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主要途径和企业运转的核心。本文通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其路径实施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实施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的不二选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也呈现“点-线-面-过程”这种进阶式的发展趋势。不仅如此,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还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展开研究,包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实施与趋势。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
(一)基于企业创新程度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大相径庭,这也决定了企业实施创新的途径有所区别。Linder 和Cantrell(2000)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挖掘型,即在不改变商业模式本质的前提下挖掘企业现有商业模式的潜力;二是调整型,即通过改变产品/服务平台、品牌、成本结构和技术基础来调整企业的核心技能,提升企业在价格/价值曲线上的位置;三是扩展型,即把企业的现有商业逻辑扩展到新的领域;四是全新型,即为企业引入全新的商业逻辑。Osterwalder (2004;2007)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存量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全新型创新三类。他认为对于能够获得新资源、核心能力或分销渠道的企业,可以采用存量型创新方式来供给与过去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对于在某些方面滞后的企业,可以采用增量型创新方式,在现行商业模式中增加新要素以加强竞争优势。而对于拥有新技术并能把握机会的企业,可以在新市场形成过程中进行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由此可见,不同的类型的企业,其实施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也各不相同。此外,Mahadevan(2004)还考察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根据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和可持续性,Mahadevan 把企业分为当前领导者、趋势创造者、新进入者、模仿者和跟随者,并着重讨论了前三者的创新策略。Mahadevan认为,当前行业领导者应该力图进行“妨碍性”商业模式创新,即通过实现范围经济、掌握垄断资源和控制供应链等方式来提高现有客户的转换成本。趋势创造者应该突出自己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寻求可持续收益模式,并弥补在新领域缺乏的知识和能力。新进入者应该进行“战争式”商业模式创新,即降低现有客户的转换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并向新客户宣传特殊的价值主张。
(二)基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很多学者都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展开入手,他们主张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Weill 等(2001)强调了改变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他们提出了“原子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指出每个原子商业模式都具有战略目标、营收来源、关键成功因素和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这四个特征,通过改变原子商业模式的组合方式就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Osterwalder(2004;2007)指出,在商业模式这一价值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顾客关系、核心能力、价值结构、伙伴承诺、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Davila等(2005)在其著作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从价值主张、供应链和目标顾客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他们认为可通过开发新产品或延伸现有产品的价值来改变价值主张,即改变送达市场的产品的价值;供应链创新,即改变创造和送达产品价值的方式,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Johnson等(2008)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命题(CVP)、盈利模型、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围绕这四个要素的创新来实现的。Lindgardt等(2009)也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创新来实现。他们指出,商业模式包括价值命题和运营模式两个要素,每个要素又分别包含若干个子要素。
(三)基于企业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Magretta(2002)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就是隐藏在所有商业活动下一般价值链上的变量,价值链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包括所有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另一部分包括所有与销售有关的活动。进而,他得出结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起始于一个产品的创新,或者起始于一项流程的创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他们将通过开展何种活动来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在价值链上来选取上、下游伙伴中的位置,最终能够与客户产生收益。Miles等(2006)从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间合作经营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的动力和方向,这也是基于价值网络内协作关系的创新。
(四)基于企业系统视角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Voelpel等(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要从客户、技术、组织基础设施和盈利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同时还强调了商业模式创新思维的系统性和与外部环境匹配的重要性。Amit和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活动所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能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并使企业和它的商业伙伴能够创造价值,企业从中分享一部分价值。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研究
(一)面向战略规划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德勤咨询公司(2002)构建了一个类似的三阶段(即机会分析、模式设计和计划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框架。Voelpel 、Leidold 和Tekie(2004)则把创新实施研究的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规划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客户测试、技术测试、企业基础设施测试和财务测试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循环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客户测试主要考虑企业新的价值主张能否显著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或创造新的细分市场,以及原有客户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价值主张等问题;技术测试主要解决企业是否拥有实现新价值主张的技术,以及是否能够开发更新、更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等问题;企业基础设施测试旨在回答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合作伙伴能否实现和传递新的价值主张等问题;而财务测试则旨在测试企业利润的可持续性以及竞争对手模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仅如此,Osterwalder(2007)把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分为环境分析、商业模式设计、组织规划和商业模式执行四个阶段。环境分析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使规划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社会、法律、竞争、技术等问题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来描述新的商业模式。在组织规划阶段,企业根据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同时规划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最后阶段就是将设计好的商业模式付诸实施。由此可见,这些学者都是基于战略规划的角度而展开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的。
(二)面向个人和组织学习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有些学者,包括Sosna、McGrath等,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过程是一个个人和组织不断学习的过程。Sosna等(2010)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初始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测试;第二步是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第三步是精炼和改进商业模式的过程;第四步是通过组织学习保持商业模式的成长。McGrath(2010)也持类似的观点,认同组织和个人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但与Sosna等学者不同的是,McGrath认为商业模式的试验失败和学习过程既可能发生在组织内部,也可能跨越组织边界发生。
(三)面向持续改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Morris、Schindehutte 和Allen(2003)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在逐步加深对自身的商业逻辑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从基础层商业模式向专有层商业模式和规则层商业模式逐步递进的过程。Chesbrough(2006)则从商业模式升级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企业优化其商业模式的方法和步骤。他把商业模式分为大众化、部分差异化、市场细分式、能获得外部支持、能整合企业创新和能动态适应市场六种,并认为商业模式是否能够提升取决于现有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利润、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开放程度以获得外部资源以及企业是否愿意出售自己不需要的非核心资源。为了让商业模式的划分和升级具有可操作性,Chesbrough 还明确提出了衡量这六种商业模式的标准,分析了每种商业模式与上一层次商业模式的关键区别,并认为这些关键区别就是提升商业模式的着眼点。与此同时,Chesbrough 还强调了开放性对于提升商业模式的作用,认为这六种商业模式的总体趋势是促使企业不断趋向于开放式创新和管理。
(四)面向IT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Timmers(1998)、Kodama(2004)、Venkat raman 和Hender son(2008)等学者都谈到了IT 系统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并强调IT 系统建设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匹配。不仅如此,包括IBM和SAP等企业也是高度重视IT系统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IBM(2006)认为,IT 变革是商业模式转变的一个内在因素,同时也决定了商业模式转变的可行性。在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技术人员应该配合企业管理者从三个方面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行动,即理解商业模式的系统构成、用商业思维对企业现有的IT 模式进行创新、建设柔性化和响应化的IT 基础设施。与此同时,SAP 公司的总裁(2007) 在其著作中强调了变革时代全球经济的信息化特征,并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弹性信息架构和协作业务网络来加快转型速度,以根据客户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与解决方案,而不再是满足于向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单个商品或服务。
研究展望
尽管商业模式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领域不够完善,特别是国内对此领域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设计出适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商业模式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出路,而对于有了一定模式的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商业模式必须考虑企业、顾客和竞争等三大因素,并在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之下,选择若干个具有战略性的设计变量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以上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对其未来展望如下:
第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性悖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尤其是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如何突破原模式的包围并成长为主导模式而不中途夭折的动态研究。这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已经开始有很多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
第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后续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应该加强案例研究工作,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如增加资料收集的渠道以增强说服力,特别是采用与企业高管直接交流的方式来收集样本企业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多案例研究、定量方法等研究方法来丰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形式。
第三,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2.钟婷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3.王建国.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道[J].现代企业教育,2011(5)
1.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必须要变革。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的移动互联发展情况,然后描述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和移动互联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途径。
2.我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014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 6 6 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进一步提升,由2 013年底的81.0%提升至83.40%,增长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
3.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3.1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1、整体规模增速明显下滑。尽管零售行业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了10.2%,增速较2011年放缓11.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2、渠道下沉门店扩张减慢。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在一二线城市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仅2%,而在三四线城市则为17%,零售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扩张步伐加快。但是,整体来讲,门店扩张放缓,零售百强前十位中的8家实体零售企业门店增速为零,甚至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关闭部分效益不佳的门店。零售企业纷纷寻找优化渠道结构的解决方式。
3、部分传统零售企业转型。面对重重压力,2013年传统零售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转型,进入网络零售市场、优化供应链、采用先进技术等。
3.2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
1、同质化的经营模式明显。由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渠道的成熟,物流的壮大,零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日趋相似,品牌化、差异化的经营不足。
2、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企业影响严重。传统电子商务在市场份额、价格、利润等方面对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分流传统零售企业的消费者。其次,电子商务的出现迫使商品零售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最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可以方便的选择电商,转换成本低。
3、经营成本不断攀升。《2013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费用同比上涨了8.3%,其中以便利店、专卖店、超市和百货上涨上涨最快。分析上涨原因,主要来源于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两个因素。
4、消费者的体验滞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行为路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零售企业对消费者而言,无法满足便利及时的需求,体验变差。
4.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Amit和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设计主题,具体包括新颖性、互补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是设计组成因素,主要包括结构、内容以及治理。
Osterwalder(2004)认为,在商业模式这一价值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价值结构、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
Osterwalder(2004)阐明了企业特征与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Osterwalder 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全新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存量型创新三类。
Magretta(2002)认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往往起源于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流程的创新。
张敬伟(2010)在对30余家企业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基本路径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收入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曲线的商业模式创新。
5.移动互联网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本文从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和经营系统这三方面入手,形成以下几条操作性较强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1、针对碎片化的时间提出短、快、精、微的价值主张,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零售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人际和兴趣重新进行细分,走短、快、精、微的路线,利用创新的方法给目标顾客提品或服务,高度重视顾客体验的精细化和一致性,努力满足顾客随时随地地多样化需求。
2、形成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的融合,形成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传统零售企业应建立一个能够联系和沟通外部资源的价值网络,完善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沟通渠道与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构建O2O整合营销,集中精力和资源将某一环节做专、做深、拔高,形成自己独特持久的盈利模式,让别人难以模仿。
3、注重信息化建设,优化经营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组织变革,精简管理层次,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流程中的主要增值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适度开展服务外包,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使经营系统更加柔性。同时,零售企业还要运用各种新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除了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网上销售平台等以外。还应该利用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更大的网络空间范围内构建智能化管理的经营系统。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给零售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零售商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已难以立足,必须不断地创新商业模式,来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敬伟,王迎军.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辨析-兼论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4):10-18.
[2]盛亚,吴蓓.基于西尔斯案例的零售商业摸式要素组合创新[J].商业研究,2011,(2):71-77.
[3]张艳.中国零售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36.
作者简介
我们经常提到的商业模式有:BZB模式、BZ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拍卖模式、反向拍卖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会员费模式、佣金模式、社区模式等,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第二,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描述了不同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以及这些参与者潜在利益和最后收益来源。Petrovi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氓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Rappa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Rappa的定义与企业界普遍的理解一致,本文采用这种定义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模式的再设计,在模式创新中,需要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寻找新模式的存在机会,整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其核心问题也就是发现和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是否成立的问题,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都是如此。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它意味着发掘出新的需求,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客户新的服务,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一家企业,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赢利能力的成功要素,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2、利用对手的弱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尽量看准对手的弱点,乘弱而入,才有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要清楚掌握对手的弱点,企业就需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一详尽的比较,这样做可以提供线索,为企业定价和成本构成方面奠
定竞争优势的基础。
3、不断问为什么。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一种看似非常简单,但却极其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普遍为人接受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运作概念,更值得质疑。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考虑到:越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在市场上越受欢迎,也就越有竞争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新鲜,也不神秘,如何一个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都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模式,只不过人们对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已。如果人们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和竞争的关键因素,由此构建整体的运作模式,那就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模式创新包括了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此外,模式创新还必须实现价值创造的目的,包括顾客、供应商、股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获得更大的价值或价值预期。因而,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种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的模式创新。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的,企业必须能够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洞悉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新定义顾客需求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需求的不断确认,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营销物(包括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它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的改变。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
3、重新定义顾客接触方式的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涉及到顾客界面的设计和选择,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送达顾客的;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这两个方面,企业与顾客之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接触。顾客接触方式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现状,也反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因此,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针对顾客接触方式的界面分析已成为当前模式创新研究的一个焦点。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的模式创新。供应商界面是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组分,供应链组织方式关系到企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价值实现,我们把向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都视为供应商,提供相似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视为一条供应链。这种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更多的资源,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构建新的供应链组织方式,从而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5、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协同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围绕顾客价值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内容而进行,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的各种手段,相对于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需要以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企业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模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进行协同的模式创新,可以包括多种形式,运作此种模式的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出发来创新其商业模式,并与其他企业产生协同构成某种价值网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
过去,人们在认识创新的时候,并未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考虑在内,实际上,企业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还是模式创新活动,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在模式创新上,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如果不能与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相结合,这种创新就可能无法创造价值。企业从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于创新的失败迅速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模式创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可以说,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也是创新活动的最本质特性,远远高于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商业模式创新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根本就没有自觉的商业模式,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产品导向阶段,对企业业务经营缺乏清晰的规划。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了解商业模式理论,打造适用的商业模式。不管采用哪种途径创新商业模式,都离不开业务流程的再造,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彻底地改造流程。企业需要摒弃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将被割裂的过程联结起来,成为通畅的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使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随时改变的需求。只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再造,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变革,必然带来某种程度的震荡,这需要充分沟通,使股东、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产生的利益建立共识,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保障创新的实施。企业有必要创造适宜的组织环境,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例如实施知识管理等,发展有利于创造的企业文化,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创新。
收稿日期:2007-07-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转型经济中战略企业家能力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模式及机理研究”(70702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70472076);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制度变迁中的企业家能力和企业成长:‘浙商’崛起和创造的战略透视”(07JDZS12Z);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外资并购背景下浙江民营行业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07Z09)
作者简介:项国鹏(1975-),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企业家和企业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浙商”是浙江籍人士在浙江省内外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正在成为中国最大创业团体之一的商人群和企业群,是建设浙江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是促进浙江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主体①。但是,在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下,“浙商”成长暴露出“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弊端。由此而生的对不可再生的生产要素的利润贡献的强烈依赖使自然环境已经难以承载“浙商”的高速发展。在资源环境约束效应日益强化的现实背景下,“浙商”如果要拓展利润空间,应该高度重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利润实现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价值创造,只有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从价值创造视角切入,分析价值创造视角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构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据此剖析“浙商”通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克服资源环境约束的实践,为更多的“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启示。
一、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简要回顾
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基本可以归纳为四种角度的分析:系统角度、经营角度、战略角度和价值创造角度。其中,不少国内外学者已经意识到从价值创造角度来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Chesbrough和Rosenbloom提出,企业商业模式是由价值主张、内部价值链结构、价值网络等六个要素构成[1]。在Afuah和Tucci看来,企业商业模式更是企业为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2]。Amit和Zott建立了企业价值创造来源的四要素驱动模型[3]。Magretta认为新的企业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4]。Afuah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以此指导企业价值创造的活动集合[5]。Rappa主张,企业商业模式揭示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类型和如何安排企业价值链类型[6]。Chesbrough则更加直接地提出,企业商业模式有两大作用:价值创造、价值获取[7]。
国内学者对此也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观点。结合AMIT的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来源的模型,李卓刚认为,交易效率是主要的价值驱动因素之一,交易结构创新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8]。罗珉主张,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关于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已经开始改变,新锐的企业转而去营造价值星系[9]。高闯等以企业价值链为分析工具,根据价值链活动的变化,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价值链延展型、价值链分拆型、价值创新型、价值链延展与分拆相结合型以及混合创新型[10]。基于“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原磊提出了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三种基本途径:基于价值模块的企业商业模式变革路径,基于界面规则的企业商业模式变革路径,以及基于二者混合的企业商业模式变革路径[11]。根据三种路径,将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善型、调整型、改变型、重构型。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尚未明确界定价值创造内涵和从价值创造视角透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其次,缺乏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层次或维度的划分;最后,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的案例分析力度不强。这些问题就导致了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潜力、有效性、可复制性等问题的论证乏力。然而,正是这三个问题,是从价值创造视角透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阐释企业价值创造的内涵以及从价值创造视角透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构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系统,进而对各维度条件下的相关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解剖,将有助于全面揭示“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进而对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浙商”成长提供理论创新服务。
二、CESS价值创造模型
(一)CESS价值创造模型内涵
在价值创造视角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是形成优化资源协同的稳定机制。它包含两层涵义:第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追求资源转化中协同度的优化,使企业发掘既定资源组合的潜力,把潜力转化到企业价值增值之中;第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使得这种增值的资源组合转化成为持续稳定的价值创造机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遵循以下六个步骤:第一,通过对企业价值内涵的再定义,调整原有资源组合;第二,评价新资源组合的价值潜力,确保企业有获得价值增值空间的可能性;第三,对新组合的要素按重要性重新排序,根据主导要素确定企业新的价值导向;第四,根据新导向,重新定位企业价值实现领域,确定新领域的边界;第五,形成新价值创造机制,使前面四步所确立的新价值能够反复变现;第六,拓展新机制,保障价值创造的持续稳定性。
翁君奕提出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三个维度组成的价值创造分析体系[12]。李卓刚沿用这个体系分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8]。原磊则把它演化为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四个维度[11]。在综合多种观点基础上,我们把价值创造归纳为一个四维体模型:价值主张(Value Claim)、价值评定(Value Evaluation)、价值支撑(Value Support)、价值维护(Value Sustenance)。
1.价值主张(Value Claim,简称VC)。价值主张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因对企业进行资源要素投入而产生的价值回报要求的总和。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源于资源利用。一切向企业提供了资源的主体就形成了企业利益的相关主体,必然产生价值主张。价值主张越呈现多样化,表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越多,企业可供整合转化的资源类型也就越多。
2.价值评定(Value Evaluation,简称VE)。价值评定是指企业基于价值主张大小对主体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确立企业的价值导向及价值领域定位。通过价值评定,企业能减少因价值主张的冲突而导致的价值损失,按最优价值主张确定价值导向,使各主体价值主张协同一致,从而达到价值主张总和最大化。
3.价值支撑(Value Support,简称VS1)。价值支撑是指企业为实现有明确导向的价值主张体系而必须采取的要素组合。所有企业的价值支撑必然包含两大基本要素: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资源转化进而被企业整合为最终价值的载体;网络则是价值传导机制。
4.价值维护(Value Sustenance,简称VS2)。稳定的价值创造机制还需经历时间检验,以确定其持续性。所以,在原有三维空间基础上,还需引入价值维护这个维度。价值维护是指,对三维体系下的价值创造机制中的各变量进行实时监控测评,发现消长变化,为保障价值创造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变量在既定价值创造机制下有序运行。
因此,在价值主张、价值评定、价值支撑、价值维护构成的CESS价值创造模型视阈中,企业价值创造就表现为三维空间下的一个静态四面体沿VS2维度轴扫过的体积之和。
(二)基于CESS价值创造模型的企业价值创新途径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价值创新,因此,可以在CESS价值创造模型的各个维度中找到对应关系,见图1。
图1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CESS各个维度的对应关系
基于CESS的四个维度,价值创新有四种基本途径:价值主张创新、价值评定创新、价值支撑创新、价值维护创新。价值主张创新是通过对向企业提供可转换资源并对企业提出价值主张的主体变量进行调整,拓展或紧缩企业的价值主张内容,进而对企业价值内涵进行重新定义;价值评定创新是通过改变价值主张主体间的结构关系,促使企业更加充分利用较高的价值主张主体所提供的资源;价值支撑创新是基于价值内涵对支撑价值创造的基本要素创新,特别是通过对技术与网络两大要素的创新,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并减少价值传导损失率;价值维护创新是对旧有体系下价值维护维度的三大相关作用变量赋值的改变,从而改变价值创新速度,保障价值创造机制的持续更新和动态稳定。
三、基于CESS价值创造模型的“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式
(一)创意价值化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这是将创意(创业构思)转化成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创意本身无法实现价值创造,需要吸纳足够的资源承载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这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际上是以全新观念来发掘新价值,开拓新产业,重构企业商业模式。分众传媒是这种创新模式的典型企业。
从价值主张维度看,分众模式的成功在于迅速实现了价值主张的多样化。分众重新定义了顾客的概念。传统广告业仅将直接支付其广告价值的客户视为顾客,分众则融合了两部分顾客的价值主张:一是目标受众充实精神需求的价值主张;二是广告客户提高广告效率的价值主张。从价值评定维度看,分众模式的成功在于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协调利益相关者主体。分众的客户选择分众的目的是,集中向中高收入群体有效传播产品信息,因此,顾客价值主张在于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分众将概念扩展到“生活圈媒体群”。而对另一大主要价值主张主体――股东的利益,分众则通过不断提升股票价值展现资源整合后的企业价值。公司2005年上市时的股票发行价为17美元[13],2007年8月27日收盘价为39.07美元,2年来股票价值增长129.8%。从价值支撑维度看,楼宇广告的媒介承载技术多趋于同质化,因此,分众模式特别强调网络扩展。为实现“生活圈媒体群”的构建,以先发的资本优势为依托,通过“现金+股票”的方式开展并购。基于价值维护维度,分众的并购与拓展实际上是对价值支撑维度下的变量更新。因此,分众模式对新概念的价值化在于通过对每一维度的创新而全面重构价值创造机制,造就了新型产业价值模式。
(二)价值升级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这是一种模糊价值定位领域,通过吸纳环境变化趋势并不断扩充产业边界,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企业商业模式。这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同时,也在扩充产业价值创造的边界,所以是一种典型的产业升级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基于价值维护维度的创新,通过严密监测影响价值创造的外部趋势,不断吸纳新的价值创造来源。阿里巴巴是这种创新模式的典型企业。
从价值主张维度看,阿里巴巴的价值主张主体主要包含顾客、投资者、管理者、员工、政府、以及社会。这点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非常类似。从价值评定维度看,阿里巴巴在以中小企业顾客为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将此导向扩充为期待直接交易的消费者。阿里巴巴认为,B2B,B2C,C2C电子商务的界限并不明确,任何一种形式的发展壮大都可能扩展到其他两种形式[14]。凭借这种价值内涵的界定,阿里巴巴迅速建立价值防御机制,用淘宝在中国C2C市场击败易趣。根据易观国际的B2B跃迁模型,阿里巴巴正处于从“产生交易”向“管理交易”跃迁的拐点阶段阿里软件昭示B2B跃迁和分化趋势.资料来源:itzxw.net/exec/2007_5/30/200753015720.shtml,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最终会向定制化商务管理转变,是融合B2B,B2C,C2C的价值流动大平台。价值支撑维度的创新是阿里巴巴模式能够不断价值拓展的重要基础。诚信通、支付宝等认证和交易工具的成功开发及实际应用,使诚信也转化为价值创造中的一种重要资源;与雅虎的联姻是阿里巴巴对“搜索+商务”模式创新的一种尝试,使在线交易信息传输效率提高;而阿里软件的开发为其打通三种电子商务模式的界限提供支持。同时,阿里巴巴还通过网络建设创新提高价值实现效率。
阿里巴巴的三个空间维度中的创新,特别是价值支撑维度创新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价值维护的创新。阿里巴巴的领导团队善于运用动态的思维来“假设+验证”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这实际上是对产业动态变化的预测――通过抢占产业制高点,获取价值升级的优势。
(三)价值共享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对资源转化的效率并非100%,有些资源会被忽视,有些资源会被浪费。企业将这些被忽视或浪费的资源提供给需要利用或者利用率更高的企业,用以换回本企业所需的并且利用率较高的价值创造资源,这样的资源共享模式实质是一种价值共享模式。以绿盛集团与天畅科技发起的“R&V”企业商业模式是这种创新模式的成功典范。
“R&V”模式的实质是企业通过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价值创造。“R&V”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价值主张维度的创新。在“R&V”战略联盟下,联盟内部企业的价值主张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涉及各方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并没有产生影响,而是对互相需要的限制资源展开了优化配置。因而这种联盟性企业商业模式是非竞争性的[15]。绿盛与天畅都将自身产品植入对方产品中。两者在价值主张总和不变的前提下,扩充了可供转化的资源量,这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无疑是一种创新。
其次,双方获得的新资源要转化成价值还需通过新的价值支撑来实现。为此,绿盛改进设计了包装袋,将《大唐风云》的主要人物形象印在上面。同时,绿盛开发了基于“R&V”模式的3N食品―绿盛QQ能量枣。在网络建设创新上,除了《大唐风云》中专门开设了绿盛牛肉店,绿盛与天畅还建立了基于QQ能量枣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技术与网络创新的支撑,两者共享的新资源真正融入了各自企业的价值创造。
最后,“R&V”模式的不断扩充(共合网的诞生)能使联盟成员间可供相互利用的资源集合越来越丰富,更有利于联盟内部成员的优化配置。这是对价值维护维度的创新。
四、“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
通过基于CESS价值创造模型对“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式的案例解析,可以揭示下列“浙商”企业商业
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
(一)企业家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驱动商业智慧的迸发,并使其成为创新的价值主张
从分众的江南春到阿里巴巴的马云,再到“R&V”模式缔造者的林东和郭羽,强烈进取、锐意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得到鲜明印证。这些企业家的创造性思维是“浙商”商业智慧的生动体现,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异质性资源。杨俊认为,企业家资源禀赋与创业机会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微观层次创业行为的异质性[16]。同时,无论创新主体是个人还是组织,创新动机、决策、实施及承担后果的责任都只能统一于一个主体,所以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因此,“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质上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
(二)基于本土差异化市场需求的顾客价值导向,保证价值主张的多元化
顾客价值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基于价值评定角度的解析,“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必然以顾客价值为主导。在资源环境约束效应日益强化的情境下,无论是要素驱动或资本驱动的“浙商”企业成长方式,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的价值创造空间已经大幅缩水。值得指出的是,“浙商”的顾客价值导向坚持了以本土差异化市场需求为基础,这明显提升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另外,三个案例还体现了价值主张多样化的重要性。三个案例中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都重视除了顾客之外的利益相关者(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的利益。把多种利益主体的价值主张融入企业价值体系,并通过价值评定确立重要性序列,这是“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一大亮点。
(三)坚实的战略执行推进价值支撑建设
在“浙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技术研发和网络拓展是企业战略得以坚实执行的结果。无论是分众、阿里巴巴、还是“R&V”,价值支撑都需要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价的有力依托。在战略制定过程中,企业要针对公司、业务、职能各个层面制定具体的战略执行内容,保证围绕价值创造来构建价值支撑要素。应该看到,即使有了创造性的企业家创业构思,空想式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是毫无意义的。企业应该积极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出发点,制定企业战略,并保证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四)团队文化提供了动态的价值维护资源
从永怡到分众,江南春能够成功转型,离不开全员团队的支持。郭羽和林东并肩作战。阿里巴巴的案例更具有代表性。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八个伙伴始终追随马云。以马云为核心的领导团队一直在公司内部推行着一种“不确定文化”,促使大家一起共同寻找产业创新的突破口。这种“不确定文化”对阿里巴巴以超前思维动态地审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创新企业商业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果成功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备特殊的团队文化内涵,那么这种文化内涵应该作为动态的异质资源而纳入价值维护维度。
五、结论和意义
关键词:石油企业;商业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商业模式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为客户提供商品获取利润的方案[1]。商业模式是保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根据石油企业自身条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其发展。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分析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概念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定义的。本文中针对石油企业的特点,对石油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做以下分析。
价值主张: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中的价值主张主要包括企业的目标群体和价值内涵。目标群体是根据市场分析确定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价值内涵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的价值。
价值网络:业务范围是价值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网络中的业务范围进行区分外包和内部完成。
价值维护:伙伴关系、管控模式以及预防机制是企业价值维护的重要组成因素。伙伴关系是对安排企业间产品以及信息流,企业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赢的关系。为了实现企业战略以及建立合理的治理模式,对自身的企业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管理能力的内容从属于管控模式。为了防止外部破坏,保证价值创造活动不扰,企业要为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进行预防机制。
价值实现:企业获得收入的方式以及管理成本的方式就是企业的收入模式和成本控制。
二、国内石油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1.环境分析。政策环境:石油企业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为了保证企业顺利运转,同时规范企业行为,为石油企业制定法律政策是为石油企业提供政策环境的基础。我国现有的对石油企业制定的法规政策主要是对石油资源管理、石油矿权转让、合作关系、税费以及安全等等问题[2]。
宏观经济:由于石油企业属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还面临着国外的巨大竞争挑战,为了保证我国石油企业的顺利发展,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扶持迫在眉睫。例如,我国在实行西部开发政策以促进西部石油企业的发展。我国近几年来,东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得以加快。这就是为西部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随着油价的波动变化,以及外资的不断流入,这些对于我国石油的发展形成了障碍。从社会责任上看,石油企业缴纳的税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问题承担了一定的责任。这就说明在宏观经济保护下石油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客户环境:石油企业主要服务于我国的资源储备以及消费者,石油企业销售的终端是大量的零散客户。石油企业的客户环境也呈现良好趋势。例如,西部延长石油集团就和我国的中石油等建立的合作关系,其每年提供的石油最少达到了160万吨,这大大提高延长石油集团的销售量。因此良好的客户环境是保证石油企业销售业绩的保证。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发展时要寻找最佳的合作者,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客户环境。
技术环境:石油所具有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开采的技术要求很高。对此,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还要有先进的设备。在我国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向综合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提高是其产业结构转变的前提[3]。
2.价值分析。价值主张:我国石油企业的价值主张主要是从企业内部以及客户层面提出的,为了实现石油企业向外发展,石油企业要不断地寻找石油资源并且向综合性业务发展。我国石油企业的价值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我国的石油价格开始趋于稳定,石油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也较为稳定,为了提高价值,走向国际市场是有效途径;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石油资源,石油企业对石油资源的寻找要不仅早国内也要走向世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石油企业要扩展自己的业务,除了开采石油外,还可以发展新的能源业务,这也是石油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由于石油企业的风险大,成本高,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金融业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对于一些石油资源并没有优势的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营销策略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
三、石油商业模式创新意见
企业的商业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其有效性,这是由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决定的。在分析我国石油企业现存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这里提出几点创新商业模式的意见。
在原有的合作关系上建立国外合伙伴合作关系,为我国石油企业提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为保证石油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石油企业商业模式中的价值制支撑,是价值主张的保障。
实现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要把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观念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单位[4]。为了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对企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促进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石油企业的信息化软件的选择应该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造成够买的软件无法和企业设备相符而导致资金浪费。
四、结论
石油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石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向多元化业务发展,实现油气并重,向国际化市场出发。
参考文献:
[1]张洁.产业与技术演化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因及途径研究——基于机会-动机-能力框架的分析[A]\\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5.
[2]杨锐,胡宇杰,王缉慈.“地方-全球”力量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地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地方能力[J].科学发展,2008(01):97-105.
一、商业模式创新
(一)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型创新形态
商业模式是人们用来描述互联网时代新商业现象的,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产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是有别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或组织创新等的一种新的创新类型。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互联网在商业的普及应用,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规则,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对大量传统企业也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很短,只有十几年,但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1998年后,美国甚至开始对商业模式创新授予专利。在我国有的地区,如杭州,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已可以被评为高科技企业,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商业模式,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的,通俗的说就是企业如何赚钱的。它包括产品、目标客户、客户关系、渠道、收益方式、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核心能力和合作网络等9个要素。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技术、产品或工艺等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几个特点:
一是商业模式创新更多注重和涉及企业经济方面的因素,即使涉及技术,也多是和技术的经济因素,技术所蕴涵的经济价值及经济可行性有关,而不是纯粹技术特性。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更为系统和根本,它常常不是单一要素的变化,而是涉及商业模式多个要素同时发生的大变化,常需要对组织结构做出较大的战略调整,是一种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伴随技术突破、产品或工艺的创新。反之,则未必。
三是虽然商业模式创新也常带来内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它更注重为客户所创造价值的增加,视角更为外向和开放,常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
(一)有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转型
商业环境变动、技术突破及法律环境变化等,常给现有的产业和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应对不利产业环境的变化。如我国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由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成本制造环节,以国外为主要市场,简单接受订单,完成代工,缺乏自己的销售渠道、产品品牌和研发设计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外需求减少,订单下降的情况下,其传统商业模式赖以成功的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有商业模式出现严重问题。那些在国内还是有市场的,包括我国东部或南部的服装、玩具等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将其目标客户市场由国外转向国内,通过加强研发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过构建国内销售网络等,完成由出口导向向服务国内市场的成功转型。
(二)有助于技术产业化形成新的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发明新技术同样重要的是将其产业化实现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将技术推向市场是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技术的产业化。在许多领域,我国有技术优势,但却无法成功将其产业化。如我国当前的移动宽带ICT产业,去年刚完成3G的发牌,而日本近几年即将开始4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2001年,无线环境技术已经在我国“863”计划中立项,目的是取得与后3G有关的一系列核心专利。目前,我国在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但如何把新技术产业化,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却是我国移动宽带ICT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产业发展并形成竞争力,技术进步是重要和必要的条件,但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日本的DoCoMo公司在1998年率先成功推出i―mode移动互联网服务,不是因为它有领先的技术,而是因为它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也会有助于我国的企业将技术产业化,实现其潜在的价值,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增长点。
(三)有助于已有产业中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或风险,充分发挥核心能力,更快利用成长机会、或变的更为灵活等等。如沃尔玛最初的商业模式创新,其核心特征是面向其他大型零售商所忽视的小镇,以连锁折扣店模式起家。乡村消费者可以在本地以低廉价格享受像遥远城市一样的商品。相比它的竞争者,即传统的小镇商人其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沃尔玛随着所属商店数量增加、地域扩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利用不断扩大的规模优势,争取到更低廉的进货价格。对高科技物流系统的投资,使沃尔玛有效率很高的配送系统,降低了作业成本,以比竞争对手更低廉的成本运送货物。低成本为其低价格提供了基础。正是因为通过对门店的简单复制,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快速扩张,实现规模经济等,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连锁经营被认为是20世纪的一场革命,并成为一种普遍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形态。在日益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同际竞争。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从多方面、更大程度上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巩同原有市场,并拓展新的市场。
(四)有助于成功创业及企业家经济的构建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技术,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当中,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还有大量机遇。如专业科技服务和健康服务是美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服务业,在GDP中比重分别高达7%和6.8%。在这两个领域,我国大量社会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有很多机遇。创新是企业家职能,无论在区域范围,还是国家范围,如果有企业家在积极活动,就可以将变化或危机转变为开创新企业和服务的机会,也可利用机遇创造并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因此,一个有利于产生企业家并有大量企业家活动的经济体,就可以称为企业家经济。企业家经济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竞争力和高收入来源。他们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如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找到新的供应来源等。这应是保持增长动力最为基础和根本的途径。但创业是高风险的,即便获得风险投资的项目,其中,也只有约1/10是比较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
三、推动我国商业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确认识
我国企业界虽然也进行广泛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积极的成效,但相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领先的美国等,我国的企业实践还是相对滞后的,实践的落后又与认识不到位有关。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类型,其重要性已经不在技术创新之下。
商业模式创新在我国商业界早已是个流行词汇,但还有许多人对其含义理解片面或有偏差,它常被当做万能标签用。这与我国学术研究及宣介滞后有关。因此,我国企业、学界、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重要性及内涵等的正确认识,并支持和加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特别是深入结合具体产业的研究。
柯达在市场中的黯淡,让人不由自主想起风头正盛的苹果。同为企业帝国,柯达成为没落英雄,即将滑向破产的深渊,而苹果如日中天,在数码电子领域攻城略地势头愈加凶猛。两大企业帝国在残酷的市场 竞争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长态势,其关键因素在于其是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赢利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企业生存,有着一些必然要素:资本、品牌、人力、产品、市场、商业模式、技术、贸易等,但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中,首推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也就是企业在给定环境中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活动和能力。它是一种系统的设计,用于衡量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赢利方法。商业模式之于企业,如同企业发展方向,方向正确,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努力的企业一定不会成功,但努力的企业也不一定成功,成千上百次的努力也需要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至关重要。作为胶卷行业的“黄金巨人”,柯达从 1930 年到 2004 年连续 70 年间,为“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成员之一,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柯达时刻”,其制胜法宝恰恰是对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凭借先锋技术与创意营销,柯达获得很好的口碑效应,在胶卷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虽然胶卷价格相对低廉,但冲洗成本昂贵,这保证了柯达的盈利。迎合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为柯达带来了滚滚利润,使其成为胶卷行业的老大。然而,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需根据市场需求、时代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商业模式创新,才是企业最明显也最有力的进攻优势。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日趋激烈,若不能及时创新,企业最终将被市场、变化所淘汰。唯有商业模式创新,以“万变”应万变,企业才能在基业长青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世纪 90 年代,世界从胶片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很多老牌企业顺势而为迅速向数字产品转型。柯达也进行了适当转型,世界上第一家数码相机就是在柯达实验室诞生。然而,柯达的转型并不彻底,对数码市场大趋势估计不足,且数码技术单一,并没有很好地根据客户体验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尽管柯达注重专利和现金流,但由于商业模式创新不足这块短板,仍然无法避免在竞争中节节败退的惨剧。
固守旧有商业模式的柯达,与苹果形成明显对比。
苹果不断挖掘客户需求,进行连续不断的创新。
苹果公司在创新上也曾遭遇滑铁卢。到 1997 年,苹果经历连续亏损,几乎濒临绝境。危机时刻,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再度加入苹果公司并担任 CEO,对苹果开展大刀阔斧的改组,苹果再次回到商业模式创新的轨道上来成功突破发展瓶颈。
乔布斯称,“我们不要去问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要去创造消费者需要但表达不出来的需求。即生产消费者明天需要的产品。”以乔布斯为主导的苹果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也是将技术革新与用户体验、服务巧妙结合的创新。乔布斯与众不同的创新产品,不管是在欧美市场还是中国,均受热捧。最终把技术转化为社会与商业价值,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创新。
2001 年,苹果公司不但推出第一款 iPod 音乐播放器,还推出配套合法音乐下载平台——iTunes 网上音乐点播商店,解决了消费者的烦恼——只想听唱片中的一两首歌曲,却要为整张唱片付费。苹果将硬件、软件服务三者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更好地迎合了市场需求,并得到市场的认同,苹果的身份也由此从纯粹的消费电子商品生产商转变为定位终端的综合性内容服务提供商。
随着“iPod+iTunes”模式取得巨大成功,苹 果 开 发 了 iPhone, 并 针 对 iPhone 推 出 了App store,通过提供个性化软件满足手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苹果也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自身产品线的布局与创新。
正如德鲁克所言:“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能够取 得好的业绩。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的功能就是通过提品和服务,激发顾客的需求。”
摘要:SoLoMo 是基于位置和移动网络提供的一种社交化的服务,应用于旅游业,可以为游客提供基于移动网络和当前位置的本地化、社区化的旅游服务。本文以自助游散客用户群体的特色体验旅游需求为切入点,对基于SoLoMo 的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构建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结构关系模型。
关键词 :SoLoMo;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结构关系模型
一、基于SoLoMo 的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的提出与界定
SoLoMo 是著名IT 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在2011年2月提出的概念。他把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热的三个
关键词 整合在一起:So即Social(社交)、Lo即Local(本地位置)、Mo即Mobile(移动网络)。SoLoMo是基于位置和移动网络提供的一种社交化的服务,是互联网未来创新和发展的趋势,应用于旅游业,So可译为Society(社区化),具体是指可以为游客提供基于移动网络和当前位置的本地化、社区化的服务,非常适合自助游散客,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特色体验旅游的商业模式是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细分化,为喜欢新、奇、特、想以独特的个性化的视角来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细分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解决方案。本文将以自助游散客个性化旅游需求中的“特色体验旅游”需求为切入点,将“特色体验旅游”元素聚合起来,运用SoLoMo的服务方式,满足游客的“特色体验旅游”需求,基于目的地旅游资源构建以“特色旅游活动+特色住宿”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二、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特色体验旅游的商业模式是以自助游散客新奇特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为切入点,提供“特色旅游活动+特色住宿”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定位为运用更适合这部分用户的移动互联网方式,为想以独特的个性化视角来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并对价格因素不敏感的细分人群服务。
特色体验旅游商业模式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主张为出发点,围绕价值主张进行企业定位,决定企业提供的价值内容,并构建相应的价值网络,确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企业核心能力,搭建伙伴网络,关注客户关系,明晰盈利模式。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用户价值主张、价值网络、营销策略、核心能力、伙伴网络、客户关系、盈利模式七个要素。
用户价值主张:即用户需求的利益组合。特色体验旅游企业首先应关注目标用户的需求,围绕目标用户的需求提供价值内容,决定企业的定位,提供细分产品。企业定位时还应考虑企业自身在价值链中的角色,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存。
价值网络: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的运营组织架构。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保证企业向目标用户高效率的传递价值内容并更好的为企业进行价值配置。企业需要将创造价值的组织模块构建成高效可操作的价值网络。其中关键业务流程设计,应以效率和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原则;设立技术和数据分析模块,基于技术的商业模式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也受制于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手段。数据更是移动互联企业的一笔财富,它能使企业更了解自己的用户。同时组织架构应注意融入创新机制,无论是产品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要。
营销策略: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获取用户的一系列途径和方法。企业如何辨识用户、接触用户、吸引用户、保留用户、分析用户数据、创新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价值。这些都是企业营销策划需要做的工作。营销对于互联及移动互联企业至关重要,它是企业流量的重要获取途径,没有流量企业就没有机会将用户需要的信息传达给用户,为用户服务的同时无法获取用户。同样有一定流量之后企业如何持续获取用户、保留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及如何有效的建立产品的分销渠道也都需要营销策略发挥重要作用。
核心能力: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能力应与资源匹配,以保证达到企业经营的预期效果。同时企业应有关键资源的获取能力,获取企业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但企业更应发掘有价值、稀缺性、模仿成本高或无法替代的核心能力,才能获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收益并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旅游移动互联企业应将为用户极致的服务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伙伴网络: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以更好的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目的,与其它公司之间建立的合作网络。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开放、协作、分享,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移动互联企业要积极的以开放的心态与可能的伙伴建立合作网络,最大程度的扩展协作,不仅仅是与协作方对接整合资源,更是要建立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另外伙伴网络中合作模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关系着企业和伙伴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是否均能获益,影响着未来合作关系的发展。
客户关系: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主动与客户建立起的某种联系。客户关系对互联及移动互联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是作为企业营销或者企业服务的一个附属项目,而是企业的核心内容。高度关注客户关系可以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重复使用率,甚至产生粉丝并变现为粉丝经济。用户对企业持续的关注和使用也是企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来源,同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潜力,是企业向平台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盈利模式:即特色体验旅游企业相对稳定和系统的盈利途径和方式。盈利模式包括收入来源、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盈利是企业价值的最终体现,成功的盈利模式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企业应找到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以保证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上述七种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共同作用,构建了特色体验旅游的商业模式。用户价值主张决定企业的价值网络、营销策略、伙伴网络、盈利模式;营销策略、价值网络、伙伴网络共同维护客户关系;核心能力作用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其结构关系模型见图一。
体验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能够抓住体验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核心需求就能更快的占领未来市场的先机。特色体验旅游正是找准了一部分旅游者的特殊旅游需求,精耕细作。特色体验旅游不仅是体验旅游,更是深度的体验旅游,一种特殊角度的体验旅游,更符合未来年轻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将带给旅游者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同时这些优质的用户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臧丽娜,李欣.基于SoLoMo应用的传播互动新模式[J].济南:山东大学,2014(7):130-133.
[2]龙亚萍.基于SoLoMo的移动商务模式构建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3]王波.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3-4.
[4]牟少霞.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4).
[5]张玉篙.移动商务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探讨[J].管理学家,2011(3):15.
>> OTT模式:网络文化创新的新途径 浅析广电DVB+OTT模式下的精细化运营 网络文化发展模式的探讨 OTT模式:广电野心膨胀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校园网络文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OTT盒子的“中国梦” 来势汹汹的OTT 网络文化建设的上海模式 试析网络环境下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创新途径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 OTT业务的传播学解读 电信企业应对OTT竞争的“良方” OTT企业博弈的均衡解分析 中日韩旅游服务贸易模式的创新途径问题 关于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探究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综述 论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②黄远清 《2 012年美国OTT市场浅析》,载《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2年第23期,第23页。
③徐玉 《国外移动运营商三大策略应对OTT 业务的挑战》,载《世界电信》2012年第3期,第17页。
④赵子忠 《OTT与移动互联网》,载《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第7期,第148页。
⑤杨然 《“过顶传球”带来的困惑》,载《人民邮电》2012年1月10日,第5版。
⑥王峰 《OTT业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行业监管的影响》,载《有线电视技术》2012年第11期,第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