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对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道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性难题,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思考。
1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市场感知灵敏、机制灵活,在技术进步、机制创新、创造就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纷纷陷入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中一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系列融资难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盈利空间,此时,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安全边际较高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更为突出。
2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企业开工普遍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与往年同期企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形成较鲜明对比,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部分中等偏小的企业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同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一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行业内人员预计,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产能不足现状十分明显。我国多数外贸加工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市场萎缩、价格下滑、汇兑退税损失较大。
2.2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
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原本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小企业未来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当前钢、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部分中小企业应该是利好,但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无序同样增加了部分企业主的担忧。如铜价的下降使一些电缆企业受损严重,如航天电缆集团1个月的时间因铜材料库存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华星化工在国际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购进了一批原料,可保证2个多月的生产,但目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造成生产必然产生巨额亏损的尴尬境地。
2.3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将同时诱导经济、金融资源向垄断企业或大型企业倾斜和配给,通过替代效应的形式,相对削减中小企业的可贷资金渠道。此外,在随后进入的宏观经济衰退或紧缩阶段,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趋于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又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3我国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关的对策思考
3.1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对因金融危机影响暂时面临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中小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坚持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付汇管理标准,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要增加,对单笔金额较小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为涉外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2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服务机制
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力争实现全年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除农户贷款以外其他贷款增速。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有特色的理财产品。缩短贷款审批周期,中小企业贷款审批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3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要是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中小企业就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挑选一批成长性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作为发行集合债和公司债的后备资源,及时做好初审与推荐工作,抓紧组织上报。这样不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舞台。
3.4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是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高附加值化。船小好掉头,企业在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下一步多针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进行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开发,才是中小企业在这一时期内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及时淘汰不适销的产品、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投入,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占据市场主动,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吴小瑾.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与信用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53-154.
[2]丁刚.高度关注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J].人民论坛2008,10,(235):30-31.
[3]胡援成.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4,(4)149-150.
[4]李伟杰.金融危机理论沿革及新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2):5-9.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6]陆挺.“柳暗花明之路”还是“空中楼阁”——就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方向与汤敏博士商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1):112-125.
[7]乔治·索罗斯.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N].中国证券报,2008年1月29日,第T01版.
2011年,重庆市政府的《重庆中小企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中小企业户数突破50万户,年产值7300万亿的目标。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的2013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重庆市有中小企业户数35.8万户,占所有企业数的99%,显示出中小企业在推动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上功不可没。
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再认识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原因
2012年之前,银行之所以对中小企业贷款有所顾虑,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也比较单一,财务制度欠完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二是押品瓶颈,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通常不多或不符合银行的要求。三是在历史的信贷记录中,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确实高于所有贷款平均不良率,让银行对此心有顾虑。
2、中小企业是持续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外数次金融危机及经济下行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我国经济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发展放缓是一个客观和必然的趋势。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其快速发展的可能性大,解决就业岗位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3、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
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如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51311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一些中小企业自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内部管理,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显示出较大的分化,一部分中小企业迅速扩张,成为多家银行争取的客户。
4、中小企业是银行信贷的新兴市场
长期以来,银行对国有大型企业争相投入信贷资金,大企业过度授信风险加大,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规范管理之路,在产品、市场、财务、流程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这类中小企业是银行积极争取的客户,是银行信贷新的增长点,是银行自身发展,拓展新兴市场的方向。
三、防范中小企业银行信贷风险思路
1、借助地方政府,争取政府资金和信用的支持。
建议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中小企业自由注资,成立一个“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池”。在注资的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时,“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池”一方面可以作为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水平的筹码,另一方面,“风险补偿基金池”可以减少银行方面的顾虑,形成地方政府、中小企业、银行三方共担风险的机制。
2、借助保险公司,实现银行、保险企业、用资的中小企业的合作体,用保险的形式分散风险
保险公司的介入,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和谈判的筹码,也是银行降低和分散风险的办法之一。保险公司有专业的风险经营体制,其与银行的合作并非首次,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汽车消费信贷保险等业务领域已有合作的传统和经验。
中国保监会2013年8月27日《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整合保险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保险服务体系,支持保险机构根据中小企业风险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适合的保险产品,支持保险公司积极稳妥发展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银行而言,若有保险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无疑是有了定心丸。
3、借助大企业,给予大企业适当的“担保额度支配权”
重庆是全国第二大汽摩生产基地,由于汽摩配套产业链很庞大,很多中小企业都为这条产业配套。借助大企业的合作经验,在给予大企业信贷资金的同时,给予其一定的担保额度,用于为配套小企业的担保。担保额度配置的好处一是让大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与中小企业合作的经验,能够筛选出管理较规范,信用度较高的配套小企业,这样的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较好,对降低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有帮助。
4、借助社会非赢利组织,识别行业中的优秀中小企业
加强与各种行业协会的合作,支持行业协会对行业内中小企业评级,筛选行业优质的中小企业,也可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5、适度依托具有市场行为的民营担保公司
目前参与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担保公司有144家,形成了由政府、自然人、法人共同出资,覆盖市、区、县、园区的融资担保体系。瀚华担保公司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知名品牌公司。
四、改进银行企业关系的建议
1、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内功
中小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多渠道与银行沟通,了解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产品及相关要求,在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上,就会更加稳妥。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入手,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宏观政策环境的建设,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作出更多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8%,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是受社会整体信用环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银行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22%。在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数量约占沪深两市公司的9%,而融资额占比仅为3%。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信贷从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外需大幅下滑等原因“汇合”,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和发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对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即包括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也包括宏观政策的扶持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选择等多种因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加强实力和诚信水平的提升是解决融资难现状的首要任务。任何方面的加强与完善,都取代不了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自身信用度的提高。因此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强化信用观念,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主观上积极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来加强内部融资的力度,同时发展到一定规模,可转化为股份制公司,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
而从银行角度来说,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的因素,包括融资在内的各项金融服务都不可避免地向大型企业集团倾斜,而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机构观念转变势在必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必须要扩散思路,从现实的多方面去考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产品,提供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对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宏观环境的建设,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出台措施,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作出更多的制度性安排。首先是金融体系的完善。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亟待构建中小企业银行等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种形式的地区、社区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美国有2万家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意大利有9万多家,这些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很难给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当地的中小企业,极大的促进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赚取了相当的利润,形成企业和银行的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其次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二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向社会直接筹资。二是中小企业互助基金。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发展基金的发展,为基金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此外,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1)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通过公开上市,中小企业可以增强影响力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商业银行提供进一步融资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板,加紧创业板推出进程,引导全社会资金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2)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企业债的发行行列中来。目前无论从市场成熟角度,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已经可以起步,发行短期融资券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体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还可推广集合发债的模式,这将从更大范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能较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途径、新模式。
当然,市场人士也指出,中小企业的参与债券市场,在信息披露、评级制度等方面对我们的债券市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短期融资券的信息披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探讨事前预防、严格披露、监管得力等措施。同时,投资人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与判断能力。市场既需要保护,也需要完善,既需要规范,也需要创新,只有健康的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3)促进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投资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待企业上市之后或者时机成熟时,转让股权,获得高额回报。基金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产业投资中的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多投资于高新技术和企业创业初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一方面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对勇于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获取高额回报。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官方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结合的办法,为中小科技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筹资渠道。我国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成立了很多类似的投资公司,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我国产业投资方面的法律和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投资公司的发展。我们知道,我国的产业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高科技,因此,健全的退出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尽快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试点阶段应给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实行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减少对基金的费用征收以降低其运营成本。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以弥补中小企业银行信用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信用体系试点,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制度、发挥信用中介主体作用和营造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配合下投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并与各金融机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
总之,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无论从政府、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自身都要审时度势地从现实情况出发,摆脱以往的观念束缚,从资金供给者到资金需求者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思想转变。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在目前国内外经济都偏紧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环节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打开其融资渠道,就必须要进行制度革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和谐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融资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投资规模不真实,认为缩小注册资本金,降低融资能力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将项目投资自有资金全部作为注册资本。仅将小部分资金作为注册资本而大部分投资转入应付账款。如某企业投资128万元非金属矿加工项目,而注册资金只有70万元,某企业投资3300万元钢铁项目,而注册资金仅有50万元,将大部分资金作为借款挂入应付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少交投资分红个人所得税、验资和工商注册费;二是由于实际注册资本金较少,投资人(即股东)承担的责任就小;三是由于大量投资进入往来账,如遇到不利因素和风险,投资人可以通过归还借款的形式,随时抽回投资,而不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虚假做法,导致账面资本金较少,资产负债率较高,尽管企业总资产规模较大,但投入资金面临着随时被抽回的可能,增大企业偿债风险,金融机构为规避贷款风险,而不放贷,企业人为制造了融资障碍,进而降低了融资能力。
(二)企业瞒报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不真实,没有良好业绩,而增加融资难度
中小企业为少交销售环节税和企业所得税,采取少开或不开发票的方式在财务账面上少列销售收入,从而造成企业利润亏损,达到少交税的目的。但由于企业隐瞒销售收入,企业利润虚亏,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不符合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对企业经营业绩要求,为自身融资又制造了障碍。
(三)购进固定资产没有原始发票甚至不入帐,致使企业抵押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的资产难以落实
部分中小企业购进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为了少付价款,而不索要发票,有的甚至不入账;有些企业购买土地,为了少交土地出让金而不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有些企业建筑的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为了少交相关税费,而不办理房产证等证件。由于没有上述发票和有关证件,就不能证明其资产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工商、土地和房产等相关部门也不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的贷款或担保因抵押资产不能落实而得不到保障,企业也就难以融到资。
(四)现金管理混乱,部分资金体外循环,增加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隐患
部分中小企业现金坐支现象严重,收回的销售货款直接用于购进原材料和支付有关费用,同时,大部分资金和往来款项,不通过企业在银行设立基本账户结算,而通过个人银行卡结算,资金体外循环严重,增加了银行的监管难度,资金安全风险系数增大,金融机构就不愿贷款。
(五)企业财务人员受聘于私企老板,只对老板负责不对财务制度负责
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企业,财会人员受聘于私企老板,由于利益关系,财务会计人员往往迫于企业老板压力,在利益和财务制度面前。倾向私企老板,置财务制度于不顾,为逃避税款和减少支付,随意调整会计账目,伪造原始凭证,成为财务账目的造假者。因不能给金融金机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而遭到金融机构的拒绝。
(六)企业老板漠视财务制度,导致财务信息不透明,降低企业信用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落后,企业管理仅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聘请专职财务会计的企业个数不多,大多是兼职会计或委托会计。企业老板不懂财务管理,漠视财务制度。这种重经营轻财务的思想,致使企业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经营成果,企业财务信息失真、不透明,企业与金融机构财务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不能真实了解企业状况,为避免风险而不愿盲目放贷。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要度过金融危机这个难关,就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而要想得到金融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切实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做实做大企业投资规模,增强企业融资实力
中小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获得一时之利而失去金融部门的信任,必将损害企业长远发展。中小企业应依据企业财务制度有关规定,将企业全部投资真实的反映在实收资本和注册资本中,真实反映企业投资规模,得到金融部门认可,增强融资能力。
(二)规范企业票据管理,落实抵押资产;真实反映经营成果,增强企业信誉
一是资产抵押是金融部门确保贷款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为有效的保障措施。而依法办理资产抵押登记,就必须提供相应购置发票和权属证件,否则,相关部门就不办理抵押登记。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取得资产购置发票,办理资产权属证件,落实金融部门抵押资产,赢得金融部门支持。二是企业经营成果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为逃避一时税收而隐瞒收入和利润,不能为金融部门提供真实经营成果,既得不到支持也无法赢得金融部门信任。为获得资金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加强财务管理,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让金融部门了解真实财务信息。
(三)加强与金融部门财务信息交流
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金融部门财务信息交流。一是中小企业应增强信息披露意识,规范会计核算,向社会特别是银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逐步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二是中小企业要靠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来套取资金。当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时,金融机构才会与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企业只有获取了决定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才能持续发展。加强财务管理既是企业融资前提,又是能够持续长远发展的需要。
(四)中小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资金的管理,而且包括财务制度建立、内控制度管理、财务票据管理以及财务人员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另外,要强化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
(五)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首先应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水平。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认识,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以相关部门的法律、规定为依据,严格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对涉及款项和财物的收付、结算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实现相互制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能是审核各项财务指标编制依据是否可靠,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是否合乎规定,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准确、真实、合法等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形成各职能部门和尽责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的机制。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获得金融部门资金的基础,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向外界传达有利于企业的信息,以提高企业信誉。
(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要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就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广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工作水平,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工作,并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依法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存在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必要的投资,聘请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为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七)积极推进产权改革,为加强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1.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通常是正处于创业阶段、成长阶段的企业。
2.融?Y效率
经济学中,但凡提到效率,就意味着“有效的利用资源”,公司为了融资就会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财务活动,这个过程中所实现的效能和功效就是“融资效率”。换言之,融资效率也可这样理解:企业尽最大努力以最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自身生产、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或者更多的资金。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与银行结构二者的联系。因其直接反映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所产生的融资影响。其中Stiglitz和Weiss(1981)曾证明:逆向选择,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将导致长期均衡下的信贷配限制问题。Stiglitz给信贷配做出了这样的定义:当个人或厂商愿意支付现行利率,甚至支付更高的利率或用更多的抵押品抵押,最终也不能按照这种利率获得资金的情况就表示他们受到了信贷配的限制。因此,Stiglitz和Weiss将借款者所愿意支付的意愿利率水平作为一种评判工具,具体分析了银行根据借款者愿意支付的意愿利率水平来判断接受借款的风险、这种意愿利率水平越高放款的风险也就越大。而且意愿借款利率的上升将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借贷平均风险上升但借款者的投资回报不升反降,最终会导致银行期望收益降低、项目成功几率也会降低。由此,这种意愿借款利率水平的升高并不会使银行贷款期望收益单调递增。银行体系所期望收益最大的市场均衡利率是R*,但是当利率为R*时就会引起超额需求,换言之,信贷配给所产生的供需差额。市场无法出清这一供需差额,因其会作为均衡状态而长期的存在,所以也就证明理性的市场出清点永远都不能达到。
Berger and Undell(1995)从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信贷关系进行分析。他对西方银行对企业的贷款类型进行了划分:交易型信贷与关系型信贷。这两种贷款着重点不同,看重企业提供的资产抵押品的质量、财务报表和信用评分的信息的是交易型贷款,在大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十分常见;区别于这一类型的贷款,银行在审核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时所看重的则不是上述内容,这种情况下,银行看重的是银企之间通过长期接触所获取的私有信息,这种贷款类型为关系型信贷。
Allen N.Berger, Gregory F.Udell(1998)等从研究中也发现,每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称为财务生长周期阶段。最优企业资本成本和融资模式都会出现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他们梳理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资金来源,并且根据不同公司的规模、所处的不同财务生长周期阶段,来归纳各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别。
Romano,Claudio-A(2001)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资本结构、管理模式、生命周期等都会对企业的融资效率产生影响。Ngoc T.B.Le,ThangV.Nguyen(2009)想考察网络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成功率有什么关系,首先采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网络关系确实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产生影响,而且,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信息沟通更加便捷,中小企业已经不像从前一样完全依赖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Francesco Coulumba(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会持续下去,很难得以改变,除非市场可以实现完全有效,建议中小企业之间可以成立互助担保组织,以增强信用,相对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
三、国内研究综述
现在国内对于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研究内容主要有:何为融资效率、相关影响以及对融资效率进行评价。
在1993年,国内学者曾康霖首次提出:融资效率,是通过对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的研究,进而提出要依据融资效率的成本作出融资形式的选取。
宋文兵(1997)也研究了“融资效率”,他从广义上对融资效率进行了概念界定,效率在经济学中通常用来解释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它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融资过程中,交易效率是指该种融资的最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资源的能力,而能将稀缺的资金分配给有能力进行最优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是指配置效率,这与托宾教授所研究的功能效率很相似。
叶望春(1999)从狭义上对融资效率进行了概念界定,他的研究指出:解释什么是融资效率需要借助企业筹资所耗费的成本、进行资金获取的方便程度和筹资涉及风险。高西有(2000)也提出他对融资效率的定义,他认为企业在承担较低的融资风险的情况下,能够运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从而取得较高融资收益的效率就是融资效率。
进一步指出企业的融资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人是高友才(2003),这种影响即为企业融资的微观效率。相对而言,企业的融资行为对国家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就表现为企业融资的宏观效率。
对于融资效率评价的研究。宋林和马亚军(2004)通过研究发现可以用两点法对融资效率高低作出评定,一个是出发点衡量企业的融资效率水平,看企业付出的成本,能否通过最低的成本来获取资金;另一个是终结点衡量企业的融资效率水平,分析融资获得资金的利用程度,这些资金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王颖等(2006)则运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即融资效率DEA评价模型来研究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融通效率,研究报告中,分析了中小板在2004年以前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的资金融通情况,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即使在股权融资方面,中小企业整体效率偏低,但是其未来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方面,内源融资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企业资金需求,故外源融资成为其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权类和债券类证券的直接融资。因此,银行中介成为其主要融资选择。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透明度差,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区别对待,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贷款,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是阻碍中小企业顺畅获得资金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早有国外学者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Petersen、Berger等人的研究证明,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利于信息收集,使银行生产“软信息”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也促进了关系型贷款理论的产生。
一、关系型贷款的定义
关系型贷款指银行的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相关信息而作出。这些信息除了通过办理企业的存贷款、结算和咨询业务而直接获得以外,还可以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获得;它们不仅涉及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包含了许多有关企业行为、信誉和业主品行的信息。关系型贷款的基本前提是,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而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即企业固定地与数量极少的银行打交道。由于关系型贷款不拘泥于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财务信息和抵押品,因而适合于中小企业。
在关系型贷款中,银行通过长期内与企业及其所有者、与企业的供货商及客户、与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在各个维度上的接触来积累关于企业的信息。此类基于关系的信息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于“软”信息,即是难以被量化、被查证和传递的。在时间过程中收集的软信息可产生超过企业财务报表、担保品和信用分数等的显著价值,从而有助于促进关系型贷款的发放者更好地解决借款人的信息不透明问题。
二、关系型贷款的特点及优势
(一)关系型贷款的特点
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型贷款是含有某种社会网络因素的准市场交易,因为关系型贷款收集的“软信息”难以量化和传递,具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可以视为银行生产的关于特定企业及企业主的专业知识或者垄断信息,基于这一点可以将其与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交易相区别。
(2)关系型贷款特别注重维持长久的银企关系:这种关系是以“软信息”为载体银企之间在财务、业务咨询和信贷的长期交流过程中逐渐捕捉和积累的,这种关系的长久与否直接决定了关系型贷款成功的概率。
(3)关系型贷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银企之间、维持长期的业务要求地域分布的紧密型,因为“软信息”很大程度上要从企业所在地的一定范围内获得。
(二)关系型贷款的优势
关系型贷款能够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这和其特征有着巨大关系,从银行和企业两方面分别来看:
1.从银行的角度来看
(1)信息优势:当银行与借款企业建立关系型业务后,就能够和该企业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银行从客户取得大量的内部信息机会,这些信息为其他银行不可能获得的垄断信息,从而阻止其他行对关系借款人进行争夺,同时,银行还能很好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施加影响,防范道德风险,使银行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未来银企关系发展的定位。
(2)提高银行与中小企业贷款合约的灵活性:通过关系型贷款业务,银行可以有效的观察到借款人的经营业绩,如果该笔贷款项目成功,企业如约履行义务且收到很好的成效,则银行可以在未来的贷款中降低其贷款定价和收费标准。同时,也有利于解决银行单笔交易中的“囚徒困境”,因为单笔交易双方都存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结果却导致共同利益非最大化。而在关系型贷款中,长期重复的博弈可以规避企业的短视行为。
(3)利于跨期定价的发展:中小企业未来不确定性高,银行在对其提供贷款时,承担着极大的违约风险。关系型贷款可以把中小企业短期的亏损转移到未来的贷款交易中,从而弥补先前贷款项目中出现的损失,这样也可以避免企业出现短期资金链断裂时因银行追债而导致破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拓宽银行业务:关系型贷款可以帮助银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相关业务,获得价值增值。银行可以要求对关系型借款人获得贷款进行封闭管理,防止资金漏损,同时从传统的“存、贷、汇”及中间业务延伸到全能化银行的各项金融服务领域。此外,银行还可以向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进行业务营销,开辟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
2.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
(1)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使其更易获得贷款。一方面企业和银行多次的业务往来形成良好的记录后有助于获得银行优惠利率或者减免抵押担保品。另一方面,关系型银行下银行密切监控企业日常经营,企业必须得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更深层次来看,一旦企业与某些信誉好的银行建立了关系型信贷业务,会引发“搭便车”行为,其他的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增加,也会随后介入,同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将更容易,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
(2)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型贷款业务有利于企业保守商业机密,利于企业创新和投资。如果企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将不得不披露内部投资决策等信息,不利于企业保持垄断优势。另外,关系型业务可以缩短企业融资耗时,提高融资效率,大大节省企业的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1):10-18,53.
[2] 汪小勤,杨涛.关系性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J].武汉金融,2004(8):47-48.
[3] 马静婷.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2010(8):139-140.
关键词:温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3-0130-03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现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中国出口总额69%以上来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80%缺乏资金,其中最大的资金压力其实来自于应收账款。在此背景下,如何帮助出口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流通,成为金融行业创新的重要课题。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银行资金压力增大。占用经济资本较少并可带来可观中间业务收入的贸易融资对银行发展非常重要,应收账款融资作为贸易融资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物权法》的出台、贷款政策“三办法一指引”的出台,使得应收账款融资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就应收账款融资而言,由于其本身存在着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影响应收账款融资发挥作用的障碍。通过提高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来促进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快速发展是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展开探讨。
一、应收账款融资的积极作用
国际贸易项下的应收账款融资是贷款与担保品之间密切联系的一种担保贷款,指商业银行或专业融通公司有条件的收取企业因在信用证、托收或者赊销等方式下向付款人销售货物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并为企业提供融通资金、催收债款、销售账管理、信用销售控制、信用分析、代办会计处理手续以及坏账担保等单项或多项金融服务,使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应收账款融资形式主要有: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应收账款证券化。目前,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方式是应收账款转让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有利于企业,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资金短缺、赊账回收问题
应收账款的融资成本较低,同时企业又能提前获得周转资金,从而能够盘活企业资金,加速资金流转。
(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利用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能尽早获得资金,可以通过扩大赊销贸易比例提高产品竞争力。融资机构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综合服务,企业能从中随时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及市场信息,建立客户关系,提高了企业的销售能力。
(三)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融资机构通过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改善企业收款情况,帮助进出口企业降低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从事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对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开办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可以扩大企业存款来源。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收取融资利息和业务手续费,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资产业务的发展。应收账款作为融资担保物存在一定风险。商业银行在接受应收账款担保物或者接受应收账款债权时,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办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主要面临三类应收账款融资风险。
(一)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主要包括第三债务人履行能力的欠缺和可能行使的各种抗辩权和抵消权等,比如出口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应收账款账期过长等。商业风险主要取决于银行等信贷机构自己的判断。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欺诈性风险、违约风险和判决执行风险等。如果第三方债权不可以依法转让,债权不具有真实、合法、有效和完整性,或者债权存在权属争议且申请人以任何形式质押或转让给任何第三方或设定任何形式的担保,存在被第三方主张抵消、代位权等权利瑕疵,则会产生法律风险。
(三)操作风险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操作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如果风险管理不严格,容易被少部分不法企业钻空子,利用假应收账款融资套取银行资金。
三、温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温州商业银行对应收账款融资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此项业务银行认识比较到位,对产品也开始熟悉,重视度越来越高。据笔者调查,温州20lO年应收账款融资达到约40亿美金,20lO年应收账款余额达到约10亿美金。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温州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同温州高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相比仍相对滞后。温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对外贸易在温州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温州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近年来央行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宏观政策已进入新一轮紧缩时期。该项业务的发展也是解决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温州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以中资大型商业银行为主(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辅以中资中型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资小银行如浙商银行、温州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极少量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温州大部分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由国际业务部进行核准,由审批部进行审批,客户经理是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分根据应收账款风险监控评估指标对应收账款产品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主要有:卖家因素(包括国家风险和付款人违约概率)、应收账款项目因素(包括结算方式、账期、交易历史、退货率)、行业因素、经济周期因素、担保条件。银行根据评估指标对具体应收账款确定申请人置信系数。企业要获得应收账款融资一般需要提供传统的抵押担保条件:保证金、国债、银行存单、银行承兑汇票质押、房地产、土地抵押、第三方保证等。
虽然温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按照一般流动贷款来管理
大多数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进行授信的审批过程中,各级审查人员更多关注的是第二还款来源,如是否有足额的抵押担保,而不管客户的实际贸易形式,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授信等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授信,没有考虑到应收账款融资自偿性的特点,没有扩大第二还款来源。虽然要求应收账款融资企业提供传统抵押担保能降低银行风
险,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寻求足够的抵押物、质押品或有实力企业的担保有很大难度。此举遏制了这些企业的需求进而制约了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笔者认为,只要银行能进一步提高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管理能力,那么如果弱化抵押担保条件,更能促进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
(二)传统的贷前、贷后管理不适合应收账款特点
商业银行贷前授信更重视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抵押物,没有对企业的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针对应收账款融资,很多客户经理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银行没有真正跟踪企业业务流程,盯不住货物,只是通过海关数据来监控货物是否有真实出境。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这样就会处于比较被动局面。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应收账款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动态贷后管理。
(三)保险公司参与度不高
国内应收账款融资保险参与度很低。国际贸易项下的应收账款只有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提供出口信用保险。该公司所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几乎能够承保商业信用支付方式下产生的一切收汇风险,涵盖范围大,费用因为有国家财政补贴而相对比较低。有了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就更容易获得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金融机构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也就降低了风险。银行应收账款融资加出口信用保险是一项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企业三方都能获益的业务。但是目前温州中小出口企业参保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比例还不够高,并且国内只有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家政策性机构没有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出口信用保险,这也制约了应收账款融资的更快发展。
四、提高温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了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做大这块蛋糕以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温州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从应收账款贴现到一揽子应收账款买断是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它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努力提高温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管理水平以适应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要求。
(一)发展弱保全下的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在风险管理方面,应当从自偿性角度强调操作控制,淡化抵押担保条件和准入控制,突出不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的特征和管理方式。应收账款融资授信管理应更“活”。为进一步发展该项业务,必须扩大第二还款来源范围,第二还款来源可以包括动产抵押(存货、原材料、在途货物、车辆、设备)、仓单质押(提单、标准仓单、非标准仓单)、应收账款质押(信用证、出口保理、信用险等项下)、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质押、进出口配额或许可批文等权利质押等。银行甚至可以尝试在自偿性充足的前提下免除第二还款来源要求。通过降低应收账款的准入门槛,能把温州应收账款融资的盘子做得更大。
(二)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加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大力发展应收账款保险。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出口信用保险,通过同出口企业的协商与参保将有关保险赔款权益转让至银行,确保银行应收账款融资的安全。针对温州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又存在自身信用不足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加强互动,将银行融资与保险公司的信用保险紧密结合。银行凭借交易单据、保单以及赔款转让协议等文件,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利用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转移风险,提升银行风险承担能力,扩大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这样商业银行也能够扩大该项业务的市场份额。
(三)建立适应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合国际贸易下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对应收账款融资信贷业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l、对客户的调查分析要从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要根据应收账款的风险评估因素进行细化分析,银行根据评估指标对具体应收账款确定申请人置信系数。
2、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加强贸易背景审核。通过全面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来减少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以降低银行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深入实地核查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第一手资料。
3、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时效性强,要提高审批流程速度才能迎合企业需要,从而获得业务。
4、对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建立动态信息报告系统,运用动态管理方式随时监测应收账款变化情况。比如,在应收账款池融资方式下,经办行在办理具体融资业务前应仔细审核确认应收账款情况,如出现争议、拒付或应收账款逾期、损失等不能全额收汇的情况,应将其视为不合格应收账款从池中剔除,同时相应扣减融资池的可用额度并及时更新台账,从而能够动态监控客户风险。
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银行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贷后管理上。银行要按照动态化管理原则进行贷后管理,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有效的贷后跟踪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帮助企业组织好生产、发运、资金运用等环节,掌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办理融资后,应当联合会计部门共同把关,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方向,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要紧盯风险敞口。根据应收账款融资自偿性特点,对授信企业的每一笔订单的出货和收汇进行实时跟踪和考核。银行可以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在事后控制上要增加对资金流、物流的管理。一旦融资不能正常收回,要有对应的应急方案,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贷后管理中,还要注重相关部门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协调配合。
(四)加大对相关业务员的培训力度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属于流程管理,办理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专业敬业,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银行要抓好岗位培训,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外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层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银行应本着稳健经营、管理在先的原开办新的贸易结算融资业务品种。银行对高风险的国际结算项下融资持谨慎态度,要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银行需对国际业务人员和客户经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并积极做好与信贷管理、公司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产风险管理等部门的联合培训,尽力培养符合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即便是在金融发达的温州市,也缺乏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我们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管理企业信用信息,进一步完善企业征信和收账服务体系,为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融资提供全面、真实的咨询服务和专项信用调查。这样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的金融机构就能够全面、真实了解应收账款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及企业信用等级。
基金项目:文章为温州市科技局课题“温州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实证研究”(课题编号:R2009005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春鸿,张遂海,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J],农村金融研究,2002
[2]王伟,贸易融资创新:打造“小本做大生意”的神话[J],中国外汇,2007
[3]马英丽,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
[4]章虹芳,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财贸研究,2008,(08)
[5]胡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自议[J],中国农村金融,2010,(05)
[6]刘萍,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创新与监管[M],中信出版社,2009
论文摘要:面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困境,社会各界频出新招,其中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日益受到追捧,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在银行融资方面的优势以及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对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众多同类型的企业逐渐集中到某一特定区域,从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著名的浙江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温州皮鞋、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北京海淀区it产业集群。商业银行利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面拥有的各种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同时,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局面。
一、中小企业集群及其特征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而日益得到迅速发展。其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同一区域内绝大部分企业都围绕某一核心产业从事相关活动,专业化协作分工以获取外部经济,提升整体效率;第二,生产资料、信息在各企业间充分共享,使集群内各企业各自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第三,适者生存,集群内企业总是在不断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集群整体保持增长的持久动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银行融资优势
基于以上对中小企业集群特点的认识,我们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在银行融资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如下:
三、中小企业集群提高集群内企业的信用度
由于集群内各企业联系相当紧密,交易频繁,信息畅通,任何违约行为都会迅速为集群内企业所获知,从而使得违约企业声誉严重受损,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将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任何违约行为都是致命的,所以集群内企业会尽力维系好本身的信用度,这也能更好地满足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要求。
四、中小企业集群增加银行的信贷收益
银行同时对集群内多个企业开展信贷业务,由于各企业业务结构、组织形式、产品前景等关键指标都很类似,相对单个企业贷款而言,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成本,如调查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等。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集群内企业不断发展长大,产生更多的融资需求,银行基于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发放更多的优质贷款,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五、中小企业集群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银行相关的信用记录基本上是空白,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需要不敢贸然贷款。而集群内企业则有着天然的优势,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具体而言:第一,由于地理接近,银行对当地企业的各类情况已是相当了解,很容易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二,如果集群发展现状良好,银行又看好集群的未来发展前景,银行更乐于给予集群内企业更多授信额度,而对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由于风险的存在,银行的态度更加审慎。
六、银行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在银行融资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对银行广泛开展中小企业业务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风险仍然不容忽视,银行应不遗余力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七、合理预测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前景
经过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已从原先的小作坊、个体户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集群也是遍布全国,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如大部分产业集群仍然专注于中低端制造业,品牌意识差,大打价格战,随着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此类集群很可能会被历史淘汰;另外,集群使得集群内企业间联系相当紧密,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联动效应,某一企业的危机可能酿成整个集群的危机。银行应合理预测集群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好行业分析、区域分析,防范集群衰败风险。
八、针对不同类型集群实行差异化的管理
不同的集群的各方面要素有所差异,银行应针对不同集群的资金流动性、业务结构、组织形式等特点,实行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模式,如对出口导向型企业集群,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评价海外市场的需求能力在金融危机后的恢复程度和相关贸易壁垒等;另外,对资金流动性较强的集群,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信贷工厂”模式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短、频、快”的特征。
九、有效评价并积极管理集群整体风险
由于集群内企业受集群内部的有效约束,只要集群发展良好,其违约风险就相对比较低。然而,如果集群整体面临衰退甚至淘汰的风险,其内部企业的违约风险将大大提高。因此,银行应有效评价集群整体风险并积极管理,如定期评价集群的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入手,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宏观政策环境的建设,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作出更多的制度性安排,着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8%,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但是受社会整体信用环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银行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的22%。在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数量约占沪深两市公司的9%,而融资额占比仅为3%。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信贷从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外需大幅下滑等原因“汇合”,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和发展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对于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即包括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也包括宏观政策的扶持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选择等多种因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加强实力和诚信水平的提升是解决融资难现状的首要任务。任何方面的加强与完善,都取代不了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自身信用度的提高。因此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强化信用观念,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主观上积极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来加强内部融资的力度,同时发展到一定规模,可转化为股份制公司,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
而从银行角度来说,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的因素,包括融资在内的各项金融服务都不可避免地向大型企业集团倾斜,而造成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机构观念转变势在必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必须要扩散思路,从现实的多方面去考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产品,提供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对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宏观环境的建设,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出台措施,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作出更多的制度性安排。首先是金融体系的完善。在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亟待构建中小企业银行等一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种形式的地区、社区性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美国有2万家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意大利有9万多家,这些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很难给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当地的中小企业,极大的促进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赚取了相当的利润,形成企业和银行的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其次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二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向社会直接筹资。二是中小企业互助基金。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发展基金的发展,为基金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此外,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1)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通过公开上市,中小企业可以增强影响力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商业银行提供进一步融资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板,加紧创业板推出进程,引导全社会资金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
(2)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到企业债的发行行列中来。目前无论从市场成熟角度,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已经可以起步,发行短期融资券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财务结构,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体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还可推广集合发债的模式,这将从更大范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能较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途径、新模式。
当然,市场人士也指出,中小企业的参与债券市场,在信息披露、评级制度等方面对我们的债券市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短期融资券的信息披露方面,应有针对性地探讨事前预防、严格披露、监管得力等措施。同时,投资人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与判断能力。市场既需要保护,也需要完善,既需要规范,也需要创新,只有健康的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3)促进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投资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待企业上市之后或者时机成熟时,转让股权,获得高额回报。基金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产业投资中的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多投资于高新技术和企业创业初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一方面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对勇于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获取高额回报。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官方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结合的办法,为中小科技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筹资渠道。我国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成立了很多类似的投资公司,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我国产业投资方面的法律和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投资公司的发展。我们知道,我国的产业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高科技,因此,健全的退出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尽快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试点阶段应给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实行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减少对基金的费用征收以降低其运营成本。
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以弥补中小企业银行信用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信用体系试点,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制度、发挥信用中介主体作用和营造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出面,在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配合下投资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和中小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并与各金融机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
总之,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无论从政府、金融机构还是中小企业自身都要审时度势地从现实情况出发,摆脱以往的观念束缚,从资金供给者到资金需求者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思想转变。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在目前国内外经济都偏紧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环节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打开其融资渠道,就必须要进行制度革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和谐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