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中的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下就我院为例,介绍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在高职会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情况。
一、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的内容
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要求,比赛的内容分为笔试、抢答辩论及会计操作三个部分。笔试内容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纲要求的知识点为主,题型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抢答辩论赛分为抢答和辩论两个部分。抢答题主要以学生所开设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等专业知识;会计法、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等。抢答赛可根据参加学生的人数多少进行分组,可以多组比赛。辩论赛是把学生分为两组,围绕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
会计操作分为点钞、计算器盲打及会计软件操作三个部分。点钞比赛是将散开的练功券整点为100张一把,以点钞张数多少评定成绩,采用限时不限量,统一计时的方法进行比赛。计算器盲打是利用计算器将指定的数字相加计算出结果,也采用限时不限量方法比赛。会计软件操作是利用我系实训室网中网会计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平台相关会计工作,以软件自动生成的成绩来评定。
二、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评分标准
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以三部分成绩累计进行综合评定。笔试占30%,抢答辩论占30%(其中抢答15%,辩论15%),会计操作占40%(其中点钞10%,计算器盲打10%,会计软件操作20%)。由于每项单项成绩的总分不同,为体现比赛评比的公平性,评分时不以每项的单项成绩简单按3:3:4的比例相加,而以每一项单项的排名计成绩,排名越前得分越高。
三、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试竞赛的考题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及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掌握的程度与熟练程度。
在抢答赛中,所涉及的题目内容为会计专业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在备赛过程中,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复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辩论赛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由于抢答辩论都需要分组,在分组与选拨辩手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在准备第三部分会计操作比赛过程中,很多学生苦练点钞技术、计算器盲打技术,并常去会计实训室,上机操作财务软件,掀起了学习热潮。此项比赛使学生手工操作的熟练程度、会计核算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客观评价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整个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中,由于较为科学地设置了相关的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使得比赛成绩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试和抢答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辩论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操作成绩反映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综合成绩则反映出学生上述综合能力的高低。通过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能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
(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
在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的准备过程中,相关教师要组织参赛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这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使老师发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弱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举办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有利于教师人发现高职会计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工作。
结束语:会计知识及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应定期举办,将其制度化、固定化。由于竞赛时间限制及评分标准难以确定等等原因,在竞赛中没有设置关于书写技能、手工会计簿记技能、会计分析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另外竞赛也可能不能面对所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因此在培养及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还不是十分全面。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我们可以通过竞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环节,并加以不断的改进,使其在高职会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会计;情景教学法;应用
会计学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基础会计》是本专业的入门学科,通过它,学生能全面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经实践证明,把情景教学法引入会计教学,模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展开与实际问题相似的探讨过程,会使学生产生感性知识。
一、《基础会计》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中职生此前没有关于企业及财会知识方面的感性认识,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更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财会工作流程,将基础会计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内容变成直观的工作场景,通过实景实操来引导学生消化理论,从而达到边理论、边实践、边学习、边工作的效果,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情景教学法的优点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制造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具体场景,如,模拟公司及企业来帮助学生体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情景教学法能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实践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景,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变被动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景教学法能够广泛运用于基础会计的教学,如,筹资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分配过程的核算。
三、情景会计教学法的主要程序
1.情景设置
情景设置是情景教学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开展情景会计教学法的第一。在学生授这门课之前,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企业,最好是大中型企业,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情景,模拟某个公司财务或其他职能部门,依核算和管理内容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如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记账凭证填制、总账核算、报表编制等岗位。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工,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角色,参与实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角色的合理分配,实现角色的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要求学生扮演一个特定角色来处理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这一环节是情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过程来分析和领悟所学知识,并借此来提高业务能力及社交能力。
3.集中讨论,共享经验
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把问题情景、现实的经验和现实的问题有效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对行为一般原则获得概括性认识,这种概括性会计认识的获得取决于学生角色扮演过程的领悟以及角色扮演讨论的深度。
4.教师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该充当“导演”角色,组织和统筹整个教学过程。情景完成学生扮演角色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评价和总结,重点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岗位的实践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妥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要指出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具创新性的方法和操作性技能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
四、情景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原材料购入的课堂教学
采购人员张三购入一批甲材料,价款 10000,增值税 1700,运费 200元,开了转账支票支付,材料未入库。这是原材料采购过程经典的例子,按传统教学法应该这样子讲解,购入时: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贷:银行存款 11800,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课之后,不会会计处理的程序,不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原材料购入的情景教学(改革后教学方法)
1.工作场景和角色安排
(1)创设工作环境
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教室的桌椅讲台,创设出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采购部、仓管部等部门。
(2)角色分工
指定几位学生分别担任主管会计、制单会计、出纳员、记账会计、采购员张三、业务经理、仓管人员、总经理。
2.教学过程
(1)业务部按采购计划,派张三去采购一批甲材料,采购完回到公司,将采购过程的有关原始凭证张贴在底板上。(大屏幕上展示原材料发票、运输发票),接着由采购部经理签名之后,交由公司经理签名,再到财务部开支票。
(2)在财务部,采购人员把领导已经审核的原材料费用交给制单会计,制单会计受理相关票据后,认真审核业务的真实、合法性,并按购入原材料的价款和运输来计算出原材料价款,填制一张付款凭证,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 贷:银行存款 11800,然后交由主管会计审核,审核无误之后,交由出纳付款。
(3)出纳填制完支票后,检查无误之后加盖单位法人的公章并送会计主管。
(4)会计主管审核无误之后,在支票上加盖财务专章后交给出纳。出纳把现金支票交给张三。
(5)出纳把支票沿虚线剪开,发票和支票存根联附在付款凭证后面,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的印章,之后把转账支票交给张三,并登记备查账簿,并由张三送给供应商。
(6)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付款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完了在出纳处签名和盖章,并将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交给记账。
(7)记账收到传来的会计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完成登账后在记账凭证上打“√”,在记账处签名盖章,并将已经完成登记总账、明细账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交给会计主管。
3.教师总结(略)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中小学 公用经费 现状 问题 措施
一、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下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相比之前的管理机制来说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损失,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改善了传统核算体系中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的现状,它通过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使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得到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减少了学校乱收费乱开支的现象,在减轻了学生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现阶段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逐步实现了统一收付、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的体系,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力度,促进了中小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从另一方面来看,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统一经费的管理能够使学校有更多的资金去构建相关的教学设备,而且还能减少学校中的现象,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二、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下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虽然会计集中核算下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识薄弱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好多中小学校在施行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后认为学校的财务工作应该由支付分中心来管理,忽略了自身对财务的管理工作,导致好多学校在进行财务支出时随意性比较大,没有在支出前进行合理的预算和控制,进一步导致财务支出的严重超标,在向支付分中心申报时支付分中心只能进行事后管理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力度不够深入
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将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核算工作分离开来施行,导致中小学公用经费重核算轻管理现象的产生,支付分中心只是按照相关的程序和制度法规对中小学各项公用经费的支出进行核算和整理,而没有分析和研究票据与实际工作用途是否相吻合,导致了真票据假业务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正之风的产生和蔓延。
(三)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这就会导致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客、主观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公用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由于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分离出现了支付分中心管账不管物,学校管物不管账的现象,支付分中心的账目与学校的实物不相符的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管理工作。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识
强化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意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强化学校的主体意识,不仅要求相关的领导强化学校主体的意识还要引导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定期的对学校内的财务支出进行管理和控制,做好相关的预算工作,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的体系,使学校内部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面的资金管理体系,尽量减少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核算工作和管理工作分开造成的中小学公用经费损失和浪费的现象。
(二)强化会计经费分析指导的能力
高质量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不仅要求支付分中心做好对各个学校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工作,还要定期的对学校向支付分中心所申报的票据与实际运行的状况进行核实和管理,引导学校完善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还要定期的对各个学校所申报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做好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尽量避免真票据假业务的现象。
(三)完善相关的监督体制
完善的监督体制是解决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下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关键,能够督促支付分中心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增强其实用性和适用性,所以就要求支付分中心和学校不仅要建立相关的监督体系还要构建相关的监管部门,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提高中小学校公共经费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提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相关的财务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在不断的改变和发展,相应的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增强其创新意识,积极的与其他相关的单位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支付分中心应对现代经济社会所提出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会计集中核算是避免中小学公用资金损失和浪费的有效方法,对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本身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相关的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会计集中核算下中小学公共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及时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能够在提高支付分中心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进一步实现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管理会计; 情境教学; 发现学习理论; 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评价等职能,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会将其运用于实践。针对本课程的这些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导其以当局者的身份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在管理会计中运用发现学习模式和情境教学的意义
发现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知识的获得不应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使学生主动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而获得知识。
发现学习理论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在管理会计中,运用发现学习理论,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机械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运用,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恰当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是“教”与“学”实现充分互动的方法之一。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情境具体化。根据情境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体现,情景教学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的章节开始讲授时,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备课充分的基础上,巧妙地设置导入情境,使学生置身其间,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这一章时,联系大学生就业,可以进行如下情境创设:假设大学毕业后你开始创业。据你收集的相关资料,每件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等合计为20元。开业之初,生意不是很好,恰在此时,一客户过来洽谈,且订单量在企业的生产能力范围内,你喜出望外,但该客户出价每件产品18元,小于产品的单位成本。那么,这个订单你是否应该接受呢?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接受,有的说不应该接受。此时,适时的引导学生――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了。这样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可以自然地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二)运用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活动等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性知识感性化,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在介绍混合成本的分类时,对于其中的半变动成本和延伸变动成本两个类别,部分学生似懂非懂,且容易弄混。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同学生用移动的“动感地带”服务,笔者这样来运用情境:基本月租16元,发送短信数量在120条以内时不收费,每多发一条收费一角;拨打本地电话,每分钟两角钱。将发短信和打电话分开来说,哪一种是半变动成本?哪一种是延伸变动成本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让某位同学来回答问题。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既能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生活化,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
(三)体验情境――强化运用能力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案例来强化运用能力。如在学完变动成本法后,可以“北方电讯公司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加以讨论,以充分理解变动成本法,强化运用能力。再如,在学习完责任会计后,可以“海尔的SBU战略”为基础,分析三大责任中心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理解内部转移价格实施的必要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不同,运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按照相应的标准分组,分别担任各种角色,来模拟现实,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内部转移价格学完后,也可以请四位同学,分别担任企业的两个内部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和外部市场中的买者与卖者,模拟企业内外的交易活动,使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领会内部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其类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管理会计中运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管理会计中运用情境教学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给学生构建的,使学生能够以当局者的身份完成任务的一种环境。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应该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注重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联系。通过任务的解决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情境教学应有“度”
1.围绕目标设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情境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使得教学过程偏离教学和探究的目标。情境的创设必须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充分展示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创设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凑合的情境。只有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情境教学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反之,情境教学将流于形式,甚至起到反作用。
2.情境运用要适度
情境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过滥地运用教学情境,即注意情境运用的“量”。毕竟教学课时有限,过多的情境教学的设置,将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大纲中的重点内容适度运用情境教学,而对于简单的或者不重要的知识则可以少用或者不用情境教学。
3.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情境教学要避免设置得过于简单,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又要避免设置得太复杂、不具体或者杂乱无章,使学生迷茫而无从下手。因为管理会计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其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相对缺乏综合处理能力。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教学情境,在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贵杰,龙海红.管理会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
[2] 严伟.浅析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139-140.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现行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将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到课程建设中来。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在会计专业课程当中除了《审计》外,其余均很少涉及职业道德问题。据有关统计,在中天勤事件之后,国内各地已经有40余名注册会计师因为假账、核资等问题被羁押甚至被捕。另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还有11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120多名注册会计师受到行政处罚,100多家事务所和600多名注册会计师受到了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强制培训等处理。我们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初、中级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其职业道德关系到整个会计业的诚信问题。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却缺少这一培训、教育。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不对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会计人员的法律、道德意识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后果。
(二)整个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1.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
2.教材大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没有体现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别,而只是相对于本科教材、高职教材降低了难度、删减了部分章节而已。由于会计的相关法规、制度总在不断地修订中,而相关教材的修订或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教材内容滞后。
3.不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这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实际应用能力降低,教学效果下降,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
(三)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教师在课程教学安排中没有按照“理论适度、注重应用”这一原则进行,理论教学比重偏高,实践教学比重偏低。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考评方式单一。
教师主讲的传统单一模式未能根本改变。情景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充分运用。另外,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手段比较单一,往往都是以一张试卷来定论,而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他们除了应会考试外,更应懂得实际操作。单一的考评方式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改变目前现状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了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入职业道德内容,真正体现教学中德育为先的理念。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不仅应把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增设相关职业道德课程,而且应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或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新制度的要求。
(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1.教学内容应该避免重复,增强所选教材的系统性,注重学生创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与国际接轨。
2.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同时针对教材落后实际的情况,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可大胆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规范,权威性强,囊括了近年来一系列新法规、新制度,内容每年都在更新;这些教材的使用还能为学生毕业后取得会计职称打下基础。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实践教学可占总教学时间的50%左右,按理论教学知识点渐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课程,保持三年每学期不间断,做到每学期的实践课程教学与相应的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要达到看不出某节课究竟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迎合了企业对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使学生顺利就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任务繁重,仅靠校外实习是行不通的,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在校内完成,这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为提高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质量,专业教师应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并从阿拉伯数字的大小写的基本功开始,在模拟实验室实地进行票据处理、会计分录、模拟记账、出报表等教学实践活动。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遵循“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原则,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在教学手段上,信息技术为会计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把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组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国内外经济形势、科技条件的日新月异,中职会计专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契机。我们要通过会计教学的课程改革,培养出具有高品德、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汉东.中等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构想[J].职教论坛,2004,(7):40-41.
[2]戴波.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5):187-188.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应用型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会把这门课当成纯粹的理论课讲授,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解、看板书、记笔记,师生主体地位错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加上中职的学生大多没有工作实践经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缺乏了解,很难形成系统的感性认知。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1]所以让学生45分钟都面对单一的黑板,很容易就会产生视觉疲劳,稍不留意,就会不知所云,造成听和讲的不同步。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仿真生动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多重感官的刺激,能为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2]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也可以发现,教材中生动系统的操作实例有限,并且选取的例题与习题都是用文字的形式来描述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的。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经济业务都是用原始凭证来体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仿真的情境,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精心加工引入课堂,同时多媒体的网络功能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为课堂提供无限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在课堂里体验生活,进而掌握会计核算规律和专业技能。
(三)熟悉会计实务,提升实战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好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3]“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有限,对企业会计内容记忆、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所以需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的会计实材的处理来加强对会计核算环节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都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基础资料及各种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模拟演练,亲自体验会计工作。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更加直观的将各种细节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既能理解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踏上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
认识来源于实践,所以“基础会计”课程要以实践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能适应课堂中创设的工作情境,最好能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比如,在讲解原始凭证这一内容之前,就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财务室,让学生亲自观察企业中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并对“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初始环节”由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最后回归课堂,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案例,把教室变成财务室,播放各种票据图片,让学生寻找出符合原始凭证概念的票据,判断其类型,并根据原始凭证描述经济业务的内容。这样通过实物让学生加深印象,真正理解何为“原始凭证”。
(二)角色体验
基于创设的会计工作情境,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岗位角色,缩小理论与实际、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例如,在讲解库存现金的清查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情境案例,分成不同的小组,制定库存现金清查的工作方案,并设定出纳、会计主管、清查小组成员、总经理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并演示库存现金的清查工作流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变被动与主动,不仅掌握了教材内容,也锻炼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岗位适应能力,更缩短学生毕业后踏上会计工作的适应时间。
(三)成果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的课堂实战成果,鼓励学生在亲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教师应对学生角色进行评价和总结,重点评价在情境模拟过程中,岗位实践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要指出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的错误,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方法和操作技能给予及时鼓励,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到会计所要反映的现实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公式,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消除学生对会计课“遥不可及、深不可测”的畏难情绪,并让学生的内心不断增长正能量,推动学生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地学习专业知识。
(四)拓展提升
会计教学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为了更好的体现理实一体化模式,可以拓展课堂模拟的情境,并利用多媒体把会计知识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进行分析,并利用上市公司丰富的会计信息资料、国内外大量的会计案例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
三、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并不是所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都适宜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时使用不当,就成了哗众取宠,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无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分析学情,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为原则,利用多媒体设计与所学知识密切关联或是普遍关注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巧妙安排动画、图像、声音等资料,既贴近实际,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张弛有度。既有模拟情境的真实再现,又有学生的思考练习和教师的精彩讲授。
(二)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适当拓宽“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会计技能为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适当地拓宽“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更新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成为一名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做准备。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设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查询先进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法,模拟企业会计经济业务的演练,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这种情境是教师人为设置的,不能替代实际会计主体的核算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演练机会。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入身边的企业,切身体验真实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流程,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四)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与综合素质
何月肖(河北省藁城市丘头镇丽阳中学)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的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收信息。现在我将如何创设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巧妙设疑、鼓励质疑,诱发思维,创设愉快学习情境
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是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大胆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能预测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激化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我在教计算机系统时问:“CPU的主频越高,整机的运行速度就快,对吗?为什么”?同学们讨论再回答。又比如,我在讲文件命名时,这样设疑:广州只有一条北京路,不能把其它道路命名为北京路,不然就混淆了,但其它城市例如中山,它就可以把道路命名为北京路,在文件夹和文件命名中要注意什么?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激起疑问:插入不同格式的音乐文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插入的影片不能播放?同时,我出注重在巩固练习时留疑,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针对新学知识精心设计一些发展性问题,有利于深化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将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习完计算机病毒后,我要求学生课后以“计算机防病毒措施及中毒后解决办法”为题设计一份计算机防毒方案。这样,通过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在学习过程中激疑、在巩固练习中留疑这些方法,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愉快情境
赏心悦目的课件对愉快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了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如在讲VB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西游记之VB篇》的Flash版,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VB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也激发了以后对Flash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我精选了一些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来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图、文、声、乐并茂的课件中感受了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学生会更认真学习,力求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三、用生活中的事例生动的比喻或用小品创设愉快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品一般要短而精,占时二到三分钟,适合穿插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物轶事、有效的比喻、小游戏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小品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小品能引起学生的大脑神经兴奋,强化并活化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如讲到计算机系统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就好比一个人在堆满了谷物的仓库里打谷子,那怎么施展得开,工作效率又怎会高呢?于是,人们把谷子堆在仓库中,自己拿了一部分谷子到场院中去打,打完了再送回去。这下子,可没什么碍事的东西了,打谷子的速度快多了,内效率提高了。计算机也是这样解决了同类的问题。它把大量有待处理和暂时不用的数据都存放在硬盘中,只是把需要立即处理的数据调到内存中,处理完毕立即送回硬盘,再调出下一部分数据。硬盘就是计算机的大仓库,内存就是它干活的场院。又比如我在讲文件夹时,我将文件夹比作某个同学的一个黄色的小书包,书包里装着六大科的课本,课本里还夹着试卷,这些课本就是小文件夹,试卷就是文件。在讲以文件的路径时。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出他上学和回家的路线,将这种“路线”引申为查找文件的路径。再问路径是唯一的吗?你走不同的路线回家会不会迷路?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四、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好胜心很强,他们都有争冠军、拿第一的渴望,即使在两个人的比赛中取胜也感到激动的和高兴,因此我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我的教学班中,我一般会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这一组中既有信息素养较好的,也有信息素养很差的学生,让他们在一起共同协作学习。对于某些问题我将它设计成抢答方式,本组其它学生可以补充,有时对一些易出错、模糊的问题展开辨认或讨论,比如,怎么的一部计算机才算是高性能的计算机?然后再由本组一位学生综合回答,这样辩论或讨论使问题得以澄清,这也是学生倍受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此时,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学生忽而屏息思索,忽而眉飞色舞。当然,回答问题出错也在所难免,可能造成不愉快,不过教师处理恰当及时鼓励,以充分信任的情感帮助其自我纠正,让其进一步思考,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使其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时,分别拿两条不同类型的内存,要学生从外观分辨它们的类型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五、利用第二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首先,我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开展“请驻足一分钟”活动,进行环境渲染,内容短而精,一般一分钟左右就能看完,定期刊出。辟有计算机发展史、风趣与幽默、计算机漫画、应用小技巧、计算机发展新动向、硬件资讯、智力测试等等。很能受学生欢迎,成为学生必看的内容,每到课余饭后,黑板周围都有很多学生,他们在笑声中求得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迁移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带着良好的心情来听课,给愉快情境的创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中出现的一个新思潮,其是以创建实际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其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主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科学性地、创造性地、灵活性地将“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会计教学的过程中。
2 “行动导向”情景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1通过教师示范来进行教学
2.1.1采用“人―机”相结合的示范教学
“人―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应引入多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通过多媒体的技术,用图像、声音或者视频的方式来示范会计核算的过程,再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示范进行比较和学习[1]。
比如:盘点清查现金。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盘点清查现金的要求和目的,并让学生在企业的现实情境里设计这个盘点过程,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播放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盘点清查现金的整个流程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的视频。这种“人―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优化了教学的质量,还美化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1.2采用“总―分”相结合的示范教学
教师应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中的“总―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按照相关会计知识的规定对会计业务进行循环处理的方式,其次再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在分步操作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主次的顺序,最后在分步操作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再进行整体的联系,进而融会贯通会计操作的技能。
比如:在会计报表的编制示范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填写数字、总计金额、平衡收支、审核到签字盖章的实际操作流程,且在学生完成这个会计实际操作的流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应对流程中的易出现错误的总计、平衡等较为关键的步骤给予学生重点的提醒。
2.1.3采用“正―误”相结合的示范教学
在会计教学中,对错误操作进行示范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错误发生率,还对强化学生的相关会计技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中的“正―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范例收集起来,其次将错误范例集中示范出来,给学生自行的讨论问题和错误所在,最后教师再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规范学生的答案,进而得出正确的结果[2]。如:在学写金额书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填写存在问题和错误的凭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再找出书写错误或者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修改,进而巩固学生书写数字的实际操作能力。
2.2通过学生模拟来进行教学
“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应是双向的,在教师展开示范教学时,学生应做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因此,在会计教学的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一同进行示范模拟,进而掌握会计实际操作的技能。
在“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下通过学生模拟来进行教学实施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模拟实践,共同进行示范教学。教师进行示范教学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到实际操作的要领,因此学生应在教师的示范下,共同参与实践。学生的模拟实践采用的是分步骤进行的方式,因此,要保证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实践技能和知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分步骤进行贯穿和统一,才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深刻地掌握相关会计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
2.3通过岗位轮换来进行教学
实践中的会计工作在岗位方面的综合性较强,由制单员、会计主管、记账员和出纳员等多个岗位相组成,且这些岗位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财务核算的系统。因此,教师应在会计的时间教学中,采用会计岗位轮换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够明确相关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让学生能够掌握账簿和凭证传递的过程、各个岗位间的配合及相容性。
首先,教师应确定学生的实践岗位,并在由学生组成的财务部中,按照不同的职能对岗位进行划分,明确出纳、审核、制单、核算、主管和记账六个部门的分配,再展开先关的会计核算的实践工作[3]。其次,教师应进行岗位轮换制。为了更有效地完成会计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让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依次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掌握各个不同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而更全面地、系统地了解财务工作里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
3 结语
在会计教学中,展开“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不仅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会计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最终目的,进而为学生步入社会能够尽快胜任相关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4):146-147.
一、会计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会计模拟实验产生的现实背景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个相对概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缩小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剪刀差”,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行发展。从会计学科教学过程来看,会计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过程。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应试教育”在会计教育中起了基础性作用;实践教学(会计模拟实验)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缩小知识与能力的“剪刀差”。会计素质教育要求转变多年来会计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重理论教学而轻实验教学的观念,纠正和调和会计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会计职业文化、会计职业能力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和显现,即所谓“会计素质”的培养。而会计模拟实验过程就是把会计理论知识内化为会计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养成过程。因此,会计素质教育客观上需要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存在,这是会计实验产生的现实背景。
二、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是会计模拟实验存在的前提
首先,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从业能力的实用型会计人员。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会计学科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各项会计技能和较高的操作能力以及分析会计问题、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形成会计从业能力,会计模拟实验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次,“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使认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从会计理论知识形成来看,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过程基础上的经验与观念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要深刻理解会计理论,必须从会计实践入手,从会计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然后内化提升为会计的理性认识,这是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学生会计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技能提升为会计基本知识、会计基本理论。由此可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既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认知会计理论的基础。
三、会计模拟实验是规避校外实习存在问题与困难的需要
校外实习是以往会计技能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但校外实习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首先,从会计工作空间环境角度来看,由于一般会计主体财务部门的岗位是按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发生时的票证、信息的传递所需要各个环节与内部牵制制度而紧凑设置的,其办公场所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一大批学生集中进行同场实习。因此校外实习只能分散进行,通常一个单位最多只能安排3~5个实习生,这种点多面广的实习布局,增强了实习管理的难度,同时也给实习地点的联系带来很多困难。而开展会计模拟实验,一个班级学生可以同时进行模拟实验与演练,从而规避上述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会计工作的性质来看,由于会计工作具有严肃性,且涉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决定了实习单位给予实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因此多数实习学生到了实习单位也只能是进行观光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而会计模拟实验都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与模拟企业会计人员角色进行填证、记账、编报等操作,学生专业技能能够真正得到锻炼。再次,从会计工作的特点来看,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连续性、政策性和时间性特点,决定了校外实习不可能全面接触了解各类型的经济业务以及各个时期的不同账务处理技能。而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方法和合理规划来规避这些问题与困难。
四、校外实习的成本与实习效果不对称问题需要会计模拟实验来解决
校外实习成本是指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各种耗费总和,它包括实习单位所要求的实习经费、实习生往返交通费与住宿费、实习管理费等。近年来,一方面学校组织校外实习时接受实习单位要求的实习经费不断增加,造成实习费用上升,这是校外实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校外实习分布点多面广,相应实习生往返交通费、学校实习管理费也随着增大,这也是校外实习成本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校外实习成本上升与学校实习经费日趋紧张的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实习规模缩小、实习时间缩短、实习内容缩减,使得校外实习处境艰难,实习质量没有保障。由于会计工作严肃性且涉及单位的商业机密,决定着校外实习只能观光实习,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出现了校外实习成本高而实习效果差不对称的现象。而在会计模拟实验时,由于模拟业务设计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可塑性强,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除在建设会计实验室时需较多的投入外,平时也只需一本模拟实验教材与一些凭证、账页与相关的模拟器物,实习成本低,但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现实,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会计模拟实验中就能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从而解决了校外实习成本与实习效果不对称的问题。
五、目前会计人才市场出现质上供求脱节的问题需要会计模拟实验来调节
从会计人才市场供求现状看,一方面,企事业单位需要会计人才,但又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每年输出大量的会计人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出现了会计人才市场供求在“质”上的脱节。这固然原因有多方面,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学校生产出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培养出的人才在“质”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许多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日常会计操作和工作经历,多数企业单位要求应聘会计人员具有会计实践经验, 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会计人才市场供给角度来看,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仍旧达不到“毕业就上岗”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战训练太少,需要学校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锻炼学生的实做能力。而会计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实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能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提高学校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从而促使会计人才市场供求质上的平衡。
总之,会计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广泛开展。从本质上说,会计模拟实验实质上就是以会计职业行为为导向的专业技能教学法,它有产生的现实背景。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职业中专学校)
参考文献:
[1] 廖颖杰.会计模拟实验若干问题探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17-19
[2] 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职教论坛,2007.7(下):11-15
[3] 谢铮.职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新思考.职教论坛,2004.2(下):34
[4] 廖颖杰.会计模拟实验若干问题探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