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增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获取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赢得广阔的全球市场。
2、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管理。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信息化管理中实施信息化将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全面发展。企业管理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真实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资源和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确保企业会计监管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
3、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性的决策。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对企业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信息和数据,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才干以及管理经验相比,企业可靠真实以及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的联系,拉近消费者与企业的距离,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企业所开发的服务和产品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强化策略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以及建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认识不足。我国基本上一半的企业管理层没有强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信息化管理缺乏认识,对信息技术不重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决策促进的作用以及监督执行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阻碍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缓慢。
2、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普及信息化知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要求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复合型以及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由于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做好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促进企业员工信息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3、深化企业改革。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分布广、规模小以及数量大,由于受中小企业的制约,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步缓慢,要想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小企业要改革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造出良好的机制体制环境,采用分步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原则,建立客户关系以及资源共享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大力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招纳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引进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设备,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大多数企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上,认为只要企业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有了好的销售渠道以及高质量的营销模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就是必然结果。然而,这种忽视会计管理的错误观念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会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将会计管理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企业的网站,采购了相应的产品,甚至斥巨资建设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最终的成效并没有让人满意,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会计管理等环节与信息化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使花费了大价钱的信息化工具成为了摆设,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忽视了企业工作人员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的操作系统面前无从下手,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些错误的观念都是制约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因素。
(二)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会计管理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限制了发展进程。首先,就目前国内社会经济环境来看,相应的市场经济秩序缺乏规范性,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无法对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做出准确的衡量,没有专业的组织机构对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指导,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盲目,缺乏目的性[2]。其次,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也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保障机制。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平成的网上交易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企业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第三,现阶段国内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科学的评判标准,很难衡量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市场供需不平衡
目前,市场上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的产品种类繁多,这些产品大多从行业需要为出发点,缺少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考虑,而在现实中,企业的经营模式又是各有特点的,也很难达到统一,所以,已有的这些产品在企业实际使用中,必然出现问题。如果市场在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自己出资聘请专业的软件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综合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成本投入,这个数字将是巨大的,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化产品,信息化管理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四)企业信息资源欠缺
企业的信息资源也是影响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在组建初期,为了能够保障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化产品的投入上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但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逐步开展,企业的流动资金将全部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中,可用于更新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资金少之又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产品得不到优化升级,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获得商业信息的渠道,企业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得不到适当的调整,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发展迟缓,甚至倒闭。
二、云计算背景下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途径
(一)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管理者犹如企业的掌舵人,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在前进中的战略决策都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理论依据。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会计信息化的知识,增强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另外,企业管理者在引进信息化产品之前,就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当中,方便以后通过信息平台获得企业内部信息。在对信息化管理充分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中,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
国家在推进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同时,首先要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加大对网络技术的革新力度,为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平台。其次,组织相关部分对国内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全方位地调差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要求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意见和制度条款,作为日后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也为企业的网络交易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第三,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将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确定下来,使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完善和提高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完善云计算平台设置
相关部门要对国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综合业务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组织专业人员将企业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建设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能方便软件开发公司为企业研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软件开发公司可以为经营模式以及综合业务流程类似的企业,或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相同的信息化产品,只需要针对企业的特点进行局部的改动,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成本,也能够优化市场结构,使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趋于平衡。
(四)运用云计算整合资源
1.1 对企业进行内部整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不得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如果不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毫无疑问是一个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的世纪,而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电子商务则必须包括网上商务(B to B)、客户管理(CRM)、供应商管理(SCM)、企业内部管理(ERP)四大系统,因此企业当前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ERP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充分有效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准时交货承诺的保证。在拥有了ERP“后台”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再与“前台”的网上商务集成在线实时运作,跨进电子商务时代。所以,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进行运作,“客户--企业--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在线实时运作,紧密联系,故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比较普及,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大环境也正逐渐成形。)虽然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在现阶段还是有些不现实,但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从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1.2 完善管理水平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在没有ERP的时代,企业都是手工作业,订单、报表等等数据都是通过一张A4纸,打印出来,如果遇到改单,加单,再通过电脑打印,或者手工修改,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间距特别远,员工拿着这些单据跑来跑去的,会造成以下几点情况:浪费了不必要的成本;传真、纸张、人力、电话费;单据数据常发生错误,精确度不高,导致误产、少产、出货不对、数量不对等情况;工作效率不高,假设有一张销售订单来了,员工要核对好具体数据,然后到生产部门核对生产需求→仓库查看物料是否够,计算耗时间,不精确→如果仓库不够物料生产,要去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再跑回生产部门做生产计划。这样耗时,耗力,耗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应用上ERP系统后,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完全避免以上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1.3 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在没有ERP管理系统的时代,企业的整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和电话来完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信息共享方面并不快捷,而且会经常出错;ERP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里面录入一个销售订单,采购部、生产部就马上看到了这个订单并且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一个流程,手工作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ERP仅仅需要一两分钟;在没有ERP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在把控企业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把相关报表提交后才了解的具体情况,如果想要即时了解企业的状况,我想,只有ERP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ERP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一套ERP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数据共享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即时性企业状况分析;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质量;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使用ERP系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ERP即时共享数据解决了企业的数据准确度问题。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4 让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透明度
ER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共享,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个地方录入,所有地方共用,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时共享所有数据(在员工规定权限范围内)。上ERP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1.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系统是一个帮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从细节数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有了这一个工具,高层管理就能从琐事中走出,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跟据系统中的能力分配情况,用最多的精力去把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与产出。 同时对于一些看似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赚钱的订单,通过ERP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在接单之前避免这种损失。
1.6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 ERP系统优势总结
ERP系统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总的来说,ERP就是通过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它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有效推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
[2]冯仁德,邵传毅,刘海英.实施适宜的ERP系统提升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2.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化
随着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频频爆发,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环境更为恶劣。中小企业在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只能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精细核算企业成本,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持续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本企业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本人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实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上的规范化,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化工程。我们先从会计信息化入手,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力,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在来看,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与应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1 会计信息化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现状
1.1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家族式企业传承发展起来的,对会计部门没有足够认识,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更是认识不到位,缺乏会计信息现代技术长远发展的目标和架构。
我国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存在任人唯亲,企业没有实现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混乱,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企业的领导者,对财务部门不重视,认为财务部门既不能生产产品,又不能直接创造效益,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贡献;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就更不到位,认为手工能做的工作,没必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工已经足够满足企业的要求了,没有意识到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提升本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现在,由于我国企业存在身份差别,大多数民营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就是中小企业想在会计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很难得到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和规划,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不成系统,缺乏规划,达不到会计信息化的预想目标。
1.2 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是由手工会计核算演变而来,而中小企业在手工核算时,从账簿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不规范、不科学,致使应用信息技术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2.1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缺乏总体规划。中小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往往只局限于财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没有统筹考虑整个企业管理的需要,没有站到企业后续发展信息化的高度,形成企业整体管理系统的数据不能共享,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会计应用信息技术只是照搬手工核算的原理和程序,根本没有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形成信息不通畅,不便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1.2.2 会计凭证的摘要内容过于简单、笼统。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时,不重视凭证摘要内容的填写,以省事为主,为我们以后查询凭证带来不便,不能全面反映企业信息。
1.3 中小企业跨学科“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低
中小企业跨学科“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财务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财务软件,以及相关设备硬件的维护和保养知识,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和私营经济实体,吸引高端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有限,很难招聘到复合型会计人才,多数会计工作人员只懂财务专业知识,对计算机不太精通,对财务软件了解的不够透彻,致使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的会计人员经过计算机知识简单培训后,能够开展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不能学以致用,只能维持日常工作,财务软件的功能不能发挥到最大,对于系统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科目设置时,会计人员无能为力,不能实际解决问题,有些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感觉没有手工核算得心应手,于是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还依赖手工核算。
1.4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会计信息的数据备份工作,只依赖于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并且会计存储信息的电脑没有杀毒和加密软件,内部人员都可以使用本机,有可能造成本机中毒或他人修改财务数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应对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化问题的策略
2.1 规范中小企业管理,明确部门职责,提高领导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我国中小企业应首先改善企业管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架构,解决家族企业管理的弊病。其次,企业的领导者要大力支持和理解会计信息化,深刻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清醒认识到企业只有实现会计信息化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中小企业应谋划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初步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找准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立企业今后管理的大方向。最后,企业根据信息化的整体思路,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分以下几步走:①中小企业应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切入点,以点带面,辐射性的逐步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②中小企业建立供、产、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③企业建立以生产成本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成本的实时监控;④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网上数字化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
2.2 扎实推进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2.2.1 重视财务软件基础性工作。财务软件的基础工作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是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讲求原则、先后程序、基础数据进行设置,使财务软件适应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是由手工核算过度到软件核算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以后会计信息技术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具体可以做以下工作:①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充分考虑以后发展趋势,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适合本企业的财务体系;②根据初步建立的财务指标体系和企业自身发展管理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助备查核算体系。
2.2.2 会计凭证摘要的内容要完整、清晰。填制会计凭证时,摘要内容要准确、完整、清晰。摘要信息对充分体现计算机优点的查询、统计、筛选、排序来说十分重要,能够很及时准确的获得所需信息。
2.3 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工作,提高既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国家和社会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财务人员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力度,使财务人员达到会计知识精专,掌握电子技术,具备财务管理的高等级水平。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有步骤、分层次、分批次对企业员工全员进行信息化概念、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②强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操作技能培训,更大程度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③进行信息化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扬长避短。
2.4 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保密意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加强企业员工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保密意识,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建立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制度,技术上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具体措施有:对财务电脑实行专人专用,对财务软件按内部控制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实行授权;各财务人员不定期的修改操作密码;财务电脑不允许上网,防止财务数据被他人篡改和破坏;设置系统操作日志,建立有效地防火墙及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建立网络漏洞监测和攻击防范系统,建立计算机安全应急机制,定期对软硬件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备份财务数据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一、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实施围绕设备、工艺操作与现场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希望利用标准动作来进行注释,配合科技创新手段来满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探索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流程管理模式,结合现实形势及国有企业发展变化来提高自身经营生产管理效率与效益。
1.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规划
国有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前也提出了若干发展规划,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两点。
(1)通过科技发展模式来促进增产效益,这主要是考虑到国有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主要涉及高投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回报,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过程中也必须走科学开发道路,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建设了高素质人才队伍,长期与多所高校与研究院、科研机构建立了有效合作关系,大力推进了国有企业经营开发效率。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实际建设期间,已经成立了精细化管理机构,可以对人才进行管理,也可以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对生产技术与工艺进行创新处理,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2)通过强化管理来提升效率。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一直以来都坚持“高标准高效管理”指导思想,并在传统的“三项制度”方面寻求突破性改进,严格落实有机标准,并建设了多处标准化生产机构,同时实施风险责任承包方式,对自动化生产线及修理车间进行大量投资,实现了对旧设备的有效修复。
二、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应该遵循效益、?y一、持久与全面4点基本原则,希望将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覆盖到国有企业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同时鼓励全员参与到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当中,真正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操作的各个细节。
1.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国有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使讲求构成要素的全面性,鼓励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运行管理,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围绕组织机构成员、辅助生产工具与生产设备3大方面展开。
(1)要确立生产运行管理,它也是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要核心,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能够高效运作就得以与它基于精细化管理扩大了经营生产产能与生产效益。
(2)要明确组织机构人员、辅助生产工具与生产设备这3大要素,通过三者来实现国有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相互促进,保证他们全为生产服务,并做到合理有效利用国有企业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定规则,促进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发挥设备及人员各自最大作用。
2.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运行措施
国有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的生成内容,这也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内容,客观讲,国有企业主要结合管理实际现状,辅以安全管理基础,希望重点做到成本控制配合效益释出,希望达到节约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发展目标。为此,国有企业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包括经营生产运营健康评价机制,配合各个机构的综合管理技术来提出了创新的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一全新模式旨在为企业班组重新规范定位,并分析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单位从现场管理模式逐渐向技术效益模式发展转变。下文将围绕国有企业的生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运行措施进行详细解析。
(1)国有企业实施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开展的“健康评价表”与管理方案。在“健康评价表”方面,基于人体健康理论为生产经营运行状况细分出11个参数,通过参数优劣来评判指标相关健康程度,衡量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明确经营点“健康”状况,预防“疾病”。
(2)国有企业设置了两块管理指标看板,这也是第二个“2”。它的目的是通过标杆管理指标与达标保障生产经营管理指标来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评价,特别是针对阅读各项生产运行指标与数据进行显性化展示,看其指标照比上月是否有进步提升,并横向与同行竞争对手对比,找到自身差距,并针对差距来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适时加以优化改善,做到有效控制进步。
(3)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从国有企业的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管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员工的四位观念,可以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学习与消化吸收优秀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进行细化,切实落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大大促进国有企业高效快速运转的目的。
(4)制订1本《综合管理手册》,国有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推进方面非常注重对集输站的综合管理,因此所制订的《综合管理手册》正是针对志工管理主线来实施严谨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其流程内容如下:参数录取--分析对比--措施制定--跟踪评价。通过该主线来客观反映生产经营问题,并全部呈现在《综合管理手册》之上,实现对国有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效导向,同时激发职工参与管理积极性。确保企业员工能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所存在的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另外,国有企业也基于该手册形成了一套单台设备包括单个问题的追踪处理机制,帮助员工养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工作习惯。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措施
By our country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UONing-ning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not only has brought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for enterprise's production management way, moreover has brought the new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the enterprise, urges the enterprise to carry on reconsidering to its mission, enhance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Scientific, effectively realizes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 enhances its economic efficiency to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key word】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10-0029-03
1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逐步建立适应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业务模型;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配备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配备企业管理软件;开展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制定管理制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从增长的速度和创造的效益看。都是比较惊人的。中国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渠道是否通畅,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是否良好,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如何透彻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
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具有一次性资金投入少,对短期回报、产品稳定性、交互界面、技术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产品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
2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2.1企业外部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的软件供应商未能充分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这部分需求,在软件供应方面存在大而全,忽视了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要,一次性提供给企业一个复杂而缺乏重点的解决方案。
2.2企业内部问题
2.1.1财务软件开发使用不够。通过对大量中小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中小企业仅仅应用了财务软件中总账管理这一模块,应用仍然停留在核算的自动化方面,只是减轻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是造成了软件投资的浪费和企业财务管理效能的低下。
2.1.2观念落后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认为中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业务简单,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作用不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赢利起不到决定作用。表现在:①对信息化建设直不闻不问;②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出来后,对其中的与总经理相关的子系统从不使用;③和主管信息技术的副总经理缺乏和谐与配合,思想不一致;④不支持有关计算机管理制度的制订。
2.1.3缺乏人才支持。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很多高级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就业。缺乏这样的人才就会造成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情况。
2.1.4网络资源应用不充分,资金薄弱,缺乏支撑力度。很多中小企业认识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建立了自己的网页。用于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产品,但对网络资源应用不足。由于内部人员无法充分运用网络与企业沟通,客户无法通过网络与企业进行购销活动而使企业失去很多机会。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其信息化投入也只是一小部分,部分企业对怎样选择软件感到迷茫,缺乏评价软件公司的能力,有些企业宁愿花大量资金买一大堆先进的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愿意在软件和管理咨询上多投入一点。
2.1.5软件投资的盲目性,高昂的信息化费用使中小企业不愿推进。由于缺乏对软件的了解,很多功能不能用到.这样不但造成了投资的浪费,而且由于软件比较复杂,不便于使用人员的学习和掌握,大量投资买来的软件有可能最终被束之高阁.不能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往往重硬轻软,使信息化建设有限资金得不到合理应用。大部分企业购买的硬件设施未能有效利用甚至根本用不上,导致信息系统的收效甚微、无效,还占用了大量资金,使中小企业对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丧失信心。
2.1.6信息化管理不全面,落后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很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用上了管理软件。但软件的使用处于非常分散的状态,势必造成企业资源分配不合理。由于缺乏综合的信息,最后决策时仅能凭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机制,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决策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现有管理模式与市场提供的管理信息化产品所代表的管理模式是有差距的。表现为: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管理不规范,报表的数据格式不符合标准,信息处理和转输手段落后,信息工作人员技术素质不符合要求等。
2.1.7信息化需求定位不准确,缺乏管理创新、思想创新。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盲目,没有进行信息化需求定位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 认识模糊,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难免借签国外的先进企业或国内成功企业经验,甚至照搬原有的信息化方式,并不能结合本企业特点和自身优势,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投资,并且产生许多负面效应。
3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组建一个高效率的团队。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一定要与系统的建设同步进行。人才的培训可以与软件公司进行合作,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可以与员工签订除劳动合同以外的补充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应该提升员工的工资,条件允许,还要提升员工职位。而且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各异,如何将这些人组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团队是一个大难题,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特长,并保证这些积极性和特长的发挥能够与信息化项目目标保持一致,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3.2要从解决企业突出问题入手,强化信息化观念,推进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找准信息化推进的切入点。保证企业成员强化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多进行信息沟通:某些企业自行开发自己的软件系统,必须保证开发员与业务员经常互相沟通、交流,使开发员的技术用语与用户的业务术语在项目含义上基本一致。
3.3软件的选择,软件的实施与运用。由于中小企业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应该采用购买软件的方式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软件支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软件的选购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自己订制一套性价比合适的综合型管理软件。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每一个阶段都有实施的重点。企业的管理层要把软件充分运用起来,起到表率作用,信息化管理才能自上而下地得到贯彻。
3.4进行流程重组。为了使企业信息化管理顺利进行,需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组,对各岗位重新设置,明确新的岗位职责,充分考虑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流程。
3.5建立有效的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①决策层。决策层,是推进企业信息化最重要、最关键的前提。②技术层。技术层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③理层。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积极响应、有效配合。④执行层。信息化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
3.6中小企业应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通过购买或租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产品是中小企业的最好选择。充分地融合了最新信息化技术研发能力,又充分地吸纳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流程系统,更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3.7科学决策规避信息化风险。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投资风险、业务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只有科学决策,规避风险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持续有效地推进。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动态的增效过程,并不一定要企业组织重组与大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必须透过价格、概念、质保炒作的烟幕,认真对待自己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陷阱,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信息化方向,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谨慎前行。只有这样,中小企业信息化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栗永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第4期
[2]陈巍.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扬州职业大学学报,第6卷第4期
关键词:市场改革;企业发展;管理创新;问题与建议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市场活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企I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这正是未来我国企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方面。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企业管理创新其实就是针对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变革,这种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企业资源进行重新调整,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践意义
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世界各国经济有效的链接在了一起,互联网等技术更是为每个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但是同时新时代的科技也为经济创新和进步带来了压力,我国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国企业竞争的范围已经不局限在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内,而是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就必须要求企业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以保障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改革中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还存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者对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高,一方面,领导者认为没必要话费专门的费用对一般管理者进行培训,只需要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就可以,另一方面认为如果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那么以后如果跳槽就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压力,基于此,企业领导者对一般管理者整体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重培养和提高,造成创新能力不够。
2.组织机构复杂
很多企业在内部设置了多个机构、层级,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扯皮的问题,许多部门出现了职能重合等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中如果进行管理创新就必须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同时进行,但是不同部门之间就可能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不热衷或者反对进行管理创新,进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战略管理规划不足
许多企业都是基于盈利性进行经营,故而其视野非常窄。管理层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生命短暂。企业如果要获得长久地发展,就要深入的进行市场的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从而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国外企业不断入住中国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也开始进行较长期的战略规划,但是其视角并非是跟随市场而动,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和自身对利润、市场份额需求进行规划。
4.缺乏创新管理的理念
在企业发展的传统理念中,企业的决策者主要注重的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对企业的管理重新认识不够,一方面,没有认识到企业创新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注重企业最直接的工作,根本没有形成创新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没有注重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员工在工作中只是重复进行某项行为,并没有创新的文化内容,更不会主动去实行创新管理活动。
三、建议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是继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之后的延伸,是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的实现步骤。要顺利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1]。
1.1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的区别
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性。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现目的为最终价值。
1.2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构成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是其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行动阶段,它要求将选定的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加以细化,并制定出实施所需的各项措施并付诸实施。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构成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计划;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按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要求配置各项资源;实现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的政策与程序支撑;根据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要求,完成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营造工作环境与氛围等。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如何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运作方式与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达到协调一致。
1.3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模式选择
企业档案信息化可有多种模式选择,不同的模式会对企业档案信息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正确选择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模式,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参照企业战略实施的可选模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可以参考以下五种实施模式:
(1)指挥型模式。
指挥型模式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该模式可以有效确保战略的实现,但是会造成具体实施人员主动性与创造性缺失。
(2)变革型模式。
即强调组织体系与业务流程的再造,但再造的组织体系与业务流程容易造成既定战略边缘化。
(3)合作型模式。
强调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集体酝酿与配合,对于多数情况而言,该模式相对可行性高。
(4)文化型模式。
即运用企业文化等柔性力量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动,但容易造成管理制度等硬性规范力量的作用弱化。
(5)增长型模式。
强调自下而上的建设方式,以底层的力量来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根据企业档案信息化实际情况与特点来综合考虑各种模式的利弊,做到各种可选模式的灵活、综合运用,尽最大力量趋利避害。
2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与物质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体系与物质基础的有力支持。组织保障与物质基础缺一不可,组织保障用以理顺企业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关系,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顺利进行:物质基础则为企业档案信息化提供资源保障,包括资金的投入与各种战略资源的配置等。
2.1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就要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实施为最终指向,聚拢相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起多头协调的组织机制,用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科学高效。优化的组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2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优化的投入结构与各类资源的最佳配置,二者决定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物质基础的优劣。企业档案信息化需要合理结构的投入。软件与硬件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两根柱石,共同支撑起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在适当维持对硬件系统投入的基础上,加强软件系统的投入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相关资源的配置同样构成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在企业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做好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使信息资源建设转化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推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档案信息化要充分认识自身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源的积累、配置、使用工作,保证各类资源与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匹配度,为企业档案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
3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软环境营造
软环境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需的配套环境之一。“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硬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而“软环境”是指与企业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政务、法制、文化和教育等人文环境。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展意味着企业档案工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为了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软环境支撑。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而言,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是较易被忽视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二者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重要意义。这里,可以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两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财务管理体系软件的开发和运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资源、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一、引言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适应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并发控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机融合,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于一体,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资源、信息共享。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可以实现协同处理,财务管理方式能够消除财务与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使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和业务运作协调同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就财务管理信息化,设计原则、设计举例、发展分析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IT环境的形成,信息可以被实时动态地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尤其数据平台的建立,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将企业的财务流程和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在供应链管理中,财务管理用信息流将物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形成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财务管理网络化为企业经营在资金和商品之间的传递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经营费用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在企业做财务决策时也可以在这个链上获得及时的信息。
(一)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对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实现了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网络计算。通过互联网进行计算,使得财务管理走向了网络财务,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的改变。空间上使得财务管理从财务总部到财务核算单位,从企业财务内部走向企业财务外部。时间上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财务管理时空的改变也带来财会工作介质和工作方式的改变。
(2)协同业务。网络财务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例如,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网上询价、网上催帐等。
(3)远程处理。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突破了空间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
(4)动态核算。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并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
(二)构建网络财务体系
以财务业务一体化为目标,以业务过程建模,以业务活动为驱动事项,集成所有业务数据,通过业务处理流程实时提供信息处理和控制,生成个性化的财务报告,面向决策,支持所有的用户。
通过构建电子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来实现网络财务的功能,包括:远程处理功能,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零距离的交易行为;移动办公,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企业的最新运营信息以做出决策,增强企业竞争力;实时动态管理,系统随时生成动态的财务报表提供实时信息;财务业务协同,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与客户的协同,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
构建网络财务体系,能够使整个财务管理流程更加完整,内部运作过程更安全,保证网络财务的质量与财务信息使用的效果;各种数据的输入与资料收集更及时,提高决策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及竞争力。
三、设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软件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计,应当遵循原则是:
(1)安全性。财务管理体系软件的安全性包括:系统内部安全、访问安全及与其他系统对接时的安全性。1)内部安全。系统数据库的安全以及非法数据屏蔽等,可通过防火墙、划分网段来防范非法程序对数据库的破坏。2)访问安全。对各个部门、各个用户按管理人员的安全策略进行分组管理、控制各组的访问权限以及信息的流向。3)与其他系统连接时,既要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隔离内外部的信息通道,又要对外部信息资源进行访问控制。
(2)实用性。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进行设计、编程软件,满足本企业的需求并能正确无误地高效运行。
(3)灵活性。系统软件的设计具有任意组合的模糊查询功能,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查询,以满足各个时期的报表。
四、设计举例
通常,财务管理体系软件的编程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整体结构、数据库、主要模块等。
(一)系统整体结构
根据企业财务工作流程分析,把系统抽象为多个模块,例如:系统管理、财务核算、综合查询、年末财务决算、财务指标分析等。
1.系统管理子系统。一是设置用户基本信息:账户名称、用户权限密码、建设单位名称等。二是自定义明细科目:根据需求自行设置明细科目。三是输入银行账号:可显示输入或修改财务银行账号。四是输入初始余额:新用户输入初始数据。五是清理数据:清理全部或部分数据。
2.财务核算。一是设定工程项目编码:根据当年投资计划增删工程项目并为新增项目设定编码。二是设定往来款单位编码:为新增的往来款单位设定编码。三是建立当月序时账:建立新的序时账表。四是录入/修改记账凭证:将已填制并审核完成的记账凭证进行录入或修改操作。五是打印当月序时账:打印当月序时账,便于核对查错。
3.综合查询。往来款查询、总账查询、明细账查询等。查询方式:一是按凭证号查询。二是按期间查询。三是按工程项目代号查询。四是按单位代号查询。五是按科目查询。六是自定义查询。
4.年末财务决算。接收并汇总日常核算数据,录入补充系统以外的非会计数据,生成用于上报主管部门的年度全套财务决算报表,可提供查询和打印。
5.财务指标分析。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固化在系统中,指标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年终财务决算模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并能打印输出。
(二)数据库
数据库的设计包括:数据E-R图、数据字典。
1.数据E-R图。根据业务数据流,并参考相关资料,经过加工处理,设计出本系统的E-R关系图:会计报表、总帐、工程项目、明细帐、记帐凭据等。
2.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在系统数据流图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定义,是对数据流图中每个成分的精确描述。
(三)主要模块
主要模块的设计。例如,核算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编码、序时账、录入/修改等。
1.项目编码。实现设定、输入工程项目编码,同时输入工程项目概况信息的功能。工程项目的概况信息包括:计划总投资、本年投资计划、以前计划投资未到位数、建筑面积和开工日期等。
2.序时账。建立序时账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空表,用于存贮当年1—12月的所有记账凭证。
3.录入/修改。设计实现录入/修改记账凭证功能,一是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进行有效控制。二是在操作功能上应分为“输入”、“修改”、“删除”等步骤。三是“审核”填好的凭证,系统的审核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
五、发展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和推广、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统等。
(1)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例如,财务管理者可以在何时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还可随时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
(2)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和推广。迅速推广和运用财务管理软件,是全国中小企业尽快实现网络财务,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从而获得较好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思寰.关于实施网络财务管理的探讨.财会月刊.2010(2):84-85.
[2]王华丽.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商业研究.2004(18):175-176.
[3]陈宪宇.IT环境下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财会通讯.2009(9):137-139.
[4]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