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教师职业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职业规划设计

第1篇: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27-02

我国高等教育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的首要之举。中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相对稳定规模,努力促进公平,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提高质量。当前,提高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质量还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探究;在“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上,改革“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标准下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是指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实际要求为依据,在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从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出发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分析

1.理论基础。①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数学教育领域。其认为:学习是建构的心理表征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②参与理论。参与理论是由现代远程教育的新秀格雷格・柯瑟林于1998年针对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核心思想是:创建协作小组,让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完成真实的、有意义的项目。③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由言语―语言、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自然认知八种智能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只是其表现程度不同或组合方式不同。

2.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从当前教育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深入研究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发挥优势,克服弊端,整合教学模式;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基础上,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紧密结合职业标准及职业能力的要求。经调研,涉及物流系统规划、设计领域的岗位及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实践中应紧密围绕职业能力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三、职业标准下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1.开放性原则。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活动过程均是开放的。这可以及时吸收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学术动态和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且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问题,能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不同看法中进行交叉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2.整合性原则。进行教学观、目标观和信息技术观等观念整合;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为个别化自主学习式、问题探究式、主题研究式、协作学习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使教学信息资源的选择更能体现科学性和教育性,以便有效利用;在统一技术标准下,信息资源的描述和保存更为标准和规范,以便共享。

3.“双主”性原则。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信息资源的导航、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过程的解惑和学生活动的引导等方面;学生的主体活动则体现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创作和主题研究等方面。

4.交互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应用于在线讨论、网上论坛、在线作业、答疑信箱等师生互动模块上;要建立多种互动机制,既有同步互动(如教学实况直播、BBS、在线讨论等),又有异步交流(如教学论坛等);既有人―机互动,又有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辅导答疑要及时,在线作业既要及时评价又要有效果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尽可能客观、正确的评估。

四、职业标准下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

1.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网络共享资源。教师将整个学期的研究主题和每次课程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都提前在教学平台上,以便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内学习。

2.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课内教学增加学生的讨论时间和思考时间。课堂上简单易懂的内容,适当减少讲授时间,多引入案例讨论来理解和消化。主要形式体现为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案例课程,由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提出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为了保障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将课上讨论纳入平时考核,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3.课内教学模式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以教师引导、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讲授章节灵活采用案例分析、座谈和交流的方式进行,还可采用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网上模拟操作、模拟软件应用等形式完成学习内容;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可采用课外研究小组组织形式,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包括登录网络模拟平台建立虚拟企业模拟实训、网上查询资料、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论坛等。

4.由学习教材向学习学科转变。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外,推荐学生阅读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相关书籍,期刊与其他前沿资料及网络共享资源;课后安排与本次课程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章节内容独立搜集资料和独立分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总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助于探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建立一支符合新世纪要求的、熟悉网络环境教育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贡文伟,姚冠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5).

第2篇: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一、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评估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在自我分析这一环节中,准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我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需求、学识、技能、智商、情商、行动、经历、社会关系等个人的基本素质、智能和资源特点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自身的优势弱点是什么、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什么、自己的技能专长是什么?要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的环境,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新教师自我认识分析较为缺乏,未能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这也就会造成新教师在进行职业目标确定时,产生盲目自信或者失去信心妄自菲薄的心态,以至于不能在主观和客观很好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目标的确定。

2 对职业机会评估不足,确定职业目标抱有投机心理

根据调查显示,新教师多数经过大学的专业学习,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面对本科毕业的工作选择有了自己的初步设想,但他们在进行职业目标选择时,抱着一定的投机心理,若公务员能顺利考上就从政,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只看重公务员职位的稳定、社会地位高;若能考上研究生就继续学习:若考不上就到幼教机构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他们没有认清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对职业选择没有坚定的信念,导致对职业目标选择的偏移。任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和资源,都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作用。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对出现的职业机会进行评估过程中,产生投机心理,抱着先“先占位置,再图发展”的思想,不认真根据自身和职业情况进行匹配,给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增添障碍。

3 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不熟悉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其中,职业环境分析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这些职业信息与环境的了解与把握,是建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当前新入职教师的社会实践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实践环节薄弱,新入职教师群体整体缺乏对外部职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他们不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的从业要求”,对于职业要求和变化趋势的了解相对多一些。

4 方法不明,如何规划不清

幼教机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没有全面深入开展,仍停留在管理的一般指导层面,许多幼儿园没有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很茫然。从新入职教师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决策,对于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幼教机构提供人才测评和职业规划的帮助,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的辅导。

二、解决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对策

研究发现,新教师有其独特的心理需要和强烈的专业成长的欲望,在短短的一年当中,他们至少存在着三个明显的成长阶段,即认识环境期、焦虑期、适应环境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考核评级体系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会令教师们时刻处于被动工作的紧张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这种职业焦虑降到最低,或者怎样协助教师认知自我并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源头入手,辅导新教师运用人格测评和职业错测评工具来认知自己,其次是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再次就是要构建新入职教师职业教练的职业发展机制,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留存率”。

1 运用人格测评工具来帮助新教师认知自己。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幼儿园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员工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可选用被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的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帮助新教师了解自己人格。

2 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幼儿园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人职教师或幼儿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幼儿园愿景作支撑,新入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进行起来就会困难重重。要想在全园形成良好的氛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意义及对个人生活品质提升的积极影响,在引导新入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引导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营造全园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局面。例如,“走管理团队输出,集团化发展”的战略是我们幼儿园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的轨迹――不断开拓教育新思路、发展自我回报社会是我们的愿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并帮助他们缔造成功幸福的人生是我们的使命,那么,幼教管理人才、名师和培训师的培养是我们组织所追求的目标。组织目标清晰后,每一个新教师都会认真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未来的走向――是走专业线还是走管理线?计划用多长时间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还带领新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积极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指导。

3 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

幼儿园在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同时,应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门指导,真正把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和人本化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咨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

的特点,它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新员工缺乏社会经验,对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辅导才能满足新教师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新教师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新教师可选用美国E.H.施恩教授推出职业锚测试量表明确自己应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具有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的人更适合从事幼儿教师的职业。

4 构建新教师职业教练的职业发展机制

新入职教师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其主要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他们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我们引入新教师职业发展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对员工的训练。

第3篇: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三师型"教师职业指导职业规划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针对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和其就业与专业技术水平不相匹配,有些甚至需要用人单位对其再培训才能顶岗的问题,遵循高职教育"能力为本、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且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目前在我国职业指导师是非常紧缺的,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师型"(讲师+某个专业技术职称)教师队伍建设上。将"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的职能相结合,形成"三师型"[1]的教师队伍的研究还没有见到较为系统的研究资料,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师队伍是可行之举,由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1什么是"三师型"教师

"三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2为什么要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高专院校的竞争力。"三师型"教师的工作体现了"高效、合作"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克服了教学与学生工作相互脱离的不足,能够很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从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需要,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三师型"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教学层次的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独特性。从"三师型"教师的内涵上可以推导出"三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的素质。

3.1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普通的操作工人。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是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的,他们不仅要知道怎么操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3.2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又要善于示范、演示,教会学生正确操作。因此,"三师型"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3.3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教育针对性强,专门为某一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三师型"教师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术,才能满足教学要求,只有了解本专业及行业发展前景,才能按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把握社会脉博的有用人才。

3.4具有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能够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三师型"教师应该能够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应该让他们能够熟悉该行业的规律和原则,让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趋势。"三师型"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三师型"教师还必须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手段;三师型"教师还需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4结合检验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4.1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以"专业服务行为养成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学;提倡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着重采用行动导向为中心教学法,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中完成,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相关临床检验知识,养成适合临床工作的良好职业习惯。

4.2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进行专业实践,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便于学生能及时了解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临床检验的发展水平,和满足临床检验需求所要具备的临床检验知识和检验技能。

4.3及时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融入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加强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自己所学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意识到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4.4邀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技师来我院讲课,更进一步贴近临床,了解目前检验专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4.5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比赛和就业指导、模拟招聘、座谈等活动进行职业疏导,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并有意识的进行职业规划。

总之,"三师型"教师队伍将更加贴近学生,利于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能积极地从人才市场获得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及教学资源的配置等工作所需的各类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促进专业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就业指导时,能够更专业地分析人才市场的情况,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质量;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郭翠兰.高职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63-65.

第4篇: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过程监督;考评体系;构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高效的教学不论是从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在大环境变革下,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企业也紧跟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研发新产品,改进管理方式。同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学校要跟上企业的思维,就要求教师必须先了解企业的变化,掌握企业的新技术,要深入企业学习和。

一、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的过程监督和考评

高职院校对教师下企业活动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以保证此项活动有效的进行。

教师在企业里锻炼实习时,要虚心向企业学习。心怀敬畏企业、仰视学习的态度,利用各种方式深入企业,向实践学习。同时,要尽可能的参与企业某一岗位或所有岗位的工作,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和流程。在深入了解后,乐意带着问题与企业沟通、交流、对话,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起探讨,用来指导企业的发展。

此外,教师进行下企业实践活动时,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考核,该结果要作为教师下企业活动的评价依据。教师不但要完成企业要求的工作,还应完成高校要求的实践工作日志,包括每天在企业的工作内容、技能方法、心得体会和管理方法等。高校也要不定期去检查教师下企业实践情况,更多的了解全面的、真实的实践信息。在对教师的考评时,要以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评价考核结果为准,将一些反馈建议、不足之处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以能更好的指导后续的实践工作。

三、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考评体系的制定与考核指标的构建

(一)高校教师企业实践考评体系的制定

在构建教师企业实践的考评体系时,既要体现出学院发展的整体目标,也应与教师企业实践的内容相一致,具有可检测性。这个考评体系能够正确评价学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能引导学院办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起学院办学总目标和整体办学效果相一致的多方面、多层次有机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以上考虑,教师企业实践考评体系我们可以分别从实践态度、实践工作任务、专业服务、教学建设、科研工作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构成一级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二级指标与相应权重系数,确定考察的相关内容。

具体如下:1.企业实践态度。这个考评内容我们从工作的主动性和企业出勤情况来进行考评。2.企业实践完成工作。包括顶岗实践、技能应用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查。3.专业服务。我们从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等制定与修订进行考评。4.科研工作。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是否有参与或合作的项目立项、研发、课题联合开发、获奖证明等方面的情况。5.工作内容。包括上交的具体工作成果:论文、总结、工作日志、课程开发及改革等书面资料。

在以上5个方面考评内容中,学校的考评占55%,企业的占45%。学校还可根据自身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专业发展要求,以及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业绩权重和更细化的、更适合本学校的指标,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等级考核目标,

(二)企业实践考评体系的分类标准

根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专业建设要求,教师下企业实践可以根据实践项目、内容等进行分层分类管理。

首先,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管理类、理工科、艺术类等三类。管理类的教师多以活动策划、业务流程、管理培训、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实践内容;理工类的教师多以生产流程、产品研发、技术服务、项目管理等为主要实践内容;而艺术设计类的教师主要以文化建设、产品设计等为主要实践内容。

其次,根据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三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主要通过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活动,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主要开展规划设计、技术革新、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并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要担任企业顾问,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产品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攻关、企业技术咨询指导等工作,并参与企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

(三)实践锻炼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不仅仅能学习到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绝佳途径,更应纳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长远的效果。在下企业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专业特点和成长计划,在做长远规划时选择对口岗位,确定合理的实践目标,真正在岗位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掌握最新的技能和管理方法,进以提高自身的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人才,无论在相关行业、企业还是学校,都能独挡一面,做出贡献。

三、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考评体系的几点建议

考评体系作为考核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具体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测性,也能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从一些制度和后续的反馈工作进行完善,对结果进行合理使用,起到激励作用,更好的促进高校的发展。

1.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提高考核的实效性。由于参与考核的教师存在个性及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性,因此对要开展考核的教师要进行事前培训,加强其对考核指标的理解,重视考核工作,避免考核失真。

2.强化过程监控。高校应加强考核制度的执行和过程管理,构建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良性考核管理机制,以此来提高高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

3.高校应及时、不断修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高校通过深入到企业,指导、沟通、回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对不合理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修改完善。要将教师下企业实践落到实处,也要制订相应的、科学的配套政策,将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及其考核结果同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访学进修、岗位聘任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激励作用,使教师下企业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自我驱动、良性运作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 黄锦棠、何进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考评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7).

[2] 钟桂英、詹晓东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

[3] 吴仁艳、成军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社会(企业)实践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2)

第5篇:教师职业规划设计范文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Group

YANG Yongfu, SU Xiaoyan

(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Nanning, Guangxi 530005)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build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design talents is the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not only to the basic setting principle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set up the core curriculum featuring the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urses, but also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eration to be protect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大?W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心理素养、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现代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又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需以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思维去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从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教学实践,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实际情况,以设计类专业群为例,笔者根据以下要求对设计类专业群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广西“14+10”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专业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要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应具备适应的行业部门、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规格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结构明确给出具体的培养要求。

2 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群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精准性、可行性和系统性。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基础优化、融会贯通、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学科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性的课程比例,提高应用性、创新性课程比例;优化教学内容,使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既要遵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又要结合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还要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成功经验。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把培养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经调研发现,我国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面向少部分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及潜能的大学生而开设的,而面向所有大学生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是大势所趋。在方向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行业发展实际和学生就业或创业需求。原则设立2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方向培养。分方向培养的时间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安排,以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为宜。

进一步推动设计大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一个设计类学科基础课程群平台。将“相同的技术基础”或“相近的学科基础”相关的课程整合,构建相应的课程群;将相同的或相似的实验设备,整合成统一的实验平台。

3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渠道,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第一,整体规划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校内与校外培养、毕业实习与社会专业技能实践,结合企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业需求,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窗口,重点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理论性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环境;第二,根据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与性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把设计技能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第三,增加设计技能实习实训、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四是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实践和创业实践。

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开设创新指导课程和开放实验,大力推进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坚持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服务面向,模块化、小型化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递阶式就业创业面向模块、考证模块和深造模块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使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强专业竞争力。

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响应“3+1”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基础培养与就业创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是产学研融合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或自主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得到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落实和推动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必修课程可以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创新创业类通识必修课可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主体课程,而选修课可设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商业法律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必修课、选修课相辅相成,可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合理分析讲解各种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传达的经验中有效掌握成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在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时少走弯路。

6 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6.1 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培养

基于设计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倡导以设计技术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业知识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竞争力。为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过教学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相应措施如下:

(1)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2)对教师的思想状况、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为人师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开展“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

(3)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各教学环节工作,包括听课、讲授理论课、指导课程设计、实验及课内外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答疑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4)开展“一师一课”工程,全面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显著提高。

(5)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和课程研讨,编写创新创业教材。

(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的教学竞赛。

(7)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内外创新创业项目。

(8)激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创业,做到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

6.2 教学团队建设保障

合理落??制度、政策、资金和物质等保障措施,可使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得到长期的发展,教学团队更有激情和活力,运行机制更健全,管理更顺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

(1)制度保障:根据国家、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对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基础、目标定位,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将教学团队建设摆在显著、重要的地位,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和激励制度,为团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建立所在单位总管、团队负责人主管、骨干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分工明确、高效实施、有机协调的团队建设管理模式;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管理实施制度,以团队负责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储备军,理清团队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同奋斗的远景目标。

(2)政策保障:在高校管理层面,出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进修学习与实践,并在岗位聘任上向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助于更多的团队成员成为教学骨干和创新创业导师,推动团队的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资金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高校有关部门应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团队建设。

(4)物质保障:高校应积极改善教学团队的教学及团队建设的设备设施,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学条件,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7 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效果

笔者和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研究与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反映效果良好。以2016年为例,教学团队修订和完善了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份;团队中两位教师获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企业合作委员会颁发的创业导师证,一位教师获VBSE创新创业训练营培训证书,选派五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编写和出版《创新与创业指导》教材一本和制作《??新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一份;团队新增院级教改项目1项、区级教改课题1项,新增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2项,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3项。

通过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自2012年起,至今行健学院设计类专业群学生在“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200余项,开展“广西乐业县花坪镇兰花科普园景观规划设计”、“基于真实场景的三维游戏开发”、“齐克尔设计工作室”、“新中式家居设计的创新表达”等院级以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8项、完成“东盟博览会主题网站界面设计”、“广西930电台画册设计”、“广西俊宁百康化妆品包装设计”等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350余项。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7项,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银奖2项、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区级“优秀创业项目奖”一项、申请专利9项、成立并运行学生设计工作室16个、孵化1个团队注册成为设计公司。

8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