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工商管理学科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商管理学科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商管理学科内容

第1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

1 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高校中公共关系学的意义,我们首先应该从其课程内容入手,寻找课程中的共同点与相似之处,通过系统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意义。

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性高,研究广泛并且学科跨度较大的专业学科。是系统的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内容,对管理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提升管理水平与层次的办法,我们通过对管理学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其管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对其进行概括可知,管理学的内容,包含有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内容、组织管理内容、虚拟的企业管理等。所以,管理学是众多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项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是其真正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

公共关系学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公共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公共的行为、法律内容、方式方法等。通过使用一些传播手段,使得组织与公众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并且加深彼此间的合作,通过公共关系学,组织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进行公共关系的学习时应该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进行管理学的学习时公共关系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我们以管理学的角对其进行分析可知,对组织进行管理时,公共关系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加入管理学的内容,但是只运用管理学的内容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二者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时, 必须增加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工商管理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极致。

2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困境

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中了重视性不足,存在一定的困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发展速度较慢,学科规模较小

我国的高校开展工商管理课程较早,而且都包含有公共管理课程,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输送了许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公共关系学科却始终没有做为独立学科进行发展,所以增长速这度较慢,总体规模较小。

2.2 工商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注点不同

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是需要不同学科间相互促进与结合的,共同的进行发展形成学科间的互补关系,但是现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中,对于管理课程的侧重较高,而对于公共关系的内容重视较小,这就造成了现在公供关系学的内容教学时,其管理的水平较低,进行课程教学时的相关教学材料,与一些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与管理学进行相比。

2.3 二者的培养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内外,都得到了较大的认可,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认可与承认,由于现在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断的上升,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但是与工商管理学科相比较,公共关系学只是工商管理学的组成,二者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性。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不断的进行公共关系的优秀学生,但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高校内公共关系的专职教师较小,对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而且由于没有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机制,造成了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进行的较少。其次,高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而且由于缺少一定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多的公共关系学教师进行研究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新的教学经验无法掌握。理论是对实践的最好指导,如果公共关系学的教师缺少一定的理论水平,那么其实践水平一定会有所影响,这样就使得学科的水平发展不足,形成了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3 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3.1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高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公共关系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会提升公共关系学科的内容。并且,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促进,定期与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高校内部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公共关系学经验的相关资深学者,公共关系教师的引进应该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补充,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的条件转化。

3.2 加强公共关系学的教材建设

相关的高校应该组织出一批具有经验的相关学者,根据国内外的教材模式,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材编写,其内容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不仅是课程使用书面教材,应该包含有多媒体视听材料的教师内容,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普通得具体化。

3.3 加强公共关系的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

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课程的重视,加强其基本理论课程建设的投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强化,多创造一些有利的学术交流条件,并且高校对于自身的学科优势应该进行保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公共理论课程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2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1.1创新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放飞理想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任务有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研究工作三大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它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从而使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美国青年求学的天堂。

1.2提升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高校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管理人才,关键因素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要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同时,要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就要求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的选拨和入职后培训,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如:德国详细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背景、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列,很多国家综合性大学邀请的兼职教师多是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能让工商管理研究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而且能学习到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加拿大高校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入职后培训方面的做法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加拿大高校录用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为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方式,都必须接受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

1.3丰富工商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创业、民主、宽松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舞台。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教师自我消解权威展示学生才华的教学方式,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精神,大力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想象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超越书本,善于质疑、批判,追求卓越,从而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1.4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国外许多企业很重视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合作。创办科技园区,直接把大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向市场和商界转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就业。同时,成立教学公司,组织工商管理研究生和企业共同参加科技协作项目同时,为企业搞好管理、技术咨询,一次性或长期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等等。这样,既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得到提升,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来才能为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

2.1全面深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我国,教育中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对知识简单记忆的强调,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搞一言堂较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知识创新。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提倡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与学生多互动,在交流之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同时,强化对工商管理研究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转变学习知识的传统观念,增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科学教育的改革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向国外高校借鉴经验,来对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第一学期后,根据考研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规定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形成自由选课制,这种改革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努力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文化普及”专业教育的关系,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教育改革。

2.3高度重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言堂、未抛砖引玉、教授权威等等问题,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严重后果。要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双重体系,同时,实施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来促进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2.4加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改革

第3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大纲、培育目标、教材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工商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

1.教学重点和培育目标落后于时展

通过对国内近10所著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发现教学重点几乎都是放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方面,试图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在这个培养框架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建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而现实的情况是,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与维护已经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对企业来讲,独立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投资巨大,而且风险不可预测。相反,选购、实施一套成熟的信息系统不仅经济上合算,而且通过和系统开发和实施部门通力合作,将项目风险大大降低。近年来以用友、金蝶等为代表的国内I:RI’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企业自主开发系统时代已经结束。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个重要的时代变化,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2.教材内容缺乏对工商管理学科特点的把握

以国内比较著名的面向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为例,如清华大学版(薛华成,第3版)和高等教育版(黄梯云,第2版),教学重点均放在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组成、建设、数据库技术、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维护等方面。根据本项目组的了解,有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过于简单,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等,有些内容又过于复杂,属于比较专业的理论,如,数据库设计一中的范式、E-R图等,即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也非常吃力。在教学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单的内容因为没有新意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复杂的内容因为难于掌握不易产生兴趣。加之,这些开发信息系统的知识仅在软件开发行业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才能较好的掌握和使。用。因此,我们认为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此课程的真实意图,改革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体系非常必要。

二、教学大纲及内容改革的建议和思考

1.教学大纲和培育目标的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大纲必须清晰地区分两类不同的培养对象。

(1)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培养方向是未来的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可沿着现有的思路继续发展,偏重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设计技术等。

(2)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的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应用信息管理企业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让学生明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流动、如何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其中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而不是总要跟踪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掌握系统开发技术的陷阱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内容的改革和创新

笔者通过对国内近10家企业进行调查,企业普遍反映选择、实施、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工作非常之复杂,急需既熟悉业务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考察了国内外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后,深感国内教材内容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外引进教材的“水土不符”,它们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面向工商管理学科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已经成为我国培养跨世纪工商管理人才的当务之急的工作,必须尽快编写出来,为广大的师生服务。

我们认为,面向我国当前工商管理学科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使用对象定位清晰,即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新教材应当克服传统教材由于对象不够清晰导致的重点不突出以及知一识老化的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需要一套为工商管理学科“定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教材。

(2)内容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教材应当凸显当代工商管理学科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知识体系,内容选择上不应当追求知识量大、新、高,而是恰当的覆盖相关的知识点,能够使学生对企业如何选择、实施、应用、维护好信息系统打下一个基础。克服目前国内的教材中过分强调面广、点深的要求,导致这门课程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库、通信、网络等高技术知识,而没有反映出现代管理究竟如何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即教材将更多的关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3)体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即应当体现出恰当的与时俱进。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维护、升级等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内容中将增加系统外包、项目管理等更符合企业应用现实需要的内容,而不是把将宝贵教学资源去教导学生“如何开发、设计信息系统”等。

第4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学;教学改革

在工商管理这一学科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基本理论的掌握都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让所学知识发挥极致,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展现出杰出的素质。所以,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管理教学点重要发展方向。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清晰分割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学目标界限。第一、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仍然在以往的思维习惯下教学,尽管教师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理论进行联系,但是在实践教学上做的还是很欠缺。第二、尽管对一些专业技能训练有培养,但是整体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还很欠缺,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协调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理论。

1.2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板书,同学笔记,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虽然,这与管理学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在管理学课程中,当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学生已经对管理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其中有很多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对管理学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管理学本身就是抽象性的,当学生在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时遇见困难的同时也会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受挫,比如在管理的主动方与被动方的行为、心理和管理过程中的及结果的展示也许并很明朗,大多情况下需要合理的思考整理才能掌握其中原理。

1.3教学教材不符合中职要求

在中职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对教材的崇拜还很明显,教师对按照教材教学,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教师只是关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中是否有难以理解的然后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只是在成绩确保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回顾。社会迅猛的发展使管理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当旧知识再去统一当前管理场面时往往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当前这种管理学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管理学产生兴趣,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培养会受到影响。

1.4教学方法单一

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师按照讲授为主,尽管以其他方式作为辅助,但也都是形式上的。即使将讨论法添加到课堂中,通常也是教师掌握课程中的主体,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仍旧局限在认知性问题的理解、感知及应用方面。教师对哲理的领悟、潜能的开发及自身能力培养上做的还很不够,而其思维方式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将课本转述,对学生的再教育,也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给学生而已,同时学生的疑问权利也渐渐被取代。相反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

2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2.1更新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工商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储备干部,在经过任职考核后掌控这一工作。《管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的重要学科,通过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展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设计,适应社会、管理组织、文字概括、沟通协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合理的安排统筹教学手段及内容才能使这些能力的增长得到保证。

2.2正确处理教材与讲授。高职院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大纲虽然出自权威部门,但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为灵活运用这些教材,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既有方向又有质量。展现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

2.3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形成以“启发式教学”辅以其他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参与式、交互式、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例如:案例解析,它是工商管理中管理学的实践特色形式,教师要更加重视。头脑风暴,是将案例、授课及管理统一整理后,学生用开放思路对学到的知识展开各种分析、提问及处理方法。

2.4加强实训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多方面入手,其既要接受管理培训也要面临管理他人角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中国企业的商业环境及管理行为有更加充分地了解。

3结束语。高职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要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教师方面更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价值。为社会输入更加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李立新,李远辉.工商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6):133-135.

[2] 杨英.地方高校创办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9):80-81.

[3] 易建华.项目导向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块体系设计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117-120.

第5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新晨

2.2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我系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为:(1)工商管理学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以工商管理为龙头,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为两翼,体现工商为本,形成专业优势互补与群体推进的格局,把本学科办出特色;(2)公共管理学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撑,以土地资源管理为重点,兼融房地产经营管理,结合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学科优势,坚持联合办学之路,把本学科办出特色。以上简称:“一个依托,一个支撑,优势互补,群体推进”。

第6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管理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15.20%,管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12.07%,管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8.32%。另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2257名是管理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5.65%。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共675所。

本节内容,我们不仅对开设管理学类的高校进行总体排名,以便考生了解管理学类的总体情况。

榜单解读

管理学排行榜以综合实力做考量,反映的是该大学的总体竞争力,而不涉及具体专业门类的学科实力。与此同时,在管理学综合榜单和分门类排行榜单之外,有一些近年比较受关注、发展前景较好的专业,在此向考生进行重点推荐。

商务策划管理:商务策划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新专业,而且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快速提高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21世纪商务策划人才紧缺,商务策划将成为本世纪发展前景最好、收入丰厚、就业最稳定的热门职业之一。开设院校有西安邮电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和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专业主要学习会展策划、营销、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实务运作流程,具备会展组织与管理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开设院校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重庆文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综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用来解决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一门综合学科。作为城市功能的一种载体,城市里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如何规划和利用影响巨大。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所以,这个专业在各个国家都非常受重视。开设院校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等。

榜单解读

在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方面,人民大学排名一直靠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不失物美价廉的选择:重庆大学偏安西南,但其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全国性竞争力: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颇具特色,本科第四年除部分专业课以外,大部分时间在国内或国外进行实践训练,学生能借此打下扎实的外语基础,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实践需要。

榜单解读

中山大学管理学科实力超群,是管理学杰出人才的理想之地。公共管理属于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她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武大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榜单解读

物流离不开交通,西南交通大学“大交通”特色突出,大交通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其物流管理分为采购与供应管理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下设物流优化与信息、逆向物流、物流技术等研究所、全国物流师与国际注册采购师认证考试中心,拥有完备的物流实验中心;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是上海市首批设立的物流本科专业,有国际物流和物流信息化两个专业方向,东华大学地处上海。分数要求也不太高,成绩中上的同学都可以考虑;云南财经大学的物流管理本来属于商学院,入选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随着该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学校优势特色学科。

第7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 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93-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然而,不少高校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两者在教学中明显脱节。笔者作为一名高校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一些认识和体会。基于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希望对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效果有所助益。

1 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第二,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资质、兴趣、才能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使用同样的方法去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特点和专长,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出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来进入企业之后,才能够不断在各方面积极创新,帮助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1]

2 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我国高校目前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和教学主要局限于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和解释,这些理论反映的是西方的社会背景和市场状况,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与中国当前的国情有较明显的差距,不一定能够解释中国的市场和社会状况。

二是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许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老师按教材讲授,学生课堂记录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学生只是起到了记录员的作用,根本不能把记录的内容真正理解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三是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我国高校从事工商管理教学工作的教师当中不少人的成长道路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工商管理缺乏感性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发文章、评职称,他们对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注重纯理论研究,这更加剧了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状况。[2]

3 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选用与中国有关的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社会迅速发展,经济运行也日趋复杂,目前有必要对这30年中的工商管理的经验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大量的中国工商企业每天都面对纷繁复杂的工商管理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也急需得到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我国的高校工商管理教师应尽快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市场结构状况和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1 要培养入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

新生一入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2 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2)模拟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现场教学方法。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策划文案、促销方案、或综合评估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3]

3.3 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

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应把握好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3.4 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应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或是让学生参与到其导师所承担的一些科研课题当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可以深入工商管理的一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高校管理层也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

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工商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除了鼓励教师去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同时也应该聘请企业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资深专家来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这些专家往往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的还不乏理论造诣,把他们请入学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必将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解。[4]

总之,高校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在教学中将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国梁.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探索[J].科技和产业,2008(2):86-90.

[2] 雷思友.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法改革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8-40.

第8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工科院校;培养计划;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2009年校教改课题《面向实战的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方法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11年教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ERP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工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9月28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1983年对外经贸大学开办了国内第一个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据高等教育司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约有500多所,约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

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对于人才供应方高等院校来说,只关注于培养规模的扩大,而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却没有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以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导致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管理人才。这种尴尬的现象不仅仅体现在工商管理学科的教育上,也关系到我国的大学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之际,2011年底教育部启动了“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具体内容包括三项: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该计划已在全国120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及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开展,其中创业项目的完成需要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充分运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迫在眉睫。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个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对2012级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以达到充分运用工科院校优势,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的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困扰。目前,多数高校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层次管理人才上,但是定位为通才型还是专才型,还有层次高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对一些企业高管人员做了访谈,有的高管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专才,像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一样有所专长,而不是各个岗位都能去但不精的通才;有的高管认为: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因为在企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很强的各职能协调的能力;有的认为:国内MBA教育已越来越普遍,EMBA教育也越来越盛行,他们才是培养高级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定位为培养基层的管理人才比较合适。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究竟应该如何定位的问题是一个困扰,因为不同的定位必然导致培养模式的差异。

(二)专业设置背景导致的专业特色不明显。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置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和图书档案学类等五个一级学科。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六个本科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导致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特色不明显。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但彰显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比较空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知识面广而不精的现象,这也是国内该学科共有的困惑。南京工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三个本科专业都是由原来的工商管理专业分出来的,专业更加细化,那么如何使工商管理专业特色鲜明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紧密。工商管理作为应用学科,要能够做到顶天立地,要有理论指导,更要接触企业,才能真正适应企业管理工作,因此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实践环节一般由课程设计、实验课和实习组成,但由于前几年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多,专业实习很难安排到具体的企业中去,即使安排到企业里,现在的企业各项事务处理工作非常复杂,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因此,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鉴于此,有的学校由学生自己解决,采取放羊式,实习效果难以保障。南京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有2个,一个是三年级上学期为期3周的认识实习,以前是联系企业高管到学校做讲座、带领学生到几个企业参观,感性认识企业管理活动;另一个是四年级下学期为期6周的毕业实习,具体在一个企业里深入实践。因为学生人数多,集中找相应的企业比较困难,近期的实了安排讲座,基本上以分散实习(学生自己找单位)为主了,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的结合不紧密。

三、解决对策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在知识经济的全球大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经营的环境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国的经济管理范式也应逐渐转变:从生产型到技术创新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具有决策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人才。而MBA和EMBA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在职人员,资源有一定局限性,鉴于我国的国情,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的培养必不可少。至于通才和专才的问题,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的所谓“通才”正是其“专才”的表现,是任何其他的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复合型或者说综合性人才是当今企业管理急需的人才。至于高级人才和基层人才之争意义并不大,从基层做起不代表成为不了高级人才。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企业管理综合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项改革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决定专业特色是否突出。基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优势,将产业背景融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领会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具体改革内容:

1、突出专业特色,精选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参照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教指委组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中的工商管理专业13门核心课程:管理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创业管理、公司理财、项目管理,只做了一些小的调整,个别的课程名称有所区别,但核心内容均包括。

2、为了凸显工商管理的专业特色,在专业必修课上设置了现代企业组织设计、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管理沟通、质量管理与认证、技术经济学、社会调查、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专业课程的设计做了充分的调研,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以前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的,但是这门课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重要,试想,一个企业管理者,他可以不自己做报表,但会看报表,从报表的数据中可分析出企业的运营状况的能力必须具备,因此把它调整为必修课程。

3、结合工科院校特色,增加有行业背景的选修课,与工科专业合作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①南京工业大学是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成,有大化工和大建筑的行业背景。工商管理的学生最终大部分是做企业管理,企业都是在某一个具体的行业里,因此掌握相关的行业知识非常重要,我们设置了很多工科的选修课,必须修得6个学分才符合要求,这也是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之一。②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有三个很好的平台:一是省科技厅下设的江苏省科技协会;二是2010年申请成功的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三是紫金呼叫中心,是在江苏省科技厅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牵头组织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同发起成立的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现已建成涵盖各类领域的专家数据库和覆盖众多行业的科技服务机构数据库。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设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课程,最大限度地做到跟企业的需求、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接轨。③与化工学院合作,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置化工企业管理专业方向,对化工学院三四年级选择化工企业管理的学生进行培养,为大化工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实践性环节是提高在校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保证,针对以前实践环节的薄弱,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提高实习环节的质量。一方面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训课程,如《ERP沙盘推演》、《产业链全景仿真模拟沙盘实训》,在学校的支持下,购置了相应的软件,建立新的沙盘实验室,让学生利用物理沙盘和软件在实验室中模拟企业经营的状况,增加对企业经营的感性认识,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举行的ERP沙盘竞赛,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及实践水平。好的培养模式要靠好的师资队伍来实现,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成为教改的重要一环。鼓励教师针对新的培养计划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也积极派出专业教师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开阔教师的视野,掌握学科的发展前沿知识,跟国内同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第9篇:工商管理学科内容范文

我们知道,培养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关系应当是:专科生——企业的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店长、班组长)的后备力量;本科生——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硕士生——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后备力量。因此,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培养适应当地企业需求的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培养目标定位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重建。

本文以宁波大学为例阐述这一思路的具体实施及其鉴戒作用。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所在地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在细分的市场上,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可迅速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其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实际上,高等教育就是高等院校为就读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课程体系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设计。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教育的梯队已经形成,竞争格局下形成的权威的综合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已被几家名校垄断,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等。剩下的院校或机构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独有特色。作为省级高等院校来说,短时期内是无法与权威的几家名校竞争生源的,唯有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结合当地潜在客户的消费需求,通过为目标市场提供定制的教育服务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宁波大学座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依托其港口优势,宁波的外向型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近年来宁波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了80%。根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国际化创新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为7.5万,而宁波市高校每年培养的人数不足0.5万,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数量更少,难以满足地方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每年申请攻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很多。同时,除宁波大学等本地院校之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许多外地高等院校也在宁波开设教学点,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这就造成了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需求强劲、供给竞争激烈的态势。

经过分析市场,笔者发现申请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潜在人群主要分为三大类:

1.取得学士学位不久,参加工作3年内的一般工作岗位人员或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通过攻读硕士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提高今后事业发展的后劲。这一群体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强,英语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接触管理工作时间较短,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相对较弱。而且,由于工作年限少,个人积蓄相对有限,对学费比较敏感。此外,这一群体比较看重就读院校的名气,因为大多数人把硕士学位作为将来跳槽的一个砝码。

2.外资企业和当地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大都希望在本地在职学习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管理知识。这一群体出于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往往是所在部门的中坚力量。他们急需提升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岗位的重要性,不太可能脱产学习。而且,由于肩负部门的核心工作,他们也不可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全国的硕士入学联考。另外,这一群体的学费往往由单位部分或全部承担,所以他们对学习的费用不敏感。

3.民营企业主。宁波经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民营经济较其他地方发达,民营企业、尤其是和外贸相关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庞大。这些民营企业主在创业成功后,正在经历着管理瓶颈,他们对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和如何拓宽管理视野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一群体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动力就是学有所用,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学,而且是从同学那里获取生动的信息和经验。基于他们都有创业和管理的经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比前两个群体深刻许多,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和能力都是前两个群体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这一群体对学费不敏感。

结合宁波大学的实际情况及宁波生源的特点,选择后两类群体作为我们的目标市场。原因是:对于第一类群体,宁波大学无法和全国其他知名院校竞争;而对于后两类群体,由于他们无法脱产学习,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当地综合性大学。事实上,通过对宁波大学2001年至2007年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就读人员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90%以上。这和我们上面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确定目标市场后,满足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目标市场客户——宁波当地民营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需要,可以简单概括为“学以致用”。他们不太看重学习费用和学校的综合排名,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实际管理水平的能力,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信息,更加关注学校是否能够为他们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培养目标定位

为了满足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宁波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拓素质的高级国际化管理人才。

四、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宁波大学2001年开办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以来,就非常注重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体系。在教学上采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堪培拉大学在MBA培养方面所拥有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行双语教学。所有这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收到学员的认可。很多学员毕业后推荐朋友或选送下属参加学习。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学员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

1.教材缺乏。目前,宁波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是英文原版教材或英文翻译版,只有8.3%的教材是国内编写。虽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已经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和企业发展现状。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宁波大学已经在加强对学员实践环节的培养,如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讨论、问题调研、文献查阅、实地参观考察、撰写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的教学方式组合。但是,课堂讲授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多。

五、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课程体系,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的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

笔者结合上述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1.授课+讲座+讨论。由于目前国内编写的、适合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权威教材比较缺乏,我们可以采用授课+讲座的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讲就是,继续采用目前国际上传统、畅销的教材,由中外专业教授讲授主流经济和管理思想;同时聘请国内资深管理咨询师或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另外组织学员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之后汇总讨论资料。这样,学员既可以学到国际上盛行的理论思想,又可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得出独特的结论。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理论基于管理实践才能发展,将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也才有意义。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各自的企业参观、考察,并针对不同的管理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今后我们应当利用学员中大量的民营企业主资源,为学员搭建实践基地。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学员论坛,参加人员为在校学员和已经毕业的学员,每次由2位学员主讲管理心得或面临的管理问题,参与论坛的学员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本文为2006年宁波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2.黄俭.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6)

3.郭志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4.莫柏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5.鞠芳辉.柔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责编: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