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初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146-02

1 前言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化学实验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规范,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被顺利攻破[1]。一些化学实验很复杂,或带有一定的危险且有一定的毒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化学实验化复杂为简单、化危险为安全、化有毒为零毒害,实现教学质量的安全、高效。

2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有了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犹如锦上添花,使得化学实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为化学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计算机技术的实验演示具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动态场景、立体声效等特点,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实验操作中的规范经过放大、定格等功能,学生学习起来清晰度高、p松了解、容易掌握,并可以一举攻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真正实现快乐、安全、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形象性、直观性、可视性、趣味性更强。计算机技术可以展示出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可定格、可回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奇妙的画面、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在一饱眼福中学习到化学知识,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学生。化学实验步骤有的可以单独操作,有的是环环相扣的,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有的操作还没有来得及看清,就已经到了下一个步骤。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2]。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与要求,都可以单独制作成图文PPT,供学生观摩学习。学生通过清晰地观看课件,可以得到正确、规范的指导,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实现安全实验 初中化学的演示实验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危险性、有毒性,危险与危害共存,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实验的呈现,但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只能是口头讲解一下。计算机技术危险系数为零,关于化学实验的任何知识都可以尽情展示给学生,真正实现实验的安全与高效。

突破教学重点 基于传统实验的局限性,部分化学实验重点知识的传授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计算机技术不但没有任何局限性,而且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优美的配乐等特色,使化学实验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将化学实验重点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轻松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3 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化学实验的教学进程,同时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个性等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师生互动也趋向多元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用剧情故事式,模拟化学教材中提到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实验部分,再现微观世界反应微妙且肉眼难以看到的现象,同步指导学生实践中可动手操作的实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实验教学中化学素养的不断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剧情式模拟工业生产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内容,尽管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学生的想象力,但是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3]。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三维动画,以故事情节将工业生产过程创编成带有一定剧情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与学习中,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体验到全部的工业生产过程。

如教学“硫酸的工业制法”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和了解三个典型生产设备与三个生产过程。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中,将三个生产设备进行逐一展示与讲解,清晰的画面可以随时进行透视与立体观看,并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剧情式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可以以“一个FeS2分子的旅程”为主题,将FeS2分子以拟人化手段说明反应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通过图画、字幕、化学公式、柔和的配音等动态演示,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轻松掌握。

再现式模拟微观世界反应 化学世界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现象,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是极其抽象的一部分内容,这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无法实现的,用语言也是很难解释清楚的。而计算机强大的放大与模拟功能,使微观世界的运动状态再现出来。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微观粒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高精密化处理,微观世界的形象直观且生动,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了解得更加透彻[4],实现再现式的微观世界模拟实验的完成。如教学“原子”,抽象的原子概念在计算机技术的模拟放大下,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氧化汞的分解变化过程,这种难以描述的化学现象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变得非常简单明了,学生学习起来生动有趣、印象深刻、容易理解

实践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化学实验,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更加清晰,在了解了实验过程与实验注意事项后,对于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完成,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基于计算机技术可定格回放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中的实验步骤与同步的注意事项进行画面定格,指导学生做好每一步的实验。将学生分为3~5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参与化学实验中,根据教师的指导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针对化学实验的每一个实验步骤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如对点燃未检验纯度的氢气发生爆炸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进行正确的实验。

又如在多媒体“实验室”中做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一旦失误,就会有一定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课件,对这一操作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反复模拟实验,一旦操作正确,计算机给予奖励,提示鼓励学生;而一旦学生操作错误,计算机则对水倒流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学实验,既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实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越来越好。

渗透式学习培养化学素养 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实验中的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其独特的功能,采用渗透式教学方法,在学生累积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增加化学视角,形成科学的化学素养。

化学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它在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中具有统率作用,甚至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具有以下特点:

1)化学学科素养指的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体现在化学实验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化学学科素养体现在对于许多具体化学问题的解决上,使其可以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

3)化学学科素养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拓宽视野、提升品质,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

4)化学学科素养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课件中应适时渗透化学知识的核心与精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将化学的思路、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到整个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在化学实验中要采取列表、看图、总结、说明等方法,将化学素养渗透到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逐步提高。引导学生养成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以科学的化学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习惯[5]。

4 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传统实验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补充与提高。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指导学生将思想与行动用于化学知识的科学获取上,让计算机技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密度的增大、知识信息量的扩大、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王阿习.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进一步探讨:以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一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2-135.

[2]张爽,赵伟,郎丽,等.《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虚拟实验平台教学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11):42-43.

[3]陈劲松.虚拟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0(3):147-148.

第2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各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使得财务工作的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支持。

1.1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

电算化系统是一种财务操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批量处理财务信息,同时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基础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日益完善,进一步提升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使得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及时完成,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计算机技术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平稳运行,满足电算化系统的稳定需求。

1.2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保存中的应用

虽然会计电算化能够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提升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但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如何能够安全地保存,以及保存以后的防止泄露等问题,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使得会计电算化数据保存中的问题得到了缓解。计算机技术能够为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存提供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能够预防和破解网络侵袭,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保存变得安全,以及财务工作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依赖于网络技术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要求。

1.3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能够快捷便利地将会计档案进行备份,能够提高会计档案的安全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能够解决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得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预期效果。

1.4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于财务数据的分析帮助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财务分析能够使企业对过去的经营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为未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便未来进行更好地财务决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提高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水平,对企业未来的投资决策进行更好地规划。另外,企业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更好地管理,做出更为合理的筹资决策。

1.5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为财务人员带了便利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在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财务会计中之前,会计工作比较复杂,任务量大,业务的办理耗时耗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是财务人员便捷的办理各种会计业务,省时省力。由于行业和地区的不同,会计记账的方式和方法不相同,会计工作也出现较多的漏记和错记等,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避免很多人为的错误,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人员从复杂的记账和对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来了解最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同时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提升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但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均衡

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多年,但是许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发达地区相对欠发达地区电算化程度高,大规模企业相对小规模企业电算化程度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暇顾及电算化的程度和水平;部分企业对电算化认识不清,虽然有能力实现电算化,但是却不推进会计电算化;甚至我国南方和沿海部分企业由于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还处在原始的手工阶段,当这些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时,手工记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需求,因此企业的财务信息混乱,各部门之间出现重复管理等现象,财务信息处理速度缓慢,企业的效率低下。总之,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于企业的会计工作越有利。

2.2综合型人才缺乏

我国会计行业中,熟练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尽管高校培养了很多计算机、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但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却少之又少。由于缺乏相应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制和环境,社培养复合型人才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由于会计人员只懂财务软件的使用,财务软件出现问题之后,却无法进行维修和维护,一方面增加了企业会计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增加了成本,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2.3会计电算化存在安全隐患

在信息网络时代,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财务数据被电子符号所替代,纸介被磁介所替代,财务数据中不存在传统的签章等手段,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财务信息数据存在被谢洛、截取和篡改等隐患。虽然电算化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和完善,但是网络系统也在发展和更新,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同样得不到保证,财务数据信息一旦被泄露和截取,将对企业的运营和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密码和授权等方式来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成为了必要。2.4计算机软件的通用性差。大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分析功能,而且软件开发公司并不会考虑各个企业的不同特征,将计算机软件的分析功能过分夸大,并且由于程序员本身的专业性所以对于财务软件的核算和决策能力的设计较差,有的企业只好放弃计算机软件的财务分析功能,转为手工分析,这样会影响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市场上的财务软件虽然很多,但是大部分的功能一样即为总账、应收账款和其他部分,并没有从企业的不同情况出发,只是从用户的界面、系统平台和报表处理等方面做文章,无法满足企业的财务会计需要。

3解决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中的问题的对策

3.1提高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认识

在会计应用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然而,很多企业认识不到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应用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都,甚至有些人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增加财务会计工作的计算速度和统计速度,但是也会使得财务会计工作的出错率增加,因此,还是传统的手工处理财务信息比较值得信赖。他们认识不到的是,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计算的速度和统计的速度,更在于在信心社会的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的方式和处理流程以及处理数据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是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计算机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阅企业的财务信息,提高经营者工作的便利性和效率。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首先要让人们看到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效果,其次,政府可以向企业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最后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以便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3.2加大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战略,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精通会计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对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定期培训,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使用计算机软件,还能懂得维护和修理计算机财务软件。通过培训人员的会计知识和网络素养的融合,让财务人员真正的理解了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同时让财务会计人员了解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对为财务会计工作带了的便利性等。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通过远程培训或者网络授课等方式,及时提高财务人员各方面的知识结构,使财务人员在信息时代下,成为一个即熟练计算机技术又具有会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3提高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时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没有好的基础会计管理工作,将会使得企业的报表等的真实性收到之一,影响企业的形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进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和规范,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会计电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

3.4合理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的不同,定制合理的财务会计软件,如果企业不定制财务会计软件,那么企业在订购软件是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财务软件的分析功能,以便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参考,购买符合自身财务需求的软件。在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对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行备份,加强对财务软件的维护,同时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需求对财务软件进行定期的跟新和升级,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

3.5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的普及和发展是未来

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复杂的财务管理中去,既能满足网络记账、远程财务管理和企业绩效评估等工作任务,又能及时全面的地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的科学性,最后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经营状况和收支状况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3.6建立计算机财务信息安全机制财务信息的安全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非常重要,一旦财务信息泄露,企业将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机制首先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提高软件等硬件设施的安全性,其次要安装防火墙,防止财务信息被盗用,再次,对财务信息进行备份,最后企业要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有要求,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充分了解财务软件和财务管理系统,防止企业的财务信息外漏,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成为了必然趋势,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科学处理需要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定时更新和升级,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使得计算机技术和会计更好地融合,将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的更加快速,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质量。

作者:雷曼林 雷浩 单位: 江西九江学院 广州市赛皓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芬.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商论,2016(20):56-57.

[2]孔祥梦.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18+226.

[3]陈婉玲,韦沛文.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08):30-33.

[4]程煜博.试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147.

[5]林丽叶.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69-72.

[6]王岩.基础会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91-92.

[7]丁秀琴.探讨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190.

第3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计算机技术;现状;反思

1远程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

1.1提供新的教学思维

计算机技术为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大多数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育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些被动,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远程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教育的办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学生如果想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需要主动性地进行远程教育的相关学习。这样能够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2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远程教学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内容能够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全面具体。并且将多媒体数字资源集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内容于一身,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纯理论的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和生动,同时,通过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很轻松地构建师生互动界面,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互动界面来得到解决,对于学习需要的素材和资源的下载也能够通过互动界面向教师索取并及时获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内容,变得活泼生动且内容丰富。

1.3提供完善的管理和评价系统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包含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评价部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地评价,有利于老师根据评价内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而远程教育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建立起非常具体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评价系统,通过远程教育的智能管理系统,达到及时收集和获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授课老师的相关建议,老师也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的获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这样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客观地认识。

2我国远程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2.1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计算机技术被投入到远程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国内的高校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使用的远程教育的方法只是单一的远程传输课件的模式,而教学形式还是以面对面教学为主,根本没有全面实现教育的远程化模式。如果想有效地降低远程教育成本的资金投入,就要必须要从远程教学的渠道来入手,可以考虑同国内的一些教育机构的网络课堂合作,建立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在保证投入很小的情况下,让学生们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学校局域网的基础建设中,应重视信息资源、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人才建设的全面发展。

2.2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有待提高和发展

国内的相关教育机构中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盗版和侵权的现象,一些开发者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肆意的剽窃其他成熟的软件管理系统,造成了开发出来的各种软件功能类似、管理一般、适应能力差的现象,很容易就造成系统瘫痪,完全不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这种没有完善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进行和发展。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完善网络技术软件的使用机制,提高开发者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固有的软件开发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特定开发技术,从而保证开发的系统在远程教育中能够正常运行,最终保证远程教育模式的正常运行。

3远程教育的发展

3.1传承与创新

对以往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有效地肯定与传承,对两者之间的实践与关系进行全面的创新。目前导致远程教育没有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就是远程教育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传承,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创新。众所周知,传承一项艰苦的工作,更需要创新予以巩固。通过传承和创新远程教育的优势与特色,是远程教育的首要目的。

3.2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展远程教育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使得远程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简单地说,我国的远程职业教育处于刚起步状态,要想推动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关键是各种政策能否得到全面的落实。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和推进我国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经济投入,制定相关的建设规划,建立行业标准的同时,还要大力的宣传远程教育的先进性和公众性,从而使人们对其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每时每刻、何时何地都能够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习。

4结束语

根据远程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实际进行远程教育的建设过程中,会有更多其他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需要相关学者根据实际问题来具体分析,从而能够以找到最佳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认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突破:它最初的设计是单纯的来提高处理速度的高速计算器,到目前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大多数问题的智能机器,许多人继续研究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使人们可以轻松享受由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和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是用来研究计算机设计、制造及计算机信息获取、存储表示、处理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

计算机技术是研究计算设备的科学技术,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算起,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六十多年,计算机无论从运算速度、缩小性、降低成本或者开发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2.1“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渐让位于“系统合成”型的科技

早期的三大发现(达尔文学说,能量转换,细胞学),在1925--1950年重大科技突破有40多件。而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则为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寥寥几项。50年代后这种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少了,70年代至今,我们人类似乎在循环一个周期,我们将从前的科学原理及技术挖出挖深,并且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就好像计算机基本原理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论起基础仍然没有离开100年前关于程序与存储的设想。而阿波罗宇宙飞船技术,当中没有任何一项是新的突破,而是把原有的理论加以结合组织,并且排列有条不紊准确无误,通过实践得来。

从1904年发明电子管到1946年成功造出第一台计算机,耗时42年。而从发明半导体晶体管到造出半导体计算机,仅为10年左右。微电子精细加工技术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只用了2年不到的时间。超微细加工技术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创造,可以说是同步突破的。“技术突破”型科技逐步让位“系统合成”型科技。

2.2向经济、社会文化、商业流通等各方面渗透

科学是绝对的第一生产力,从前是,现在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潜在生产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研工作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工作的规模越来越大,难度和代价也随之加大,为求经济和社会活动能顺利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

2.3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

从认识客观世界到改造客观世界,形成的专业化与综合性这样一对矛盾体。一方面要求深入客观世界,要求科学技术分工仔细,而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又必须把细分的专业加以整合,毕竟许多工作单靠一方面专业是无法解决的。强化综合性和专业化,正因为此,电子科技渗透国民生活才不致造成极大的困扰或混乱。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把它分为三维考虑。一维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像前几年我们使用的都是286、386、主频只有几十兆。到现在出现了奔腾4微处理器,主频达到2GHz以上。而且计算机向高的方面发展不仅是芯片频率的提高,而且是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提高。二维是向“广”度方向发展,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就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像“没有计算机一样”。近年来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即在广度上的发展开拓。三维是向"深"度方向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目前计算机"思维"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方式有很大区别,人机之间的间隔还不小。人类还很难以自然的方式,如语言、手势、表情与计算机打交道,计算机难用已成为阻碍计算机进一步普及的巨大障碍。随着Internet的普及,普通老百姓使用计算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强烈需求将大大促进计算机智能化方向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则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诺伊曼体制的简单硬件与专门逻辑已不能适应软件日趋复杂、课题日益繁杂庞大的趋势,要求创造服从于软件需要和课题自然逻辑的新体制。并行、联想、专用功能化以及硬件、固件、软件相复合,是新体制的重要实现方法。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自然语言、模式、图像、手写体等进行人-机会话将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的程度。砷化镓器件将取代硅器件。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培养目标就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是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前景广泛,有着巨大的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门学科发展的困难与局限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仍将面临着结构过于复杂、智能化解决难等问题,这些将是我们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需要主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08(01).

第5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37-01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工程中,就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但是目前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着计算机,以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为准,这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将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是当前值得注意的一个突出问题。

1.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这一批技术工程师从走出校门开始,就在计算机上进行工程计算、设计。他们小再经历老一代工程师们通过乎工计算的过程,甚至自日迷信计算机,认为计算机是解决一切工程问题的源泉,简单地信赖计算机。随着人里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但又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里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认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技术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所掩盖了。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滥用开始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计算机技术被抬高到了是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技术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工程师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工程设计师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人家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人里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里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里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利用计算机工程技术已有了很严重的负内影响,它使年轻的一代工程师们相信计算机的安全庄、知识庄和能力。他们变得如此依赖计算机,以至十丧失了正确进行工程计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此技巧。在现实工程实践经验中,工程设计,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模型是千差万别的,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陕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此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人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单纯的依靠计算机工程技术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工程设训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工程设计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认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同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模型对某此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竞不是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机的偏差。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他们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也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这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缺陷。

2.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工程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当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应该让他们知道,工程特性是由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应该不用完全使用计算机就能工作,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是在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庄,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此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要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工程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是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

计算机在为人们提供很多方便、快捷的图像、文字、数值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同时,要认识到计算机不可能能成为人类知识、经验、远见、灵感、创造力、想象力、独立思维的替代品。虽然在工程实践中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但是工程师们必须认识到对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标准等等的全面了解,比对计算机操作方法的了解要重要得多,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

一个合格称职的工程师,应具备不依赖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应具备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对工程的设计思想的能力。能独认地靠学识、创新和丰富的经验,而不是是依赖计算机找出工程问题的正确解答。计算机工程技术只能回归到工具的位置,只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计算、图像、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位置,认识到这点,将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策略起到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对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及其得出的表内数据,而应该更多的凭借自身的工程经验知识,这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明辉.计算机工程技术基础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第6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应用计算机;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14-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传统的高职数学以板书形式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许多问题。将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职数学教学当中能够实现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

一、高职数学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在于实用性。高职数学也被作为一本工具课程,体现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在于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人才。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主要强调需要的基本原则,讲究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数学知识以直观、简单的形式展现,在体现严谨性、科学性方面比较欠缺。

二、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是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数学学习效率,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结合图片、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展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刻、全面,在学习进度方面也有所加快,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通过互动参与学习能够加强自身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高职数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看到、听到,还能亲自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营造一种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让学生从不仅一个渠道获取更多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强化,通过多种方式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保持在积极的状态。教师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时候也能从繁忙的黑板板书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知识与多媒体相结合,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也为学生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性技术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做好准备和铺垫。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但是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讲解单纯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进行实践的结合。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理论教学不能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来消化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方面较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通过演示实践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模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减少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成果。

(三)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进行课件演示或举例说明时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与老师交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现了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和信息知识更新的作用,这一点体现着计算机网络的方便快捷性,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整理收集新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为高职数学教育提供资源保证。

(五)优化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高职数学具有概念多且复杂、思维逻辑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数学的教学内容,降低理论教授的难度,增强应用实用性,通过动画演示和类比举例很好的解释抽象的概念,更好的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与实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三、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不同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条件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不断改变的,随着教学成果、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因素相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学模式又可以应用在多种教学内容上,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和选择上要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下面对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讲解、演示、测试相结合模式

讲解、演示、测试相结合的模式一般适用于理论课新教学内容上,教师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于重点内容要重点提示。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要将图像、动画、视频等插入到课程课件中,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数学课程的“概率论”章节中的“全概率公式”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概率方面的例子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如两个骰子同时出现六点的概率等,通过动画演示展开引入,让同学们产生解答的兴趣,下一步推广到全概率公式的概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接下来教师可通过更多的例子进行类比推论,引导学生思考,利用逐字展开的动画功能显示事件假设,通过显示例题的配图说明各个例子题目中答案及解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例题展示、动画演示、例题分析、解题思路等对概率这个概念熟记于心,在脑海中对此概念印象加深。这是讲解和演示的过程,测试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测试可以在课堂中间进行,也可以在课程快要结束时进行,测试的内容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测试的内容不宜太难,学生处于对新知识刚接触过程中,测试内容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测试内容也不能太简单,这样就是去了测试的目的与意义。所以测试的内容确定很重要,难度要适中,内容要符合所讲内容。测试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在课堂上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答案反馈教学成果,及时纠正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学习误区。

(二)演示、举例与归纳相结合模式

演示、举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抽象理论教学中。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进行演示,主要演示问题的解答过程,分析解答思路和解答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方式,对此类问题进行举例说明,最后,在老师引导下,老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举例说明:学习定积分概念内容时,由于定积分是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求法,由教师对具体的解法进行设计和动态图形演示,通过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出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解答步骤,进一步得出定积分的概念。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众多抽象概念进行理解,通过图形演示和类比推理举例说明,让学生找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三)演示、模拟与验证相结合模式

演示、模拟与验证相结合模式一般适用于定理学习及应用课程。教师在进行课件演示之前要简单的介绍学习的定理,定理应用的条件及结论,通过课件演示定理条件存在时结论的正确性,再通过理论知识对定理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证明。举例说明,微积分中中值定理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屏幕上画一条函数曲线,通过连接两个端点得到一条线段,在曲线上做一条切线,使该切线平行于上述所画的线段。学生对上述的内容具有直观的印象,再结合理论定理进行应用证明,学生在经过图形演示后,加上理论的解释证明对定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

(四)讲解、演示与操作相结合模式

讲解、演示与操作相结合模式一般应用在使用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提高数学计算效率的应用课上。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解题步骤进行演示,对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具体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结果。举例说明,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利用Excel中的统计计算功能来处理数据同居中的假设检验,避免传统的查表求解,节省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操作,加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7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125-02

收稿日期:[HTSS]2007-03-14

作者简介:刘咏梅(1970-),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l)在学科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纵观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人们这样形容:计算机技术和学科教学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两条平行线,各行其是,互不联系。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原因,当时计算机在课程教学中仅仅是个地位模糊的配角,实际中很少有人把二者真正相提并论;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两条相交线,交点是CAI,人们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形式表示出来,改变了学科教学单一、枯燥的形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21世纪则是曲线和渐进线,无限接近、融合,成为一体。此时计算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将成为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被融入到各学科当中,直接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现在一些中等学校用几何画板计算或证明数学问题,用软件模拟物理和化学实验等已初步体现了这一趋势。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学校目前对于计算机技术和课程教学的结合还处于初期阶段,多年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陈旧的教育观念急需转变,CAI的开展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开展CAI还处于初期阶段[1]。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程度的巨大反差。多年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计算机技术和课程教学的关系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目前,在二者的关系上存在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是认为传统教学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开展CAI需要冒一定的风险,特别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对CAI持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 ,计算机和学科教育严重脱节。另一种则是不顾实际情况,过分夸大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刻意追求CAI的开展,以至出现了许多地方评“优质课”把使用计算机作为必备条件,某些学校甚至还宣扬全电脑教学。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对计算机技术和学科教学关系的片面理解。CAI并非简单地把计算机技术加上学科教学内容就可以了,而是必须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实际,联系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创造教学情境,直观、生动地演示教学内容,从而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和重点上,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但目前许多开展CAI的学校并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不是为教而用,而是为用而用,CAI的开展处于表面化,没有真正和学科教学结合。具体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的是现代的技术手段,但仍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来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之外,教师的教学和以往没有本质区别,依旧只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某些知识或现象产生的过程,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里,计算机只是一种载体,一种纯粹的工具,并没有真正使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不顾教学规律,过度使用课件和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华丽

CAI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的特点在于能够把声音、图象和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来演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更易接受,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过多地使用,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思考的过程,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灌输。因此,从教学上讲,目前计算机的功能应体现在“辅助”上,制作的课件要简单、实用、明了,并且不一定连续使用,演示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即可,需要的时候再使用。应重视演示那些抽象、复杂,学生经过努力仍然不太容易理解接受的内容,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脱离实际情况,紧跟技术潮流,缺乏创新意识

许多学校往往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最新动态趋之若骛,盲目跟从技术潮流。如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留心学生心理的变化等等。这些理论都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在发达地区的实施开展也只是刚刚起步,而一些学校却在缺乏足够的论证和实验的条件下推广应用,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树立自己的教学特色,盲目攀比、跟随,创新意识淡薄。

4.重视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许多课件的设计,把“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只需操作电脑,利用课件直接演示并讲解教学内容,教师就像一个操作员,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这样的课件缺少了课堂的精髓――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学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忽视了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这样,就不利于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的发挥。在学科教学中,计算机决不能替代教师,制作的课件应结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并且适时、有度地使用,用得恰到好处。

二、学科课件制作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

现在广大中学学科教师都已认识到CAI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但在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制作完成一个优秀的课件所消耗的时间远远大于传统教学中备课所需的时间,这是在一些地区CAI开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软件的层出不穷,加之许多教师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即使经过培训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对于相对复杂的学科课件的制作来说,他们仍然难以胜任。因此,如何制作合乎要求的课件,加强经验交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制作学科课件的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几何画板,Flash等等,这些软件各有优缺点。一般来说,只有结合多种软件共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体现出优秀课件的作用。也正是如此,所以就加大了教师开展CAI的难度,阻碍了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计算机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清楚了解软件的功能和优缺点,了解课件制作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并能自己完成一些简单课件的制作。另一方面,各学校也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去帮助教师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课件。毕竟学科课件的制作相对比较困难,教师也不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专门学习精通各种课件的用法。因此,课件的制作也应走协同化、合作化的道路,集合多人的力量,并通过网络来加强各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单靠个人能力去完成一切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其次,许多地方CAI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正如前文所说,CAI是一个复杂的构成,它的实践如果脱离教育理论的指导将成为盲目的行动。教师在开展CAI时,必须以“教学面向现代化”为指导,充分领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建构的。应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调查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从各种教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结论,验证结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当前课件的制作缺乏交流性、共享性和可扩充性。由于课件制作烦琐,许多课件仅被看成是评比和观摩时的装潢,一旦完成使命,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被束之高阁,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一些课件的制作过于教材化,缺乏能动性和创新性,没有交流的价值;另外一些较优秀的课件,则由于缺乏有效的说明和制作方法的介绍,使非专业的教师很难拿来修改、扩充,为自己所用。因此,增强课件的共享性和可扩充性已成为有效利用资源,顺利开展CAI的有效途径。

三、对于开展CAI的反思与建议

CAI只是计算机技术和学科教学初步的结合,它是将二者整合为一体的前奏。就目前来讲,我们过于注重它的表面和形式,没有把它看作是一个由多重知识构成的复合整体,没有从深层理论的方面来研究它,从而也就没有真正将计算机技术和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的教学。由此看出,CAI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功底,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2]。这就要求对教师加强培训,促进教师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CAI实践,从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CAI工作,促进课程教学的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CAI顺利开展提供思想导向。

其次,课件制作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教学情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再次,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促进彼此合作交流,保证课件制作的兼容性、可扩充性和共享性,通过网络等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获得最新资料,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以上是根据个人的调查与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是为了更有效的在学科教学中使用现代技术,尽可能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学科教育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第8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计算机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计算机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时,不能泛泛而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而应把病毒发作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对学生有所展示,这当然可以通过找一些图像资料或做课件展示病毒发作时的情景及其危害,让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感性认识。

二、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老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之一;电脑媒体变展示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环节进行: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创作或创造的欲望。

2.提出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考虑用什么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分析问题: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问题,作一下简单或详细的流程演示,让学生对解决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自主探索:解决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去探讨、处理问题。教师可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或步骤。

5.评价及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对某一学生进行讲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亦可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的机会,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

1.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

2.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3.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

4.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意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

计算机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计算机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五、注重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有些人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操作机器和使用软件,这是一种错觉,在信息技术中,应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操作。操作技能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发挥作用。

2.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9篇: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93-01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运用到课堂,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能充分利用声、形、色等多样化信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在教学中,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能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有目的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发挥其优越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

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把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声音、图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能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更为积极,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瀑布》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练练的风吹过松林。”讲读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大家来想象一下。学生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到“哗、哗、哗……”,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那风吹松林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学生纷纷模仿“沙、沙、沙……”,继续追问道:瀑布怎么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呢?同学们有的说是瀑布撞在岩石上,溅起的水花所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一阵东风,把瀑布吹散了发出“沙、沙……”的声音。正在学生纷纷发言、争论不休时,适时引导:下边带着这个问题去亲眼看一下那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不同壮观景象。这时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调出计算机中的视频,观看大屏幕,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声情并茂,把瀑布那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理解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教学突破难点

对一些较抽象的问题,学生难以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应该恰当使用计算机。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如何用脚来爬,对没有细心观察过爬山虎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怎么办,只能让学生真正的看到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时候我们便可利用计算机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深刻的认识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到学生明白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爬的,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难点也就轻而易举的突破了。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挖掘教学内容,在教学进程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整篇都贯穿着作者对大好河山的挚爱、赞美之情。教学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利用计算机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看图片和视频,仿佛置身于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这种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