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第1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 大赛平台 模拟竞赛

一、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一种竞赛活动。竞赛面对全体在校大学生开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电子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加速高校信息与电子科技专业的课程变革。这一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紧密结合高校信息与电子专业的内容,带动高校课程变革和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大学生基本知识不够全面,参赛准备工作做的不好,设计作品缺乏新意,设计理念和比赛要求有出入等,这些都会导致参赛学生在比赛中失利。本文的平台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整合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速电子电路模块的建设。有了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很好的巩固学过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自己的作品在竞赛中的竞争力,最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委的认可。

二、现状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举办目的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竞赛中学生需要综合利用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团结同伴,搜集设计需要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从94年第一界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举办至今,这一比赛已经举办了11界。从第8界开始,这一比赛开始分组进行:高校组和本科组。而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高校组。这一比赛的现状是:比赛项目主要有电子开关类、仪器仪表类、数据收集整理类等。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显露了我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过于呆板,不能完成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三、对策

(一)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强化课程体系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高校在校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差距。在教育资源多样化的今天,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电子技术过硬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在电子技术和电子CAD技术等方面知识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跳过日常实验,给他们安排难度较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实验课题,学校为他们提供实验器材的支持。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可以考虑以不同形式给予奖励。同时,学校也要对开设的课程进行整合。特别是一些基础课程,比如数字电路、单片机等,这些课程都是电子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学生的理论基础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教授这些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给予提高。

(二)鼓励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个人能力再突出,也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所以,面对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要组建团队,依靠团体的力量。“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比赛设计时间是四天三夜。参赛人员需要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参赛作品从设计到调试的一系列工作。这全部的工作要一个人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组织多位学生,根据他们的特长,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作品设计、作品制作、作品调试,文案写作都有明确的人员跟进。这样合理分工之后,才能把团队工作的效率最大化。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但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学生的团结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三)建立开放的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

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增加实验室的设备并对相应的学生开放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很多的想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这些想法才有存在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增加学校实验室的现代化设备、并对有实验需求的学生开放是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以电路单元模块和历年的案例培训

由于比赛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做好赛前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任何电子器件都是由一些电路单元构成的。假如在比赛前准备的电路单元可以在比赛中派上用场,那么无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让参赛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作品的性能上,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的优秀。而想要让比赛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充分,就要在一些最常见的模块上做功夫,因为常见的模块一般都是一些基础的模块。在任何的电子器件设计中都有用武之地。比如,A/D和D/A模块,传感器检测电路等。同时,拆分一些典型的电子原件,让学生对这些电子原件有充分的认知,可以对他们进行熟练的拆分与组装。对往年参赛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观摩和分析。这些内容网络上一般都有,学生非常容易就能够找到。那些成功的作品往往都是智慧的结晶。教师可以根据整理好的这些作品的资料,模拟比赛现场,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选拔。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模拟,增加对学生的锻炼,减轻学生对比赛恐惧感。大学生电子大赛平台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设计。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之,对学生来说是一举多得。而在大赛前对学生进行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比赛中胜出的几率,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活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电子大赛的种种福利也可以增加其他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动力,在学生中形成一股设计的潮流。

四、结论

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结精神。同时,经过这样的比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建立一个针对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电子竞技平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奖项,而且也可以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让竞赛带动学校的课程改革,以课程变革推动竞赛发展,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这才是学校建立电子大赛竞技平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席新铭,胡刚刚,杨志平.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2]杨晓静,尹忠东,艾欣.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第2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并且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如今的时代已是网络化信息时代,计算机不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在教学的课程中也得以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当今社会中能否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1强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应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交互性作用,学生在课堂不像以往的那样,只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有关的知识,在遇到问题时也只能是老师通过理解然后讲授给学生听,使学生有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如果让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与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结合,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去理解该课程所讲的主要内容。如在将有关半导体制作的晶体管其内部载流子运动,以及分配过程等课程内容时,由于载流子的运动是看不清摸不着非常的抽象,而且讲起来是枯燥无味,学生会不仅会感到很难而且也搞不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很难讲明白,因此,学生也就会很难接受其晶体管在其内部载流子流动的情况到底怎样、分配的规律进而进行放大的原理是该怎样理解。如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知道载流子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还可以通过客观的观看视频对分配的原理也有很好的理解,那么老师就可以轻松教学学生也能听得明白[1]。

2应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如果只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汲取有关课程的内容,那么是一定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学习效果,不仅学生感到了无生趣,而且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难以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只是讲解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只有因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的目的。

因此实验与理论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的弊端,理论也要通过不断的验证;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一定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要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有效的结合,如在物理学中自由落体,物体从高空掉下是不受质量的影响,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是完全想不通的,要在真空中才可以,如果不走进实验室那么就永远会存在困惑;电路原理只是听老师讲大概能听懂,可是没有通过实验验证心中还是会产生疑惑。

大思想家孔夫子说过“传道受业解惑”没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总是充满疑问,面对种种,要使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来解开疑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很好的汲取有关课堂的知识文化,还可以使学生不在仅有空洞的想象。走进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绘制图,再按照原理进行试验然后得到验证的这样一个过程,还可以使老师的讲课过程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从根本上改变该课程的抽象,了无生趣,难以搞懂的情况发生。

再如在讲授各种基本单元电路以及应用时,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尝试着通过动手去连接有关的线路,真正的理解课程中原理是否正确,虽然原理都是通过科学家的不断论证得出的结果,但是还是要保持提出问题论证问题的态度,这样学生通过对电路图的理解和各种线路图的搭建和焊接,从实验的过程中归纳总结[2]。

3讲究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软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各种各样的主流软件的逐步形成而同步发生

改革[3]。在当代电子设计的领域中,EDA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式,衡量一个国家电子技术发展的水平EDA技术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标志,IT行业的有关工作者如果沒有掌握EDA技术在一定色程度上足以说明其不具备从事这方面职业的资格,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课程中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是处在势在必行的趋势,要通过电子基础教学来彻底的改变传统口头的教学方式,要对EDA技术多加以利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学习基本电路,和更为复杂电路原理使所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及对面包板或印制板焊接组装的利用等,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所应用到的人力、物理以及时间方面的浪费,还有对电路性能分析做出失误的判断等各种因素,以此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出可以满足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3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4天时间里,在竞赛组委会派出的专家全程监控下,3人一组完成题目选择、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和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工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包括电路分析、高频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原理、EDA、电子测量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线路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可选用的器件包括分立元件、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单片机等;设计手段可以采用传统的,也可以采用现代电子设计工具,如Pspice辅助分析和CPLD在系统可编程。电子设计竞赛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一、课程体系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就认识而言,可以在课堂上认识,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认识;而就实践而言,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上实践。主课程设置上可作如下安排:(1)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电路分析》课程并安排实验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的知识;(2)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安排实验课,在学期末进行两周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知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电子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3)二年级下学期开设《高频电路》《EDA》和《电子电路设计(Protel)》课程并安排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电路的能力;(4)三年级上学期开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两门课程并安排实验,在学期末进行两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实用的电子产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初步掌握程序编制及单片机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5)三年级下学期开设《电子测量》和《单片机应用设计》选修课,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结合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设计多个电子产品,使学生熟练掌握程序编制及单片机电路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独立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为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后备人才。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为全国性比赛和省级比赛,都是每两年举办一次,单数年份为全国性比赛,双数年份为省级比赛,通常在九月初举行。参加竞赛的同学主要为大三的学生,参赛前已系统地完成电子线路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并掌握了一部分单片机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所学各门课程比较独立,同学们普遍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因此,在电子设计竞赛前的暑假,需要对参赛队员进行培训。由于学生已经在《单片机应用设计》选修课中得到锻炼,培训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制作较大规模应用电路的工作经验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仿照竞赛要求将同学分组,从较简单的应用电路开始,要求每组学生完成数个难度递增的实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并写出详细总结报告。在制作每个电路的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案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现行教育体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重知识传授而轻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重理论研究而轻实践环节的训练,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现状的突破和创新。认为实验课只是一个辅助环节,实验课的老师可以随意配备,任课老师只要会示波器、信号源和稳压电源等简单仪表的使用就可胜任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验课不单纯是让学生学会仪表的使用,学会测量几个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一种系统观念、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这些不仅要求任课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为此,实验课应该配备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我国现行高等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青年教师,他们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缺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他们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到电子企业考察学习,从实际的工作中获取实践经验。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4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全面促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电子设计大赛;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以竞赛为依托,促进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将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基础上,全面推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电子设计大赛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目的在于推动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自1997年开赛以来,电子设计大赛便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评价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充分调动了各个参赛院校及教师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在历年竞赛题目中,涉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是最多的,因此,充分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知识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前提。本文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同时,该课程较为抽象,内容多,学时相对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课堂讲授,大多属于理论方面的抽象概念,很少涉及具体知识应用。另外,现有的实验项目也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验证方面,很少有贴近实际生产应用的实验项目,学生即使学会理论也不会运用,造成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

(二)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形式,学生很少参于其中,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内驱力不足,学生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滞后。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新型电子器件的产生也是层出不穷,而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差距,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触新技术及新知识,学习内容过于陈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适合当前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电子设计大赛导向下《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改革

针对当前教育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对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作出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实用性、全面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与实际应用电路联系起来。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的特点,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一是将整体教学内容模块化:半导体模块,集成运放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及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二是弱化对于器件内部结构的讲解,加强外部应用特性介绍,并增加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竞赛中实际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电路,这样既有助于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又能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不断更新,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把新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完善教学手段。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完善教学手段,电子设计大赛对参赛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高要求,因此,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多媒体,通过动画、视频、元件展示等将课程中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演示和讲解,例如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晶体管以及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课堂上要善于利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并于团队学习等互动过程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交融与构建。此外,配合启发式、讨论法、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营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积极主动探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导向下《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的改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注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这为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机会。为此,以大赛为依托,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环节进行完善和强化。

(一)优化实验环节,突出创新能力。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实验课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为适应电子设计大赛要求,要改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模式,增大设计性和综合应用性实验比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基础上,自主研究、设计实验项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将仿真软件Multisim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包括电路设计,元件选型,参数设计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元器件选择对电路产生的影响。此外,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实验室要定期补充更新实验器材,同时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根据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训练学习,实验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为学生研究学习提供各方面支持。

(二)提高学习兴趣,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定期开展电子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竞赛模式充分借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命题特点,题目可有针对性地参照往年的竞赛题目,设置基本要求和自主发挥两个层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成立参赛小组。从设计方案,元器件选择到装配制作,完全由学生配合完成,教师负责引导答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组织成立电子兴趣小组,开展知识讲座,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分享优秀的网络资源,学习新型芯片,以此拓展学生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竞赛活动,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责任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成为推进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课程改革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对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研究。当然,电子技术还将继续发展,要坚持以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出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作者:孟显娇 王赛男 单位:沈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彰云,邹增丽.以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1

[2]会,丁文斌.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6,2

第5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年来,国家调整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强化了信息产业的地位,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如何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为指针,围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创新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问题,是新形势下一项紧迫任务,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

2现代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相关理念也渗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中,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信息技术中需要很多的变换和数据处理,采用的算法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如快速傅氏算法、离散余弦变换、测量数据的误差处理与回归拟合等。在算法实现上,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领域中的数据运算、数据变换和数据处理都可融入计算机程序中。

(2)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同时,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得到飞速发展,也使得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获得广泛的应用。

(3)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促进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以通信系统为例,传统通信系统的终端、传输和交换这三个子系统的界线不再明显;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已由通话为主发展到了传送语音、数据、传真及图像等多媒体的综合业务;计算机技术直接决定着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通信协议及系统性能,使得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依存和协调发展。

(4)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线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仿真试验更加便捷、高效,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覆盖了电子设计的全过程。电子系统的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EDA软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电子电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计算机教育应重视的环节

3.1明确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必须明确本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况和对学生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在电子信息技术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2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实验中可让学生自己编程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计算机教学效果。

3.3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已渗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中,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才不致于使专业课教学与计算机应用脱节。只有使本专业教学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完成计算机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层次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4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要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计算机新理论和技术。同时,要根据本学科领域内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构建合理和优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第6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方法;实践;思考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在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中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能够对其他的专业课有理论方面的理解。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内容和实践过程中进行思考,这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有借鉴作用。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内容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结合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这两方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以集成技术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但在教学方面,该课程的内容明显滞后于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这需要该课程不断更新、充实,在教学方面实现更多的成果。原有的教学体系方面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论研究和普及程度过深,而忽视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方面的教育。现在的改革应在内容上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解难度,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概念在实际中的操作和应用,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落实实践课程和实验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和发展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

2项目化教学方法

2.1理论课时安排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学时多、影响面很宽的技术基础课。电子信息不同子专业中,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的要求程度有所不同,其之后在职业、岗位上的应用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学教师方面依据专业需求程度的不同来安排该课程的学时。在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专业重要基础的子专业,学校方面应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其理论的课时多设置,保证一周三次以上的教学课程,安排不同的实验内容,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计划和考试大纲,确定相应教学定位等,保证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在理论教学方面课时安排的灵活性,教师应对其专业需求进行调整,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2.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统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由任课教师担任,实验方面由专门的实验课教师担任,互相之间的联系较少,教师之间也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导致学生的对于理论课和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不能很好的对应,不能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实验教学的器材和内容的更新,不能够和课本上的理论内容相对应,往往实验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还原,使学生难以明白实验所验证的理论;实验课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超过或者滞后课程教学内容的情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化教学方法提出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批次教学任务的落实,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统一。每一个项目周期内,实验课由任课教师承担,实验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由任课教师安排,根据项目内容掌握进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灵活调整实验内容,做到理论和实验教学协调统一。

2.3通过电子设计活动强化理论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方法实现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在实验课上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子设计的方式理解理论知识,学校提供电路板和电子元件,让学生动手焊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分析主要元件的功能,以及这些构成电路的作用。这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挖掘在模拟电子技术有潜质、有天赋的学生,通过相关竞赛的开展,一方面鼓励所有学生参加竞赛的勇气,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另一方面选拔潜质优秀的学生去参加高级别的大型电子设计比赛,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有机会参加国家比赛,在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

2.4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

在项目化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分配一个自主完成的任务。通过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学生通过实习、网上查阅资料等手段完成一份报告;并让学生们进行报告的分享和经验的互相学习,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2.5完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的最后考核中,学生养成靠突击复习出成绩的坏习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平时学习不认真;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教师对学生素质培养处于被动状态。现在,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校方面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添加了考勤、上课表现的积分制度,这就提高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紧迫感,降低了考试成绩说明一切的考核标准,达到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潜能的机会,组织他们参加专业性较强的课外兴趣小组制作活动,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2.6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分层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要从鼓励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在课堂评价中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手段应用

在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学内容有限等问题的出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制作好课程的演示过程存储在投影片或计算机内,并且可以反复取出,不断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技法的各自优势,学生也有时间思考和做笔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结构复杂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性及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电路清晰的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顺基本理论知识,再利用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动态效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升感性认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目的。

4总结

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采用项目化管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断的强化我们现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理解进行帮助。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高职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兴趣,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洁,李文杰.浅谈高职院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J].民营科技,2009(7):55-55.

[2]张涌萍,金浩宇,肖波.建设一流高职院校背景下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

第7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 教学改革 教学成效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特征就是对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并由此构成数字系统。所谓数字系统,即对数字信息进行传送、加工、处理的电子设备。一个数字系统既可能是一个小而简单的,又可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数字钟是一个数字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也是一个数字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采用传统设计手段完成复杂数字系统设计越来越力不从心。以FPGA/CPLD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设计方法,代表着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发展方向。

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从培养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的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层次型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完善了数字系统系列课程内容,理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数字系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三个特性: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工程实践的应用性,并已将课程改革写入专业的培养方案,在2011年9月获得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1.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

教学团队以现代设计手段和方法为主线,重塑了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经典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应用和设计课程教学为提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相融合的体系结构,在经典数字电路教学中注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在电子技术应用和数字系统设计中强调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工程实践的应用性。具体层次见图1。

图1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图

1.1注重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素养。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关于数字系统经典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的课程,因此,课程的教学以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主体。

针对不同专业培养要求,数电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上采取了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通信与信息类专业侧重系统级应用,实验以综合设计为主;计算机类侧重外部逻辑关系和可编程PLD、淡化内部电路原理,实验以应用为主;自动化类侧重控制观念和电气特性,重视A/D、D/A内容,实验以应用控制型为主。

针对我校通信学院和光电学院强化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团队开展了数电课程的双语教学,旨在让学生提前掌握专业词汇,提高阅读外文文献和自学现代电子技术的能力。自2005年在光电学院强化班进行试点开始,至今已送出6届1000多名学生。

1.2强化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由“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6门课程构成现代设计方法和理论层次。该层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在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中,教学团队提出开放的思路、打破单一课程限制。如: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时间内,有步骤地推进FPGA初级应用训练(原理图的设计训练);在FPGA教学时间内,有目的地联系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专业背景课程,强化FPGA在数字系统、通信领域等各方面的应用能力。

其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为重点建设课程,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泛,强调系统综合性设计。特别根据电子竞赛相关内容模块,添加了电源设计、信号源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用数字系统设计的能力。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2.1形象、生动的理论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教学研讨,团队形成了案例教学法、比喻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思维训练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为例,谈谈各种教学方法。

2.1.1案例教学法。如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学完组合逻辑与触发器后,以三人抢答器为例,先从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入手,分析其功能,找出其缺陷,再添加触发器,改进其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设计电路和改进电路的意识和愿望;在讲了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之后,以MULTISM为仿真软件,演示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险象及消除方法,要求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提交仿真作业;在讲完计数器后,以电子钟设计为例,串讲前面所讲的译码器、计数器、数码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1.2比喻教学法。在讲卡诺图化简时以“擒贼先擒王”来说明圈圈得越大越好;“不打落水狗”来说明保证每个圈中至少有一个小方格不被重复圈过。

2.1.3启发教学法。触发器的讲解过程中,从RS触发器入手,讲其特点、优点,引导学生发现其电路的缺点,从而提出改进电路钟控RS触发器,再进一步分析其电路优点和缺点,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改进电路,引出钟控JK触发器、钟控D触发器,进一步引出主从触发器。随着电路一步一步地改进,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以人生哲理为例,引发学生从电子技术的改进过程中思考人生。

2.1.4思维训练法。在讲中规模计数器设计任意模值的计数器过程中,以画状态转移图为工具,引导学生从复位法、置位法及进位输出置最小数、级联等多种方法设计电路,实现学生设计电路的思维训练,从而完成数字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教学任务——任意模制的计数器均可实现。

2.2以自学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系统设计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数字系统设计系列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

2.2.1加大实验课时,调整理论、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如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16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嵌入式系统(16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DSP原理与应用(20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30学时理论+26学时实验)。

2.2.2从2006年开始我们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学校拨款、企业捐助的方式,建立了基础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教学基地两级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上采取传统实验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形式。教师讲授基础入门知识,除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内容。

以“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课程为例,必做实验包括:QUARTUSⅡ简介与应用、带使能端的计数器的设计、数控分频器的设计等,采用传统实验方式,由教师讲授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学生按部就班完成。该部分实验要求学生主动性较少,主要目的在于设计流程、软件开发、硬件平台的掌握。选作实验包括:基于LPM-ROM的四位乘法器设计、序列检测器的设计、数码管扫描显示电路、硬件电子琴设计、数字频率计的设计等。学生还可以自行拟定题目,与教师商量后进行。该部分实验采用开放实验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设计能力。

3.日常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融合

教学团队把相关课程与各类课外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从课程学习中选择优秀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建立系统化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和开放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电子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选拔条件更加出众的学生进行后续的集中培训。

其次,根据各届竞赛的题目和要求修改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在“EDA”、“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等课程会根据的新技术的发展增加相应的技术讲座。“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为新开设课程,重点在于系统性应用综合知识,在基本模块讲完后,进行综合性实际项目的设计,其中就包括精心选择的各类电子竞赛试题。各类科技活动对推动课程教学的各项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我们与中国电子协会合作,进行全国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培训。多渠道提升学习动力,营造科技氛围。

4.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我校通过引进、国内外进修培训,以及采用“以科研促教学”、“以科技竞赛促师资队伍”、“理论实践教学双肩挑”的模式,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职称、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在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自编教材12本),自制实验设备(自行研发设备6项),尤其是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参加各种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5.结语

数字系统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课堂教学成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尤其在课外科技竞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以来,教学团队教师指导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重庆市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2008年以来,参加重庆市盛群单片机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创意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2010年,参加“高教社&XILINX杯”重庆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7人获得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重庆赛区一等奖2项。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寻求如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威,姚富安,刘勇,南新志.实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2]潘松,黄继业.EDA技术实用教程(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3]邹虹,贺丽芳等.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3.

[4]张鹏,石鑫,应俊.HOLTEK HT46系列单片机C语言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61.

第8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综合设计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系统化 教学改革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general problems in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systematic reform scheme including basic courses, comprehensive project desig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improvement of student?蒺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systematis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1-02

电子综合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综合性的实践类课程,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实验,它更多地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需要学生前期具有各类电子技术知识的积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使用能力[1]。

1.课程现状分析:

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电子综合设计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设计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课程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电子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各类电子基础课程的扩展和提升。但目前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普遍缺少与基础类课程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开发技能的进阶学习。

(2)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时间周期较长,参与人数较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较为复杂的课题设计,需要一大批掌握综合设计能力的老师全程指导,目前的现状是大学教师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的开发能力也较为单一,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电子综合设计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各项电子开发技能的综合应用,课题的设计应覆盖更广知识面。而目前设计的课题很少从综合的系统设计层面考虑,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4)大多数院校多以配套实验教材作为学生信息资源,实时性较差,很多时候会出现一本实验教材使用很多年,学生设计完全跟不上电子技术的更新。

2.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1 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需要充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体,发挥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改革从以下三点目标开展:

(1)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持课程教学连贯性,使学生尽可能的掌握多种开发技能。

(2)将教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相结合,以评价体系作为辅助,通过项目开发、专业技能的定向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教学梯队。

(3)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2],开发涵盖广范围专业知识,迎合社会技术热点,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课题;建立电子综合设计信息数据库,缩短学习入门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设计上。

2.2教学改革方法实现

教学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实践项目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和信息资源改革。

(1)基础课程建设改革:综合各门相关课程的特点,建立各门课程实验的关联性。如前所述,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是各门基础课程设计的扩展和提升,可以将电子综合设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功能和不同的难度分解在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中。在电子综合设计课程阶段,综合应用各种开发技能,将每种模块功能实现提升,同时整合各个模块完成较大规模的系统设计。

(2)实践项目改革:课题的设计结合当前的技术热点,更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3]。考虑到电子综合设计的难度分配,将整个电子综合设计分解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教学单元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第二个教学单元以实现的基本功能为平台,学生自主实现创新性设计。

(3)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双向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学生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课程完成质量的评价、学生评优。根据学生对课题的评价,对课题内容进行更新或者淘汰,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评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优化设计能力。

(4)信息资源改革[4]:改变传统编写实验教材的方式,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将每个课题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必要开发工具及其使用指南等,同时数据库能够实现实时更新。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访问数据库查阅所需要的资源,缩短学习入门的时间,提高设计的效率。

3.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课程在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一种创新性的改革方案,通过分别对基础课程建设、实践项目、评价体系和信息资源进行改革达到提升电子综合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淑珍,杨士强在硬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计算机教育,2012(19):39-41.

[2]苏小红, 梁佳, 童志祥. 发掘本科生创新潜能, 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 计算机教育, 2009(19): 4-9.

[3]范伟, 黄贤英, 徐世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考. 计算机教育, 2011(17): 13-15.

[4]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2-84.

第9篇:电子设计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工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00-02

一、课程定位

电工学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学生的《电工学》课程的知识基础直接影响他们对《工程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及应用》、《机床电气控制》等多门主干课程的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受到较强的基本技能训练,并较深入地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二、课程的难点

由于现今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整个阶段中基本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和实践,他们对常用的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都缺乏基本的认识,使我们在电气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存在困难,教学效果亦难达预期目标。然而,上述内容又是《电工学》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另外目前很少有高质量的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专用教材,使得学生对电路定理、定律的应用及电子电路分析计算、电机的结构及原理控制等存在诸多困惑。

三、目前常用的主要教学措施

1.用相机拍摄或网上下载《电工学》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全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图片,并放置到相应的教学内容的PPT中。

2.把教材上的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及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做成多媒体演示动画,使枯燥的理论变为生动的图像,并化解教学难点。

3.本课程隶属于机电教研室,本教研室定期会组织相关的理论课教师及实验教师座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对好的方法进行推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4.该课程是面向我院五个专业的学生开设,本课程组教师保持与所授学生专业的专业教师的交流,力所能及地将电工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生的专业知识衔接起来,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四、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电工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要多样化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电工学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手段,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电工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新技术发展实例,启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1.建设独具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及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我院组织一线教师编写了《电工学》的教材并出版,该套教材重点突出电工学课程应用性和先进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科学思维能力。

2.灵活运用板书讲授、多媒体讲授、示范教学等不同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3.对于基础理论性的内容,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受到课时的限制,可以采取仿真的模式,让学生观察结果,并让学生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电路,能大大提高上课效率的特点。

4.对于一些具体器件,如仪表的使用、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运用现场和动画演示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

5.对于一些原理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交流电路、直流电路、三相电路的计算等,需要将课件讲解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讲述的内容,老师和学生同步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在听课的时间可以将一些难点疑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巩固,注意学生的接受与知识消化。

6.理论深度适宜,强化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注重应用性知识的传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之后才能在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进行技术突破和知识创新。对电路、磁路等的概念要加深;对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支路电流法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要进一步强化;对过渡过程的三要素法的推导适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把重点放在三要素法的应用上。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强调了边理论边实践、交互渗透、逐渐递进达到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

五、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电工学实验一般都是实践性很强,需要足够学时来支持的,而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做法,即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之间的配合是每当理论教学完成一定的内容后,紧接着是与之相关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常规仪器的使用,也就是说实验内容大多是验证性的为主。另外实验室是按专业设置的,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实验教学地位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并缺乏激励机制。

电工学实验课程现在还是属于课内实验,实验的类型有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不可能在两节课的实验时间完成。因此可将这门课程的实验实习差别化进行,譬如对于验证性实验和简单的认知实验,可以在规定的两节课时内完成,而对于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其难度稍大,需要学生要能够在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设计工具和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的情况下,在实验中设计出较好的方案,对这一类的实验,可以不局限单一电路的功能设计,而是可以立足于简单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些内容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提出方案将自己的知识整合优化,使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如将电机、继电器接触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电动机软起动继电接触器控制PLC控制变频调速、脉宽调制的一条线系统教学内容,使学生知道怎么将电工学所学知识在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掌握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具体的措施如下: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实验课教学中实行“一调动、二保留、三淘汰、四符合”的教学改革方案。在保障学生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推行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和创新实验。指导学生制作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参加相关的一些竞赛,例如我院积极推荐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全国性比赛及省市校级比赛。

2.建设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电工学实验的内容涵盖面广,这些课程内容可以相互渗透,可以融合,使得电类技术基础的实验的综合性实验可以包括众多的学科内容和方向。使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充分应用所学的技术基础知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电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多加以实施。

3.更新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添加综合性、设计系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查找资料,合理选取仪器、制定实验方案,经老师审核后,由实验室提供器材设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跟着老师走”的传统模式。

4.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修订完成自编实验教材,使实验教学更加开放自由,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5.进行实验项目现设,实现实验考核制。

六、按课程目标要求改变考试方式

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不仅有理论还要有突出实践技能,因此在每一部分学习结束后,分别进行阶段考试,并将阶段考试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期末进行实验考核,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级的15%。学生的总成绩应为平时成绩、实验考核与期末成绩的总和。期望以这样方法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步掌握的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回顾和总结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使学生及时了解了自己的学习动态,对于后续阶段的继续学习非常有利。

七、总结

基于理工类独立学院的特点及我院培养人才的目标,电工学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使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新构建的电工学课程大平台可以满足我院各专业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又要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有理论还要突出实操技能。利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可以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小林.高职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

[2]聂宏展,蔡国伟,崔实,娄娟.电类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设想[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23(3).

[3]郝静,刘耀年.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01).

[4]刘绍堂,徐靓.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