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养猪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运用启发引导方式,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不但知识性强,而且操作性也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地发展着,我们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操作,软件的使用等。作为老师,我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就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时,我常常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实用性、趣味性、可行性强的教学任务,并针对性地因性施教、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优势,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展,都有所提高,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当然,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向老师和同学,或者上网、翻阅资料等,最后教师适时点拨,作出归纳,这样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鉴别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他们也就真正会自主学习了。
总之,要想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将努力进取,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究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桂萍.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动学习 习惯 培养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经过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后,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师背景下的学,而不是盲目的在网上冲浪。另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下,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石。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他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没有学习兴趣,根本就不想主动去学。针对小学生这种情况,我平时在上课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从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和创新。
1、创设激情导入,带领学生进入精彩信息世界。
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怀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他们主动去学习的习惯。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禁止学生玩游戏呢?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某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把学生带到电脑室,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玩,玩游戏、上网,教师一概不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学生甚至还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或者教师整一节课,按照课本“照本宣读”,引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这样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2、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16-01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变为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初中的学生很重要。也许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朴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但到了中学就不行了,课业的艰深、科目的纷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课件,利用图文并茂的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趣化,以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的欲望也就不断加强。同时,教师要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Flash遮罩动画”这节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用flash制作的个人电子相册,一下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开始讨论,这段动画这么漂亮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下,你们觉得我们用flash这个办件能做出来吗,让学生看书,了解动画是怎么做的,这时他们看书练习的积极性高涨,有的学生通过看书,就能自己做出来了,这时就可以给他机会让他和大家讲解一下具体的步骤,如果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正,然后鼓励学生也用自己的照片给自己做一份电子相册,制造动画中多变的效果,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带去一份喜悦,一份快乐。
二、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让他们动手实践,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活泼、灵活地学习,并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能,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学生有超越自我的信心,另外,问题的提出要有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体会成功的快乐,在问题的回答上,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表扬,让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得到最大的程度的满足,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快乐地进行自主的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讲授“制作配乐诗朗诵”一课时,先让同学们用录音机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录进去,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录制的时间太短了,只有60秒,不够,怎么办?笔者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解决,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尝试后,都能够做到,其实我们只需再按一次录音按钮就可以了,那我们要制作配乐诗朗诵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被重视,所以大家很快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给学生一个到讲台前做小老师的机会,他们会感到很自豪,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它以理论课教学为前提,以实践教学为根本。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动手、动脑操作,才能获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不是为教而学,而是为用而学的教学新理念。教学充分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智慧挑战的课堂上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进行相对充分而周密的编排,为学生营造出一片适于他们探索、想象、创造,发挥其个人潜力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依靠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学生才能想得住,记得牢,才能操作灵活,运用自如。这样,学生便可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完成自己的创造性实践。一个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优化教育评价方式,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源泉,所以课堂评价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不能是单纯的好与不好,要有针对性,还要给学生以鼓励,以启迪。例如,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为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只要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哪怕他做得不好,也会鼓励他们说,“做得不错,如果你再怎么样,那就更好了,”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去做,并且做得会更认真。如果做得比较好就表扬他们:“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做得更完美一些。”学生听了之后,通常都会更主动地去完成更高的挑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小的成功,才有大的收获,以此来不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我把这段话给学生看,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么说,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学习。他们大多数举例子说:“很多地方可以用鼠标右键”,“复制和剪切操作是类似的”,但能够联想到软件的应用还是不多,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用word做电子贺卡,再用两节课的时间请同学们做幻灯片,等word与幻灯片的作品都上交后我再把莱辛的这段话给大家看,问学生“这会大家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很自然的与前面word与幻灯片的一些操作方法进行比较。(我们老师都知道这两个软件有很多菜单是类似的)趁热打铁,我用商量的口气对他们说“本学期我们要学的两个很重要的软件---excel和FrontPage,你们觉得还需要老师教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不需要”。
学生齐刷刷的回答说明,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话,绝不仅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
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上述这一现象是由学生的差异性引起的,这种差异主要有三方面:①来自不同家庭的差异;②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③操作技能的差异。
来自家庭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但后两者的差距我们是可以缩小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 (因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
1.缩短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
首先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班干部特别是班长、副班长的作用。班长和副班长一般都是班里比较有威信也是具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所以要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班里有威信的同学的协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
2.缩短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
要缩短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我觉得选出一个操作技能比较好的课代表是关键,物色几位电脑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很重要。
吸引操作能手自愿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现在的学生很精明,觉得帮助别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对只想提高自己不愿帮助别人的同学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白干的,其实是在培养自己的纠错能力、指导能力和与同学的沟通能力,并且让他们懂得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的成长。另外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达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境界。
一个好的课代表不仅是我们的好帮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助教,甚至可以代替老师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当然,学生毕竟不是老师,课前我们要让他明确重点、难点和要求,并且要准备好练习,课内要进行宏观调控。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李大权同学他就别出心裁布置给同学们的一个任务:以寝室为单位分组做班级网站,然后请电脑老师和班主任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小组网站上交到学校参评(刚好学校要组织班级网页制作比赛)。
我想这是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不仅自主学习,还自主管理、自主创新,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学习。我个人的体会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就要把握好这么一个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否则就是剥夺学生的权力,压抑学生的才能,助长学生的依赖思想。
当然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我们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不教”之间选择的选择必须慎重。
三、教”与“不教”之间选择
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决定“教”的内容和方法,又能在课堂45分钟内做到“不教”,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尝试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信息技术课向来讲究的都是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如果我们能科学的选择“教”或“不教”的内容那启不是既可以保证学生操作的时间又可以让我们少费口舌?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触:每届学生学会腾讯QQ的速度是惊人的,刚刚学会鼠标使用,刚刚接触互联网不久的学生就学会了QQ。学生在强烈的个人兴趣的驱动下,与同学们一起协作、会话,从而学会QQ软件下载、安装及使用,使在网上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种“QQ现象”必须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有非常成熟的协作环境。如果教材的内容符合这两个条件,完全可以采用“不教”的方式或者是自主学习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以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主动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是信息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课程的整合要求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之所以还停留在仅以信息技术为演示工具这一低层次水平上,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偏低,学生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去完成教师的设计意图,达到相应的目的。因此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整合层次的必经途径。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过程变成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新教学观念就是转变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发展、探索、研究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在自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愉快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主体(学生)凭借自己原由的知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多用学生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点燃学生思维兴奋的火花。课件创设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猫》一文时,执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把大猫古怪、小猫淘气的可爱样子的录像及小猫天真活泼的图片进行整理加工作为学习资料存储在电子文档中。当学生理解课文遇到困难时主动打开学习资料即可获得真实的动画情景,变枯燥呆板的文字说明为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文中内容具体而形象,理解大猫古怪这一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式学习,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学习呈现自主、主动、创造三个层次并相互依存。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授练结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这几年致力于计算机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最终达到对学习者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确定学习目标,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自主型的主动学习。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
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Word基本操作——创建文档”一节时,我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
1.文件的新建方法书中介绍了两种,这两种方法有何不同?2.打开已有的文档时,是否只能打开Word文档? 如何打开其他类型的文件?3.文档保存时的方法有“保存”和“另存为”两种,这两种方法在运用上有何不同? 转贴于
然后由学生通过边看书边上机操作,找到答案。对于重点和难点, 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了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络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教材)转化成认知结构、学习技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等动画的特点,将抽象化、复杂化的内容生动化、有趣化,巧妙地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从而把学生引入到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情境当中,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Word应用课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幅用Word编辑的美观、精致的贺卡,贺卡中既有各式各样的文字、图片、文本框,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幅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个个都跃跃欲试,并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气氛中,笔者给学生概括讲解了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学会了知识,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轻松,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一面,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大胆地创新。同时,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如在《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这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讲授新课时没有讲解,先把如何打开因特网、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先动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倘若不能,师生一起讨论,最后老师总结其具体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理论课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为根本。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如在Word中进行文章排版时,笔者准备了一个题目为《校运会中精彩一瞬间》,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都非常感兴趣,发挥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对这段文字进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师评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从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四、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主动参与 原因剖析 背景分析 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如: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配套光盘中的作品或者自己收集的一些更有意思的小程序,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词。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亲自动手制作,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适时地穿插一些与编程有关的趣闻逸事,并且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技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程序的编制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找一些简单小游戏的源代码,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些修改,并让他们试试修改后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游戏程序的运行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截然分开成绩与兴趣是不可取的。由于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过来,如果常常能取得好成绩,也会促进兴趣的产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特别是掌握技能比较差的同学时常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每一节课我们都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巡视辅导中,重点辅导、帮助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被评选上。连续一个月被评上优秀作品的同学,由教师发给电子奖状,一学期结束,获得一定数量多电子奖状,由教师向家长发送电子贺卡,以示祝贺。这些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希望,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
如:在学生动手设编制程序前,要将一些基本的语句及编程的基本知识教给他们,然后再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到了具体的算法设计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如何设计等问题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编程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编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编程的基本语句,从而去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完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算法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出了算法,但是却仅仅是教师所讲示例的一个翻版,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他们设计的与你们设计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提示一下:他设计的很有新意,你能不能设计更有新意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想到可不可以不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问题解决得更有新意呢?要相信,学生创新的潜力是惊人的。当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间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将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初中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1
1 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强,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一引导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开展自我学习,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该将全班指导和学生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对个别困难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移动的小球”这一简单的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一动画中包括几个图层、小球为什么移动,然后让学生制定自己相应的学习目的,然后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让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帮助。
2 设立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课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整个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应该在思想深处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引导者,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转变自己原有的学习方法,逐渐成为学习真正的探索者。比如,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控制面板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在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后,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自主地进行一些新内容的学习,可以允许学生进行跨进度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计算机的桌面和背景被学生进行了巨大的改动,桌面上很多图标、文字以及窗口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沉浸在一种自我创作和欣赏的学习境界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指导,学生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任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将要学到的新知识隐藏在多个任务之中,但是必须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通过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驱动,灵活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合作的学习,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不但要求任务有一定的目标性,而且还要求任务创建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同时能够带着真实的任务。比如,初中教师在讲解“英特网”这章时,正赶上元旦佳节,教师就可以利用“英特网”让学生都自己申请一个邮箱,并在两周内给教师发送一个邮件,前提是教师不能告诉学生申请邮箱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步骤和方法,自己主动去申请邮箱,但是不明白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咨询教师。两周以后,教师打开自己的邮箱,不但可以收到学生的邮件,而且还有学生们的元旦贺卡以及语音邮件,实践表明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而且还挖掘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教科书外,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都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当提前将这些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归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清障碍,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时间白白浪费在查找资料上,例如,在讲解“动画制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来了解动画的概念并且上网收集某一主题如“春节”的图片和文字,为制作一个春节的动画贺卡做准备。学生通过查阅图书、特别是上网搜索资源,收集到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春节》,让学生迅速融入情境。接着,学生们可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概括出我国春节那种热闹的景象从而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本节课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努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初级中学,山东 临沂 276129)
参考文献:
[1]叶进坚.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