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工作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

第1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经济改革之前,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药品批发商等中间环节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再销售到患者手中,也可以直接将药品投放到医院当中,并以高回扣、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医院市场以及非处方药销售市场,致使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网络十分混乱。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和深入,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通过取得国家认证资格的中间商才能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和各零售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医药企业都将目光集中到少数几类获利高的药品上,同类药品过量生产,类型繁杂,使得市场销售更加困难。随着同类药品的过度生产,使得药物的推销和滥用加剧,对于低收入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现代医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新的医药市场规律,努力完善自身营销管理,建立建设有序的销售体系。首先、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将熟悉医药和营销专业的人员组建在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可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招聘。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熟知企业文化,忠实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掌握企业产品和竞争产品的特点以及自身产品的优势,掌握市场情况,充分培养他们对企业产品销售的自信,成为市场销售的生力军。在维护渠道和市场秩序,开展区域促销活动和反馈市场信息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二、理顺销售渠道:包括理顺现有销售渠道和发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同产品对销售渠道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独家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实力强的知名渠道合作,按照其对市场的辐射能力可分为一级渠道或二级渠道等,这一方面可增强产品在该地区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也保证资金的回笼。质优低廉的普药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覆盖能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合作,以增强产品的覆盖面和上柜率。当然,不管是新产品和老产品,都应该对合作企业有不同的销售政策给予支持,以体现互惠互利,维护共同发展。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连锁逐步成为一种崭新的模式,很多大型的医药商业同时经营医药连锁,使药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逐步减少,医药商业利益得到保障、积极性得以提高,药品价格也更加实惠。第三、全面加强销售成本管控突破价格制约瓶颈: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加强,药品招标、基药价格管控等使企业药品价格得到了相应的控制,特别是基药产品价格的控制和稳定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企业面临药品成本的节节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和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都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如何保证质优价廉、如何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不仅仅是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销售环节成本的管控也非常重要。只有合理控制销售成本,才能突破国家对药品价格的制约,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全员营销

(一)全员营销的营销理念

全员营销是以市场为中心,将企业资源和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的营销方式。企业对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与成本、需求、服务、便利等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使营销过程更具有完整性。企业全员将市场以及营销部门视为核心,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营销工作。全员营销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各部门目标统一,企业全员达到统一。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药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高低直接意味着企业的营销成果高低,努力提升客户的服务质量,完善医药企业的相关售后服务,不仅能够使本企业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也能保证能够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优势。

(二)激发企业整体潜能

在全员营销理念下,医药企业各层、各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企业的整体潜能得到提升。首先高级管理层需要完善企业的顶层设计,制定出良好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中要格外强调使企业各部位全体人员结合为一体。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全员的力量,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企业营销部门需深入市场调研,努力了解市场销售状况以及消费者的反映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生产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获得更大利润。而随着企业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营销人员能力的提升,产品销售量的上升,营销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这样不仅个人的业务和能力得到肯定,企业的利益也将得到体现。营销部门与售后部门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的售后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结

第2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意外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属祖国医学的“中风”范围。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塞,多于春秋季节发病。近5年来我院运用参麻通络胶囊治疗本病20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4例均为我院近5年住院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均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男108例,女9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6.5岁。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关节与与整个人体功能损伤百分数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另外给本院自己制剂参麻通络胶囊(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611)4粒,3/日,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

3 疗效观察

3.1 指标检测 用关节角度计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各功能角度。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美国医学会《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EPI)的评定方法[2],测量治疗前后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各功能角度,并评判其患肢功能及对整个人体功能损伤百分率情况。

3.3 两组对各关节与整个人体功能损伤百分数的影响,见表2.

4 讨论

中风是老年人易患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病人150万左右,致残率可达80%~90%,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积极综合治疗,改善肢体功能,降低残损意义重大。本病特点为起病缓慢而神志清醒,故多属中风的中经络一类。其病机,历代医家都以“气虚”立论,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营气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金匮要略》认为是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以上都以内虚邪中立论。金元时代李东垣亦认为“正气自虚”,提出“凡人年逾四旬,气虚衰之况,……多有此疾”,强调了发生本病者多为气虚之体。明代《明医杂著》“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疼不举诸症,以气虚、死血、痰饮而言”,指出了中风与气虚痰瘀有密切关系。清代王清任之论更为精辟,他在《医林改错》中说:“元气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亏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时虽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气亏之症,因不痛不痒,人不自觉。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亏虚,有空虚之隙,难免其气向一边归并,如左半身二成半,归并于右,则半身无气。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曰半身不遂。”这里王氏明确提出了中风是因元气亏损,经络空虚,气向一侧归并而致半身不遂。他又提出:“元气即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此即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重要病机。自制参麻通络胶囊,由黄芪、丹参、天麻、半夏、赤芍药、当归、桃仁、红花、鸡血藤、竹茹、石菖蒲、白僵蚕、枸杞子、郁金、白芍药、牛膝16味药材组成。当归为该制剂主药之一,其中阿魏酸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能增加心肌血液供给,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流量,并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滋补肝肾之功,对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的头晕健忘,肢体不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从表2也可看出,配合参麻通络胶囊治疗,较常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p

参考文献:

第3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执业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消费者自行判断,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自行使用,具有安全、有效、严格限制使用剂量的特点。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上明确规定了药物的使用时间及疗程,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便会贻误病情,浪费卫生资源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对非处方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加大重视力度,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下面就非处方药的特点及在零售药店的合理应用简述如下。

1 相关法规[1]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于2000年1月1日,在2001年2月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在《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中规定甲类非处方药为红色“otc”,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otc”; 《药品管理法》和《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指导原则》中均有对“药品说明书”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为我国药品分类管理体制的全面建立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2 我国非处方药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特点

2.1 我国非处方药品均为国家药品标准品种。除地方标准品种和中药保健药品外,全部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药品种资料汇编》、《部颁标准》、《进口药品目录》等,保证了非处方药品种质量的规范和统一。非处方药是根据长期临床使用证实安全性的药品,不会引起药物耐药性、依赖性或抗药性,无潜在的毒性,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规定的正常用法、用量范围内不会产生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2.2 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类别管理,其中甲类非处方药为红色专有标识,乙类非处方药为绿色专有标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2.3 非处方药适应症明确,适用于患者能够自我诊断的轻微疾病。对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疗效确切。

2.4 非处方药的主要剂型包括口服、吸入、外用、腔道栓剂等,方便患者使用。并且制定了统一的药品使用说明书,简明易懂。

3 非处方药的合理应用

3.1 对症购药 非处方药一般用于容易诊断或治疗简单的小病,如咳嗽、感冒、腹泻、消化不良、便秘、头痛等。因此,消费者在购药前可向零售药店的药师咨询,准确判断病情,对症用药。

3.2 检查包装,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服药 购药前,要仔细检查药品包装,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贮存条件、批准文号等,绝对不能服用过期药品。还要注意药品的适用症、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决不可贸然用药,当用药出现异常或服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未见缓解的情况,应立即停药,及时找医生诊治。

3.3 严格掌握药物用量 有些患者用药不能按时定量,经常随意增减药物用量。有些患者因某种原因忘服、漏服,有些患者见症状稍有好转就立即停药,还有些患者随意增加药量,这都是不规范的用药行为,会不利于病情的好转,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应严格参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这样才能保障用药安全。

3.4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目前有些患者经常多药并用,以为可以加强药效,但多种药物滥用易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搅乱人体正常防御功能,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如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合用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苯妥英那与西咪替丁合用会导致抗惊厥药中毒;茶碱与奎诺酮类抗菌药合用易引起茶碱中毒。

所以,患者在购药前最好向执业药师询问正在使用

转贴于

的药物与欲购买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3.5 孕妇慎用非处方药 妊娠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孕妇用药的危险期,此时胎儿正处在发育形成期,即使是维生素也可能会使胎儿致畸。如在此期间需要用药,应咨询医师,尽量缩短疗程。

4 加强非处方药合理使用对策

4.1 普及民众科普教育,普及自我医疗知识和安全用药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防止药物滥用[2]。

4.2 按要求严格规范非处方药标签、标识物、包装说明书的编写。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性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广泛内容及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并开展非处方药的疗效评价。

5 小结

第4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3-02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研究药学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在本学科以往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药事管理案例的认识、分析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加大案例讨论的比重,通过研究案例加强对药事法规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戴尔首创的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构建,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医学院校开办的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到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所、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就业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学科知识。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和编排,建立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针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2007年开始对《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1 整理补充资料,编写《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网站、书籍、报纸、期刊等资源,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经过反复编辑整理,建立了由案例分析、拓展阅读及课外实践三部分组成的教学案例库。

1.1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以及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不同来源的资料中精选案例素材,然后在保留主要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还要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需要,加上合适的标题、提示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在选择案例资料时,我们比较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概括性,尽量发挥其辅助案例教学的资源库作用。

1.2 拓展阅读

在药事管理的实践中,有些问题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例如药品价格、假劣药、不良事件、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专利纠纷等问题。这些资料往往是开放式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于是我们将其列为拓展阅读部分。在搜集到感兴趣的资料后,经过压缩整理,注明建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之后,可以作为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学的重要材料。

1.3 课外实践

学习药事管理学的目的在于解决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要注重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强学习效果。为此,我们设立了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项目,比如,药品市场调研、参观企事业单位、专题培训与讲座等,以便教师和在教学活动中灵活选择。

2 进行严谨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案例讨论

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抓住课前准备和课堂运用两个环节,同时,教与学的双方都必须精心准备,积极配合。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个注意事项:一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尽力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二是认真组织课堂讨论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三是重视点评和小结,尽力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结合各章内容,精心挑选案例,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结果表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教师在各章都给出了教学内容要点和课后思考题,既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也便于学生课下自学。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在“药品管理法”的教学中,首先以“欣弗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接着在介绍药品管理法的过程中,穿插“齐二药假药案”以说明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的内容,穿插“刺五加事件”以说明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内容,穿插“特大假冒人用狂犬疫苗案”以说明药品管理的内容,然后回到“欣弗之祸:垄断型商业生态的恶性互动”,进行案例剖析,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

(2)在“药品注册管理”的教学中,贯穿“怎样开展药品研发、一个新药取得SFDA的临床批件后如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完成临床试验后如何申报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如何进行转让”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主线索,其间穿插了诸如“药品专利纠纷案件、药品技术转让、案”等案例,课后布置了从SFDA网站查询新药申报情况等实训题。

(3)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教学中,通过“甲氨蝶呤事件、齐二药案件”等案例强调了GMP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强生召回事件”强化了药品召回的概念。在“药品信息管理”的教学中,通过形象地展示各种违法广告,布置学生课下寻找身边的虚假药品广告等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药管理”的教学中,通过“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以自荐和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药品学术推广会”课堂模拟教学活动。课前同学们积极准备材料,制作幻灯片,模拟演讲,课上演讲者热情高涨,深入角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另外,为提高学生对药品营销知识的认识,我们邀请富有经验的市场销售经理进行了药品营销专题讲座。他们针对医药行业现状、职业发展规划和面试技巧做了详细介绍,并结合自身经验在药品营销的基本功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培训。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案例库的组织结构要完整

要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制定案例库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标准,每个案例应包括案例名称、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示问题等内容。结合实际需要,案例库可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用案例库;(2)学生用案例库;(3)案例参考答案[3]。

3.2 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所学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针对教学对象,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和加工。只有案例难易适度,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

3.3 提高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渠道收集案例,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适时恰当地将所选案例融入教学中。

3.4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由于部分学生可能不适应案例教学法,课堂表现较为被动,参与程度较差。此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适当准备,课后认真总结,同时,把学生表现情况纳入课程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舒丽芯,陈盛新.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468-469.

第5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继水环境整治之后,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将视角转向了化工恶臭这一“污染公敌”,为主城区重新拥有清新空气、建设宜居家园持续展开监督。

2012年12月19日,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如期举行。此次会议议程多达7项,可常委会组成人员最关心、发言最激烈的还是椒江医化园区整治议题。

“现在恶臭好像没那么严重了,感觉比以前好很多。”

“整治工作对于医化企业和财政收入来说都是真正的‘割肉’,一方面损失固定资产10多亿元,另一方面还要补助扶持资金8亿元。在当前经济形势吃紧的情况下,个别领导和企业主在整治工作思想上有松动,这一点要引起重视。”

“治理化工恶臭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医化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要加强转型升级的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制剂和成品药,走医药生产高端化之路。”

…………

审议过程中,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次审议既是对前一阶段常委会监督和政府整治工作的一次小结,更是对走到关键时刻的椒江医化行业整治的一次有力促进。

从“金名片”到“臭气源”

椒江医化产业发展起步早、规模大,是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的浙东南化学原料基地。由外沙、岩头、三山3个区块组成的椒江医化园区,总占地面积2660亩,共有33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在职职工1.23万人,年销售收入80亿元。

毋庸置疑,作为椒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医化产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椒江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然而,这一庞大的产业在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化工恶臭近年来已成为主城区的头号“污染公敌”。

臭气袭来时,经常弥漫整个城区上空,当地百姓怨声载道。“闻得时间一长,头昏脑胀,胸口发闷,简直令人窒息。”紧邻椒江外沙医化园区的台州一中,是化工恶臭污染的“重灾区”,学校党委书记林楚德说,“一到阴雨天或者气压低的时候,校园里便弥漫着难闻的恶臭。学生们哪有心思上课,都紧紧捂着鼻子,巴望着早点放学。老师们更是苦不堪言,眼睛红肿干涩、喉咙发炎疼痛都是寻常事。”

台州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10年和2011年,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分别为14.9%和11.9%。按此计算,台州市民一年有近两个月时间是在化工恶臭的侵扰下度过的。

“晚上如果开窗睡觉,睡熟后都会被臭气熏醒。要是吃饭时碰上臭气,那真是倒胃口,哪里还吃得下饭?”对于臭气袭城的日子,城区百姓叫苦连天。在台州的“19楼”论坛里,网友纷纷吐槽化工臭气污染问题,往往是一个帖子发出去,跟帖的长达好几页。

与此同时,当地居民也逐步摸清了臭气排放规律,一般从周五下午开始到周日结束,当地人称其为“周末现象”。为此,台州市民每逢周末都会想办法往乡下赶。

事实上,“臭气袭城”不仅是街谈巷议和网络舆论的热点,在诸多官方议政场合也屡屡被提及。近几年人代会上,“治理化工恶臭,还主城区清新空气”一直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在台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潘通天等13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让台州主城区彻底告别化工臭气的建议》,要求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整治力度,还市民一个清新干净的城市环境。

该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列入2011年度重点督办件之一。而在2012年的监督计划安排中,“椒江医化园区整治”又被列为重点监督议题。

除臭清源,坚决“关停并转”

化工恶臭在椒江主城区肆意横行,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奋力疾呼,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也就此展开了有力监督。

2011年5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带领调研组赶赴椒江岩头化工区和临海水洋化工区就恶臭治理工作开展调研,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坚定不移治恶臭。第二个月,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督查组就工业园区“三废”处理工作进行督查,详细了解了重点监管企业的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要求有关部门对高污染企业坚决执行“关停并转”,以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

在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持续发力下,台州市椒江区两级党委、政府痛下决心,制定了相应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扶持办法,并成立了专门的“转型升级办公室”。同时,椒江区政府还组织了“百日风暴”联合执法行动,不分昼夜地对医化企业进行巡查,督促企业依法生产、按时转型升级,对按规定暂时不退出的医化项目进行整治验收,对未按规定进行整治的坚决予以关停或整改。在如此高压的态势下,港边化工、江丰医化、泉丰医化等企业主动提前关停恶臭项目,全面退出了医化生产行业。据了解,截至2012年12月,椒江医化园区内的大部分原料药和中间体项目已基本退出,椒江主城区基本告别恶臭。

2012年12月4日至5日,市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走访了山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永翔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海翔药业等8家医化企业,详细了解了恶臭项目退出和转型升级进展情况。

在位于三山医化区块的永翔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督查组看到,这家生产医药、染料中间体及其衍生产品的企业已全面停产,生产设备也已拆除,车间内散落着吸附棉、包装纸等各种杂物。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发现那些退出医药行业的企业都已人去楼空。“整治必须到位,设备拆了我们才放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生要求环保部门加强巡查监管,严防部分被列入关停的恶臭项目在临关前加大马力生产,捞取“最后一桶金”。

“现在好多了,以前经常有住户打电话反映臭气问题,特别是周末,现在很少接到这样的电话。”在市人大农资环保工委组织的座谈会上,来自椒江区枫南小区的包红霞说。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不仅有环保局、“转型办”等官方人士,还有来自饱受臭气骚扰的东风村和台州一中的群众代表,以及景元、建设等住宅区的“小巷总理”。会上,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恶臭发生次数比以前明显减少,臭味也没那么重,持续时间也短了。

牺牲一时“GDP”,换来一口清新空气

据环保部门统计,2011年至2012年,椒江33家医化企业共退出恶臭项目69个,其中外沙区块10家企业已全面退出医化生产,每年可减少医化废气排放1505吨,削减近70%。2012年,台州市主城区恶臭发生率同比下降45.7%,市民认可度达到了70%。

在台州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大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椒江医化园区的整治情况表示满意,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椒江医化企业并不是影响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唯一原因,黄岩的江口化工区、临海的川南化工区,以及椒江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也不容小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农资环保工委主任阮孟合认为,整治工作要综合治理、齐头并进,不管哪个方面出现脱节,都会影响整治的总体效果。

“要加强外沙岩头区块的空间规划研究,以省里将椒江作为医化产业‘腾笼换鸟’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合理定位区块功能。”

“要进一步抓好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大医化行业转型升级执法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排污行为,确保恶臭项目退出到位和整治提升进度。”

“要进一步抓好保留项目的整治提升,鼓励发展制剂和成品药,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生产车间和车间内部设置,切实提升技术装备自动化、管道化、密闭化水平,杜绝废气无组织排放。”

“尽管现在有了好转,但整治工作仍不能松懈!”在审议中,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尽管现在主城区空气质量有所改观,但恶臭扰民现象依然存在,2012年的恶臭发生率仍达6.6%。而且,在椒江区公布的医化园区转型升级时间表上,2013年是主城区彻底告别恶臭的最后时限,需退出的化工恶臭项目还有73个,比前两年的总量还多,城区化工恶臭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第6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信息标准;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医药数据标准;综述

中医药信息标准在中医药标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中医信息化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中医药信息标准规定了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和利用时所采用的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代码和技术[1]。中医药信息领域的标准化以中医医疗领域信息标准及其与西医信息标准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同时对中医药管理信息、中药信息、中医文献信息以及中医科学研究有关的信息系统可采标准进行研究,旨在使中医药信息和数据达到兼容和一致,减少信息和数据的重复和冗余,促进各个独立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目前,国内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术语标准和数据资源标准的研制,在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另外,随着中医药广泛地走向世界,其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亦日益高涨[2]。为此,我国中医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化工作,力争逐步实现中国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国际化,为中医药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国际化奠定基础。笔者现就国内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和中医药数据标准化等方面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ISO和WHO等国际组织在中医药信息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动态作一介绍。

1我国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进展

1.1中医药术语标准化工作

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GB/T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中医药术语标准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在统一概念和术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信息的规范化表达和有效传播,进而实现信息的深度共享和综合利用。为此,我国中医界研制了一系列术语标准,包括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5出版《中医药学名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07年出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以及的国家标准(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近年来,术语规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类术语[3-5]、中医证候类术语[6]、症状体征类术语[7-8]等方面。“十一五”课题“中医疾病分类代码等基础标准示范研究”(2006BAI21B03)术语规范化研究包括:《针灸学通用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状部分》《中药学术语》《中医内科学术语》《方剂名词术语》《中医诊法术语》《脏腑病机基本术语标准》《中医外科学基本术语》等[9]。另外,该领域还出现了分类代码标准、主题词表和结构化术语集等信息资源,它们一般也可归入术语标准的范畴,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1分类代码标准分类代码标准通过赋予代码方式规定了一系列类别或范畴,用于对领域对象进行合理分类,从而优化领域信息组织、检索和交换。这方面有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国家军队标准GJB791.22―1990《全军后勤物资分类与代码・中药类》、卫生行业标准WS/T118―1999《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中药部分)》。并开展了《中医内科信息分类与代码》《中医针灸信息分类与代码》《中医骨伤推拿信息分类与代码》等标准的研究工作[10]。近几年了5个中药编码相关的标准,其中2项地方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1/T703―2013《小包装中药饮片包装剂量规格与色标》、DB31/T826―2014《中药饮片包装编码与条码表示》。3项国家标准2015年新,实施时间均为2015年12月1日:GB/T31773―2015《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GB/T31774―2015《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GB/T31775―2015《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

1.1.2主题词表主题词表,又称叙词表、检索表或词库,是一些规范化、有组织、体现主题内容、已定义的名词术语集合体。作为文献与情报检索中用以标引主题的一种检索工具。在医学领域,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已被国际广泛采用[11]。《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12]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MeSH中文版,用于中文医学文献的标引、编目和检索。但MeSH与中医相关的词条只有“气”“阴阳”“经络”等几条,被归入“传统医学”之下的“中国传统医学”,这显然不能满足中医文献标引的需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IITCM)编辑出版了《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13]及与之配套的标引手册,以与MeSH兼容为原则,成为全球范围内医学界进行中医药文献标引的依据。该词表于1987年正式出版,1996年出第2版,2008年出第3版,2015年12月网络版。该词表具有编制技术先进、词表体系结构科学、词语标准规范、收词完备、一表多用、实用性强、与国际权威医学词表MeSH兼容等特点,在促进中医药学词语标准化和中医药学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4]。网络版《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基于词表编制原则,根据词频统计和数据库检索结果,确定需要新增、删除、修改主题词[15-17],目前收录主题词8437条,入口词13966条。

此外,1987年出版的《中医药主题词表》[18]更多考虑了中医学科特点,与MeSH有较大距离,有研究者认为使用该词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际交流困难[19]。

1.1.3结构化术语集在信息科学领域,本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术语集,具有结构化的特点,且更加适合于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近年来,本体技术以其强大的知识表达和推理能力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UMLS)”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开发的一套医学语言系统,它实现了一系列知识组织系统的整合与传播,覆盖范围相当广泛[20]。

从2002年开始,IITCM借鉴UMLS的成功经验,以本体论方法为指导,研制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对中医药学的名词术语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中医药概念术语的层次结构和复杂语义网络[21]。TCMLS已收录约12万个概念、30万个术语及127万条语义关系[22],并建立了基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文献检索平台[23]。在应用上,于氏等[24]采用“简单知识组织系统(SKOS)”技术规范,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转换为可在万维网上的SKOS本体,为各种语义网应用程序提供概念、术语和知识服务。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是一个专门面向中医临床的大型术语系统,已收录11万多条概念词、27万多个术语,内容覆盖中医物质、临床所见、病证、操作、治则治法和中药等中医临床知识各个领域[25]。该系统有望成为中医临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中医临床实践、理论研究和新药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系统完善,目前研究围绕在改进系统措施、系统顶层概念分类框架等问题上[26-27]。

“中医古籍语言系统”[28]在“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基础上构建,将古籍术语分11类:阴阳、五行、藏象、疾病、诊断、治疗、本草、方剂针灸、医疗器具、摄生和相关知识,大体上可以包含古籍中涉及的概念知识点。使用和调整“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77语义类型,增加2个语义类型“症状或体征”“疗法”[29]。目前收录概念3843个、关系术语26149个。

“传统针灸知识体系语义网络”[30]对针灸知识进行梳理,将针灸知识本体分为8个大类:刺灸、形体官窍、治疗、病候、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腧穴、针灸用具。目前收录概念术语939条、语义关系16个。这些系统验证了本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适用性,为新的技术路径在中医药术语规范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1.2中医药数据标准化工作

中医药行业数据库建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已建设了近百个规模不同的中医药数据库,初步实现了中医药信息数字化[31]。然而,这些数据资源在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和数据语义等方面仍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利于数据在组织之间的共享。为加强数据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迫切需要构建中医药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按照预定规程对共享数据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其相关标准包括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元数据标准和数据元标准等[32]。1.2.1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规定了对特定领域中的数据集进行分类和编码时要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对数据集的分类管理及数据分类导航具有重要意义[33]。陈氏[34]研制了中医药科学数据集分类与编码标准,采用面分类法将中医药数据集分为中医药事业、中医、中药、针灸及古籍5大类,并在每个“面”下,应用线分类法分成若干层级的类目,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该标准能支持中医药科学数据集的制作、管理、查找和共享等目的。范氏等[35]以相关标准和分类方法作为参考依据,提出了一套中医药数据资源的分类标准,编写了《中医药学数据资源手册》(第1稿)。该分类方案基本涵盖了所有中医药数据资源,为中医药数据资源的调查与规划,以及数据集的组织、整合、汇交、和目录查询,提供了系统、规范、实用的分类和编目办法。

1.2.2元数据标准元数据(metadata)是“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GB/T18391.1―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1部分:框架》)。元数据以数据集作为描述对象,描述数据集的外部信息。元数据标准为各种形态的数据资源提供规范和统一的描述方法,在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上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元数据标准被称为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DC)[36],它定义了一组最为核心的术语,通用性强,可用于描述各种资源。我国2010年修改采用ISO标准等资料,了中国国家标准GB/T25100―2010《信息与文献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元素集》。林氏等研制《中医数据集元数据规范》,它是在DC、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及《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基础上制定的一套元数据标准,能基本覆盖中医学数据集的共性元数据[32]。谷氏[37]对中医古籍数据标准化开展研究时,进行了中医古籍元数据研究。

1.2.3数据元标准数据元(dataelement)是用一组属性描述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GB/T18391.1―2009)。数据元标准为数据交换提供了在“数据”层面上统一且可共同遵守的数据交换规范[33]。我国在完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本框架与数据标准研制的基础上,通过提取公用数据元,初步形成了卫生信息数据字典。2009年12月25日启用“国家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试用)”(chiss.org.cn)。2012年,卫生部通知的《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征求意见稿)》中包括了“中药处方子集”“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子集”等面向中医的数据元子集,适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信息采集、存储、共享及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医专家已开始借鉴相关行业的数据元标准,遵循WS/T303―2009《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WS363―2011《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等卫生行业标准,研究中医药数据元的提取规则与分类方法,从各种中医药数据库、住院病案中提取数据元,从而构建面向中医药领域的数据元目录[32,38]。

2国际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进展

目前,中医药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为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知识资源在国际间的传播和共享,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近年来,我国中医界积极参与ISO和WHO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研制机构,已19000多项国际标准,覆盖各个技术和制造领域,大大促进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中医界倡议下,ISO于2009年成立了面向中医药领域技术委员会(TC),暂定名为“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缩写为“ISO/TC249TCM”,秘书处设在中国[39]。ISO/TC249工作范围是研究制定与贸易相关的中医药技术、信息、术语、服务、专用产品设备等相关标准[40]。ISO/TC249成立工作组WG5“InformaticsofTCM”,开展中医药信息学领域标准研发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2011年向ISO/TC249提交了“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结构”国际标准项目提案[41],2013年7月启动立项投票并获通过,2014年10月通过委员会草案(CD)投票,目前在询问阶段标准号与名称为“ISO/DIS19465: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tegoriesofTCMClinicalTerminologicalSystem”,该标准是表示一个基于中医临床术语的核心分类框架,可帮助构建稳固的逻辑化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

ISO健康信息学技术委员会(TC215),旨在研制健康信息领域及健康信息与通讯技术领域的标准。ISO/TC215于2009年4月正式设立了传统医学任务组(TMTF),其主要工作任务是:①确定传统医学(TM)的标准需求;②提出新的传统医学工作提案;③审阅新的工作提案以判断哪部分内容可以融入传统医学的需求[41]。我国2008年成为ISO/TC215正式成员(P成员国)后,向其提交了一系列标准项目提案。2014和2015年正式3项技术规范:①ISO/TS19738:2014Healthinformatics-semanticnetworkframeworkoftraditionalChineselanguagesystem(中医药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该技术规范为中医药学术语信息系统和本体创建提供了语义标准;②ISO/TS17948:2014Healthinformatic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iteraturemetadata(中医药文献元数据),该技术规范为中医药学文献资源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描述元素;③ISO/TS16277-1:2015HealthInformatics-ProfilingFrameworkandClassificationforTraditionalMedicineinformaticsstandardsdevelopment-Part1TraditionalChinese,JapaneseandKoreanmedicine(健康信息学-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开发的描述框架和分类方法-第1部分),该技术规范提出一套传统信息标准体系的三维描述框架,实现信息标准开发与管理的顶层设计。2.2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工作

近年来,WHO对传统医学标准化工作高度关注,加大了相关国际合作的支持力度,并成立了西太区办事处,专门开展了有关传统医学标准化的多项工作,包括术语标准、针灸穴位标准,以及循证传统医学临床指南等[40]。自2005年由WHO西太区办事处倡导首次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化非正式咨询会议,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为主要代表的多国研究人员及其政府对此项工作相当重视,并积极行动,推动了有关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合作[42]。

WHO于2010年宣布启动“传统医学国际分类(ICTM)”这一项目,旨在实现传统医学术语和分类体系的规范化,为诊断和治疗等活动提供一个用语规范的传统医学知识库[43]。中、日、韩等国专家参与了ICTM项目。ICTM将首先考虑中医药领域的标准化问题,这有利于中医药学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整合。另外,WHO拟在《国际疾病分类(ICD)》的新版本ICD-11中加入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的相关内容,中国于2010年提出了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推荐方案,强调了将中医药学纳入ICD-11的内容结构和技术框架[44]。正在修订的ICD-11中加入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的相关内容,目前已进入草案审核阶段。这些工作都将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和其国际空间的拓展创造良好条件。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综上所述,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在21世纪初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标准体系,在WHO和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在中医药领域,信息标准的研制仍滞后于信息化建设。许多方面仍缺乏公认的标准,影响和阻碍了组织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信息标准化已成为制约整个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关键瓶颈。各类标准化工作的进展也不平衡,如术语标准化工作开展较早且已取得突破,但中医药数据标准不多,信息系统和仪器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则基本上是个空白。“数据孤岛”现象已成为困扰中医药信息化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化领域虽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出台了一些标准草案,但大都不够成熟,尚处于研制中。因此,今后有必要加强中医药数据标准的研制、和推广等工作,规范数据库建设行为,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与西医及其他领域相比,目前中医药领域的信息标准化工作仍相对滞后。如截止到2015年10月27日,ISO/TC215已正式出版150个国际健康信息标准,其中其中只有3项针对传统医学的信息标准。我国中医界在国际标准化方面起步较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参与的工作相对较少。但出于中医药国际推广的需要,我国在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应与时俱进。为此,需要组建一支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研制的专业队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深入理解国际标准制定的规则,推进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

目前,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仍缺乏一个顶层设计,各标准化组织之间缺乏协调,这将导致标准之间缺乏兼容性,难以配合使用。中医团体需要对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做一番统筹规划,建立标准体系框架,并在行业内达成共识。可通过“自上而下”管理驱动的方法建立信息标准体系框架,以及“自下而上”业务驱动的方法建立中医临床信息概念模型;基于中医临床特征信息元素的值域,分析中医临床信息标准的需求,从而构建中医临床信息标准体系表[45]。在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各组织可加强交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目标,以达成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发展。

4小结

第7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物流实训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物流产业是21世纪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加入WTO,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增长、外资的加速进入,使物流领域的竞争变得激烈起来,物流总量和物流服务类型也因此有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物流现代化已经起步,但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与当今世界水平相比还非常落后,急需大批高层次的具备操作和管理能力的物流人才。

一、一般物流实训室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院校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投入,但实训室很难很有针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由于学校都是以班为单位展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现有的实训内容则要求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多数设备都是工位数少,单个学生即可完成操作,比如生产线的操作和叉车操作等工作任务,很少设备可以由整个班级或分组来完成的学习任务;物流实训室设备布局整体设计存在缺陷,在操作场所进行教学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实训室存在问题的原因归结如下:

1.很难根据物流岗位的技能需要来布置实训室。要想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首先应确定物流岗位的类型,确定标准岗位实属不易,物流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也很难具有唯一性,所需要具备的时间操作能力较为综合,比如企业物流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等,单就企业物流来看,又包括多种行业类型的物流,如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工业制造企业等。

2.物流实训室的很多操作都是由单个同学来完成,无法再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操作一遍,教学效率较差。根据现有的物流实训室的设施来看,生产线上有四个工位数,总控室有两个工位数,重型货架系统有三个叉车,电子标签辅助拣货软件操作岗位有四到五个工位数,RF无线终端出入库拣货操作工位只需一到两个人。设施提供厂家在进行实训室布置时,只考虑到作业流程,很少联系到教学的组织,老师在实训室进行授课时,只有少数人可以围绕在老师周围听课。

3.缺乏典型真是的企业业务资料。一般厂家只提供硬件设备和物流软件以及相应说明书,没有涉及到教学资源的开发。

4.物流实训室里的设施设备恩多都是简单的堆砌,只能完成一个环节的操作,系统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只能通过演示让大家进行认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不能很好地进行技能训练的结果。同时很多软件也都是孤立的,如仓储管理软件、追踪追溯软件及供应链软件有很多模块式雷同的,同时又是孤立存在,没有整合在一个综合的系统软件中。

二、物流实训室功能设置

通过对社会目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物流系统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针对一般物流实训室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结合校企合作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物流实训室的功能设定为几个模块,让学生们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使其掌握物流基本设备的原理与基本操作,了解企业物流基本环节的操作,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并很好的将软件操作和硬件相结合,掌握物流管理岗位上需要的技能。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巩固同学们对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大四同学们展开设计型实验提供基地,同时提供毕业论文写作的素材。

物流实训室建设一般是按照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现状来进行设计和布置的;实训区域基于工作流程和工作实景来布置实训设备,同时通过完成典型的实验项目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实现教学地点的工作场所化。

物流实训室总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知与操作部分,主要包括基本的模拟生产流水线、物流基础设施模型、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载体及演示系统,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二是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供应链软件、追踪追溯软件及仓储管理软件,目的是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同时对相关物流业务更好的掌握和熟悉。针对在实训室里展开教学的难题,引进三维投影设备,在同学们对设施设备有一定认知后,在软件实训室通过3D模拟对各项设施进一步展开介绍。

在今后的实训室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和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的相关任务设置情景任务,这些情景任务可以由同学们分小组在实训室内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单人操作的弊端。

三、物流实训室的设施种类

以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物流实训室为例,根据物流实训室的主要功能设置,主要分为硬件操作区和软件操作区,具体的操作设备及软件如表1所示。

表1 实训室设备列表

表1中的设施可以完成对仓库管理、信息录入、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色的模拟操作练习,迎合了社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四、物流实训室实践教学途径

1.以培养具有职业基本能力的人才为中心,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

以校企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技能要求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实训室中的设施资源,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模拟实践训练,形成相应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体现校企合作院校教学培养与企业运作的高度相关性,达到“教、学、认知、动手”的教学模式。

2.在训练基本硬件和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动手能力和应用性,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定向职业培养,设置多种实践环节,包括任务型实验(论证型实验)和自主创新型实验。任务型实验主要完成对实训室内设施进行认知和操作,对软件能运用自如;自主创新型实验主要是凌驾于理论学习之上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对不同操作的自主组合来完成对不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3.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展开具体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及配送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国际物流、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物流实训室建设主要为满足这几个核心课程的实验需要,同时这些核心课程对应了相应的核心技能,物流实训室的教学中应涵盖了这些技能,同学们可以在现场进行训练并提高物流技能。

五、小结

总得来说,实践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校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时,进行强化的实践教学成为当务之急,使学生们具备强的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巩固知识。根据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对物流实训室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操作性和应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 麦强盛. 基于物流实训基地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 张变亚. 谈模块式教学改革在物流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文化,2010

[3] 李刚. 浅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时代经贸, 2008(2)

第8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关键词] 抗菌药物;处方分析;合理用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78-03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我国使用量和销售量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据统计,我国使用抗菌药物总量是美国的10倍,住院患者抗菌药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8倍[1]。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虽然增强了对抗疾病的能力,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毒副作用增加,二重感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和增加社会负担。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不仅是医药行业,也是整个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为了解本院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次抽取本院2012年9月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9月急诊处方共601张,其中包括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筛选出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对每张处方中抗生素的类型、给药途径、联用情况、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统计,其中不合理用药评价根据药品说明、《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2 结果

抽查601张处方,抗菌药物处方有194张,占处方总数的32%,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有6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

2.1 抗菌药物联用及给药途径情况

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75%,二联用药占25%。口服抗生素占42%,注射剂型抗生素占42%,注射剂型和口服抗生素占13%,其他途径占3%。具体见表1、2。

2.2 急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急诊各科室使用抗生素中,儿科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占54%;内科占37%;外科占9%;妇科占1%。见表3。

2.3 各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到,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最高,占89%;氟喹诺酮类占12%,青霉素类占10%,氨基糖苷类占4%,硝基咪唑类占3%,具体见表4。

2.4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统计与分析

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给药方案不合理,联用不当,溶媒不当,选药不当,给药时间过长。其中,给药方案不合理比例最高,占25%。见表5。

3 分析

3.1 抗生素使用情况

通过随机抽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194张,占总处方数的32%,其中不合理处方数占总抗菌药处方数的3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定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比例相对较高,还需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用药。从表1看到,本次调查的处方抗生素多为单用抗生素,未见三联用药。门诊患者多属于轻、中度感染,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多种感染,不主张联合用药。从用药途径来看,口服和静脉输注途径均为42%,注射用抗生素应用率偏高,这也与急诊患者希望症状能在短时间得到缓解有关,临床上对于轻症感染应当首先考虑口服给药,减少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2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其次是真菌、结核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2]。从表3看到,抽查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54%,诊断多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多选用抗生素和利巴韦林,且多选用三代头孢,起点过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病毒所致,其次为细菌。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常采用抗病毒治疗,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因其具有自限性,给予对症治疗即可治愈[3]。轻微皮外伤、软组织挫伤、头昏、关节痛、痛风等都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且抗生素使用起点较高,一般给予三代头孢菌素,盲目滥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给药方案不合理

抗生素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可分为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是指杀菌效果由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日用药总量分3~4次给予,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林可酰胺类[4]。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则取决于药物浓度高低,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抽查的处方中发现: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多采用1 d 1次给药总量方法,如磺苄西林8.0 g,每日1次;头孢呋辛钠3.75 g,每日1次。时间依赖型抗生素1次以日总量给药,药物浓度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杀菌效果,诱发细菌耐药的产生,同时大剂量给药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5]。

3.4 联用不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于抗生素联用有明确的规定,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抽查中发现,临床上一般一种抗菌药物可控制的感染,如尿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存在联合药物治疗,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菌素类和左氧氟沙星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拉氧头孢是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两药联用抗菌谱重叠,没有增强临床疗效,反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加重肾损害,产生交叉耐药。此外,抗生素与活菌剂合用,如头孢菌素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合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说明书中药物相互作用说明,本品不宜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时服用。由于抗生素可杀死活菌散中的有益菌,故不宜合用,如必须使用,两者用药应间隔2 h以上。

3.5 选药不合理

对抗菌药物抗菌谱和适应证掌握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药物。如临床诊断为腹痛选用奥硝唑,腹痛原因多样,一般腹痛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判断腹痛原因,予以对症给药。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对于急诊腹痛患者,由于不能全面检查病因,应先治疗处理缓解病情,经辅助检查确诊再用药,避免盲目选用抗生素,延误病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培训及宣传

对临床医生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考核,合格后医生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和药师调配抗菌药物处方。邀请专家系统介绍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适应证及最新用药信息等,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利用医院宣传栏和药物咨询窗口,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6]。

4.2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药学服务利用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方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外,还通过点评处方和病历,将点评结果反馈到医生,详细向医生说明用药不合理的地方,共同探讨如何合理用药,共同进步。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工作,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专业优势,为医生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建议。

4.3 实施行政监督干预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抗菌药物不同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医院已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管理规定》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细则》。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加强对特殊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每月开展对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抽查和点评,并对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多医生进行专项点评。

5 小结

综上所述,抽查本院2012年9月急诊处方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抗菌药滥用,注射给药比例过高等问题。由于急诊患者发病急、应诊时间零散、流动性大等特点,急诊用药多以经验用药为主,处方评价存在局限性,基本能反映处方合理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专业知识的认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证,以宣传教育与行政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临床经济、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刘大治.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合理应用和管理[J]. 黑龙江医药,2012, 25(2):288-289.

[2] 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卫医发,[2004]285号.

[3] 李玉珍,李秀兰. 抗生素在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3-84.

[4]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 刘又宁. 应重视实践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

第9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药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物料,并按照规定检验合格后投入生产使用;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药用辅料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对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其销售记录应有可追踪性。

工作目标:药品生产应确保重要的生产过程能达到连续稳定地运行。确保按规定履行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确保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得使用无文号管理的原料。

(二)药械经营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1、全面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着力解决药品经营中的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问题。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机制,依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必须坚决移送。2、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法定条件和要求的,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3、加强药品经营行为监管。严格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教育和监督药品零售企业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产品的,必须设立非药品产品专售区域,设置明显的分区标志。4、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和广告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总结和发展适合本县农村实际的药品监管模式。大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对违法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依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规定,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力求年底前使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5、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内容: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存在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现象。

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

(三)药械使用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药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药品安全性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规范处方使用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工作目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整治重点内容如下:

1、药品专项整治

(1)强化药品经营行为监管,查处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过票现象。严厉打击药品零售企业出租或转让柜台,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开展药品购进票据专项检查,查处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或农村个体诊所向零售药店购药、以及药品批发企业向无证照单位供应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3)开展学校药械质量专项检查。联合县教育局对学校医务室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养护、人员资质、效期管理进行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4)对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深化建设进行督查,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5)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对全县相关单位疫苗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进行检查,有效确保疫苗质量。(6)开展进口参类专项检查。通过对口岸检验报告、进口药材批件等检查入手,查处假冒进口参类的行为,整治滋补药品市场。(7)严格执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联合县工商局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查处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并做好相关违法案件的移送工作(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8)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做到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及时。(9)开展药品企业准入管理专项检查。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上报省、市药监局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10)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购进来源、处方药凭处方或登记销售;药师在岗制度的执行,处方是否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销售情况等。

2、医疗

器械专项整治:

(1)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检查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2)重点加强对骨科植入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形眼镜、助听器的质量监控,以及对质量可疑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验。继续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行为和质量跟踪管理。(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药品零售企业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和《星级药店评定标准》。对监管中发现违法违规企业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给予不良行为记分,并依据分值大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记录在案、媒体曝光、强制培训、建议取消医保定点药店等形式,予以警示和惩戒。对全年累计没有记分的企业,优先推荐为“三星级药店”的候选单位。以此推进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和自律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促使药品质量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深化规范药房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一是细化服务指导。制定《*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指南》,从药房设置、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的监督、检查、指导,促进药房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部门协作加强督促。与县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规范药房建设的通知》和《规范药房设置标准》等文件,将规范药房建设纳入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对新开办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求首先通过规范药房验收,共同督促个体诊所、医疗机构的规范药房建设。

3、制定《*县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做好采购单位资格的审核,证件的索取,验收台帐的记录,不良反应的跟踪。每家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落实这项规定的执行。同时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及使用检查,并要求每家医疗机构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药品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30日至9月5日)

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工作任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和专项整治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举办专栏、专题访谈等形式,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宣传《特别规定》和有关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9月6日至11月30日)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6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突出重点、全面出击的方式,大力开展药品整治行动。

9月1日—9月15日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调查摸底

9月16日—9月30日对全县县级医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8日—10月20日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21日—11月21日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规范药房检查指导

11月22日—12月15日对全县药品批发、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5日至12月30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开展“回头看”行动,查漏补缺,并于12月5日前完成总结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于12月10日前上报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此次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与去年7月份国务院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我局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农村食品药品整规年”活动相结合、相衔接,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药监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县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药监局局长*任组长,县药监局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工作协调组成员。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药监局办公室,联系电话:*,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遵守药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实医疗机构对药品终端消费安全的责任。县工商局要严厉查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现象,严格管理城乡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行为。县教育局药要求学校医务室切实按照规范药房标准采购、使用、保管药品,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药品安全意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县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指导新闻单位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药品安全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提高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药品安全舆论环境。

(三)严格执法,加强力度。

要严格依照《特别规定》和《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制售不符合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要坚持抓大案要案,加大查处案件力度,落实“四不放过”“四个一律”。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严惩,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围绕本次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充分履行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群策群力,积极工作,对重点药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