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金融数据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数据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数据资产管理

第1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数据资产的定义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系统研究领域的先河之作《大数据时代》中曾经提到:“虽然数据还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数据作为银行重要的资产,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类比资产的定义,数据资产是企业或组织拥有或控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资产,只有可控制、可计量、可变现的数据才可能成为资产。其中,实现数据资产的可变现属性,体现数据价值的过程,即称为“数据资产化”。怎样识别数据资产、利用现有的数据资产创造价值,将是金融机构不得不面临的一个课题。

数据资产的属性,主要包括可控制、可计量和可变现。其主要含义如下。

可控制

目前,数据的所有权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从来源和控制力度来分,数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型数据。例如搜索引擎公司对使用其搜索引擎的用户执行各种行为收集、整理和分析。这类数据来源于用户,但控制权和使用权却在企业手中,企业可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商业价值。二是加工型数据,是对于原始生产型数据的再加工与提炼,如金融机构依靠网络爬虫工具、黑客手段、嵌入式渠道入口等获取经过自身加工的数据。此类数据中,数据的使用权经过合法授权的是金融机构可控制的数据资产,如果我们并不能对数据拥有合法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则该类数据并不属于合法的数据资产。

可量化

数据要成为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尽管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数据作为资产的可能性,但除了极少数专门以数据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外,其余企业尚无法为准确的量化数据资产,无论是现有的会计分类和科目的设置、资产披露形式、使用寿命与摊销方法等均缺乏合理的设计。

虽然数据尚无法作为资产在企业财务中得到真正的应用,但将数据列入无形资产的收益则不言而喻:例如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具有较长的投入产出期,如能将其通过交易手段获得的数据,按实际支付价款作为入账价值计入无形资产,则能为企业形成有效税盾,降低企业实际税负。

可变现

资本区别于一般产品的特征在于其不断增值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数据便不能称之为资产。只有能够转化数据并实现增值的企业,其数据才能称为“数据资产”。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主要有租售数据模式、租售信息模式、数据媒体模式、数据使能模式、数据空间运营模式和大数据技术模式等六种。其中,租售数据模式,主要是出售或出租原始数据;租售信息模式,则是出售或者出租经过整合、提炼、萃取的信息;数字媒体模式主要是通过数字媒体运营商进行精准营销;数据使能模式,其代表性企业诸如阿里巴巴公司,其通过提供大量的金融数据挖掘及分析服务,协助其他行业开展因缺乏数据而难以涉足的新业务,如消费信贷、企业小额贷款业务等;数据空间运营模式主要是出租数据存储空间;大数据技术模式则是针对某类大数据提供专有技术。

同时数据资产的共享性也给使得数据的应用领域和价值成倍越大。然而,做数据资产管理的时候,银行很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数据架构失控、元数据管理混乱、数据标准缺失、数据质量参差、数据增长无序、数据安全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的核心根源往往在于IT系统变更频繁、积木式迭代,以及烟囱式建设,缺乏企业级的整体架构和整体数据规划。

数据资产管理的四层架构

数据资产管理(Data Asset Management,简称DAM)是规划、控制和提供数据及信息资产的一组业务职能,包括开发、执行和监督有关数据的计划、政策、方案、项目、流程、方法和程序,从而控制、保护、交付和提高数据资产的价值。

在国际上,随着数据管理行业的成熟和发展,数据资产管理作为一门专业管理领域逐渐被人们广泛研究和总结。国外一些数据资产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成立了数据资产管理专业论坛和组织―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 International),并总结了数据资产管理相关理论指导体系 DAMA―DMBOK。根据其经典理论,数据资产管理一般包括:(1)数据治理,(2)数据架构,(3)数据开发,(4)数据操作管理,(5)数据安全管理,(6)主数据管理,(7)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管理,(8)文档和内容管理,(9)元数据管理,(10)数据质量管理等十大数据管理职能。

按照数据的生命周期,可以将数据资产管理划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分析层和价值层共四层架构体系。其中,基础层着重于基础架构和设置,包含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数据层着重于数据获取,质量和标准,包含数据治理、数据架构、参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分析层着重于数据挖掘、建模与分析数据开发,包含数据操作管理和数据分析等;价值层则是数据资产管理的最高层,是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生产、提高业务经营效果和企业战略的最终解决方案。

第2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过去一年,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到127号文、140号文的出台,对银行业未来影响深远。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银行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变得不可持续,银行必须进行转型,从存贷款为王的时代转到优化资产结构、推动银行精细化管理的主动资产管理时代,打造价值领先的银行。

从宏观环境来说,传统增长动力衰减、人口红利减小、产能过剩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积聚,也为银行转型增添了种种困难。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社会融资总量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为银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增量空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银行创新业务模式、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主动资产管理时代的开启,为银行加快构建跨市场、多领域、多界面的大资管平台提供了良好机遇。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促进同业业务规范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部署,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是国内金融要素市场改革最为核心的任务,是金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

中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再迈出实质性一步。2014年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指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最后和最关键的环节,从国际经验看一般都经历较长的时间,美国和日本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中国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就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反映了中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巨大决心,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速。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体系等金融创新蓬勃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了银行体系之内和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定价体系,同时,由于同业业务的高速发展,在银行体系内部甚至也存在不同的资金价格。同业业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影子银行体系等对利率市场化形成了重大的倒逼机制,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上也是顺应金融创新以及多元化融资体系发展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过程中,同业业务作为银行之间资金调配与头寸平衡的主要手段在银行体系内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由于存贷款利差仍然存在,且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基础,银行间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资金价格利差亦成为商业银行推进同业业务发展的利益基础。甚至,由于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同业业务成为攫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其初始的资金调拨与头寸平衡的基本功能让位于盈利功能。

近几年来,同业业务发展速度极其迅猛,呈现出了几大特征:一是同业业务成为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配置以及盈利的重要手段,其在较短时间内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二是盈利性较好,同业业务利用了信贷资产稀缺性和贷款利率市场化,通过变相地腾挪信贷资源,获得了信贷空间与利差,进而实现了较好的盈利。三是逐步改变了金融体系的内在关联性,不同行业及市场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联性都在提升。四是对金融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期限配置和收益率配置上要求建立更大规模、更具流动性的批发性资金市场。五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不管是规避监管的创新还是提升收入及利润率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前赴后继。

以买入返售为例,该产品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最为重要的同业业务。买入返售实际上是以资产为依托向交易对方融出资金,而相关资产并不真正转移,目的是获取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资金价格“双轨”而产生的利差收入。买入返售业务的四个核心优势包括:一是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少,部分银行甚至没有对此业务的风险拨备;二是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下,收益率趋高;三是一般通过第三方担保或“抽屉暗保”方式来获得更高信用或隐匿风险;四是监管要求较低。但是,由于不是以资产的真实转移为目的,买入返售很大意义上是在为银行的期限错配、收益率错配和资产结构扭曲等进行资金融通,同时,买入返售业务提高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可能存在重大的传染风险甚至系统性风险。一定意义上,以买入返售为代表的新兴同业业务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套利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进程中,促进并规范同业业务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成为重大的改革任务。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的通知》(127号文),对同业业务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出台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发展规范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同业业务规范发展的制度基础。

认识价值领先的银行

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动能来源于金融机构本身提高资本回报的需求,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探索。市场对于银行有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涵盖了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指标,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ROE(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它全面反映了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体现了股东的投资回报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价格就是银行的价值;能否给资本带来足够的回报,决定了银行是否有价值。银行价值方程式为:资本回报率=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从息差、资产周转率以及杠杆率三个方面做文章。

如何提高息差

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资产创造能力。想要提高息差,金融要往下沉,去做那些80%金融需求不能满足的群体,银行议价能力只能从他们身上来。很多银行都在探索,成功的不多,不是这个方向有问题,是资产能力有问题:银行没有掌握足够风险定价能力,以前做信用是靠担保和抵押品做信用,规模可能做得很快,但是从风险和收益角度讲可能是赔本的买卖,在整个资产的生命周期中收益不能覆盖风险。相对而言,阿里巴巴的定位越来越明确,它的商业模式日益清晰,它要替代的不是银行,它要替代是传统信用链条中“担保”这个中看不中用的环节。钱可以都来自银行和市场,客户的信用由阿里的数据挖掘担保,阿里赚这个钱,并不是全面和银行竞争传统业务。一些银行甘愿站到互联网公司(渠道和信用信息)身后,为前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另外一些银行则不甘屈居人后,希望自建平台,搭建商业生态系统,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闭环。中国民生银行吃透整条产业链,实际上是做信用数据集成和挖掘。一言蔽之,必须在数据上做文章,创新商业模式才能提高息差。数据能力准确地讲这是一种资产创造能力。

由被动负债信用文化向主动资产管理型文化转型。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存在着天然的信息缺陷,银行拥有丰富的结构性数据,如账户、支付清算等,但非结构数据缺失,如代表客户体验性需求的交易行为,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金融领域的红火。在美国并不是这样的,美国的金融企业抓取此类信息和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的能力强大,所以美国金融业并未将互联网作为一个颠覆性的外部力量来看待,相反,他们利用互联网手段,探索解决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两大难题,这恰恰又是金融的本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能力差,给了像互联网公司这样一批外部组织以迅速成长的空间。未来利率市场化下,存款的概念会淡化,资金的概念会强化。价高者通吃,谁能持续提供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谁就能拿到匹配资产的资金。这个逻辑下,谁有创造、获得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这是资产推动负债的过程,是现代金融不可阻碍的趋势。所以中国银行面临文化转型,由被动负债信用文化向主动资产管理文化转型。

错配模式面临终结。息差提高也可以通过错配(票据和非银)和短钱去支持长期资产。前期竞争不充分时,是可以的。但随着错配的累积,特别是资产端越来越被体制的弊端所侵蚀时,资产周转率下降,资金的成本就可能迅速上升。收益率曲线就会扁平化,这种模式就面临终结。

资产周转率的提升

资产周转率提高,这是美国模式精华,如果提供给银行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建设资产证券化市场,则银行可以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下继续稳健盈利,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就是经历三十年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为什么推得慢?在于基础资产缺乏。在整个资产的生命周期中收益不能覆盖风险。也缺少这样的体制和制度(法治)的准备。资产证券化面临障碍,所以激励银行在提升杠杆和降低风险资产占用上做文章。

隐形地加杠杆

127号文釜底抽薪。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外管局五部委结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进一步规范同业业务。同一天,银监会也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的通知》(“140号文”),要求商业银行统一授信、管理同业业务,并于2014年9月底前实现全部同业业务的专营部门制。127号文设置了同业业务期限和风险集中度要求,禁止了所有高资本消耗业务的监管套利,明确对买入返售和非标业务作出限制,内容规定相对更细化,将迫使银行收缩同业资产扩张速度,尤其是此前疯狂买入的返售类非标业务。127号文与之前林林总总的监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直接从负债端着手(釜底抽薪),同业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之前的监管多是针对资产端(堵)。宏观条件变化后(投资储蓄的关系变化――外汇占款萎缩),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越来越短缺,资产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同业+理财的资金。逼迫银行模式的转型:要么资产速度下降,要么走向直融(投行化)。

关上一道门,开启一扇窗。127号文和140号文的精髓在于约束表内,释放表外。通过风险资产解包还原本来面目(计提资本和拨备),资本金约束增强,如果上市银行表内的3万亿元的同业类型非标债权资产(NSCA)全部以表内的风险权重为100%的科目重新吸收,那么资本充足率将因此降低30?50bp,未来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受限,因此同业类型的非标规模会逐步下降。同业业务新规的出台,将导致非标主要对接的房地产、基建及产能过剩行业被迫去杠杆。商业银行依靠资金期限错配的盈利方式将明显受抑制,但“开了一扇大窗”,即同业投资。

127号文定义,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也就是说同业业务被监管承认并赋予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同业投资的七个目标主体),银行将由原来被动寻找“监管套利”为企业融资转变为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主动投资来做业务。而除了直接投资股票、期货,像资管产品的优先、劣后级,都是可以做的。

从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看,监管套利加杠杆的路径被封杀,有利于银行走向依靠风险定价能力和主动资产管理能力(理财+证券化)来实现竞争力的方向。银行将由原来被动寻找“监管套利”为企业融资转变为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主动投资来做业务。项目通过通道被设计成结构性的证券化产品,银行需要留下的项目收益进入表内同业投资项,其余各类产品对接银行理财计划出售。直接融资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的金融结构将逐步发生深刻的改变,货币与信用开始分化,中国金融进入“货币少增,信用增”的状态,实质上是银行作为信用和债务中介的作用开始减弱,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化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银行业主动资产管理的时代开启。

主动资产管理时代开启构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资产管理将成为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重要一极。综观许多大型国际金融集团的整体业务框架,资产管理业务是与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并重的业务板块,成为集团综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摩根大通和道富银行为例。摩根大通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其中资产管理、证券服务和清算托管服务这三大部分均属于广义的资产管理范畴。道富银行则将自身定位于“交易型银行”,业务内容主要是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交易和清算、证券融资服务等,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已有根本的不同。在我国,银行将资产管理业务在综合化经营框架下着力发展还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主动资产管理统筹各类金融资源,包括银行、信托、证券、基金、财务公司、租赁、期货等,横跨多个交易市场,来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不仅有丰富的基础资产来源,同时也可以设计出更加优质的财富管理产品,否则单纯依靠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很难满足客户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整个大资管行业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约33万亿元,是同期本外币存款余额的近三分之一,占同期GDP的58%。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分别是GDP的2倍和3倍。同时,我国还有107万亿元的庞大存款规模,因此资产管理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融资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而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资产管理行业连接投融资,具有核心地位。在主动资产管理时代,资产管理行业不再仅作为买方被动地接受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也能作为金融工具的创设方,把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金与实体经济的经济活动相结合,比如加强并购基金的创设,并购贷款的创设等,使得资产管理行业所能获得资产的范围更宽更广一些,资产管理行业更能盈利。

我国大型银行要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客户资源优势,这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难以比拟的。大型银行卓越的品牌、稳健规范的经营风格、遍布的机构网点、可靠便捷的网银服务、较高的全球视野都有助于支持资产管理业务的做大做强。此外,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抵御风险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很强,对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扶植旗下资产管理公司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有利于维护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

截至目前,上市银行中,7家银行设立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9家银行设立了基金公司,11家银行设立了金融租赁公司,3家设立了信托公司,3家设立了金融消费公司,1家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全牌照”是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对于银行而言,目前非银行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不是太高,不过随着混业经营的深化,协同效应将逐步体现。

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依托平安集团发展综合金融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把平安集团8000多万保险、信托客户迁徙到银行来,再把平安银行2000多万客户迁徙到保险等其他领域,这其间就有整合上亿客户的市场空间。具体而言,平安银行提出了“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公司客户,都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方案,并在其中进行交叉销售、客户迁徙等。综合金融的背后是平安银行欲在互联网平台上推进全产业链的整合。平安集团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位都瞄准了医、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而消费领域是弱周期行业,也正是平安银行在转型并瞄准的领域。因此平安银行可以对内整合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万里通、平安付、平安好车、平安好房等互联网金融新公司,推出20多个APP。针对零售客户,平安银行的互联网产品即“口袋银行”。未来的商业银行一个支行就是一部手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银行的网点,手机银行是将来在个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过去那种在CBD搞大而且又很消耗资本的重资本网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向公司客户,平安银行推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是橙E网――线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做的是熟人之间的生意圈。为供应链的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的线上金融服务,包括采购、融资、结算、理财和非金融方面的年审、年检、报关等等。

对于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在主动资产管理的时代,迫切需要建立各种联盟,资产项目有一个更宽广的汇聚的平台,进行更充分的筛选,提高资金(备付金)使用效率,更多牌照提高资产周转率。抱团取暖是有效降低风险,共同提高ROE的有效途径。

主动资产管理时代,随着跨界融合的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将提升。通过重新组合各种金融原生品在权益、期限、收益率、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特征,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证券类衍生产品,如可转换公司债券、基金债证券、股权证和资产证券化证券等等;二是与信托、租赁、担保和保险等金融机制相连接的新产品;三是存贷款衍生产品。金融创新将不断满足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投资需求,使这些资产逐步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展开。此间,他们的存款将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而转变为金融投资,贷款需求也将逐步减少。

第3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

在互金融行业中,出现了很多多种多样的服务,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互联网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方面是由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互联网交易,也就是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进行网络化和电子化的进程,比如手机银行等,第二个方面,主要是互联网企业所提出的金融业务;第三个方面为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各?N新型业态的合作。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法律风险这五个部分,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在利用虚拟的网络进行交易,因此在技术漏洞和法律漏洞方面是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风险。在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对于信息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方式。在操作风险方面,主要指的是在交易主体杜互联网金融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操作失误现象,可以被称之为操作风险。在声誉风险方面,主要指的是对于和客户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不能进行良好的维护,因此导致其操作方面的风险。在法律风险方面,即为在传统的法律方面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交易主体本身的权利模糊现象而造成的法律风险现象。

二、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手段及制约因素

在近些年,监管部门对于金融行业都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规定,比如《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金融企业贷款减免办法》等,但是在现阶段的不良资产处理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行为。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批量转让的方式,利用批量转让的方式来对大批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在处理的速度方面是相对较快的,并且其处理的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在现阶段当中,对于批量转让的对象只是限定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及经批准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之中。在众多的商业银行当中,对于众多的不良资产的管理受到资金本身以及处置能力的制约,对于资产收购的积极性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所消耗的财务资源也是相对较高的。

另外一个方面,在诉讼清收方面,可以说是银行化解不良贷款不对称的传统方式。一般来说,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风险本身就相对较大,因此如果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就需要尽可能的利用司法途径来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有效的掌握,以此来减少其中的损失。在现阶段当中,司法的流程是相对较长的,整体的诉讼进程也相对较慢,因此在清收的时间方面形成了拖延的现象。并且在诉讼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于债务人来说也增加了负担。

最后一方面,在损失核销方面,监管政策的改变对于呆账损失的核销条件也得到了不断的放款,其中损失核销的条件现阶段已经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因素。在损失核销的方式化解方面,效率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其中所需要的财务资源是相对较多的。在商业银行近些年的盈利情况来看,现阶段利用损失核销的手段在进行不良化解的时候,对银行本身的资金周转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三、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控创新措施

在上文当中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管控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其做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

(一)加强历史处置业务数据治理,确保数据源的质量

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其数据的准确、优质、全方位以及系统性。在数据的收集方面,需要对不良资产的所有数据进行严格的回收和分析,其中回收的周期是相对较长的,其相关的数据形成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进行源源不断的获取,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已经积累的海量信息资料的更新上,实现对数据的筛选方面,充分的对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价值做出最大化的挖掘。在一个银行当中,如果对不良资产的业务进行了长时间的运作,在资金的信贷、财务以及风险处理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客户量方面也是相对较大的,其中的时间跨度也相对较大的,数据源处于分散的状态当中,因此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搭建数据整合和分析处理平台,提高数据资源的可获取性

在银行当中,对不良资产的处理需要实现数据基础的广泛,因此在包含银行内部相关业务系统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协议后买、数据互换以及公开查询等多种方式,从而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全面、完整以及统一的数据模板。对于其中的信息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监理处完整可用以及集成的数据库资源,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在对数据进行集合的过程当中,需要构建出适应大数据分析的框架基础,开展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以及模型分析等。

(三)增强数据研究与分析能力,增强分析结果的决策应用价值

大数据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发现和挖掘,因此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搜索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多的科技处理手段。因此在对不良资产进行管控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掌握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了解其资产的管理运作经验,掌握其数据统计和模型构建等相关的知识,其中包括分布式计算、图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

第4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季度末,信托业总资产规模冲达到8.73万亿元,单季增长1.26万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5.3万亿规模大幅增长64.67%。不仅如此,甚至有信托公司高管称,信托行业突破10万亿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信托优势依然明显

信托规模的不断攀升,与信托公司依然十分明显的制度优势不无关系。“虽然其他金融机构开始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除基金公司外,其他机构与投资者的关系都是委托关系或保险关系,委托资产和委托人财产不具有完全的隔离机制,在财产保全方面不能与信托产品媲美。”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范杰认为,大部分客户还是更相信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做了这么多年,经验和积累不是刚进入市场的基金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能匹敌的。”华宝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朱俊杰介绍,在跨市场业务上,信托公司有着深厚的积累,自有的老客户群体对信托已经建立了较深的信任,“这使我们并不缺乏客户。”

“根据近来的情况,券商、基金公司在涉足信托业务时,虽然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但是客户对于这块业务的接受程度不如信托公司,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泰信托高管陈明(化名)告诉记者,近期反而有大量的客户陆续加入信托公司的客户群体。

不仅如此,信托公司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更为广泛。范杰介绍,在资产管理计划中能与信托公司相提并论的,就只有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单一客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基金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较窄,而且受到多方面限制。”

更为重要的是,在非标准金融资产管理的经验上,信托公司对于客户的吸引力较为强劲。“我比较相信信托公司,现在80%的资产都是交给信托公司管理。”这个月在某知名信托公司一口气买了2000万固定收益产品的张明介绍,他在信托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有6年的历史,“总体感觉信托公司在非标准金融资产管理项目上比较有经验,在产品的设计、风险的把控上,信托公司做得比较成熟。”

暗度陈仓的利器

基于较为成熟的跨市场业务,在券商、基金公司还未抢占市场之时,过度火热的投资需求就纷纷把信托公司作为“避风港”。“信托业务本来就是为了规避监管而产生的,在当下银行贷款规模受限、社会上的融资需求异常旺盛的时候,不乏通过信托渠道来寻找突破口。”理财88网创始人、鑫洲理财创始人兼董事长夏文庆介绍,在各种大渠道的比例中,信托通道就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几。

“在爆增的信托业务中,大部分的业务是通过信托公司充当通道角色而实现的。”华澳信托某高管称,其中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根据数据分析显示,一季度信托资金投向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比例为25.78%,环比去年四季度提高2.16%,同比则提高3.93%。

“虽然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463号文’限制政信合作,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信托公司依然会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进行合作而规避监管。加上‘463号文’没有细化,给了信托公司不少钻空子的机会。”上述华澳信托某高管称。

不仅如此,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单一信托产品也备受青睐。根据数据显示,单一资金信托一季度末余额6.09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规模比重的69.81%,同比增长70%左右,比集合资金信托同比39.69%的增速更强劲。

究其原因,这和近来银行对信托类资产加大力度的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非标准化业务,单一的信托对接比较困难,现在行业中比较多见的是银行理财资金借助通道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绕开监管。”中泰信托高管陈明介绍道。

根据数据的统计,信托受益权主要集中在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投资”项目,而这两项在6家股份制银行的增速超过50%,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单季甚至增长100%。“有着这样的背景,信托规模扩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陈明表示。

好景能有多长?

虽然信托业务在泛资产管理背景下显得“鹤立鸡群”,但业内专家认为这样的好景未必很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对信托业的有效竞争仅限于通道类业务,但随着这些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成熟,不排除其与信托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范杰表示,某些资产管理能力不强的信托公司甚至可能被淘汰。

“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券商,自身都有较为强大的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从宏观到行业,从行业到公司都比较全面。”华澳信托高管陈德(化名)认为,这样的研究实力提高了基金公司及券商的风控能力和议价能力,对于研究实力相对薄弱的信托公司来说,是潜在的威胁。“信托公司暂时无法培养这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人才。”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信托公司而言,虽然各信托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直销渠道,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大量的产品还是依靠银行以及第三方机构推荐。范杰认为,这不仅会付出较高的推荐费用,而且使得信托公司与受托人的关系松散,不利于客户管理和营销设计。

第5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IDC的调查显示,未来五年,中国IT企业支出将增长近3倍之多,2012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420亿美元,企业投入在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占整体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会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预计软件公司的业绩增长比较乐观,主要原因是:1、大多数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长好于业绩增长;2、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上半年。3、软件行业进入合同签订与收入确认旺季,收入与净利润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级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决定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这将给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这对于金融软件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

在金融软件领域,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及资产托管软件系统两个细分市场尤为突出。金融行业是对信息化依赖性很强的行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由计算机自动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统,自此揭开了电子化交易的序幕。随着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1998年前后,市场上出现了针对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基本业务单元的基础系统,如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与资产估值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基本业务系统已经发展成熟,单个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显著提高。市场上针对金融行业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的信息化产品已经涵盖了研究、分析、投资、交易、风控、监督、清算、核算估值、绩效评估、存托管、数据整合等业务环节。以下分别讨论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领域。

二、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平台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决策分析、投资交易管理、资产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信息披露、报表管理、资产定价等产品和服务。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9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417.12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26760.80亿元,前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222.38亿元。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为29570.16亿元。以上资产都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服务。

2007年~2009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4.10亿元、16.66亿元、19.49亿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国民财富将持续快速积累,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存在理财的需求。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22.83亿元、27.29亿元、33.06亿元、40.28亿元。

三、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平台主要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金融资产保管、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稽核监控、风险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披露等业务环节提品和服务。目前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为18家,所托管的资产类型涉及: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计划、信托计划、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QDII、股权基金、交易资金等十余种。

2007-2009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系1.20亿元、1.47亿元、1.70亿元。随着托管资产规模的增加和托管需求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投入较大的资金对资产托管平台进行建设及维护。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07亿元、2.56亿元、3.20亿元、4.03亿元。

第6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资产管理业务 现状分析 影响研究

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况资产管理,顾名思义是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受托人,由受托人提供理财服务的行为,是金融机构客户资产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为客户获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业务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投资银行管理其合伙人及相关人士的资产,后逐步演变为机构或个人委托专业金融机构管理资产的金融业务。资产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个人和机构资产(货币或非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所研究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指后者。根据《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2]81号),所谓资产管理业务是指期货公司接受单一客户或者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委托合同约定,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者报酬的业务活动。2012年11月16日我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正式开闸。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4月底,具备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中签约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仅128户,其中机构投资者16户占比约13%,个人投资者112户占比约87%;已开发的产品47只,平均每只产品签约客户2.72户,单只签约最多签约客户18户,管理账户的初始总资金规模5.1亿,最大单一账户资金管理规模6000万元。目前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在市场上运行一年多了,截至2014年1月我国已有30家期货公司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是据统计该项业务市场资金规模仅10亿元左右,2013年上半年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总收入为2380.32万元,其中投资咨询收入为2050.86万元,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不过329.46万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二、资产管理业务对期货公司的影响分析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项业务给期货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对期货公司的收入、管理、投资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去分析和理解,资产管理业务也不例外,它给期货公司带来各种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积极影响1.改变期货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现象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改善和优化期货公司的业务结构。期货公司在没有开展创新业务以前,一直以经纪业务为主,导致期货机构盈利途径仅依靠单一手续费。据了解,单一盈利模式下多数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中90%以上是靠手续费。由于盈利模式单一,最终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手续费大战,而手续费竞争不仅在小期货公司存在,很多大型期货公司也存在在压低手续费招揽客户现象。手续费大战的背后,实质上是反应了期货公司业务同质化的问题。由于期货市场尚未成熟,同时期货行业风险较大,市场监管严格,导致创新业务迟迟没有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出现,从而形成价格战和同质化问题。如今我国期货业已经允许开展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两项创新业务,虽然从已经运行的情况来看,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并非十分理想,但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期货公司单一的盈利模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业务体系,遏止手续费大战的产生,真正实现期货公司的创收。2.促进期货公司优秀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期货业“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实质上反映期货业对人才的渴望与需求,尤其在创新业务开展以后,对人才的需求将显得更加迫切。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从研发、销售、交易、管理等环节的优秀人才,人才需求量大,不可能全部都通过“挖墙脚”的方式从其他期货公司获取,而且这种不注重内部人员的培养,盲目招揽外来人才的方式,将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人才优势,无形中还会打击原有人才对于公司的忠诚度。如果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企业对于员工没有安全感,期货公司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为了解决资产管理业务人才紧缺的问题,期货公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优秀人才,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客户,从而提升期货公司发展空间。3.完善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期货市场以杠杆高,涨跌幅度大、行情变幻莫测为特征,在金融业领域当中监管要求相对严格,期货市场“五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对期货公司各方面制度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包括业务管理、人员管理、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交易监控、防范利益冲突、合规检查等制度,力求降低资产管理产品的非系统性风险。获批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期货公司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各项制度,都必须满足监管要求。因此,该项业务的开展,逐步完善和健全了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和较少风险事故的产生。4.发挥期货公司的自身优势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来看,包括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期货公司最大优势是熟悉金融衍生品,因此,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将极大地发挥期货公司的优势。由于期货公司相较基金、券商、信托、银行等更了解期货市场,并且更具全球视野。目前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而期货市场是国内目前重要的能够同时联系国内外金融市场环节。这种联系一方面是通过内外市场相同或相近品种的套利,更多则是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全球化,令期货公司对全球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期货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更加合理,最终获得丰厚收益。(二)消极影响1.加速期货公司两级分化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4月我国有期货公司160家。从股东类别看,主要有传统期货公司(股东具有产业背景或雄厚资金实力)、金融机构参控股期货公司(股东具有券商、信托公司背景)和中外合资期货公司(股东为中外合资)。截至2014年1月,各类期货公司中只有30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占比不到20%。在这种局势下,获批的期货公司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而剩下的期货公司由于资金、评级、人员等方面不符,而被拒之门外,仍然依靠单一的经纪业务来维持公司经营。从2012年六家期货公司的资本来看,期货公司之间的净资本差异十分明显,和合期货与中粮期货的差距达到100倍以上,即使在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初期阶段,这种两级分化的局面就已经凸显出来。未来在这种优势、资源倾向的前提下,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将在其中获取丰厚的利润,最终导致期货公司两极的现象继续恶化。

2.导致期货公司竞争压大期货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当中最后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领域,当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公司已经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逐步积累了经验、人才时,期货公司才刚刚起步,这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没有放开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之前,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实际上之前承担了期货资产管理的角色,这就导致期货资产管理先要在行业内竞争。当期货公司的创新业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时,国内的私募期货投资公司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研发水平、实战能力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功。由于私募基金不受监管,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人才资源,都有较好的基础,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期货公司发展资产管理,首先面临来自私募机构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目前期货公司只允许开展“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而实际上私募机构一直以来就是在运作“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资产管理,从允许开展的业务类型开看,期货公司处于弱势一方,面临的业务压力极大。3.限制期货公司宣传渠道我们从理论上来看,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一方面可以吸引许多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比之前要方便的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把大中小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由资产管理人代为投资,从而形成稳定的市场投资主体,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但是期货公司却要求不能通过公开媒体向公众推广、宣传资产管理业务预期收益或招揽客户,客户也不能查看期货公司模拟交易数据,这种要求直接阻碍了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此外,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对投资者的资产要求严格,能够参与该项业务的群体有限,再者不能通过媒体渠道宣传,即使期货公司设计出优秀的产品,但是缺乏有效、便捷的宣传渠道,在信息传达不畅前提下,难以扩大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期货公司营业收入也将会受到影响。

三、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建议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对期货公司来说是发展的一大步,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影响,但是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仍是不可忽视的。期货资产管理的发展可能不会非常快速,但是期货公司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与期货市场共同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丰富资产管理业务类型目前期货资产管理业类型为“一对一”的理财模式,要求客户应当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单一客户的起始委托资产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于高净值客户,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将无缘参与资产管理。“一对一”的专户理财总体上可能导致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牌照无业务或少业务的局面,也不利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从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来看,是首先开展“一对超多”模式,再逐步放开“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业务类型,这种发展顺序有其内在意义,认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性要高于普通散户投资者,因而首先推出“一对超多”,即通过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形式,募集众多散户投资者的资金,由专业人士进行资产管理;然后为适应当前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再进一步推出“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业务类型。并且,从我国目前投资者的结构来看,仍然是个人投资者为主,其占比达90%以上,这种散户比例过大、专业机构投资缺乏的局面,势必不利于“一对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期货市场应尽快推出“一对多”或“一对超”的业务类型,加快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二)明确产品定位期货公司面临着业内外多重竞争,因此其发展只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需要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重点捕捉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走差异化之路。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在期货等衍生品投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和证券、基金、银行的理财产品形成差异与互补。在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中,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设计上应该要立足于金融衍生品,充分利用在套利策略、量化策略等方向上的研究优势,并对投资者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经济周期和当时主流的风险偏好进行产品设计,从而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风险对冲、趋势跟踪等投资产品。(三)拓宽宣传渠道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宣传渠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项业务的发展。期货公司作为金融行业中较弱小的机构,通过自己设计及发售资产管理产品时间短,在市场和客户心中的认同度较低,这需要有效的宣传渠道使投资者对期货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虽然中小投资者单个资金量小,但是一旦“一对多”资产管理业务放开,那么通过期货投资基金的形式,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就可以参与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中小投资者通过参与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既可以借助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力量,使其投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提高了获取收益的可能性,也拓宽了期货市场的资金流入渠道,提高了期货市场的资金规模。因此,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要不断做大,必须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资产管理业务的信息,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李志杰.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析和思考

[J].经济论坛,2011,(322):121.

[2]王聪,于蓉.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

[J].金融研究,2005,(7):163.

[3]姜再勇.关于国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

[J].金融监管研究, 2013,(11): 37.

[4]邹功达.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N].期货日报,2013-11-27(4).

[5]李刚.我国期货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第7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2-0059-02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16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性质及反洗钱工作特点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我国有信达、东方、长城、华融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应处置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成立之初,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性质就较为特殊,其主营业务是根据市场原则收购出让方资产,并对所收购的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最终实现现金回收,收购范围多为境内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1]。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有公开拍卖、协议转让和谈判协商三种。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由于业务性质较为特殊,其反洗钱工作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1999年先后成立以来,已处置了绝大多数的不良资产,在一些省市,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已没有资产需要处置,因而客观上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需要履行的反洗钱义务也相对较少。从海南省的情况来看,各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开展的反洗钱工作相对较少,反洗钱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表现的较为薄弱。目前各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进行业务转型,朝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向发展,为此,需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关注和监管。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

目前,海南省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有待处置资产约四十亿,长城、东方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大部分不良资产已处置完毕。由于全年发生的资产交易业务较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的反洗钱工作较为简单,大致可概括为反洗钱基础工作、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上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等三个方面。

1.反洗钱基础工作方面。海南省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的反洗钱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反洗钱内控制度、按季度和年度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非现场监管信息、开展反洗钱宣传与培训、反洗钱工作内部审计等几个方面。

2.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方面。从人民银行非现场监管的情况来看,除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在2009年开展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外,其他均为零报告。原因是各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中,信达公司待处置资产较多且有资产处置行为发生,所以该公司对购买资产的客户身份进行了识别。长城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2009年未发生资产处置行为,因而客户身份识别为零。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在2009年分别向一个地级市和一个县级市政府协议转让了两个资产包,公开拍卖了一笔资产,对购买资产的客户按要求留存了客户身份信息资料,但在季度和年度的非现场监管报表信息中没有体现。

3.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上报方面。各资产管理公司自开展反洗钱工作以来都没有发现可疑交易,同时,由于所有的交易均通过银行账户划转款项,因而也无需报送大额交易。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如何开展,客观上取决于其待处置资产业务的多少。若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已没有待处置资产,资产处置业务就不会发生,则其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上报等反洗钱核心工作自然就不用开展。如前所述,海南省只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还存在待处置资产,其余三家已没有资产处置业务,因此,各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的反洗钱工作主要体现在基础工作方面,其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应地表现在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填写和报送不够规范,存在较多错报情况。按季度和年度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报非现场监管信息是各资产管理公司应履行的反洗钱重要义务,按规定全年共需上报报告4份,报表25份。但海南省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报表存在错报情况,其中东方和信达资产错报份数较多,分别达到6次和5次,错报率①达到24%和20%。对于错报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反洗钱岗位人员工作不够细致,报表填写不规范,导致数据无法导入反洗钱监管系统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于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变动,新的岗位人员对有关报表要求和规范不够熟悉,从而导致错报情况。非现场监管报表是中国人民银行评估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此高的错报率必然影响到反洗钱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2.资产管理公司员工的反洗钱意识仍较为薄弱,反洗钱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性质特殊,个别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的高管和部分员工便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反洗钱工作开展不够认真,满足于表面应付。此外,各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反洗钱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也不足,全年宣传培训次数较少,个别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甚至未开展过培训,这极大地制约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3.反洗钱岗位人员变动较快,影响反洗钱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资产管理公司的反洗钱岗位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据统计,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海南省办事处的反洗钱部门负责人或经办人员都曾经发生过变动,而且有的变动较为频繁,对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非现场监管报表错报的原因部分就是因为人员频繁变动,新的岗位人员对报表报送格式和规范不太熟悉所导致的。反洗钱岗位人员的频繁变动,必然影响到反洗钱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不太合理,可操作性不强。据了解,部分资产管理公司的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参考几方面因素:一是客户注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是否为洗钱高发区和完全不被国际反洗钱组织认可的国家或地区;二是客户是否属于相关政府部门印发的黑名单客户;三是是否有媒体披露存在洗钱行为;四是是否采取现金方式购买公司不良资产;五是是否曾接受公安机关或其他执法机关的调查等。在具体执行时,相关划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如“相关政府部门”具体指哪些部门,标准并未说明;对接受和配合公安等执法机关调查的客户统一划分为同一风险等级,并未具体区分涉案种类和与洗钱犯罪的关系而定[2]。

四、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对策

1.加大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反洗钱意识。在目前人民银行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反洗钱工作通报、高管约谈的基础上,可增加高管和岗位人员定期座谈、现场走访、组织各公司相互交流学习等方式,通过开展反洗钱统一宣传月或宣传周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全面提高资产管理公司高管和普通员工的反洗钱意识。

2.加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反洗钱业务指导,协助其制定有效地客户风险分类标准。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性质较为特殊,在全国的法人机构仅有四家,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和客户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风险分类标准给予指导,使得各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分类标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采取适当措施,督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尽职履行反洗钱义务。虽然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存在较小的洗钱风险,但并不等于可以放松反洗钱工作。各资产管理公司首先必须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如因工作需要确需调整的,应切实做好反洗钱工作的交接工作,保证反洗钱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对于报表错报问题较严重、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民银行在前期的通报、高管约谈的基础上若仍没有改善的,可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现场督促资产管理公司改进反洗钱工作,履行好各项反洗钱义务,切实防范可能存在的洗钱风险。

参考文献:

第8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一、支付给共同基金经理的费用

在共同基金管理公司形成和管理的过程中包含大量固定成本。需要聘用包括负责组合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项目主管。还需要雇佣法务来应对法规和报告要求。主动的基金管理还需要聘用证券分析师。但随着基金的资产增长,基金的固定基础设施折本应在基金总资产的占比减少,基金管理费用应下降一定比例。

二、个人投资者的收益可以证明资产管理费增加是否是有效的

无论向主动型管理共同基金的持有人收取多少费用,如果这些基金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这些收费都再合理不过。而对比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的的净收益是判断费用比率经济效益适当的方法。而数据始终显示低成本指数是个人投资者的最优策略。无论行业存在什么主动型管理的优势,似乎都会被向大型国内股票管理较高的费用所抵消。在我看来,共同基金股票不是不可能战胜大盘,而是为达到超过大盘表现而雇佣主动型管理者的投资者们更适合投资被动型管理股票基金。然后,结合主动型固定收入或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的详细数据,可以看到,固定收入投资组合的主动型管理更不可能超过被动型指数的收益,基金管理者收取的更高的费用远远超过其管理收益。

三、主动型管理支出

尽管主动型资金管理业务中存在相当大的规模效益,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收取的年费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持平或上升。可以肯定的是,购买大多数互助基金的交易费用在同一时期已经降低了,其他类型的经纪人佣金成本也有所下降。但持续不断的资产管理费没有反映出随着行业的发展而诞生出的规模效益。资产管理费用的增加也为金融服务业在GDP中比值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同时,指数基金和交易所买卖基金的金融创新成为个人投资者已零成本获得股票和债券市场回报的工具。有人可能会争辩说主动型管理成本是合理的,因其能促进价格发现和市场效率。但没有证据表明现在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相比过去更有效率。

四、为什么费用持续过度

我们如何解释投资者是否要继续为价值有争议的金融服务而支付过量的费用?我也许没有办法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就像金融行业中其它无法解答的谜题一样。但是我建议考虑以下几点会有助于我们理解消费者令人费解的行为。许多消费者通过服务商收取的价格来判断投资建议的有效性和服务质量的好坏,他们会认为一个有品牌的,主动型管理的共同基金要优于一般的指数基金。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共同基金(在一定范围内)的需求曲线为正斜率。

而基金行业的广告倾向于营造一个概念,就是金融投资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主动型管理基金收取的高额服务费是物有所值的。很多评论媒体表示基金行业其实是营销行业,其广告常常会误导大众。基金业绩通常被宣传为“优秀”,但在细则中会说明只有精心选择的和时效有限的,满足业绩优秀的标准非常苛刻。

此外,专业投资者愿意支付给投资经理过高的费用的这个事实似乎特别令人费解,可以肯定的是,机构支付的费用低于个人支付的。机构投资者通常是非常有经验的,他们不可能在支付高额管理费的同时却赚取微薄的投资回报。下面三个因素至少可以从某种角度解释这个难题。首先,机构投资者尤其容易过度自信。很多调查表明,机构投资者可能是独特代表自负和傲慢的例子。他们可能真的相信他们最终会获得超额回报,尽管事实并非如此。其次,我必须指出,最有经验的机构支付的管理费用低于平均水平。投资者如阿里巴巴,可以容易地通过协商降低管理费用,因为任何资产管理公司都会很高兴拥有阿里巴巴这样的高端客户。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多的专业投资者在公开交易的证券中指数化他们的投资。专业投资者将持有的大约三分之一的公开交易的股票指数化。

指数化的增长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每个投资者都做指数,那么谁来确保新信息迅速地被纳入到市场价格中? 肯定地是,拥有一个主动型投资管理者的优点是价格发现的高效以及证券价格更容易准确地反应出不同公司的基础条件。因此,市场上会存在主动型管理这一有用的角色。不太清楚的是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的主动型资金管理存在。我个人的猜测是,为确保获得最佳数量的价格发现,专业的市场活动要比实际市场需求要多的多。此外,我再也想不出合理的论点, 来表述资产管理费用的大幅上涨对于提高市场价格的效率是有必要的。

五、结语

第9篇:金融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次贷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祸起于一种叫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的新兴的资产证券化产品。CDO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美国,随后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迅速发展。2001年DavidX.Li引入了GaussianCopula模型,能够为CDO迅速定价。这一契机让CDO成为全球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中成长最快的衍生产品。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全球CDO发行规模分别为1570亿美元、2730亿美元和5500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各自增长74%和101%。截至2006年底,全球CDO市场的存量接近2万亿美元。此次次贷危机中,美国遭受的损失是3万亿美元,其境外的损失不低于1.5万亿美元。

CDO市场的迅速发展被视为导致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从目前对于次级债危机的反思来看,各方面原因归结如下:

1.金融风险被扭曲为政府信用。传统的房贷是由银行承担相应的损失,因此银行会对房贷对房贷的风险进行严格控制。但是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发现,证券化在分散贷款机构的次级房贷的风险的同时,淡化了贷款银行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在CDO的操作中,由于其构造和定价十分复杂,在债务人以房贷抵押证券的形式出售给投资银行后,后者又将其包装成不同的投资品卖给投资者。在整个购房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由于参与者中有政府背景的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出现,让本应属于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被扭曲视为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债券,从而在风险与收益上出现严重的不对等关系,也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伏笔。

2.由于资产证券化自身的复杂性,很容易造成监管不力,成为寻求高收益的投资者的工具。美国绝大多数次级房贷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由于有大量资金投在次级房贷上,这些机构的资金周转存在严重的压力。于是投资银行用金融创新的手段帮助贷款机构“渡过难关”:通过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信用增强等技术,贷款机构将流动性很差的次级房贷包装成抵押担保证券(MBS)。这样,贷款成为了证券,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还蒙上了投资产品的光环。考虑到次级房贷为抵押品债券评级不高,达不到最低投资等级BBB,因此难以转手。于是金融创新再度利用分档技术(tranching)将MBS债券按照可能出现违约几率分割成不同等级的“块”(tranche),一举化身成为担保债务凭证。最后,对以上不同等级的“块”进行信用评级后,投资银行将它们出售给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一些国家的央行等机构。整个过程由于交易复杂,使得证券化的参与方以及监管机构对房贷信用风险的影响界面和影响深度的估计和监控变得十分困难,同时也使借款人对自身的风险估计不足。

这种缺乏连续交易的透明市场来为其定价的交易机制其实非常脆弱。由于背离了收益与风险对称和相容的基本原则,单依靠理论模型和人为的参数设定来确定其合理价值的量身定制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发生违约风险和流动性缺失的条件下,一旦其中一个环节的现金流不能得到满足,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整个交易由此崩溃。此次次贷危机爆发的起始点就是由于美联储连续加息致使贷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引发的。

二、我国目前情况

据银监会统计,截止到2007年第四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2009.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72%,比年初下降了3.7个百分点,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阶段,主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组建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在银行间发行债券来进行这部分不良贷款的处理。例如2005年12月,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41.7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和30.19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我国探索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奠定了政策框架和发行交易制度基础。2006年12月,在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分别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30亿元和7亿元重整资产支持证券。总结来看,我国对于不良资产处理的特点是:

1.由国家各部委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理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贷款,具有国家公信力。我国的金融服务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针对其生成的不良资产,国家于1999年组建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其初衷就是为了专业化处理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制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相关部委同时制定了配套措施,如财政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税务总局的《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人民银行的《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抵押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试行通知》等多个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法律支持和可借鉴的政策框架。

2.采取多种增级和流动性安排,防范信用和支付风险。不良资产由于回收额、回收时间不确定,现金流在金额、时间、速度分布上不均匀,可能出现相对于预期回收值的阶段性亏损或盈余。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流动性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现金储备账户进行流动性支持,防范因未来现金流波动而导致的资产支持证券支付风险。同时采取超额抵押、分层信用增级、审慎定价等多种增级方式提升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以防范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例:一是采用了优先级和次级的分层设计;二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安排了流动性储备账户以覆盖未来6个月的优先级证券利息,既可起到流动性支持的作用,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对优先级证券本息偿付提供流动性支持。当资金出现不足支付情况时,由服务商提供流动性支持,补足相应差额资金。这样可以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同时降低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从而有利于降低发行价格,提高了证券化的最终回收率。

3.建立对不良资产回收服务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良资产现金流以逾期回收额、变现收人为主,收回难度大,未来现金流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资产回收服务商的能力。建立对资产回收服务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资产回收服务商的最大潜能,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保障。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制定了严格的《服务商手册》,明确了对服务商的奖惩机制和更换办法,保证不因服务商的工作质量而影响投资者的权利。另外,服务商合同中还规定了如果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大会认为服务商不能尽职尽责的服务,那么大会有权更换服务商。这些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服务商风险。

三、几点思考

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从次贷危机中探索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从而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1.认识和防范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住房抵押贷款的安全性是以房价的不断上涨为基础的,当不断上涨的房价发生逆转时,以房屋作为抵押品的资产就会不断缩水。如果贷款申请人出现还款危机又无法通过出售房屋来解决,就会造成贷款违约率的不断上升,使银行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由此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认真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适当的为可能存在的风险积累一定的资金作为缓冲。

2.建立不良资产评估数据库,以达到对不良资产的评估能够及时、精确。各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多年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案例,这些案例能够体现不良资产价值的一般规律,是金融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进行下一步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处置工作的宝贵资源。因此,建议建立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数据库,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案件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处置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建立合理规范的评估参数体系,为交易案例比较法等评估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基础,向评估师提供“市场上类似资产在强制变现情况下的数据资料”,为评估师的职业判断提供切实的依据。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即使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做不到,至少也要形成区域性的典型案例数据库。

3.加快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步伐。在美国次贷债危机中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虽然在次贷危机的传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有效的剥离了商业银行的部分风险,转嫁给了次贷债券的购买者。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而银行体系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如果住房贷款出现一定程度的违约,将可能触发银行体系内的风险,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震荡,所以我们应加快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充分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尤其是随着资产证券化发展不断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沈炳熙,马贱阳.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金融研究,2007,(12).

[2]李佳.次贷危机的生成、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7).

[3]赵江波.解析“次贷危机”中的CDO[J].决策与信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