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哭泣的奶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枪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他补好了。年轻的天时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有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切没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别人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英国肯特郡阿什福德市男子乔治・里普雷到美国佛罗里达州旅游时被一只致命的“黑寡妇”毒蜘蛛咬了一口,然而幸运的是,由于乔治体重超过127公斤,身上全是肥肉,蜘蛛的毒液无法迅速扩散,从而使乔治得以“蛛口余生”,从死亡边缘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据报道,当时50岁的乔治・里普雷只感到腿部轻微一痛,并没有当回事。然而没多久,他的左腿就开始肿胀,本人甚至一度发生昏厥。第二天,当乔治来到医院时,护士才察觉乔治腿上的可怕症状。医生对乔治进行了血液检测,证实他被一只“黑寡妇”毒蜘蛛咬伤了。医生对乔治说,他能大难不死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乔治说:“我的脚肿得就像厨房中吹满气的橡皮手套一样。”
据医生称,乔治之所以被“黑寡妇”毒蜘蛛咬中后还能侥幸活命,是因为他太过肥胖,毒液没法迅速渗透、弥漫他庞大的身躯。大难不死的乔治说:“我不希望任何人再对我说。我应该减肥这样的话了。”不过,尽管乔治捡了一条命但蛛毒却在他身上引起了淋巴水肿,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无法外出。
新作文点评:
幸亏乔治没有减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当全面地认识自己,不应当只注重体现自己的优点,而逃避自己的弱点,因为说不准在何时何地,你的弱点就会带来不可思议的益处。
有些事并不是你看到的样子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那儿湖天一色,视野非常开阔。每天早上,科斯顿都会和哥哥一起给湖上悠闲的鸳鸯喂食。傍晚时分,兄妹俩常去浅滩处游泳、嬉戏。然后,全家坐在一起享受着微风,品尝着美味的烧烤。
那时,科斯顿在一所中学就读,哥哥克里斯多夫则是一名大学新生,兄妹俩的感情很好。
在科斯顿的心里,哥哥是无所不能的“大男人”,而克里斯多夫也非常疼爱小妹。在他十岁的时候,还笨手笨脚地用面团为科斯顿做馅饼。
要知道,这可是科斯顿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然而,在科斯顿十五岁的时候,克里斯多夫因一次意外事故而遇难。当科斯顿得知这个噩耗时,她扑进母亲的怀里失声痛哭。
她哭哑了喉咙,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哥哥,你怎能离开我们?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我要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就是你喜欢的那一款耳机。哥哥,我想吃你给我做的馅饼……”
面对无法从悲哀中解脱的女儿,科斯顿的父母简直比失去了儿子还要伤心欲绝。母亲温柔地对女儿说:“孩子,对于天空来说人是那么渺小,而人的痛苦对于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哥哥已经去世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你不能因此拒绝窗外的阳光啊!所以,我们活着的人更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也许,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纪念哥哥,就是把他的遗体捐献给那些濒临死亡的人。”
科斯顿望着母亲,哽咽地诡“妈妈,如果捐献出哥哥的遗体,那么他的器官在别人的身上就是‘活着’的吗?”科斯顿的母亲眼含热泪,肯定地点了点头。
科斯顿苍白的小脸露出了一丝笑容,“这就等于说哥哥的生命在别人的身上一一复活了。”
科斯顿与母亲紧紧相拥在一起,母女俩感到了一种重生的力量。就这样,克里斯多夫的身体器官捐献给了十三名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
五年过去了,科斯顿已经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她在哥哥曾就读的那所大学读书。在学校里,她善良可爱,心灵手巧,很受大家欢迎。不仅如此,她还找到了一个真心爱她的人。大学毕业后,科斯顿打算与男友携手迈入婚姻。在接近婚期的日子里,母亲若有所思地对女儿说:“如果你哥哥还在,知道这一切也会为你开心的。”
听到母亲的话,科斯顿伤感地说:“可是他不能参加我的婚礼,也看不到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这一天了!”母亲忙安慰女儿说“你完全能实现这个愿望的。”
一个月后,科斯顿的婚礼在西雅图最美的海滩酒店举行。当美丽的科斯顿身穿闪烁着晶莹光彩的婚纱出现在亲朋面前时,大家发出了赞美的欢呼声。
她向人们微笑着,明亮的双眼含着喜悦的泪水。细心的科斯顿很快发现,来宾中有许多不认识的人,她刚要询问母亲,只听主婚的牧师说:“今天是科斯顿小姐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为了祝福这位美丽的新娘,有一位重要的人也来到了这里,他就是科斯顿的哥哥一一克里斯多夫。”
科斯顿简直不敢相信牧师的话。她惊讶地扭头望去,只见从来宾中缓缓走出十三名不同年龄的男人,他们穿着一样的礼服,打着一样的领结。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惊呆了,牧师接着说:“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十三名男士曾濒临死亡,他们皆因成功移植了克里斯多夫身上的器官而健康地活着。他们都知道克里斯多夫最爱自己的小妹,因此他们今天特意联合起来,凝聚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哥哥,前来祝福科斯顿的婚礼!”
牧师的话刚说完,这十三名男士手捧着玫瑰,围着科斯顿唱起了祝福的歌。
这时,音乐响起,海港上的彩灯也点亮了,科斯顿被这突然降临的幸福浓浓地包围着,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移植了克里斯多夫眼睛的器官移植者雷?佩奇说:“我每天都在怀念克里斯多夫,我非常感谢他给了我重见光明的机会。科斯顿,我看见了你就像他看见了你一样,你今天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哥哥祝福你!”他的话让科斯顿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原来,这一切都是母亲默默安排的。当她看到科斯顿因为哥哥不能来参加她的婚礼而郁郁寡欢时,就悄悄给五名移植了克里斯多夫器官的人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能代表科斯顿的哥哥来参加她的婚礼。
让人感动的是,这五名男士为了满足科斯顿的心愿,在医院的协助下找到了另外八位接受捐献的人。然后,他们相约参加了科斯顿的婚礼,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当科斯顿了解了一切后,她流着泪对母亲说:“妈妈,我真的看到了阳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妹妹,因为我拥有十三个哥哥!”
(摘自《中学生格言精选》)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姐妹守着父辈留下的磨坊,为世人讲述着一个恬淡、悠长的故事”
去年夏天一个炎热的日子里,格瑞特走上了不归路。它将永远离开瓦尔茨家姊妹俩的农院,克拉拉哭了,玛丽在为它祈祷。
格瑞特要到屠宰场去,它只是头母牛,24岁,这是一头奶牛的暮年了,现在它每天只能挤出3升奶。但对克拉拉和玛丽来说,格瑞特是她们的伴侣,是漫长而艰辛的人生的一部分。
整个冬天,每天清晨5点半,当柴炉生起来的时候,牛圈是姊妹俩所拥有的最温暖的地方。春去秋来,克拉拉每天早晨都要从小溪里打来水,在柴炉上为格再特烧热后提到牛圈里去,因为它不喝冰凉的水。
整个夏天,玛丽都去割牧草,自己用板车拉回来,格瑞特就有的吃了。有一次,她把一枚发卡掉进刚刚割来的、堆积如山的新鲜牧草里了,她大海捞针一般找了好久才把发卡找到,为的是不伤着格瑞特。随着格再特的离去,姐妹俩感到自己的时日也不多了。
玛丽84岁了,妹妹克拉拉78岁。她们的磨坊坐落在德国施瓦本地区的阿尔卑斯山麓,磨坊周围的草地是租来的。格瑞特是她们拥有的最后一头牛,以前她们养了20多头。现在,几只鸡、一个小花园、去年挣到的钱和每月200马克的养老金就是她们的所有财产。当然还有她们赖以生活的锯木坊。
她们自己发电,从小溪中取水。科技进步、网络空间、现代节奏、信息时代,就像深秋南飞的一群大雁在她们头上掠过;她们看到的所有这些东西却没有在她们身边停留,她们也并不因此而悲伤。
有些人听说,在第三个千年开始的今天,在发达的德国有一对姐妹,生活中没有冰箱、电视和电话,喝的是溪流中的水,烧木炭熨衣服,用水力锯木头,用搓衣板洗衣,就纷纷跑到锯木坊来看新鲜。人也能这样活着!对此他们感到十分惊讶。可是,克拉拉和玛丽只能这样活着,她们的老眼中放射出幸福的光彩。
生活没有给克拉拉和玛丽带来太多。早晨一片抹果酱的面包,中午是苹果加牛奶,晚上偶尔吃个鸡蛋。每10年才添一件新衣服。每天3个花环;早晨5点时献给幸福的人,中午献给痛苦的人,晚上献给值得称颂的人。星期天照例去教堂,去村里教堂要走上4公里。克拉拉8点钟去,玛丽10点钟去。因为万一锯木坊有顾客来,家里得有人。
她们现在睡在小卧室,就是上个世纪她们降生的地方。全家兄弟姐妹一共八个,其中有两夭折。父母拉扯着两儿四女,全家都生活在锯木坊上的两间屋子里。人一多,屋子里就温馨了许多。当祖父买下磨坊的时候,它已经有了350年的历史。之后父亲继承了它。光靠磨粮食养活不了这么大一家子,父亲就把它变成了水力锯木坊。不久,他在锯木头时,被一堆塌下来的木头砸死,只剩下妈妈和六个未成年的孩子。但她说:“我们接着干吧,我们还有两个小子呢。由他们接着锯。”
克拉拉和玛丽记不得儿时玩没玩过游戏。她们俩才四五岁大时,就有一大堆事要做;给牛圈筛锯末、递锯条、捡碎木头当柴火;上学后,一下课就得下地干活;经常吃不饱。
战争开始了,两个男孩先后上了战场。玛丽回忆说,他们不想去,但被人强行拉走了。当他们离去时,妈妈哭着说:“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约瑟夫1941年在乌克兰阵亡。弟弟威廉从斯大林格勒来信说:“约瑟夫找到了更好的命运。”那是在1942年。从那以后,威廉也杳无音信。
克拉拉接手锯木坊时是17岁。妈妈去世了,两个姐姐搬走了,兄弟们在战场上,家里只剩她和玛丽。锯木头对她来说并不难,她在孩提时代就看父亲锯木头,后来是看兄弟们操作机器。一个巨大的木轮带动着锯子,一道用手操作的滑门,调整着长达数米的锯片的力量和速度,深深地锯进巨大的树身。在锯木坊里,身着蓝褂、戴着头巾的她,只有1.6米的身高、49公斤的体重,显得那么瘦弱、苍老。而在这里,一切都听候她的高遣。
一开始的时候,克拉拉想,等失踪的弟弟一回来他就不干了。她对玛丽说:“我们得为他看着机器,这样等他回来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家。”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光都在等待中度过。几十年过去了,克拉拉和玛丽没有放弃希望,因为她们听说别家有个人是几十年后才回到家乡的。多年来,隔绝东西方的铁幕助长了她们的幻想,以为铁幕的后面还有个人,在等待机会回到阿尔卑斯山的磨坊里来。
生活在继续着。德意志帝国成了联系邦共和国,以前经常从磨坊边经过的马车为汽车所取代,土路也变成了柏油路。可克拉拉和玛丽的一切都没有变。她们继续生活在儿时的屋子里,用的是妈妈留下的东西,靠小时学到的经验经营着农院和锯木坊。
时代的进步有一次也接近了她们。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来了个地方电力管理员,给她们大讲用电的好处。她们回答说,她们家可是她们那个地方最早用电的人,那还是在1911年呢。那个年轻人听了却不为所动,依然劝说她们联上电网,但要她们自己掏钱买变压器,还要立即改装机器以便用上电力。姐妹俩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又不愿意借钱。于是她们回绝了电力管理员,一切又保持了原来的样子。自此再也没有人来过,一根高压电线从她们的头上拉过。
这么多年来,她们攒了几千万克养老,都是5马克一张的。“全是靠双手挣来的。”克拉拉说,听上去不是在抱怨,而是带着许多自豪。
瓦尔茨姐妹本来可以像百万富翁一样生活。磨坊里有一座木雕,描绘的是一群妇女抬着耶酥的尸体在哭泣。在她们很小的时候,也就是祖父买磨坊时,木雕就立在那里了,出自14世纪。姐妹俩时常站在木雕前,心中满是惊叹。许多年过去了,她们对它习以为常,看都不再去看它一眼。但她们也从不会去费脑筋想一想这件艺术品值多少钱。有一天,两人决定把它赠送给教堂,当时有人估计,这件木雕在市场上至少可以卖100万马克。
“可我们要这钱干什么用呢?”克拉拉问道。她们什么也不缺。她们有吃有喝也有地方住,也可以歇手不干,但这正是她们所不愿意的。
只要锯子在养活她们,它就应该锯下去。锯的时候,她们所熟悉的巨大锯木声摇晃着整个屋子。这是她们的生命之声;溪流潺潺,奶牛叫声哞哞,还有玛丽一听就知道速度快慢的锯木头的声音。
她们并不是从未有过欲念,也并不是没有梦想过另一种生活。她们年轻的时候,也想过要搬走;想过要拥有一个家,有孩子和丈夫。克拉拉说:“可是那不是时候。我年轻时,战争刚刚结束,男人太少。真要有一个人过来结婚,那磨坊该归谁所有呢?弟弟回来怎么办?”创建得和两个能干的女人在一起生活,她们曾发誓要生死相伴。
她们从未见过大城市,也没有在电视里见过。她们做梦时,梦见的是溪水和失去的兄弟,有时也梦见天堂。她们一辈子从早到晚肩挑手扛、锯木割草、扫屑填土,可从不知疲劳。
磨坊、村庄、施瓦本的阿尔卑斯山,那就是她们的故乡。她们从未出过远门,从未坐过飞机和火车。她们也去参加小型朝圣活动,从来都是轮流去:一年是克拉拉去,另一年就是玛丽去。她们生活中的至理名言不多,“不可强求”算一条,“得有耐心”算一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算一条。克拉拉说,她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晚上能说,自己一天的工作顺利完成了。然后安心上床睡觉”。
只要有顾客,就要干下去。当了60年的锯木女工,她们赢得了声誉。人们不是因为同情而来。他们来这儿,是因为克拉拉这儿价格便宜,做工精细,从不浪费小块木料;他们来这儿,是因为他们想在旁边看看是怎么锯木头的,想看到自己花园里的梨树是怎么变成厅柜;他们来这儿,也是因为克拉拉不会把他们的树扔到一大堆没主儿的木头中去,而是向他们介绍它的最佳用途;他们来这儿,是因为能在傍晚时分,在这里体验一天的劳作之后那种难得的欢欣感觉。
克拉拉和玛丽慢慢感受到了衰老的滋味:力气小了,又怕冷,挤奶的时候手指发僵。她们把妈妈留下的黄油桶送给了别人,衣服有时候也给别人拿去洗。克拉拉在冬天有时也不锯木头,木头冻上了的时候她就休息。年初时克拉拉锁骨骨折了,还没有痊愈。是格瑞特把她挤到了墙上,她当时就感觉到有什么地方折断了。如果只是淤伤,她抹上点烧酒和炼乳就对付了,但这次她骑着车去看了大夫。大夫给她打上了绷带,给的止痛药她没有吃,又骑车回来了。
玛丽更糟,她中风了。她在地里摔倒,之后一动也不能动。幸亏磨坊边的公路上一辆公共汽车驶过时,司机远远看到绿草中有一块彩色,就给大夫打了电话。玛丽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她只想喝溪水,不想喝别的。医生给她抹药膏,她身上立刻就起了斑疹。人们给她找来了猪油,因为她这辈子除了在万不得已时抹过这个,还从没用过药。
玛丽现在什么都干不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她要么在祈祷,要么从窗户往外眺望,就像看到了自己的一生:屋前如诗如画的草地,开满了色彩缤纷的花朵,还有从儿时起就在它水边玩耍的小溪;再往前就是茂密的森林,人们在那里伐木,拉到她们的锯木坊里来。中风以后玛丽不能下地干活了,尽管她热切地渴望能再弯腰挥镰割草,一天干它十个钟头。可现在她只能坐在轮椅中。从医院回来后,她出不了磨坊,因为楼梯太陡,人们无法扛她上下楼,更别说扛轮椅了。她待在上面,克拉拉时不时地撇开锯子(以前她从未这样过),急急忙忙地上楼照看一下姐姐。有时家里会有客,牧师每月来几次,带着圣餐,因为玛丽去不了教堂,轮椅出不了门。但她微笑着说:“我很高兴活到这么大年纪。”
晚上,姊妹俩回房休息,那就是她们降生的屋子。坐在烛光下,她们有时候会打开用电池的录音机,只有一盘磁带,内容是祈祷词。 在奶牛格瑞特也走了。总有一天所有这一切都会结束。玛丽说:“只有上帝知道,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又是一次告别,告别逝去的时光,告别农家小院,告别生活。克拉拉说:“生活给了我们许多,快乐、满足和幸福。”在漫长的一天之后,她打开发卡,一头银白的卷发散落在肩上。
39岁的邓忠刚是山东省威海荣成詹家庄人。1994年5月,他和20名同乡一起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郊区的虎山粮机公司打工,并取了一个好听的亚美尼亚名字――苏利克。
转眼到了9月,因重感冒住进医院的邓忠刚,与比他小一岁的白人女护士米里托扬・努内相遇了。努内对这位孤苦伶仃的黄皮肤小伙子心生同情,不仅白天照顾他,就连晚上也主动留下来陪伴他。邓忠刚病愈出院后,二人的联系频繁起来。
一个月后,应努内之邀,邓忠刚到她家做客。身为一家药厂经理的努内父亲和身为医生的努内母亲,对穿着寒酸的邓忠刚心生抵触,话里话外地透露: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这么穷啊?
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邓忠刚在努内的母亲面前露了一手,包了一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饺子。努内母亲对邓忠刚的手艺颇为赞赏,对他的印象也大有改观。
11月18日上午,努内和邓忠刚深情地交换了紫金订婚戒指;12月23日,二人在教堂举行了婚礼。1996年10月,夫妻俩的爱情结晶――双胞胎女孩邓嘎米拉和邓鲁奇娅出世了。
两个漂亮的混血儿让邓忠刚陶醉,但独在异乡的孤独感也时时缠绕着他。孩子降生3个月,正好是邓忠刚离开家乡整3年了。那天他喝得烂醉,嘶哑地唱着《故乡的云》。
努内知道,亚美尼亚是留不住丈夫的,思前想后,她把自己准备随丈夫到中国的打算告诉了父母。母亲勃然大怒,她把女儿和外孙女护在胸前,哀戚地说:“苏利克,早知道是这样,我不会让女儿嫁给你。要走你自己走,不准带走我的女儿和两个孩子!”可说归说,母亲又怎舍得让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天各一方呢?想到即将骨肉分离,泪水打湿了努内母亲的衣襟,母女俩哭成一团。
1997年5月26日,努内带着一对刚满7个月的女儿,随同邓忠刚踏上了归途。一家人乘飞机、搭火车、坐轮船,历经一万多公里的行程,终于在6月28日踏上了威海的土地。为了照顾孩子,半个月里,努内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当看到威海的碧海蓝天时,她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
然而,当到达真正目的地――荣成詹家庄时,努内傻眼了:街道坑坑洼洼,满是鸡屎鸭粪垃圾干草,陈旧的房子像是垂暮的老人。进屋后,邓忠刚顺手在墙上扯了一下,屋子里有了昏黄的灯光,原来线绳就是开关;石头和土坯搭成的东西是炕;做饭用的是一口那么大的锅……村中的男女老少看到努内时,一脸的诧异和好奇神色就像是在看动物园里的动物,努内有如芒刺在背,非常不舒服。
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袭上心头,努内几乎天天抱着两个女儿哭泣,回亚姜尼亚的念头在她的脑海中越发强烈,邓忠刚只好给她买了回家的船票。
可是当邓忠刚真的把努内送上返程的轮船时,一股揪心的疼痛又在努内的心头泛起,看着丈夫转身离去渐行渐远,她突然不顾一切地跑出去冲着他大喊:“苏利克,等等我!”
坚守爱情打天下,知心的爱人亲密紧相随
努内开始了从洋护士到农妇的全新转变,她脱掉了漂亮的长裙,和当地妇女一样布衣荆钗,粗茶淡饭,种桑养麻,学说土得掉渣的荣成话。
1998年春季,由于赶上邓忠刚患了重病,努内那双习惯了拿针管的手第一次干起了拉犁这种粗重的农活。十几亩地的犁全是努内一个人拉,犁把压在她肿得跟馒头似的肩膀上,疼痛难忍。努内边拉边哭,为爱而流的泪水和着汗水倾洒在异国的土地上。邓忠刚心疼地拥着努内,感激的泪水滴落在她的肩头。
一晃几年过去,夫妻俩的日子较回国之时好了很多。努内并不满足,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在2001年奶牛价钱最贵的时候,她卖掉养了两年多的奶牛,然后用卖牛的12000元投建了养鸡的塑料大棚,不久她赚了3000元。努内很高兴,邓忠刚也直夸妻子有能耐,他们将钱投入到第二棚鸡雏上准备再赚一笔时,不料一场鸡瘟使他们血本无归。两人咬牙又上了第3棚鸡雏,他们不敢大意,全天守在又脏又臭的大棚里,甚至晚上都住在那里。苍天不负有心人,第3棚鸡赚了9000元。
2004年,努内已经拥有数个养鸡塑料大棚,建成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养鸡厂。与此同时,努内和邓忠刚的爱情故事随着威海电视台的播出不胫而走。北京太阳圣火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年,感动于努内坚守爱情打天下的劲头,为了让她的两个女儿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特意捐赠了5万元。
2005年2月,努内挥泪告别生活了8年的詹家庄,举家搬到荣成市区一所朋友闲置的房子里,然后把女儿送到荣到实验小学读书。
6月的一天,努内去商场买东西时意外地遇到了3个俄罗斯人,他们来自停靠在石岛港的些原本停靠在青岛的外轮,是在太平洋青岛恩利公司将石岛港辟为俄籍外轮的母港、坞修和补充给养基地后才改停在这里的,在长达半年的休海期里,那些从青岛港迂来的商店、酒吧、咖啡屋成了船员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努内灵机一动,萌生了在石岛港开咖啡屋的念头,一来可以赚钱,二来可以通过与船员接触,为日后做边贸生意打下基础。
努内的想法在邓忠刚看来是那么的荒唐,夫妻俩有了婚后的第一次争执。努内流泪央求丈夫:“让我试试吧,我多么希望在你的支持下,能够在中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啊!”邓忠刚为妻子擦干眼泪:“不是我不支持你,你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咱们是乡下人进城,本来就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咖啡屋需要很多钱,风险太大。我不怕吃苦,可你跟孩子呢,难道过去那些苦你还没吃够吗?”
邓忠刚没有想到,努内仅仅在半个月内就将市场调查、经营思路和可行性报告条理分明地摆在他面前,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理由阻拦她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咖啡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虽然夫妻俩将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还是相差甚远。无奈之下,努内想到了贷款,她决定把乡下的房子和养鸡的塑料大棚抵押出去。邓忠刚的老母亲得知儿媳遇到了困难,坚决表示要把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窝儿”腾出来。努内感动之余兴冲冲来到银行,可她没有担保单位和担保人,吃了闭门羹。就在邓忠刚又讲起“中国国情”时,努内闯入崖西镇政府陈诉求助,镇长当即表示大力支持这位能干的“洋媳妇”,并拉上副镇长一起到银行为她担保。
资金筹措到位,努内满心欢喜地在石岛港的黄金地段租了门面,然后开始装修,张罗着给咖啡屋起名。一些敬佩努内的市民,纷纷抱着极大的热忱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建议,人们对努内的关注令她突发奇想,是自己的爱情故事吸引了这些热心的人,何不把咖啡屋当成承载爱情的地方,命名为“努内咖啡屋的故事”呢?
2005年8月17日,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努内咖啡星的故事”开张了,招牌是努内设计的,右面是她和邓忠刚的婚纱照,左面是两个漂亮的女儿。
为了能做出纯正的俄罗斯风味面点,8月底,努内把已经退休的母亲从亚美尼亚接来帮忙。生意真正好起来是在国庆
节以后,虽然那天白天和往常一样没几个客人,可是当夜幕降临后,努内认识的那几个俄罗斯船员突然为她带来了30多位顾客,咖啡屋一时人声鼎沸。常年在外漂泊的船员见到努内和她妈妈,品尝着地道的俄罗斯小吃,一种思乡的感觉油然而生,他们热情地拥抱和亲吻着努内母女……
家庭事业双丰收,人生的精彩艳羡两国人
一些在亚美尼亚再平常不过的礼节,却让邓忠刚心里很反感,他不明白努内何时变得如此随便,任由“野蛮”的异国男人亲来抱去。开始时,邓忠刚借故支走妻子,到后来干脆不给客人好脸色,甚至当面训斥努内。
有一次,一个50岁左右的大胡子船员整晚上在咖啡屋出出进进好几次,来时拥抱亲吻努内,走时拥抱亲吻努内,努内总是面带微笑地迎合。邓忠刚看不下去了,当大胡子船员第4次亲吻努内时,他脸色铁青地一把拽过妻子:“滚回你的船上去,这里不欢迎你!”
努内没想到丈夫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她满脸歉意地向大胡子船员解释中国国情。当客人散去后,努内憋在心里的火气终于爆发:“苏利克,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拥抱亲吻只是欧洲人的一种礼仪,就像你们这里的人见面要握手一样,难道你会拒绝人家跟你握手吗?”
几句话问得邓忠刚哑口无言,是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习惯是不一样的,哪能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啊!邓忠刚诚恳地向努内道了歉。
咖啡屋成了俄罗斯船员的第二个家,只要不起锚,他们天天晚上都会来此聚会,努内的生意因此蒸蒸日上。但对努内来说,这也意味着加倍的辛苦:每天早晨,她准时送走两个上学的女儿,然后和丈夫到商场、超市采购营业所需的物品和材料;顾客多的时候,她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饭,打烊时间也要推迟到凌晨两三点。
2005年年底,努内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亚美尼亚花生产量很少,人们又非常喜欢吃花生,为什么不把山东盛产的花生销售到那里去呢?努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在亚美尼亚做生意的妹妹和妹夫,得到了他们的赞同。经过两家人商议决定,努内夫妇负责收购花生并发运到亚美尼亚,妹夫则负责销售。
正值严冬,努内和邓忠刚顶着凛冽的寒风收购了5集装箱花生,于2006年春节前运抵亚美尼亚,不久,妹夫从亚美尼亚传来好消息,5集装箱花生销售一空。
努内的干劲更足了,她希望能把跨国贸易做得更大,不仅经销花生,还要把具有浓郁山东风味的花生制品――五香花生米、花生蘸等销往亚美尼亚。然而令努内意想不到的是,虽然亚美尼亚人钟爱花生,但并不认可中国的花生制品,当那些客商们从包装袋外看到五香花生米灰不溜秋的模样后,几乎无一例外地摇头走开;花生蘸的命运稍好一点,但销售前景仍不被看好。由于努内的妹夫还要忙于打理自己的生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花生制品的销售上,因此第二次跨国贸易一度陷入瘫痪状态。
半个月的时间,努内瘦了一圈,在与丈夫商量一番后,她决定走一招险棋:把15集装箱的花生制品以寄卖的形式投放到亚美尼亚各大商场、超市,拿出其中一部分免费供顾客品尝。
此举不可谓不大胆,4月底,销售市场出现了变化,五香花生米和花生蘸的口味终于勾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兴趣,出现了脱销的火爆局面。“等米下锅”的商场、超市以及当初摇头走开的客商,纷纷向努内妹夫致电求购。一时间,以前无人问津的花生制品忽然问身价倍增,努内赚了个盆满钵满。
全面打开了市场,努内源源不断地往亚美尼亚发货,数量一次比一次大,她在两国的贸易界声名鹊起。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爱丽丝•门罗是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她的写作风格很简单,不加任何的修饰。在她的作品中,她描绘了人们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面貌,也表达了真挚而深刻的感觉。门罗的风格是独特的,她有着很强烈的生态意识,并且总是在不断追寻着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关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
生态女性主义是在上世纪7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趋势,是由法国学者弗兰克斯在1974年提出的,通过在她的书中对女性的描述,结合女性主义思想和生态思想,指出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贯穿全书的主要思想是:女性在自然界的地位和在父权社会中的地位是相似的、人与女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是应该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态理论,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持续的关注。根据生态女性主义的定义,人们可以看到他们在自然中的反映。生态女性主义者支持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女性特质如宁静、寂静、柔软、温柔、和平等。女性是原始的、被动的、情感的和神秘的。比如说榆树是安静的,枫树是友好的,橡树是霸道的。这一刻,在与自然的和谐中,女性欣然的接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热爱大自然,并且享受它。所有自然的东西,包括地球都具有“女性化”的特点。此外,女性的性格和情感往往与地球一起发展。作为回报,地球作为生存的基础和最终的目的地。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解放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这是一个女人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平台,如情感、野心、梦想等等。在这个空间里,女性能够代表自己的真实自我,它与父权社会中的形象有着明显的区别。人们称门罗是一个伟大的现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的写作是简单的,不加修饰。她描绘了人们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面貌,也表达了真挚而深刻的感觉。门罗的风格是独特的,她有生态意识。她总是在寻找她心中最好的家,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关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她。有些评论家认为门罗的小说在阅读时会有恐怖感和压迫感,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由门罗创造的艺术风格,这种压抑很多时候是真实的恐怖关系的再现。在这种压抑和恐怖氛围下凸显出的人性的善恶、对错、欲望、牺牲,都深入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读者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思考和反思。国内学者由于缺乏相关的翻译以及爱国外对门罗研究的滞后的影响,对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纵向来看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作品,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只是作为简单的分析研究材料。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牢不可破的互连。事实上,自然界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女性化的,与女性有着共同的命运。另一方面,在《荨麻》中,门罗对女主人公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详细的描述的性质和特点,生活的女主角充满了阳光。她刻画了女主人公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这些女性人物呈现出一系列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她们也有独特的外观和个性,她们可以深刻的理解以及在沟通中受益很多。女性在许多方面与自然结合,如风、花、水等。在这部小说中最吸引我们注意的是他们的房子,象征着空间。这些房子可以被视为一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的美丽风景。通过描绘的房子,很明显,女性将房子看作是一个和平和充满爱的家。作为回报,房子充当了一个女人的保护者和安慰者。
二、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女性与自然的分离。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关系不仅体现在女性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中,也表现在女性与自然中的“二元对立”。与迈克在一起的女主角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快乐的时间很短。迈克不辞而别,让女主人公的一切生活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对女主人公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造成了女主人公的空虚、无助、绝望和困惑。在她的心中,她有一个模糊的问题,即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被动地位。她在心里似乎遭受到泥石流般强烈的侵蚀,她的哭泣中充满了无助,而唯一缺少的是曾经和迈克在一起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发展,女主人公在传统女性身份问题上变得更加清晰有力。而且她的朋友最终作出了让步,并返回到帮助丈夫和孩子的家庭主妇生活教学。这似乎也注定了她们之间的友谊将会在未来逐渐消失。大自然给了女主角一个幸福的童年,并且她也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没有虚伪,没有失去自我,她充满了对传统女性身份的“叛逆”和“颠覆”。社会对古怪的女人充满了敌意:她住在多伦多的一个旧砖屋的街道上,所有的一切都使她感到孤立,她觉得很难适应,她的丈夫和女儿的责任使她更加痛苦和恐惧。社会不能容忍极端的女性主义者抛弃家庭的思想,有共同梦想的朋友和分享一切的朋友认为她是一个“特殊的圈子”里的社会,不容易被人接受。女主人公开车带着朋友在乡间的道路上,看到起伏的丘陵和清澈的小溪,自由自在的奶牛,对于这些熟悉的童年美丽的田园风光现在则成为了眼中单调的景色,等到了过去生活的农村,恰恰抓住她眼睛的是阳台上的丑陋的疤痕。可以看出在女主人公的眼睛里,自然是伤痕累累,都是没有生命的。女性与自然的重生。故事回到1979年夏天的开始,女主人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等待,当故事停留在这里,他们也期待在彼此的心埋在彼此的浪漫感情,可以在许多年后再次发芽。在这一时期,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在他们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女主人公意识到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对女性的歧视,坚决追求自由、平等的新生活,但她却不被当时的加拿大传统父权社会所接受。由于男主人公倒车不慎碾过自己的儿子,始终无法摆脱自责和内疚,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唯有紧紧的抓住彼此。两个人去了高尔夫球场,躲在体育场旁边的灌木丛里,她们的身体被荨麻这样的植物所刺到。在大自然肆虐的那一刻,传统的爱情,以及婚姻的背叛状态使她的生活迷失方向。小说的结尾,女主人公经历了对爱情、失望、拒绝、欲望的渴望,最后得到了女性与男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启示。她暂时的忘记了对家庭的责任并决定从激烈的冲突中解放出来,将这美丽的情感永远地封在心中,而不是一味追求简单、和谐、平等、自由的新生活。《荨麻》这部小说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确定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象征性的、经验性的。从象征意义来看,这部小说也是女性化的性质,包括女性化的土地、房屋和其他元素。在小说中,女性将自己的命运与男人联系起来,并被男人所支配。总有一天,她最终会做她想做的,并说她想说的话。即使别人不赞成,她也不会在乎。但面对女儿不理解丈夫的痛苦,女主人公也将坚决拒绝回到以前的生活。她相信选择另一条道路对她现在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这让她觉得生活真的改变了,并且这些经历培养了她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值得现代女性学习的。
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又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就是在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遵循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强调这一客观规律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不断循环的一种社会状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以及吸收十成果以后,生态文明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四个方面。如果加拿大作家有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使命感,那么门罗是最让人惊讶的一个。她不会在作品里哭,但它是最令人震惊的一个。在她的作品中,她经常描写的是充满贪贪婪和欲望的人,同时也谈论到美丽的家园应该如何保护人类,人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门罗艺术的强大缘自她的讽刺性极强的描写,它会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表现出人类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在陷入混乱之后的一系列反映。总之,在这部小说中,通过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突出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大自然在为女性不断提供着动力,揭示了父权制下的女性与自然相互存在状态。而且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自尊、自强以及自我独立的性格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突出反映了对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
[参考文献]
[1]吴琳.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述评[J].世界文学评论,2011(1).
[2]纪艳彬.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葛悦华.关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8(4).
[4]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7(9).
[5]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赵媛媛,王子彦.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5).
[7]余维海.生态女性主义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生态,2011(21).
[8]姜延博.柯亨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