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田忌赛马的启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忌赛马的启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田忌赛马的启示

第1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古语说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包含了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其中之所以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性。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十多年了,大家都知道,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依赖性强,自立性差,日常生活中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文明用语的使用也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一好似看来不大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却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为此也出现了不少的伤害事件。

那么如何先让他们从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做起,自己也在深深的思考和探索,曾经用了无数次苦口婆心的说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个别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效果并不很好。

既然空洞的说教作用不大,那么哪种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又能帮助他们远离不文明用语呢?一次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让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答案。

那就是运用哲理故事中对人生的深刻启迪去影响和改变他们,让他们自觉远离不文明用语。

事情发生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正在课上讲到个体离不开整体而存在的时候,由于正好用到荆轲刺秦王的例子,我就启发学生,让学生说一下看过的哪部影片有这个情节,我就问学生说:“是张艺谋大导演拍摄的哪部影片啊?”正当我在提示学生想时,突然下面有位学生答出了这部影片的名字“《英雄》”,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后面随之而出的却是一句不文明的语句。当时我刚要生气,突然想到了平时自己大量阅读的案例小故事,我想正好用这三例故事,教育学生。

案例故事“三步曲”

第一步:“送给我的礼物,我不收,请你收回去”-----让使用者受到自我惩罚。

我就说:“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位高僧和一个地痞是邻居,每次,这个地痞遇到高僧就用语言侮辱他,好几次,高僧都一笑了之,时间长了,这个地痞以为高僧好欺负,就更加变本加厉。有一天,这位高僧又和地痞碰面了,高僧笑着对地痞说:“小伙子,我问你个问题,好吗?”地痞说:“好啊”,高僧说:“假设有位朋友送给你礼物,你不收的话,你会怎么办?”。地痞说:“这还不简单,如果我不要的话,我就会原封不动的还给他的”,这时高僧就笑着说:“好吧,小伙子,既然你都这样说了,那么这么长时间以来,你送了我好多礼物,我没有收,现在就请把你给我的礼物都收回去吧!”,地痞一听,满脸通红,灰溜溜的走了。当我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全班响起了一片掌声。那位说不文明用语的同学也低下了头。

第二步: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提高自我改正的自觉性。

看到学生的兴趣高涨,为了进一步巩固效果,我又讲了第二个小故事:《田忌赛马》。齐王和田忌赛马,每次输的都是田忌,因为每次两人赛马都是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由于齐王选择优势要比田忌选择的大,因此每次都是3:0,后来著名的兵家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最终却是田忌2:1赢的胜利。这时我就让同学们想,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呢?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被调动了起来,马上明白了这里面隐含的道理,同样条件,由于排列顺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却完全不同,因此远离不文明用语,应该是“我要改”而不仅仅是“要我改”啊!

第三步:树立心中的目标-------增强自己的自我约束力

第2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一、教学情境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广角”的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动有趣的素材,如教学《搭配问题》时,可以创设“快乐的六一”的生活情境:从早上起床穿衣服的搭配——吃早点的搭配——去游玩时线路选择——照相时的人物搭配,借助这一系列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演示、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获取不同的搭配方法。不仅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学得快,学得好,还在一次次搭配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着、体验着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了基础。这样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

二、课堂导入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数学广角来说,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则是激趣导入。只有选取源于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或故事做素材,才能在课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教学四年级的《数学广角四》,以“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做了这样的教学尝试:

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顾田忌赛马的过程。(描述故事)为什么马还是那几匹马,比赛结果却不一样呢?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继而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列举所有可以选择的策略环节中?然后经历列举、分类、筛选,最后主动建立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感受田忌赛马的策略在军事、经济、体育竞技比赛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理解、感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和寻找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培养学生仔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又如教学三年级《等量代换》时,导入:同学们的课间生活丰富多彩、游戏多种多样,跷跷板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喜欢玩吗?玩跷跷板的两个人在体重上有什么要求?当甲同学体重40千克、乙、丙分别重20千克,假如甲和乙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使跷跷板平衡?这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呢?想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认真学习今天的内容,答案便见分晓。

通过“玩跷跷板”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新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必要的铺垫。

以上看似简单的故事或生活情境既体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也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地渗透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打好基础。

三、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围绕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构建一个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平台,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如教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时,教师设计两个层次:你能用1、2、3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吗?通过试一试、反馈结果、比较有无遗漏等环节,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继而增加一个数字,看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有几种?在猜想、试写、反馈、比较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充分经历从无序到有序思维发展的过程;充分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在交流所写数字、纠正重复或遗漏错误、模仿有序写数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有序思维的掌握,亲身体会到有序思维的好处。

再如教学《数字编码》时,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门牌号、公交汽车线路编号等图片,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为数量,还可以组成编码来表达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本校运动员编号信息、了解身份证号的编码特点。在此基础上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车牌号、邮编、银联卡、积分卡等编码,在系列活动中教师恰当地点拨、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推理、交流,在探究每个编码的特点、解读编码的信息时,感悟编码的方法,体会编码思想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经历探索以上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切实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营造出积极尝试在具体情境中自己设计编码的氛围,初步形成数字编码的经验。

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应立足于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欠佳,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为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传播信息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直观地显示知识的本质属性,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既能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蕴含的规律、方法、特点等,又能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如教学《等量代换》时,运用多媒体把等量代换的全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直观地演示出来,在学生形象感知等量代换时,建立等量代换的表象,抓住等量代换的关键,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多媒体的演示对准确、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应立足于强化渗透,使学生能主动应用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是系统而有步骤地为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但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其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的过程。为此,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练习应注意做到寓趣味性、层次性、操作性于一体。还应注意要面向全体、强化渗透、及时反馈。

如四年级《植树问题》中,在让学生感受了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后,可设计由植树问题变式的问题,如装路灯、站队列、上楼梯、锯木头、摆花篮、电线杆等,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化归思想”迁移解决类似植树问题后,达到主动应用和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评价应立足于个性化、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第3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一、备课要深入

(一)深入钻研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教学前,老师能否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失之过深或失之肤浅,要深文浅教是难以想象的。

有的文章深在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至于作者如何把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来,学生理解更有困难。如,《钓鱼的启示》《桃花心木》等课文。有的文章创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抒发了心灵的感动,如《向往奥运》《海上日出》,学生难以进入意境之中。有的文章词藻华丽,如华彩乐章,如果把一个个词语挑出来教学,几节课也难以完成任务,如《黄河魂》《索溪峪的野》便是。有的文章深在所介绍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是平时一点接触都没有,学起来会有很大困难,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让多少山村的孩子头疼。

上述各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要深入解读,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的特点。

(二)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据研究,虽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高年级虽然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深文浅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才能有效。假如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教学效率之低时可以想见的。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背景,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主要依据。比如,同是《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城里的学生对它已有感性认识,而山村的多数孩子则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对电子计算机的“神”,以及对它与多媒体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城里的孩子耳熟能详,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对要点的梳理。农村小学生对上述问题,则可能很陌生,上述问题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要浅出

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一)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

1、降低起点,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为继。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对蕴涵哲理的课文,有不少老师偏好课一开始抓住表现哲理的句子,然后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的顺序。实际证明效果并不好。而从课文描写的人与事入手,体验人与事,然后才去理解蕴涵在人与事中的哲理,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钓鱼的启示》的教学,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会感到很抽象。而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厉,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对文章的哲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2、突出重点,有所不为

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教学重点同时是教学难点的,要去突破。是文章的难点,但不是教学重点,可以淡化甚至忽略。如,低年级的寓言、古诗的教学,寓意可以淡化,古诗意境的深入品味可以忽略;高年级的的辞藻华丽类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忽略大部分词语的教学;对哲理性很深刻的课文,对人与事的感悟、体验要充分,对哲理的认识则可以点到为止。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解决。深文浅教,要浅在能使学生的思路顺畅。用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寻得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学生阅读理解时思路顺畅。

如,《向往奥运》,作者盼奥运,想奥运,北京终于申奥成功了,千万情感、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教学时,可以这句话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作者等这一天等了多少时间,有过什么经历?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二)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突破的支点

1、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

低年级的童话、寓言的教学,识字是重点,其次是感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蕴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如,《刻舟求剑》的教学,主要是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第三自然段的“有人催他”说的话,第四自然段“那个人不慌不忙”说的话,要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气,在读中体会“催”和“不慌不忙”的意思。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如,《圆明园的毁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名师如于用正、窦桂梅等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很好的示范,这里不再赘述。

2、以情境的创设为支点

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兴趣,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知为易懂。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维护和平的艰难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可以用战争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用维和部队的感人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和平的可贵和保卫和平的艰辛。

3、以知识或时代背景的介绍为支点

有的文章,学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如,《放弃射门》,学生如果平时对足球比赛常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理解福勒放弃射门的行为的高尚。因此,教学前,要对足球的比赛作适当的介绍。有的文章,要是不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要理解文章的情感,也是会失之肤浅的。如,《第一场雪》,为什么特别标明“第一场”?说明是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写景的文章看待的,但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补充有关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领会到那场大雪的意义,以及作者对那场大雪的特殊的欣喜之情。

4、以与生活的联系为支点

《挑山工》《桃花心木》等类型的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但都蕴涵很深刻的生活哲理、人生智慧在里面,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蕴涵的哲理变得易以理解。如,《桃花心木》,“人也是这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联系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的经历,能比较容易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5、以操作实践为支点

第4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浓”、“意远”等特点,在课堂上使学生学得“易、“趣”、“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把学生引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促进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通过丰富的想象,激发创新意识。促进本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证语言训练的效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对教材中楚王给晏子赔不是这一环节创设情境。具体做法是:在读完这一段后,我戴上王冠演楚王,举起酒杯弯下腰低下头,在此情境中学生想象楚王与晏子的语言,师生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想象的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模仿起古人的样子表演。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展开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晏子回到齐国后,齐国的老百姓是如何欢迎晏子归来的,晏子与齐王、齐国大臣又是如何交谈的,等等。教师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课堂生机盎然,学生尽情地看、说、评、演、玩,总有不说不畅快的感觉,创新思维一次次地被激活。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当时当地的情境,捕捉到可结合并加以链接的时空,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置于独特的情境中并进一步升华情感。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动或震动,以及情感所受的熏陶,必将对完善其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引导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获得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钥匙。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阅读教学中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多质疑,这样就能产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意识。其实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疑惑的过程,也是各自品味文学艺术的过程。

如在教《西门豹》一文时,我就打破传统教法的定势,设计让学生提问题,比一比谁的问题更有价值。在众多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后有一生提出一问:“西门豹是当时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完全有权力把巫婆和乡绅抓起来,指出他们的罪行,再将他们处死,他为什么不那样做?”我立即大加表扬,抓住时机让学生读文章并分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把解决问题当做动力,朗读中仔细揣摩推敲,交流时各抒己见,相互点评补充,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得出西门豹使用的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和“杀鸡儆猴”的双重计谋,这恰恰体现出他是一个极富有心计的人。这样的设计,经历了质疑、探讨,加深了对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深化了对主题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我长久地记得那个大路旁,就是在那个地方,我想出了答案,使我无比欢畅。”达尔文的这句话留给我们的启示: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那就是要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地、充分地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活用教材,开拓创新空间

第5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 数学 阅读 兴趣 方法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的杠杆;学习中没有疑问,思维就没有依托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阅读仅限于语文、英语学科,而和数学无关。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错,出错的原因是由于“题没看清”、“理解不透彻”、“概念混淆”等情况,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差所致。所以,数学更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和数学课外书刊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可以读一些数学史、数学科普、数学教辅等方面的书籍杂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数学阅读量少,阅读面偏窄,缺乏数学阅读的方法及能力,阅读品位降低。同时有关数学阅读内容(如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等)的书刊少,数学阅读的引导指导不够。《学习的革命》、《哈佛女孩刘亦婷》、《哈佛天才》等书,都给我们一个启示:成功有效的学习起于成功有效的阅读。

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但由于其语言的抽象性、精确性,它又区别于一般的阅读。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把数学阅读看作是提高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知识的方向。不读懂题意,你有再过硬的计算能力也只能起到“南辕北辙”的功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作用和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在体验中感受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欲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材料,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阅读,尤其是数学阅读,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读的,或者说是会阅读的。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图画书一样,学生在彩色、有卡通的阅读环境中必然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充分利用教材,让低年级的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学知识,学本领。同样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就不是任务性的阅读,这样阅读的效率就高得多。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课本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令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教材的可能性。这种到知识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自然而然地使他产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他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如《阿拉伯数字的来历》、《+、-、×、÷等符号的产生》、《最早的尺子》等;时而穿插名题欣赏、数学趣题、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甚至数学幽默笑话;另外也向学生介绍数学课外读物,如:《马小跳玩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书》、《3 6 5趣味数学》、《数学学习童话》、《数学游戏》等等,每日进行1 0分钟数学阅读,并在第二天进行课前三分钟交流,问题如:你读了什么数学故事,故事中的哪部分让你印象特别深刻?虽然讲的不一定都很深刻,可学生们却都很开心。

二、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

数学阅读首先要认真细致,它必须精确到每个字、每个符号。从而达到“内部语言转化”的目的。学生阅读后,要利用语文阅读中的“找主干”、“缩句”方法,精简出数学知识或问题的精髓,进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出知识或问题的解决方案。此方法适合于学生阅读应用题、概念、法则、公式理解题等。例如:二年级上册学习乘法口诀时,有这样的要求:写出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的乘法口诀。这个题目既要让学生明白是写什么,又要知道是写什么样的口诀。有时还要借助于写,把读写结合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及题目的理解,改过去的“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

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填一填、算一算、做一做、折一折、写数学日记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真正理解文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乃是教师的主要职责。

三、立足生活,提升数学阅读的魅力

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田忌赛马就是数学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一次具体运用,适时介绍古代军事家灵活运用对策,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再如在数数教学时介绍数的原始表示法,使学生体会数起源于“数”;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和图案介绍,了解原始人对简单形状与图案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图形。

四、合理安排、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魅力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巩固认知要求,课后整理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个小节或一个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学习能力。

第6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一、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XX人,男女生各XX人。这班学生有一半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XX、XXX、XXX、XXX等几个同学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独立掌握本册生字200个,会写相关的词语。继续练习对对子。错别字率小于1%。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继续练习常用书法的连笔写法。

(二)阅读:

1.自测阅读质量。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

2.写好自读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

3.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

4.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阅读古文,通过朗读和与现代文比较,理解大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8.继续学习快速阅读、跳跃式阅读。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

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30首,连同自选背诵的内容,全学期不少于25篇(段)。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字斟句酌,炼字、炼句、炼意。

4.学写读书笔记(心得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参照学过的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综合运用四年级学过的修改标准、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以及本学期的补充进行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继续学习写评语。降低习作中的错别字率。

7.课内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学做开场白。学习怎样说明理由,怎样反驳别人的意见,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汉字活动。

2.阅读文中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发展及其影响。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六)自我评价

学习作单元小结,养成习惯,学会方法。时常注意学习上出现的错误。互相交流单元小结,提高单元小结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月10日—2月14日

6

开学第一课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10号开学

2

2月17日—2月21日

6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3

2月24日—2月28日

6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草船借箭

4

3月2日—3月6日

6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5

3月9日—3月13日

6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国庆放假7天

6

3月16日—3月20日

6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7

3月23日—3月27日

6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8

3月30日—4月3日

6

12*清贫

习作:他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9

4月7日—4月10日(4月6日放清明节)

5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清明节放假一天

10

4月13日—4月17日

6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11

4月20日—4月24日

6

16、田忌赛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12

4月27日—4月30日(星期五放劳动节)

5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劳动节放假一天

13

5月4日—5月8日

6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4

5月11日—5月15日

6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15

5月18日—5月22日

6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16

5月25日—5月29日

6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17

6月1日—6月5日

6

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

18

6月8日—6月12日

6

综合复习

19

6月15日—6月19日

6

综合复习

20

6月22日—6月24日(端午节调休)

3

综合复习

端午节放假一天

6月28日—6月30日(端午节调班)

第7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发表教学类论文是体现一个学者对学术研究水平了解多少的重要依据,那么化学教学类论文怎么发表呢?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表化学教学类论文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第8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一、为什么要进家电卖场和建材卖场销售?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幼稚,但笔者还是阐述一下,家电卖场和建材卖场是传统的目标客户采购场所,随着净水器市场的发展,卖场必然成为今后主流的销售渠道,根据目前市场状况,笔者谈一下进家电卖场有哪些好处。

1、起到一个广告宣传的作用,是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

很多经销商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方式,产品未上架广告先行,但这一做法往往不尽人意。这是对广告有一定的误解,广告是起的什么作?起的是一个拉动作用,产品未架就算知名度上来了,让消费者到哪里去买。还得考虑消费者购买方不方便的问题。

商场是传统目标客户采购场所,人流量大、针对性强、见面率高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平台,还起到终端拦截的作用带来销售,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2、树立了一个品牌和价格的标杆

净水器市场到目前为止正处于《三国》的群雄逐鹿阶段,谁又能真正的号令天下,坐拥热血江山,还是一个未知数。各大品牌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仍没有真正的形成品牌,比如:“买空调找格力、买冰箱找海尔,买净水器找哪个?这个就不好说了,净水器所形成的都是区域性的品牌。

商场是企业文化、终端形象最好的展示平台,大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都是以商场有没有为准;另外一方面商场也是价格的标杆。

3、商场让消费者购买更放心,售后更有保障

每个消费者购买净水器的时候,对售后的问题特别的关注,如什么时间换滤?产品出现了故障找不到人了怎么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客户之所以会提出这些问题,主要一点还是不放心,净水器的“价格”对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讲不是一个小数目;另一方面净水行业洗牌的速率也是太快。今天在你这买一净水器,产品有问题明天再去找时店都关了,这种情况在净水行业履见不鲜。

所以说大多数的人选择在商场购买,虽然说价格高点但放心,即使你商家不做了,商场一样的会给售后(每个销售商在进商场时都会交保证金,销售商即使被清出局、或不做了,这个钱一样会保留一年),这就是给客户的保障。

二、销售商进商场最担心的问题

1、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进商场的费用比较大,如进店费、保证金、好处费,销售出去还有扣点等七七八八加起了费用很大,如果销售不出去那就亏大了。

2、商场投入大,厂家能不能给予保障的问题:许多朋友也会有这样的担心,商场投入了,短时间没有起色,厂家又发展了客户,过河拆桥怎么办。

当然销售商还会其它的问题,笔者不再一一举例,投资就有一定的风险,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行业有这一种现象,挤破了头也要往商场里进、不稀重金,证明大家都看好商场以后的销售,具笔者对全国各大卖场经销商的了解,只要是进都不会亏本,80%都是赢利。

三、卖场的选择,与开发策略

目前从全国市场来看,卖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

建材:红星美凯龙、百安居、家得宝、好饰家…………

家电卖场:国美、苏宁、五星、东北的兴隆大家庭、新玛特

超市:苏果、家乐福、麦得龙、沃尔玛…………

列出那么多的卖场,有些朋友又问了:“那么多的卖场我们该如何进?先进哪一些?是全部都进,还是选择性的进?这个笔者也不好断言,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消费习惯,那具体的该怎么进,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能给各位朋友一点启示。

1、市场的调研

众所周知进商场的费用很大,如果选不好不仅丢了银子,又丧失信心,关于这一点,笔者建议不要盲目,点位的选择非常关健。在决定走卖场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市场。

市场调查的内容:

目前各大卖场有没有净水器销售:净水器市场尚未成熟,没有净水器的商场如要进入,还需谨慎,独角戏可不好唱。

有净水器的商场都是哪些品牌: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伟大的斗士都不会轻视他的对手,对对手多一份理解,胜率就越大,我想《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哪个品牌的净水器销售的最好:为什么会卖的好:应学人所长,卖的好必竟有他的过人之处。

哪个品牌卖的不好,为什么会卖不好

上述几个情况了解了以后,心里应该有底了,该进哪些卖场,先进哪一个根据自已了解的情况确定要进入家电终端的数量是多少。

2、商场怎么选、怎么进

选择相对高当、人流量大的卖场:净水器是一个不成成熟的产品,目前国家对净水整个行业没有一个行业规范,没有形成品牌。要想在当地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选择人流量大、高档的卖场是很明智的一个选择,

区口要好,最好设在收银台、电梯、入口的附近:商场能产生销售,有两种原因,一是在朋友或亲威家看到已经使用净水器,去商场选净水器,第二个就是偶遇(也就是本来是想买饮水机或买其它的家电,看净水器不错产生购买)。

3、展台的形象的设计一定要好

净水器在家电卖场终端展示,直接影响销售量,人靠衣裳,马靠鞍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往往大多数商家认为商场的费用很大,为了压缩成本终端的展示上随便装一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拿劳力士表来讲,是高端产品,是身份的象征。如果你拿了一批在外面摆滩高喊“劳力士特价五折销售”,请问你能销售出去吗?好的产品也需要高档商场、好的终端展示来衬托。

四、产品的销售策略

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净水器行业的竞争也不断的加剧,卖场的净水器品牌逐日增多,面对那么多的对手,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导购人员的培训,这一方面强调的再多也不过份。净水器市场不成熟这个是公认的,国家对净水器的规范标准也没有出台。不同款的净水产品都在吹自己的多好,消费者也没有也没有方向,这个还需要我们导购人员专业的去引导。

笔者(谢红义)前一段时间到北方的几个城市出了一趟差,对卖场的情况都考察了一些,促销员主要是反应出以下几个缺点:

促销员胡乱的吹需,夸大的其词的宣传,如活性净水器能使用3-5年;超滤净水器能余氯、漂白粉、重金属等,这样的宣传暂时性会有用,但这种做法无非是“杀鸡取蛋”只会给我们的售后留下很多问题。

对净水器技术知识的缺乏,大多数的促销员都是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问下卖出。可能也有人会沾沾自喜,对产品不了解靠“忽悠”也做了一个商场销售量第一。但只是暂时的,只能证明你的对手比你更差。

导购技巧上的欠缺,大多数的促销员一来了客户大谈阔论,完全不在乎客户有没有听懂,你连客户需求什么都搞不清楚,你还谈什么销售,结果就想象而知了。

大多数的老板对促销员都存在着“自满”现象,自己本身对技术上的知识欠缺,对促销员的培训上不够重视,大多数的促销员在促销过程中都属自由发挥没有方向。

当然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不在一一例出,促销员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卖场的销售量,这也是行业公认的,笔者有一朋友也是行业内人,他开店的原则就是“培养一个好的促销员,就进一个卖场”可以看出他对促销员重视,那促销员应怎样做?笔者谈一下自己看法,谨供各位同行朋友参考。

首先是基本礼仪的:促销员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在为服务客户介绍产品时,表情应该明朗、端正姿态服装和仪容,必须主动、大方、面带微笑,让客户在购物时享有亲切、愉快的感觉,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句话说起来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其次是做到三个了解:

了解消费者: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就给医生看病一样,先查出病因,再对症药。

了解产品:产品知识过得硬,才能成为消费者的导购顾问,净水行业没有规范,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似懂非懂的,要想说服他就要比他懂的还要多,一个好的促销员在知识的深度上要远超消费者或同行的促销员。

第9篇:田忌赛马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六艺”教育 高职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84-03

一、古代“六艺”教育的内容

古代“六艺”有时指儒教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有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知识技能。本文是指后者。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官学和春秋时期孔子私学的六门基本课程。《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包括: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五射包括: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驭包括: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九数包括: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方程、勾股。

何谓“礼”?不学“礼”无以立。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六艺中,礼被列于首位。礼源于人的日常生活,是感性世界的节奏化和形式化,是立身、成人、处事必须遵循的道路和方法。

何谓“乐”?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 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 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等组成。乐是人对现实世界的情感反应的具象化表达。《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把现实的、感性世界的人的情感反应形式化为艺术,人心的喜、怒、哀、乐、敬、爱,皆可形式化、具象化为乐。乐的社会功能是配合礼赋予生活以美的表象,行礼时需要配乐进行,吃饭时,也要“食时举乐”,乐渗透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何谓“射”?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既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射艺”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

何谓“御”?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以及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中国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这说明,驾驭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斗勇,更是一种斗智,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学、驾驭学、领导学方面的综合最优化。射、御是生存与军事技能,自夏代就列入学校教育的科目,至周代后期,射御二科从实用技巧训练演化为礼仪。射御与礼、乐的关系在《周礼》的叙述中得到强化,并被固定为礼的一部分。

何谓“书”?书,指书画艺术,但如果把书画仅算做一种技艺就错了,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和法宝,很多官僚寄情于书画,不仅仅是锻炼技艺,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何谓“数”?数,即数学之数。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已经很发达,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如宋朝时期著名大数学家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

中国古代把人的能力分成六个系统,因此称为“六艺”。依据上面的分析,“礼艺”应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乐艺”应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艺”应是关于体能和军事的学问,“御艺”应是关于军事和主事的学问,“书艺”应是关于记述和修身能力的学问,“数艺”应是关于术算能力的学问,大约这就是中国古代对人类才能的学问系统的总括。

二、“六艺”在儒家教育中的地位

传统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它潜移默化但却极其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六艺”在儒家教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意思是保氏掌管劝谏天子的过失,并负责用道义来教官员和贵族的子弟。首先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夏、商、西周的学校皆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的教学科目。

《论语・述而》中孔子也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艺,历代的注释者大多都理解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何晏《十三经注疏》对其是如此解释的:“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据、依,故曰游”,朱熹注曰:“游者,适情之谓。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之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甚至,借由此道可以达到“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人如于圣贤之欲矣”。朱熹对“六艺”的重要性用“至理之所寓,而日用之不可缺”来表达,深刻地指出“六艺”的二重性:既是道,又是技。无论是从哲理的层面论证,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的阐释,“六艺”都是“人之为人”的基础。

从古代儒学的课程设置次序上看,“六艺”也被定位为儒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施教阶段定位为小学,大致是在15岁之前完成。对于受教者而言,“六艺”既是大学阶段的课程的基础,又是受教者在社会中立足的技能。

《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即所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可见在当时,儒教以六艺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只有身通六艺的人方有资格被称做“贤人”的。

三、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技术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某些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即偏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明显不足。

第一,把“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有益的,应大力提倡,但不能替代人文素质教育。

第二,重职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第三,认为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要实现这些,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

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人文素养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但从某些高职院校当下的教育教学来看,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得是不够的,并由此带来了学生人文素质诸多方面的欠缺:一是缺乏人文知识导致文化素养较差。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没有读书写作的习惯。认为取得等级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二是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了被某一专业知识填充的“工具”,只能从事某项专业工作,对别的知识,甚至基本的做人、做事的常识也相当缺乏。这完全违背了高校教育的目标和宗旨。三是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残缺”。人格是人内在和外在素养的有机统一。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一切无不与人的人文素质直接有关。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缺”,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

四、“六艺”教育对当下高职教育的启示

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和“乐”是道德规范和自身修养,这是做人的基本守则,也是首要规范;“射”和“御”,是指要经常锻炼身体,要有强健的体魄,也体现了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要求;“书”和“数”,是指工作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古代“六艺”教育的思想与当前我们所倡导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两者具有吻合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更高人文素质和精神追求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正视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古代“六艺”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措施,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第一,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文明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要创新理念,既应遵循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应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应充分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在全面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上,适当将重心下移,突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先教育成人才能培养成才。教育工作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灵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良好的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第二,应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领、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园绿化、布局及文体设施、文化景点的建设,使学生置身优美环境之中,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产生自我约束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应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院报、学生工作简报、文学社刊等宣传媒体,加大文明素质教育的宣传,营造文明修身活动的氛围;应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开展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朗诵、辩论赛、文艺会演、体育竞赛、高雅音乐欣赏、主题讨论班会、精品团日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应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以凸显教育成效。高职院校应依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完善学生考核体系。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军训、主题大会等教育时机,解读管理制度与文明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同时应以严格执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寓教于管。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正面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觉意识,使学生文明素养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应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师德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应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自觉把育人的责任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行动中,真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的感召力来感化、教育和引领学生。

第五,应充分利用用人单位到校开招聘会的机会,让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的教育。

第六,应充分利用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一点、尽可能广一点、尽可能深一点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第七,应完善运行体系,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形成党委决策,职能部门督查,系部全方位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各部门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应将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文明修身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纳入到学校中心工作中,贯穿于各项管理事务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力求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定开,谭佛佑.中国教育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2]胡金平.中外教育史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柱.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发展[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娜.浅谈西周六艺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