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毒样本范文

病毒样本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毒样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毒样本

第1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诺如病毒;PCR;食源性疾病;检测技术

Abstract:Objective 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chool outbreak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caused by Norovirus was performed. Methods The method combine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ith laboratory testing was employed. A total of 40 samples includingswabs and feces of patients; food; condiments; smear samples of environment samples ;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utilized for RT-PCR detection and routine bacteriological testing. Results Norovirus nucleic acid were detected positive inswabs of six students, a health care teacher, three chefs and a feces sample, a food. Conclusion Norovirus inswab, feces and food can be detect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by RT-PCR.

Key words:Norovirus;PCR;Foodborne diseases;Detection technology

近年来,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时有发生。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物、水及人与人接触而使人感染发病,若在学校及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则易引起群体性胃肠炎暴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以起病急、传播快、暴发多为特征,因该病的症状及其多在冬季流行率上升,故被称为"胃肠道流感"或"冬季呕吐病"[1]。本文针对2015年3月成都市成华区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急性胃肠炎,将相关实验室病原检测情况及技术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信息 学生聚集性病例的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恶心,部分病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率增高。

1.2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 患者均为在校学生及教师,有在校共同进餐史,学校提供公用直饮水及生活用水。

1.3 样本采集及其来源 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准备的采样物资包括病毒采样管(北京友康)、自配灭菌1% NaCl肉汤、灭菌盐水和肠道致病菌直划平板(Mac、HE、TCBS)。采集病例肛拭8份、粪便样1份、学校厨师肛拭8份、供餐食品留样5份、调味品4份、环境涂抹样16份及水样2份(见表1)。

1.4实验室检测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用RT-PCR法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核酸;采用RT-PCR和细菌培养法检测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1.4.1 病毒检测样本处理 肛拭和粪便样本无需前处理;对于食品样本,采用无菌操作取适量(约5 g)样本至病毒采样管内(若有体积较大的食材,则用灭菌剪刀剪碎后放入),充分振摇后,静置待用。

1.4.2 细菌DNA 的提取及检测 取样本盐水管上清液1mL,12000rpm离心5min后弃上清。沉淀加入灭菌水50μL,将其悬浮后100℃煮沸5min,12000rpm离心2min,取上清用于PCR反应。本实验采用达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按说明书加入5μL核酸提取物,在ABi Step-one plus PCR扩增仪依程序进行40次循环扩增,并检测。

1.4.3病毒RNA 的提取及检测 选用天隆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Ex-RNA/DNA 病毒2.0)提取病毒RNA。取各样本上清液200μL,按说明书加入10μL Proteinase K,4μL Acryl Carrier,放入天隆NP 968核酸提取仪依程序自动提取。RT-PCR采用达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A、B、C 组轮状病毒核酸、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取核酸提取物5μL,加入PCR反应管,放入ABi Step-one plus PCR扩增仪依程序扩增40个循环,并检测。

1.4.4 细菌学培养法常规检测 按照WS 271-2007、GB 4789-2010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椰毒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检测。

2结果

2.1细菌PCR检测 扩增曲线均无明显指数增长期和平台期,表明样本中未检出目标菌核酸。

2.2病毒RT-PCR检测 RT-PCR结果表明,6名学生、1名保健教师、3名食堂厨师的肛拭样本和1个粪便样本、1个食品样本(炒榨菜)中检出诺如病毒;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轮状病毒(见表2)。

注:打"/"号为该样品未开展检测此项检测。

2.3细菌学培养 细菌学培养结果显示,样本均未检出目标菌。

2.4疫情控制 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从食品加工者、食品及用餐者检测出诺如病毒,构成一条出清晰的传播链。因此,此次疫情判定为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可能系诺如病毒污染学校供餐食品所致。明确诊断和进行疫情分析后,疾控中心继续开展调查,指导并督促学校落实疫情控制措施,停止食用污染的食品,对相关区域进行了消毒,对带病毒厨师调离食品加工岗位,继续开展症状监测、病例搜索等防控措施。对住院病例进行有针对性治疗。截止疫情发生后第3d,住院病例相继痊愈出院,未发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3.1在17例病例的临床检验结果中,有5例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率增高,淋巴细胞率降低,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情况,接诊医院会做出胃肠道细菌型感染诊断,但检测实验室不应轻易排除对病毒的采样、检测。

3.2此次事件共采集了40个样本,包括肛拭、粪便、食品、调味品、环境涂抹样、水样等不同的样本类型,样本容器包括病毒采样管、1% NaCl肉汤采样管、灭菌盐水采样管和Mac、HE、TCBS致病菌直划平板。科学、适度、合理的采集样本可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

3.3诺如病毒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RT-PCR 技术,国内食品类检测研究仅限于牡蛎等贝类样本, 尚未见蔬菜、水果等其他食品的病毒检测方法报道。另外,食品样本一般体积大,病毒含量少,样本处理、病毒富集是实验室检测的关键点,也是难点。一般采用有机絮凝沉淀法进行富集[3]。但无论是PEG沉淀法,还是Trizol抽提法,过程都比较繁琐、用时长,加之多数基层疾控中心现阶段并未配备相关设备和耗材,因此无法进行病毒富集。在此次检测中,我们根据经验判断病毒含量可能比较大,所以采用均质后静置,取上清液直接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多个样本诺如病毒阳性。这表明在样本数量足够、污染病毒量大且成分单一的情况下,本方法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有一定的可行性。

3.4 与常规培养方法相比,PCR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灵敏、快速、检出率高等优势。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次采用PCR法检出以诺如病毒为代表的肠道致泻病毒,为聚集性胃肠炎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3.5对于基层疾控中心来说,病原微生物的富集、检测等基础设备设施的匮乏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检测能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GUREMONT E,BRASSARD J,HOUDE A,et al.Development of an extraction and concentration procedure and comparison of RT-PCR primer systems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and norovirus GII in green onions[J].J Virol Meth, 2006, 134(1-2):130-135 .

第2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假病毒中和法;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HPV疫苗免疫原性

据相关医学方面文献报道,高危性人瘤病毒(HPV),临床发生感染极其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宫颈癌疾病;对此可以应用HPV预防性疫苗,在临床预防HPV感染方面发挥一定影响[1]。本研究分析了临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HPV疫苗免疫原性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100例HPV感染患者,以及接受HPV16/18型双价疫苗(Cervarix)免疫后的100例自然感染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患者的血清,在对样本进行随机编号后,比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血清样本中HPV疫苗免疫原性的相关性。

1.2方法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可以将HPV 16 VLP与HPV18 VLP,将其分别稀释为2.7 ug/ml,然后,可以对于每孔的100 μl包被,将其放置在4℃酶标板上,孵育3 d,然后可以用0.2%PBST进行洗涤;在三遍之后可加入PBS,并在室温内封闭90 min之后,再洗涤4次;并运用0.36N硫酸终止显色反应后,将其防治在96孔板中,进行读数,并设定其波长参数450 nm,参比波长为620 nm。可以用SoftMax Pro 5.2版本软件,拟合绘制标准曲线,被计算出标本血清抗体的滴度。

假病毒中和法检测中,可以将1.5×104个/孔人293FT细胞,接种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然后放置在37℃的恒温环境之中,并培养8 h后,将血清进行10%DMEM稀释,并同时能够在96孔板对倍稀释8个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取60 μl的稀释血清样本,稀释到MOI=0.2范围,然后可以在4℃环境内进行孵育1 h,并去除100 μl血清与假病毒的混和液,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之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结果观察,分析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可以采用统计学SSPS 20.0版本软件,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ELISA法和PBNS法测定的抗体值,且以结果P

2结果

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临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测量的血清滴度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临床中,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血清的样本之中,其中对于自然感染的HPV病毒血清样本,其中的HPV16型抗体滴度相关系数为0.519,HPV18型相关系数达到0.613,在接种疫苗后的血清样本检测之中,HPV16型的抗体滴度相关系数0.671,HPV18型为0.879其,两组检测方法在进行HPV疫苗免疫原性检测中具有相关性(P

3 讨论

相关研究中指出,基于HPV疫苗,不仅是一种具有诱导型与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以有效的保护机体免疫力,使机体免受到病毒的侵害[3]。采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检测同一批样本,比较分析检测结果,可以为疫苗免疫原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4]。在检测血清样本中抗HPV疫苗免疫原性方面,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为进一步临床评价HPV疫苗免疫效果提供参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在检测HPV疫苗原性方面,有相关性(P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针对HPV感染中,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假病毒中和法,在检测HPV疫苗免疫原性方面具有相关性,可见采取HPV疫苗预防可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李娟,潘晖榕,等.重组人瘤病毒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26(7):1006-1009.

[2]凌辉生,储迅涛,曾敏霞,等.人细小病毒B19IgM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583-585,588.

[3]高煜,王东,郭琴,等.喉鼻咽重复癌中病毒感染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36-238.

第3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量不确定度;方式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目前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最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法,对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不确定度需要建立评定程序,并在此之前需要分析和量化典型例子的不确定度,并进行完整的评估,可以降低检测结果中出现较多的假阴性合假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22~75岁。其中有40例患者患者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有15例可疑患者(S/CO0.86~1.01),有25例阴性患者(S/CO

1.2试剂 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微粒子酶免疫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定标液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的AxsymTM System免疫分析仪的配套试剂。

1.3仪器 DRW-320自动酶标洗板机,ZW-A微量振荡器由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提供。KHB ST-360自动多功能酶标分析仪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AxsymTM System免疫分析仪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1.4方法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要按照酶联免疫法标准化程序操作,把空白孔调零后,分别在450nm和630nm的双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最后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打印。

2 结果

2.1 1号样本检测结果有62.3%的可能性为阴性,有37.7%的可能性为假阳性,而3号样本有85.6%的可能性为阳性,有14.4%的可能性为假阴性。

2.2被测量的数学模型 用CA表示结论判定,用CO表示临界限值,确定CA=S/CO式,cut off值=NCX+0.2。用OD表示吸光度,用NC表示为阴性质控对照OD值,用NC1表示阴性质控对照平均OD值,0.2为修正系数。

2.3结果判定 阴性质控对照OD值≤0.02,用0.02计算,0.02

2.4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可以将待测样本的OD值和CO植作为主要来源。

3 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最作为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一般患者容易转为慢性肝炎。每个分量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率的得出主要是每个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的比率,从这个式子中可以得出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贡献与阴性质控对照与待测样本不确定度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在检测中不能够被疏忽的。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当NC1分别为0.018/0.016和0.019时,用0.002计算,所以NCX1=NC1i=0.02,Sncl=0,CO1=0.18,S1=0.079,可以把重复性影响忽略掉。当P=94.60%时,将扩展因子K取值为2.0,那么U=2U(CA),所以按照式子U1=2×u(CA1),计算结果为2×0.0256347=0.047865,按照U2=2×u(CA2)的式子,计算结果为2×0.046 523=0.132782,U3的计算结果为2×0.43256=0.94582,U4的计算结果为2×0.056387=0.145879,U5=的计算结果为2×0.0235647=0.0467894,因此这5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样本的检查可信区间在94.6%,1号样本S/CO比值的波动范围在0.87564~1.04678之间,因此CAR1(CA1range)=CA1±U1=0.9462357±0.087596。2号样本的波动范围在9.45781~11.54786之间,因此CAR1(CA1range)=CA1±U1=10.25746±1.04765.3号样本的波动范围在0.957864~1.97854之间,CAR1(CA1range)=CA1±U1=1.07895±0.107854.4号样本的波动范围在1.56724~1.87549之间,CAR1(CA1range)=CA1±U1=1.74576±0.17423.5号样本的波动范围在0.45741~0.54763之间,CAR1(CA1range)=CA1±U1=0.45271±0.043571.如果CA的值等于或者超过1,那么检测结果就判定为阳性反应,如果CA的值比1小,那么坚持而结果就判定为阴性反应。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曾经提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3.0酶联免疫法试剂95%阳性预测值为S/CO≥3.8,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为阳性需要多次重复检测检测结果S/CO>3.8。较高的假阳性率出现时S/CO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的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和相对贡献率的评估。在对本次的80例患者进行检测时,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COi对加成呢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分量在0.00122±0.000590,相对贡献率为(3.1025±2.6787)%。酶标仪准确性(Ri)检测出的结果不确定度分量在(0.005574±0.007958),相对贡献率为(4.2657±0.689)%。

综上所述,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使用酶联免疫法的不确定度以及相对贡献率是影响该方法过程能力分析和控制的重要质量因素的影响依据。

参考文献:

[1]包芳珍,方叶珍,邵景莺,等.酶联免疫法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两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3:682-684.

[2]李新建.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J].中国输血杂志,2013,(07):630-632.

[3]Strader DB,Wright T,Thomas DL,et al,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AASLD(American Association for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PRACTICE GUIDELINE[J].Hepa-tology,2004,39(4):1147-1170.

[4]汤巧,吴文静,夏永祥.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8):834-835.

第4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弱反应性;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证据和主要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必检的项目之一。目前ELISA法是HBsAg的常规检测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及较高的灵敏度, 因而适于无偿献血人群的大规模筛查, 但因其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 对于部分低水平乙肝感染者不能做到有效的检出, 给临床输血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1]。近年来, 作者采用FQ-PCR法对ELISA检测HBsAg为弱反应性样本进行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10月本站无偿献血样本37400份, 分别用上海科华和珠海丽珠两种试剂盒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 以CUT OFF(CO)值作为阴、阳性结果判定的分界, 选择两检测试剂吸光度A值均介于(0.7~0.99)CO的弱反应性样本120例和吸光度A值

1. 2 检测方法 FQ-PCR检测试剂由中山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对上海科华和珠海丽珠两种ELISA法检测为阴性及弱反应性样本, 采用FQ-PCR定量检测, FQ-PCR最低检测下限为500 copy/ml。

1. 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 1 FQ-PCR检测结果 100例ELISA吸光度A值

表1 阴性及弱反应性样本FQ-PCR检测结果

ELISA法A值 FQ-PCR χ2 P

阳性数(%) copy

(0.7~0.99)CO 5(4.17) 4.7×104

2. 2 两种ELISA试剂盒灵敏度比较 用正常阴性血清对1IU/ml的质控血清作倍比稀释, 分别用上海科华和珠海丽珠两种试剂盒对稀释样本和原液检测10次, 两种试剂盒相同稀释倍数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2。

表2 两种ELISA试剂盒灵敏度测定( x-±s)

稀释倍数 浓度(IU/ml) 上海科华 珠海丽珠

原液 1 0.245±0.031 0.236±0.025

1:2 0.5 0.114±0.032 0.121±0.028

1:4 0.25 0.053±0.014 0.062±0.017

3 讨论

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0%, HBsAg是目前判断HBV感染最直接的病原标志, 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ELISA法检测HBsAg因具有简便、快速及较高的灵敏度, 在采供血系统和临床患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ELISA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因其方法学限制, 临床常出现一些检测呈弱反应状态、检测结果位于临界值附近而无法对被检标本做出确切的阴、阳性判定。目前对于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呈弱反应性的判断尚无统一的标准, 不同血站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灰区”的范围, 但“灰区”范围设置过宽, 常造成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并且血站对于这部分献血人员的检测结果也不能给出确切的答复。

FQ-PCR是一种完全不同于ELISA的检查方法, 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可检测体内较低水平HBV感染, 且可对HBV病毒突变株进行检测, FQ-PCR通过直接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病毒载量, 检测结果可反映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的强弱[2]。本文结果显示, 120例ELISA检测为弱反应性的样本经FQ-PCR检测后, 5例血清检出HBV病毒DNA, 表明ELISA法对于一些弱反应性的样本可造成一定的漏检。理论上FQ-PCR可检测出1个copy的乙肝病毒DNA, 但检测结果由于易受仪器、试剂、核酸提取的方法、标本因素、实验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3], 目前国内FQ-PCR试剂盒的检测下限通常为500copy/ml。ELISA法检测HBsAg的基本原理为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检测过程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果的假阳性, 如感染“窗口期”、恢复期或自限性感染末期的携带者及注射乙肝疫苗后等, 均可造成检测结果的弱反应性。

综上所述,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对初、复检结果为弱反应的样本选择灵敏度更高的FQ-PCR法检测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新蓉,龚国富,马萍. ELISA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及防空措施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10):112-113.

第5篇:病毒样本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研究样本,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制定的关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样本49例,女性样本31例,平均年龄在(43±8.6)岁,平均病程为(3.5±3.8)年。入院后对研究样本进行临床治疗,包括应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及免疫调节类药物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样本均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即每日定时进行病房清洁、常规监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每日用药等。观察组样本则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行临床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求贯彻人性化理念,细心、体贴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因乙型肝炎为传染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被他人歧视及其他负面心理,沟通过程中对患者主观心理感受给予相应的认可并正确疏导。乙型肝炎的患病时间越长,对肝脏损害则会越发严重,合理调节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可降低食物对肝脏产生的损伤,嘱患者每日食用清淡饮食,多吃优质蛋白,少吃含高脂肪的食物,并且忌辛辣、酒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每日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对以上患者根据其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进行不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每个患者还需进行个性化用药指导,对每位患者所服药物由责任护士分别保管,其保管条件要求按照说明书为准,要求患者不可采用饮料及浓茶、牛奶等送服药物,对患者应用药物需定时定量,不能未经临床医师许可随意加量或减量用药。

1.3观察指标 两组研究样本护理效果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肝脏功能检测结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3],其中抑郁自评量表中评分>53分评价患者为抑郁,焦虑自评量表中评分>50分为抑郁,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根据肝功能中血清丙氨酸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进行评价。显效:样本经临床护理后丙氨酸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显著恢复正常;有效:样本经临床护理后丙氨酸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虽有所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样本临床护理后丙氨酸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无下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具体以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患者评分>8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在5~7分为一般满意,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样本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研究结果以P

2 结果

经临床护理后发现,研究组共40例样本中,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平均为(38.4±11.6)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平均为(36.8±9.7)分,其中护理显效样本16例,护理有效样本21例,护理无效样本3例,患者满意度评分中,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样本19例,对临床护理较为满意患者14例,对临床护理工作不满意仅有7例;相比较对照组共40例样本中,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平均为(53.3±9.6)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平均为(50.4±11.2)分,其中护理显效样本19例,护理有效样本12例,护理无效样本9例,患者满意度评分中,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样本13例,对临床护理较为满意患者15例,对临床护理工作不满意有12例。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组间样本研究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第6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病毒;检测;方法

在与病毒的对抗中,及早发现病毒最重要,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损失。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实现时所需开销不同,检测范围不同,各有所长。

一、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早期被应用于SCAN、(PAV等著名病毒检测工具中。大部分专家认为特征代码法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特征代码法的实现步骤:采集己知病毒样本,病毒如果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对这种病毒要同时采集COM型病毒样本和EXE型病毒样本。

在病毒样本中,抽取特征代码。依据如下原则:抽取的代码比较特殊,不大可能与普通程序代码吻合。抽取的代码要有适当长度,一方面维持特征代码的唯一性,另一方面又不要有太大的空间与时间的开销。如果每一种病毒的特征代码增长一字节,要检测3000种病毒,增加的空间就是3000字节。在保持唯一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特征代码长度短些,以减少空间与时间开销。在既感染COM文件又感染EXE文件的病毒样本中,要抽取两种样本共有的代码。将特征代仍纳入病毒数据库。

采用病毒特征代码法的检测工具,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病毒,必须不断更新版本,否则检测工具便会老化,逐渐失去实用价值。病毒特征代码法对从未见过的新病毒,自然无法知道其特征代码,因而无法去检测这些新病毒。

特征代码法的优点是:检测准确快速、可识别病毒的名称、误报警率低、依据检测结果,可做解毒处理。其缺点是:不能检测未知病毒、搜集已知病毒的特征代码、费用开销大、在网络上效率低(在网络服务器上,因长时间检索会使整个网络性能大大降低)。

其特点:速度慢。随着病毒种类的增多,检索时间变氏。如果检索5000种病毒,必须对5000个病毒特征代码逐一检丧。如果病毒种数再增加,治病毒的时间开销就变得十分可观。此类工具检测的高速性,将变得日益困难;误报警率低;不能检查多态性病毒。特征代码法是小可能检测多态性病毒的;不能对付隐蔽性病毒。隐蔽性病毒如果先进驻内存,后运行病毒检测工具,隐蔽性病毒能光于检测工具,将被查文件中的病毒代码剥去,枪测工具的确是在检查一个虚假的“好文件”,而不能报警,被隐蔽性病毒所蒙骗。

二、校验和法

将正常文件的内容,计算其校验和,将该校验和写入文件中或写入别的文件中保存。在文件使用过程中,定期地或每次使用文件前,检查文件现在内容算出的校验和与原来保存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因而可以发现文件是否感染,这种方法叫校验和法,它既可发现已知病毒又可发现未知病毒。在SCAN和CPAV工具的后期版本中除了病毒特征代码法之外,还纳入校验和法,以提高其检测能力。

这种方法既能发现已知病毒,也能发现未知病毒,但是,它不能识别病毒类,不能报出病毒名称。由于病毒感染并非文件内容改变的唯一的非他性原因,文件内容的改变有可能是正常程序引起的,所以校验和法常常误报警。而且此种方法也会影响文件的运行速度。

病毒感染的确会引起文件内容变化,但是校验和法对文件内容的变化太敏感,又不能区分正常程序引起的变动,而频繁报警。用监视文件的校验和来检测病毒,不是最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遇到下述情况:已有软件版更新、变更口令、修改运行参数放验和法都会误报管。校验和法对隐蔽性病毒无效。隐蔽性病毒进驻内存后,会自动剥去染毒程序中的病毒代码,使校验和法受骗,对一个有毒文件算出正常校验和。

运用校验和法查病毒采用3种方式:

1.在检测病毒工具中纳入校验和法,对被查的对象文件计算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将校验和值写入被查文件中或检测工具中,而后进行比较。

2.在应用程序中,放人校验和法自我检查功能,将文件正常状态的校验和写入文件本身中,每当应用程序启动时,比较现行校验和与原校验和值。实现应用程序的自检测。

3.将校验和检查程序常驻内存,每当应用程序开始运行时,自动比较检查应用程序内部或别的文件中预先保存的校验和。

校验和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能发现未知病毒、被查文件的细微变化也能发现。其缺点是:发朽通行记录正常态的校验和、会误报警、不能识别病毒名称、不能对付隐蔽型病毒。

三、行为监测法

利用病毒的持有行为特征性来监测病毒的方法,称为行为监测法。通过对病毒多年的观察、研究,有一些行为是病毒的共同行为,而且比较特殊。在正常程序中,这些行为比较罕见。当程序运行时,监视其行为,如果发现了病毒行为,立即报警。

行为监测法的长处:可发现未知病毒、可相当准确地预报未知的多数病毒。行为监测法的短处;可能误报密、不能识别病毒名称、实现时有一定难度。

四、软件模拟法

多态性病毒每次感染都变化其病毒密码,对付这种病毒,特征代码法失效。因为多态性病毒代码实施密码化,而且每次所用密钥不同,把染毒的病毒代码相互比较,也无法找出相同的可能作为特征的稳定代码。虽然行为检测法可以检测多态性病毒,但是在检测出病毒后,因为不知病毒的种类,难于做消毒处理。

五、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要从防毒、查毒、解毒3方面来进行;系统对于计算机病毒的实际防治能力和效果也要从防毒能力、查毒能力和解毒能力3方面来评判。

“防毒”是指根据系统特性,采取相应的系统安全措施预防病毒侵人计算机。“查毒”是指对于确定的环境,能够准确地报出病毒名称,该环境包括,内存、文件、引导区(含主引导区)、网络等。“解毒”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病毒对感染对象的修改,并按照病毒的感染特性所进行的恢复。该恢复过程不能破坏未被病毒修改的内容。感染对象包括;内存、引导区(含主引导区)、可执行文件、文档文件、网络等。

查毒能力是指发现和追踪病毒来源的能力。通过查毒应该能准确地发现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有病毒,并正确查找出病毒的来源,并能给出统计报告;查解病毒的能力应由查毒率和误报率来评判。

解毒能力是指从感染对象中清除病毒,恢复被病毒感染前的原始信息的能力;解毒能力应用解毒率来评判。

第7篇:病毒样本范文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PCR检测;ELISA检测

【Abstract】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effect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enzyme immunoassay on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enzyme immunoassay (ELISA) were used to detect herpes simplex virus respectively. Another PCR method was applied when the results were different.Results: Among those 140 patients, through PCR, there were 57 positive cases, 6 cases of HSV-1 infection, 46 cases of HSV-2 Infection and 7 cases of mixed infection detected. Through ELISA, there were 59 positive cases. Among 140 cases, 17 cases showed no coherent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PCR detection, the sensitivities, specificities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ELISA were 96.3%, 98.8%, and 89.8%, PCR were 97.1%, 92.8% and 9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ELISA is simple, rapid, high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iagnosis of genital herpes;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testing of large batches of clinical specimens,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Genital herp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tection; Enzyme immunoassay (ELISA)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志码】A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患者不仅生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还会显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精确的诊断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基础,然而目前临床上多以临床经验进行诊断,错误率较高且敏感度较低[3,4]。PCR和ELISA是两种常用的病毒感染临床检验方法,分别检测病原的DNA和蛋白质[5,6]。然而,两种方法应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的检测效果却少有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病人

选取门诊收治的疑似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140例,入选标准:(1)年龄15~70岁;(2)生殖器部位皮肤或黏膜损伤;(3)近2周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损害局部未用药。患者知情同意后,取局部渗出液或水泡液送检,分别进行PCR和ELISA检测。

1.2检测

PCR检测采用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31025)及HSV核酸扩增试剂盒(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40219),先使用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不相同则使用HSV核酸扩增试剂盒进行第二次检测。ELISA检测采用单纯疱疹病毒抗原酶联免疫试剂盒(丹麦DAKO公司,批号K20140513)。检测步骤均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算ELISA和PCR法测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

2结果

2.1检测情况

入选样本14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43例。年龄17~69岁,平均(37.9±7.2)岁。PCR检测出阳性样本59例检出率42.1%,单纯HSV-1感染患者6例,单纯HSV-2感染患者46例,混合感染患者7例。ELISA检出阳性样本57例检出率40.7%。140例样本中,有12例结果不符,采用第二种PCR进行检查证实,具体结果见表1。

2.2两种诊断方法评价

利用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检测,出现9例ELISA检测阴性而PCR-HSV阳性,经第二次PCR后6例阴性,3例阳性。而3例ELISA检测阳性而PCR-HSV阴性样本中,经第二次PCR后1例阴性,2例阳性。分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6.3%、92.8%、89.8%、94.4%。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1%、98.8%、95.6%、94.0%。

3讨论

性传播疾病中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且HSV感染常与HIV感染并发,有研究称HSV感染会促进HIV的传播[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生殖器疱疹发病率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8-10]。目前,对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断,但是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合并了其他疾病如梅毒、尖锐湿疣等[11-13],增加了检测难度,因此依据实验室检查增加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改善HSV感染患者的治疗。

目前,对于HSV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包括:血清抗体[14]、PCR[15]、细胞培养[16]和抗原检测等[17]。细胞培养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但其技术要求较高,培养周期较长不适合临床应用。血清抗体检测最为方便快捷,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18]。ELISA和PCR是两种灵敏度、特异性较高且临床应用较为简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PCR法敏感性高,在痕量组织中便可以扩增到目的条带,尤其是随着酶学的进步各种高保真扩增酶和抗杂质扩增酶的出现使得PCR检测法可以良好的检测样本。然而由于PCR反应过于灵敏因此其容易出现样本间的污染导致假阳性,特异性较低。ELISA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特异性也具有较高的保障,但操作较PCR复杂[20]。本研究中分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6.3%、92.8%、89.8%、94.4%,也侧面证实了这一情况。ELISA法是检测HSV的保守蛋白,由于检测反应不涉及扩增操作,因此不容易出现样本间的污染。本研究证实,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7.1%、98.8%、95.6%、94.0%,与分型PCR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然而,由于本研究中应用的ELISA检测试剂盒无法进行分型检测,因此对于需要具体鉴别HSV亚型的情况可以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相比于PCR法,ELISA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避免了样本间的相互污染,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Augustin M, Langenbruch AK, Herberger K, et 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in chronic wounds and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definitions, standards and instruments. Wound Medicine, 2014, 5(1): 29-38.

[2]Kortekangas-Savolainen O, Orhanen E, Puodinketo T, et al. Epidemiology of 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and 2 infections in southwestern Finland during a 10-year period (2003C2012).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014, 41(4): 268-271.

[3]Johnston C, Corey L. Currentconcepts for 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diagnostics and pathogenesis of genital tract shedding.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16, 29(1): 149-161.

[4]Nahmias AJ, Visintine AM. Herpes simplex. Viral Infections of Humans: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2013,289(13): 667-674.

[5]Miller S, Samayoa E, Post L, et al.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fully automated qualitative PCR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ano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Diagnostic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14, 80(2): 102-106.

[6]De Baetselier I, Menten J, Cuylaerts V, et al. Prevalence andincidence estimation of HSV-2 by two IgG ELISA methods among South African women at high risk of HIV. PloS one, 2015, 10(3): e0120207.

[7]Nixon B, Fakioglu E, Stefanidou M, et al. Genital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infection in humanized HIV-transgenic mice triggers HIV shedding and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neurological disease.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209(4): 510-512.

[8]王小亮, 丁建平, 胡海洋, 等. 2006-2011 年江苏省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28(5): 496-498.

[9]周宁, 夏建晖, 郭燕, 等. 天津市2008-2013年5种STD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5, 15(3): 14.

[10]Ding Y, Wu Z, Duan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cident HSV-2 infections among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HIV-1-discordant couples in China.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14(5):1975-1976.

[11]Panagiotakis GI, Papadogianni D, Chatziioannou MN, et al. Association of human herpes, papilloma and polyoma virus families with bladder cancer. Tumor Biology, 2013, 34(1): 71-79.

[12]Robles L, Anand A, Kass J. Reversibledementia with myoclonus due to concurrent HSV-2 and syphili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in an immunocompetent man.Neurology, 2014, 82(10 Supplement): P5. 230.

[13]夏利, 刘升学, 蒙坚, 等. 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脱排病毒及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中国性科学, 2013 ,22(8): 49-52.

[14]Whitbeck JC, Huang ZY, Cairns TM, et al. Repertoire of epitopes recognized by serum IgG from humans vaccinated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2 glycoprotein 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4, 88(14): 7786-7795.

[15]Ding K, Igdari S, Nagarajan M, et al. Detection ofherpes simplex viruses 1 and 2 from clinical samples with a fully-automated PCR test on the Cobas 4800 system.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13, 89(Suppl 1): A99.

[16]Posavad CM, Zhao L, Mueller DE, et al. Persistence of mucosal T-cell responses to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Mucosal Immunology, 2014, 8(1): 115-126.

[17]Johnston C, Zhu J, Jing L, et al. Virologic and immunologic evidence of multifocal 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2 infection. Journal of Virology, 2014, 88(9): 4921-4931.

[18]Shevlin E, Morrow RA.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Uni-GoldTM HSV-2 Rapid: A point-of-care HSV-2 diagnostic test in unselected sera from a reference laboratory.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14, 61(3): 378-381.

[19]Gitman MR, Ferguson D, Landry ML. Comparison ofsimplexa HSV1&2 PCR with culture, immunofluorescence, and laboratory-developed TaqMan PCR for detec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swab specimens.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3, 51(11): 3765-3769.

第8篇:病毒样本范文

【摘要】目的检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了解本地区HB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检测。结果广州市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管辖单位职工为主的9046份样本人群中HBV感染率38.28%,HBsAg阳性率24.93%,HBeAg阳性率11.05%,抗-HBs阳性率42.63%,单项抗-HBs阳性率34.15%。较高的抗-HBs阳性率提示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取得效果。本文对相隔约10年时间的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世纪初与上世纪末比较,人群乙肝的免疫力有所增强,感染率下降。结论本组9046份血液样本检测HBV两对半标志物,出现20种反应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全部样本的1958%;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4.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全部样本的37.65%。若将样本分前后期(相隔约10年)统计,前期感染期模式占33.66%,恢复期模式占34.69%;后期感染期模式占15.35%,恢复期模式占56.28%。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反应模式;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检测,是乙型肝炎(乙肝)诊断和健康体检的基本项目。HBV标志物很多,最常检测的项目有:(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俗称“两对半”。人体感染HBV后,在不同的病期、阶段和由于个体状况的差异,血液样本中的HBV有关标志物可出现不同的组合,呈现多种反应模式[1~3]。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反应模式,对乙肝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和预防的估计有重要的意义。同一人群在不同时期,检测其反应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现将我科10年前后检测的9046份血液样本的HBV“两对半”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样本来自门诊、住院和健康体检者,以广东农垦直属单位职工体检者居多,故本资料有一定的不同时期同一人群的可比性。

1.2方法HBV“两对半”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未定量。试剂盒是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的立可读试剂盒,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9046份血液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上世纪末90年代检测的4139份样本(以下简称前期),另一组是本世纪初检测的4907份样本(以下简称后期),相隔时间约10年。其结果:HBV“两对半”出现20种反应模式,为叙述方便,设定HBV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如: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抗-HBe阴性,其代码称1.3.模式。对几种少见的不规则反应模式,从略不予讨论。

2结果

2.19046份样本HBV“两对半”检测结果有20种反应模式,前期4139份样本、后期4907份样本的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9046份血液标本HBV标志物模式频率(略)

表2上世纪末(前期)4139份血液标本与本世纪初(后期)4907份标本HBV标志物模式比较(略)

2.2乙肝是全球性的人类多发传染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在传染病中发病率列在首位,其中80%是乙肝[4]。2002年我省乙肝的发病率是37.26/10万[5]。从表1可以看出,本地区的HBV感染率很高,9046份样本中,HBV标志物一项阳性的有6552份标本,若把单项抗-HBs阳性视为是人工免疫的结果,不计该项,则还有3463份标本,以此计算,HBV的感染率是38.28%。从表2看出,前期的感染率是49.33%,后期的感染率是25.68%。统计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感染率高,但近年已有所下降。

2.3人群对乙肝的免疫力已具相当水平单独抗-HBs阳性者是3098份标本,占检测数的34.24%,这是近年来实施乙肝疫苗人工免疫的效果,对比前期和后期资料,见表2,抗-HBs阳性率分别是20.15%和45.96%,经统计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从绝对数量看,获免疫力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把乙肝疫苗人工免疫视为促进健康经济有效方法之一,并规划要求列入儿童免疫措施。我国在城镇居民中早已实施此措施。若将人工免疫获得的抗-HBs阳性和自然免疫的抗-HBs阳性人群合并统计,则阳性率达34.96%,如若仅统计后期近年的资料,则阳性率达56.28%,说明在人群中对乙肝的免疫力已具较高的水平,这个水平高于国内一些地区。

【关键词】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检测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了解本地区HB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标本的HBV标志物。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方法检测。结果广州市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管辖单位职工为主的9046份样本人群中HBV感染率38.28%,HBsAg阳性率24.93%,HBeAg阳性率11.05%,抗-HBs阳性率42.63%,单项抗-HBs阳性率34.15%。较高的抗-HBs阳性率提示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取得效果。本文对相隔约10年时间的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世纪初与上世纪末比较,人群乙肝的免疫力有所增强,感染率下降。结论本组9046份血液样本检测HBV两对半标志物,出现20种反应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全部样本的1958%;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4.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全部样本的37.65%。若将样本分前后期(相隔约10年)统计,前期感染期模式占33.66%,恢复期模式占34.69%;后期感染期模式占15.35%,恢复期模式占56.28%。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反应模式;酶联免疫法

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检测,是乙型肝炎(乙肝)诊断和健康体检的基本项目。HBV标志物很多,最常检测的项目有:(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抗-HBe),(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俗称“两对半”。人体感染HBV后,在不同的病期、阶段和由于个体状况的差异,血液样本中的HBV有关标志物可出现不同的组合,呈现多种反应模式[1~3]。正确认识和评价各种反应模式,对乙肝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和预防的估计有重要的意义。同一人群在不同时期,检测其反应模式也会发生变化。现将我科10年前后检测的9046份血液样本的HBV“两对半”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样本来自门诊、住院和健康体检者,以广东农垦直属单位职工体检者居多,故本资料有一定的不同时期同一人群的可比性。

1.2方法HBV“两对半”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未定量。试剂盒是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的立可读试剂盒,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9046份血液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上世纪末90年代检测的4139份样本(以下简称前期),另一组是本世纪初检测的4907份样本(以下简称后期),相隔时间约10年。其结果:HBV“两对半”出现20种反应模式,为叙述方便,设定HBV标志物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如: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抗-HBe阴性,抗-HBe阴性,其代码称1.3.模式。对几种少见的不规则反应模式,从略不予讨论。

2结果

2.19046份样本HBV“两对半”检测结果有20种反应模式,前期4139份样本、后期4907份样本的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9046份血液标本HBV标志物模式频率(略)

表2上世纪末(前期)4139份血液标本与本世纪初(后期)4907份标本HBV标志物模式比较(略)

2.2乙肝是全球性的人类多发传染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在传染病中发病率列在首位,其中80%是乙肝[4]。2002年我省乙肝的发病率是37.26/10万[5]。从表1可以看出,本地区的HBV感染率很高,9046份样本中,HBV标志物一项阳性的有6552份标本,若把单项抗-HBs阳性视为是人工免疫的结果,不计该项,则还有3463份标本,以此计算,HBV的感染率是38.28%。从表2看出,前期的感染率是49.33%,后期的感染率是25.68%。统计对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感染率高,但近年已有所下降。

2.3人群对乙肝的免疫力已具相当水平单独抗-HBs阳性者是3098份标本,占检测数的34.24%,这是近年来实施乙肝疫苗人工免疫的效果,对比前期和后期资料,见表2,抗-HBs阳性率分别是20.15%和45.96%,经统计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从绝对数量看,获免疫力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把乙肝疫苗人工免疫视为促进健康经济有效方法之一,并规划要求列入儿童免疫措施。我国在城镇居民中早已实施此措施。若将人工免疫获得的抗-HBs阳性和自然免疫的抗-HBs阳性人群合并统计,则阳性率达34.96%,如若仅统计后期近年的资料,则阳性率达56.28%,说明在人群中对乙肝的免疫力已具较高的水平,这个水平高于国内一些地区。

2.4HBsAg阳性者共2209份,占24.42%,单项HBsAg阳性者32例,仅占0.35%,足以说明在体检时,只单项检验是不妥的,诚然目前已普遍开展“两对半”检测,有条件的还做更高水平、更准确的检测项目,如HBV-DNA检测。

2.5反应模式1.3.5.俗称“大三阳”。“大三阳”是乙肝感染严重、传染性强的一群HBV感染者,现症患者或慢性乙肝患者往往是呈现该模式。本资料呈这种反应模式的851份标本,阳性率9.41%。若将前期资料和后期资料(见表2)分别计算,则阳性率分别是14.39%和4.75%。相隔10年左右,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6反应模式1.4.5.俗称“小三阳”,这个反应模式的感染人群,也具有传染性,是机体免疫力尚好,HBV在体内的复制受到一定的抑制,此人群也是乙肝主要传染源之一。本资料该反应模式占10.17%,前后期资料分别是12.18%和7.97%,经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7抗-HBc阳性提示有过HBV的感染抗-HBc有两种抗体IgM和IgG,IgM出现早,效价高,但消失快。IgG则可维持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从理论上讲,凡HBsAg或HBcAg阳性者,抗-HBc也应阳性。本组资料HBsAg阳性,抗-HBc也阳性的2127份标本,阳性率23.51%,而抗-HBc阳性的(包括有其他标志物阳性)达3117份标本,阳性率34.46%。HBsAg或HBeAg阳性而抗-HBc阴性者134份标本,阳性率1.48%。并不是凡HBsAg和HBeAg阳性者,抗-HBc就必阳性,其原因是检测抗-HBc的方法和试剂问题,试验者有感于这个项目的检测稳定性和重复性不甚满意。

2.8HBV“两对半”检测结果出现一些不好理解、不好解释的反应模式如代码2.3.4.、2.3.4.5.和1.2.3.4.5.等模式。出现这种现象,首先应检查试剂质量是否良好和操作是否规范无误。在确定试剂质量,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复检时也出现同样的结果,才可慎重发出结果报告。要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寻找原因。

3小结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9046份血液样本的HBV“两对半”血清标志物,出现20种反应模式,统计各种模式的频率,并作了前后期的对比。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总检验样本的19.58%;恢复期模式组以2.和2.4.5.模式代码为主,二者合占总样本的37.65%。前后相间10年4139份样本(前期)和4907份样本(后期)检测结果分析,前期的感染期模式占33.66%,恢复期模式是34.69%;而后期的感染期模式占15.35%,恢复期模式是56.29%。显示相隔这10年间,人群感染状况有很大的变化:HBV感染率下降,免疫力增强。

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全世界估计有20亿人感染HBV,我国估计也有一半人口感染,因为传染源庞大、传染途径多样,以往在防治措施和宣传上又出现一些误区。但从本资料看,只要切实做到预防工作,尤其是做好人工免疫,情况就有了改变,人们降服乙肝病魔的日子肯定可以达到。

【参考文献】

1马粤健,宋星宇,陈家骐,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模式与分析.海南医学,1996,7:231-232.

2苏作锦,严敬杰,汤春园.血清HBV的表现模式及临床意义.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13:67-69.

3孙南雄,黄祖瑚,刘雁雁,等.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96-298.

第9篇:病毒样本范文

注册表控制法

控制写入权限

为了防止他人随意修改保存在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我们可以修改系统注册表的相关键值,让普通用户只能访问USB设备中的数据内容,而不能随意改动其中的内容。

使用“Win+R”快捷键,打开系统“运行”文本框,输入“Regedit”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开启注册表编辑器的运行状态。依次展开注册表编辑界面左侧的“HEK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torageDevicePolices”分支(如图1所示)。

在目标分支下手工创建一个双字节键值“WriteProtect”,同时将其数值调整为“1”,重新启动Windows系统,这样用户日后只能对接入的USB设备进行读取操作,而不能进行写入操作。当有用户悄悄修改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时,系统会弹出“磁盘有写保护”之类的提示。

控制病毒运行

考虑到USB设备感染病毒、木马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防止保存有重要数据的USB设备,在插入计算机系统后,自动激活运行病毒、木马程序,从而引起泄密事件发生,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想办法控制USB设备中的病毒、木马程序自动发作运行,下面就是具体的控制步骤:

首先按照前面的操作,打开本地系统的注册表编辑窗口,在该窗口左侧显示区域,依次展开注册表分支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MountPoints2,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分支选项,执行快捷菜单中的“权限”命令,切换到如图2所示的权限编辑对话框。

其次将这里所有用户账号的访问权限都调整为拒绝,再按F5功能键,刷新系统注册表,这样USB设备日后即使不小心感染了病毒、木马程序,它们在插入计算机时,其中的病毒、木马程序也会由于操作权限不足,而不能激活运行,那么保存在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也就不容易被病毒、木马程序破坏或泄露出去了。

倘若想控制USB设备中AutoRun病毒的自动运行时,只要打开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将鼠标定位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节点上,打开NoDriveTypeAutoRun键值的设置对话框,选中“十六进制”选项,并输入数值“4”,确认后保存设置操作,再刷新系统注册表即可。

隐藏设备分区

如果不希望用户访问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时,可以尝试将本地硬盘分区之外的盘符全部隐藏起来,这样日后有人即使偷偷插入了USB设备,他们也不能从“我的电脑”或“计算机”窗口中,看到USB设备对应分区的“身影”。

首先执行“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界面,找到该界面左侧中的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节点选项,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节点,执行快捷菜单中的“新建”|“二进制值”命令,将新创建的键值取名为“NoDrives”,该键值默认数值为“00 00 00 00”(如图3所示),该数值表示不隐藏任何磁盘分区。

“NoDrives”的数值包含四个字节,每个字节的每一位数值控制着从“A”盘到“Z”盘的显示隐藏状态,当某个位数数值为“1”时,对应 磁盘分区就会被禁止显示。要是本地计算机硬盘包括C、D、E、F、G、H这几个分区,那么我们将“NoDrives”的数值设置为“02 ff ff ff”时,就能将B分区、I到Z分区隐藏起来,重新启动Windows系统,再插入USB设备时,我们将无法在“计算机”或“我的电脑”窗口中,找到USB设备所使用的磁盘分区,这样就不能访问到保存在该设备中的数据内容了。当然,通过计算机窗口的地址栏,输入USB设备的磁盘分区符号,还是能够访问到该设备中的内容,为此,我们还应该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节点选项下面,手工创建一个“NoViewOnDrive”二进制键值,同时将该键值数值也设置为“02 ff ff ff”,这样任何方式也不能访问到USB设备中的内容了。

组策略控制法

停用自动播放

当USB设备连接到本地计算机中时,Windows系统会自动打开对应设备窗口,以利于用户快速访问其中的文件。而USB设备自动打开窗口的过程,很容易被网络病毒利用,那么带毒的USB设备插入计算机时,既会将病毒传染给Windows系统,又容易引起重要数据泄密事件。所以,为了保护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我们可以停用所有磁盘分区的自动播放功能:

首先逐一点选“开始”|“运行”选项,切换到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c”命令并回车,弹出系统组策略编辑界面,找到该界面下的“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节点,用鼠标双击目标节点下的“关闭自动播放”选项,展开如图4所示的组策略属性对话框。

其次选中这里的“已启用”选项,打开“关闭自动播放”下拉列表,将其中的“所有驱动器”选项选中,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这样USB设备日后插入到本地计算机后,对应设备窗口就不会自动打开了,那么即使该设备中隐藏有病毒、木马程序,它们也没机会激活运行了。

限制样本病毒

很多病毒在恶意传播之前,一般都是先激活样本病毒程序,之后才会进行病毒传播扩散。根据这种病毒传播原则,我们可以上网查询病毒公告,及时获取那些利用USB设备传播的病毒程序样本,并下载获取对应病毒样本文件,再利用系统组策略设置,来限制样本病毒程序在本地计算机中自动运行,下面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按照前面的操作步骤,展开系统组策略编辑界面,找到该界面左侧的“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软件限制策略”|“其他规则”节点,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节点选项,点击右键菜单中的“新散列规则”命令,弹出如图5所示的设置界面。

其次按下设置界面中的“浏览”按钮,切换到文件选择对话框,导入之前获取得到的样本病毒程序文件,这样Windows系统会智能生成文件散列号码,并且还会自动显示相关样本病毒文件的版本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的状态信息,接着将样本病毒程序文件“安全级别”选择为“不允许”,确认后本地计算机就能自动预防新型的通过USB设备传播的病毒了,日后即使USB设备感染了样本病毒,也不会在本地系统中造成安全威胁,更不会发生由样本病毒引起的数据泄密现象。

隐藏访问分区

USB设备插入到计算机系统后,Windows系统分配给它的分区符号往往是固定的,如果能让特定的磁盘分区隐藏起来,那么普通用户就不能随意访问到对应设备中的数据内容了。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进行如下设置操作:

首先执行“gpedit.msc”命令,打开系统组策略编辑界面,找到该界面中的“本地计算机策略”|“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节点,用鼠标双击目标节点下的“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选项,展开如图6所示的组策略属性对话框。

其次选中“已启用”选项,点击“选择下列组合中的一个”位置处的下拉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择特定磁盘分区,那么保存设置操作后,Windows系统虽然可以正确识别并安装USB设备驱动,但是在计算机窗口或我的电脑窗口却不能访问它们的内容。如果希望隐藏USB设备分区时,还要在“本地计算机策略”|“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节点下,启用并设置好“隐藏我的电脑中的这些指定的驱动器”组策略,这样用户就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隐藏文件法

隐藏设备数据

保存在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文件,如果被设置成隐藏属性,那么日后用户即使能进入USB设备窗口,也不能看到其中的数据文件。在隐藏设备数据文件时,先将USB设备正确插入到本地计算机中,进入计算机或我的电脑窗口,获取USB设备的分区名称,假设该分区为“F:”。接着依次点击“开始”|“运行”命令,弹出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字符串命令“attrib F: +r +s +h /d /s”,单击“确定”按钮后,USB设备中的所有数据文件都会被设置成隐藏属性,普通用户是不能随意删除、更改数据文件的。

限制隐藏文件

将重要数据文件设置成隐藏性质,还不能保证其安全性,因为一些专业用户可以进入Windows系统的文件夹选项设置对话框,切换到查看标签页面,选中“显示所有文件”功能,就能访问到隐藏文件了。为了防止专业用户查看隐藏文件,我们还需要控制Windows系统,不让其显示隐藏文件,以达到彻底隐藏重要数据的目的。

使用“Win+R”快捷键,打开系统“运行”文本框,输入“Regedit”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开启注册表编辑器的运行状态。依次展开注册表编辑界面左侧的“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Folder\Hidden\SHOWALL”分支(如图7所示)。

找到目标分支下的“CheckedValue”双字节键值,并用鼠标双击之,在其后界面中,将默认数值由“1”修改成“0”,刷新系统注册表后,即使普通用户进入查看选项设置页面,选中“显示所有文件”选项,Windows系统也不会将隐藏文件显示出来。

伪装数据文件夹

通过上面的隐藏方法,隐藏USB设备中的重要数据,会影响其他隐藏文件的读取与访问。其实,我们可以在USB设备根目录下面,任意创建一个文件夹,假设该文件夹名称为“aaa”,日后将所有重要数据全部保存到这里。之后通过修改扩展名,对“aaa”文件夹进行伪装操作,让其变成“我的电脑”之类的特殊文件夹,这样其他人双击该文件夹图标时,将无法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重要数据内容,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能保护USB设备中的数据内容。在进行伪装操作时,只要在“aaa”文件夹名称后面,手工添加“.{20D04FE0-3AEA-1069-A2D8-08002B30309D}”这样的扩展名即可。

隐藏分区符号

每个USB设备插入本地计算机后,Windows系统都会为它自动分配一个分区符号,如果隐藏该设备分区符号,那么其他用户打开计算机或我的电脑窗口后,就不能访问到USB设备,这样该设备中的数据也会很安全。在隐藏分区符号时,首先将USB设备插入到本地计算机中,当该设备被成功识别后,用鼠标右键系统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执行快捷菜单中的“管理”命令,切换到计算机管理窗口,将鼠标定位到“存储”|“磁盘管理”节点上,选中该节点下的USB设备图标,点击右键菜单中的“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命令,打开如图8所示的设置对话框,选中USB设备使用的分区符号,点击“删除”按钮,最后进行确认操作,这样就能将USB设备分区符号隐藏起来了。日后,如果我们自己想访问USB设备中的内容时,只要重新进入“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设置对话框,为USB设备分配好合适分区符号即可。

权限控制法

授权特定用户

保护USB设备重要数据的目的是防止外人访问,而不是防止自己使用,所以我们不妨利用NTFS的权限管理功能,来限制他人随意访问USB设备。首先检查系统分区的格式,倘若发现是FAT32格式时,那么可以依次点击“开始”|“运行”命令,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Convert c: /FS:NTFS”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后,将系统分区C盘转换成NTFS格式。接着进入本地计算机的用户管理界面,在这里为可信任用户账户设置一个复杂的登录密码。

完成上面的准备工作后,打开系统资源管理器窗口,逐一展开“Windows”|“Inf”文件夹,找到其中的“Usbstor.pnf”文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执行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切换到对应文件属性界面,选择“安全”标签,在对应标签页面中将可信用户账户添加进来,并授予完全访问权限。

之后,将其它需要访问本地计算机,但是不允许使用USB设备的用户账户导入进来,同时将它们的访问权限都调整为“拒绝”,确认后执行设置保存操作,这样其他用户日后在尝试访问USB设备时,由于访问Usbstor.pnf文件时权限不足而受拒,从而保证了USB设备重要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