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市场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历史上的若干次事件一样,2008年次贷危机也是由于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引发的。金融市场价格变化越来越成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直接根源。次贷危机在“思想市场”的反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陆续“应急”颁给经济调控与治理领域。随着事态趋向平稳,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得空”回头审视金融市场价格问题了。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三方面:一是金融市场价格总是合理吗?二是金融市场风险可以预测吗?三是金融市场波动需要调节吗?以下结合其中两位得主尤金?法马与罗伯特?J?希勒的理论分别阐述。
一、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有效性与合理性
(一)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
法马秉持“有效市场”理论,它有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金融市场存在的价格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无需政策干预。
1、存在即有效。法马将有效市场划分为弱式、半强式与强式三种。其中弱式有效市场假说争议较少。所以,有效市场理论一般指半强式或强式。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声称,股票价格反映了交易者持有的所有信息,无论是公开的还是内部信息。
2、有效即合理。有效市场理论更重要的观点是,市场产生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这一观点常常被推广至一切市场。例如,假设一家公司正在考虑一项利润很高但有损环境的投资。股票市场将根据利润来估算公司价值,而后将资金投入该项目,尽管其社会价值可能低于另一项更环保的项目。但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倡导者会说,只要使相关市场制定合理的价格,例如对污染征税,金融市场的定价就仍然称得上是“合理的”。
3、一切归于市场。有效市场假说信任市场,不相信政策调控。由于认为价格是有效的、合理的,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即使价格上涨之后跟随了“事后清算”,也应当看作“创造性毁灭”,是必要的,参与者自负其责。于是,有效市场假说一方面极为推崇私有化,认为尽管公共投资决策可以履行良好的评估程序如成本收益法来改进,但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直接交给私人部门;另一方面,则否定调控的必要性,因为政策制定者不会比消息灵通的金融市场做得更好。举例来说,他们认为国际资本流动无需担忧,因为那是“自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成年人”之间大量交易的总和。
(二)希勒的行为金融理论
希勒提出了与有效市场理论看起来针锋相对的行为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实证上存在无效,理念上不尽合理。该理论也强调对非理性繁荣的及时调控。
1、实证上否定。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有效市场假说假定每个人在金融市场的赚钱能力一样,只是取决于运气。但存在很多相反证据。例如,有研究利用台湾证券交易所所有交易者连续5年日交易数据发现,确实有一些人能持续成功地交易。有效市场假说还假定价格最终由有经验的投资者来决定,所以才是有效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价格也可能是“狂热者”决定的。
2、理念上反思。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拔高了人类的实际行为。它所谓的“人”就像一本魔幻主义小说的主人公“烟人”。这个完全由烟雾构成、实际上什么都不是的家伙,依靠集体想象成为一个权威人士。除非人们转变观念,认识到“烟人”并非真实存在,否则他一直在人脑海。这一故事在金融市场上非常有现实性――毫无根据的信念体系和虚幻的暗示都可能引发非理性繁荣。
真实的个体绝非标准理论假设的那种可靠计算机器。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尔曼关于人类行为的长期实验表明:人们在处理可能性或概率判断上特别倾向于看重某种低概率事件,比如赢彩票的机会。凯恩斯在《通论》书中则写到,那些由人的本质特征所引起的市场不稳定性总是存在。在我们所进行的积极经济活动中,大部分取决于乐观主义精神,而不是理性计算。也许大部分决策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作出的,但它们往往是浮躁情绪的结果。
群体之间由于相互影响,更容易出现很多非理性现象。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书中指出,一项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察是:那些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想法往往很相似。同样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其影响无处不在。心理学的实验表明,社会压力对个人判断的影响十分强烈。例如,没有什么比看着邻居买股票发财更让自己冲动。
3、政策上跟进。研究金融危机史的金德尔伯格做过希勒的老师。所以希勒对金融市场容易出现的非理性繁荣提出了很多积极主动的政策建议:包括确定道德规范和职业标准,鼓励建设性的交易,保证交易公平,减少怨恨,帮助公众对冲风险,实现投资多元化,运用温和货币政策抑制投资泡沫,重视舆论引导等。
二、金融市场的失衡风险与预测
(一)关键不在于是否理性,而在于是否失衡
一些观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势同水火,法马与希勒共同得奖是评奖委员会“骑墙”。然而它们并非截然对立,主要差异是“度”的问题。有效市场理论不无正面意义,它指出: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依赖能力与对人性了解而在金融市场上赚钱,只是极少数人做到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只能跟随市场,被动投资;或者凭运气用“猴子扔飞镖”办法来选股。这些都很有现实意义,现实中依靠内部信息和运气才是很多人在金融市场制胜的法宝。
在这个意义上,行为金融理论强调非理性,容易在理性的概念上纠缠不清。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理性,而是事前理性可能带来事后的非预期事态或不合意结果。非理性繁荣可能是最初理性决策的结果,因为出现了“合成谬误”。所以重要的是,“一致预期”形成与否,以及这种“一致预期”是否导致金融失衡。
(二)两种理论下都会出现金融市场失衡
对信赖有效市场假说的人来说,一个常见的潜意识误区是,如果市场有效,价格合理,那么市场不会失衡;即使失衡也会自我修复,而且也应该依赖自我修复。然而,一方面,真实市场不像有效市场假说,而是遵循行为金融模式,重要特征就是容易失衡;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有效市场假说下,金融市场同样存在过度失衡风险。这有点像高速公路上奔跑的汽车,按理说每辆车的驾驶都是理性的,但这仍然避免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上述比喻说的还只是个体问题,宏观层面的非效率和失衡更加容易出现。如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即使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表明金融市场是微观有效的,但是泡沫和泡沫破灭的历史反复说明,它们是“宏观无效的”。所以,有效市场假说虽然对个别股票有较好作用,但对总体市场而言并非如此。
(三)失衡是相对容易观察和预测的
既然金融市场容易失衡,那么能够预测失衡吗?有效市场理论由于认为失衡的结果是一种清算,所以不强调预测。但预测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希勒在这方面“成绩”良好。2000年,他出版了《非理性繁荣》第一版,书中把美国股市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繁荣景象定性为一种“非理性繁荣”。不知道是因为出版时机够好,还是因为投资人的心理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容易“非理性”地被一些思想左右,该书出版不久美国股市就在短短几周内下跌20%至30%。2005年末,希勒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再次“巧合”的是,随后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出现端倪,2007年3月开始爆发,希勒又一次成为预言者。
三、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是否需要调节及如何调节
(一)是否需要调节:一个研究案例的启示
很多文章曾经对股票市场下跌的经济影响进行计量分析和案例研究。一个普遍结论是它们对经济影响不像想象中那么大,所以中央银行只应“关注”资产价格。事实上,所谓关注主要看是否影响物价,以及事后救助。美联储官员米什金做过类似研究,之前也是这种观点。但现在看来,一是忽略了资产价格型通胀,二是事后救助成本太大。米什金后来进一步深入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票市场方才发现:当时日本股票市场崩溃之所以与一些股票市场不同,导致十年经济停滞,其中信贷介入是关键。这种“信贷驱动型”资产价格上涨影响巨大。做出这项研究之后,他完全修正了之前的看法。所以结论是:不是是否需要调节,而是如何调节失衡。
(二)如何调节:针对“流动性约束”
经济金融运行是一种货币循环,如果货币循环能够继续,必然存在源源不断产生流动性的过程,否则随着流动性枯竭,货币循环游戏就会终止。在虚实经济并存的当今经济金融世界,货币循环与金融市场变化无时无刻不搅在一起。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变动影响着金融体系对社会流动性供给的数量和条件。资产价格流动性决定的融资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与中央银行、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创造的货币流动性相互纠缠,既会因为资产价格上涨而大大缓解“流动性约束”,又会因为资产价格下跌而突然导致流动性坍塌。所以为了防止失衡风险累积,应该对杠杆率、金融体系价格变化中的“流动性约束”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的产生受众多因素影响,就我国当前国情而言,其形成机理主要是由资产价格波动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形成机理以及具体防范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措施进行探究,旨在多管齐下积极应对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
关键词 :房地产 金融市场 风险分析 宏观调控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多次调整。经过长期的实践,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为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房地产行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得不到缓解,比如:房价过高、房地产盲目投资、商品房空闲等。这些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发展的颈瓶,尤其近年来,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本文就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希望为房地产行业的人提供帮助。
1、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简单的说,风险是房地产行业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受到内外部的影响,造成了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目标存在着差异。在金融市场中,房地产的金融风险来源有很多种,比如:汇率、利率、市场环境等。本文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其中的风险分为几个具体方面的叙述:
金融环境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房地产在经济市场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会导致产业面临极大在的困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并且可以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冲击,甚至由房地产扩散到其他行业,产生连锁反应,爆发更大规模的经济性危机。
信息的不对等也会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在金融学中,信息是重要的元素,信息可以及时的传递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对房地产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信息的不对等增添了房地产行业金融上的风险,对判断决策产生了重要作用。
金融风险出现几率的大小与政府的货币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货币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当政府的货币政策出现大的转变就意味着金融市场会出现大的变动,金融行业的借贷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来威胁。
2、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风险的来源不是从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出现的,而是参与到房地产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特别容易受到市场和环境的影响在借贷上进行改变,进而保证自身的权益。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于银行的变动。
2.1信贷规模增长过快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向银行借贷大批量的贷款,由银行提供房地产的建设资金,实现房地产业的正常运营。房地产建设的资金回收的速度慢,跨度长,需要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征地费用和建筑工程用款都需要开发商进行前期垫付,加上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导致了银行信贷规模空前增长,资金回收速度减慢,银行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
2.2 银行系统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房地产行业需要的资金总量大,资本来源大部分依靠银行的现状导致了我国银行系统的风险过大,资金运转容易出现危机。一旦银行不加限制的向房地产行业进行大额贷款,势必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均衡性,给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危机。房地产方面的危机进一步扩大化就会对其他的领域的价格和发展生产重要的影响,甚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泡沫经济。为了确保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合理的解决银行面临的新信用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房地产借贷进行限制。
3、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措施
对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是全社会共同的行为,需要政府和大众联手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政府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定详细的建设性住房规定,还要实现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保证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
3.1 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严格控制抵押品价值缺口
房地产行业向银行进行借贷的抵押品往往是商品房以及没有建设完成的商品房。银行方面必须对房地产行业的抵押品进行认真的判断,不能根据简单的市场估值开展市场业务。现阶段银行对商品价值的估算是按照商品在市场中的价格进行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当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商品价值发生改变的时候,银行将陷入困境中。房地产用商品房进行抵押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变现能力进行认真的判断,考虑到房地产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贷款,不可过分盲目。商业银行在进行房地产贷款的时候,应对房地产企业的信用和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抵押品的质量进行实地的考察,慎重的考虑抵押品价值,并进行风险市场的价值波动模拟,得出抵押品的价值范围,与此同时,还要对房地产信贷抵押物的变现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密切的注意企业的发展动向,关注企业价值的变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3.2 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对房地产信贷实行规模管理
我国的经济管理部门和银行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宏观控制。在进行信贷时,应该按照不同区域房地产的发展规模和现实需要进行总体管理。区域性的房地产信贷的规模应与区域不良贷款率联系在一起,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房地产信贷管理办法,对不良借贷和盲目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具体说来,区域银行一方面将贷款方向指向信誉好、发展规模大、回收速度快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另一方面将资金信贷投资于发展前景好,建筑质量高的大中型地产项目。
参考文献:
[1]汪春燕 浅析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J].当代经济2011 (18).
[2]成晖.当前房地产金融的主要风险与政策建议[J].银行家2009(2)
[3]刘宝玉.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产业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钱培新 试论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消费导刊2011(10) .
[5]霍雷.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J].大观周刊2011(27).
作者简介: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工程;风险管理
在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近于全球经济,这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但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因金融活动的持续发展,创新金融模式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金融业也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特别是在互联网融资的影响下,实施互联网融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已成为当地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金融市场必须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措施,在实践和试验过程中,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为它在风险评估和规避过程中使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更好发展和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更好地利用金融工程,这是持续实践中公认的一种财务管理方法。在金融工程技术共同应用的影响下,金融市场风险得到有效分析和完善,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确保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增长。
1.金融工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
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充分利用的是其财务风险管理有许多积极的影响。通过使用金融工程,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在使用金融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价格变动的方向,发现了一些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金融工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即使市场价格变化,可以充分解决。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现状,传统的金融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为了降低财务运营成本,金融工程必须充分应用到金融风险管理,因为金融工程具有标准化和集中化的特点。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过程的成本。金融工程已经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它可以预防某些风险并促进金融业的更好发展。但是,在金融工程的具体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对金融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从金融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工程在系统风险,这也是在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方面的某些限制。如今,大多数金融工程数学模型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模型只适用于某些常规市场的车型,如果市场模型变得异常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将直接导致金融工程控制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2.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新时代下,金融工程已被广泛使用,其功能可以提高,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而在时代的发展,金融工程管理的范围已大大扩展,人和的优势日益突出。为了保持高度与当时的发展需要一致性,金融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但经济威胁变得更加明显,加剧了生产工业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履行合同义务时,金融工程技术可以用来保护的损失和违约的。在重大担保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保证经贸双方的利益,可以预防风险,可以稳步提高业务效率。二是数量风险管理和控制。金融工程的灵活性显着,管理和内部定量风险控制必须得到加强。在平时经营活动中,既要经济风险,如交易量和销售相结合,完善对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以确保良好效果。事实上,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现象。在经济贸易中,有必要加强与多方的交流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加企业的经济交易的数量的交流和沟通。然而,经济交易量的控制是困难的,和方差的特征是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更加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定量风险。在经济和贸易交易的过程中,金融工程技术和严格的量化风险控制的应用程序必须得到加强。首先,我们必须使用商品期权来说明经济交易的数量,其次是在与企业的生产关系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调节和发展市场经济实体,稳定双方在经济交易中的贸易关系,预防风险问题,确保经济利益。
3.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一是未足够重视金融风险。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对风险防范和法律观念的意识不强,同时,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意识还有待提高。例如,少部分商业银行通常发行不良贷款以扩大资本范围。另外在财务管理和资本投资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管理混乱,造成很大的财务风险。投资者从事商业活动时,从利益上讲,他们并不注意风险防范措施。当前的金融体系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无法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二是金融市场信息不够清晰。无论是信息咨询还是金融产品都存在密切联系。金融市场要想健康发展,信誉与信息透明度就必须提高。目前,金融市场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甚至部分上市公司也存在有类似现象的出现。另外,由于各种行业内部交易的产生,当务之急形成了管理市场资金内部流动的制度,直接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三是管理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但金融工程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性,没有专门的金融监管结构体系。对于中央银行信托管理,掌握业务风险管理非常重要。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与在线金融市场并不紧密相关。另外传统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不力,部分金融机构的债权申请繁琐,严重影响了金融资产的质量。目前,金融机构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无法控制。
4.金融工程在金融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优化金融工程思维。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中,金融工程的使用可以将更多和新颖的工程思想引入该方法,同时创建大量合理的数值建模、数值分析和其他金融风险识别方法。从本质上讲技术的持续改进适当地避免了一些潜在的陷阱。在目前的发展假设下,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量化和建模,可以直接表明人们可以粗略评估金融风险合理管理的程度。通过将金融工程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控制,我们还可以通过交易进行处理,并且贯穿整个流程的金融产品也可以用作风险管理产品。优秀的产品可以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并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传统风险管理方法所导致的金融衰退。二是让金融决策更加合理。金融工程是中国现代金融的主要产品之一。它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国金融市场体系迈向更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通过金融工程技术,我们可以不断改善我们的金融科学决策,我们需要了解金融工程中定义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市场流程。中国经济市场,规则和机制存在缺陷。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在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中的作用,需要改进和掌握金融决策。此外有必要对金融工程模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有充分而有效的理解,以防止因过度依赖模型中的标准和指标而难以控制财务风险。三是完善金融风险体系。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工程工具的功能价值,必须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建立,以有效地控制金融业的风险,并结合高层次的设计原则进行多元化的管理和控制系统。例如在使用金融工程工具时,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工具的各种功能要求,并科学地识别风险点,以确保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意识。我们还必须向每个金融市场参与者展示我们的价值,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并通过金融工程进一步确保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四是加强信用评估。信用评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金融市场上,信用也可能对双方之间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信贷制度不完善,它将无法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工程师应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财务风险,并在各个方面加强财务理论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市场开始不断创新和金融产品的改进,提高产品适用性是必不可少的。经常使用金融工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之间的变化,从而增强有效评估信用的能力,这已成为管理和控制金融工程风险的关键。
5.结语
(一)外汇衍生品市场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防范和管理汇率风险的渠道
规避和转移汇率风险是外汇衍生产品的首要功能,这一功能也是外汇衍生品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面对汇率浮动的新环境,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通过开发出外汇衍生产品来更好地控制风险。国际市场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掉期、期权、及以上产品的组合,近年来外汇衍生品在外汇市场中的比重逐渐增长,并超越即期产品比重,2010 年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量约为 4 万亿美元,其中外汇衍生品市场份额就超过60%。从我国情况看,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各类经济主体都面临着自主管理汇率风险的挑战,需要相应的工具和渠道来防范和管理汇率风险。如果缺乏这种渠道,汇率风险会在金融机构和企业内部累积,在汇率波动比较剧烈时可能会引发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较大亏损甚至破产,从而导致整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从经济个体看,衍生品为其防范和管理汇率风险提供了新的工具,使经济主体能够专注于自身的生产经营,而从宏观经济看,经济个体抵御汇率风险能力的增强也同时意味汇率风险对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稳定的冲击减弱。
(二)外汇衍生交易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对金融市场稳定的促进作用
从国外外汇衍生品市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作为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衍生品极大促进了外汇市场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外汇市场的作用。一是增加市场流动性。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一大特点是高杠杆性,对于交易规模较小的外汇市场而言,引入外汇衍生品交易可活跃市场交易,增加市场流动性。二是提高交易效率。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另一特点是交易方式灵活,市场交易者可依据自身需求,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达到规避风险获取利润的目的,提高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整体效率。三是价值发现。外汇衍生品市场交易者众多,交易价格透明公开,由于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价格紧密联系,外汇衍生品交易反映了交易者对价格走势的预期。同时,市场之间或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各种套利行为增加了不同市场和不同国家市场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市场的竞争,缩小买卖差价,修正某些单一市场的不正确定价。
(三)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外汇衍生产品为中央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央行可通过衍生产品达到引导预期,降低汇率波动性等目的。首先,使用衍生产品可以减少市场波动性。例如1996 年,墨西哥中央银行建立了外汇期权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墨西哥央行不通过直接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可以在墨西哥比索升值时累积外汇储备,同时不增加贬值时买入比索的压力,达到熨平比索汇率的波动目的。其次,引导预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外汇干预的效果:一方面,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本身会通过市场预期对汇率产生影响,由此形成外汇干预的直接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干预造成的本币供应量的变化也有助于汇率向中央银行的目标靠拢,形成外汇干预的间接效果。第三,冲销市场短期头寸。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卖出期权来冲销市场主要参与者或做市商的短期头寸,从而限制他们从事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外汇交易。央行还可设计不同的期权组合形成本币汇率的目标区,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四)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可以避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外汇衍生产品给人的一般印象是交易规模大,风险高,对金融市场冲击大,本文在后面的分析中会对外汇衍生品的风险特点予以分析。但同时,也要看到外汇衍生品具备减少市场波动,减小避险活动对外汇市场造成冲击的一面。首先,某些类型的外汇衍生品提供了以较小成本,锁定较大风险的工具,例如外汇期权,对外汇期权的购买者来说,用较少的期权费可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适合于资金实力较弱,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交易者,而尽管外汇期权的卖方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卖方可以通过不同的衍生品组合以及不同的交易品种分散风险,适合于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交易者。外汇期权在交易时只需付出期权费,而到期时一般也为差价交割,避免了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一些无本金交割的品种也同样具有资金流动规模小这一特点。其次,还有些外汇结构性衍生产品,只需挂钩一些标的资产,而不需实际用全部本金购买挂钩资产,因此不需要大规模的实际资金流动就可满足避险需求,也避免了大规模资金交易对金融市场和利率、汇率等的冲击。
二、外汇衍生品市场对金融市场造成的风险
外汇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有多种,从对宏观经济稳定影响的角度分析可分为以下两种: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个体风险包含违约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操作或管理风险等。系统性风险主要涉及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面临冲击的脆弱性,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整个金融业的风险,外汇衍生品交易跨市场的风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利率、汇率的冲击等等。这部分主要分析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市场稳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一)衍生品交易加强了交易者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导致交易者损失的连锁反应,产生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衍生品市场以下特点容易引致系统性风险:1.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不仅自身从事衍生品交易,而且也更多地给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因此商业银行也更多地暴露在衍生品市场风险之中。2.衍生品市场容易产生参与者集中的问题,导致风险的交叉反应,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更大。3.由于衍生品交易大多体现在表外,这使得交易者之间评估交易对手风险的难度增加,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也可能使风险较高的交易者能够持续交易,更加大了潜在风险的可能。
(二)外汇衍生品场外交易的增多体现出与场内交易不同的清算风险
场外交易清算风险与场外交易清算风险特点不同。在交易所场内的交易,如果出现交易一方破产或不履行责任,交易所会用保证金来弥补损失,保证金不够,还可向会员征收,所以对手风险很小。但在场外衍生品交易中,既没有保证金要求,也没有集中的清算制度,交易的履约往往取决于对手的资信,因此发生清算风险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大量外汇衍生工具主要在场外交易,因此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危害也更大。
(三)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交易集中性和风险对冲增大了衍生品交易对即期汇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即期外汇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一是外汇衍生品交易形成的远期汇率直接对即期汇率水平产生预期影响,从而影响即期外汇市场交易行为;二是外汇衍生品到期时产生的资金交易影响到期时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影响汇率水平,特别是衍生品交割集中可能会带来即期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剧烈波动,影响市场流动性和汇率水平。三是交易者利用即期外汇市场对冲衍生品交易风险从而影响即期汇率水平。
(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增大对利率、股价等资产价格的冲击,产生跨市场风险
导致市场间联结增强的是交易者利用衍生产品在不同市场间的套利行为。理论上说,适当的套利行为有利于减少不同市场间的价格差异,使不同市场价格向均衡点收敛。但是这种价格稳定作用的前提是市场流动性充足,由于衍生品对单个交易者来说成本较低,加之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因此交易者倾向于大规模的套利活动,这就要求所有市场均有充足流动性使套利的交易能够随时出清。而如果某一市场流动性不足便会导致整个套利交易中断,很可能使所有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此外,如果外汇衍生市场受到操纵,还会产生预期价格的扭曲,造成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和大幅波动。
(五)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外汇衍生品对各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外汇衍生品的发展使货币政策传导的时间性和影响范围难以确定。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交易使国际资本流动加快。融资渠道多样化,使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依赖性明显减弱,金融衍生品交易作为一种表外业务,也不受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经济的作用也被衍生品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例如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通过外汇衍生工具防范汇率波动的风险,这在客观上使得经济主体对汇率政策的反应降低,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而,外汇衍生品交易将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一国的货币政策效果。
三、国际上对衍生品交易的主要监管措施
(一)要求衍生品市场参与者建立和执行衍生品交易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目前指导市场参与者进行衍生品交易内部控制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纳入资本监管框架,并对银行控制衍生品交易风险提出相应程序和步骤。二是30人小组对金融机构开展衍生品交易,在管理层责任、交易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会计标准、信息报告体系等方面提出要求。三是国际证监会组织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设立独立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监控和处理风险,并适时调险评估体系等。
(二)提高市场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透明度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对交易商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交易商自觉的信息披露在不断增强。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均要求强化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活动及内部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同时,金融机构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衍生品交易信息和风险情况也更为详细,以便利益相关者能有效识别和评估衍生交易风险。
(三)强化非官方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
衍生品交易的行业自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交易所和其他自律机构为交易所衍生品交易制定的规则,主要包括会员资格标准、管理衍生工具合约、监督交易法规执行、争议仲裁调解、违法行为处理、披露价格信息等。二是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为场外产品及其交易制定的规则。通常交易双方在正式进行衍生交易之前要先行签订ISDA主协议,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违约事件和终止条款,确定双方应遵守的市场惯例等。
(四)加强官方监管力度和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
随着衍生品交易对金融市场冲击的增强,各国监管者越来越重视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同时,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衍生品交易更多地呈现出跨境交易特征,因此,监管者也认识到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官方监管包含衍生品交易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机构的设置,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对衍生品交易均设置了专门的官方监管机关,明确了监管分工,制定了相应监管法规。
四、我国防范外汇衍生品市场风险的监管对策
外汇衍生品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增长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稳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客观上也给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完善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防范外汇衍生产品的风险,更好地使其发挥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一)完善对外汇衍生品的监管体系,出台关于外汇衍生品交易统一的管理法规
首先要明确人民银行、外汇局、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权责划分,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在我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实践中往往存在监管权限模糊或交叉的问题。从大多数成熟市场国家的监管惯例看,对衍生品交易一般采取功能型和机构型监管相结合的模式,我国对外汇衍生品交易也可借鉴这种监管模式。在我国仍实行外汇管理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对外汇衍生产品管理的目标应为防范外汇衍生品交易对外汇市场流动性和汇率水平的冲击,防范外汇衍生品交易对跨境资金流动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鉴于外汇衍生产品本质上是衍生证券,从事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具体金融机构又各自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因此加强各部门对外汇衍生品监管的协调也十分必要。同时在外汇衍生品交易行为的管理方面要形成统一的法律法规,对交易要求予以明确,以防范交易风险。
(二)要求从事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机构必须建立和执行相应风险控制制度
交易机构对外汇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控制是防范外汇衍生品系统性风险的基础。参照国际上对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文件,对交易机构外汇衍生品风险控制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对管理层和交易员的履职要求;二是建立有效的交易管理系统;三是建立适应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会计标准;四是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体系;五是强化外汇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
(三)减少清算风险,为加快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增多,交易量的增大,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将会成为外汇交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加之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必然带动场外交易的增加,增大了交易清算风险。此外,远期、掉期及以后推出的各类外汇避险工具都需要专业化的清算所为其提供逐日盯市、强行平仓等服务。为减少清算风险,提高清算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可成立独立清算所,设计外汇衍生交易的登记结算制度、保证金要求、交易限额控制和风险处理等具体清算制度,有效控制清算风险。
(四)建立外汇衍生品的风险预警机制,监测跨市场风险
【关键词】股指期货市场 股票市场 波动率 相关性
随着我国市场投资与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投资领域中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不断,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对当前投资金融市场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实践研究工作,利用理论研究内容促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世界整体金融市场建设中,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就我国而言,早期的股指期货市场与股市市场之间因为受到政府金融机构管理的干预影响,其关联性较小。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推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开发成为了我们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实践研究中,做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市市场波动率的研究工作,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实际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关系研究
在对当前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股指期货市场运行中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确实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实践性的研究工作。
(一)市场关联性实践问题分析
在对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国家能源、金融、钢铁等几类重要的大型国有企业股票为研究重点,对期货与股票市场进行了关联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下。我们对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及国电电力等大盘股份的股指研究中发现,因为金融市场中银行、石油、建筑等股票流动及股指变化的出现,对于我国股票与期货市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反之,当股指期货市场中出现较大变化(如期指变化较大或出现震荡情况时),股票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出现波动反应。这种市场实践问题的出现,就是两个市场间关联性的表现。这种表现在两个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变化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性波动。就当前的股指期货市场而言,市场变化受到的国家政策性影响较大,进而会造成金融市场的整体性波动。二是相关波动。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受到行业影响造成的期指波动情况,同行业内的期指波动也会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如市场内大盘股震荡变化,一般会造成相关股票出现同样震荡的情况。这种相关波动的出现,对于我们做好市场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二)大盘股与股票指数变化实际研究
在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关联性,特别是大盘股与股票指数中波动性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对几只大盘股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其研究结果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不存在日内效应。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内大盘股与指数收益间不存在明显日内效应现象。因此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不需要对其中的高频金融收益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剔除。二是存在较大的下尾关联关系。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中出现持续下跌、剧烈波动等极端性波动问题时,超级大盘股与股票指数波动性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相互作用。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关系的存在会造成股指期货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强。
二、两个市场管理关系的实践工作研究
在进行了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联性分析后,我们下一步需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工作研究。其主要的实际工作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在金融市场中建立风险管理市场体系
在对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为了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问题,在一、二级市场外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市场,是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整体的金融市场中,建立股指期货市场起到管理风险市场的作用,是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但是在这一市场的运行中,我们必须注意这一市场的建立与运行不能偏离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以下因素:市场发展是否处于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的状态下发;相关的管理部门是否可以做好系统风险的控制工作等。为了确实做好这一工作,我们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做好以下工作,已建立起良好的风险市场体系。一是做好市场内的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监控管理工作,保证市场的运行稳定。二是在市场中确实发挥出政府部门的沟通作用,建立各交易所与股指期货交易所之间金融与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保证金融投资过程的风险控制有效。
(二)建立跨市场控制与联合监管机制
在实际的金融市场管理过程中,跨市场的控制与监管机制的运行开展对于金融市场管理具有良好的实际作用。如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发生不可抗力突发性事件状态下,为了降低金融运行风险,我们可以在深交所和上交所进行联合的临时停市工作,利用跨市场的管理控制工作,避免市场整体风险的出现。一是细化《证券法》。在实际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细化《证券法》中的相关条款,将法律中规定的大盘断路机制纳入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中,利用法律模式开展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二是借鉴西方实际工作经验。在市场整体风险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资本市场管理经验利用优化的大盘断路机制,做好跨市场的金融风险联合监管机制。这些跨市场控制与监管工作模式的建立,既符合了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情况,同时为市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三)利用市场干预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我们在前面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股票现货流动性影响中。一方面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很好地吸引市场内部的投入资金,降低股票市场资金流动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期指市场具有低保证金比率、交易灵活等优势,进而使投资者加大了投资,对于股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合理的资金运作,又可以很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降低了这一过程中金融风险的因素。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场中,股票市场中出现抛售大量股票的情况时,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利用合理的投资手段获得相应的赢利补差,减少投资风险带来的投资损失。这些投资手段的开展,就是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资金流动性风险的补偿手段。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中,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对于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是我们在金融投资市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大盘股市场波动变化为研究重点,进行了市场分析与实践工作研究,为两个市场间波动与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承德.股指期货市场对股票市场波动率影响研究[J].理论探讨.2011(0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风险控制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因此,研究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十分必要。
一、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内涵阐述
1.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指一个单位或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计划目标,保证资产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确保制定的经营计划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从而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或企业内部采取自我调整、规划、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措施、规则与手续的总称。对农村信用社而言,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规则、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一定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采取的一系列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措施。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竞争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等,如何将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就构成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
1.总论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相关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和相应制度不健全。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虽多,但不全面、缺乏体系。在我国,目前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导,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经逐步建立。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相关认识还不到位、意识不强。
2.内部管理
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包括:(1)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建立。这表现为“三会”制度的形同虚设,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并未真正实现分离,法人治理结构名存实亡。(2)对内部管理认识不全面,执行缺乏刚性。部分农村信用社简单地将内部管理理解为各种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忽视了内部管理制度的机制、体系性,很多时候把内部管理混同为内部建设;执行上,经常出现领导意志高于一切的情况,使得内部管理不能落到实处,使得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3)员工素质亟待提高。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信用社的内部管理必须强调人的重要性,但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对员工素质的控制上还是存在不足,表现为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员工业务能力不强等方面。
3.风险控制
在风险控制上,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包括:(1)风险控制内容单一,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如前所述,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控制,对于其他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高;更为重要的是,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各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严重。(2)基础工作薄弱,风险控制效果受到制约。这一点其实是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一是人才不足,风险控制技术上不去,二是出于成本考虑,风险控制投入较少,导致基础工作薄弱,效果不佳。(3)外部监管不力,导致风险增大。当前基本实行的是“自我约束、风险自担”的管理机制,但事实上,农村信用社一般地处偏远,导致外部监管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风险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互相统一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风险控制中也会体现,反之亦然。分开探讨只是基于不同的视角而已。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上应该同时推进、全局把控。
三、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改善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环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信用社内部管理环节包括产权制度、人事结构、管理职责、权利义务关系等。面对当前内部管理环境存在的问题,信用社应该结合自身环境进行整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按照合法、合规的要求,明确经营方针,建立“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坚持资金运作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信用社内部管理目标模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风险评估和日常控制系统,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等等。同时,可以大胆尝试部分改革,比如试行股份制改革,推进产权结构方面的变革。
2.强化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认识,推进风险控制体制完善
风险控制观念的改进和风险控制文化的形成对于农村信用社推进风险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强化农村信用社对于风险控制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讲,必须认识到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只是对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等几个简单风险的管理。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必须认识到业务特性和风险差异,同时加强对系统风险的评估;其次,将风险控制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强化“令行禁止、违规必究”的纪律,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认识风险、管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风险控制体制完善建设,要晚上法人治理结构,防范体制风险。主要途径是建立“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让“三会”各施其职,落到实处。
3.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农村地区条件较差,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到此就职,这导致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水平较低。企业毕竟是以“人”为核心的,因此,农村信用社有必要加强员工素质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参考培训班、组织到外学习等手段,首先,在观念认识上,让员工对于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其次,在业务操作中,让员工对于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技术有所精进。同时,在信息高速发达的当前,农村信用社也必须建立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让部门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得到快速的交流和反馈。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信用社内部网络,搭建平台,实现信用系统内信息传递和交流,同时做好上下级、部门间的反馈和信息共享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VaR;历史模拟法;应力测试法;蒙特卡洛法;GARCH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48-02
1 VaR模型方法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利率等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日益趋向频繁和无序。由于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当衍生工具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投机而非保值的目的时,市场风险就成为金融风险的最主要形式。
于是,如何有效地测定的控制这些市场风险便成为金融证券机构、投资者和有关监管层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VaR作为一个概念,最先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交易商对金融资产风险测量的需要,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定和管理的新工具,则是由J.P.摩根最先提出的。30人集团(Group of Thirty)在1993年发表的《衍生产品;惯例与原则》(Derivatives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风险报告推荐各国银行使用VaR分析方法。随后,这一建议被银行业广泛接受,并已成为该行业风险管理的标准。
2 VaR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方法
2.1 VaR的概念
所谓VaR(Value at Risk),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按风险估价”,其实质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内,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整个资产组合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价值损失的一种统计测度。在数学上,它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P&L distribution)的α分位数(α-quartile)表达式为:P{pt≤-VaR}=α,其中pt表示组合p在t持有期内、在置信度(Ⅰ-α)下的市场价值变化。等式说明了损失值等于或大于VaR的概率为α,或者说,在概率α下,损失值才大于VaR。
2.2 VaR的计算方法
目前,VaR的计算方法大多都围绕着对投资组合损益分布特征的确定而展开。基本思想是利用投资组合价值的历史波动信息来推测未来情形,只不过对未来价值波动的推断给出的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而是一个概率分布。在本文VaR的计算中,将每个证券映射为一系列“市场因子”组合。市场因子是指影响投资组合价值变化的利率、汇率、股指及商品价格等基础因素。按推测市场因子未来变化的方法不同,当前VaR的计算方法大致可分如下几种方法:
历史模拟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经验的方法,它不需要对市场因子的统计分布做出假设,而是直接根据VaR的定义进行计算,即根据收集到的市场因子的历史数据对证券组合的未来收益进行模拟,在给定置信度下计算潜在损失。
蒙特卡罗模拟法与历史模拟法十分类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利用统计方法估计历史上市场因子运动的参数然后模拟市场因子未业的变化情景,而后者则直接根据历史数据来模拟市场因子的未来变化情景。
GARCH方法使用GARCH模型来描述市场因子。GARCH模型是由Engle首先提出的。它和方差协方差法的区别在于Σ的计算。GARCH方法是根据多元GARCH模型,利用极大似然准则估计t时刻市场因子的协方差矩阵Σt。
2.3 计算方法的评价
历史模拟法:其优点是不需要正态分布等假设,简洁、直观、易于操作。但它是以使用者获取或保存了大量的实际数据为前提的。它的缺点是缺乏活性。历史模拟法假定了收益分布在整个样本时限内是固定不变的。同时它不能提供比样本点中最大损失还要坏的预期损失。使用者所选取的样本大小对预测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运用HS无法作特殊情况下的敏感性测试。
方差协方差法:计算简便,只需要估计每种资产的标准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就可以得出任意组合的VaR值。然而这种方法基于两个基本的假定:即线性假定和正态分布假定。实际应用时还要有零均值的假定。有研究结果表明:(1)实际的收益率数据分布并不关于零点对称;(2)实际的收益率数据分布尾部概率分布概率要比正态分布大,即厚尾现象。所以使用这种方法会低估风险。
GARCH方法:对财务变量回报的分布GARCH模型具有良好的特性,即持续的方差和处理厚尾的能力。但GARCH方法还是用到了零均值的正态分布假定,而且在证券组合的价值函数中用到了一阶近似,从而带来不可避免的偏差。
蒙特卡罗模拟法:由于该方法能较好地处理非线性问题,且估算精度好,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方法已逐渐成为计算VaR值的主流方法。但蒙特卡罗模拟法存在两个缺点:其一是计算量太大,一般来说,复杂证券组合往往不同币种的各种债券、股票,远期和期权等多种证券,期基础市场因子包括多种比重不同,其线不同的利率、汇率、股指等,构成一个庞大的因子集合。其二是Monte Carlo模拟的维数高。静态性的缺陷,传统的蒙特卡罗模拟法由于采用抽样方法产生随机序列,均值和协方差矩阵不变,而经济问题中的变量都具有时变性,用静态的方法处理时变变量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而且传统的蒙特卡罗方法难于从高维的概率分布函数种抽样。
3 VaR的作用、应用及其局限性
3.1 VaR的作用与应用
VaR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利用一个结构性的方法论及一个单一的指标来更精确地衡量一个组合的风险,并将其用货币单位表示,具有风险度量的直观性和一致性,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给出统一的风险度量。VaR主要有以下作用:(1)信息报告的工具。VaR的披露能够用于在较高层次上的评估交易及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同时以较通俗的形式将公司的金融风险披露给股东。(2)资源配置的工具。交易者可根据披露的VaR对自己的资产头寸进行调整,在有限的资本资源内调整各种资产组合以降低风险。(3)绩效评价工具。VaR使得管理层根据交易员面临的不同风险而调整其赢利。VaR模型具有事前风险防范的作用。VaR简洁的含义和直观的价值判断方式,使得资产组合的风险,能够具体化为一个可以与收益相配比的数字,从而有利于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VaR模型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市场风险的大小,即使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都可以通过VaR值对金融风险进行评判。VaR模型对银行风险的质量和管理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它对正常市场条件下重要交易的短期风险的衡量尤为有用。具体来说VaR模型在以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VaR模型可用于风险控制。1993年7月“三十人集团”在其发表的研究报告《衍生产品惯例与原则》中,建议以VaR模型进行风险控制,可以使每个交易员或交易单位能确切知道他们在进行有多大风险的金融交易,并可以为每个交易员和交易单位设置VaR限额,以防止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2)VaR模型可用于业绩评估。(3)VaR模型可用于金融监管。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数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3)VaR模型可以用于计算保证金。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发的保证金计算系统SPAN其基本原理就是VaR。
3.2 VaR的局限性
首先,VaR对未来损失的估计基于历史数据,是建立在“历史可以在未来复制其自身”之上的,但实际情况往往却并非如此。样本数据本身可能并没有包含足够的历史信息。
其次,它的管理对象相对较窄,着重衡量正常情况下的市场风险,对于市场上的突发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战略风险等难以进行量化。
第三,模型风险的存在。即由于同样的VaR模型可以使用方差一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随机模拟法(蒙特卡罗法)等不同的方法得到资产收益的不同概率分布,计算出不同的VaR值。因此实践中一般都要求使用返回检验来检验VaR模型的有效性。
第四,在VaR管理体系中,受到重视的只是概率因素。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测定和控制三个过程,单纯依据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客观概率,只关注风险的统计特征,并不是系统风险管理的全部。
4 我国应用VaR模型的制约因素
我国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VaR技术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环境还不是很成熟:(1)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使用VaR模型中所需的样本数据有限,而且我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给VaR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检验造成了相当的困难。(2)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很不规范,市场环境、交易规则的剧烈变化以及过度投机、市场操纵等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资产收益关联度和系数都不稳定,历史数据与未来状况的可比性不强。(3)我国金融市场受政策性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VaR通常代表可能很有规律地发生的潜在损失,却不能帮助金融机构规避无法承受的损失。
5 结语
目前我国正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风险日益突显,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工具日新月异的今天,开放金融服务业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金融研究风险管理,构建金融研究风险防范体系,因而国内、国际的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所以,有必要将VaR模型引入中国使其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同进也为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个风险管理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春峰,万海晖,张维.金融市场风险测量模型-VaR[J].系统工程学报,2000,15(1):67-75.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整体市场的一种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即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风险,即指在金融行业的经营和操作中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金融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比如在黄金交易所的管理当中,就很重视系统性风险,所以在管理部门安排上会严格的设置专业的风控部,即风险控制部门,在风险控制部门中会有专业的分析专家用专业的知识去观察系统性风险的波动,对每日的均线和日线走势和整体状态都会做细致的分析,同时也会时刻关注国内和国际的情况信息。通常来讲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会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金融行业的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作出的判断,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降低经济损失、控制市场经济全局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因素对金融市场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任何金融产品和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每个金融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几乎是均等的,这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是常发生的,尽管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打击将是很难弥补的。除了对罕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提高防范意识之外,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常见的几种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引发元素上,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达到综合防范和治理。首先常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
任何决策的产生都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够被确切的评价,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会引起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到金融公司的利润,在金融经营和交易中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对于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所以从事证券交易的金融机构会随时随地的关注政策的出台和变动,收集市场信息,及时的做出对策和调整。而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和法规也会间接的影响到金融的系统,造成金融风险的存在。因此,经济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对金融市场的交易和资金的供求关系会有一定影响,倘若影响较大的时候就会造成系统性的波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全方位的生活细节。其次是利率存在的风险,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也很大,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受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提高和降低,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和供求方面的环节,所以利率变动的风险也是不可小觑的。再者,将目光移到购买人群上,在金融购买力上也存在着风险。
购买力是由购买者,也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所决定的,消费者有多大的购买力就证明了他有多大的消费水平,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同样金额的资金,未必能买到过去同样的商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去接触金融产品,不去学着理财投资,因为物价的变化导致了资金实际购买力的不确定性,通胀风险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无暇顾及投资理财,当然就会降低对金融行业的关注,所以购买力风险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金融系统,如果大家都不去购买金融产品,也就是金融产品即将被淘汰的时候。最后,从宏观环境上分析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市场拥有一双无形的手,能够在市场的整体运行中起到一个内部的推动作用。所以任何被称作市场的,都会普遍的存在市场风险,金融市场也不例外。对于投资者来说,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而对于金融机构会想方设法的消除这种市场风险,所以一般金融机构或经营者会采取金融创新、多样化投资组合等方式进行防范,以此来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经济效益上的损失。
二、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
在完全开放的市场机制下,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威胁金融、经济的整体发展,这样就需要强有力和高质量的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和弥补缺陷。这是金融监管者的责任,也是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重要的任务,在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政策的协调下,将整个社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考虑在内,同时站在投资者方面考虑其面对的风险,监管者才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纵览全局。在防范手段上,监管部门可以要求资本充足率达到一定标准,就是要求银行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资本达到全部资产的规定比例才可以进行相应的金融交易和操作,从而保证流动性资本的风险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监管者也可以尝试针对客观存在的因素进行约束,直接对投资者等的行动做出特定限制。所以依靠金融监管的力量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摘要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金融风险本身又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为有效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种金融风险,针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就成为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以及具体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关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理论概述
(一)企业基金投资风险
现阶段,基金投资方式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选择的主要投资模式,基金投资进程中,先将数个小额资金集中到专家手中,然后由专家依照金融市场来选择投资。整个基金投资的进程是由若干个投资人所共同组成的,安全级别相对较高。
(二)企业证券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行为都会存在程度各异的风险,证券投资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企业在证券投资的进程中发生盲目投资或者决策失误的情况,则会引发回报率过低的状况,导致企业自身资产损失严重。
二、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利率变动引发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进程中的利率变化与金融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进程中,必须有效协调投资资产与货币对应的比例,高度重视利率的变化,尤其是与企业自身收益有关的利率变动与调整,倘若企业自身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利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应当在做好应对资产利率变动准备工作。
(二)市场变动引发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风险通常只会针对产品投资与产品投资人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会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波及全球的金融市场。
三、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风险预警指标系统,以便于准确、及时地预测企业面临的潜在投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水平,将金融投资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大风险评估力度
企业金融投资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评估属于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企业金融投资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评估是企业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金融风险评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投资的收益,科学、合理、客观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能够有效控制外界的一些不良的金融投资因素,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在金融投资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损失。
(三)加大风险分类控制力度
企业要想针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加大金融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力度。金融投资产品可能会遭遇各种类型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针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只有在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形成一个科学的投资组合以后再进行对应的投资,才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语
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漫长的工程。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金融投资风险控制,针对金融投资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与控制,综合分析各方面的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风险评估力度、构建投资管理队伍、加大风险分类控制力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晓乐.制造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D].西南大学,2015.
[2]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01.
[3]唐俊波.新时期企业金融投资策略之创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