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的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引言
在低碳经济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低碳经济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加深对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且了解有关理论的经济学价值,则有助于坚定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念。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经济学价值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研究历史上来看,政治经济学研究学者西蒙曾经指出,财富是使人们获得物质性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物质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政府成立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财富的累积,更是为了使所有公民享受物质生活。这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众多综合性经济学理论中,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四大经济学体系,都需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和理论进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作的引导。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三高一低转换为三低一高的运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高投入及高效率向低投入和低效率的转变,并且实现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转变。而这些新世纪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就是低碳经济的主导思想。
(二)能源学理论
世界上的能源数量显然是有限的,但是经济发展却会进行能源的不断消耗。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得到改善。正是遵循这一能源学理论,低碳经济才取得了发展。通过对废弃物二次利用情况给予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连续的动力,并且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学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低碳为重点,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论。因为,经济的发展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忽视环境因素进行经济的发展,将导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并且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速,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想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还要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学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解读
(一)使传统经济内容学得到了丰富
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碳货币、碳关税、碳交易和碳期货等概念得以出现。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与研究,这些概念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而成为了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就目前来看,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经济学科都对低碳经济理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而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较多,所以该类问题的处理十分复杂。通过对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经济学概念展开分析,则能够重新进行传统概念的界定,从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经济学内容,从而推动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使经济学体系构建得到了完善
就现阶段而言,低碳经济及相关理论已经被纳入到了国际经济研究中,从而使有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宽。从理论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所以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能够使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并且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对国际经济学展开研究,最大的目标就是利用有关理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通过使国家的国际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则能够完成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因此从国际经济学角度来看,其会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将低碳经济理论融入国际经济学研究,则能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得到加强,继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国际经济学。
(三)使新型消费方式得到了推广
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与“刺激消费”的不协调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居民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全体,而这些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即逐步完成从生存消费到享受消费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行物质消费刺激,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更加严重,并且将导致能源遭到过度消耗。而这样发展经济,将导致经济出现毁灭性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再次转变,从而使人们由物质消费转变成精神消费,继而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发重视。而想要实现环境治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使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困扰。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为丰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措施。利用界定产权的相关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制的作用则十分有限。此外,在处理无法界定产权的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问题时,也可以采取碳交易、碳关税和谈贸易等低碳经济相关办法,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接近。因此,在对国家与国家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
三、结论
总之,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还应该坚持发展低碳经济,以便使经济发展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得到解决。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还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便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2934
关键词:低碳经济;约束;潜在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是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这些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做支持,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充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由于近年来不断升高的碳排放量,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日益严重。而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对世界带来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基本总之就是可持续发展,通过研发、转型、创新等方式,降低高碳能源的使用和消耗,降低碳排放量,追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实现,促使经济良性的发展。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低碳化。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争取做到零排放。二是要注意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能源消耗的生态化。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确保低碳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指的是经济的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同时又不会对后代人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当中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正是对其最好的体现。要想维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大量的投入,对资源存量进行维持和扩充。同时,在大力发展GDP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低碳经济发展真正得到落实。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发展也正处在急速扩张期。因此,大量的工业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不断产生,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钢材等资源作为建设基础。而我国过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能源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为了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源的消耗,就需要对我国现有的工业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使我国落实低碳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量,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3.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通过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十分巨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得不被迫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导致了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此,我国要想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平等交流,共同研究技术、发展经济,就应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节约有限的资源,这样才能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追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促进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发展减排
出口贸易方面的问题,不单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对于碳排放的问题,应当利用发展的机会,充分的进行解决,实行发展减排。对此,我国应当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变,维持出口贸易科学化、持续化的发展,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环境。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发展减排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我国应当坚定不移的发展低碳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对资源消耗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最终实现潜在的经济增长。
2.转变贸易增长模式,实行绿色贸易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贸易增长模式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这就导致了对于出口产品缺乏应用的控制,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占有了很大的比重。同时,由于贸易顺差的影响,使得我国初级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却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留在了国内。因此,我国急需进行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变,积极实行绿色贸易。对此,可以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同时构建完善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从而实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潜在经济的增长。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碳排放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一些耗能多、污染大、效率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在低碳经济的约束下,实现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从而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刚.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商场现代化,2014,33:280-281.
摘要:低碳经济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体现,低碳经济的要求是公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先进的体现。作为低碳经济时代里的一个行业,建筑必须追寻一条属于它自己的道路。低碳经济时代背景是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其必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之道,这便是低碳经济建筑之道。本文就将从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看低碳建筑之道建立的必要性,从而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如何在低碳经济时代开拓建筑之道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之道;公民;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 关于建筑之道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概述
1.何为低碳经济。
所以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1]。
2.目前建筑之道为何样。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浪费的行业,其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关注环境的质量,不关心公民的生活质量。在部分企业中,有低碳思想的融入,但是都只是表皮的文章,没有深入和消化。
二 走低碳建筑之道的必要性
1.时代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对每一个行业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我国作为一个各行各业发展潜力都较大的国家,就建筑之道来讲,必须跟进世界先进的水平,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走低碳经济的道路,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2.行业的需要。
建筑行业是一个对材料、环境和工作人员需求都非常盛的行业,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不利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垃圾资源。为了使得整个行业发展的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就必须顺应时代和行业的需求,走低碳经济发展之道。这既有利于建筑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民生的需要。
时代在进步,公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先进程度在不断提高,公民对于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与公民生活和生存息息相关,住房、工作和周边环境都是公民非常关注的。建筑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不利于公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集广大民意,建筑行业是需要走低碳经济之道的。
三 如何在低碳经济时代开拓建筑之道
第一,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对于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在对于低碳经济时代里建筑之道的开拓也不例外。低碳经济是时代先进性的表现,改背景下建筑之道的形成,必须有相关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因为对于低碳经济这个时代新兴的产物而言,它的存在是在有正反两方面的声音,而且双方都表现得非常强烈。低碳经济时代里建筑之道是一条通向光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一定是正面的。为了能让这条道路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一个固定的、可以得到保证的平台,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加强社会全民低碳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形成。我们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是这个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元素,公民的意识就是这个社会各种概念思想形成的源泉。在低碳经济时代里,首先公民一定要形成低碳的概念,在对概念的理解之下,形成一种意识。低碳意识的形成,加之公民对社会质量的要求,低碳的建筑之道也是必然的。对于一个事物形成了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可促进其发展的意识,这是人类得到发展的思想根基。全民意识的形成还要包括监督意识,自身要求和他人要求的综合,才能使一中意识成为主流。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公民一定要在对低碳意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你监督意识的培养。
第三,建筑行业要严于律己。建筑行业作为低碳建筑之道的主要控制角色而言,其必须严格要求自身。低碳是一个概念,低碳是一种行为方式,低碳是一项利润项目。低碳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首先是一种节约能源、清洁能源的思想,其联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作为建筑工程进行中的一种必须作为的行为方式,其关系到社会公民的生活质量,关乎着建筑企业和行业在社会中被民心支持的程度;最后,对于企业获取利润的最终目的而言,低碳是一项可获得长期利润的项目,机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只有发展的巨大空间才有更多获取利润的可能性。
结束语:低碳经济是这个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的主题,建筑行业是我国发展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为了使得这个行业在当今时代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这条道路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全民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1.1贸易规模上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系数较高
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投资自由化,出口总量一直稳步增长。虽然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受到了重创,经过及时调整宏观调控,再加上世界经济逐渐好转,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一方面,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近年来逐渐回落并保持在50%左右,较高的系数意味着需要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来满足出口的需求,如果不注重开采方式和循环利用将不利于低碳发展。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系数都约为30%,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另一方面,出口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产出的增加,也带动生产活动成倍增长,如果在开发使用更多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不注重可持续发展,会增加污染和碳排放,给低碳外贸带来压力。
1.2出口贸易方式上加工贸易比重过大,环境问题严重
工业制成品的飞速发展给外贸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出口贸易方式看过度依赖加工贸易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三种贸易方式中,从2000年以来加工贸易出口额一直超过一般贸易,2008年两者渐趋相等,直到2011年一般贸易出口额为9171.2亿美元,增长27.3%,超过了加工贸易8354.2亿美元的出口额。据实证研究,一般贸易出口对工业废气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加工贸易对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大[4],因此客观上这也造成了CO2排放量的增加。虽然2011年在贸易方式结构方面有所好转,一般贸易出口额超过加工贸易。但是加工贸易的比重仍较大,一方面会对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等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主要生产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只是对原材料或零件的初级加工、装配,自主研发设计则相对较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为了利润最大化,发达国家寻求污染避难所,向我国转移高耗能的产业,增加了污染和碳排放。
1.3出口商品结构上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高科技水平较低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是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十大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加工程度对进出口商品构成进行的最基础划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近五年整体上大幅增加,从2007年的11562.67亿美元到2011年的17980.47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绝大多数份额,初级产品的出口额2007年仅为615.09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1005.52亿美元,而工业污染造成的CO2排放增加是威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出口贸易和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开发,现在主要表现为工业制成品等工业污染对CO2排放量的影响。工业制成品一般都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性质的原料进行生产,其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增加使用的原料,排放以CO2为主的大量废气。由于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较低,总的增长方式目前仍呈现低效益、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特征,出口商品的构成仍需继续优化和升级[5]。另外,从工业制成品内部商品构成的特征来看,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份额,其生产过程会消耗更多能源,排放更多温室气体,污染环境[6]。虽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整体上升,2010年达到32.9%,但是仍然很小,出口增长率降低;且高技术产品进口的比重一直比出口的比重高且并在逐年上升,2010年为42.9%,说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的生产能力不足。所谓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大多是在华跨国公司组装加工后的出口,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大量碳排放和资源的过度使用,因此应继续优化和升级出口结构,实现产品高端化。
2出口贸易碳排放量的估算及其特征
首先估算出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使用公式为:C=∑mi×δi(1)式中,C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标准量用mi表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用δi表示,i则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里借鉴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的研究方法[7],参考其整理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能源碳排放系数,取值依次为0.7329、0.5574、0.4226(单位:t(C)/t)。计算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得出2001~2010年的碳排放总量从95090.58万吨增长了两倍多,2010年达到202395.5万吨。其次,用碳排放量C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得到碳排放强度,它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相应的能源使用和CO2排放的效益是否提高。再与出口总额相乘即可得到近十年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总量,也可以得到各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将其整理成图1,可以看到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总量近些年虽在增加,但整体上增速减缓,说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科技水平提高、国家政策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制成品的碳排放量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和出口贸易碳排放总量有相似的趋势,说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高耗能的污染密集型工业发展推动了CO2排放量的增长,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工业制成品生产效率较高,碳排放强度高;但是另一方面来看,初级产品虽然占比重较小,由于资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导致碳排放强度也较高。
3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效应分析
3.1国际贸易的三种环境效应机制
规模效应规模效应指随着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张对环境带来的作用。一方面会扩大经济规模,引起资源过度使用,能源消耗增加,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环境政策监管会增加污染排放量,导致负效应,促使环境恶化;另一方面,贸易扩大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水平,高标准的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兴趣和偏好,环保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产生环境改善的正效应[8]。结构效应结构效应是指基于各部门污染密度不同,出口贸易会引起生产结构变化,从而引起环境水平的变化。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对外贸易的拓展会改变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从而调整生产要素的分配,出口部门如果具有比较优势就会扩大生产而另外一些部门的规模减小,若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是清洁环保的则会有利于低碳化的发展[9]。技术效应技术效应指贸易活动和外国投资能够通过改变生产工艺和环保技术从而使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大多数学者认为贸易引致的技术溢出有正面作用,可以减轻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会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利用;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加深带动了先进的技术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如节能减排和应用清洁技术[10]。而且随社会发展,收入增加,消费者低碳意识增强,污染标准和环保方面的政策法律日益苛刻严格,减排技术会得到更快的进步,贸易活动将对坏境水平发挥积极的效应影响。总之,贸易活动过程中带来的规模扩大、行业结构变化和技术扩散等都将对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是以上三种机制的综合结果。
3.2出口贸易影响碳排放的效应在我国的实证分析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通过以上贸易对环境影响的三种效应的介绍,同时借鉴杨静[11]的研究方法,对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和变量进行如下设置:X2是贸易的结构效应,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贸易额与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表示。由于出口国外的产品主要生产地点是国内,会影响到我国的环境质量;而且中国长期以来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贸易的技术效应X3则用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与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两者的比值来衡量。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模型中对各个变量取对数的形式。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由于各变量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下面通过Eviews5.0软件的ADF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测。结果见表1,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都是二阶单整序列,故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接下来对协整回归方程估计残差序列et进行ADF检验,得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CO2与lnX1、lnX2、lnX3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代表结构效应的系数为正,说明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部门的影响作用大于第一产业和服务业等贸易部门,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我国贸易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2007年,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30%,2010年达到34%左右,大大高于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2011年,中国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且,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产品的生产,给贸易结构的低碳化进程带来阻碍,增加了污染和碳排放。第三,技术效应的系数是负值,说明技术效应与我国CO2排放负相关,贸易导致的技术推广和创新使环境污染减轻、质量提高,技术外溢减少了碳排放,技术不断进步利于贸易结构的优化。在动态的贸易理论里“技术变化能创造优化产业结构的机会,从而可以推动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12]。综上,我国CO2的排放量不仅受到经济规模扩大的影响,还受到贸易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技术效应有利于提高环境的质量水平,而结构效应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在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有关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管制措施,完善贸易政策,使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达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结果。实证分析说明一国的出口贸易模式受到产业构成和技术发展层次的影响,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中我们可以此为指导提升我国的出口贸易水平和结构,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将本文研究结果与杨静和李斌、彭星[13]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表2。对以上研究结果的比较做如下总结:一方面,相同点是技术效应都为正,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结构效应都为负,会增加碳排放,不利于低碳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点是规模效应的系数符号不一样:杨静的结果为负,李斌、彭星和本研究的结果为正;并且,由表中三种效应在模型里的系数大小可知,杨静的结果中结构效应影响最大,本研究中技术效应的影响最大,两者的结果中规模效应的作用都最不显著,而李斌、彭星的研究结果中规模和技术效应的影响系数绝对值相同,结构效应不明显。上述不同点的原因分析如下:第一,构建的模型结构和变量的选取不同。前两者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理论作为基础,引入产业结构变化、贸易规模变化和技术水平变化来构建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模型,设置的影响变量只有三个,且模型中规模效应是二次项[11];而后者在分析碳排放的效应中参考了泰勒和科普兰建立的环境污染需求与供给模型,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构建出一个“考虑了FDI的碳排放需求和供给模型”[13]。其规模效应是一次项,设置的影响变量有五个,引入了外商投资的变化和全球价值链效应。第二,选取的样本区间不同。杨静的样本区间是2002~2008年,李斌、彭星的样本取自199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的样本区间是2001~2010年。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且加入WTO后的7年间,CO2排放量也增长了一倍。李斌、彭星的研究数据从1991年开始,横跨了2001这一年,而其他两篇文章选取的样本区间都是在加入WTO之后。而且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的数字统计,2008年是我国加入WTO七年来对外贸易进出口速度首次低于20%,2009年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除了贸易规模的变化外,金融危机也带来了产业进步的浪潮,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主张的“智慧地球”、“再工业化”等发展理念使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优势受到了削弱,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的趋势,这些都会影响到计量模型中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等相关变量数据的计算。
4结论与建议
出口贸易一方面促进经济飞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碳排放大量增加,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我国CO2的排放量不仅受到经济规模扩大的影响,还受到贸易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技术效应有利于提高环境的质量水平,而结构效应加剧了环境污染。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公认的发展潮流,政府和出口企业都要抓住机会,互相配合,尽快实现外贸发展模式的转型,注重经济水平“质”的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
4.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碳排放量
第一,重点支持和鼓励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首先以绿色机电产品为主,如节能电器、无氟空调,着重发展成套设备出口和成熟技术;其次是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品,如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方面产品的出口。第二,减少出口工业制成品中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对于金属冶炼、化工、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建筑材料、纺织及皮革制造等部门提高关税、取消出口退税、适当征收产品污染费和环境税、提高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标准,从而限制该行业生产及大量出口。
4.2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第一,必须促进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进行加工深度的发掘,引导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提高设施水平,引入环境友好型加工贸易;鼓励和扶持加工贸易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提升加工贸易形式,提高加工深度,向进口原料加工及深层次加工转变[12]。第二,大力扶持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服务业可以产生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能耗低,容纳的就业量大,对GDP贡献较高。因此要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出口项目,如金融、保险、咨询、通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促进出口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向纵深化和新领域发展。
4.3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29-03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英国著名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耗能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倪晓宁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目的是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中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超标,温室效应显著,全球气候变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现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一行动,而是全球和全人类的重大行动。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低碳问题,相继召开多次国际会议商讨全球气候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是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十二五”期间,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指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一)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和出口量的影响
我国将逐步丧失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出口量减少。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像化石能源、机电产品等出口量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低能效、低耗能和低污染的新能源出口量将会上升。现阶段,我国对外出口产业逐步实现了由轻纺到机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出口产品主要包括轻纺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化学品、橡胶制品、冶金产品等,尤其是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额自2000年以来增长迅速。这些产品中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利用率不高、碳排放量大、复合型污染、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是其突出特点。这些特点无疑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背道而驰,出口量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低碳规则的实施必然涉及到出口产品从生产到运输的各个环节。低碳经济要求各环节都要运用生态、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因此,生产商为了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得不增加各方面的费用投入,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评估等,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与此同时,对低碳包装与绿色生态包装、标签等方面的支出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必然会削弱产品的价格优势,大大增加出口成本,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对出口市场准入的影响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18986亿美元,我国在全球十大贸易伙伴前四名依次为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针对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所占比重达到78.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在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和强大话语权,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高难度、苛刻的低碳规则,会对我国的出口市场准入产生深远影响,在短期内我国出口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四)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新的障碍
低碳贸易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碳足迹、碳排查和碳标签等低碳经济衍生品,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新壁垒。
1、碳关税的影响。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美国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推行“碳关税”,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若征收30美元/吨碳关税,中国对美国将会出口下降近1.7%,当碳关税上升为60美元/吨时,下降幅度增加为2.6%以上。虽然现在的碳减排制度还不足以支持碳关税的全面征收,但碳关税已在小范围有限商品品种上进行实践。如果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将严重冲击我国的机电、石油、化学等各个高能耗产业的出口。
2、碳足迹、碳排查、碳标签的影响。碳足迹指的是国际贸易品的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碳足迹进行计算的过程就是碳排查。所谓碳标签是指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只有经历了碳排查才会生成碳标签。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都统计在出口国名下,与消费这些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尚未推出碳标签。我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连续11年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超过20%,碳标签制度势在必行。不论是碳足迹、碳排查还是碳标签,都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份额以及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一)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明显。我国出口产品仍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低碳规则,以外力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迅速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政策和资金向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低碳规则强制性的要求各类企业增强低碳、环保意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低碳、节能生产方式,逐步向“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只有绿色产品才具有强大竞争力,从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提高质量认证标准
我国一直鼓励自主创新,但是因为自主创新风险大、投入高,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并不高。面对国际高标准,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成功应对低碳经济规则,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
(四)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方面,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高能耗产品,服务业不在其征收对象之内。低碳产品的出口势必会产生维修、检测、保养等一系列附加服务或追加服务,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京都议定书》通过制度规定了二氧化碳等六种气体的排放权,使得碳排放权成为了私有产品和资产,催生了碳金融服务、碳交易市场等衍生品,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我国采取的对策
(一)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支持。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机电、化学、纺织等产业已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加快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我国应该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限制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含碳能源的开采和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三)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充分利用国际准则保证自身利益
我国是WTO成员国,也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国家之一。我国连续多年实现贸易顺差,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将对我国采取更为隐蔽的贸易保护行为。我国要在世界范围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尤其是低碳规则的制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减轻在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并帮助广大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WTO准则和《京都议定书》相关协议来保护自己。
(四) 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综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要加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拓展新思路、发展新技术,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转变观念,生产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营销,制定绿色价格、搜集低碳信息。
(五)建立低碳经济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在低碳经济基础派生的各类贸易壁垒品种繁多,灵活多变。我国应该尽快由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贸易伙伴低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低碳经济规则的研究,及时搜集、整理、跟踪贸易伙伴和潜在贸易伙伴的低碳贸易壁垒措施,分析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类出口企业,以便出口企业采取措施应对低碳贸易壁垒,扩大产品的对外出口。
低碳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定能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开创新的贸易纪录,实现生态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彭永华、刘昕.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J].行政与法,2010,(04).
[2] 贺永华.低碳规则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1,(08).
[3] 唐卫东.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J].物流经济,2010,(07).
关键词:低碳经济 旅游业 4E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23-02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温室气体的排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一个时尚的口号,也必将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低碳经济将极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业将得到大力发展,这必将给旅游业带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有人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所谓的低碳旅游的概念,强调低碳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给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还比较粗放的今天,进一步调整旅游业发展思路,选择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而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必须要强调规划开发的生态化(ecological)、旅游生产的节能化(economize)、旅游管理的精细化(elaboration)和旅游消费的环保化(environment-friendly),由于其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都是E,所以简称其为旅游业4E发展模式。
一、规划开发生态化
旅游业是以招徕吸引客源地居民前往旅游地游览观光,以满足旅游者审美或愉悦的需求而获得利润回报的产业,而要构建旅游吸引,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开展业务的条件。而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我们却遗憾地看到,不少景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和规划,或者急功近利,为了追求单一的经济利润目标,盲目地进行探索式或掠夺性开发旅游资源,过度地接待游客,违背了生态学规律,造成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不仅使旅游产品质量、品位下降,旅游者的游乐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还造成旅游业发展缺乏资源支持,没有了发展潜力和后劲,甚至对目的地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有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单位也不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办事,在景区大量修建楼堂会所或者索道等辅助设施,甚或修建现代化的定居点,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生态或文化生态,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黄牌警告、勒令整改。而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划的错误带来的是开发建设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或已被整改,或必然被整改,而那些错误决策的“战果”就是对资源、能源极大的浪费。当我们看到景区整改,大量建筑被拆掉的时候,不仅要扪心自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所以,科学的规划是减少浪费的基础,也是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规划开发的生态化是科学规划的核心与基础,所谓规划开发的生态化就是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要遵循生态学的规律,要用生态学的理论进行科学布局,在实现规划区内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最优的前提下,使规划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得到合理的有效利用,并把开发和利用程度控制在自然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开发建设的景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要遵循以上原则,只是要把生态学理论扩展到人文科学领域。生态化的规划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开发思想和态度,更要有科学的生态学指标和资源规划开发的科学技术做后盾。要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减少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使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能源使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生态化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带来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与传统的统一,旅游者、当地居民、开发商、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赢,带来的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展需求满足和未来发展需求满足可能性的有机统一,是低碳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旅游生产节能化
这里的生产包括酒店、景区等硬件建设,交通、餐饮、购物、游览、娱乐、住宿等依托有关设施提供的旅游服务以及旅游商品的生产、流通等过程参与企业,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为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提供原料、服务和半成品供应的供应商系统在内的整个旅游产品供应链。旅游业被认为是“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替代其他产业,达到既能节能减排又能促进发展的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现象还相当突出。尤其是酒店奢华之风盛行,极大地增加了碳排放。据有关资料显示,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向空中排放至少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旅游开发中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很粗放,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旅游交通中形成的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严重,比如喷气式飞机载客飞行100公里会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汽车每行驶100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近18公斤。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低碳经济要求旅游业要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使产品生产实现节能化。首先要转变过去那种贪大求洋、贪多求全、豪华奢侈、大拆大建、粗放发展的思路,要靠自然、靠特色、靠文化、靠服务来丰富我们的产品,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而不是奢华的设施条件。要大力推广新的运输技术和清洁能源,加速包括飞机在内的运输工具的更新,让低效能的设施或落后的运作模式退出行业。酒店要进行建设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倡导使用节能建材,推广节能电器,实行能源回收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倡使用新能源,特别是要推广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在内的新能源。旅游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供给单位都要注意加入生产节能化的行列,共同为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宏伟目标努力。
三、旅游管理精细化
一方面旅游经济要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要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一方面要投入科技力量,用先进的科技装配服务设施设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另一方面就要靠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同时我们旅游业也要向管理要可持续发展。由于管理的不慎,造成资源浪费、能源消耗,污染严重的例子比比皆是,有资料显示,精细化的管理可以降耗40%以上,因此,低碳经济条件下管理必须走精细化道路,精细化管理是达到旅游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目标双实现目的的必然选择。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的管理模式,多被用于企业的微观管理,但是政府宏观管理也要倡导精细化。要强化行业规范,明确工作标准,加强行业督导,切实做到部署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执行到位,做到目标分配量化、具体化,监督考查严格化、细致化。要继续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加大督察力度,使酒店企业切实按照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方式经营。要细化对降能降耗指标的分解和分配,加强对旅游业及其上游产业、辅助产业和衍生行业的监管力度,严格管理措施,深入开展零盲点管理。另外,还要在广泛调查、全面论证的前提下在政策、税收、信贷等方面对节能减排成效好的项目和企业予以支持。从旅游企业微观管理的角度来讲,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方式要改变,努力从“低、小、散”的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转变。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管理细节上下功夫。要注意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节能电器,避免使用或少使用包括一次性筷子等在内的一次性物品,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把一次性使用变成多次使用或调剂使用。要注意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推广使用无污染物品或再生物品,比如用纸质或布料的手提袋代替塑料袋,用纸餐具代替塑料餐具等。要在精细化的要求下强化设施管理、原料管理和加工服务过程管理,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用电,高效能工作等活动。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强调管理责任的落实,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都要具体、明确,要突出责任的量化、细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尽职、到位,要实行适时考核制度,使每件事情都有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严格追究责任。要注重管理的细节,把节能降耗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使生产和服务活动真正做到“精、准、细、严”,以达到包括饭店、交通和景区在内的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真正由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四、旅游消费环保化
不仅通过对规划开发、建设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改善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改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就要求旅游者树立环保消费的理念,增进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引导,使消费者能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以实现低碳旅游。旅游者要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避免过多的碳排放。比如可以不乘飞机或者少乘飞机,乘直达飞机,减少飞机的起降,乘飞机少带行李;减少自驾游,尽量使用小排量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在旅游活动中的使用。住宿时挑选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自备牙刷、牙膏、拖鞋等旅游物品,选择淋浴、洗衣服自然晾干而不用洗衣机甩干,旅途中少使用空调,不用一次性餐具,自觉捡拾遗弃垃圾,维护景区清洁卫生,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商品等。倡导旅游者在旅游行程结束后计算自己的碳排放,通过植树等方式进行“碳补偿”来为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但是我们很遗憾地看到,“绿色教育”还有待于普及和深化,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等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环保意识还不是那么强烈,环保知识和环保旅游的行为方式知之甚少,自驾车旅游潮流风起云涌,在旅游活动中诸如乱刻乱划、乱攀乱踏等破坏资源与环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主动放弃“享受”标准,选择低能耗、低污染旅游产品的意识还不强烈,而颇为时尚的“碳补偿”对于广大旅游者来说更是雾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如果说旅游企业的开发建设、生产服务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比较容易达到的话,而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理性消费,使自身行为符合低碳旅游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要求政府的旅游、环保等部门做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大众传媒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知识,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员要把教育、引导旅游者进行环保型消费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旅游产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的布局,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备包括服务特色的取向等都要体现环保消费的导向,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强化旅游者的生态教育,使旅游业从传统的大众旅游时代走向生态旅游时代。
参考文献:
1.梁平,韩丽.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式研究――基于对低碳经济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
2.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7)
3.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4.王娟.低碳化:旅游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N].中国旅游报2009.9.23
5.刘啸.论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09(5)
6.刘德艳.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变革..
7.魏小安.低碳经济带来中国旅游发展重大机遇:低碳旅游.省略/showtopic.aspx?topicid=93865.
关键词:电力企业;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1 概述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社会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以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雾霾天气的增多,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此状况下我国电力企业应该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式,应该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2.1 对传统电力企业运行方式造成冲击
传统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下使得电力企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最终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它将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纳入到经济效益考核之中,一定程度上给该类型企业的运行方式造成较大冲击,在一段时间内不利于它们的发展。
2.2 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受到政策的制约
为了更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中央量化了国家碳排放量的目标,这样就会给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带来较大的压力,使其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制约。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重新做好碳排放分析,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转变传统生产传输方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发展效益,最终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3 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大大增加
低碳经济不仅给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工作带来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其系统运行的难度。比如火电厂逐渐衰落,水电、风电企业迅速发展,从而满足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但是由于水电、风电对技术要求较高,电力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再加上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使得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增加。
3 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中面临的困境
3.1 政策方面的困境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政策方面的困境,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制定了具体的碳排放数额,并将这些节能减排任务分摊到各个企业之中,电力企业原本的碳排放量就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该类型企业的减排压力,短期内不利于其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碳税财政政策的出现会给碳排放量较大的电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碳排放购买政策,当一个企业碳排放超出每年规定的量后需要企业自己支付高额的费用来购买低排放企业的量,这无疑会增加电力企业的发展难度。
3.2 环境方面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传统电力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环境保护困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环境问题,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3.3 经济方面的困境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经济方面的困境,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下碳排放额度有着较为明显的金融特性,它能够在企业之间进行流动,而且覆盖我国整个工业企业,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自身的碳排放量。但是作为传统电力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发展困境,需要他们动用大量资金来购买超额碳排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回提升电力企业的资金风险,不利于实现其长远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4 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下存在困境的处理对策
4.1 做好宏观规划工作
力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做好宏观上的规划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应该要形成低碳经济理念,营造低碳电力发展环境,从技术上来改善以往的运行模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减排能力,降低电力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要明确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目标。做好宏观规划工作需要电力企业从整体着眼,制定出较为科学的碳排放目标,并按照计划来完成该目标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还能够提升其经济效益,最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第三,要完善电力企业的监督制度。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要想减少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完善其监督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到低碳经济电力生产活动中,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
4.2 科学调整电力结构
电力结构的科学与否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应该要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调整好电力结构,以达到现时代电力企业的碳排放要求,进而推动我国整个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科学调整电力结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产电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如风电、水电、生物能电以及核电等,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生产目标。第二,要做好对原有电力设备的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生产技术,以改变其原有的电力生产状况。比如火电企业可以对其锅炉进行脱硝改造,从而减少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3 构建低碳电力体系
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就要从市场角度出发,做好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结合市场需求来调整电力企业的发展方案,以满足消费者的电力消费需求,更好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尤其是在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从而降低自身的市场运行风险,实现电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碳电力体系,企业就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搜集系统,科学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并结合消费需求来弥补当前电力体系中的不足,让我国电力行业朝着低碳、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4.4 加强低碳电力营销
电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低碳经济下应该要加强对低碳电力的营销,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更好使用低碳电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比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以突出低碳电力的优势,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到电力交易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来规避低碳电力营销风险,最终达到我国低碳经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使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应该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运行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做好宏观规划工作,科学调整电力结构,以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并加强其营销,以扩大低碳经济在电力市场的影响力,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空间,最终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减少电力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米国芳,王春枝,长青.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04):105-112.
[2]黄鉴薪.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对之策[J].低碳世界,2014(23):203-204.
[3]杨晓滨.中国企业低碳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外能源,2013(05):12-14.
3高性能前处理剂
高性能前处理剂高效、节能、节水、减排,这不仅是取代进口前处理剂的需要,更是加快前处理剂技术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这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很大。
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是开发高性能前处理剂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比较突出的高新技术有催化技术、绿色溶剂反应技术、复配增效技术、生物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纳米技术和微乳化技术等。特别是催化技术,它是目前各国制造业关键技术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具有高选择性、高收率、高纯度、低污染等特点,属于原子经济反应技术,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催化技术包括:酶催化技术、相转移催化技术、分子筛催化技术、非晶态镍催化技术、金属化合物催化技术、骨架镍催化技术等。复配增效技术又称组合增效技术或合金技术,是开发高性能前处理剂的又一重要高新技术,具有节资、节能、节水、减排、降本的显著效果。该技术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复配方式,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性能的助剂按照一定原理和比例进行复配,这是目前国内外助剂制造商的主要制造方式;另一种是内复配方式,即在一种助剂分子结构中引入另一种助剂的功能基因,使之具有新的功能。运用这些高新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高性能前处理剂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纺织品加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能减排,节资降耗。
3.1高效前处理剂
提高前处理剂的处理能力和效率,有利于节能节水节时以及降耗降本减排,这也是当前开发高性能前处理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类产品主要包括以下 4 种。
3.1.1高效乳化剂
氨纶由于具有独特的弹性,大量地用来与其他纤维组成混纺织物,涤/氨混纺织物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锦/氨混纺织物、棉/氨混纺织物等。涤/氨混纺织物一般采用氨纶包心和并纱为主,这些纱主要用于内衣、服装、袜业、体育运动服、家纺面料等领域。其中的氨纶含量高达 10% 以上,甚至超过 20%,使得氨纶纺丝产生了困难。为了使该纤维正常地通过喷丝孔,纺丝时需加入少量剂,剂主要是有机硅油类,氨纶与涤纶的混纺比越高,坯布上含有的有机硅油量就越多。然而,存在于坯布上的有机硅油难以乳化,必须在印染加工时或之前最大程度地去除,否则在印染加工时布面容易产生色花、色渍、色斑等情况,同时色牢度明显下降。一般情况下,涤/氨混纺坯布在染色前通过精练去除氨纶丝有机硅油,精练时需加入精练剂即氨纶专用除硅油剂。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氨纶专用除硅油剂主要有两种,即溶剂型和乳化剂型。
溶剂型受精练温度影响较小,但许多溶剂不同程度地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而乳化剂型不能采用过高的精练温度,因为不同的乳化剂有不同的浊点,当温度超过其浊点时,乳化剂的乳化能力明显下降,大大削弱了对有机硅油的去除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国外公司以开发乳化剂型为主。
Stockhausen公司的Sultafon D是一种低泡的高效润 湿/精练剂、乳化剂,具有低气泡性,特别适用于在氨纶中难乳化的有机硅油如硅酮油和矿物油的洗除。该助剂与Solopol ZF(聚合物络合剂)组合处理的棉织物质量稳定且能同浴进行染色,这样可使加工成本和时间减少 60% 以上、加工能力增加 25% ~ 33%,且大大减少排出的污染液。Depicol PC9是一种高效乳化剂或环保型高性能洗净剂,它能从高氨纶含量的织物中有效地除油,特别是有机硅油,它与Setavin PAS(酸性染色的pH值缓冲剂)和Depicol AY(防止织物染色后热熔固着时发黄的助剂)等组合能使锦/氨混纺织物(混纺比 80∶20)实现一浴精练、染色和固着。这种技术与常规工艺相比,可减少 50% 的加工时间,降低 80% 的染浴量,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染色能力和降低了染色、用水与排水等的费用,且不会影响染色物的色牢度。另外,上述的Tissocyl RC9也是一种能移除锦/氨混纺织物中含有的硅酮油的高效乳化剂。
我国也开发了一些乳化剂型的除硅油剂。杭州多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氨纶精练剂CPA New是一种去除天然和合成纤维各种油剂的特效乳化剂,特别是可以避免因氨纶油剂中的硅油组分去除不净而产生的各种染色问题。上海兴康化工有限公司的无泡硅油精练去除剂安美宝丁和上海晟越纺织材料有限公司的有机硅去除剂Symorl CS 88(又称除硅灵)也都有这种功能。至于溶剂型的除硅油剂则相对较少,如上海晟越纺织材料有限公司的溶剂型强力除油剂Symorl BKH等。
3.1.2高效渗透剂
练漂液在织物中的渗透力和渗透状况直接关系到织物的练漂效果,并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的强力渗透剂D 1070具有高渗透力,在织物中渗透快速、均匀,能提高练漂效果,有利于织物质量稳定和高效。这种高效渗透剂通常采用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极强渗透力的表面活性剂,例如KT 08是一种阴离子型的异构醇硫酸酯表面活性剂,中性条件下无表面活性,但在浓碱溶液中具有极强的渗透力。TEP也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强碱和高温条件下具有极强渗透力,且具有卓越的乳化、脱油和洗涤等功能,它们都是一些新型前处理表面活性剂。
3.1.3高效冷轧堆精练剂
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温度低、碱浓度高、碱氧液对棉坯布的渗透更困难。特别是低温下对油脂、蜡质的乳化能力差,容易造成织物边与中、内与外的白度和毛效有差异从而出现染色疵病。因此开发高效冷轧堆精练剂对扩展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和短流程练漂工艺以及节能减排的作用很大。
杭州多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力精练剂CP 8是一种高效冷轧堆精练剂,它具有润湿、煮练、漂白等多种功能,应用后证明在冷轧堆精练中能达到很好的毛效(30 min毛效为 9.1 cm)和白度、一步完成、具有优异的冷堆效果、无需复漂工序、节约工时、降低成本。冷轧堆配方为:强力精练剂CP 8 8 g/L,氧漂稳定剂HOP 6 g/L,萃取分散剂HB New 2 g/L,苛性钠 30 ~ 35 g/L,双氧水 15 ~ 16 g/L。经上述处理的织物染色时若同时采用工艺优化剂PH 55,能确保染色重现性,提高上染率,使用于难染的艳蓝色或翠蓝色以及粘胶或丝光棉的染色等可有效地改进匀染性。义乌市中力工贸有限公司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研制的高效冷轧堆精练剂ZL 321也具有这种特性,它是用高效渗透剂、双氧水低温漂白活化剂、新型金属络合剂和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等组成。
3.1.4高效螯合分散剂
在棉、麻织物前处理阶段,退浆时用作上浆防腐剂的铜、锌离子的存在不利于退浆,浆料与杂质易再次沉积在纤维上,影响底布的白度。煮练时煮练液中的钙、镁离子和果胶盐会严重影响煮练后织物的毛效、白度和手感。漂白时铁等金属离子会加速双氧水的分解,造成织物局部过氧化、强力下降甚至产生破洞。另外,硬水中的钙、镁等金属离子易形成不溶性金属盐沉淀在织物和设备上,影响产品质量,造成设备结垢。因此必须加入高效螯合分散剂才能有效地解决织物在前处理中表现出来的疵病。高效螯合分散剂必须具备下列性能:
(1)对水不溶物或无机盐类具有极佳的分散功能,可防止再附着纤维;
(2)对钙、镁等金属离子有极佳的螯合屏蔽与分散 能力;
(3)应用于棉、麻的精练,可提高白度、改进手感;
(4)在退浆工艺中可促进淀粉浆料的膨化和分散已水解的浆料;
(5)在氧漂过程中是一种很好的双氧水稳定剂,还可以防止硅斑的形成;
(6)可提升棉、麻的染着率,提高匀染性和鲜艳度,防止色泽萎暗,增强摩擦牢度;
(7)不含磷和禁用化学物质;
(8)能生物降解。
这种高效螯合剂的单体一般都含有氨基、羟基、羧基、不饱和键,如马来酸酐、丙烯酰胺、丙烯酸等。石家庄市联邦科特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螯合分散剂LD 330不仅对重金属离子有极强的络合作用和分散性,还能防止污物与悬浮物的沾污,而且耐酸、耐碱、耐盐、不含磷等,不过它的生物降解性还有待提高。德国Stockhausen公司开发的高效金属络合剂Solopol ZF是一种以糖为基础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络合剂,能与棉中的金属、钙和镁等离子相结合,可用来取代目前使用的生物降解性比较差的金属络合剂。
3.2耐碱前处理剂
织物在前处理阶段有不少工序是在强碱介质中进行的,因此对前处理剂的耐碱稳定性和耐碱渗透性要求很高,近年国内外相继开发了多种耐碱前处理剂。
3.2.1耐强碱的双氧水稳定剂和螯合剂
Huntsman(亨斯迈)公司的Tinoclarite CBB和Yorkshire(约克夏)公司的Serquest CA等,它们都能耐浓度为 120 g/L的强碱,可使双氧水漂白有好的稳定性并对钙、镁、铁离子有优良的螯合作用,特别适用于棉及其混纺机织物的双氧水连续高温蒸煮漂白工艺,具有加工白度好、去杂效果显著和纤维损伤小等优点。
3.2.2耐碱精练剂
浙江华晟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开发的精练剂HS 200具有优良的耐碱稳定性和耐碱渗透性,在相同用量下其精练效果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煮练工艺的用量为 0.3 g/L,轧蒸工艺的用量为 3.0 g/L,均有良好的精练效果。
3.2.3耐碱渗透剂
上海大祥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耐碱丝光渗透剂3300 DX,还有南京雅博科技有限公司的耐氯渗透剂SC 01,它们都具有耐碱及耐氯等各种氧化剂的特性,渗透快速均匀,用量少,是羊毛丝光的首选渗透剂。
3.3快速前处理剂
为了提高织物前处理的节能减排效果,发展快速前处理剂也是途径之一,市场上的产品包括高要宝时化工有限公司的快速氧漂剂Stabiron BLG、快速除氯润湿剂Prote sol ATZ(筒子纱专用前处理剂)、金德盟化学(香港)有限公司的快速渗透剂以及南京雅博科技有限公司的耐氯渗透剂 SC 01等。
4多功能前处理剂
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多功能前处理剂,也是当前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新型前处理剂开发热点之一,它把多种功能集为一体,不仅缩短了工时,而且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效果。Clariant(科莱恩)公司开发的Sandoclean T10 lig是一种具有润湿、净洗、稳定等多种功能、易生物降解、适合退煮漂三合一工艺的多功能型前处理剂,它由脂肪醇、聚乙二醇醚和芳香族磺酸盐复配组成。该公司的Sirrix DNA也是一种在双氧水漂白中具有软化、脱色、分散、中和以及反催化作用的环保多功能前处理剂。
近年我国结合节能减排也研制了不少多功能前处理剂。上海亿华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开发的多功能前处理剂YH SC是一种用于以棉为主的织物的助剂,它集精练、稳定、螯合分散和碱作用等 5 种功能为一体。宁波金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涤棉爽JF 99适用于T/C、T/R、CVC等混纺织物,是一种可使棉前处理和涤纶染色同浴进行的多功能助剂,使用时将混纺织物在 40 ℃入浴,加入涤棉爽JF 99, 5 min后加入双氧水,再经过 5 min加入染料升到 130 ℃染色,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与混纺布的传统工艺,即:碱性漂白 酸性染涤 碱性套棉相比,该助剂可节省螯合剂、精练剂、碱剂、氧漂稳定剂、冰醋酸和高温匀染剂,还能避免涤纶低聚物的出现,并且没有染斑、色点等疵病。以 1 t T/C针织布为例,可节水 50 t、节电 150 kW・h、节汽 50 t、节时3 ~ 4 h、减少污水排放 50 t,设备利用率提高 20% 以上。此外还有山东金鲁化工有限公司的五合一速效精练剂和上海大祥化学有限公司的一剂型精练漂白剂C 320、C 24、F 26、DN等。
由于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纤维内外的杂质,保证织物获得适当的白度和吸湿能力,因此多功能前处理剂特别是多功能精练剂兼有乳化力、润湿渗透力、洗涤力、消泡能力强等重要性能,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原料如表面活性剂等来组成。
5专用型前处理剂
专用型前处理剂是指专用的、高效、节能、减排的新型前处理剂,最主要的是采用生物技术制造的生物酶或酶制剂。在染整工艺中使用酶制剂或生物酶加工已被公认为一种绿色染整技术,它具有专一、效率高、反应快、节能、节水、节时、不损伤纤维、避免后续染色不匀与提高给色量、对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纺织湿加工领域,广泛地用于前处理各工序中,如用于棉纤维退浆处理的淀粉酶、用于棉纤维光洁与减量处理的纤维素酶、用于棉纤维精练的果胶酶、用于棉纤维漂白的过氧化酶、用于退煮漂一步法(短流程)加工的多功能复合酶,还有脱氧酶、脂肪酶等。
近年来一些公司结合对织物前处理的新要求和低碳经济的更高目标,加强对酶化学的研究,开发出了新一代酶制剂,其特点是加工的织物有更好的性能、对节能减排有更好的效果。
Bayer(拜耳)公司的Baylase EVO是一种新型生物酶制剂 ―― 果胶酶,它能用于移除纤维壁中含有天然棉蜡的果胶,与Diavadine UN(一种专用的表面活性剂)组合后能温和地移除蜡,使被处理的织物比传统的苛性钠处理经受较少的质量损失,并且有柔软的手感和高亲水性,同时也能改进产品外观,全部加工成本最多可节省 25%。Novozymes(诺维信)公司的Scourzyme NP(精练酶)利用生物原理将棉、麻纤维上的果胶分解,有利于纤维中脂、蜡质和其他杂质的去除,其应用条件更温和,能对织物进行更有效的精练,且织物手感更柔软,能量和水的消耗更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更小。德国AB公司的BIOTOUCH全新一代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使棉抛光织物的前处理工艺一浴两步或一浴三步成为可能。即第一和第二步:生物精练+生物抛光(pH值= 5.0,55 ℃,40 ~ 60 min);第三步:轻煮或净漂(可选择性地与第一步、第二步同浴进行),它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时(省略了传统的抛光和灭活工序),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并降低织物强力损失风险,适用性广泛。
随着我国纺织行业酶制剂应用速度的加快,我国酶制剂的开发也在不断强化。青岛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练酶KDN可应用于棉、麻及其交织或混纺纤维/纱线/织物的前处理工序中,由于降低了工艺温度、减少了处理时间、避免了高温碱煮的剧烈处理条件,因此纤维的化学损伤减少,处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舒适性提高、刺痒感降低,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水耗、减轻了废水处理负荷。山东金鲁化工有限公司的高效精练酶JL 90系列适用于前处理的间歇或连续工艺,用量少、毛效高、白度好、失重低、可生物降解,大大降低了废水中的COD值。无锡市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练酶CBS亦是如此。
6结语
当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振兴纺织行业,开发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新型前处理剂对染整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等方面非常重要,并已成为我国助剂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新型前处理剂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内外市场上关于生态纺织品的各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最大程度地显示出节能减排降污的效果和提高织物的内在质量,保证后续染色和整理等工序的稳定与高效,为振兴纺织工业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印染科技信息中心. 新助剂[J]. 印染,2008,34(1 ~ 24).
[2] 全国印染科技信息中心. 新助剂[J]. 印染,2009,35(1 ~ 21).
[3] Ian Holme. New Auxiliaries[J]. Int.Dyer,2008(1 ~ 12).
[4] Ian Holme. New Auxiliaries[J]. Int.Dyer,2009(1 ~ 8).
[5]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2008/2009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研究报告[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01,208 209.
[6] Ian Holme. Dyes,Auxiliaries and Finishes Lift Value-Added[J]. Int.Dyer,2007(11):37 40.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贸易困境 产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 F40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成为各国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所以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为了减少碳排放,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颁布了减排规则及措施,这势必会对各国的经济产生影响,从而势必会引发贸易从方式到策略上大的调整,所以我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制定出精准长远的政策去积极应对。
二、我国面临的贸易困境
低碳经济把碳要素引进了国际分工中,原来由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决定的比较优势将会有一个大的转变。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世界上首先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掌握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削减碳排放,长此以往,会越来越难以入主到低碳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中。
(一)自身层面。
目前为止,发展经济仍是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低碳经济的大形势的下,我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而且我国节能减排起步较晚。这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生产出的大多数产品都不符合欧美的低碳标准,难以在未来的市场中取得国际竞争力。
(二)国外层面。
发展低碳经济的各国政府既要履行减排的承诺,又要支持经济的发展,增强行业的竞争优势,所以不得不诉诸于各类优惠政策和补贴。与此同时,高技术标准、碳关税等一系列贸易壁垒也会应运而生,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落后,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很容易使我国的商品在进入低碳市场时就被束缚住。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一直处于低端环节,所以在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布局时发达国家加紧把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向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造成我国进口的盲目增长和环境的破坏。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低碳经济长期来看可以改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符合可持续发展,但短期来看会造成出口下降,经济减速等局面。例如,由于我国企业自身技术落后、政策关注不够,使得生产出的大多数产品不符合发达国家的低碳标准,所以出口商不得不提高技术水平,使产品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标准,这样势必会使企业的成本提高,出口规模减少。另外,未来我国很有可能实行碳税政策。征收碳税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由于产品的价格粘性,企业会缩减产量,从而出口减少,同时企业成本的提高最终将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使产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失去竞争力,进一步减少出口贸易的规模。其次,国内一些产业链会出现断裂。低碳经济下各国制定的高技术标准、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将会影响到国内某些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甚至整个供应链。再次,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仍然高居不下,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低碳对外贸的影响将会延伸到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上。
四、应对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应该顺应低碳经济的趋势,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培养更多低碳方面的专业人才,壮大科研队伍,加快自身的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不断引进新能源的利用技术,使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用,自觉地节能减排,提高企业各方面的素质。
(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要降低我国百万美元GDP的能耗,必须进一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尽快地实现国家产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
(三)进一步拉动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此外,还要进一步拉动我国的内需,分担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担子,不断降低外贸依存度,从而减少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强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四)建立政策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管。
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加快相应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实现的法律体系。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低碳标准的企业应予以劝说及整顿,对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投资应不予以批准,渐渐建立起合理估算产品碳含量的机制,提前为抵御各类贸易壁垒做准备。
(五)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兴市场。
制定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发展新兴市场。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市场大都集中在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往往都是贸易壁垒的发起国。所以转战新兴市场不仅可避免低碳经济下苛刻的贸易壁垒,还可以减缓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
(六)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
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与应用。像类似于碳关税这样的单边贸易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是非常不利的,我国不能只做规则的接收者,坐以待毙,我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建立起低碳经济下真正的多边贸易体制,为贸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迎春.低碳经济趋势下贸易摩擦及WTO机制困境.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4.
[2]陆艳.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
[3]叶剑.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厦门大学,2000.
[4]汤晓云.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的影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5]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08,7.
[6]张晓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内蒙古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