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图形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出现了较为完善的绘图软件,有效解决了绘图机在绘图效率方面较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绘图的效率,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自动化绘图技术所产生的怀疑。这项技术发展到现在一共突破了四个瓶颈期,其中有计算机绘图系统和交互二维以及几何造型这项中绘图,还有基于数据库存在的分布式图形设计。下面本文对接卸制造中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述。
一、应用在仿真领域
其实仿真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是以色调图的方式对加工过程进行模拟,而不是过于要求图形真实感的效果。因此,通过忽略广找模型,能够进一步简化颜色值的计算,而忽略能够促进产生真实的效果,并且对于图形的效果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对仿真的效果进行更加仔细的观察,对于刀具和夹具以及毛坯等分别定义成不同的颜色。由于刀具有时可能会存在切削夹具的情况,所以也需要对其定义不同的颜色。并且,要求每一种颜色必须要拥有一定数量的灰度级。由于仿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挖掘加工流程中存在的错误以及干涉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将存在干涉的情况首先标记出来吗,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不被忽略。同时在加工毛坯切削表面的过程也要十分注意,因为这是也是用户重点关注的地方。必须要将其优先的现实出来。通常刀具尺寸和毛坯的尺寸相比都相对较小,所以应该再毛坯之前将其显示出来。以上所述的是以图像空间离散法作为基础的仿真方法,在进行仿真时,能够获得每一步切削的具体真实描述。并且可以让用户从另一个方向对于毛坯的情况以及切削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或者是开始用户便可能采取多个窗口进行观察的方式。并且也可以采取迫切以及观察这两种方式。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就有超高的实时性,其显示处理所花费的时间仅仅会受到硬件还有驱动程序等约束。同时,通过对算法进行改善,时期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毛坯上面的某一个点的值,这样给用户验证加工容差方面的能力得以实现。
二、真实感图技术
计算机图形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真实干图形技术,同时这也是今后图形技术整体发展的趋势,并且目前大部分CAD与CAM设计软件均能够实现很多功能。例如UC和PROE这些软件,通过计算机将实际的团绘制出来,同时把这些立体感较强的图形能够直接的输入到打印机当中去,可以通过打印机将真实的物体打印出来。而这项技术应用逐渐广泛起来。虽然所打印出物体比较简单,但是这些技术也足以现实出真实感图形技术所存在的种种优势。利用真实干图形技术所绘制出来的图形,可以替代之前所制作的模型,能够在计算机上面对其进行各个角度的观察,一旦发现设计中存在任何问题,可以利用屏幕便使交互修改得以实现,进而体改了整个模型设计的速度。而想要实现真实感图形技术必须要栅扫描显示器作为急促条件,当前栅扫描显示器已经由以往传统的电子枪变成到如今的液晶显示器,同时加入了较为专业的图形显卡以及OPENGL图形驱动系统,这样使可以对物体试试贴才和赵光以及文理,还有视角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让三位物体看起来更加的逼真。当前很多好莱坞电影中机器人的特别效果都是利用机械设计当中真实感图形这项技术所实现的。
三、CAD与CAM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
由于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的扩大,同时对于精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缺少CAD与CAM作为支撑,那么将无法实现大型机械设备大批量的生产。现在飞机和建筑施工以及电子电力等均无法脱离CAD和CAM。而图形设计技术不只是在这些领域当中参加设计,同时设计图形时,若存在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的体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生产一些劣质的零件出来。由于技术及图形设计软件其能够实现的功能逐渐增多,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别的图形设计模块实施自动的更新,这其中包含算式和图形当中的各种数据,还有图形整体的一个形态。光差图形动态模块可以发现,其设计结果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有没有产生干涉或者是碰撞,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机械设计可能会出的一些问题。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绘图的效率,使其更加精准。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中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阐述,能够给其今后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奕锐陆 单位: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形学 图形图像 处理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如今在各个领域中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图形,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图形与图像信息,随着这种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备受人们重视的新型学科。这种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各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1.1 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研究内容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包含了图形硬件、图形交互技术、曲面曲线建模、虚拟实现以及实物造型等。这是一种利用数学算法将相应二维与三维图形转化到计算机中显示出来。计算机图形学学科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计算机转换出来的图像更加的真实,而要让计算机转化的图形具备更强的真实感,就必须要建立图形描述场景的几何表示,从中计算出虚拟的光源、纹理以及材质属性产生的效果。因此计算机图形学与几何设计学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何场景中的曲线曲面造型技术以及实体造型技术。而由计算机转化出的图形,通常都需要对图形进行再一次的处理,因此计算机图形学与相应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产生更好的图形真实感。
1.2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将数学描述中的几何数据与几何模型,用计算机技术将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存储以及完善。其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几何变换、图像数字化、建模造型设计、隐线与隐面的消除以及各种色彩设计等。在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中,通常需要用的计算机软件包括一般的辅助设计软件CAD、制造软件CAM、辅助教育软件CAI等,同时还需要应用相应的计算机艺术设计、模拟、动画以及虚拟实现等知识技术领域。
1.3 计算机图形系统与功能
计算机图形系统主要由相应的硬件设备以图形图像软件组成,计算机图形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主要有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以及相应的图形处理设备。其中图形处理设备是硬件设备中的核心,图形处理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存储于处理图形,同时也能够完成图形处理过程中复杂的函数计算,因此图形处理设备也能够减轻系统CPU的负担,最终能够将图形系统的显示速度与质量进行提升。图形系统中的硬件输入设备主要是键盘与鼠标,通过鼠标与键盘执行相应的命令来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比如在辅助设计软件CAD中就主要依靠这两种硬件设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硬件设备还有空间球、数据手套、光笔以及触摸屏等。图形系统硬件设备中的图形输出设备主要是指系统中的显示系统、绘图系统等,显示系统是为了让图形可以快速的生成与处理,而汇通系统则是为了让图形能够永久的保存,如显示器、绘图仪以及打印机等。
图形系统在设计与绘制各种图形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存储、对话以及计算等能力,因此图形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能够输入各种命令与几何参数的输入功能、能够让图形保持显示状态且可永久保存的输出功能、能够存放所有几何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维护与检测的存储功能、能够进行人机通信的对话功能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计算分析功能。
2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这种技术应用开始在许多领域中进行了应用,其中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领域、商业领域、艺术领域等。
2.1 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是计算机图像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制造各种精密的仪器以及设计各种机械产品的过程中,都需要应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学以及相应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软件CAD与CAM,已经在如今的工业领域中进行了广泛应用,比如各种汽车、船舶以及飞机的设计制造,各种厂房的建造布局等,都需要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如法国的空客飞机公司就是因为应用了CAD系统,对空客A300飞机的外形设计、内部组装等进行了模拟,从而使得制造成本降低了30%以上。
2.2 商业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各种广告设计、游戏开发设计、动画制作以及各种影视中的特技制作。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书法中的艺术添加到各种广告设计中,比如在各种包装中添加的广告字体,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将各种广告字体变得新云流水,将字体的艺术性添加进去,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这种宣传效果,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还比如在影视行业中,同样可以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来制作各种特写镜头,像各种惊险的特技效果以及各种大型建筑物的倒坍效果等。
2.3 艺术领域
计算机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型领域。计算机图形学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正是计算机与艺术学结合的一种代表,这种结合可让两者皆得到发展与进步。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中完成各种艺术品的制造与设计,可以让艺术品表现的更加完美,比如在在绘制二维与三维图形时,可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让图形变得更加完美精确,而在设计空间结构、体操舞蹈等艺术设计过程中,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让其变得更加细腻、生动与自然,如计算机中的三维软件3DMAX、Maya等。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来完成艺术设计,一般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艺术功底,同时也需要配置高端的硬件与软件设备。
2.4 科学计算领域
人类在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与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转换大量的数据才能够将相应的图形与图像转换过来,并且对最后得到的图像还有非常高的要求。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将让各种虚拟的图像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复杂的数据转换,因此这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功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中进行了应用。如在环境保护、生物分析等领域,人们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可让其中的各种图像以及模型分析更加的生动,对科学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3 图形与图像的关系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中,图形与图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包括数据来源、处理方法、理论基础以及用途四个方面。数据来源中:图像是来自客观世界,而图形来自主观世界。处理方法中:图像的处理方法是几何修正以及图像的各种变换、识别以及理解等。而图形的处理方法是几何变换以及图形的各种修剪、消除以及隐藏等。在理论基础上:图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以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而图形时以计算几何、样条几何等相关的理论做为理论基础。最后的在用途上:图像的处理用途主要是应用于工业、医学等方面,而图形处理则主要应用于动画、艺术等方面。
随着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形与图像之间在各个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联系,并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够相互转换,如图1所示。图形与图像的模型转换一般需要用到计算机的辅助几何设计技术,如CAGD技术,利用这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更加灵活的分析各种几何形体,并且能够将曲面与曲线中的各种数据拟合。
4 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熟,如今已应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且在多个领域中都需要应用这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同时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对各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技术能给创造出一个新奇的视觉效果,能给让人们的设计能力以及创造力全面发挥出来。因此将让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融入到各个领域中,促进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亮.浅析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及其发展[J]. 民营科技,2013(01):113-115.
[2]柳海兰.浅谈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5):66-98.
[3]慕乾华.计算机图形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4(02):33-45.
[4]孔德慧,孙艳丰,李敬华.利用概念图技术改进计算机图形学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06):251-260.
[5]田海山,何援军,蔡鸿明.基于点的计算机图形学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2(02):65-7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图像数字化;计算机现代化应用;数字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6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3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从以前计算机寥寥无几已发展到现在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快速有效率地获取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决策。我们感知事物的主要途径就是图画,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使人们所看到的图形图像更加清楚,也可以使图像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的3D电影、多媒体课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可以用于生活中很多方面,比如平面设计、网站设计、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因为其处理图形效果好、准确性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使得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存在于许多领域,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含义
所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来把概念或数学模型所描绘的几何图形或者立体几何图形通过计算机进行显示、修改、储存、压缩来达到使图像质量得到增强的效果,并且可以用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图像的改善,来使抽象、模糊、不真实的图片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来达到增加人们视觉效果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计算机把图片进行加工处理,使图像变得更加生动。计算机图像处理包括对数字图像的处理、对数字图像的分析与理解、结合传感设备对实际事物的数字化图像采集以及对图像处理结果的数字化表达等。通过计算机可以把图片从二维转化成三维,增强图片的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2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内容
(1)计算机可以使图像数字化,计算机可以把需要修改的图片转化成数字模式,便于计算机处理和识别,使计算机对图片的处理更加准确;(2)计算机可以把原有的照片增强或复原,照片的增强或复原是使照片增强着色的重要途径,可以减少干扰和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3)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可以利用代数法、反投影法来进行图片的保真,达到重建图像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利用采集到的数据来进行图像的还原;(4)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可以压缩图片,把图像进行编码处理,来达到简化图片信息,方便图片的运输的目的;(5)色彩的设计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要知道,我们评判图像是否真实,最先观察的就是图像的色彩是否贴近生活,所以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可以把色彩变得更加逼真,让人们感受到或真实或立体的图片。
3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机图形图像由于有着操作方便灵活、效果好、准确性高的处理特点,所以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比如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软件设计等。例如生活中常见的photoshop软件,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用来处理照片,包括添加文字、剪裁或者对照片进行局部处理;还有计算机图形图像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通过CAD软件可以实现,它可以把事物变得具体,把平面的图形用立体的形式表达出来由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逐步扩充,来达到实验模型的整体构造;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也可以在医学中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可以把医学中的影像信息转变为三维视图,使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得到大幅度提高。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在包装设计得以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可以进行排版、缩印、调整色调等工作,使包装更加贴近人们生活;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应用在动画设计中,动画是由一张张图片拼接起来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可以使图片变成动画,从而使动态的图片变得更加逼真,同时也能减少工作量,使动画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规律,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现如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已经分布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技术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多维的空间看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4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开始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发展技术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在最活跃的技术之一。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包装设计、图片处理,大到医疗制图、工程设计。这些应用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比如3D电影,使我们在看电影时身临其境;用于医疗中,可以使医疗科技变得更发达,使我们的健康进一步得到保证;用于绘制自然景物,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可以把自然景观设计得十分真实,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根据计算机的图形图像技术所研究出的硬件软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拥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及规范化的制度,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造福人类,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5 结语
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使计算机技术得到延伸与推广,使计算机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开始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计算机图形图像的设计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有巨大的适用空间,并且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显然已成为计算机现代化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可以在医疗保健、航天航空、室内设计、工程制图等方面得到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中越来越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信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李红俊,韩冀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10).
[2] David F.Rogers.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Kenneth R.Castleman,,石定机,等.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 崔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5]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字:计算机 CAD 绘图 数据转换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AD graphics technology, and wide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chanical design, mold design,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etc.. CAD data transfer gradually from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2D drawing 3D model establishment, maturation of UG 3D software. However, two-dimensional image conversion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image is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converting the data on computer CAD drawing basis, establish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CAD operating mechanism, the formation of complementary system softwa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 design.Key words: computer graphics CAD data conversion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
一、计算机CAD绘图概述
CAD制图软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其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在建筑领域、机械领域、家居领域、模具领域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计算机CAD制图软件,其用户操作界面简单、清晰、便于操作,通过键入命令行,能够实现对图纸及图形的各种操作。CAD制图软件的多文档设计环境,便于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熟悉与操作。虽然计算机CAD绘图功能强大,然而其在数据转换中仍存在着一定缺陷,如实体模型设计及生成需要依靠三维创造,如将模型转换为二维平面图时,则会在制图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误差,从而需要进行三维模型修改并数据转换,过程繁琐;部分零件在三维中简化造型或调换模型部分零件时,都需要对成型三维模型进行编辑与更改,从而加大了设计重复性。为此,多要求在设计工作中,实现经典二维CAD绘图软件与三维CAD绘图软件的数据转换,提高设计效果及设计效率。
二、计算机二维CAD软件的应用
AutoCAD是由美国公司为计算机应用CAD技术所研发的绘图程序软件包,属于自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作为交互式绘图软件,在二维工程图绘图中发挥着巨大优势,软件支持绘图、编辑、图案绘制、尺寸标注、剖面图等。用户应用CAD软件可以实现创建、浏览、管理、打印、共享设计图形等功能。AutoCAD在应用中,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完善二维图形绘制及图形编辑功能,用户定制方式多样,支持多种图形格式的转换,其数据转换功能较强,AutoCAD文件格式标准格式[.dwg];软件适用性较强,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下运行,服务于不同类型软件客户;经济效益突出。通过AutoCAD工程图,可以明确表达设计意图,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及设计效率。
三、计算机三维CAD软件应用
针对CAD、CAE、CAM一体化,开发Unigraphics软件,Unigraphics软件属于交互式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UG模型文件存在着全局相关性等特点,能够通过零件之间的相互参照实现模型文件相关性研究,计算机三维CAD中UG软件,具备着以下优势:产品三维模型属于三维CAD系统核心,通过三维模型,其对产品的几何信息表达越来越完整准确,通过投影技术,可以将三维模型速生成二维工程图,在三维CAD系统模型中存在着较多的实际结构特征,通过结构特性研究,可以为模块设计与制造提供支持;三维CAD系统相对二维CAD系统,其造型工具更为高级,可以实现各种复杂形状产品的构造,允许进行产品装配设计工作,其设计方法可以选择自底部向顶部或自顶部向底板的设计;在三维CAD系统中,应用参数化设计,更加符合设计人员设计习惯,方便设计意图表达;三维实体设计允许直观干涉检查,支持设计模型运动干涉分析;UG平台界面直观,操作便捷;应用三维CAD系统,其三维建模是通过空间想象来进行实体构建,由此可以看出,三维UG系统应用优势十分明显,在将来产品设计工作中,将会优先从三维设计入手,实现快速建模。
然而当前,计算机三维CAD系统并不能取代计算机二维CAD系统,而是在设计工作中,将三维系统与二维系统相结合进行应用。三维设计属于数字化设计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产品加工制造及企业协调作业时,仍需要二维工程图。虽然大部分三维CAD系统设置有二维工程图功能,然而这些工程图功能相对专业二维软件而言,仍存在着一定不足。为此,在实际设计中,多要求将三维软件与二维软件相结合并进行协调作业,通过数据转换提高设计效率。如在模型设计工作中,可以首先应用UG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通过接口转换,应用二维AutoCAD软件进行制图及图片编辑等,当前,计算机CAD绘图基础上数据转换主要是通过数据接口来实现。
四、计算机CAD绘图软件数据接口转换
在进行产品设计中,多采取标准中性模式文件作为数据转换的基础。CAD绘图软件三维系统与二维系统的数据接口转换,从本质上来看,则是通过将已有模型处理,将特殊软件文件自定义转换为其他软件可以辨识及接受的中性模式文件。数据转换的过程则是对将要输出的模型中所有的基本对象通过中性标准形式进行表示,并按照对应标准进行输出。主要的标准格式包括CGM、STEP、IGES、DXF等,读入中性模型软件需要配置一定输入接口。在计算机三维CAD绘图软件与二维CAD软件进行数据转换时,只需要做到将设计好的模型提供给其他软件进行分析与应用即可,为此,通过设计输出接口,可以实现数据转换。如UG系统中,打开一个已有模型文件或建立新模型文件,点击选择File菜单中输入或输出栏,可以选择需要输入或需要输出的文件类型,通过选择一定标准格式文件实现导入及导出。这种数据转换方式具有简单性及通用性。UG系统三维绘图软件及AutoCAD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多采取以下两种格式:其一,DXF格式文件,AutoCAD软件图文文件属于一种图形数据文件,应压缩二进制码存储兼容性较差,为此,开发出DXF格式文件,为数据转换提供方便,DXF格式文件属于ASCⅡ码文件,在应用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事实上的标准,DXF格式文件扩展名定义为DXF;其二,CGM格式文件。CGM格式文件属于ANSI标准格式二维图像文件,属于ISO标准,与多种CAD系统兼容性突出,CGM格式文件扩展名定义为CGM。通过数据转换,可以有效保证软件文件完整传输给AutoCAD软件系统,保证文件传输完整性及准确性,在输出基础上,实现二维工程图编辑与修改,提高工程模型设计效率及质量,实现准确高效出图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尤为重要,通过无缝转换,实现设计工作的综合效益。
五、结语
CAD绘图软件具有着强大图片绘制及编辑功能,在建筑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及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在概述计算机CAD绘图的基础上,对计算机二维CAD软件的应用与计算机三维CAD软件的应用进行研究,重点对计算机CAD绘图软件数据接口转换进行分析。三维CAD软件是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然而为满足工程施工及协作要求,需要应用到二维工程图,在设计中,需要实现三维CAD软件与二维CAD软件数据转换,通过数据转换,提高工程模型设计效率及质量,最终实现准确高效出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芳.基于计算机CAD绘图—数据转换在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3,(13):303.
[2]李斐.基于计算机CAD绘图——数据转换在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4(4):55-56,78.
[3]柳江.基于绘图工具的阀门CAP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华大学,2010.
[4]刘兵.基于测量文档快速绘图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
关键词:CPU;GPU;CUDA;图形图像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1
虽然CPU的处理能力与运算速率一直在翻倍的增长,但是人们对图像的质量与用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图像处理也变得更复杂。可见,CPU难以胜任图像处理任务。而GPU的运算能力远大于CPU,同时伴随着CUDA的出现,使得基于GPU的图形图像处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 相关技术介绍
1.1 GPU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的萌芽阶段,图像处理相对比较简单,CPU完成能够胜任。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图像的质量与用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图像处理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复杂,而CPU的处理能力的增长难以跟上需求的步伐。为解决这一矛盾,1999年,NVIDIA公司制造了第一块GPU。
1.2 CUDA方案
以前,程序员通过OpenGL等所提供的相关接口来实现对GPU的操作,这种方式不仅要求程序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程序实现复杂、缺乏灵活性。针对这一问题,NVIDIA公司给出了CUDA方案。该方案以一种类似于C语言的编程方法和开发环境实现对GPU的操作,使得程序员能够较快地掌握GPU编程。
2 基于GPU的图形图像处理的实现
本文利用编程工具Visual Studio 2010,在NVIDIA公司的Quadro 2000显卡(CUDA版本为5.0,显存为1G)上实现了高斯模糊、Alpha透明以及彩色负片处理。下面将分别对三种实现进行介绍。
2.1 基于GPU的高斯模糊处理的实现
在高斯模糊处理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一维变换矩阵是不相关的,因此就可以把处理任务分解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任务,然后把这些子任务同时交由GPU进行并行处理。处理流程为:首先读取原始图像,接着利用CUDA所提供的函数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对原始图像的像素进行分割,然后把所得到的两个子集交由GPU进行并行高斯模糊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进行合并,从而完成图像的高斯模糊处理。
2.2 基于GPU的Alpha透明混合处理
3 结束语
本文把CUDA与GPU相结合,对图像处理中的高斯模糊处理、透明合并处理以及彩色负片处理进行了实现。
参考文献:
[1]Owens J D,Luebke D,Govindaraju N.A survey of general purpose computation on graphics PUTER GRAPHICS FORUM,2007(01):80-113.
[2]Rueda A,Ortega L.Geometric algorithms on CUDA.Proced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8:107-112.
[3]Buck I.,Foley T..Brook for GPUs:stream computing on graphics hardware.New York:ACM,2009.
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领导者和云计算领先企业,曙光公司与NVIDIA公司和思杰共同召开“凌云・图远”最新云计算产品联合会。曙光与NVIDIA公司和思杰共同合作推出的基于GRID和Citrix XenDesktop技术的图形云计算产品――“云图”(W760-G10), 完美解决了GPU硬件虚拟化的技术难题,这也是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专用图形云计算产品。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曙光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沙超群、NVIDIA公司全球副总裁Shanker Trivedi、NVIDIA公司全球副总裁、PSG&云计算业务总经理潘迪等共同出席了云图产品会,思杰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通过远程视频对此合作发来了祝贺。
【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右)与NVIDIA公司全球副总裁Shanker Trivedi(左)共同为图形云计算产品――“云图”(W760-G10)揭幕】
近年来,云计算应用已经普及并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图形计算领域的创新应用进展却比较缓慢。过去,进行图形计算的GPU处理器一直无法很好的工作在硬件虚拟化层面,无法更好的调度GPU资源分配。NVIDIA公司的Kepler架构系列GPU突破了GPU硬件虚拟化的技术上瓶颈,从而将硬件虚拟化扩展到GPU上,将云计算架构优势在图形上也可得到很好发挥。
“鉴于图形计算领域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一直致力于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与应用推广的曙光公司,联合NVIDIA公司和思杰两大技术领先企业,在云计算、图形计算和虚拟化应用三者之间,打通了一条共聚技术优势之路,完美解决了GPU硬件虚拟化的技术难题。”曙光首席运营官王正福先生表示。
曙光公司产品经理宋迪表示:“云图可以灵活的为客户提供直通GPU、虚拟GPU、共享GPU等多种云计算平台GPU使用模式,并可以对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按需分配’,对内存和存储池资源进行切割,这满足了用户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其次,云图W760-G10最大虚拟化能力可以达到32台虚拟桌面,在大幅降低运维压力的前提下,提升了2D、3D设计工作的效率。另外,由于云图产品采用了远端高安全性设计,完全可以满足科研、设计、制造等行业用户实际工作中的数据防泄漏需求,在国际窃密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下,可大力加强我国先进技术和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
会现场, 为了让广大图形计算用户对云图产品和技术特点有更直观的体验,曙光公司还推出了“云图”体验中心。无论在何处,只要对曙光的云图产品感兴趣的客户都可以远程登录曙光”云图”体验中心,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云图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性能魅力。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体验中心,按照自己的实际业务需求,分配不同规格的虚拟桌面,通过全程测试来选择“个性化”和云图产品配置。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曙光公司是一家在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成立以来,曙光公司始终倡导“自主创新 服务中国”的品牌理念,以全面、专业、增值的服务为广大中国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2010年,由曙光公司研发的“星云”高性能计算机在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以每秒系统峰值达三千万亿次(3PFlops),每秒实测Linpack值达1.271千万亿次的速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成为了世界上第3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再次向国人力证了“中国速度”。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设计;先天性脊柱侧凸;个性化手术半椎体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既往通过CT、X线片等二维图像资料评估半椎体部位、结构、畸形程度和设计手术方案[1],常规手术方法存在缺陷,容易发生椎体畸形判断不准确、切除范围不精确、内固定置入耗时长、置钉错误、矫形效果欠佳等问题[2]。现在计算机辅助技术如导航技术[3]、虚拟现实、三维数字化和无纸化设计的新时代已经来临[4],近10年来我们采用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相结合而建立了我们自己独特的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新方法[5-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以来收治10例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在12~33岁,平均年龄20.3岁,冠状面Cobb's角平均54.5°,矢状面Cobb's角平均31.9°,4例为侧凸畸形,6例为侧后凸畸形,均伴有明显的椎体旋转畸形。
1.2方法 患者首先行全脊柱CT扫描、三维重建,而后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半椎体切除、矫形手术的三维数字化与无纸化设计,包括:计算机仿真模拟半椎体切除矫形手术、计算机辅助测量椎弓根钉直径及长度等。
1.2.1全脊柱CT扫描、三维重建 将CT扫描获得的二维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脊柱三维解剖模型。将CT扫描获得的二维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采用阈值分割、区域增加等建立各个椎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1.2.2计算机仿真模拟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过程 将各椎体三维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半椎体切除、矫形、椎弓根钉置入和内固定棒置入等操作,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案。
1.2.3测量椎弓根钉部位、直径及长度 计算机辅助分析、测量各椎体三维模型的外形轮廓、解剖参数,确定每一个椎弓根螺钉的入点、方向,测量每一个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SPSS公司,美国) 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手术前后畸形度数的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1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54.5°,矢状面Cobb's角平均31.9°。术前均进行三维数字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手术时间平均3.1 h,平均失血量563.6 mL;有1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出现螺钉松动,胸背部疼痛,其余无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脊髓神经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胸膜破裂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7个月,平均27.6个月。患者于术后4 w佩戴腰围下地行走。术后1 w复查X线片证实术后畸形矫正均非常满意,矢状面与冠状面矫形均良好,椎弓根螺钉位置好。术后冠状面Cobb's角平均11.0°(矫正率79.82%,P
3典型病例
黄XX,男,16岁,因发现脊柱畸形3年余就诊。体查:脊柱"S"形,腰段脊柱左侧凸畸形,后枕部中点与臀中沟不在同一垂直线上,骨盆稍倾斜。X线拍片检查:脊柱侧弯畸形,L1半椎体畸形,见图A、B。Marks分型为半分节半椎体。
3.1 CT扫描获取数据、三维重建及计算机辅助分析 行脊柱CT扫描,三维重建建立脊柱解剖模型。计算机辅助分析L1左侧半椎体,L1与T12椎体分节不全,局部左侧凸畸形,见图C。同时相应阶段存在后凸畸形,三维测量冠状面Cobb's角43.5051°,矢状面Cobb's角为25.4567°,见图D、E。
3.2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椎弓根钉直径及长度 按计划切除L1半椎体,其上下分别于T11、T12、L2、L3固定两枚椎弓根螺钉,根据椎体及椎弓根的形状结构,计算机辅助确定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T11椎体椎体参数:椎体向左旋转,椎弓根螺钉道长度,左:Φ6.0 mm×39.9 mm,右:Φ6.0 mm×40.9 mm,见图F。T12椎体参数:椎体前方向左旋转;椎弓根螺钉道长度,左:Φ7.0 mm×41.7 mm,右:Φ5.5 mm×41.7 mm;L2椎弓根螺钉道长度,左:Φ6.5 mm×45 mm,右Φ6.5 mm×47.8 mm;L3椎弓根螺钉道长度Φ7.0 mm×53.6 mm,右Φ7.0 mm×53.1 mm。
3.4仿真模拟手术 计算机模拟L1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过程:①L3椎体前后左右对齐,模拟置入Φ7.0 mm×50 mm椎弓根螺钉。②L2椎体对齐,模拟置入Φ6.5 mm×45 mm椎弓根螺钉。③L1半椎体切除。④T12椎体对齐,T12椎弓根螺钉模拟置入:左:Φ7.0 mm×40 mm,右:Φ5.5 mm×40 mm。⑤矫正后凸畸形,见图G。⑥T11椎体对齐,模拟置入Φ6.0 mm×40 mm椎弓根螺钉。⑦内固定棒模拟内固定,见图H,I。
3.5手术过程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取腰部T10-L3棘凸连线切口总长约15 cm,逐层显露T10-L3双侧的椎板、小关节凸和横凸。T11、T12、L2、L3上关节凸处开路、钻孔;按计算机辅助确定的参数选择相适应的椎弓根钉拧入,见图J。根据术前计算机模拟切除过程进行L1半椎体楔形切除,截除骨块形状呈左宽右窄,后宽前窄。按照术前计算机模拟矫形复位进行矫正畸形。
3.6术后情况 患者术中出血量约800 mL,自体血回输200 mL,术后第2d引流量400 mL,第3 d引流量20 mL,予以拔除引流管。术后复查X片: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冠状面Cobb's角6°,矢状面Cobb's角19°,T11、T12、L2、L3椎弓根螺钉位置好,见图K、图L,2013年5月来我院复查X片,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s角基本一致,无并发症出现。
4讨论
张永刚[7]等报告采用蛋壳样掏空半椎体内松质骨、保留纤维软骨后采用凸侧钉棒系统压缩的方法矫正畸形,刘祖德[8]等报告采用半椎体截骨+钉棒系统凸侧压缩的方法矫正畸形,以上两种方法部分克服了半椎体切除术式的不足;但仍存在截骨部位和截骨角度术中评经验决定,缺少精确性,因为在三维空间上评借感觉进行外宽内窄、前窄后宽的截骨很难合符实际需要。肖联平 等[9]报道在纸样上模拟截骨,观察矫形效果,最终确定截骨部位和截骨角度,测出各截骨节段在棘凸和椎体后缘水平的截骨宽度,指导术中截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方法只是在二维图像上设计手术,对复杂的半椎体畸形矫正同样不精确。
在计算机上模拟半椎体截骨、内固定手术等过程具有以下优点:①通过仿真模拟手术了解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考虑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②通过手术模拟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找出较好的手术方案,并不断完善;③术前手术组人员在计算机上反复预演、交流,能够加深对手术方案的熟练掌握、提高术中默契配合能力;④术前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模拟展示,可以直观显示手术过程、三维显示手术效果,加深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了解,提高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
[1]邹德威,吴继功,马华松,等.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脊柱侧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3):191-195.
[2] Acosta FLJ,Thompson TL, Campbell S, et al. Use of intraoperative isocentric c-arm 3d fluoroscopy for sextant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pine, 2005, 5:339-43.
[3]Gebhard F, Weidner A, Liener UC, et al. Navigation at the spine [J].Injury,2004,35(suppl 1) :S-A35-A45.
[4]Holly LT,Foley KT.Intraoperative spinal navigation [J].Spine,2003,28 :S54-S61.
[5]丁焕文,涂强,王迎军,等.数字化骨科手术新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广泛应用[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0,2(2):92-97.
[6]Huanwen Ding, Qiang Tu, Hong Wang, et al. Computer-assisted to personalized excision of bone tumer and precise bone reconstructio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
[7]张永刚,王岩,张雪松,等.扩大蛋壳技术单纯后路切除青少年胸腰段半椎体[J].脊柱外科杂志,2007,5(2):69-71.
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计算机在图书馆中投入的数量越来越多,许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都配备的专用的电脑,但是这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接触的程度有高有低,甚至有些严重的缺少计算机相关知识,导致其安全意识淡薄、粗心莽撞,常常在日常的使用中就让自己的专用的电脑遭到病毒或是程序的破坏,但是有些破坏不是立刻就会在电脑的使用中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使用者失去了及早发现电脑安全问题的时机,只有当电脑出现严重的系统崩溃或是死机、数据丢失等现象时,才会联系相关的检修人员。如今的图书馆电脑都是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如果一台计算机出现病毒感染症状,就有可能造成和这台计算机同属一个网络的其它计算机也感染病毒,造成大范围的计算机停工、瘫痪,形成巨大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因为计算机使用者的操作技术有限,这些问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会发现,单纯的依靠图书馆计算机检修人员进行处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就怕是控制不及时造成大范围的计算机事故,计算机故障连环式的出现,会导致计算机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发生,新旧问题的掺杂导致检修难度的增加,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天在使用计算机时都有可能引发新的计算机风险。如果想彻底控制图书馆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解铃还须系铃人”告诉我们就要从引发问题的根源入手,我们需要切实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心态,要多和其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积极的向他们传授经验和计算机知识,定期的开设图书馆全员的安全培训课程或是讲座,不用太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够讲清楚计算机的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图书馆计算机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即使出现也可以大大降低危害。例如告诉工作人员发现一些陌生的或是可疑的文件不要打开,当页面中出现一些特殊的弹出窗口时不要慌张,应及时的报告,当想查询资料浏览网站时,尽量去自己熟悉的网站或是安全性能有保障的网站,通过以上途径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使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走上新的安全之路。
2、选择合适的安全防护软件
计算机的安全防护软件,是保护计算机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他可以替计算机主动阻挡一部分病毒的攻击和恶意程序的篡改,使计算机始终保持健康的工作状态。在当今人们的需求下,各种各样的安全软件让人们在选择时眼花缭乱,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各个软件的特点找出最适合图书馆工作的安全软件。总体来说,市面上的一些常用杀毒软件,多数都是适合个人用户的,一般情况下只能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中,而且需要序列号等信息才能获得正常使用的权利,图书馆的计算机数量在几年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图书馆技术人员不可能一个个进行软件的安装工作,这工作量太大,在今后的管理中也是颇为费劲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寻一些专为企业定制的杀毒防火墙软件,这些企业软件支持多用户远程安装管理,在进行软件的安装时,只需要在一台主服务器上安装选定的安全软件的主机端程序,然后根据软件的安装指示进行调试,调试完毕后就能够使许多用户远程访问杀毒服务器,自动下载之后并且安装安全区软件。若是主服务器上的病毒数据库进行更新升级之后,只要客户端一连接上网络,就会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病毒更新数据包,在这样的操作之下,可以使众多的电脑轻松完成病毒更新升级程序,此外,服务器端软件还拥有实时检测功能,可以在检测到其它电脑出现危险或是收到病毒攻击之后,进行远程检测和处理,这样完善的操作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又减少了工作量和劳动力,所以这样的安全软件在当今的图书馆安全管理中备受青睐。病毒虽然对计算机的正常运作危险较大,但是恶意软件和便于携带的U盘病毒也是计算机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恶意软件不断的推陈出现,轻的擅自篡改网页,重的致使计算机运行变慢,甚至会使计算机中的数据丢失和计算机死机,而且我们很难将其卸载清理干净,常常是我们删除没多久又再次出现,令人大为头疼。U盘病毒通过在不断的在各个计算机之间拷贝文件进行传播,使用者只注意本身机器的安全防护,忽略了这种外接设备的安全问题,导致出现问题很难判断来源和原因,为计算机的维护增加了难度。所以,要为每台计算机都安装特定的病毒检测与专杀工具,及时清理出现的问题软件。我们需要及时为图书馆所有工作者进行培训,令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安装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且持续监控,定时查杀,定期升级,这样才能使安全软件发挥最大的效能。
3、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者应时常更新相关知识
关键词: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理论研究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智能化处理技术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图像的感知以及识别已经不仅仅只是通过身体去感受,计算机智能化处理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去决策。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想要赶上国际的步伐就必须在理论上对计算机智能化技术进行突破。本文就是讲重点放在如何创新与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一、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的理论概述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一般是由5个部分组成的,也就是将需要识别的图像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内,经过对计算机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再识别进行匹配。计算机识别图像的第一步就是将图像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图像的预处理。所谓的预处理就是将图像与背景进行分离,并且将图像的细节进行细化,增强图像的二值化发展,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的速度还需要进行大大的提高。图像的真实性能够大大的增加,虚假性大大的降低。图像特征值的表现形式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在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系统中,需要将图像进行匹配,通过精确的方法将图像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内,进而减少计算机搜索图像的时间。将图像和之前的图像进行分析就需要将智能化识别系统进行对比,准确判断输入的图像的性质。
二、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的常用方法
1.统计识别法
实际图像中的背景与图像存在线性关系【1】,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进行划分。所以需要使用误差较小的方法。统计识别法就是分类误差最小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统计识别法指的就是将数学决策作为理论基础,建立起统计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建立模型对图像进行统计,进而找出图像中的规律,利用整体图像的特点对图像的本质进行识别。通过这种方法识别出来的图像误差是极其小的,图像特点的本质也是十分明显的。
2.句法识别法
这种方法是作为一种补充法【2】,用来补充统计识别法。他的图像的特性主要就是依靠描述符号来进行识别的。因为句法识别的主要语言就是内部句法的层次性,并对这些结构进行组合排列。分层表述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复杂的图像简化为多层次的图像或者将负责的图像简化单层的图像。有效的突出被识别图像的基本机构的信息。这种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
3.神经网络识别法
我们所研究的神经网络识别方法,主要指的就是利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方法对图像做出识别,这是一种网络神经识别的主要方式。神经网络的存在能够实现分布式的模式处理,大规模的进行处理,通过适应进行重新组合,神经网络识别具有自组织的能力【3】。所以,这类方式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将模糊不清的条件全都清晰化,将不确定的条件确定下来,这对处理对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三、 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的特点
1.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存储的信息量大
在使用算机处理图像的时候应该采用二维信息进行处理,这就无形之中要求了计算机的配置。需要高配置以及运行速度快的计算机进行存储,而且要求是十分严格的【4】。相对于语言信息来说,图像信息需要的频率带要宽一些,不管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还是图像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图像的传输进行处理。处理完了以后进行实时存储,这对图像识别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
2.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的相关性大
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对像素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也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因此,计算机在智能化图像识别的时候【5】,需要将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对图像进行识别而对数据图像进行有效的匹配以及分类。在对三位景物进行选取的时候,输入图像的时候应该呈现出三位景物的基本特点,几何的基本信息的处理更加智能化。所以,在对三维立体景物进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假设,也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测量。计算机在智能处理数据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引导图像进行自动化处理,以便于解决在图像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
3.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存在人为因素
在计算机识别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后【6】,需要人来对其进行评价。所以,计算机在进行智能化处理图像的时候受到一定认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受影响的程度还挺大。但是,人类的眼睛会受到周围情况的改变,甚至于情绪的改变也会影响眼睛识别的程度。所以,为了能够提高计算机在处理图像时候的准确度,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人的眼睛进行,可以让机器模仿人的视觉进行处理,计算机能够充分模拟人们对图像的观察和评价,也能够充分模仿观察以及评价时的状态。
结语: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图像的感知以及识别已经不仅仅只是通过身体去感受,计算机智能化处理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进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去决策。
参考文献:
[1]赵振;孙微;侯艳;;指纹图像分割算法的仿真与比较[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何涛;基于几何特征的机械产品图像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任春晓;自动指纹识别中若干关键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任春晓;自动指纹识别中若干关键算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