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公平的标准来分配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的合理分配是指将国有资产以一个合理公平的标准,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只能和具体需要来进行国有资产的配置。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政治风气的不断恶化,腐败成为各个单位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比如公车私用、办公用房等资产的不良配置,这些看似正常的行为背后其实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来分配国有资产,使得有些单位资产剩余,而有些单位“吃不饱饭”,影响了正常资源的配置,这样导致的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资产的单位无法完成提高人民生活的基本责任,二是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样,久而久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二)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在这一问题中,我们具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动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些死账和逾期借款的问题,这就完成了国有资产的不明流失。另外,在国有资产的浪费问题中,问题最大的普遍都是采购环节,在整个采购的范围下,缺乏一个合理的研究决策制度,来保证采购环节的不浪费,而且,由于一些单位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低下,不能在利益面前坚定自己的职业操守,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而贪污作祟的现象。除此之外,还经常会有我们所见到的公车私用等现象,在不知不觉中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监督措施
现如今,由于我国各级的风气履治不改,所以经常会出现部分领导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种不良风气,但凡是个领导都会给自己开小灶,而由于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使得这种现象慢慢成为大家心知肚明却又都不捅破的情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不良情况的日益累加,最终就会对我国的整个国有资产造成很严重的财政赤字,人民生活得不到有效提升,社会中不和谐、不安定的情况就会发生,缺乏有效的监督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一大问题。
二、如何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部门
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预算部门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的一个重要措施,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都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预算来进行配备,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能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大力开展部门预算,建立合理的财政绩效预算体系,保证预算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能力,规范政府整体的财政收支行为。绝不让国有资产流失浪费的现象再出现。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思想培训
要进行单位内部人员的素质培养,首先要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灌输,让他们明白法律的威严,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其次,要让他们从心里明白,秉公无私,实事求是是一个国家干部人员最基本的责任与道德,决不因个人情感影响工作方面的事情,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在个人问题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时刻以单位的利益为重,在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中,依然存在着不少以个人利益为重,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缺乏责任感的人员,要加强单位管理,就要从单位内部入手,强化培训,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做好监督工作
国家监管部门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徇私枉法,一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对自己的不负责,对自己所在职位的不负责。应该加强执法力度,无论何时何地,法律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严格依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不因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去损害人民的利益。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心里的最深处来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预防措施,提升监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府内部工作环境。做好应该做的,尽好自己的每一分责任。
三、小结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发挥社会主义能力的一个重要部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分配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进程有着很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以此文引起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朱建均.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对策
一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都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国家也就此问题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政策。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阻碍。本文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就今后的强化对策予以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成效,不断促进和推动我国经济的高效、平稳、可持续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具体表现为:
1.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不足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关,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具有非经营性,再加上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有些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从领导到员工都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管好国有资产对本单位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出现严重的浪费、流失、私侵等问题,给单位和国家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损失。
2.缺乏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由于在资产维护、折旧、使用、赔偿等方面缺乏科学、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的岗位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往往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踢皮球”等现象,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落不到实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进而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3.缺乏统一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配置国有资产的职能和权限,但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配置标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的配备时,往往在公务车、办公用房等方面存在普遍的分配不均衡问题,这就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资产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到国有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核算机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购置费用应列入当期支出,不计提折旧。这就导致会计账面无法全面、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不能有效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基建所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明,会计核算流程不清,导致许多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造成账外资产或“账外账”的出现。例如,拆迁安置工作经费购置的办公设备等,在会计科目中直接纳入工作经费,而没有归入固定资产,从而造成账外资产的形成。
5.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偏低
目前我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配置不均衡、盲目重复购置设备等原因,导致其对国有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各单位基本都存在闲置的办公用房或办公设备,这不仅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浪费,也给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6.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国有资产的所有、处置权均应属于国家所有,各单位仅具有占有和使用权。但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存在随意出售、转让、变卖国有资产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明确,造成监督管理工作的混乱。同时,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购置上,盲目提高标准,而对资产使用情况关注不足,导致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内容往往只是审查资产账面,而无法对实物进行全面、明确的审核,再加上考核方法及究责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较为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7.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管理单位中缺乏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兼任。而这些在职管理人员由于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不足,缺乏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制度和方法不了解、不明确,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各行政事业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各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关注和重视,通过会议、规章、宣传栏等渠道强调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全体职工都能正确、充分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地位,从而更好的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升。
2.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国家及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实际,以现代国有资产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优化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构模式,构建集使用、配置、收益、处置、评估等于一体的综合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并确立和巩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单位管理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分工,从而更好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良性开展。
3.制定明确、统一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统一标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国有资产调拨、使用、处置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标准,从而将国有资产配置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统一化的轨道上来,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配不均的问题。
4.改革和创新固定资产核算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就改革和创新固定资产核算机制,将原有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转变成权责发生制,并制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扩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在“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下设置“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科目,从而有效避免和减少“账外账”等问题的出现,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5.大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对国有资产进行审查核对,对各部门的闲置国有资产进行统一整合和重新调配,优化资源统筹分布,从而使各部门的国有资产配置更加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倡导节约办公、绿色办公,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单位,严格国有资产的采购制度和流程,避免出现盲目采购等问题,从而更好的降低国有资产的浪费。
6.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长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和措施。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制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和改革监督管理体制,优化和创新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监督执法的落实力度,明确监督工作的目标、内容以及奖惩标准、措施等,从而真正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真正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7.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加强在职管理人员的职业培养,通过实施在职学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以及职业深造等措施,丰富在职管理人员在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知识储备,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新方法、新模式、新制度等的认识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的提升在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选聘那些专业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专业人才加入到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来,从而更好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
三、结语
各地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创建素质高、能力强的资产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更好的推动和促进我国“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胡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61-62.
【关键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0278(2013)07-061-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财力的不断增强和公共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现了快速增长。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事业单位,其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构建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拥有的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却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管理意识、方法和手段上都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的步伐。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是公立医院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范围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指公立医院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国家拨给医院的资产,医院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医院按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济法律认定为医院所有的资产。医院国有资产按价值形态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审视
(一)观念认识上不足,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观念认识上的不足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相对落后的思想根源。许多公立医院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资产的内部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盛行,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使用率低、效益不佳的不利局面。
(二)缺少有效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
目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尚未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以及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相脱节,主体缺位问题突出,资产管理松散、配置不合理、处置随意和流失等现象十分严重。
(三)国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不少医院还在采用财会人员手工登记资产明细账等方法来管理国有资产,这种手工记录方式不但繁琐极耗精力,更容易出错,出错后也难以查找原因,而且资产数据依靠定期统计、上报、汇总取得,致使取得的数据严重滞后,真实性也难以保证,不利于管理部门及时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医院资产信息。
(四)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许多医院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虽然在形式上医院财务和相关科室都建有国有资产分类账目,但实际各部门的管理并不到位,对资产很少清查盘点,账账、账物之间互不衔接,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资产购置、使用、评估、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不时发生不同形式的资产流失现象。
(五)无形资产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在医院资产管理方面,形成一种观念,认为只有有形才是资产,并建立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方法,而对无形资产却缺少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无形资产作为医院国有资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医院发展建设的作用很大。医院无形资产管理上的薄弱,会导致无形资产多渠道流失,使医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三、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医院领导应切实重视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有赖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必须提高医院领导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明确以医院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使其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在管理中应树立齐抓共管、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观念,使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
(二)健全管理机构,理顺职责权限,完善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要设立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应建立贯穿医院国有资产形成、使用、配置、处置、监督全过程的资产管理制度,使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当前尤其要重视国有资产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及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的建立。应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单位和部门领导业绩考核范围,重视审计监督,严肃追究违规者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使医院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健全国有资产财务账目,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医院会计人员应健全国有资产财务账目,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对资产的日常增减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在国有资产入账时要认真审核,与资产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将资产管理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做好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并建立国有资产清查制度,不定期地清查核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产流失。
(四)推进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既可以实现资产从购置、入库、调拨、出库的动态管理和监控,简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完成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实现财务数据和物资数据的对接,有效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重视逐步提升,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医院多为公立性质,由政府组织兴办,为人们提供更多公益性、社会性的医疗服务,利于缓解我国公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反映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
公立医院最大的特征就是公益性,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存在,其资产多来源于国家或捐赠,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谓的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指的是,医院占有使用的,用于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家所有的产品,它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不参与市场经营。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国有资产占绝大部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优化配置,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一、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领导重视不足
公立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益性明显,其资产来源多为国家政府拨款,或是社会捐赠等,由于不以追求最大化利益为目的,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由于起步较晚,在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片面、错误认识。加上医院一贯重金钱轻物资、重使用轻管理的传统,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也没有引起医院领导层的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部门较多,财务科、设备科、库房、总务科等必不可少,但由于医院领导的不重视,许多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不足,甚至出现资产无人管理,或是一人兼数职的现象。这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公立医院存在国有资产管理缺位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长此以往将阻碍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在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配置上问题不断,进一步激化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的矛盾。通常来说,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无论是申请、配置、使用、报废等都会涉及多个环节,必须对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账实相符。然而实际上,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登记相当混乱,例如:在医院资产购入时,一般只重视记录国家投入,或是购买的资产,而对于政府无偿调拨,或是社会企业捐赠的则忽略不记录;或是在资产报废处理时,往往缺乏相关手续,仅仅强调将报废实物进行移交。
同时,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落后,多采用报表、固定资产账簿等方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医院国有资产的来源、购置、处理等信息,延误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信息的及时调整。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监督、管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重要部门,无法及时获取资产总量、状态、结构变化等情况,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导致国有资产信息记录不准确、流失严重、使用率低。因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掌握的实际信息不全面,在进行资产购置审批时难免盲目轻信,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严重。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也是一个大问题,采购、验收、入库、使用、报废等环节管理不严,人为流失严重。例如:心电图机、B超、X光机、锅炉等国有固定资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还未满足报废要求,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就进行报废处理,造成资产浪费。还有的是报废手续不全,并未如实上报资产报废情况,中饱私囊,获取私利。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使用效率低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兼任,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与理论知识,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利用。同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对于资产申报、购置、验收、入库、报废等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信息记录不全,更新不及时,无法为医院的资产管理提供准确数据依据。同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过低,也直接影响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例如:价值30万元的医疗检查设备,在购置初期未对其进行严格验收,导致使用4个月就出现故障,供货方修理后问题仍然存在,医院就将设备闲置数年,重新购置新设备。
二、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探讨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提高医院领导的正确认识
在医疗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也是重要课题,为了顺利地进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首先需要医院领导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转变固有的资产管理理念,才能取得成功。医院领导要带领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改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错误认识,增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
同时,医院领导班子需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实际需要,设置所需的不同管理部门,财务部、库房、设备科等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参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在进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涉及部门要共同合作,做到职责明确,无论是国有资产的登记、变动、纠纷、报废,还是使用、统计、评估等都要严格监督、审批,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在医院领导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逐渐创造出良好的国有资产严格管理环境氛围,为医院的长远、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力度
针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账物脱节的现状,必须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大大提高管理力度。资产管理责任制、三级账卡制度、报废制度、使用保管制度等都是必需的,对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具有极佳的效果。其中资产管理责任制,就是做到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岗位分工,将具体职责与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身上,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三级账卡制度,即国有资产实行重重严格把关管制,使用国有资产的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科都需要建立清晰的台账,以保证国有资产动态信息做到及时更新、完善。国有资产保管制度指使用国有资产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保管,避免出现损坏、遗失等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报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环节,许多医院或是相关管理人员往往通过该环节,获取私利,造成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流失。为了有效杜绝这一现状,建立公立医院报废制度势在必行。需要定期对医院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点、检查,掌握医院国有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对损坏程度进行合理评估,达到报废规定的,需由专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再由医院领导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报废处理。而对于未到报废程度的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以延长国有资产使用寿命,让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效率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直接参与人员,对管理效率影响颇大。为了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果,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无论是管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是综合素质等都需要提高。医院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确保思想理念、管理技巧等与时俱进,满足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需求,进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发展。
结语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医疗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采取积极手段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长远发展是医疗改革的主流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探究完善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2015(21)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 会计监管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 A
一、会计监督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稳定和增值,在经营管理中占有使用、协调、监督国有资产的一系列规范管理活动过程。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促进国有资产总量稳增和结构的优化,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实现资产增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首先,国有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企业会计在核算成本和效益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管对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和科学发展必然产生影响。第二,国有资产管理要科学、合理地接受会计部门的监督。严格科学的会计监督是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三,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予以保障。会计监督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护国家利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账实不符
当前,由于企业中部分生产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自由随意,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安排。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随机处置和变更,致使会计部门无法对涉及的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会计核算与实际资产不匹配;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财务舞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完整的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内部组织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有部分企业把国有资产会计监管职能直接划归财务部门,以至于监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制衡性。有的企业为应对有关上级机关的审计督查,在岗位设置上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二是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的合法性、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投融资决策等提出好意见建议时,却很少被采纳和认真处理,审计委员会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三是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科学规范地处理业务,导致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造成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四是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掌握会计监督的相关信息,影响了有效地通过会计监督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会计信息不明确
企业国有资产的取得方式往往是随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一次性获得,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企业忽视了国有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和部门更是轻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监管无以为据。
(四)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执法不力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会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制度运行,导致不同企业会计反映的国有资产信息难以横向比较,也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管薄弱。政府在监督工作中没有审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必要的审计和评价,造成了管理监督的真空状态。尽管我国已经加强了企业国有资产核算的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完善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措施,但总体还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各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既相互交叉又分散,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合力。二是由于各种监督缺乏量化目标导向,导致无所适从、监督弱化。三是部分监督执法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在监督执法中,人为因素和主观随机性非常大。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监督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除了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管,还有社会监督。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保密性非常好,一般公众难以通过普通渠道获取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导致社会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政府会计监督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起到通过间接反映会计监督信息进行监督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监督中,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中职业道德修养、执业水平不够高,也降低了社会监督的水平,使社会监督名不符实。
三、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关键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 管理模式
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属于非经营性资产,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成为推动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力量。国外的资产管理模式分为“三层次模式”和“两层次模式”两种。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数目巨大,对采取何种模式进行管理,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尽管也进行过一些改革和创新,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国有资产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也有所不同。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17.35万亿元,扣除负债后净资产总额为10.7万亿元,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大约占全部国有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财政部先后第35号、第36号令,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其精神实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则,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建设,也初步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按照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框架,逐渐形成了纵向五级,即中央、省、市、县、乡,以及横向三级,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局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配置和配备方面,缺少合理的制度及规范的标准,资产配置较为随意,大多是由于临时需要才进行购置,这就容易导致在临时需求过后产生资产闲置,而其他事业单位因为经费紧张出现资产配置不足甚至严重匮乏的情况。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单位缺乏执行的标准和监管的措施,其资产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2.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被闲置。由于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科学的规范,其使用效率十分低下。
3.资产价值管理亟待加强。近年来,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在尝试改革和创新,一些国有资产也相继投入运营,但是在转轨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例如国有资产价值被低估,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更有甚者将之据为己有。这些行为都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原本的价值,国有资产的管理亟待加强。
(二)成因分析
1.认识误区。在我国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为非经营性,与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有所差别,所以大多数人重视经营性国有资产而轻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这种认识误区,直接影响了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进而导致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国企不断改革,然而行政事业性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改革落后于国企改革,也落后于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传统意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只局限于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所需,例如办公场所、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不属于资产的范畴,因而也就没有价值可言。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不仅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虚置与悬空现象屡次出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同时国有资产分配的不合理所导致的各单位互相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更进一步加重了对国有资产认识的偏差。
2.管理体制不顺。一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能交叉现象普遍存在,进而造成多头监管或监管真空。在管理过程中,很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更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者,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时常出现,各单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协调,使得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不得力。
3.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制度能更好地约束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现阶段,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一系列环节中还面临诸多问题,落后于其他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步伐,一些新出台的政策也常滞后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发展之现状。在实际情况出现变化时,相应的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造成了制度和实际情况的诸多不符,导致其无法执行。加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甚至对所在单位的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也大多处于一种忽略不见的状态,因此难以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
4.管理法制化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和规范管理,应当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后盾,进而保障其转让、出售以及处置等环节均能顺利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资产所有者,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报请相关部门审批,更未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而是采取交易双方私下协商的做法,将国有资产低价转让、出售、处置,从而使国有资产在产权变动过程中被大量侵蚀,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也明文规定私自侵占国有资产的责任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5.核算不规范,账外资产数量大。在对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部分单位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固定资产列入明细账这一问题,致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成为账外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本文以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为代表,分析了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美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通过立法的形式实现。以“集中管理、分散使用”为原则,将政府资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两大类。对于房产的管理,由隶属于联邦事务服务总局的公共建筑服务处进行管理;对于地产的管理,由联邦事务总局依法监管。在加拿大,各级政府均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联邦政府与各省政府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对办公楼等行政性动产及不动产进行集中式管理。对于政府资产的处置,相关法律做出了严格规定,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都必须由专门的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在处置过程必需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从而确保了其公平性、公开性及公正性。在澳大利亚,采用政府办公用房及设施设备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其中,经过政府授权的管理机构澳洲工程局,对政府资产进行完全商业化的管理,为政府的办公楼宇及办公设备提供维护、维修和相关的操作服务,通过这种专业化的服务方式进而实现政府资产的保值及增值。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及考验。笔者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应当在坚持“三级体系”的同时,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而打造更加成熟的新管理模式。
要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实现其政府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确保其优化配置的前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为实现政府经济管理总目标而服务的,是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资产运营的计划,是国有资本保值和增值的重要基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合了盈利性与公共性,从理论上,国有资本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家的“私财”,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财产,进而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健全的资产配置预算制度的探索,便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还应当追求一定的效益。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在其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衡量,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并适当运用,进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效益水平。基于此,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需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之下,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还应当配备更加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将管理思想、制度及规范数字化,进而实现精细化管理。当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面广,要想实现更加科学、规范、动态的监管,强化外部监督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蔡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
2.曹艳杰.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02).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推进和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对滞后,例如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益。因此,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服务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有待加强
部分单位领导将国有资产管理视同于固定资产管理,认为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验收和处置工作,只要将严把固定资产管理就高枕无忧了,实际把国有资产中的对外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分离出来。部分单位领导仅考虑资产管理中的实物管理,而忽略了资产的价值管理。部分单位投资后忽略企业的管理,没有履行出资人的监督管理责任。部分单位重视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未及时交付其形成的资产,更没有同步考虑资产运行维护费用来源。
(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对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重视,一般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职能相当于仓库保管员,只负责收纳财物,登记造册,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低于其他专业素质。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任务日益重要和繁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部分资产管理人员认为自己从事资产管理很多年了,都没有出现问题,说明有能力有资历管理好资产,不屑于学习新方法新制度新工具,单位领导也疏于对他们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导致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已经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配置。
(三)国有资产制度有待健全
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正常开展资产管理的保障。部分单位虽制定了一些资产管理制度,但也存在制度不完善问题,特别是基层单位没有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约束人的良好内部管理机制。资产配置标准尚未出台,资产配置不合理直接影响到资产使用效益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资产管理缺乏明确的资产责任主体,不仅会导致资产的浪费,也导致财务部门、资产实物部门、预算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扯皮现象。
(四)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尚未健全,配置预算未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或者没有以资产存量作为增量配置基础,资产存量不清无法作为资产增量管理决策基础。对流动资产疏于管理,对长期的应收款不进行催收。对其投资不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必要性分析。未开展资产盘点工作或者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资产处置随意,未按照规定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流动资产管理风险
流动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主要是收入不入账和未及时催收应收款。
(二)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方面的风险。
1.资产配置标准不科学、资产预算安排不公平、不透明
资产配置未执行通用设备配置标准,未考虑资产存量情况和资产使用年限。资产购置未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购置后未及时办理资产入账手续和落实保管人。
2.资产使用不规范
资产盘点组织不力,盘点工作走过场,导致资产存量不真实不完整,丢失毁损资产不能被及时发现。擅自对外出租国有资产。出租收入未办理入账手续,未纳入预算管理。人员调动、退休资产动态管理不及时。
3.资产处置不规范
未批准或者超越处置权限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出售、对外投资、置换未履行评估程序,出售未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处置收入未上缴国库。报废资产处置不透明、暗箱操作,以报废资产的名义,将资产据为己有。报损资产处置不规范,责任不清,处理不当,以报损资产的名义将资产据为己有。
(三)对外投资管理风险
对投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存在超出单位的经济实力进行投资。对外投资未经单位领导集体决策或没有报送相关部门审批,存在决策失误和程序不当的风险。投资后没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投资收益未纳入部门预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三、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健全长效机制,建立资产监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应当制定《办公设备配备标准》、《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工作规程》、《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清查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规定》和《贷款担保和借出资金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既管人、又管物、还管流程的制度体系,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要明确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对单位资产从预算管理、购置、验收、入账、日常使用、维护保管、处置到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等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避免盲目购置资产、随意处置资产等行为的发生,降低行政成本,预防腐败行为。
(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资产管理人员要熟悉各种资产管理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单位业务和人员状况合理配置资产,订立资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种类和标准的配置,以及开展资产的监督、调整和审批等管理服务工作。还要建立和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促进预算数据、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有机结合。因此,资产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只有不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其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程序
1.资产配置环节
资产配置要坚持以存定增,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配置标准,结合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发挥对资产配置的审核与决策前置审核作用,并适时引入专家评审制,加强设备购置方案的论证。预算管理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结果和配置方案,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对不同类型和规模资产的配置预算安排,要制定审批权限,由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完成,实施对资产的分级、分类管理。资产购置要严格执行国库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价值执行采购,并实行管、采、用三分离。
2.资产使用环节
要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资产,防范重配置轻管理现象发生以及资产流失的风险。在资产使用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员制度,配合实物管理部门和资产监管部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购置和基本建设项目资产移交后,要及时办理资产入库调拨手续,并落实资产使用人和保管人。实物管理部门要重视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盘点实施“必见实物”原则,实现人工盘点和电子扫描盘点同步进行的盘点方式,保证盘点的真实性,确保实物账和资产账一致。要做好人员调动时的资产移交工作,资产管理同人事干部的调动挂钩,人事调动手续办理前经资产监管部门签字,审核调动人员是否还有尚未移交的资产。应当加强对资产出租出借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其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3.资产处置环节
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处置国有资产。要注重报废资产的管理,报废资产应当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由实物管理部门统一回收。报废资产实施必见实物的原则,实物管理部门组织专家逐一对每台资产的型号、资产编号进行核对,将鉴定结果予以公布并报资产监管部T。报废鉴定后,由实物管理部门、资产监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公开处置。对于丢失的资产,资产保管人要及时向实物管理部门报告,提供必要材料,分清责任,因本人保管不当造成的丢失,要按规定赔偿,杜绝保管人以报损方式隐匿资产。资产出售、置换应当严格履行资产评估程序,实物管理部门根据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组织资产评估。评估结果备案后,资产出售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处置。处置收入要及时上缴国库。
(四)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
要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共享制度,逐步推进资产配置和处置信息公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部门、职工监督作用。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所属事业单位资产纳入到主管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借助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等系统的有机统一,加强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情况在线监管,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信息质量。
(五)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要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与外部监督、党纪监督共同配合、协作。在内部监督方面,要注重事前、事中监督,使监督关口前移,将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外部监督方面,要充分运用外部监督结果,举一反三,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影响资产管理的关键节点,完善内部控制,在制度上约束、在程序上规范,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结束语
1.管理权限不清,没有进行规范、有效的账务处置。一些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物资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多部门共同负责。由于这些部门的职责划分不规范,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划分不明确。因为资产的购置权、实际占有权、处置权等,都集中在各个占用单位,这种管理体制,必然产生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分工不明、资产分散、监管不力等现象,当资产运行中出现问题时,却又无人承担责任,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同时,国有资产的账务处置也不够规范。首先是有些单位只重视资产的购进,不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只有总账,没有明细账,更无卡片账,有的是有物无账、有的是有账无物,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国有资产意外流失风险。其次是对已报废或损坏的国有资产未能及时申报核销,造成有账无实,长期挂账,给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带来不便。
2.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首先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获得国有资产基本上都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购入的,因此,一些单位认为反正是白来的,只要上面能给,我们就要。造成这些单位或部门不管自己业务是否需要,盲目追求资产的数量和档次,追求“高精尖”、“功能全”,重复购置较为普遍,大量资产与设备闲置或浪费。其次,单位与部门有着强烈的所属权,只要是自己单位的物品,宁可闲置甚至淘汰,也一律不得外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由于资产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有些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靠账簿和报表管理的办法,没有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实现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监管。
3.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水平较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由此使用单位往往对国有资产管理不计成本、不管盈亏,加上宣传、重视不够,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不高,造成有些管理人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较低,加速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1.提高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单位领导和职工都能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单位的领导更要重视和支持管理工作,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全体管理人员都要树立遵纪守法的管理意识,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管好自己负责的国有资产,切实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管理职责。与此同时,应尽快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体制,切实扭转职责不清、无人管理的现象。要规范各级部门的管理程序,第一,财务部门要敢于负责,积极行使其监管权。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产权归政府所有的人,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调控,监管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第二,业务部门要大胆负责,在管理范围内对现有的资产实施监管,实行统一管理。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账目,制定日常管理细则等。第三,使用单位要认真负责,对所使用的国有资产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不流失。还有审计部门对资产管理进行审核鉴定,等等。总之,只有这样才能既明确各自责任,又相互有效结合,使各项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账务处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应从资产购置环节上严格把关。着重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要制定科学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充分考虑到将要添置的资产的实用性,避免盲目购置。同时,要保持部门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对于各单位、各部门需要进行采购的资产,要调查摸底,进行调剂,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应鼓励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整体观念,将各部门使用率不高或者根本就不使用的资产、设备调整到其他需要的单位或部门。既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树立廉洁高效的形象。同时,还须建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完善账务处理。一是要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建立国有资产全面、整体的管理总账,并完善明细账与卡片,进行账务核对。二是要对新购进的资产、设备逐一登记,切实杜绝账外资产,避免资产流失。三是核销报废资产。做到账实相符。
3.提升管理水平,开展龚太华的资产信息管理。要积极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实现快速、便捷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流载体。为此要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国有资产信息动态管理。应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三级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信息动态管理,这有助于更加完善地掌握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信息,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国有资产的交流与协作,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符。这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由传统的账簿和报表管理模式,被科学的、合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所代替,大大提升资产管理的手段。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拔入的经费和投资及国有资产运营累积形成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但归高校占有和使用的资产。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进行教育和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从形态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如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等)和无形资产(如研究成果、技术、信息等),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性质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可分为用于教学、科研的非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创收赢利的经营性资产。近年无论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是高校利用现有国有资产运营取得收益而形成的国有资产,都使得高校国有资产量大幅度提升。同时在政府的要求和高校发展面临的压力下,高校纷纷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也逐渐增强。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较过去得到了提升,继续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年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之后,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得到提升,但最为关键的管理制度建设和专业人员并没有配套。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自身定位不明、职能界定不清、资产的控制权力混乱、利益分配不合理、执行不力等影响高校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现象。而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高校无法利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国有资产使用率低且购置、验收、入库手续不健全。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资源统一协调配置的共享机制,重复、盲目地购进投资是高校国有资产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高校的很多教学单位拥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利,资产的购置无需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往往没有完善的验收和入库手续,资产不能按时登记入账。一方面,后期的国有资产管理因为账实不符而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产权没有得到严格界定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埋下隐患。
、经营性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在高校经济实体的创办过程中,经营性资产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充分显露。应该说,高校经济实体的创办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拓宽了高校生存的价值空间,促进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但在改革初期高校为加快这一进程,因为事先并没有严格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就将归属于国有资产的场地、房屋、仪器设备、资金、人员、专利技术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长期无偿地提供给校办企业或社会化的后勤部门使用,在进行最终成本收益核算时,收益往往被个人占有,而亏损则由国家承担。这样,非但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还造成大量高校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不到位。高校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主要来源于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高校通过与市场横向联合及承担科研课题取得发明成果及专利。高校在不断创造无形资产的同时总是忽视无形资产的存在,对其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优势认识不足,缺乏权益和效益观念。学校往往只重视对有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核查登记,而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或评估不当,导致学校无形资产的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界限不清晰;或者是无形资产价值没有得到真实反映,在转让时利益必然遭受一定损失,学校的无形资产得不到根本的保护。
、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资产自制和自创过程中、无形资产在自创过程中及随意处置资产的过程中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高校历来重现金资产管理而轻实物资产管理,重有形资产管理而轻无形资产管理,这一管理理念无疑是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加上管理体制缺失、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资产购置手续不全、使用率低、经营性资产和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应该说,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是所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最终体现。三、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性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划分成若干个环节,将这些职能分配到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部门,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并公开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并实行激励或惩罚。具体来说,应将管理绩效考核同经济收入和职务升迁挂钩,并对失职、渎职等违规或违法现象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形成自我履行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规范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手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高校各部门购置固定资产必须办理审批手续,经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同意并落实经费开支渠道后方能购买,并且要尽可能采用严格的公开招标形式。条件许可的高校要实行政府采购,将高校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政府采购必须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保证政府采购成本低、资产性价比高、资产到位时限短,避免利用采购的寻租行为;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都必须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并对票据和实物进行核实。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建立的资源共享机制不仅存在于高校的各个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而且要延伸到高校以外的经济体。高校要改革传统的资产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在校内各部门的分割和封闭状态,要有一种开放的国有资产配置视野,使闲置或积压的资源流通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如此,既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又不造成闲置浪费,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要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产权登记,使高校与校办企业和社会化的后勤部门之间有明晰产权关系,理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完成转移程序和手续后才能转入经营。另外,学校代表国家以各种形式对校办企业和后勤部门的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财产所有权均属国有资产,对投入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达到合理有效、节约使用的目标,在坚持维护学校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高校应切实保障经营者和使用者依法享有自主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有资产综合效益。
、强化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注重无形资产的产出和管理。高校是人才聚集地,拥有科研所需的优越物质技术条件,能创造出更
多的发明成果及专利。对属于学校的智力成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这些无形资产已经成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加强管理无形资产的意识。根据无形资产较难评价、使用和处置且遭受侵权的可能性也较大的特点,高校在进行出租和转让无形资产时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依法进行评定和估算,对无形资产的价格做出公正的评定。另外,在具体的日常管理中要建立一种有效管理机制,促进科研和技术成果的实施、鉴定、推广,为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创造条件,并做好无形资产的使用、保密、专利申请及著作出版等工作,在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使无形资产不受侵犯。
、尝试管理新方法,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部分,因而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具有应用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可能性。顾彦()提出了管理国有资产的两点新方法,刘敢()也对高校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进出建议,他们的观点具有现实可行性,值得在现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尝试。 ()尝试资产分级或委托管理,建立新管理机制。针对近年高等院校合并和由于扩招而建立其管辖的分校,可以借鉴国有企业资产的分级或委托管理方式,将高校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这不但有利于实现责、权、利关系的对等和协调,提高资产运营和管理效益,也有利于调动分管部门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对高校国有资产的暗箱操作,杜绝侵吞或占有国有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