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课程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域差别,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大致可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①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以前在学校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及计算机网络都有浅显了解。②沉迷于上网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把计算机当做娱乐工具来使用,上网、玩游戏、聊天等,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几乎不了解。③没有基础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前偶尔使用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了解。所以,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综合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1.1 分组学习法
通过与学习委员多次沟通,尽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类型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大约10人一组,根据学生人数可以适当添加减少。各小组均设立组长。课前组长负责把教师指定的任务,按照分工通知每位组员。每位组员负责一部分,组长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难点,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组员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启发大家发散思维,做出不同于上课项目效果的任务来。
这样,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组间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举办各种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并且在期末成绩中适当体现。这样能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1.2 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目的上课,比一味地讲课达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学完该模块的内容后,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之前教师提出的项目,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高得多。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二Word软件的学习为例。项目的任务是求职简历的制作,先展示事先做好的求职简历,让学生先看到教师制作的漂亮文档,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这个实用的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触发将要学习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文件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如何插入图片?图片和文字如何排版?页眉页脚如何设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随后小组间相互学习和讨论,体现了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解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教师梳理所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教学效果。
实验课上,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整体把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并对大家的表现进行点评。
1.3 个别演示法
有的学生基础差,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跟不上,这时教师要采用个别演示法。个别演示法并不是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做。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课堂上和实验课上不爱听讲,贪玩,经常开小差。教师可以多给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这些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和辅导初学者。这些学生有了荣誉感后,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认真地学习,心甘情愿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样教师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进行巡视辅导,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整体水平。
2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操作试题库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进度。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本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整理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和基本知识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依据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理论、操作、实训并重,基础、技巧和经验并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要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项目,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3 考核方式多样化、过程化
【关键词】高职 主题餐厅策划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55-02
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餐厅策划与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策划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饭店餐厅的策划及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本文拟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进行论述。
一、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为:采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采用“引入实训指导点评考核总结”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的。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即设定工作情景,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学生在仿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达到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首先,根据酒店餐厅策划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贯通整个学习过程的18个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先逐一对项目进行学习、训练,并在大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整合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二、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设计
1.专业能力目标。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饭店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主题餐厅策划技能和管理知识;会用策划技能知识,为餐饮部门各类餐厅进行策划。具体见表1。
2.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讲解、现场参观、过程提问、互动纠错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教学方式,在学生个人完成项目过程中,锻炼其专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
教学内容围绕餐饮部职业能力展开,涵盖了餐饮服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求的专业技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个贯通教学全过程的融合项目,即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素质。其中,7个项目即为学习任务,具体见表2。
(三)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课程进度设计主要由周次、学时、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知识与能力目标、授课
方法、考核方式7项内容构成。课程占56个课时,每周4节课,教学安排14周。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主题餐厅策划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宽,技能较多,学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度的难度。为此,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可以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但不是简单地借助PPT讲演,而是以知识要点、难点为主,对较抽象、或具备动态特点的内容,辅以较多的图形、动画形式,让学生多听课,多参与讨论。二是启发教学。结合课程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三是模拟教学。采用模拟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借助设备的配置等教学功能,既可作为课堂演示,也作为项目实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
考核和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考核成绩占90%,评价成绩占10%。考核成绩由基本知识(10%)、基本技能(30%)、期末考核(30%)、教学过程(10%)构成;评价成绩(10%)主要由学生个人评价、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使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重在培养学生主题餐厅策划和基层管理的能力, 改变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关注学生实践技能、问题解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情况,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后,展示自己的项目规划书或项目成果,教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步骤进行现场提问,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的,要求各组成员组合相对稳定,各成员必须分工清晰,以项目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各成员需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并给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
(六)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材。采用自编的讲义。二是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资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餐饮品牌营销》《饭店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餐饮经营策划书》《揭秘餐饮店赚钱的门道》《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卓越餐厅成功的90个秘诀》等。三是其他教学资源。如学院网站上与旅游系相关课程资源及其教学有关的材料等。具体见表3。
(七)首堂课设计
首堂课主要是从课程定位、课程特色、教学场所等方面给学生介绍主题餐厅策划课程以及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的效果。
1.课程定位介绍。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群设计工作任务,课程设计了3个学习情景,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
2.课程特色介绍。一是高职特色: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实效”、“实用”为本。二是行业特色:“校企合作,岗位育人”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三是时代特色: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四是创新特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循环——创新能力,特色追求贯穿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注重素质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考核内容体现标准和创新的结合,提倡鼓励创新的内容。学生的创新反过来又推动教学的改革。
3.教学场所介绍。校内实验室均按照教学与场所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室所有5间,即酒店前厅与客房实验室、餐饮模拟实验室、旅游平面设计室、导游讲解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设备基本齐全,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18家,其中,宾馆饭店类8家、旅行社旅4家、森林公园及景区6家。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8个月的带薪实习期。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岗位育人的目的。
4.教学设计介绍。根据教学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一个贯通整个学习周期的3个情景教学过程,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逐一对18个能力目标进行学习、训练。结合情景教学法,由3~5名学生组成一组,模拟训练,小组独立模拟完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问答、现场参观、过程提问、课堂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效果介绍。为配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认证,如中级餐厅服务员、助理酒店管理师、助理餐饮连锁经营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茶艺师、茶艺师等,合格率95%以上。同时,连续举办4届校内宴会设计比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真才实学,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该学院都举办了毕业生双选会,多家高星级酒店到该校进行招聘,人才需求大。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篇)中企业满意度高达85%以上。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09C145)
[关键词]实验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 改革 创新 本科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33-03
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中高级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大量的一线旅游服务人员,日益增长的专业人才需求成为广西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近几年广西旅游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一方面旅游行业匮乏高素质旅游人才,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多半不能符合行业需求。广西高校旅游实验教学的缺失和落后应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虽然各大高校也日渐重视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但目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广西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
一、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辨析
从目前众多的文献资料中看,很多人对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认知模糊,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验教学是指在校内进行的,主要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也包括校内、校外景观的现场导游模拟教学,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的,能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广义上讲,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还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实验教学与其他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场地、情境、内容及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详见表1)。社会调查包括对旅游行业运行情况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考察、旅游问卷调查等内容;专业实习是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和景区等旅游企业接受培训和顶岗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产生的效果是有所区别的。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一般只安排学生在一个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实习,如酒店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导游等,这样学生既不能熟悉多部门岗位工作,也难以接触到管理岗位;而实验教学则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不用担心实验失败导致什么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活学活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剖析
(一)实验教学尚无“名分”
广西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除了物理、化学等偏理科性质的专业中明确写有实验课及课时外,偏文科类专业的各类课程基本上没有实验课的教学计划。教师就是想上实验课感觉也不够名正言顺,更缺少可供参考的实验教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行进行实验教学计划,这样的实验教学显得很不规范。同一门课,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上课,其实验内容差别很大。此外,还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在专业课中的比重偏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教学影响,二是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
(二)实验教学硬件不“硬”
实验室建设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部分高职高专、中专学校,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茶艺 / 酒吧休闲会所实验室、室内高尔夫练习馆、景区规划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模拟运营实验室等。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实验室建设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过去几乎为空白。有些高校如广西大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是跟其他专业实验室混用的。桂林理工大学建有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导游模拟虚拟仿真实训室、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酒店服务与管理模拟操作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设有导游模拟训练实验室、绘图室和旅游规划实验室等实验室。广西民族大学设有茶艺室、礼仪实训室。纵观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实验教学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的实验室种类也较繁杂,而经费和场地则是高校建设旅游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落后,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场地的问题,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限制。
(三)实验教学软件过“软”
广西高校目前比较欠缺“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方面的“软实力”。要想上好旅游管理实验课程,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实际的行业工作经验。广西高校旅游管理教师部分是从外专业转入的,部分是一毕业就从事旅游教学工作,多数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偏理论型、学术型,这主要是高校在人才引进时过于看重高学历、高职称,把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但没有高学历的人才拒之门外。而像旅游管理这类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校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实验教学定位“朦胧”
目前广西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定位模糊、不成体系。实验多侧重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很难激发出来。高校在建立实验室之初就应考虑到大学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的定位差异。如果本科酒店管理实验课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操作如铺床、摆台、餐巾折花等,而对酒店营销策划等一些复杂的、深奥的问题缺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得不到锻炼和培养的。多数高校的实验项目没有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的管理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三、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建议
针对上述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建设和加大改革力度,并在借鉴区内外其他高校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
(一)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实验场地和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高校应多方筹集经费,增加实验室场地和及时更新设备。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应至少要有基础性实验室和综合性实验室。基础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模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工作场景,对学生形体、导游接待服务、中西式铺床、前厅接待等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初步掌握旅游基本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要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所需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应用。综合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旅游项目研究如旅游线路设计、菜单设计、营销策划、会展策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创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鉴于资金短缺,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分步进行,先建立使用率高的综合性实验室,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完善。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实施虚拟实验教学,实现实验课程的远程教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和设置
通过对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根据学生的建议和自身教学实际,建议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提高实验课的比重。可以设计礼仪实训、饭店前台接待模拟、客房服务程序演练、宴会设计、导游实训等实验内容;可以设置各种突发事件、特定情境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常规的案例分析和让学生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来完成专业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操作流程,以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师资的软实力
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招聘专业教师时应放低对学历的限制,给予编制。在不能改变现有教师聘任的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对在校的旅游管理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教师到旅游企业如各大星级酒店、旅行社或旅游景区兼职、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要加快实验课程的发展,最快的方法就是从校外聘请实验指导教师,定期给学生上课。可以邀请旅游行业资深人士或国内其他院校有经验的同行到学校来进行示范教学和教学交流。
(四)尝试课堂、校园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现有实验设施设备相对缺乏和有限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对特定角色模拟来教学,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酒店管理课从前厅接待、客人入住、客人用餐及一些突发状况都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和模拟。礼仪课中的形体训练可以在学校操场或礼堂中进行,导游课可以把学生拉到校园或校外附近景点,让学生分组做导游与游客的角色模拟训练。
(五)加强与周边其他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各个高校的旅游实验室建设都各有特色,但由于建设之初,受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也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建议由广西教育厅牵头,组织广西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大院校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进行座谈和经验交流,组织区内实验教学丰富的高校教师编写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区内各大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联系和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具体措施有校际学生互换学习模式、租用实验场地、聘请外校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实验教学等。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的内容,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专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必须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时要定好位,把握好校内实验教学在本科和专科学生中的差别,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补宏,徐施.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9-101.
[2] 马洁,陈平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116-118.
[3] 耿杰利,方文华.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162-163.
[4] 李星明,程绍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验项目整合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3(5):31-33.
1.北京市
2.上海市
3.浙江省桐庐县
4.海南省
5.河南省
6.广西壮族自治区
7.广东省深圳市
8.黑龙江省讷河市
9.安徽省金寨县
10.贵州省
入 围
1.甘肃省
2.安徽省
3.陕西省
4.山东省德州市
5.广东省
6.江西省
7.青海省
8.
9.福建省
10.湖北省
北京市
入选理由 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从初中招收好的生源,通过7年贯通培养,获得国内或者国外的本科文凭。北京的探索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亮 点 职业教育在多数人心目中是“低端”的,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北京正在探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受到考生“热捧”。这项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亮色”和新的希望,轻视职教的现象正在改变。
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积极协调下,这个探索分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两种模式,高职院校培养方式为7年一贯制,7年分为3个阶段,即“2+3+2”,前2年学习高中阶段课程,之后3年学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最后2年到国外本科应用技术学院或者在北京本科高校学习,学生最后可以获得外国或者国内的本科文凭。中职学校培养方式为“3+2+2”,即前3年在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市属高校(护理专业为3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这项改革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等学校同时展开。这些院校各自对应一所示范高中、一所或者数所国内外本科院校和数家企业。
2015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德国科隆汉斯贝克勒职业学院、南威斯特法伦应用科技大学、卡尔・杜伊斯堡公益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这是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外培计划签署的一个实质性合作文件。贯通培养“外培班”的学生完成协议所设定的各类准备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可以进入德国应用科技类大学本科专业学习。北京市出资支持“外培班”学生出国学习。
进行探索的职业院校是贯通培养的责任主体,与合作的示范高中和本科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作机制,推进资源共享。示范高中一名校领导负责高中阶段合作教学管理,高中各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以兼职、兼课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协助职业院校制订课程标准、选用并开发教材;协助职业院校建设实验室;接受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培训或挂职。本科高校参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在招生录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与职业院校衔接。
上海市
入选理由 上海4所职业院校、40多家企业和喀什8所职业学校、10家企业组成职教联盟,开创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被自治区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试点、试验、示范重点项目”。
亮 点 上海市与新疆喀什地区联合组建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签署《沪喀共建喀什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议》,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
强化职教发展组织保障。联盟依托上海职教资源,主动对接喀什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型产业发展需求,筹建服装、燃气、机电3个专业分会,努力构建校、企、协三方联动的合作格局。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德育专家等100余人组成的联盟专家库,为沪喀两地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评估、服务。
加强职教内涵质量建设。在服装、汽修、燃气等专业开设内地新疆中职订单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教协同培养艺术人才机制,提高新疆文艺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喀什各县职业学校打造精品专业,莎车县的汽车维修、服装制作专业,巴楚县的西点制作、手工织毯专业,泽普县的民族手工艺制品专业均已具备较高的办学水平。建设适合联盟学校学生的课程和教材,重点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新疆产业、双语等课程,编写《初级汉语校本教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汉语》《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汉语》等校本教材。
推动职教学生就业升学。逐步实施联盟内学生毕业时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和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支持喀什地区培训就业部门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对符合条件的新疆籍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建立联盟信息平台,两地用工信息和新疆学生就业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其中,上海市2011级338名内职班学生就业率达98%。组织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回疆参加高考,推进回疆对口单列招生,通过现有政策和路径进一步满足内地中职班学生升学愿望。
开展喀什职教教师培训。做好新疆喀什地区职校教师到沪挂职培训工作,结合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通过师徒结对、参观考察、交流研讨、实践训练等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共培训教师40余名。遴选优秀职教人才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重点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服装制作与加工专业”“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累计培训教师100余名。
浙江省桐庐县
入选理由 职业教育创新办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强制度供给,优化办学方式,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打响“杭派技工”品牌,培养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工人才。
亮 点 桐庐重视职业教育,重在精心规划设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举全县之力办好3所中职学校:桐庐职技校是公办学校,桐江中职校是民办学校,两所学校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杭州交通技校由交通部门主办,是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公办、民办、行业办,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全覆盖,惠及全县6000余名职教学子。县财政全额负担职业学校基础项目建设,将总投入1.5亿元的职技校改扩建工程列为政府重点工程,按普高的1.5倍标准下达中职生生均公用经费,2014年职教专项经费1223万元,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环境。
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战略定位,桐庐职业教育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生所向,重点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新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健康养生等特色、新兴专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着力推进名专业和品牌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创建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一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水平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是引进英国职业教育认证体系和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国际课程标准,选拔并确定具有国际技能资质的专业人才。目前已培养出近百名在国际知名企业就业的高技能人才,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方式,按照国际职业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技能训练方法及能力,并承担国际化课程教学和国际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有12名教师获得德国机动车技术服务总监证书,2名教师获得国际钣喷工业协会颁发的汽车钣喷修复高级技能资格证书,14名教师成为宝马汽车技术培训师。三是引入国际技能大赛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技能型人才的国际影响力。杭州交通技校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从该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杨金龙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摘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杨广代表中国参赛获得优秀奖。
海南省
入选理由 积极跟进、部署落实,将构建海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教育法制体系作为顶层设计齐步启动,加紧出台配套政策与方案,引导和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进和加强教学育人工作,增加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水平,为履行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亮 点 积极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习提升工程”项目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综合实习提升工程建设工作,社会服务水平和继续教育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4个,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17个,年度项目资金9636万元已下达到项目单位。新建项目学校已启动项目立项、设计等有关报批工作,续建项目按时序推进。安排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16所中职学校16个重点和特色专业(点)建设。继续实施“高校特色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海南省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共遴选出7个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继续试点实施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培养。启动海南省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2015年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招生共计8757人。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琼教职成[2015]69号)和《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补助项目经费分配使用方案》,规范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给予中职毕业且升入高职阶段(含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一次性5000元的学费补助。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改革和招生试点项目工作推进研讨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工作。
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制定《海南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联合省工信厅、科技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先后发起了省创业大赛、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项目。鼓励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最新扶持政策,积极与之配套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和学生专业技能特点大力创新创业。
河南省
入选理由 河南省自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校企合作、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创新创业生力军的锻造方面,成就突出。
亮 点 2008年,河南省启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同一年,河南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从此,河南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河南省又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财政方面,2008年以来,河南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400多亿元,其中公共财政累计投入388.7亿元,为职教攻坚提供了资金支持。
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优胜劣汰,优化学校布局。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的中等职业学校,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优化学校布局,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质量。经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到2018年,河南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调减至420所左右;原则上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在优化学校布局过程中,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流失;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或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要求,提高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热企不热”一直是个困局。作为人口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人力资源多而不强、候鸟式就业是困扰河南本地发展的两大瓶颈,为此,河南职业教育通过改革办学机制、配合产业转移、引领产业升级,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不仅实现了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更有效支撑起本地的产业发展战略。河南省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建设―移交、股份制等形式引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让企业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校热企不热”的难题也得到了缓解。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也不再坐等企业援手,而是主动走进企业。据了解,河南先后实施两期职教攻坚项目,大力推动职教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林州建工”“信阳茶艺”等17个地方特色职教品牌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全省89个“职教强县(市)”都建有服务县域经济、县域农业的多功能职教中心。对于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而言,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抓手,承接招商项目、服务产业布局正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新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入选理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职教攻坚和试验区建设,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亮 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统筹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计划》,对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确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9大任务,建立分类考评奖补等4项激励新机制,明确落实政府责任等4项保障措施。推进高职院校与县级中专合作办学和对口帮扶“扩面提质”,推动县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参与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的高职院校增加至15所,全区76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县(市、区)有62个县全面启动县级中专综合改革。
完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做好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工作,试点本科高校由2013年的4所扩大到2014年的6所,招生范围由3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扩大至全区所有中职学校。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办学模式,实行5年一贯制、分段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及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组织高职院校采用自主选拔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生。推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6所高职院校和4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首批试点专业6个,每个专业招生40人,合计共240人,实现历史性突破。
调整专业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应自治区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建设45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对应民族文化产业,规划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在坭兴陶、铜鼓、绣球、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专业领域积极开展民族技艺传承。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了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
入选理由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并在一些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亮点纷呈,为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更多的具有世界眼光、勇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亮 点 注重顶层设计。一是组织修订、完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送审稿)和《深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送审稿)并呈报市政府。二是根据市政府召开的研究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的精神,制定《深圳市建设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方案》并获得市政府批准。三是组织开展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的“头脑风暴”活动,请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对深圳市职业教育建成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在深圳特区报社开设《问计:深圳如何打造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宣传专栏,采访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等,集思广益,一起为深圳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建言献策。
顺利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300万元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深圳市28个校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2280万元,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2200多个实习岗位,顺利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加强。批准成立了深圳市南山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挂牌仪式于2015年9月在南山区博伦职校举行。目前,深圳市职业教育集团已达7个,成员单位近400个。
教育“十二五”规划职教项目顺利完成。率先实施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和学生实习补贴。着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成立7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97个,中高职学校开设的175个专业基本满足深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造了影响全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宝安模式”。全市现有中高职示范校及建设单位7所,7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近三年共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33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建立了“青年教师校外实训基地”。举办了专业教师参加的涵盖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方面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定了首批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海外(英国)培训计划,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了课程,和学校一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首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已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黑龙江省讷河市
入选理由 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培养方式改革,在籍学生增加到5370人,年培训各类人员4.5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亮 点 加大保障力度,推进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制度约束衔接配套。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兼任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建立起“党政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专家指导、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达到43%;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达到175万元;确保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不低于3000元纳入财政预算,达到3300元;确保成人教育经费按人均3元筹措。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发了《讷河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20个指导意见,完善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做到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加大整合力度,推进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培训资源集中统筹。一是建立“城乡一体”教育网络。将17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整合到职教中心学校,完善了三级职业教育网络体系。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确保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二是建立“学做一体”实训基地。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采取“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乡镇就是一个产业基地,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三是建立“局校一体”培训模式。将部门、行业、社团等培训项目全部归口到职教中心学校,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市场需求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班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校、校企、校社深度融合。一是校校合作提升办学层次。与大连职业中专、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建立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实习基地,高职升学成绩连续7年位居黑龙江省前列,就业率达到98%。二是校企合作推广高新技术。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5个合作项目,成为隆平高科在东北地区第一个培训基地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农副产品基地联合研制玉类断尖液体喷雾一体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是校社合作培育新型农民。在黑龙江省率先实施政校社一体为农服务国家级特色项目,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三种模式,建立产学融合示范基地50个,推进由传统培训向新型培育转变,已经培养5000余名种田能手和致富能人。
安徽省金寨县
入选理由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支持革命老区金寨发展的“5+1”项目之一,肩负着为加快老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安徽省金寨县以金寨职业学校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亮 点 以职校为龙头,统筹资源配置。依托金寨职业学校开展“立足金寨、辐射皖西、示范全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设立金寨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统筹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工作方案,将县内两所职高和全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职业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在培训项目上,打破条块分割,将县人社、农委、扶贫、民政等部门负责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统一交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龙头、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以计划为手段,统筹生源组织。根据“普职招生大体相当、协调并进”的要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严格招生政策,严禁非法招生,遏制招生乱象。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专业,提出培训要求。2014年以来,先后在职业学校实施“贫困户一户一人雨露计划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共培训8475人。
以质量为准绳,统筹培训管理。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93个专业实训室、32个培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过程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研究制定培训项目方案,确定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质量标准,建立培训档案,组织评估验收,对参训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以人才为保障,统筹师资配备。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末位淘汰,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督导等措施,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出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建立较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整合两所职高师资,择优选调106名优秀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面向社会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56名教师;选派39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大别山职教集团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不低于编制数20%的比例,面向社会、企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40名。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一支200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贵州省
入选理由 “十二五”以来,贵州职业教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