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1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45-03

河南省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实施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对推动全省及至全国大豆生产,提高大豆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商豆14号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效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09.6d,属中熟品种,株高96.7cm,有限结荚习性,株形收敛,百粒重17.0g,落叶性好,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好,蛋白质含量41.09%,脂肪含量20.07%,适宜河南省全境夏播种植[1]。为实现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笔者研究了不同的栽培模式品种植密度对商豆1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为指导商豆14号的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商豆14号。试验设在梁园区闫庄新村,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1hm2基施复合肥(N∶P∶K=15∶15∶15)450kg。采用3种栽培方式(40cm等行距、50cm等行距、30cm/50cm宽窄行),每种栽培方式设4个水平(表1),12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行长5m,5行区。6月10日人工开沟,人工点播,出苗后人工间苗,单株留苗,收获时每处理在中间的3行中连续拔10株考种测产,并进行脂肪和蛋白质分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商豆14号不同栽培模式对各处理产量影响 从表2可知,12个处理中以W3(50cm等行距,密度18万株/hm2)产量最高,达4 641.67kg/hm2,其次为S3(40cm等行距,密度18万株/hm2)、S4(40cm等行距,密度21万株/hm2),分别为4 608.33kg/hm2和4 483.33kg/hm2,SW1产量最低,为3 383.33kg/hm2(30cm/50cm宽窄行,密度12万株/hm2)。产量幅度在3 383.33~4 641.67kg/hm2,极差为1 268.34kg/hm2。经方差分析,W3、S3与S4、SW3、W4、SW4、S2、W2差异不显著,与SW2、W1、S1、SW1产量差异显著,W3与S1、SW1差异极显著,S3与SW1差异极显著。从每种栽培模式看出,40cm等行距相对产量较高,平均产量4 114.58kg/hm2;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产量为4 020.83kg/hm2;30cm/50cm宽窄行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 3 866.67kg/hm2。

40cm等行距4个处理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r:0.918 2)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图1)。50cm等行距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显著(r:0.936 5),且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30cm/50cm宽窄行产量与密度也正相关(r:0.548 97),产量趋势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其高产栽培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

在同一密度下,在12万株/hm2、15万株/hm2和21万株/hm2时,40cm等行距产量最高,在18万株/hm2时,50cm等行距产量最高。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商豆14号各处理脂肪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12个处理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最高的为处理S4,最低的SW1。脂肪含量在21.0%以上的有5个处理S4、SW4、W4、S3、W3,脂肪分别为21.34%、21.26%、21.19%、21.11%、21.06%。12个处理脂肪含量极差为1.02个百分点,变幅为20.32%~21.34%。

从栽培模式看,40cm等行距不但产量最高,而且平均脂肪含量也最高,为20.97%;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脂肪含量为20.87%;30cm/50cm宽窄行不但产量相对低,脂肪含量也最低,平均为20.80%。40cm等行距脂肪与密度呈正相关(r=0.862 4)(图2),有随密度增大而增高的趋势,处理S4是商豆14号脂肪最佳的模式;50cm等行距脂肪与密度呈正相关(r:0.763 5),随密度增加而增高。30cm/50cm宽窄行脂肪与密度呈弱的正相关(r:0.054 86),因此该模式不适宜大豆商豆14号优质栽培。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商豆14号各处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12个处理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处理S3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2.97%,与处理SW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S2、W3、SW3含量较高,分别为42.75%、42.65%、42.56%。12个处理蛋白质含量的极差为1.89百分点,变幅为41.08%~42.97%。从栽培模式看,40cm等行距不但产量最高,而且平均蛋白质含量也最高,为42.35%;其次为50cm等行距,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2.07%;30cm/50cm宽窄行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为41.83%。40cm等行距蛋白质含量与密度呈负相关(r:-0.757 1),但不显著,处理S3、S4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图3);50cm等行距蛋白质含量与密度也负相关(r:-0.713 4)不显著;30cm/50cm宽窄行蛋白质含量与密度呈弱的负相关(r:-0.952 8)。

3 结果与讨论

(1)本试验12个处理脂肪含量极差l.02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极差1.89个百分点。可见,栽培模式对脂肪的影响要小于蛋白质。

(2)在3种栽培模式最高密度21万株/hm2中,都出现倒伏现象,产量有所减产,品质也有所降低。 (下转70页)

(上接46页)(3)3种栽培模式中每个产量最高的处理(S3、W3、SW3),与之正相关的品质含量都处在该栽培方式中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高产栽培措施也是优质的措施[2-4]。由本次试验可知,商豆14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最佳技术为40cm等行距、50cm等行距、30cm/50cm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18万株/hm2。

参考文献

[1]张琪,闫延梅,闫向前,等.大豆新品种商豆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8:246-247.

[2]胡喜平.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5,24(1):48-51.

[3]杨庆凯.论大豆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品质的变化[J].大豆科学,2000,19(4):386-391.

第2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1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大豆最好的前茬是有施肥基础的玉米,施肥较多,管理精细,杂草较少。在我省北部地区小麦茬也是大豆的良好前作,这是因为小麦根浅,大豆根深,所以利用根系深浅部位各自吸收土壤不同层次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麦茬一般多实行秋翻整地,耕作时间较早,造成了很好的生育条件上,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我省一般的轮作方式是:走—麦—豆,玉—杂—豆,豆—杂—走—玉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

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大豆增产的保证。在一般条件下,首先,要选择在当地正常年份无霜期前5~7 d成熟的品种最为适宜。其次,还要根据本地的生产水平,比如施肥水平,播种方式等诸因素,选择适宜本地的最佳品种。最后,大豆引种时不应单纯考虑生育日数。一般来说,北种南移生育期缩短,南种北移生育期要拖后。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大豆晾晒、筛选,去掉硬粒、杂粒、病粒、秕粒、虫蛀粒,之后根瘤菌拌种,方法:将根瘤菌粉倒入少量清水中,搅均匀之后拌种阴干。根瘤菌粉可以从上年大豆植株中选留根瘤多的植棵,风干,用时将根菌摘下,磨成菌粉即可。一般拌种可增产6 %~12 %。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留足大豆的最适宜苗数。目前我省推广的品种大多数分枝性较弱,因此植密度应尽量密一些。通常采取条播或垅三栽培,—般亩保苗在1.8~2万株左右,穴播或点播亩保苗在1.2~1.5万株即可。播种时,计算播种量要高于保苗株数有的20 %。

5 适时播种

—般来说,当土壤5~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稳定通过8 ℃~10 ℃日时播种为适宜。我省南部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初,北部地区在5月10日至15日为大豆的适宜播种期。在一般条件下,大豆最适宜的播种深度为4~6 cm。如果超过7cm时,大豆幼苗出上困难,造成弱苗,抵抗能力差;如播深在3cm以上时,又容易造成芽干,缺苗断条。

6 田间管理

6.1苗期管理

6.1.1查苗、补苗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6.1.2加强中耕培土 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 kg,过磷酸钙7.5~15 kg,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如果缺墒要合理灌溉,能促花芽分化形成丰产株形。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

6.2开花结荚期管理 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匀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的大豆不适合摘心。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6.3鼓粒成熟期管理 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7 病虫害防治

7.1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7.1.1浓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

第3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豆;农业;整地技术;品种

大豆是我国目前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一种农作物,是一种粮油兼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农作物。在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开发高效大豆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是改善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优势

大豆栽培技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较为关注的一个环节,是大豆生产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产产量、生产成本、生产效益和品质。

(一)背景

当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极为广泛,但是其生产技术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大豆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因此,在目前要想迅速的发展大豆生产,除了在工作中引进有关的积极政策、优良品种之外,还需要对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优势

大豆是含有极为丰富蛋白质的一种农作物,其中还含有充分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作物之一。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研究得出,人们在生活中常吃大豆对于减少胆固醇、软化血管和促进血液循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维持人体机理、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精神忧郁方面发挥着一定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大豆种植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大豆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给人们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大豆必然受到业内人工作人士的重视,对我国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也必然受到有关工作认识的青睐,可以说发展大豆高层栽培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

大豆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截至目前许多地区都已经来时着手种植高产大豆。但是由于种植技术不成熟、理论不完善,有些高产大豆还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同时,在种植的时候还容易受到品种特性、种植气候条件、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种植出来的大豆不能够适合出苗、壮苗的发展要求,甚至会受到虫害、草害以及病害的影响而产生品质低、效益差的现象。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以来,我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豆生产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会场竞争,这就使得质量不高、产量不好、经济效益不佳成为限制我国大豆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理论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和归纳:

(一)种子准备

在种子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适宜实际生产要求的种子,且要根据种子处理原则对已经选择好的种子进行处理。

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3、种子处理

在保证选用品种保持原品种种性的增产潜力条件下,可采用富尔“千斤顶”(大豆专用型)拌种,最好少对水或不对水。该药剂每瓶250克,2瓶可拌1公顷地用种。要做到拌种均匀,阴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然后在采用含防虫、杀菌、含有微量元素或膜性好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二)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在大豆生育前期,田间杂草较多时,可在杂草基本除齐商情较好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防除,宜早不宜迟。

(三)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四)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五)施肥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中应严格进行规范化生产,对重迎茬问题严重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采取包衣、种子消毒剂等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重迎茬的危害。种植密度应视土壤条件而定,对肥力差的地块不宜过多增大密度以求高产,保证大豆稳产优质。

三、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粮食问题的逐步加深,解决大豆高产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本身就具有高产特性,因此在技术改进中其作用也逐步的增大,成为世界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第4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大豆;种植现状;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36-01

Abstract Soybean planting status of both China and Anhui Province were described,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oybean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seeding,cultivating,planting,water management,weeding,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damage prevention,harvest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ybean planting,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soybean.

Key words soybean;planting status;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ology

1 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植物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家家都经常食用豆腐、豆芽、豆油等。而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还很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上对其廉价优质的迫切需求。主要表现为单产低,品质差,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全国除东北大豆平均产量较高外,其余地区在1800 kg/hm2左右徘徊,如果遇到灾年,收成更少;生产管理较粗放,基本上靠天收获,投入少。总产相对于需求严重不足,多年来一直依赖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近2年进口大豆占全年大豆消费的80%以上,国产大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国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不够高,与最大的竞争作物玉米相比,其种植效益比较差。

大豆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万hm2左右,是我国第二大产区,是高蛋白大豆优势生产区域。种植区域集中在沿淮淮北,如阜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等地。虽然面积大,但平均产量不足1 500 kg/hm2,低于全国平均,年产大豆110万t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当地需求。而且,由于生产的品种多、乱、杂,品质不一,导致大豆商品质量差,加工效益差,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弱。究其原因,还是生产中优良品种欠缺,栽培技术不配套。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单产低,全省平均单产约1 800 kg/hm2。二是种植品种多、乱、杂,农民传统上习惯自己留种,品种混杂严重。三是良种意识薄弱,人们已普遍认同玉米、小麦、棉花等需年年购种,对大豆品种缺乏年年购买新品种的意识。四是栽培管理技术粗放,投入少,基本上靠天收,丰年多收,灾年少收甚至不收。五是丰产、广适的新品种少,推广新品种的力度也不足,示范带动作用小。六是相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不够重视大豆的栽培技术,致使品种与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在传统观念上,又多认为大豆栽培技术简单,其根瘤菌有固氮作用,甚至不需施肥;而且,随着除草剂的广泛施用,优良的传统耕作技术――“中耕除草”也不再普遍应用。最终,大豆单产增长缓慢,一直在低位徘徊。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不要忽视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的增产效益。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绿色增产增效的首选作物之一,要提高大豆生产水平,首先应尽快尽多地选育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其次是配套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然后是迅速有力地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一般可使产量提高约10%,而应用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实现高产。根据品种特性,在各个生育阶段抓住当地当时的主要矛盾,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其增产作用非常明显。

2.1 抢墒、造墒争早播,确保齐苗、壮苗

根据土壤墒情,做到足墒尽量早播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根据土壤墒情、种子发芽率、留苗密度等确定播种量,一般发芽率逾85%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大豆萌发时所需水分多[1-6],土壤水分充足时要抢墒早播,水分不足时应造墒播种。另外,一般播深为3~4 cm,且深浅要一致,覆土均匀,播深不应过大。在时间和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旋耕后播种[1-2],结合土壤墒情旋耕1~2遍,旋耕前适量增施底肥,优质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5~30 t/hm2、150~225 kg/hm2,应注意的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宜少不宜多[1-2]。

2.2 合理密植,检查苗情

大豆植株各个叶腋都是形成产量的部位,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光的利用。应合理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该品种栽培密度一般为22.5万~25.5万株/hm2。板茬播种的可密些,较瘠薄田块可适当密些。大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对密度大的要及时间苗[3-4],播种后15 d严格掌握株距进行定苗,定苗时去除不合理苗,例如杂株、病苗、弱苗等。

2.3 做好清沟沥水,谨防苗期受渍害

大豆苗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的时期,茁壮的茎叶、发达的根系是大豆高产的基础,而苗期宜轻旱而怕淹,应做好苗期清沟沥水工作[1],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渍。

2.4 适时浇水

苗期需水量少,轻微干旱,可促使根系生长[1-6],使根系发达、茎杆粗壮,促进壮苗。开花、结荚及鼓粒始期需水量多[1-2],应保证水分供应。遇旱及时浇水。

本品种平均单株有效荚数近50个,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于荚的生长。为减少花荚脱落和秕荚形成,应严格按照栽培密度和供水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充分鼓粒,达到荚多、粒多、籽粒饱满,进而实现高产的目标。

2.5 中耕除草

2~3片复叶时(大约播后20 d)施药,提倡化学除草,选用除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苗后除草剂[1-3],严格按照操作规律和剂量细致均匀地施药。也可实行人工除草,定苗后中耕1次。

2.6 防治病虫害

大豆生育期中,病虫害防治不可缺少,尤其是近几年来,虫害发生有加重发展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就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蚜虫等虫害;花荚期注意防治斜纹夜蛾、造桥虫、大豆食心虫等虫害[1-5];鼓粒至成熟期注意防治卷叶螟、紫斑病等。8月17―22日为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期。近年来,大豆成熟前多阴雨天气[1],紫斑病普遍发生,应加强防治,可在大豆鼓粒中期,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次,7~10 d后再喷施1次,可以有效防治紫斑病和提高发芽率。其他虫害应根据田间虫情及时防治。

2.7 适时收获

适宜收获标准:植株叶片基本落光,籽粒变干,手摇植株哗哗响[1-6]。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脱粒、晾晒,待含水量下降到13%以下方可入仓[1-6]。收、打、晒的过程中要防止混杂、籽粒破碎,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商品性[1]。

3 参考文献

[1] 李智.国审阜豆976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7(2):65.

[2] 王敏.大豆新品种安逸13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09(5):61-62.

[3] 戴海英,尹庆良,刘佳,等.夏大豆齐黄29号配套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6(4):63-64.

[4] 蒋成功.国审阜豆9765大豆品种的示范与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0(15):73-74.

第5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 简述了徐豆13号的特征特性,同时从增施底肥、适期早播、足墒播种、合理密植、生育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徐豆13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 739 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 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 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 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 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 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2] 何见,刘文秀.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7):33.

第6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高油大豆;品种;选育报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55-02

大豆蛋白是完全性蛋白,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甲级蛋白。大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大豆蛋白质总量约占世界8种主要农作物蛋白质的64%,大豆油占世界食用油的32.5%。相关报道表明,我国大豆年消费量约为4 300万t,并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我国大豆总产量仅为1 500万~1 700万t,相当一大部分的大豆需要进口,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因此,增加大豆的生产量,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十分必要。为此,根据我国东北地区当前的生产现状,2000年开始进行有性杂交育种,先后育成高产大豆抚豆16号、超高油大豆抚豆17号、三高大豆抚豆18号、高产优质大豆抚豆19、20、21、22、23、24、25号等10个大豆新品种,全部通过了省级审定。该文重点介绍抚豆23号的选育经过和试验结果及栽培技术。

1 抚豆23号品种来源

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4年以抚交96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多代选育而成,2012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选育经过

2004年以绥农14为父本、抚交96 F3为母本杂交获10粒杂交种子。2004年在海南岛种植10株,淘汰假杂种,收获6株F1代植株 。2005年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种植6株行,秋收选12株作为F2代植株。2005年海南岛种植5株行,秋收6株F3代植株。2006年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种植200个株系,秋天经田间鉴评,第9个组合、第59株系被决选(系谱编号FG09-59)作为F4代植株。2007年F5在抚顺市农业科学院内进行小区产量鉴定。2008、2009分别进行F6、F7品种产量比较试验。2010、2011年F8、F9分别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辽宁北部、东部作春大豆推广种植。

3 品种特征特性

抚豆23号经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早熟组评价,株高83.3 cm,主茎节数、分枝、单株荚数分别为15.3、0.5、69.3个。花呈白色,叶呈椭圆形,株型直立收敛,亚有限结荚,荚黑色弯镰状,被灰毛,成熟时植株落叶一致[1]。抚豆23号籽粒圆形,商品性好,不裂荚,百粒重20.3 g。抚豆23号植株茎杆弹性较好,坚硬,抗倒伏能力较好。

抚豆23号生育期约123 d,其中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分别约为39、84 d,属早熟中高产大豆品种。适宜在辽宁北部、东部及吉林中、早熟地区栽培,要求年活动积温、无霜期分别为2 800 ℃以上、128 d以下。

4 品质分析和抗性鉴定

抚豆23号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底测定脂肪含量为24.58%,蛋白质为37.10%。2011年底测定脂肪含量为22.89%,蛋白质为37.61%。2年平均脂肪含量为23.74%,蛋白质为37.36%。

抚豆23号在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的种子进行抗性鉴定,2010年接种鉴定中抗大豆花叶病毒Ⅰ号株系,中抗灰斑病。

5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平均产量2 737.5 kg/hm2,比对照品种开育11号增产12.4%,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4位;2011年区试平均产量2 683.5 kg/hm2,比对照品种开育11号增产14.1%,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3位。2年区试平均产量2 710.5 kg/hm2,比对照增产13.3%,居参试品种第3位。2012年9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1年参加辽宁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33.5 kg/hm2,比对照开育11号增产11.4%,居该组参试品种第1位。

为提高抚豆23号的产量,建立配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种植。2011年在清原县北三家乡双河试验场种植,平均产量3 588.0 kg/hm2。同时,在新宾县旺青门乡进行多品种展示,秋收测产,平均产量3 547.5 kg/hm2,比大豆九农30增产705.0 kg/hm2,增收2 700.0元/hm2。

6 主要栽培技术

6.1 地块准备

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前茬为玉米和麦类的地块种植抚豆23号。忌重迎茬,以3年以上的轮作为佳[2]。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率,播前进行深翻整地,以秋整地、起垄为好。

6.2 科学选种,适时播种

为保证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剔除虫害粒、病粒、破碎粒及杂质,用饱满、无病、无伤的种子作种[3-4]。辽宁地区春播一般在5月上旬人工点种,为防治病虫害,增加大豆的产量,播前用种衣剂拌种。

6.3 合理密植,苗均苗壮

苗出齐后,进行人工定苗,按留苗19.5万株/hm2核定株数,密植要因地制宜,做到苗均、苗全、苗齐,以提高大豆产量。

6.4 及时铲趟,提高地温

为提高土壤温度,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幼苗生长,结合除草在苗期进行铲地松土,三至四叶期进行趟地封垄,提高地温。

6.5 防治病虫害

春大豆产区,播后苗前为防止杂草,用乙草胺450 g/hm2与豆磺一代对水喷布土壤封闭除草。苗期除草可在大豆1~3片复叶期、多数杂草在2~5叶时用13%拿铺净18.75~22.50 L/hm2,加入48%笨达松剂37.5~45.0 L/hm2对水4 500~7 500 kg/hm2喷洒。开花初期为同时防治跳甲、蚜虫等,可加入2.5%敌杀死混喷[5]。为防治食心虫,辽宁地区一般在该虫盛发期(8月10—15日)喷施1~2次功夫、敌杀死或来福灵等,可加入叶面肥喷洒,使虫害率降低到1%以下,确保大豆商品质量。

6.6 提高品种质量,确保种子纯度

为了提高品种纯度,在开花期进行纯度检测,拔去不同叶形和花色的伪杂株,确保种子的纯度。

6.7 适时收获

当全株有95%的荚变为褐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以上时,开始收获。

7 参考文献

[1] 沈海波,吴秀华.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J].大豆通报,2006(5):5-6.

[2] 曹雄,贺润利.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杂粮作物,2001(1):31-34.

[3] 刘忠堂,何志鸿,魏冀西,等.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2):27-28.

第7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术;安徽天长

菜用大豆又称毛豆,即鲜豆荚,其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既可以青煮,也可以烧、炒,是人们越来越喜欢的蔬菜[1,2]。天长市历来有种植和食用毛豆的习惯,尤其以天长市汊涧镇早熟毛豆种植面积最大,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南京白云亭、上海十六铺等外地蔬菜批发市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菜用大豆早熟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毛豆品种繁多,优良的品种应有较多的主茎节数、分枝数、每节结荚数以及间距短等优点。毛豆早熟栽培宜选用早熟、结荚有限型、大荚品种,如天长市汊涧镇种植的辽鲜1号、台选1号、春早、早丰、台湾292等。这些品种一般株型较矮、紧凑,株高40cm左右,分枝2~3个,圆叶白花,有限结荚,口感甜糯,单株结荚55个左右,荚长6~7cm,适合早熟高密度栽培。

2选地整地

豆类是深根系作物,天长市种植一般选择易排防涝的砂壤土,土质以疏松、肥沃的地块为主。整地要深耕细整,确保菜地上松下实,蓄水保肥,以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率。整墒规格:岗区墒宽1.8m,圩区墒宽1.0m,三沟配套,能灌能排。基肥投入以有机肥为主,基肥的数量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施质量较好的腐熟土粪37.5t/hm2、优质高效45%复合肥375~450kg/hm2、尿素225kg/hm2。

3适期播种

播期由品种、茬口和上市早晚确定,当土壤温度升至12℃以上时,即可播种。毛豆属喜温性短日照作物,种子发芽始温为10~11℃、适温为20~22℃,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的适温是20~25℃。温度低于14℃,植株不能开花[3,4]。有限生长类型和南方种植的早熟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春、夏、秋季种植均能开花结荚。一般天长市地膜覆盖设施栽培的早熟毛豆,播期在3月中下旬,露地栽培的可在清明前5~7d较为适宜。株行距25cm×25cm,每穴播3~4粒种子,用种量150~180kg/hm2。一般保苗30万株/hm2左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播。采取保护地栽培,可缩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地膜覆盖种植毛豆,以墒宽80cm起垄,播种后适当盖1m宽微膜,膜的四周覆土盖严、盖实,确保增温、保墒、早出苗。

4田间管理

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0.1%的人粪尿1次,开花前如生长不良,可追施0.1%~0.2%的人粪尿2~3次,也可追施0.3%~0.5%尿素液。适时追肥,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毛豆生育期一生的需水规律是“少、多、少”,即苗期需水少,花芽分化和开花结荚期需肥水多,后期需水少。因此,早毛豆播种覆膜后,由于追肥补水难度大,要求在花荚期进行1~2次的根外施肥。可采用1%的尿素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雾1~2次。摘心是控制毛豆徒长的一项措施,特别是无限结荚型植株长势较繁茂时,早期摘心,可增加分枝或更多的结荚部位,还有提早成熟、防止倒伏、增加荚重的效果。

5病虫兔害防治

菜用毛豆病害主要是大豆锈病和花叶病毒病,常见的害虫有豆荚螟、大豆食心虫、黄曲条跳甲和蚜虫等;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实行轮作,避免重茬。防治锈病在发病初期用6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苗期喷药2次,结荚期喷药3次,每次相隔7d。大豆花叶病毒病应从防治蚜虫入手,切断病毒病菌的传播途径,以预防为主。防治豆荚螟,在毛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可杀死入土蛹幼虫;入荚前用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或20%杜邦康宽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180mL/hm2,或15%安打悬浮剂(15%茚虫威)180mL/hm2,对水450kg喷雾。黄曲条跳甲可用敌敌畏1 000倍液喷施。蚜虫是毛豆前期的主要害虫,可诱发大豆花叶病毒病,可用75%艾美乐水分散粒剂(75%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野兔一般喜食大豆幼嫩叶片,苗期特别要加强防治,发现野兔危害时,在傍晚时用兔闻一驱净300倍液喷雾即可驱赶,保苗7d不受危害。

6适时采摘

当豆荚中豆粒膨胀饱满、豆荚颜色转淡绿色时为最佳采摘时期。早熟品种一般抢早上市,进入鼓粒期即可陆续采收,但不可过早,否则豆粒瘪小,商品性差,产量低,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可分2~3次采收,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一般可采摘鲜嫩毛豆11.25~12.00t/hm2。

7参考文献

[1] 李季春.优质菜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8-29.

[2] 伍祥来,徐志福,李笑,等.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6(6):621-623.

第8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复播大豆;高产促优;栽培技术;山西中部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43-01

种植复播大豆的优势很多:一是复播大豆不另占耕地面积,可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二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总产量;三是种植复播大豆省肥、省工,水旱地都适宜;四是大豆茬是好茬口,栽培大豆可以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正如农民所说:“一季麦一季豆,土地不肥也不瘦。”

山西是我国大豆原产地之一,大豆在山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山西省的气候生态特点,山西中部大豆栽培区属于春、夏播大豆区,在全国大豆区中属黄土高原春夏大豆交错副区。该区北起北部春大豆区南界,南线与全国大豆区划有所不同,东起丹河和沁水河上游,经太岳山南段,通过灵石的韩候岭沿吕梁山东侧向西与黄河相接壤。包括忻定盆地、晋中盆地、长治盆地,晋东的太行土石山地、晋西及晋西南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年平均气温7~11 ℃,无霜期150~190 d,年平均降雨量370~660 mm,由西向东逐渐增多。耕作制以一年一作或两年三作为主,大豆主要为春播单作;此外,凡种植玉米的地方均有大豆与玉米间作习惯。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和长治盆地盛行麦豆一年两熟制,夏播大豆面积占全省大豆总面积的1/2以上。

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地处该区的汾阳市,经过该所大豆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复播大豆高产促优栽培技术,即采用耧种和机械化精良点播,保证播种质量;适宜的种植密度,水地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采用早熟品种、早播种、早管理的“三早”措施;田间管理要促控结合,既要控制徒长,又要防止早衰。关键是要抓住精简播种、合理密植、促控结合、病害防治、及时收获、轮作倒茬[1]。

1 严格选用优良品种

山西中部地区,冬小麦收获较晚,一般在6月中下旬,霜期来临较早且气温下降较快,常因积温不足影响夏大豆的正常成熟,因而产量不稳不高。对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应给予足够重视,严格选用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夏大豆品种。适宜该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夏大豆品种晋豆25号、汾豆60号、晋豆40号。

晋豆25号199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平均产量2 250~2 850 kg/hm2,株高50~85 cm,株型紧凑,生育期90 d左右,主茎节数14节左右,单株粒数44~56粒,单株结荚17~26个。棕毛、紫花,圆叶,种皮黄色,黑脐,圆粒,百粒重18~24 g。蛋白质含量41.5%,脂肪含量21.84%。山西省中部地区80%以上麦茬复播大豆均为晋豆25号。

汾豆60号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棕毛、紫花、长圆叶,株高为72.9 cm,生育期为90 d左右,国家区试平均产量为2 865 kg/hm2,有效分枝2.16个,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20.14 g,种皮黄色,单株有效结荚数37.67个,对SMVSC3株系的抗性表现为高抗。脂肪含量21.77%,蛋白质含量40.99%,属高油品种。

晋豆40号200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平均产量2 400~3 000 kg/hm2,生育期91 d左右,株高70~90 cm,茎秆粗硬,主茎节数15节左右,单株粒数44~55粒,单株结荚17~26个,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习性,黑脐、圆粒,种皮黄色,百粒重18~24 g[2]。脂肪含量20.66%,蛋白质含量40.61%。

2 播种

播种方式可以采用耧种和机械化精良点播,播种量为112.5 kg/hm2左右,播种深度一致,为3~5 cm,以保C播种质量[3]。可实行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距种植时行距35 cm,宽窄行种植时宽行距为40 cm、窄行距为30 cm,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水地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

3 加强田间科学管理

3.1 施肥

复播夏大豆的麦田最好在小麦收获前浇串茬水或收获后及时浇底墒水,然后结合耕地撒施基肥,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复合肥450~600 kg/hm2。大豆苗期主要依靠前茬作物的残肥生长。开花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根据土壤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未施底肥的可结合中耕开沟条施或者雨前撒施肥料。一般施大豆专用肥225 kg/hm2左右,或施二铵150~225 kg/hm2、尿素75 kg/hm2。大豆鼓粒初期需肥较多,鼓粒前期有早衰现象的豆田,用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氢钾1.50~2.25 kg/hm2兑水1 125 kg/hm2喷洒。鼓粒期进行叶面喷肥,可用硼砂2.25 kg/hm2、钼酸铵3 375 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兑水450 kg/hm2,选择晴天无风时喷洒[4]。

3.2 浇水

要看天、看地、看苗浇水,因夏大豆生长季节7―9月正处于雨季,会出现雨量分布不均,形成干旱,容易落花、落荚,严重减产,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特别是大豆开花至鼓粒期水分临界期需肥水较多,要浇1次透水,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如遇到内涝应及时排除[5]。

3.3 中耕除草

一般至少要中耕除草3遍。第1遍在间、定苗完成后进行,采用小锄人工锄草,中耕深度2~3 cm;第2遍在苗高10 cm左右时进行,采用大锄人工锄草,培土不超过豆苗第1对真叶节,中耕深度4~6 cm;第3遍在封垄前结合培土,浅中耕2~3 cm,采用大锄人工锄草,培土不超过豆苗第1对复叶节[6]。

4 病害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禁止与豆科作物进行轮作[7];在霜霉病、灰斑病、炭疽病等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喷雾;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进行喷雾,连喷2~3次。

5 及时收获与晾晒

当大豆植株有7%~10%的叶片尚未脱落,大豆茎杆呈棕黄色,荚中籽粒与荚壁脱离,摇动植株有声响时,就是人工收获的适宜时期。收割时,要求割茬低,不留荚,及时拉打,损失率不超过2%[8]。脱粒后的大豆,贮藏前必须充分晾晒,使种子含水量降至12%左右,温度保持为2~10 ℃,以利于安全贮藏。

6 参考文献

[1] 武新艳,张小虎,张震晓,等.山西省中部地区复播大豆生产概况及应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3(9):190-191.

[2] 张小虎,曹雄,张振晓.大豆新品种晋豆40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1(1):23-24.

[3] 张小虎,李晋花.山西省早熟高油大豆育种目标与育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3):188-189.

[4] 张小虎,曹雄,张振晓.高油大豆汾豆60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9):160-162.

[5] 李焕章,韩学信.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6] 刘会,张悦忠,董津蒙.扎赉特旗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01.

第9篇: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大豆;赣豆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赣豆6号是**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传统常规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优良秋大豆新品种,它是以瑞金小黄豆系选82N10作母本,后代育种材料84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自2006年**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现已在**省及周边类似生态区广泛种植推广,深受广大豆农的喜爱。现将赣豆6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秋播全生育期,赣中南地区为96~98d,赣北为102d左右,株高73cm,株型收敛,直立,不倒伏,成熟时不裂荚,落叶性好,主茎节数11.8个,分枝2.6个,有限结荚习性,紫花、棕毛,单株结荚20~25个,单株粒数36~41粒,单株粒重10.66g,百粒重22.65g,种皮黄色,微有光泽,脐褐色,籽粒大小均匀,完全粒率高,外观品质好,经农业部油料作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蛋白质含量为42.4%,脂肪含量为18.99%。该品种耐肥抗旱,抗病虫较强,适应性广。

二、栽培技术

2.1整地与轮作

精细耕翻整地是搞好窄行密植的关键措施。种大豆耕翻与否,要根据前茬作物和轮作体系而定。小麦、玉米杂粮茬种大豆必须进行伏翻或秋翻、深松、旋耕,耙平耢细。翻耕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劳能力,**市农科所多年试验证明,翻耕整地种植比板茬种植增产15%以上。根据赣豆6号生长特性,赣豆6号的种植方式以开沟条播为好,以利于个体空间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光照。大豆忌连作,赣豆6号欲获高产,种植田块还需进行水旱轮作。

2.2种子处理

一是根瘤菌拌种。用根瘤菌剂3.75kg/hm2,加水搅拌成糊状,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阴干后24h播种。二是微肥拌种。每1kg种子用钼酸铵500g,溶于20mL水中,喷洒于种子上,阴干后播种。三是种子包衣。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0.4%进行包衣。

2.3适时播种

赣豆6号播种期必须在7月底之前,据多年种植秋大豆经验,赣豆6号7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时期,不仅产量高,且成熟早,播种量90~105kg/hm2[3]。早稻收割后播种秋大豆气温高,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注重土壤墒情是技术关键。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一般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行株距33cm×10cm,单株留苗。

2.4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后3~6d即可出苗,当豆苗第1片复叶展开后,根据“宜早、宜小,去病弱苗、留壮苗”的原则,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全生育期至少中耕3次。苗高5~6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7~8cm;大豆分枝前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10~12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5~6cm,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2.5肥水管理

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还应注意硼、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根据赣豆6号生育期短、苗期温度高、前期生长快等特点,应采取“前促、中保、后稳”的原则进行施肥。一般施钙镁磷肥375kg/hm2、三元复合肥120kg/hm2作底肥,使苗架早发;中耕时结合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保证大豆结荚、鼓粒期营养的需要;结荚期喷施尿素6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600kg,喷1~2次,有利保花保荚,防止植株早衰,达到高产。苗期至分枝期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8%,小水灌溉;开花前壤土地0~4cm土壤含水量低于21%时,及时浇水;鼓粒期浇好鼓粒水。

2.6病虫草害防治

在大豆生育期内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及危害时期,选用适宜的农药防治,出苗后可用敌杀死防地老虎,还应根据田间病虫情况及时防治蚜虫、造桥虫、豆天蛾、豆荚螟以及近年来危害较重的斜纹叶蛾,同时还要注意对病毒病及锈病的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很多,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尽量控制用药量,播种前或出苗前应进行土壤化学封闭除草。

2.7及时收获

当植株茎杆变为浅棕色,叶片基本脱尽,荚变褐色,摇动植株荚内豆粒发出“哗哗”响声,即可收获。

参考文献:

[1]吴页宝,欧阳风仔,欧阳享泱,等.秋大豆新品种“赣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学报,2006(4):42-43.

[2]朱占林.有机食品大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