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化工化学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化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化学分析

第1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一、 专业课教师深入社会实践,掌握生产信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必要前提。

二、 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是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

三、 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工分析专业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社会性,只有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适销对路”合格人才,职业教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就决定了化工分析课教学目标应使学生掌握当代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更好地为化工生产服务。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因此化工分析专业课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一、专业课教师深入社会实践,掌握生产信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必要前提

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毕业生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掌握新信息,根据企业技术更新的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生产实践对人才的需求。

化工职专自建校以来一直为锦化集团公司定向的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毕业生的接收单位在不断扩展,像制药厂、轮胎厂、橡胶厂、化肥厂及小型化工厂等,为了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时掌握企业生产信息,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我们深入各化工企业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原理、分析检测设备。经调查得知,当前分析检测技术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和化学分析操作方法,已逐渐让位给快速的操作简便的仪器分析方法。这就要求新一代的化验员应在掌握基础化学分析知识基础上,学习掌握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如电化学分析、分光光度分析、气相色谱分析等。为适应新形势,在酸碱滴定法中,引入质子理论,比较系统的介绍酸、碱度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概念。加强了四大平衡理论教学,以提高化验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密切结合当前生产实际,精心选择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详细讲解测定原理、测定步骤及计算。由于不断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联系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专业性,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必要的理论。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化工分析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专业教师只有深入用人单位,掌握企业信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才能使职业教育充满生机。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是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重要环节

职业教育如果盲目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势必二次再学徒。导致时间和物力的浪费,为了克服脱离实践的弊端,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改革了实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边讲边演示,边讲边分组实验的方法。如讲分析天平,滴定分析仪器的准备与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基本上是边讲边演示,再分组练习;讲各种分析方法,先讲分析方法的原理、操作过程,再针对该方法的主要测定实例,分组实验,如混合碱的分析、水的硬度的分析等。由于学校实验室的局限性,有时也安排一定时间的认识实习,带学生下厂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验室见不到的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备仪等,了解他们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有些实验室做不了的实验或很难做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认识实习来解决,如测定工业氯苯中微量杂质苯等,在认识实习中,学生还可以亲眼看到原料、燃料、“三废”的分析,中间产品控制分析及产品质量分析的分析过程,从中了解各分析岗位用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化工分析在生产中耳目作用,还可以知道一些生产常识,如什么是合格用水,什么是不合格用水,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加快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三年的学习期间除安排一定时间的认识实习外,还集中相当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到工厂进行生产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了使化工分析教学更好的为生产实践服务,教师在学生下场实习期间深入生产第一线,广泛接触工人师傅及车间技术人员,了解各岗位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聘请了各车间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给学生讲授生产理论与操作技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分析结果:互联网;共享使用

化学实验分析结果是化学分析工作人员利用已有的化学仪器、实验试剂对某些化学药品及化学反应进行科学实验、分析之后得出的科学结果。这一实验结果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得到的,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利用性。不过化学实验分析结果的数据却很少被公布在互联网上为大多数人共享使用。

1 化学化工信息已成为互联网上重要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是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又是未来工作的向导。网络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几乎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步发展的。美国化学会及其下属的美国化学文摘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计算机网络刚刚建立时,就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计算机网上检索工作。化学化工是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的一门学科。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化学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2 化学实验分析结果的价值分析

化学实验分析结果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重要方面:

(1)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具有公信力

经过严谨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的数据是具有定理性的结论,是具有公信力的,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2 j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具有重复操作性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可以重复进行的,在一定的条件情况下重复的结果必然是相同的。

(3)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具有成果性

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的科学数据是可以被其他实验人员直接采用的有效成果。

(4)化学实验分析结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目前,在很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化工类综合院校和一些特定的检测机构等涉及化学检验方面的单位,都建立了专门的化学分析检验实验室。配备了专门实验人员和设备,专项进行物质的检测和化学反应实验数据的验证工作,如果互联网上出现相同的化学实验分析结果,那借鉴的意义就非常大了,验证和比对的结果就会更加的精确合理。

(5)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具有价格性

化学实验分析结果是人工智力成果,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偿共享,这样不仅可以给化学实验分析结果的数据持有人创造良好经济收入,而且也可以让化学实验分析结果数据的使用人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 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在互联网共享使用的可行性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都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合理的共享。也使得大家对各种信息的来源多了~个更丰富、更广泛的索取途径。但目前,化学化工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共享使用主要存在以下五种类型:

(1)化学化工文献资源

包括一次文献(期刊、报告、专利和书籍等),二次文献(各种索引、文摘、检索工具等J,三次文献(各种手册、词典等),主要分布在各种大型数据库、网上图书馆和网上期刊等站点内。信息主要由各个大学、杂志社、学会团体、商业公司和商业网站提供维护。通过这些信息源可以检索并获取有关化学化工文献方面的信息。

(2)化学化工数据资源

包括各种化学物质的波谱数据、色谱数据、标准数据和物理化学参数等。分布区域与上述化学文献资源基本相同。信息来源主要是各个大学和学会团体等非商业机构,以及化学仪器设备公司、化学网络公司等商业机构。主要用来获取所研究化学物质的结构信息和其他相关物化数据。

(3)化学药剂及相关材料供应信息

包括各个化学试剂供应商、仪器设备供应商和生产科研所需材料供应商的供货信息。如价格、规格、包装、运输、质量等。这些信息主要分布在由主要供货商或者协会建立的产品目录数据库中。一般在供货商网站或科技信息网中可以得到上述信息。

(4)计算机化学软件信息

互联网是获取化学软件的重要途径。获得的化学软件中有可以免费下载的共享软件,包括各个大学编写的共享软件、化学软件公司提供的商业测试版和定时间演示版软件、各种放弃版权保护的商业软件等。这些软件以及它们的功能介绍、使用说明等信息多种网站都提供下载服务。这是化学应用软件的重要来源之一。

(5)其他化学信息资源

化学工作者关心的网上其他信息包括学术会议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继续教育信息、政府政策法规等。一般这类信息的分布比较分散,需要用网上搜索引擎帮助收集。或者通过相应网站内链接的相关信息查找。目前已经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了多个化学信息搜索引擎以收集化学信息。

以上五种类型的化学化工资源都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得到有效的利用,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应用广泛的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应该更加迫切地公布出来进行有效的共享。因此化学实验分析结果在互联网的有效共享使用的网络条件已经具备。

第3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在新工艺设计及老工艺改进过程中首先要以化学热力学为依据判断化学过程实现的可能性,再以化工动力学为依据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电化学部分电化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电解质的研究和电极过程研究。电化学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电化学可以有效处理高毒性、高腐蚀性的有机物,也可以用来参与生物工业生产。目前电化学广泛用于处理铬、甲醇、硝基苯、酚类化合物、氯化有机物等。在电化学部分的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了解电化学由于其高效、低耗、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等特点在防腐、合成制备中给工艺流程设计和生产带来的益处。

激发学生积极性

《物理化学》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但是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讲解,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较容易的章节,让学生自学并进行自主讲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控制课堂秩序与纪律,对学生引导。最后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总结。

增强思想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一、制度层面

1、激励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内容简单化,存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度把握不准的问题。评价目标功利化,忽视教师感知度。评价标准忽视学科差异性和教师类型多样性特点。评价动力依靠外在压力和行政权力,忽略了教??积极性的内部动力。2、教师培养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各类培训中后期的质量控制缺少跟踪管理。结合本地特色和教师特点进行分专业、分层、分项目进行个性化、菜单式培养;企业锻炼与课程任务有机结合,以带头人带骨干,以骨干团队来影响教师形成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长期性。3、没有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专业课程,学生的职业成长是从简单工作到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课程范围就应该从定向和概括性知识向学科系统深入化知识递进,从定向性任务向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师因素

工学一体注重课堂中的交流沟通以及指导实践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获取技能时,在技能和理论知识合理把握方面存在疑虑;“名师出高徒”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和任务的能力,对学生的过程指导有较强的掌控力。

对课程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没有认识教学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由课程改革与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方法、评价的选择上才能达到目标。教学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兼顾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掌控;处理好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基础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现实中教师在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后,“穿新鞋,走老路”,工与学没有真正融合,不能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脱离具体职业情境学习,难以实现知识迁移。

三、学生因素

职校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多数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差。热衷于网游、享乐,无心学习。独生子女多,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但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追求时尚,有梦想。注重“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四、教材因素

教师应提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关键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的学材。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重视对工学一体化课程学材的引导功能、知识的应用性功能,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建设有直接指导性的案例、示范性的视频、仿真性的训练更显重要。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工学两张皮”,在计划阶段和实施计划阶段超出学生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好的越来越好,差的不愿参与,甚至捣乱。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制订计划和掌控学习的过程,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评价标准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包办”。行动导向学习,教师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如何组织协调、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通过一起分析工作任务、如何分配任务、怎样协调工作过程、如何评价和怎样展示成果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专业和突发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体验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对小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教学模式

“班主任管理下的包班制”模式,既是班主任又是专业任课教师,承担该班级每学年所涉及的所有专业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做中考、做中进步”以3~5人学习小组为宜。“营盘与兵”模式,一体化教师在固定工作站授课,学生根据课题任务在各工作站间学习,既保障了质量又减轻了教师负担,还节约了材料。

第5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为了解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课程调查问卷》,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06、07级两个年级49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开课时间、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深度、教材选择及学习收获等几个方面。

1.1开课时间调查

开课时间的调查主要是为了理顺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的前后衔接关系。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专业选修课应该与对应的专业课衔接上,另一方面,专业选修课与对应的专业课教学时间上不能相隔太长,相隔时间太长,专业选修课不能达到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拓展专业素质的目的。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催化作用原理》、《能量利用过程原理》和《化工专业外语》等四门主要选修课程依次安排在第4~7学期,每学期一门。选修课开课时间调查结果见图1,认为选修课开课时间合适的同学占60.12%,需要提前的占29.55%,只有10.32%的同学认为部分课程需要推后开设。

1.2学时与授课内容调查

学时与授课内容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讲课内容能否达到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同时了解学时配置的合理性。中国的大学教学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一些硬性的改革的设置,比如对总学时的控制,使得专业选修课的学时偏少。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为学时与教学内容的配置提供合理依据。选修课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的调查结果见图2,认为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合适的同学分别占58.62%和55.10%,需要增加的分别占33.06%和37.17%,认为需要减少学时和授课内容的同学不到10%。总体来说,各选修课的学时安排及授课内容在原有学时及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的内容。

1.3授课深度和教材调查

授课深度和教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问题。专业选修课由于挂上了“选修”的帽子,容易使人误解为不重要的课程、可有可无的课程。实际上专业选修课作为教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系统而专门设计的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选修的“必修课”,一旦选定就应该像必修课一样对待。对任课教师来说,由于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积极性,故对讲课的深度不作过高要求,对教材的选取也比较随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掌握专业选修课的教材更新需求,选用更加合适的教材。选修课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认为选修课的授课深度及教材选用合适的同学约占54%,授课深度需要加深的占32.65%,需要适当减小授课深度的占13.06%。认为选用教材基本合适及不合适的同学均占23%左右。

1.4学习收获调查

通过对课程学习收获的调查,可以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检查授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能够反映任课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可程度。教学收获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学生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通过对多门专业选修课学习和掌握情况的调查,可以分析出哪里是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薄弱点,哪里是课程体系的缺口。选修课的学习收获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认为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有很大收获的同学占31.33%,认为有一定收获的同学占63.65%,认为没有收获的同学仅占5.02%。

1.5课程设置调整调查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对学生期望增开的课程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训练,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了初步专业就业能力。因而通过其自身的检讨,可以更加合理地发现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通过一些专业选修课程的增减或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实现专业选修课程的系列化、系统化。调查结果表明,认为需要开设新选修课的同学占56.82%,不需开设的同学占43.18%。这次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各选修课无论从开课时间、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授课深度、教材选择等各个方面来说基本上是合适的,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取得了较大的收获。总体来说,各选修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专业选修课系列化、系统思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近年高校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适应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然而这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优化,以提高选修课在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为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1)从选修课的时间安排来看,有近30%的学生希望将部分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提前。但是从课程的衔接角度考虑,这几门课的时间安排基本合理,有的课程如《能量利用过程原理》,从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方面来看,甚至需要推后,使学生在上完《石油炼制工程》等专业课,对炼油生产装置有一个全面了解以后再开设,这样讲课才有针对性,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掌握更深刻。因此从总的课程体系来看,有些专业课的安排应该提前,以免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

(2)从学时安排来看,有1/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比如《能量利用过程原理》,由于化学工业是用能“大户”,因此化工节能尤其重要。通过《能量利用过程原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对今后化工装置的设计和化工生产过程的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这门课的授课学时仅有32学时,学时安排非常紧张,有些内容不能充分展开讲解,影响了学生对能量利用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

(3)从授课内容来看,有近40%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选修课授课内容。从授课深度来看,有近1/3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授课深度,反映了学生想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的学时来增加授课内容和深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拓宽授课的知识面,将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情况展现给学生,适当增加授课的深度,同时对于一些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同时,通过安排学生自学、答疑来掌握,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4)调查表明,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选修课。根据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更好地因材施教,应当在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加选修课的门类,加大选修课比例[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关的选修课。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化工过程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相应的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3]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现有的课程体系比较陈旧,课程体系中除了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没有涉及化工软件的介绍和应用方面的课程。因此,在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如制图软件AutoCAD、流程模拟软件Aspenplus等软件的介绍和应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化工设计和模拟方面的软件,以适应《化工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第6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自我校化工专业招生后,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单独授课,由于化工专业需要学习更多的化工专业课程,考虑化工类专业的特点,结合学院的实际和其它高校化工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对这两门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这两门课有机整合为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将原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调整、取舍,有机整合,建立了一个以强化应用为主导思想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力图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的需求,形成了一门应用性强并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与我校的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相比,化工专业后续的专业必修课程比较多。专业的不同,课程的设置和学时的安排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化工专业来说,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学时就要进行压缩,而两门课程又有很大的联系,内容上也有一些重复。无机及分析化学将原来分别属于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融合,组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课时压缩。内容的整合避免了两门课程不必要的重复,有助于内容的精简,同时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教学的潜力,同时有对应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从而建立起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加强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有机联系,建立了一个知识全面,无缝衔接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新体系。

(一)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学生应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既考虑到大一学生刚入大学校门,尚不适应中学与大学之间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转变等特点,又注意了与后续课程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的衔接,尽力拓宽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同时力求避免重复、脱节。通过每一章的思考题、习题的练习,能够使学生抓住主线,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触类旁通地学习,从而保证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1]。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第二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该教材首先介绍的是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章是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前两章的内容归属于无机化学的内容,第三章是定量分析基础的介绍。在第四、五、六、八这四章内容中,介绍的四大平衡和对应的滴定的内容。每一章都是首先讲授的是平衡的原理,然后是对应的滴定分析内容,也就是一个平衡对应一个滴定的内容。这样避免了无机化学上介绍了平衡的内容,在分析化学上还需要介绍一些平衡的内容,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使条理更加清晰,内容上更为简练和完整[2]。

(二)适当引入学科前沿,拓展学生专业知识

在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课程的经典内容与最新进展的关系。改革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起点,加大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随时跟踪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使最新的知识前沿能够融入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能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把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讲授,并通过采用多种灵活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于一体[3]。实践教学中,在开设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内容,经过多层次实验平台的锻炼,使学生能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化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到一些公司、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参观了公司的生产流程、实验室,详细了解了产品种类、性能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在参观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发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不同之处,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也更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转变,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以“讲”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师的教学观从以“讲”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及本科压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总结式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积极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自觉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增加习题课、讨论课或留大作业等,将理论教学延伸,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总结式是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对课程内容要做到:节节总结,章章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更新教学理念,既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教与学两过程动态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主要采用:板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粉笔+黑板”)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在第一章至第六章的教学中,主要是以板书为主,尤其在化学反应一般原理这一章中,公式的推导,计算题比较多一些,所以主要以板书为主。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跟上老师的速度,而且在推导或计算的过程学生也在进行思考和运算,思路比较清晰。如果在这些章节采用多媒体的话,速度很快,而且学生缺少必要的运算过程,印象也不深刻。在第七章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中,内容比较抽象,微观世界的东西似乎不太容易理解。如原子轨道、能级等这些内容,单纯语言不是很好描述,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特点,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晦涩难懂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如在讲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这一部分,学生完全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通过借助flash将作图的过程展现出来,并将得到的图片进行展示。学生在看flash的过程,感觉很有趣,也就很容易的记住图形的特点和两个图形的不同点,对于后面的原子轨道的叠加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选择,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发挥板书和多媒体各自的优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4]。

(三)注重师生交流与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不是上课教师在唱独角戏,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收获。随时观察学生在课题上的表现,随时调整讲课的速度和方法,将学生在课题中出现问题都尽快消化。教师力求在讲课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5]。构筑师生交流与互动。课下利用邮件、短信、电话、QQ群等方式将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地解决。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科研能力为目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我校重视创新创业训练,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全体,基于专业,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学生根据课程的研究前沿,可以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从选题到实验的进行,都是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教师在总体上进行统筹把握[6]。

三、结束语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由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重新整合而成,精简了学时,优化了内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和化工专业的其它课程衔接。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注重了多种方法的教学。

作者:郑兴芳 单位:临沂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红娟,帅琪.适合大一新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6):199.

[2]陈素清,梁华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3):43-49.

[3]钟国清.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11-13.

[4]毛昌杰“.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工作探讨[J].广州化工,2013,41(22):172-173.

第7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1.1学生人数多,英语教师数量不足。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进行扩招至今,高校在校人数是逐年递增,近年来虽然有所减少,但普通本专科新生的数量依旧达到了699.8万人。公共英语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教师数量不足,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受到限制。

1.2地区差异,使得学生英语基础不一。

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使得东西部在基础教育的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差距。这一点造成了学生进入大学时知识量的参差不齐,在英语方面尤为明显。

1.3学生对知识需求的多样化,使得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都是能够能升入更好的高一级学校。而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则主要是因为毕业之后的工作需要。由于专业的差异,个人工作取向的不同,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这些方面的需求程度也各不相同。作为一名教授几十甚至超过一百名学生的教师来说,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这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2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实现个性化教学系统的条件

美国的斯金纳曾经提出一个程序教学的概念,它包含了小步骤的呈现内容;给予学习者快速反馈;学习者能自定速度这三个方面。并且根据程序教学,斯金纳试图发明一种相应的教学机器。之后凯勒开发出来的个性化教学系统详细的包含了四个步骤,确定课程中需要涉及的材料;将材料划分为独立的部分;创造评估学生掌握特定部分中的材料的程度和方法;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步调从某一部分移至另一部分。这两种教学模式因时代限制并未能在当时推广开来,但其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方面已经得到认同。

2.1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于公共英语而言,不同的专业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是不一样的。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各自所需的知识点,向来是教育的最大难题之一。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之后,这便不再是难题。结合了信息技术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网络来有选择的学习。

2.2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

一个再好的教学系统,如果终端获取不便捷,也无法普及。现阶段,电脑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智能手机也完全可以替代电脑成为教学系统的终端,让学生非常容易的从系统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来获得各自所需知识。

2.3掌握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师,为系统提供了后续保障。

对于一个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系统而言,后续维护是必须的。仅仅靠非英语教师的技术人员,是不够的。比如在检测系统出了问题,技术人员是没有办法通过答案的错误来判断出问题所在。而英语老师却能很容易的发现并纠正答案。因此掌握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师,能更高效的担负起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3困难和挑战

公共英语,作为大学阶段的公共课程,其课程量和受众范围非常大,因此使用个性化教学系统很有必要。但真的实现个性化教学系统,并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和推广,还存在着以下难处。

3.1系统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持。

一套教学系统,不可能是由单个的教师或者教研室来编写。在系统制作方面,一个成熟的教学系统,软件部分必须由技术人员来编写,而内容方面,则需要由大量的专业教师填充。在费用方面,除了在系统制作阶段人力产生的费用之外,服务器和网络的购置与日常维护,也是需要不少的费用,在视频和音频的录制方面肯定也是需要相应的费用,这些费用也要由这些部门来解决。

3.2教学时间需要协调。

英语,在现在的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已经比之前有所下降,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课时是否会随之减少现在还未可知。但就目前的课时,一周数节的公共英语课时中,还要分出单独的听力课,再分出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自己利用个性化教学系统来学习,那么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而取消课堂教学更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利用这个系统来学习英语划出时间。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材的时候,能够考虑到这一点,适当减少教材中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能够减少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课时,将这种通过教学系统学习如同听力一般,分出单独的课时。

4结语

第8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95-02

Blood lipid is the general term of neutral lipids (triglyceride (TG), cholesterol (CH), and lactone) in the plasma. Blood lipids widely in the human body are the essential substances for the basal metabolism of living cells, also the sources of energy and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cell structure. Blood lipids are transported in the blood into the tissue cells in the form of lipoproteins. Total cholesterol (TG) is the sum of cholesterols (CH) in all lipoproteins of the serum. TG is also the sum of TG in all lipoproteins. TC and TG concentrations are main indicators for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Dyslipidemia is one of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many diseases including atheroscler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fatty liver,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Our hospital carried out a test for CH and TG in the blood for 1,500 employees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in November 2012 with the relev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reported below.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CH和内脂)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以脂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总胆固醇(TG)是血清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CH)的总和。TG也是所有脂蛋白中TG的总和。TC和TG的浓度是反映脂质代谢紊乱及预示发生冠心病的主要指标。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脂肪肝、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院2012年11月对比化工行业职工1500人进行了血CH、TG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化工行业职工1500人均为男性,年龄2052

1.2方法 清晨采集受检者空腹12小时以上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测定仪器使用罗氏Cobasc501生化分析仪。CH检测采用胆固醇比色法,TG检测采用比色法试剂均为为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均在用限期内。

1.3血脂判断标准

根据CH≤5.17mmol/L为合适水平,5.20-5.66mmol/L为临界范围,≥5.69mmol/L为升高,≥6.21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

2 结果

第9篇:化工化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求解;基本原理;化学工程;应用

化学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研究与应用历程,并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取得到巨大的应用成效,不仅能够供给正常的生活需求,同时根据新材料的开发,能够满足现代型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化学工程中,较多的反映环境和反应机制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具有质量守恒和热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而这种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正是计算流体力学的主要原理。通过对实际应用环境和原理的分析,能够优化工程设计和工艺改进,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

1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

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是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化工中几何形状空间内的动量、热量、质量方程等流动主控方程,从而发现化工领域中各种流体的流动现象和规律,其主要以化学方程式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方程为基础。一般情况下,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数值差分法、数值有限元法及数值有限体积法,其也是一门多门学科交叉的科目,计算流体力学不仅要掌握流体力学的知识,也要掌握计算几何学和数值分析等学科知识,其涉及面广。针对计算流体力学的真实模拟,其主要目的是对流体流动进行预测,以获得流体流动的信息,从而有效控制化工领域中的流体流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其具有对流场进行分析、计算、预测的功能,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操作简单,界面直观形象,有利于化学工程师对流体进行准确的计算。

2计算流体力学砸你化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1在搅拌中的应用分析

在搅拌的化学反应中,反映介质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复杂,依据传统的计算形式根本无法解决,并在化学试剂在搅拌中存在不均匀扩散的特点,在湍流的形式中能量的分布状况也存在着空间特点。若是依据实验手段测得反映中物质、能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其得出的结构往往存在较差时效性,实验骗差加大。通过对二维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够对搅拌中流体的形式进行模拟,并进行质量、能量等数据的验证。但是流体的变化,不仅与化学试剂的浓度、减半速度有关,还与时间、容器的形状等有着之间的联系,需要建立三维空间模拟形式进行计算流行力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在通过借助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后,已经对三维计算形式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对于化工工程中原料的有效应用和工程成本的减低具有促进的作用,但是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的完善。

2.2CFD在化学工程换热器中的应用分析

换热器是化学工程中主要的应用设备,通过管式等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冷却塔和再沸器等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化学试剂在反应中的温度变化。其中根据换热器的形式不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式也就不同。在管式换热器中主要是通过流体湍流速度的改变,增加换热速率的。在板式换热器中是通过加大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而在冷却塔和再沸器中,热量交换的形式更为复杂,但是却群在重复性换热的特点,增加了换热的时间,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从总体上分析,计算流量力学中,需要对温度变化、流体的速度变化、热交换面积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够计算出不同设备的热交换效果,并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换热器的选择使用。

2.3在精馏塔中的应用

CFD已成为研究精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和传质的重要工具,通过CFD模拟可获得塔内气液两相微观的流动状况。在板式塔板上的气液传质方面,Vi-tankar等应用低雷诺数的k-ε模型对鼓泡塔反应器的持液量和速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在塔气相负荷、塔径、塔高和气液系统的参数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和现实的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Vivek等以欧拉-欧拉方法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塔壁对塔内流体的影响,用CFD商用软件FLUENT模拟计算了矩形鼓泡塔内气液相的分散性能,以及气泡数量、大小和气相速度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填料塔方面,Petre等建立了一种用塔内典型微型单元(REU)的流体力学性质来预测整塔的流体力学性质的方法,对每一个单元用FLUENT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塔内的主要能量损失来自于填料内的流体喷溅和流体与塔壁之间的碰撞,且用此方法预测了整塔的压降。Larachi等发现流体在REU的能量损失(包括流体在填料层与层之间碰撞、与填料壁的碰撞引起的能量损失等)以及流体返混现象是影响填料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它们都和填料的几何性质相关,因此用CFD模拟计算了单相流在几种形状不同的填料中流动产生的压降,为改进填料提供了理论依据。CFD模拟精馏塔内流体流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CFD模拟规整填料塔内流体流动的结果与实验值还有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对于许多问题所应用的数学模型还不够精确,还需要加强流体力学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2.4CFD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器、温度和压力等有着较大的联系,在实际的反应中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数据的获取。但是这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温度限制,当反应中温度过大,就会造成分子的剧烈运动,其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就会异常,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模型计算中,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会发生较大的偏差。由于高温中分子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难以获取,在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际计算中,就要借助FLUENT进行三维建型,并利用测速反应器进行速度的测量,通过综合的比较分析,利用限元法进行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器的流线、反应器内部的浓度梯度及温度梯度。通过CFD软件预测反应器的速度、温度及压力场,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工程中的聚合过程,详细、准确的数据可以优化化学反应中的操作参数。

3结束语

计算流体力学对于化学工程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并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近几年,化学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计算流体力学中展开研究,以二维空间计算和模拟为基础,不断的完善三维空间的流量计算,并得出了一系列的流体流动规律。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在今后的化学工程发展中,应加强此类学科的教学与延伸,提供出更有效的反应设备和工艺操作。

参考文献

[1]余金伟,冯晓锋.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综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