1)。造园过程历经二、三十年,缓慢而有序,风格始终保持统一,到1970年代后,基本完成现有园林格局(图2)。

兰圃面积不大,总面积约4hm?,地块狭长。在设计上吸取了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规划布局化直为曲,在狭长地带巧妙安排岭南园林风格的四大景区,使单一直线型的空间变为多样的曲折空间,兰棚、亭榭、荷塘、溪涧、山石点缀其间,景观序列变化丰富,园林空间含蓄隐秀,小中见大,突出体现了“静、秀、趣、雅”的传统园林风格。

兰圃是一个向传统岭南园林致敬的作品,整个园林的营造手法都体现了传统造园精神。空间精巧多变,步移景异,通过不同尺度景观空间的收放抑扬,在一个狭小的场地上营建出变化多样、余韵无穷的园林胜境;娴熟运用了古典园林的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手法,通过形式各异的景门、景窗、通廊、花格、树丛等扩大园林景深,使园林空间更曲折丰富,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图3)。

园中建筑小品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形式古朴典雅。建筑空间布局自由,轻盈通透,与植物、山石、溪涧所组成的室外空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图4)。

景石、溪涧和建筑装折等园林细部的手法工艺取法传统,如玲珑剔透的湖石假山,彩色蚀刻玻璃花窗、石制栏杆等的古典构件等,使园林充满古典韵味(图5、6)。

1.2草暖公园:80年代的富丽

草暖公园,面积1.34 hm?,建于1985年,取唐代李贺“草暖云昏万里春” [2]之意命名。草暖公园面积虽然很小,才1hm?多,但是特别能体现1980年代的时代精神。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充满朝气蓬勃的建设热情,敢为天下先,园林设计师大胆创新,创作出解放后我国第一例采用西式方法营造的城市园林――草暖公园,在全国园林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园内以大片草坪为中心,草坪上散落修剪的灌木球,间以树木、花丛、建筑和喷水池,构成色彩丰富、线条流畅、节奏明快的园林美景,景观开阔而明朗。园林建筑为白墙红瓦的西班牙式建筑(图7),高低错落,尖顶、老虎窗等造型突出了南欧风情(图8),与白色的西式雕塑、铁艺花架亭相映成趣,园林色彩浓艳富丽。

音乐喷泉厅的室内设有彩灯音乐喷泉,喷水池面积达100m?,是广州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声光电子音乐喷泉装置(本世纪复建后已不存)。

1.3 珠江公园:90年代的清新

珠江公园面积为28.3hm?,1990年代建成。园址地势平坦,通过地形的设计改造,形成自然山水园的骨架。造园的最大特点是是植物造景,全园设了六个主题专类植物景区,分别为风景林区、萌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湖滨区,均以专类植物作为造景主体,以突出植物造景为原则,运用丰富的植物品种组合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的植物景观,谱写出一曲丰富绚丽的植物交响诗。

珠江公园建筑物不多,满目葱茏,格调清新自然。主园路根据东西南北的分区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行道树,形成舒适的林荫道,联系各个景区(图9)。

1.3.1风景林区 风景林区在全园最高的山上,种植混交林,间有不同品种的开花乔木,根据树种不同的季相特点和花期,营造出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山林景观。山林南面的“奔雷”瀑布声势浩大、雄伟壮观,瀑布下的溪涧流过山林,蜿蜒曲折。溪涧注重与绿化植物配合,使植物景观融入溪涧中,造就出自然山林水涧的效果(图10)。

1.3.2荫生植物区 荫生植物区建有荫生植物棚、茶室、溪涧。荫棚内植以热带荫生植物,品种繁多,有多种珍稀植物品种,如有“活化石”之称的黑桫椤及澳洲苏铁等品种(图11)。山石溪涧“石涧鸣琴”贯穿整个景区,流淌在葱茏繁茂的植物中。

1.3.3专类园区 棕榈园种植有百多种棕榈科植物,各个品种都有不同的姿态特点,表现出独特的热带植物风光(图12)。桂花园设有别致的桂花廊,各种桂花盛开的秋季,香远益清。木兰园以种植木兰科植物为主,园中的荷花玉兰、玉堂春、二乔木兰和白兰,春天繁花似锦,争奇斗妍。

1.3.4中心湖区 中心湖取名为“快绿湖”,沿着湖区有 “椰风水榭”、曲桥、卵石滩等景点,湖边及岛中遍植落羽杉林、南洋杉林和棕榈林,组成起伏有致的湖区林冠线,湿地植物和开花灌木则增加了色彩和层次感(图13)。

珠江公园是1990年代到新世纪城市园林生态化设计的肇始,此前造园的植物配置尚在追求“入画”的纯景观效果,珠江公园比较早地开始了植物生境和景观结合的生态园林设计。从那以后,生态化设计逐渐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流。

2 岭南园林特色

前述现代岭南园林的三个年代作品,景观表达差异很大,风格迥然不同:兰圃延续了岭南园林的传统格局和形式,小中见大,精巧绝伦;草暖公园则是典型的西式园林,浓艳富丽,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热情和活力的表现;珠江公园则是1990年代后回归生态自然,充分体现植物的地域性景观营造的精彩设计。

三个园林作品,具象形式虽然不同,却同样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精神和特色,成为现代岭南园林的佳作。从这些风格殊异的园林精品中,我们不禁要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岭南园林特色?

岭南园林的特色形成,离不开岭南文化的土壤,岭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务实创新,使得实用性和创新性是岭南园林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这,才是岭南园林的核心精神。

在这样的精神内核影响下,岭南园林的创作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根据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等特点,在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中凸显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变的面貌。具体到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园林空间布局

岭南园林的空间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根据功能需要适当安排,随机应变,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灵活汲取多元文化和景观艺术风格加以变化运用。

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穿插交融,结构精巧、形式多变,不拘自然随形或几何构图。

2.2 园林建筑

岭南园林建筑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巧于因借”是气候适应性设计在地域条件下的表现,充分利用南方长夏无冬、温暖宜人的气候特点,以“虚”代“实”,模糊建筑室内外的界限,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使建筑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图14)。“精在体宜”则体现在园林建筑轻盈灵巧、明朗通透,色彩清新淡雅(图15)。

2.3 园林植物

公共园林是为人服务的,在广州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气候适应性设计也在植物配置上充分体现出来,岭南园林多选择冠大荫浓的乔木,为游人提供足够的遮阴,因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浓荫成为植物景观的基调。

自然形成的在地植物群落本身就是体现地域景观的天然标杆,因此岭南园林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群落式组团,来模拟地域性自然植物群落,以乔木-小乔-灌木-地被形成葱茏繁密的复层结构,呈现出高郁闭度的典型岭南植物景观(图16)。

突出岭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凸显四季长绿、繁花如云的地域优势。大量运用各类地带性植物,以棕榈科、木质大藤本等亚热带植物体现出特有的南国情调(图17)。

乡土树种为造园植物的主体,体现岭南园林的地方风貌。适当选用已经驯化、适生性良好的外来树种丰富园林植物景观。

2.4 园林水景

岭南民俗注重风水,普遍认为水能旺财,因而十分重视水景的创造和利用。岭南园林理水形式多样,尤其注重结合建筑设置水景,使水景空间渗透于建筑内外。如珠江公园荫棚中,溪涧与小径的穿插构成了室内的基本骨架,溪涧流出室外,汇入中心湖区(图18)。

岭南园林水景主题化、意境化,不同与其他地区的古典园林,较少直接模拟自然山水格局,而是通过高度抽象概括出山水意象,水中叠石,以石代山,形成玲珑精致的水石格局。这也是从五代“九曜园”的水石庭开始,延续千年的岭南园林独有理水方式[3~4]。

几何形的水池也是岭南园林水景的一大特色,岭南园林从南越国宫苑园林中继承的理水传统,有别于其他地区,体现在规则几何形池岸的娴熟运用,或采用规则几何式与自然山水形式的结合体,池岸色彩与材质丰富多变。

2.5园林材料和工艺特色

岭南园林的营建特别强调就地取材,巧用本地材料,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降低造园成本,彰显地域风格。园林中常运用水产动物废料、乡土植物材料等作为建设材料,简朴而不简陋,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和园林小品。园林工艺特色为精工巧制、秀美繁丽,运用在园林装饰中,多采用塑石、塑木、水磨石等工艺手法,匠心巧运,粗材精制,工艺精湛绝伦,突出体现地方工艺的传统价值。如草暖公园采用红色地砖菱形铺设,模拟当时很少见的红色西瓦,最终的鱼鳞状瓦屋顶富有趣味,是低材高用的范例(图19);兰圃中园林小品的水磨石、水刷石工艺极为精湛,装饰线条宽度只有5mm,充分体现了粗材精用的精神(图20)。

结语

什么是真正的现代岭南园林特色?

我们认为,现代岭南园林特色肯定不是僵化的教条,更不会是什么固定的形式或者视觉符号,其精神内核来自岭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务实创新,这种开放的文化态度,使得岭南园林一直随着社会和时展,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景观风貌。同时,务实创新的精神,也使岭南园林尊重和适应气候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因地制宜,产生了富于地域性特征的园林空间和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石安海,林兆璋,陈泽泓.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1949-1999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广州公园建设编委会. 广州公园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周琳洁. 广东近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夏昌世,莫伯治.岭南庭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8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园林建筑;造园要素:文化传播

英国自然风景园被认为是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革命性在于这样的认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最大的成功。这一点无疑直接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和启发,并因此成为欧洲园林体系中与法国、意大利规则式园林并列的典范。自20世纪末以全球能源、环境危机为背景,回归乡野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园林景观实践中日益成为主流。中国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理念,是对世界文化思想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拟探讨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自然风景园中的具体运用,借此管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域外流传、发扬之一斑,以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所裨益。

1 英国自然风景园与英中式园林的概念

从公元前55年罗马将军朱略思·恺撒入侵英国,罗马统治者在英国营造别墅花园开始,英国营建了长达1800年之久的几何式园林。到了18世纪中叶,在海外贸易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在园林艺术上也带头掀起了一场革命,彻底否定欧洲大陆的造园传统,抛弃规则的几何式园林,反对使用生硬的直线图形、雕塑和人工修剪成非天然形状树木的做法,创造了不规则的自然风景园。

风景园是以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在牧场和农庄中的庄园、府邸园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从审美理解到造园要素的运用上,英国自然风景园,特别是在其图画式园林时期的创作大量吸收了中国的东西,法国人把它叫作“中国式园林”(Jardin Chinois)或称“英中式园林”(Jardin Anglo-Chinois)。

2 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风景园中的应用类型和方法

一般认为,造园的物质要素包括建筑、山水、植物三个方面。但东西方对“园林建筑”一词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山水园林中,除专用于园林的如亭、廊、台、榭、园桥等,其它如厅堂、楼阁、殿字、塔刹等大型建筑物,只要在园林中起成景作用,有得景效果的亦是园林建筑,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即属此例。

西方的花园指主体建筑周边的户外空间,主要供休闲和从事园艺活动。其园林建筑一般指不包括主体建筑的小型构筑物以及花台、围墙、栏杆、园灯、雕塑、坐椅、岩洞等。考察其中具体运用的中国式建筑,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2.1 第一类是造园构造物,如台阶、门、园桥、围墙、围栏等,它们是构成花园的围护设施和地形基础,如在霍恩兄弟为查尔斯,詹尼斯设计建造的戈普索花园中,就采用了中国式的桥和栏杆。约翰,格拉迪于1749年所做的测绘图显示,主体建筑两侧的花园保持传统的实用的风格,但在南侧和东侧,有平整的场地和经修剪的草地,企图把花园同四周更广阔的风景融合成一体。霍恩兄弟的主要工作在于增添了一系列不同式样的凉亭、栏杆、小型神庙、休闲设施以及这座中国式的木桥。这座桥位于大池塘侧面的水渠之上,跨度有24英尺。它的形式仿照了中国南方园林中常见的寻杖栏杆,主要构件有望柱、寻杖扶手及花格棂条。棂条花格采用了短栏式的两种变式组合而成。木栏杆则采用了尺栏式的一种斜向变式。计成的《园治》说:“栏杆信画而成,減便为雅。有工而精,有減而文。”中国江南园林的栏杆讲究繁简适当,不必拘泥,用于楼阁殿堂多华板雕饰:架桥拆装,则少于变化。霍恩设计建造的这座木桥和栏杆,显得简洁雅致,比例合宜,巧制而不纤弱,这种有点超出了当时主流思潮的设计,给英国的自然风景特色的扩展加入了一种新鲜的因素。

2.2 第二类是景观休憩建筑,如柱廊、塔楼、园亭、神庙等。

这类建筑主要有两种功能:其一供人们游憩、偶遇或躲蔽暴风雨的庇护所;其二作为构成花园中局部景点的中心景物,以此来模糊主体建筑和花园的内外生活空间的区别。威廉,钱伯斯(Willian Chambers 1723-96)在伦敦丘园中所建的中国式宝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钱伯斯于1761年绘制的立面图,显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细节。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角形,高163英尺,共十层,逐层有柔和的收分。底层设有回廊,即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塔身每层有塔檐、平座,塔檐每个角均装饰有瓷质镀金的飞龙、平座栏杆刷鲜艳的红色油漆,宝项设九层相轮。在1987年戈登。威尔逊对它进行修整时,去掉了塔檐上的飞龙。钱伯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只是规模较小,细部有所简化。值得注意的是檐角装饰的飞龙,采用了西方神话中的恶龙形像,背生双翅,外观凶猛。作为熟知中国文化的学者,钱伯斯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了一种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存在,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钱伯斯把它作为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完全放弃了作为佛教建筑的宗教内涵。浓厚异国情调带来的吸引力和对陌生强大文化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微妙的情绪。

2.3 第三类是园艺育苗专用建筑,如温室等。早期温室的目的纯粹是用于保护珍贵的常绿植物如蔷薇、月桂树、爱神木、杂色冬青树、一些珍贵的橙树和柠檬树丛以抵御冬季的严寒。用树枝或小的树杆建造,采用轻质结构,并且用小块玻璃组成格扇窗以便于通风换气。18世纪在英国风景园中出现了采用铸铁或砖石结构的温室,外观常做成土耳其、中国的宫殿、庙宇的形式,用精致的柱式和线脚来装饰,布置在树丛掩映、绿草如茵的花园角落,除了园艺育苗的功能,常作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出现。在1805年,著名布朗式风景造园家雷普顿为布里奇顿皇家离宫的橙园设计了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温室。这座温室总体仿照了中国式庙宇的形式,由台阶、屋身、屋顶三段组成,屋顶为四坡顶。温室后面设有带坡檐的连廊。但是在材料和细部处理上,艺术家照个人的喜好使用不同风格的建筑符号,中国式的照壁、雀替、覆瓦的檐口与歌特风格纤细的束柱混杂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欢快而略带滑稽的面貌。 2.4 第四类是点缀性小品,包括花瓶,石制或铅制的附加装饰以及休憩用桌椅等。许多热衷于“中国式”艺术的新贵族把收藏的中国瓷器和其它工艺品以及此类的仿制品,陈列在花园装饰华丽的壁龛中。

休憩用的座椅也是花园不可或缺的元素。园艺师从古典的、歌特式、中国式、都铎式的图样中自由选择,以迎合业主的品味。园艺师威廉·牛顿于1765年为一位伯爵的花园设计了中国式的座椅,采用了中国园林常见的美人靠做法,置于一座由四根立柱支撑的凉亭内部,具有轻巧、活泼的外观,为乡野的花园提供了平和、宁静的场所品质。

3 中国造园要素在英国风景园中应用传播的过程

第9篇:典型园林建筑景观分析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建筑;协调搭配;

1植物与建筑关系

1.1植物与建筑协调统一的关系。植物与建筑的合理配置是展现园林自然美与人工美的主要方法,通过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效结合来体现其整体功能与审美功能,两者之间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植物作为园林工程中的唯一具有生命的因素,有着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姿态和风韵的特点,其各个方面与优势都能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使得建筑物产生一种生动活泼而又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的效果,为建筑物提供动态美。

1.2植物与建筑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在合理有效的整体规划基础上,更是相互影响的,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让园林更具特色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植物和建筑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个性化建设,同时要确保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园林工程建设中,一组优秀的建筑作品能够给人一种凝固的音乐感,给人带来舒适休息场所的同时带来艺术享受。但是其终究缺乏生气与流动感,因而园林需要给人一种身临自然的舒畅感的意境,不能缺乏了相应的生机与活力。植物则是园林建设中唯一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因素,同时也是点缀园林布局和规划的关键。只有二者之间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使得其能够有效的体现相应功能。

2建筑对植物配置的影响

建筑在规划和布置中除了对自身的色彩、形象、线条和自然环境影响进行协调控制之外,对于园林景观的配置也要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出现彼此孤立或搭配不协调的现象。

2.1建筑对植物配置组景的影响巧妙合理的安排植物配置是提高园林观赏型的关键,中国园林建筑的“巧”主要得之于构架的灵活性,同时在布局上又很注意以“巧”取胜,它没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种庞大的体量,它从结构、造型、空间得处理到建筑的整体布局都是一种巧妙而和谐的安排。它的布局与整体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灵活应变、活的、生长的特征。

2.2协调统一的天然合一感。在我国的园林工程项目中,一般的规划设计都是采用协调和对称为主要手段,采用这些方式来合理的衬托整个园林的气氛和氛围,这就要在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上创造出合乎自己身份的形象来。完全依据环境的特点和要求,配合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自由穿插,灵活应变。为配合自然界中的各种典型环境,还创造出了各种不同的造型的建筑类型,每一种类型中又演变出丰富变化的形式。不同风格、类型、功能的建筑及其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的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建筑旁的植物配置应和建筑的风格协调统一,不同类型、功能建筑,建筑的不同部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以衬托建筑、协调和丰富建筑物的构图,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季候感。同时,亦应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含义,以及植物和建筑及整个环境条件的协调性。

2.3以自然为主的植物配置以自然为背景,以协调山水结构为主流,结合建筑衬托为依据进行园林设计是目前园林工程的主要措施。植物配合着山水随宜自由配置,道路迂回曲折,穿插于山水、花木、建筑之间,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以形成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效果。因为造园者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这种“趣”和“乐”只有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才能给予他们,园林建筑只是为了加强自然环境整体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强调“依山就势”,“自然天成”。

3植物配置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

3.1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园内建筑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主要依靠植物的合理配置,使之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3.2让建筑主体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植物配置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当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利用植物进行缓和或消除之间的矛盾。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

3.3植物配置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

4建筑与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与建筑在配置中按照园林建设目标可以分为自然式、规则式等。自然式配置是通过以和谐为基础,将建筑物与植物融入自然,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其中强调变化为主,以四季变动为依据进行设置与建设。规则式配置是通过对称为基础,在植物与建筑物的设置中讲究对称要求,这种方式在目前多用于古典园林建设中,给人以强烈的人为感和规则感。

4.1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生态美首先要保证植物生长良好,因此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植物配置时要掌握每种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水池应种湿生植物如:落羽杉、垂柳、池杉、枫杨等,墙阴处应植女贞、竹等耐寒植物,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地栽杜英、山茶等。杜鹃要求一定的遮荫环境,一般在大乔木下植配。

4.2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选择适当树种。如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主要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

4.3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自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春夏时节鲜花锦簇二月兰、山桃、迎春、连翘等。早春竞争花开,月季、桃花、梨花、樱花等相继绽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劲,四季演变的园林景观。

4.4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运用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傲霜雪,兰之幽幽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