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零售行业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药品零售行业加快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与服务模式,探索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延伸服务,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居民用药经济性和便利性,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售药范围逐步放开及监管形式变化,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零售业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通过探索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的发展,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新格局里维护并且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率,能够在更好地服务人民与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建设上取得双赢的成绩。
(一)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也随着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我国医药零售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在不断的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特有的市场运行模式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①药品零售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我国的零售药店也一直沿用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强化,传统的药店也在销售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药品零售店的个性化经营和多元化模式的经营,目标更具有广泛性,将服务的群体扩大化,改变了以前的局限性的销售模式。致使我国药品零售商不断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进了医疗体质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使传统的药品零售商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②政府政策的不足
我国政府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有的药品零售商可能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药品零售市场准入太严但是市场监管太松,应该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在供给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安全等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问题,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让市场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到来为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商与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带动了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我国药品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多的便利。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医药零售主要指日常接触的各种药店,在医药行业全产业链中隶属于医药流通。而根据经营内容的不同,医药流通行业分为医药零售、医药批发和医药物流。医药零售是指向终端消费者直接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连锁经营作为医药零售企业一种经营形式,凭借规模化优势,代表着医药零售的发展趋势。
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对外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了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行业布局规划,健全准入退出制度;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信用建设;统筹内外两个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强行业基础建设。
《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到2015年药品连锁销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零售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门店占所有零售门店2/3以上,并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
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商务部2 011年的《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实际销售额为7730亿美元,同比增速为7%,预计到2015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8%左右,全球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将继续提高。
新兴药品市场(亚洲、非洲、澳洲、拉丁美洲市场)增长最为强劲。根据Deloitte全球“零售业250强”报告,主营业务单一为药店的企业,均进入全球前十位药品零售企业。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各有三家,来自加拿大的有两家,来自香港和英国的各有一家,而占据全球零售药品企业前三强位置的企业皆来自美国。随着新兴药品市场的发展,这一格局将发生改变。
由于美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成熟,其发展途径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据美国连锁药店协会(NACDS)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总规模为2688.79亿美元。美国医药零售连锁率达到40.5%,药店(drugstores)作为美国药品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终端,由直营连锁药店(chain drugstores)和独立药店(含加盟连锁, independentdrugstores)组成。直营连锁药店是美国药品终端销售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国加盟连锁药店在销售规模、开店数量、整体化管理方面同直营连锁药店相比均有较大差距。2010年美国最大的加盟连锁药店edicine ShoppeInternational(美信公司)在美国本土拥有超过600家加盟店(海外400余家),药品销售收入14亿美元,销售收入排名第14,门店数量排名第15;同年,美国最大直营连锁药店Walgreen(沃尔格林)则拥有超过7000家直营门店,药品销售收入438亿美元,销售收入和门店数量均排名第一。
美国零售连锁药店的优越性
美国医药零售连锁的发展证明,连锁经营的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运用于商业,努力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商品、服务、店名、店貌)、专业化(采购、配送、销售、管理等)、统一化(采购、配送、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和员工培训等)、单纯化(使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和规范,减少经验等因素对经营的影响),从而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美国是一个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国,美国药品零售业,尤其是药品连锁经营在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美国连锁药店的经营特点,可为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药品连锁经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美国实行医药分开,医院一般只设住院药房不设门诊药房,门诊病人在取得医生处方后到药店取药。参加各种医疗保险的患者,在社会药店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对处方的支付。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十分突出,一方面使得医药消费市场更有秩序;另一方面使患者安全用药获得了双重保险:避免因医生与药品处方存在利益关系而衍生大处方问题,造成用药本身的不科学、不安全;患者拿处方到药店购药时,药剂师会先对处方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或安全隐患时,药剂师会致电开处方的医生,要求其对处方修改,形成对处方的监督机制。
相比美国市场,中国医药市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根据《21世纪药店》报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药店总数达到42.3万家,同2009年相比年均增长100%以上,其中零售百强整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14.8%,销售总额747.8亿元,近八年复合增长率19.65%,占零售总额39.05%,门店数量和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据IMS Health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国是世界上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在未来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20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
中国医药企业通过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加快了医药产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医药企业在中国上海、深圳及海外上市,股份制经济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国有经济比重逐步下降,其他经济成分进一步增加,涌现出一批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超过1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全国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
全国七个区块(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自利用其竞争优势快速发展。华南、西南、华东依靠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优势处于领先位置,西北和华北相对处于劣势,发展潜力仍待发掘。
中国医药流通发展趋势
“新医改对药品零售行业的影响很大,虽然药品零售市场只占药品销售市场20%的份额,但其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行业,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不可能将之省掉。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社区医院信息化”、“医保药品零差价”、“十五分钟健康圈”、“三甲医院的专家下社区”等一系列发展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预示着社区医院俨然已经成为药品零售企业下一个最具潜力的竞争对手。
虽然对新医改寄予厚望,但不少药店人士表示,眼下社区医疗和新农合是医改新增卫生投入的两大重点,新医改致力于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客观上刺激医药市场扩容,让老百姓的医药购买力得到提高,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市场保障。但新医改征求意见稿中提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明确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品种,并将之直接覆盖到社区医院、乡镇医院。据悉,全国目前共有31.9万家药店。在这个抽象的数字后面,一张拢聚了300万从业人员的药品供应大网已经铺就。伴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处于新医改进行时态下,零售药店的行业洗牌也得以加速转变。
那么,在这种新医改环境下,药品零售企业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药品零售药店该如何进行“寻求突破”呢?
扩大品类实施多无化经营
在新医改建立医保基本药物目录的思路下,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下降,届时零售行业也会迎来一次洗牌。但其同样认为,药店只要拉长自己的产品线,扩大食品、保健品的经营品种,依然将这部分的销售额从其他销售渠道补回来。即增加非药品类健康产品的销售,多元化健康概念的经营理念已经被大多数药店所接受,尤其在新医改政策的引导下更是如此。非药品类的健康产品中毛利率高的产品更容易寻求到。
不管医改方案最终如何,资源重组已是药店圈必然的趋势。对于零售药店而言,特色经营和多元化道路将成为最关键的竞争手段。
塑造药店生存的特色服务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尘埃落定,业内各方已经开始筹划新医改下的未来发展之路。对于药品零售业,形势似乎更加严峻和紧迫。价格已不再是竞争中的关键点,营销手段也似无突破之处,药店如何在汹涌的竞争洪流中立稳脚跟?靠的必然是综合实力的提升,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首推服务。
部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管理者只关心眼前利益,从不考虑自身品牌形象建设,使经营之路越走越窄。而意识到品牌形象关乎企业命运的企业都十分重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为每一个顾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免费建立健康档案等一系列无微不至的服务,换回广大患者的信任,使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如,金象大药房坚持“顾客为中心,保质保量保服务”的经营模式,从一家单体药店迅速发展成为拥有300余家门店的初具规模的医药连锁企业,这是对金象大药房坚持走提高服务水平之路最好的一种回报。
构建网上药店实现新跨跃
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药品零售企业如果想尽可能接近顾客,就要依靠互联网给予的广阔空间,网上药店已经是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2008年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额前100强销售总额达521亿元,但网上药店销售额还没有突破亿元大关,所占比例很小,而美国2007年网上药店销售额就已经占到零售额的30%。由此可见,经营网上药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京卫大药房创建的药房网。京卫大药房在北京的实体药店数量一直维持在36家,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网上药店的运作上。他们以“快速、低价、便捷”的服务,实现“网上购药,药店配送”的运营模式,已经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相对于实体药店平均近30万元的开店成本,网上药店没有店面租金,药品销售价格比实体药店低十几到二十个百分点,不受地域限制,客源更加丰富等等优势,都是实体药店做不到的。目前在药品零售市场上,实体药店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网上药店则是“低成本”和“高机遇”,如果选择现在开展网上业务,也算是避开锋芒,另辟蹊径的新跨跃。
强化对药师与店员专业培训
在药店总体销售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品种、利润结构的调整来获取内生式利润增长,确实是应对环境变化的有效策略,真正的药店服务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培训就是其基础。培训似乎不能立马提升销售利润,却真正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色经营、建立顾客忠诚度乃至长期竞争优势息息相关。
目前零售药店开展专业药学培训的基础是药师,其次是店员的培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家药店配备的药师越多越专业,哪家药店的消费者就会络绎不绝。以北京同仁堂药店、上海第一医药商店、金象大药房、四川德仁堂大药房、云南健之佳大药房为代表的一批注重药学培训的连锁企业,每周都会定期对药师或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其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药店培训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合与能否产生实效,在培训过程中将店员利益、零售终端利益、生产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及时跟进、把握实效原则,才能实现零售终端增强消费控制力和品牌塑造的积极作用。
抓高端市场增加高毛利产品销售
在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基层医疗机构重点用药范围主要是一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药品,一般为低端市场用药品类。因此,零售药店要改变品类经营策略,重点抓住中高端市场药品的销售,着力提升其销售占比。以前许多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者只关心高毛利,不在乎药学服务,很少能想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患者排忧解难。随着国家推出药品零差价的政策,社区医院软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药品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一次挑战。
零售药店的规模发展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加,而利润指标的提升又增强了企业良性而持续发展的动力,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力量。这两项指标又是吸引企业快速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指标,也是引进资金后连锁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要高毛利产品通过药店的促销销售能够快速上量,这样的产品就有吸引力。
纵观我们的医药流通企业,在经历了6、7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全国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已发展至600多家,规模最大的已拥有1000家店以上,而大部份都在50家到100家之间;批发企业1.2万家,规模最大的年销售额在4-6亿,而大部分则在8000万以下。随着业态的不断提升,产业资本的介入,加上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经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还需要在中国加入WTO后,参与与国际的医药巨头竞争,参与新经济秩序的建立;面对国家对医药经营企业政策性的调整――医药分家;体验因医药行业的开放――新加入的竞争者“平价药房”所带来的市场挑战;承受经过一年多圈地运动后,医药连锁大部分亏损所带来的难堪 ……。竞争亦日趋激烈,行业中每一个企业随行业与环境的变化感到的生存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1.现有竞争对手的压力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到医药流通行业,其中以身居医药流通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为最。我们从各种媒体、厂家的新闻会可以看到:三九集团矢志以13亿元打造连锁药店,扬言3年建立8000家门店;上海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4个城市,预计年底可达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扩张;丽珠集团拟在5年内投入2亿到3亿元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组建了珠海丽珠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采取特许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标设立近1000家门店;北京同仁堂集团计划在2005年前开设600家零售药店,其中400家将通过加盟及专柜形式设立;深圳一致、海王星辰早已宣布了“1000家”的扩张战略,锁定在连锁药店上的资本估计已达上百亿;新华鲁抗从去年5月成立到现在,连锁门店数已达到近150家,销售额近亿元。上海复星实业除了常规收购、特许加盟等之外,还别具一格地走工商联合路子,采取“零售药店与普通商业企业合作”的形式,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网点、国内最大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联姻,合资组建了上海复星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开设柜中柜、店中店。
可以说在同一地域中,无论是医药批发企业还是医药零售企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这个地域中处于优势的企业还是处于发起进攻的企业,医药产品的无差异化、同质化加上企业内部没有进行很好的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现象开始有所抬头。市场营销的层面始终在“价格战”和“广告战”中。
2.新加入的竞争对手的压力
医药产业由于存在着药价虚高与流通领域的多环节、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加上这个行业保护过严、开放太晚、造成垄断,所以它的开放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除了现有的产业资本进入,其他的民营资本也开始大举的进入了这个产业。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朝阳产业。
民营资本的进入最直接的表现是各地的“平价药店”,“平价药店”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似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看似平静的医药市场,作为市场上的后起之秀,他们凭着一定的规模的资金实力,没有历史包袱,管理机构精干,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同时,以规模进货、减少流通中的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甚至以股权等利益方式有效堵住国企难以解决的职权人物“吃回扣”的黑洞。成本的降低有了生存的基础,而进入市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价格。。正如一位平价药房的老总讲“ 现在放开了,但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因此降价成了最简单、操作性强的竞争手段,是市场刚开放时的必经阶段。”所以他在所在的区域采取平价方式切入市场。这种情况象北京德威治、哈尔滨宝丰药品总汇、南昌开心人大药方等就宣称他们的毛利率是10%左右还有钱赚的基础。
“平价药房”的出现给现有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全国的各个市场对“平价药房”的出现都采取了堵击的战术,因为它的出现毕竟牵动着药品生产商、批发商、药店以及占药品销售绝对份额的医疗单位等经营者敏感的利益中枢。
3.外资企业的压力
2002年9月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品牌的MedicineShoppe与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在深圳开设了首家美信药房,这标志着跨国公司的开始正式进入到国内市场。客观的说,跨国公司的进入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对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对国内的医药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众所周知,中国吸引外资的侧重点在过去的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合资企业大多来自港台地区,以劳动力成本低为主要动力,以来料加工、返销国外为主,并为对国内企业构成威胁。而近几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测重以中国市场的消费为主要动力,跨国公司的比例明显上升,这就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来将,真正的市场竞争开始了。
通常来将,管理体系的建立费用远远大于管理体系的复制费用。这是跨国公司的优势所在,因为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上,仅仅是“复制”经过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管理体系和规章,除了极少数方面需要修改或调整外,大多可以照搬。与此相反,国内的企业还在摸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探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其难度不言而知,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家并非站在同一个起跑上,但这却是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唯一的出路就是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何在,尽快学习、掌握一流跨国公司的科学管理诀窍,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做到知己知彼。中国企业要学的是理性化的管理和运作,而不是盲目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4. 医药企业面临的供应商的压力
医药流通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制药企业进行批量订货,获取批零差价利润及按合同执行后的返点利润。几乎所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供应链的源头不可避免的受到上游供应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公司定单丰硕、门店销售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两个供应商完成产品采购的时间往往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先发制人的市场机会,更何况一两个供应商或制药企业也不可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由于一些企业缺乏与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的经验和诚意,这使得供应商的忠诚度变得恶劣;供应商往往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哄抬药品价格,以及自己在暴利思想下对市场放松控制能力,导致串货现象,而使企业在紧要关头缺乏大规模合格药品的供给或使自身良好的市场驾驭能力受到损害,失去了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遇。
医药流通企业在于上游供应厂商签订药品供销合同时,每个企业所获取的折扣点及返利点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的能力越强,获取的折扣点和利润点就越多,反之销售能力越差,则获取的折扣点和利润点就越小。由于国内的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创新能力有限,因此市场上同类药品较多,这就使医药流通企业化很大的精力和力气要进行相关的产品开发。我们可以从每年二次的药品招标会看到,各个经营企业为一个或几个好品种在本地区的销售权进行激烈的竞争。
医药流通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签订完合同后,为完成所取得的品种的销售任务,开始了疲于奔命。在销售中,一方面不能得到厂家的充分的售后服务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厂家的付款资金压力,另外每一种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满足市场需求有限,在经营上加大了经营的难度。
5.消费者和客户的压力
对医药批发企业来讲,相信绝大多数医药经营企业都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货款回收的风险问题,少则十数万,多则数百万,上千万的货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的呆帐、死帐,成为企业和市场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企业及市场的发展。我们经过深入探讨发现,究其原因首先是市场格局问题,目前为止批发企业已经有一万二千多家。批发厂商众多,而各自又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关系和网络,这就造成客观上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货物管理上的风险性,明知道客户信誉不佳,但为了占领终端市场,不得以与之发生业务往来,从发一结一,逐步发展到发二结一,甚至发展到发多结一,经营风险随着积压货物的增多而日趋加剧,直到不可掌握。其次是三角债问题,我国医院系统为在竞争中为增加自己的实力,纷纷大兴土木,购买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加上医院等级认证等各方面原因,大量积压医药流通企业的货款,客观上使得医药供货企业货款难以收回。 第三是国家政策的调整GSP认证与药市的整顿:二者的实施强制性淘汰了一大批实力不济的医药经销企业,众多药品批发企业的破产、关闭使得企业呆帐彻底变为死帐,永远无法收回。 第四是销售人员问题:由于许多公司缺乏相应的管理,个别销售人员私吞货款的情况屡见不鲜。
对医药零售企业来讲,消费者的日益离散化需求,使医药零售企业越来越难把握,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求医问药也越来越“个性化”,最求健康时尚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人们不在是有病进医院与药房,而是越来越注重保健。这就要求医药零售企业的药房不仅卖药品,更要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6.国家政策的压力
近年来,国务院调整药品监管机构,重新划分职能,规范医药行业发展方面的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总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强化监管,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致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主要的内容是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讲涉及如下几方面:
一、是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经营
在药品零售中,医院所占市场份额约85%,药店所占市场份额约为15%。2000年以来,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正式实施,“医药分业经营”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促进了零售药店的快速发展。自200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50家零售连锁企业试点跨区域经营以来,各地零售市场的竞争逐步走向白热化。云南、成都、南京等地出现了以削价为主要形式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不少省市放开接受申办零售药店,使零售网点快速增加。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1998年共有零售药店1700多家,2001年增至3200多家。随着非处方药制度的深入实施和患者“自我药疗”能力的提高,药店所占市场份额将会逐步增高。
但是,我国也面临着药品批发企业过多、缺少规模经营效益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三证”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万家,但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足5%,名列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市场总销售额的20%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药品市场规模为我国10倍的美国只有近百家药品批发企业,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目前排名前3位的公司销售收入占全国的96%。这种状况使我国在2003年1月1日起放开药品分销服务后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企业的淘汰率2001年达到26.8%,2002年淘汰约10%。
二、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强制降价
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2000年起在全国逐渐推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制药企业来说,参加各地的医院招标,成交量过于分散导致企业营销费用增加。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而言,突出的问题是执行者没有利益驱动或者中形成新的利益团体,监督者不到位。1997年以来国家计委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2002年西药降价药品达199种,平均降价幅度15%,降价总额达20亿元。按国家计委的降价政策,药品价格下降针对的是流通环节,实际出厂价不降。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拥有渠道优势的医院和经销商必然将利润损失向生产厂家转移,要求降低实际出厂价。面对药品价格下降,生产企业的对策一般是改变包装规格、改变剂型甚至停产。药店和医院也采用替代药品,降价药品在药店下架、医生处方不开降价药品。克服上述弊端,“医药分家”势在必行。
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监督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给连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0年我国实施对省以下的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原有的药品监管体系在新形势下难以强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省以下监管机构不统一,政企不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的公正性、权威性。此外,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名义限制和或排斥外埠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地区销售的做法。一些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机构对外埠生产的的药品进入本地区销售以“送样检验”、“注册审批”、“准销登记”等方法,限制外埠地区药品进入本地区销售,以及许多地区实施的行政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医药市场条块分割严重。
三、强制实施GSP 认证
关键词:医药政策;药品配送企业;渠道优化;核心竞争力
我国药品配送企业的现状是“多、小、散、乱、差”,即企业数量大,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水平低,为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规范药品行业运行,2012年国家出台了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新版GSP[1],药品配送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药品配送企业必须进行优化升级,也就是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拓宽销售渠道、完善网络布局、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占据龙头地位,才有可能在未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1. 药品配送企业的常见渠道分析
纯销渠道:是指药品配送企业不经过中间商直接将药品配送给医疗机构。纯销毛利率在5%-8%,但医疗机构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加上财务管理费用,销售净利率基本在1%左右。该销售渠道与药品招标政策息息相关,且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在选择配送企业问题上具有绝对话语权,药品配送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的经营实力、网络布局、上下游客户关系等都会对最终是否获得配送权产生影响。
分销渠道:又称“商业调拨”,是指药品配送企业将药品调拨给其他配送公司,再由该配送公司将药品配送给相关医疗机构。分销的毛利率为2%-3%,回款时间较短,净利率维持在1%左右。国内很多大型配送企业都有分销业务,如上海医药、广州医药、国药控股等。在新医改政策下,药品价格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商业调拨渠道将逐渐淡化。
终端推广渠道:主要是指在业务配送范围内,药品配送企业招聘大量业务员进行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承担了生产厂家的市场推广工作。目前国内部分药品配送企业涉及终端推广渠道,但在新医改政策下,药品价格逐渐实行零加成,这部分企业将会进行转型。
药房托管渠道:即在药房的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将药房交由药品配送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该企业根据药房的库存自动进行补货。这是近年来医疗机构与企业探讨试行的院企合作新模式,一方面减少了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降低了营运成本,另一方面拓宽了合作企业的销售渠道,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零售药店渠道:我国目前约有34万间药店,主要分为单体药店和连锁药店两种形式。在市场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目前很多药品配送企业将销售网络下沉,分享零售药店这块终端市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州通。它直接将药品配送至终端零售药店,大大减少了药品的多层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了药品价格,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优质低价的药品,减轻了药品费用的压力。
2. 新形势下药品配送企业的渠道优化策略
(1)建立健全终端销售渠道,完善网络布局
终端客户渠道是药品配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创造客户价值的关键点。尽管终端销售网点分散且难于管理,但其对完善网络布局和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行。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配送企业时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销售网络的完善性,以便达到最佳的药品分布效果,创造最大的销售利润。
(2)加强企业重组并购,力争做大做强
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药品配送企业进入了全面竞争的阶段,市场集中程度逐渐显现,重组并购急剧升温。国内医药商业前十名的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36%提高到2012年的40%以上[2],并将继续提升。我国配送企业重组并购的主要特点是以大型骨干配送企业收购中小型企业为主导,从而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网络下沉,将企业做大做强。
(3)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拓宽销售渠道
药品第三方物流经过近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3]。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及九州通等配送企业经过实践都具有了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具有“第三方物流”资质的配送企业之后,相关的质量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养护、包装、配送、承运和信息管理等工作,全部由该配送企业代为管理,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全程实时监控产品的入库、出库、储存、运输的质量状况,还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对配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审,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和具体措施,使配送企业的服务更趋合理与优化。药品配送企业通过开展第三方物流,加强了同其他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提高盈利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4)推行医药电子商务,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医药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产物,截至2013年3月,国内已经有133家企业获得了网上销售药品的资格证,药品销售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医药电子商务的出现,颠覆了以往药品配送企业B2B的销售模式,建立了B2C的新型销售渠道,将药品直接传递给消费者成为可能,是信息化管理的优秀成果。
(5)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开展终端零售业务
药品配送企业拥有专项资源优势,与多个药品生产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开展终端零售业务。目前很多大型配送企业都有自己的零售药店,比如说国药集团的一致药店、国药控股大药房,采芝林的采芝林大药房等。通过建立终端连锁药店,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降低了药品价格,提高了盈利能力,而且在终端网络布局方面增强了覆盖率,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药集团新推出一种叫做DTC(direct to customer)药店的渠道模式,即将处方药直接销售给目标顾客,也指厂家与医生沟通好后,医生开具处方让病人到指定的与制药厂家合作的药房买药的过程。通过DTC药店销售的处方药主要是重症或需要长期使用的药品,如肿瘤、免疫调节、血液系统用药等。购买的目标顾客群体比较集中,购买频率较为固定,客户专一性和稳定性强。DTC药店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目标顾客方便及时地购买到所需药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企业收集与跟踪目标客户信息,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与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设立专业处方零售药店,是配送企业顺应医药形势变化,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优质服务的关键措施。
3. 小结
医药政策是影响药品配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推行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和新版GSP的过程中,药品配送企业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形势下,药品经营质量和流通管理更为规范,有利于优质配送企业的发展壮大,药品价格空间的压缩,将促进配送企业不断优化销售渠道,持续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医药流通行业健康蓬勃发展。(作者单位:广州默尼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素凤. 浅析新版GSP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0).
201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0.9%和18.2%。2011-2013年营业收入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6.44%和33.18%。同时毛利率稳中有升,净利润率维持稳定。
根据中国药店杂志公开的数据,自2007年起,公司销售额及直营门店数连续七年进入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十强,连续七年在云南省排名第一。在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的 2010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力排行榜中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二。
医药流通行业高增长
IMS Health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国是世界上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未来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20年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
中国目前只有不到20%的药品是药店卖出去的,而超过80%的药品通过医院渠道销售。随着行业体制改革的推荐,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
受益于行业体制改革的推动,医药流通领域出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确立、社区卫生中心(站)的建立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的提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消费升级之下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逐步重视,预计今后几年,中国药品需求量仍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进而带动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2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商品销售额为3863.8亿元,增长率达35.7%,2000-2012年复合增长率 25.98%。
同时,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开始提高。2012年,药品百强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全国药品批发销售总额的64%。
公司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坚持以连锁药店终端业务为核心,通过以省级区域为基础的密集扩张策略,强化公司在云南省医药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大力拓展桂、川、渝市场,成为西南地区医药零售连锁行业的领航者之一。
“少区域高密度网点”形成了公司的区域品牌优势。公司一直坚持“少区域高密度网点”的发展策略,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较高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公司在云南零售药店已覆盖了省内大部分市县,门店数量超过1800家,具备了较高的消费者认知和品牌认可度。在保证云南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公司也加大了在西南市场的布局,按照多年积累的成功模式,不断加大在其他省级市场的高密度发展,实现公司安全稳定的成长。
工商业联动品牌共建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对部分产品进行贴牌和授权。生产企业使用公司商标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把减少的这部分费用让渡给公司,从而也使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3年12月底,公司厂商品牌共建品种1194 个,2013年销售额前100名的共建品种占共建品种总销售额的比例接近50%。方式主要是独家,在销售额前100名的共建品种中,独家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4%。
一、商业领域中的联盟
1、什么是联盟
联盟是指特定群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成的团体。这种结合一般属于自发性,不具有强制的约束力,以追求利益为最终目的。根据合作时间的长短,联盟可以分为长期联盟和短期联盟两大类,长期联盟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之间,多为行业联合体,例如家电去企业、医药企业会分别组成自己的家电联盟和医药联盟从而在社会资源配备、行业环境改造、行业进步等方面争取各自的有利位置;短期联盟多存在于行业内部,一般是行业内的部分企业结成一个短暂的联盟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例如药品采购联盟就会和药品生产、经营(批发)进行采购成本的竞争;家乐福供货商联合起来抵制家乐福的低价采购和入场费用。
2、联盟的优势及其在商业领域的成功运用
自从联盟这种运作方式诞生以来,联盟就为大家所喜爱,联盟在市场竞争中有三大优势:达到既定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充分利用宝贵资源。具体说来就是:加强协调,整合联盟中分散的公司资源,凝聚成一股力量,提高运作速度,分担风险,使企业能够把握伴有较大风险的机遇。加强合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保持在市场上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可以把竞争对手限定到它的地盘上,避免双方投入大量资金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通过联盟可获得重要的市场情报,使营销领域向纵向或横向扩大,使合作者能够进入单方难以渗透的市场,有助于销售的增长。一旦战略联盟管理有方,合作双方将比单方自行发展具有更广阔的战略灵活性,最终可以达到双赢。联盟在商业领域中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比如:针对美国商务部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汕头的十五家虾制品企业积极组织起来,一致对外,从而在竞争中取得有利优势;香港电讯盈科与IBM结成联盟共同面对网络经济带来的巨大机遇;浙江康恩贝、赛诺菲、英特药业与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组成医药物流,从而简化以往药品运输中的繁琐环节,货物直接发送到客户手中减轻没能及时提货造成的货物毁损风险,从而取得合作双方的双赢。
3、医药领域中联盟的发展状况
药品销售作为商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结成了大小不等、形式多样的联盟。分别有药品研究联盟、药品生产企业联盟、药品批发企业联盟、药品零售企业联盟等,目前这些联盟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常是为了竞争而结盟,在竞争中面对利益而解散,例如在医药零售领域,部分药品零售企业为了应对药品平价超市进入后在区域市场造成的波动,纷纷结成价格联盟,可在实际操作中面对药价的整体走低,先后参入到价格大战中来,联盟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二、医药零售领域联盟中的各方
为了准确的了解药品零售领域的联盟,我们首先来了解联盟中涉及的各方。
1、供货商
联盟中的供货商包括:药品生产厂家、药品批发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追求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利润是其追求的目标。与药品销售企业(零售)和平共处是开展市场销售的原则,在操作中力求区域,市场的稳定。
2、销售商
联盟中的药品销售商是指药品零售企业,主要包括大型平价药品超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对于他们来说结成联盟主要有以下的原因:进行平价炒做、在老百姓中树立价廉物美的正面形象;应对市场的变化,争取最大的利益;建立强大的联盟,在联盟内互通有无,确保利润的最大化;代表的只是部分药品销售企业。
3、监管部门
在医药零售领域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包括药品局、工商、物价等行政部门。加强对行业规范管理以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并且人人享有健康医疗保证、促进医药商业良性发展、组织应对药品零售领域放开后的挑战是他们对药品销售行业进行监管的原则,因而只要联盟是积极、正向且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都是允许的。
三、正确认识工商关系,促进工商关系的良性发展
1、正确认识医药工商之间的关系
药品零售领域的工商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将合作伙伴抛弃组成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伤害着联盟内外的双方。采用报复性的措施将厂家的药品撤柜,在对厂家造成伤害的同时,店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是因为虽然可以寻求替代产品,但由于该品种(知名)的缺失,不可避免的对药品的品牌造成不利影响。曾经有一知名连锁企业和某合资企业因为药品采购及相关政策未达成一致,因而停售该厂品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面对消费者的怀疑,不得不和厂家重新达成一致。
2、相互协助,搞好协销售工作
为了共同发展,药店和供货商可以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比如相互做好产品的协销工作。药店在执行厂家的部分销售政策的同时,厂家积极提供全方位的销售支持,提高药品销售的附加值,从而在利润有保证的前提下转移消费者对于价格的依赖,为药店经营摆脱当前的窘境。当厂家在药店的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也就可以成为事业上的好合作伙伴。这里需要做的是部分药店和供货商将金钱营销观转变为服务营销观,药品供货商,可以更多为药店提供经营上的支持。我曾经应某药厂的要求赴某一药品经营企业开展GSP认证工作,在此期间亲历了工商关系的融洽相处。
3、通过服务提高满意度
包括消费者对药店的满意度和药店对供货商的满意度。在这里我们要做好的是加强消费者对药店的满意度,而做好这需要药店和供货商双方的努力。通过这种服务可以将消费者从我们不经意中培养的价格依赖中引导出来。笔者曾经在一次药店巡查中就通过自己的服务为门店留住了业务,尽管当时药品的价格比相距50米外的另外一个药店的价格要贵。
4、结合药品的特殊性,合理运用各种销售方法,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决定了我们在销售是既要按造销售规律办事,有要兼顾药品的特殊性,因而平价应该只是销售手法运用中的一种,我们更多的可以采用陈列营销、体验营销、行销、服务营销等手段,从而提高消费着认可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意见》总共是17条,一经后,国内医药圈瞬间就被刷屏了,尤其第15条,更是引人关注并引发热议。“鼓励到零售药店购药等改革,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药师网上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服务。”
此政策的出台将极大地促进医院处方的交流,同时也意味着“医院看病、药房取药”的传统就诊流程将被彻底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也将被打破。如此看来,未来医院“只看病不取药”的就诊模式或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国家再次力挺医药分开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等部委曾多次发文,明确提到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如今在2017年首个横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重磅文件中,再次明确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且增加了一条: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这很大程度是在为推进医药分开加码。
事实上,国内已有医疗机构率先试水。2016年12月16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率先在全国尝试 “只看病不取药”就诊模式,与广药集团进行合作,双方专门设立了一家新药店――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但是这次试水仅是妇科。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该院表示,从2017年2月8日起,将成人门诊药房移出医院,患者在看病后,可在院内缴费或不缴费直接打印处方单,持处方单、诊疗卡(或凭诊疗卡号)就可以在院外的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或其他药店取药。2月底前,该院儿科药房也将全部剥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取药流程为:挂号就诊医生开处方药师工作站审核处方患者手机收到处方信息打印处方缴费院外取药。如果想要医保报销,必须在医院缴费,然后再去大众药房取药。也可以直接去别的药店买药,但无法与医保系统对接。
院方强调说,“这一做法,是将大量的零售用药交给零售药房来出售,药品买卖过程实行闭环管理,即药品名称和发药时间都要传送回医院,药品营收与医院不再有直接关系。”不过,医院并不是将所有的药事都交给药店,据该院药学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医院还保留了急诊药房、住院药房和静脉药物的配置,同时还保留了一些精神类用药和麻醉类用药等法律规定不允许在药房出售的特殊药物。并说明此举大大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等候取药的时间,将来患者可直接到家附近的药房取药。更重要的是,患者可以自行决定取药时间,也可以留下电话和地址,由药店将药快递到家。
看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剥离药房托管的全新模式,很容易联想到与“医药国17条”中的“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不谋而合。未来,这或许成为医药分开重点推广的模式。
医药分家打破“以药养医”
有分析表示,在药占比的严控下,有1/4以上的药品将被挤出医院。而在医院用药结构中,约55%为针剂,45%榭诜制剂。由于针剂风险较大,在院外没有注射渠道,因此只能是口服制剂流向院外,在药品总量挤出1/4,且只能是占比不足医院用药一半的口服制剂被挤出,意味着1/2的口服制剂将被挤向零售终端。
而随着医药分开的不断推进,以及医院处方外流的逐渐蔓延,将对零售药店的业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来自慢病患者的处方外流。零售市场将成为药企不可忽视的机会,据了解,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和赛诺菲等外资药企已组建了零售团队,纷纷进军零售市场。
如此看来,把药房彻底分离到医院外的药店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开。这种模式也将药品的流通、零售、使用的链条打通,减少药品在流通环节中不必要的加价,真正达到打破“以药养医”的目的。
零售领域的药企机会来了
对于医院来说,将门诊药房移到院外,最直接的获益就是可以将药占比降下来,以便完成相关部门的考核。另外,少了一个部门还能减少一定的用人成本。加上患者看完病就离开医院,缩短在院内逗留时间,有利于改善医院的就诊环境,显得更加高效省心,还给患者带来方便。所以就医院管理来看,这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对于患者而言,减少了在医院排队买药的时间,降低了在医院交叉感染的机率。但也有一些患者担忧,医院外面的药谁来保证质量,药店的药师能否给患者正确的用药指导,如果吃药之后不舒服,是找医院还是找药店。医院药房的设置,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药品,而是要保证合理用药。但商家开一家药店就是为了卖药赚钱,那么今后谁能来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关键词】药品;零售;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64-01
随着我国医药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医药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零售药店应不断进行经营机制改革,推出各具特色的市场运行模式。目前我国共有1.6万多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有1.2万家。本文将就我国医药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1 实行跨省医药零售连锁经营是大势所趋
为了促进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迎接挑战,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的规则来建设全国药品市场,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管理水平、质量保证能力、集约化经营程度,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开始启动药品零售跨省连锁企业试点工作,并先后分两批公布了50家跨省药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名单。
2 多元化经营乃必然趋势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2.1 多渠道零售趋势祭出利润奇招
平均而言,在两个渠道销售产品实现的盈利是单一渠道销售的两倍,而在三个渠道销售实现的利润则高达5倍。对于零售商来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多渠道零售是少数增长的机会之一。事实上,社会药房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社会需求了,而在资本的催化下还会放量增长,再加上新医改会投入兴建大量的“卖药”的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竞争环境已经拥挤不堪了,多渠道零售或许是利润增长的奇招。像国内的金象大药房、海王星辰都开始尝试多渠道零售,他们销售渠道除了实体店铺外,还有网上药店及目录营销等渠道。从市场竞争角度来分析,药店经营从单一药品经营向多元化复合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多元化经营的药店比单纯卖药的药店更具有竞争力,这种药店也给顾客带来更大的方便。
2.2 药店寻求谋利空间积极尝试多元化经营
2.2.1 零售药店发展环境催生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发展
目前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与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惊人的增长速度是细细相关的。而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零售药店的最有效的盈利模式,许多药店的非药品销售已经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多元化经营给药店带来新的生机。深圳海王星辰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率先在药店中销售化妆品以及沐浴、洗头、洗面等洗涤用品,并在部分门店开设了柯达冲洗店,由此带动了一批国内的连锁药店争相效仿的多元化经营运动,例如,重庆和平医药连锁最初引进日化产品进入药店销售和增设柯达冲洗服务等都是源于海王星辰多元化经营的启发。
2.2.2 化妆品将成为药店多元化经营的主力军,药妆店势必盛行
药店多元化经营之路的主题思路是以“健康”的概念为主旨,而药店不同于普通商场、超市,药店是治病救人的药品销售的场所,他必须通过国家药监部门专业的GSP认证,他更加突出其专业形象与健康领域的权威、品质保证和安全性。与“健康”概念相关的产品中除了具有预防功能的保健品外,化妆品就是最适合在药店场所中经营的产品品类。尤其是一些以瘦身、美白、防皱、祛痘、祛斑等具有一定特殊功效的化妆品,更能充分利用药店特殊销售场所的专业化功能。提升产品的品质感,使消费者对其更加信赖,让消费者感觉到药店的化妆品尤其是功能性化妆品的功效和品质的保证。有资料显示,在消费者行为调查中消费者对药店的信赖程度明显要高于一般的商场和超市,消费者相信药店的化妆品更有效,药店不能卖假药,也就不会卖假冒伪劣的化妆品。
2.3 实施差异化经营,成为特色专科药店
单体药店由于体制灵活,可以形成一店一策的经营策略,这是连锁药店没有的优势,你可以认真仔细研究自己的商圈,研究你的顾客群和他们的消费购买习惯,然后以产品,在某个方面形成特色定位,甚至形成专科药优势药店。如肝胆、心脏病、皮肤病、肠胃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增生、妇科病、儿科药等方面的专科药店。
2.4 形成服务特色药店
你不能和连锁药店硬拼,市场这么大,实在找不到产品差异化,你就可以打服务差异化的牌,关键在于调整服务定位,寻找相对固定的服务群。特色化的服务手段可为单体药店增光添彩。单体药店要生存,特色化服务是可行之道。所以应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服务水平和能力,通过日常化、特色化服务来抓住消费者的心。比如实行送药上门、代客煎药,再比如建立回头客的数据库,通过短讯、电话、邮件邮寄DM等,定期为消费者进行疾病和产品培训。还可以把你的店员培养成药师、营养师、保健师、按摩师、心里咨询师、美容师,作社区店的居民的全科保健医师。以专业知识取胜,向目标消费者提供系列、系统的医学和药学美容等咨询服务。这样就有可能生存发展。
2.5 药品零售店向医保定点店发展
按照有关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将全面铺开,以后每年的参保人员还会以更快的速度逐年递增,这对医院和药店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市场。定点药店拥有了参保人的消费优势。
目前我国的医保定点药店,依靠定点资格的取得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客流量、营业额和销售利润。“医保定点药店审批不唯量、不唯亲,只唯贤的公平环境,是药品零售行业期盼已久的,也是广大百姓乐于见到的。”业内人士表示,医保定点药店越多,消费者购药也就越方便。而好处还不仅于此,市场竞争也会随着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数量控制的放开而变得越来越充分,从而带动药价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