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科学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开展的更加的顺利。生命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只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时,遵循的第一个就是浅显性和广泛性原则。浅显性就是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过深、过难,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意思即可,不需要进行知识学理渊源的探究。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如果太难的教学内容则容易让他们感到烦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虽然教学内容不宜过难,但是却也不能够只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个就是生活性和开放性原则。将生命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用比较通俗鲜活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往的生命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专业术语过多,使得学生厌烦学习。只有将生命教学生活化,才能够让学生感到乐趣。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第三个就是适度性和需求性原则。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张弛有度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减。
二、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来,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以生命教育为基础进行设计。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生命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生命教育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懂得珍惜生命。第二方面就是实施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探究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发展,生命教育应该具有灵活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第三方面就是巧用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比较的丰富,教师可以巧用生物之材、展示生物之美、揭示生命之道、引导自我之爱和实施生命之教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设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保障,只有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
三、在中职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尊重、热爱生命。人类的生命诞生历经了非常漫长的一个阶段,从一个没有生机的尘埃发展到原核生物,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进化到真核单细胞生物,经过非常漫长的进化才形成了结构复杂的人类。人类的生命是非常的伟大的,这不仅能够从新生命的诞生过程能够看出,也能给从人体的一些列动作和调控中看出来。因此,在中职生物课堂的生命教育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生命伟大的意识,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激发学生欣赏、善待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短暂的,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个体生命短暂,珍惜生命,激发学生欣赏生命、善待生命。生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个体的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例子,如雾霾,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环境是生命的保障,每一个生命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养料的供给,这就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获取。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该课程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自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为了开展好生命教育,生物教师应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领悟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伴随之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裂变的时代,生命问题己就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希望能够充分关怀、呵护生命,感受、体验生命,创造、超越生命。时代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回声”在“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中,教育回归生命,回归人的发展,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在中学生物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这使得部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心理问题的产生。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清华大学某学生伤熊事件”、“南京大学某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马加爵的杀人事件” 南京某校高二学生周某因发现自己的宠物狗被送人,而吃40余片安眠药自杀等事件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生命愈来愈冷漠,冷酷。这也无不显示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二、生物学科在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优势性
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重视课堂上教学,结合生命教育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
在讲授“生命的起源”时,给学生充分展示生命孕育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生命产生的艰难,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生命体都不可能孕育成功,因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爱;特别是在“人的生殖”的学习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是几十亿分之一的优胜者,我们的生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通过近10个月的培育后才产生的,在这10个月里,母亲是很辛苦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是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疼痛才把我们产下,并且在生产中,母亲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的生命。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
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在探究完《种子的萌发》的实验之后,让学生把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下延续,把这颗发芽的种子种在花盆里,继续培育,认真写观察日记,自己记录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让他们体会生命成长的艰难,通过亲身观察和记录,真正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的重要。
3.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教学;初探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现在,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随着对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习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微生物学授课范围适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是生物物理硕士学位课,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探讨。
1.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所以要根据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开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作适当调整,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工业微生物学是注重应用的一门学科,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例如鼓励学生将所学东西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来加以证明;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提问题,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比较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开展工业微生物相关知识、试验设计的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找到切入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试验思路。
1.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高校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相对于板书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工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形态描述与试验设计的讲解及较复杂的各种调控机制,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教材来讲,因为好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所以教材除了要有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有适合研究的扩展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因此,可以参考像岑沛霖等编辑的《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的基础部分讲解,更要参考像杨汝德编辑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性教材,另外更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期刊,讲解现在工业微生物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方向跟学生进行探讨。总之,参考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丰富。
2.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2.1理论知识与科研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涉及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和环境保护,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信息也在随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信息量大、适合教学和自学的优秀教材外,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科研相结合,阅读专业的文献材料或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后,把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发展动态,热点话题或取得的新成果给学生讲解,及时完善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者让学生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然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他们把知识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微生物的应用,所以实验教学环节对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灵活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课程也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好的结合。这样一来,一般都是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有不了解或者感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2.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就业;价值
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70万,相比2015年多出21万,加上约30万海归以及往届毕业生,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创下了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90后毕业生个性较强、兴趣广泛,仅仅依靠传统的信息方式可能导致就业指导与教育的弱化。以往的就业信息方式包括就业网站、供需见面会、实习单位招聘、校友资源等,多以发放、张贴就业宣讲材料为主,招聘单位或者学校是传达信息的权威代表。在这种模式下,毕业生要花费较长时间寻找和甄别就业信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笔试、面试的准备时间,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如何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一大课题。近年来,“互联网+”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腾讯2011年1月推出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于一身的微信,2012年8月推出新的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传递信息速度快,能够与朋友进行即时分享,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第三方数据显示,使用微信的学生超过全国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高校就业工作者可以在充分了解微信的特征基础上,逐步推动“微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就业”新模式。
一、微信公众号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空间
(一)运营成本低,用户粘性高
微信公众号开通的技术门槛低,从注册到运营,接口简单,易于操作。运营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更新和就业信息,保障就业信息的新鲜度,使用者可关注各类就业订阅号、服务号,获得第一手就业信息。相比传统媒体手段,微信公众号具有明显的资费优势,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核心功能仅消耗少量流量,在校园内无线网普遍涵盖的情况下,性价比较高。目前在校大学生已经基本“人手一机”,微信正迅速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就业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交流方式,在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间上均有保证,用户群粘性高,这为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广大的粉丝群。借助微信平台的传播优势,可以有效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信息便捷,传播精准
微信使用主要依靠手机、平板电脑等,携带方便,消息推送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只要拥有移动设备,学生随时能够在宿舍、食堂、实习点等地接收到各类就业信息。微信平台的超时空性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因为信息闭塞、在外地实习等原因错过各类就业信息。群发推送是微信公众号的重要功能,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各种就业信息点对多的传播,只要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就能够一步抵达到学生手中。由于学生基本每天都会观看微信和刷朋友圈,就业信息的到达率和关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相比于传统的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模式,这种传输模式大大缩短了就业信息的传送时间,提升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由于微信平台限制了每日推送次数,一般不会对用户构成骚扰。
(三)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样化
微信公众平台具备多元化媒体素材管理功能,其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要远远多过传统媒介,除了文字外,平台还支持图片、音频和视频发送。学生完全能够利用碎片化的业余时间查看就业指导动态,还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群聊以及“@”等功能分享给好友,保证了内容传播的有效性与可信度,改变了以往就业信息传递模式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更容易让人接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就业工作者可以通过语音、视频通话等功能快速解答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和疑惑,或直接复制文字、图片等给予答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精心设计,职业生涯指导、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都可以通过微信号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互动性强,凸显个性化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实时交流和关键字定制收取信息等特点,通过自助回复和一对一沟通等功能,学生可以像与朋友交流一样来与微信平台互动,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对话。运营者可以将就业知识、就业流程、就业资源等编制成“关键词知识库”,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爱好和就业需求,弥补了就业网站、招聘公告等单向度传播信息的不足,实现了个性化就业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微信上的交往对象有同学、朋友、辅导员等,具有明显的“圈子”效应。这种效应拓展了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就业资本,也带来了亲近感,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身份特征被削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传播渠道进一步打通,利于辅导员、班主任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
二、微信平台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使用频率较低,关注度有待提高
从微信平台的用户关注数量来看,由于微信平台宣传不到位,各个高校及下属二级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并没有涵盖到全部学生,不少学生不知道学校或者院系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平台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另一方面,有的平台即使关注量较高,其实际活跃用户数却不理想,有的同学尽管加入了微信公众平台,却很少关注微信内容的更新,更加缺乏与平台的互动。微信宣传推广不足、关注度低、号召力不够已经成为影响微信平台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就业信息的传播。当前,面对“90”后大学生群体,如何扩大微信平台用户量、开拓实际活跃用户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面临的新挑战。
(二)推送就业信息内容较为狭窄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式,但是不少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状态也多数限于“有”的层面。许多微信公众平台的就业信息较为空泛,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许久未更新。从内容上看,现阶段微信公众号传递的多为具体的招聘信息或者日常的就业小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技能培训等涉及较少,而这些恰恰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微信平台的就业信息“发送内容少”、“形式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微信平台多针对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缺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的全程化就业服务,许多学生仅把微信平台作为一个求职渠道,单纯的用来搜集求职信息。
(三)功能发挥不充分,缺少深入挖掘
当前高校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中,部分服务号很少或者不使用群发消息功能,较多的订阅号除了消息外,没有设置自定义菜单功能。而实际上微信平台自身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通过开放式的接口,对不同的用户组传递消息,还可以提供多功能菜单,运营者可以根据就业指导的实际进行设置,满足师生需求。综上所述,高校对微信平台的就业功能使用尚不充分,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导致大量功能和数据闲置,浪费了资源。微信平台功能的设置和运用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兴趣,发掘潜在的功能,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三、微信平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的策略
(一)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号影响力
构建新媒体就业信息平台,是学校就业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平台创建早期的宣传和推广非常重要。不仅要从用户数量上来扩大广度,还要从提升活跃用户量上来拓展深度。学校和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借助微信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发挥示范效应,扩大本校、本院系微信平台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扫二维码、“十佳大学生”评比投票、职场模拟大赛等引起学生关注,提高订阅数和关注度。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博、QQ群、社团活动等进行推广,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也是平台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各年级学生,扩大微信平台的用户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本校或者本院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
(二)精心打造,提高就业信息的推送质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校园微信平台要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建设上下功夫,要把握学生需求。微信平台应该根据校院实际,采用图、文、影、音相结合的模式,创作出有特色、吸引人的原创作品,不断提升内容品质,使微信推送的就业信息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就业信息。在功能设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专业介绍、招聘信息、笔试题库、面试技巧等就业信息模块,还可以添加霍兰德职能倾向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个性分析模块。由于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就业关注兴趣点不同,要因地制宜设置菜单、推送内容。如对在校的学生推送就业创业案例、典型人物等版面,针对毕业生策划就业专题信息,固定更新招聘信息,针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公考流程、注意事项,给予温馨提醒,等等。
(三)成立专门团队,提高运营水平
高校仅仅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指导学生就业是远远不够的,平台的管理队伍建设会直接影响推送内容的质量,所以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与维护团队,负责就业内容的更新和推送。微信平台团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名师、校友企业家、爱好就业创业、网络技术能力强的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参与进来,将就业工作与微信公众平台灵活融合。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组建中,可以对成员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兴趣爱好进行分类,让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就业服务范畴,形成专业化平台运营团队,打造就业服务品牌。要不定期组织运营成员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分享优秀新媒体的运营经验,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促进微信平台的管理上台阶。
(四)贴近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
成长在新媒体环境中的90后,在话语表达上,他们更喜欢“重构话语”或者“创造话语”,而不是在以往的话语体系里委曲求全。可以通过尝试建立微信平台形象代言人,勇敢尝试时下网络流行语,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活泼有爱的风格,增强亲和力,提升个性化,从而引领青年学生的思想,让微信平台逐渐成为学生求职中不可或缺的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人员还要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根据用户习惯把握好就业信息的推送频率和数量,在推送内容与用户所需之间划上精准的等号。如每年9-10月职业技能培训、简历制作、面试技能等,帮助准毕业生提前进入状态,11到次年4月的求职季,围绕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分析毕业生需求,企业介绍、招聘流程、签约事项、招聘信息等,5-6月文明离校期间则可以向低年级学生推出优秀毕业生就业案例,等。从一天的时间段上来看,晚上9点-11点这段时间是比较好的群发时间,这个时间段大学生自习或者上课后都会比较空闲,会在睡前看看微信。在群发频次上,一周三次左右比较适宜,因为用户有可能同时关注多个订阅号,太过频繁推送极有可能使用户取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正在迎来璀璨的加速发展期,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选择。就业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让新媒体成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新手段。要将微信平台视为传播就业信息的新载体,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明确定位微信平台的就业功能,精心策划推送内容,整合就业资源,不断对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探索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路径,促进高质量就业。
作者:冯睿 潘莉莉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鑫.微信在高校就业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5):245-246.
[2]张海燕.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0):77-79.
[3]崔旸,徐进航,姜梦溪.大学生就业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22(8):133-134.
[4]徐昊翔.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探析———以打造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