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设计范文

市场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设计

第1篇:市场设计范文

当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民素质与教育水准提升到一定高度、大众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的精神需求时,人们对设计的认识自然会超越经济的范畴,以“文明进化”的标尺来衡量设计的价值,把建筑、广告、海报、印刷物、工业产品、服装等人们创造物中的杰出的设计作品视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并且将其与绘画、雕塑、音乐、文学、戏剧等同等对待。所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才会有“20世纪设计”珍藏,陈列各历史时期全世界最杰出设计大师的作品;制造业才会像美国的福特汽车和德国的奔驰汽车那样,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将汽车演变与发展视为文明的写照。但是,我们并非生活在国外。今天,没有人怀疑这样的现实:中国是一个整体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不管是消费设计的大众,还是使用设计的企业、社会,乃至对设计繁荣可操“生杀大权”的政府,都必然将工业设计当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工具”。好的设计,在今天的中国消费者看来,是追逐消费潮流、表现个人特点的象征;在企业家看来,是争夺市场、压倒对手、创造利润的方法;在政府官员看来,是推动经济、活跃贸易、增强国力的途径。所以,在当今这个以经济发展定位社会价值的商品时代,设计对经济、对市场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从属性。然而,中国的工业设计思想体系毕竟是构建在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设计师的培养模式、思维方法、设计的风格式样、对设计的评价标准,无不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所以,今天大多数中国工业设计师都不可避免地用“西方设计师”的眼光看待中国社会,急切地希望用“学”到的、发达国家经百年演变而来的设计方法解决正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中国设计问题,更多地以“设计文化”的观念来挑剔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消费大众,抱怨企业家只认识市场、政府缺乏重视、大众消费口味太低,无法接受他们文化含量很高的设计作品。自觉不自觉之间,设计师们把自己摆到与市场对立的方面去了。

由于是这样一种认识基础,许多设计师都会夸大工业设计的社会地位,为自己杜撰出一个由设计师创造的、乌托邦式的社会远景,充满理想主义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并滋生出很强的“设计可以改变一切”的幻觉与豪迈情绪。但是,设计师这种以“文明创造者”自居、鸟瞰社会的自我意识,与中国的现实社会有着天壤之别,是整体指导思想的错位,因而,在实践中表现为设计师与企业之间相互沟通起来有着极大的障碍。

纵观工业设计事业导入中国以来近二十年的历程,发展是很不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设计界本身,在将这个新学科导入中国社会时,不约而同地淡化了它的“应用性”主旨,弱化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意义,夸大其塑造未来的幻想作用,赋予了太多的理想化色彩。因为缺乏“工业设计能够在根本上影响制造业发展方向”、“工业设计可以强国”这类更多与经济相联系的理论导向,过分强调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没能以大量的设计实践成果向社会展示工业设计的经济存在价值,客观上也延误了企业对工业设计经济价值的尽早认识。从另一方面看,实践的滞后也并非是由于当今中国市场不具备工业设计师施展才华的条件,而在于设计师是否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改良市场、创新市场,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排斥市场、等待市场、批判市场。因此,为事业的整体利益,当代中国工业设计人应该有群体的发展策略:从实践的角度去研究如何用设计开拓市场,解决促进消费、提高社会物质文明等现实的经济问题。当我们把设计与市场连接起来,就会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工业设计的价值。从企业管理看工业设计,它是制造业整体运作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重要,却并非达到可以凌驾所有环节之上的程度。在产品开发研究过程中,它与技术研究、产品结构工程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处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上,是各环节通力配合开发设计出新产品,并非工业设计师自己包打天下。从职业性质看工业设计,它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型“服务”行业。有了这种认识,设计师就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企业客户,通过向制造业厂家提供周到的创造,在奉献出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同时,得到企业信赖的汇报。

第2篇:市场设计范文

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建设之车”在高速奔驰。一方面,我们的规划设计者在繁荣的市场经济服务中已成为空间生产者,他们为不同的客户规划着“程式化”的蓝图。

另一方面,我国新生的规划设计市场尚不成熟,许多客户本身毫无经验,企划过程十分混乱。因而,对于规划设计单位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假如有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做3个项目,为什么只做1个?因为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买单。

这是经济时代的产物,“需求决定一切”——这是一条经久不变的市场规律。

在规划设计中,被用得最多的词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而规划设计中最轻易被忽视、也经常被忽视的内容就是“生活”—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许多规划设计不顾最基本的场地要求,将任意“拼贴”“拷贝”的城市空间形态随处“移植”。从本质上讲,一种城市空间形态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气候、地理环境相适应、协调,城市空间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积累,逐步创造,有机形成,决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与刚学习美术的入门者一样,我国国内的规划设计者是规划设计市场的入门者,传统的中国文化,在短时间内无法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之路,“临摹”成为惟一出路,这并非不可取,问题的要害是要看明白了再做。然而,事实上一些毫无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进入市场便能跟着做大型项目,还没等他们完全明白过来,便已进入生产状态,他们缺少一个经验传承与积累的过程。“缺乏判定”,已成为许多青年规划师的通病,因此,用“工具齐备、目标混乱”来形容当前的规划设计市场,并不为过。

我国有13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为12亿8千万m2,这大约是日本(1亿100万m2)的11.6倍。一位日本同行在北京寻找合作事务所时,发现主持事务所的大都是从国营大设计院出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着相当于区域规划尺度的项目[1].旺盛的市场需求把许多年青人推向了规划设计舞台的前沿。

规划设计者是市场中的产品供给者,市场的另一端是“客户群”,即各级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形象工程”往往来自政府,“炒作工程”则来自开发商,由于这些“客户”对基本的建设程序把握不当,在未进行理性、正规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或经济分析之前,就匆匆进入形态规划设计阶段,导致招标成果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2].

在上述情况下,某些大型规划设计项目的邀标,选择了在策划和规划上并非其所长的境内、外规划建筑事务所,使其凭着设计师个人的想象、设计观点和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仅靠走马观花的调研、有限的感性材料及数据,便做出了一个个“大手笔”的规划,其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益显然是不可靠的。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业内人士应该怎么做?

2、竞争与合作—规划设计市场中的业内人士

我国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主要有3类设计单位:国内规划设计院、境外公司、民营设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目前,虽然境外公司拿走了许多国际性的项目,但规划设计市场仍主要由本土的公司主导。另外,新兴的民营建筑事务所发展速度很快,其潜力不可小看。

在国有规划设计院改制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部分设计院在改制的同时,采用了兼并重组的模式,使自己的客户群迅速增强—伴随市场的扩张,产值大幅度增加,这其中行业调整的产值大于行业重组的产值。2001年3月,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院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股份转换,同济大学成为设计院的主要持股人,其产值从1998年的0.45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4.5亿元。同样,华东、上海两院携手组建了上海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陆续兼并了其它设计院,2003年,它的产值超过了5亿元[3].

在民营设计公司里,有国内知名专家,“海归派”开办的设计事务所,也有在国内经济转型和市场转轨时期萌生的,挂靠在大中设计院旗下的中小型设计公司,这类公司良莠并存,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与大设计院相比,民营公司机制活,包袱轻,在市场中如鱼得水。一般来说,直接从事单一的规划设计业务的民营公司比较少,大部分公司以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为主,规划业务处于次要地位,这与我国规划编制的审批程序与资质要求相关,许多民营公司即便有实力进行规划编制,但也需要与国有的规划设计院合作,才能具有规划资质。

在冲击规划设计市场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海外兵团”,这些境外公司在开拓国内市场时,一般先雇佣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华人,然后进入中国地区成立办事处,公司在中国以国际公司的品牌来运作项目;也有一些公司由外国建筑师和规划师直接介入,不找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本土化倾向,他们希望住在中国,生活在中国,做中国的规划设计业务,但这是极少的现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达到70%以上,因此,城市建设项目的规模一般与中国国内相差甚远。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一般成立咨询机构,而非事务所,由于建筑师事务所有时也涉猎城市设计等项目,因此,进入内地的许多国外设计机构本身所从事的业务背景往往是建筑设计而非城市规划。

目前,国内规划设计项目的运作,经常出现几个单位合作的情况,比如,某城市规划院与境外公司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境外公司的国际背景与设计经验、国际取费标准,另一方面可依靠国内规划院的治理与资质,在市场上取得双赢的结果。

更多情况下,国内、国外设计单位之间处于一种明显的竞争关系,许多大型的规划设计投标都由国外公司与国内设计院、民营公司一同竞争,在同样的业务能力水平下,治理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即如何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使业务治理流程以最高效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开拓新的社会资源的能力)成为规划设计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境外公司经常利用国内设计公司与规划院的资质,以及国内人力资本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回报;而国内规划设计单位则利用固有的社会关系、资质与业务渠道,在与境外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学习对方的治理经验与文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主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规划设计市场不乏优秀的人力资源,这些资源是竞争力的集聚点,但却往往易被资本雄厚、治理经验丰富的境外公司吸引,开展业务需要人力,因此,失去优秀的设计人才就意味着失去市场。

我国许多城市规划设计院在“改制”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第一线规划工作者的境遇,从而使大量的人才流失。这种制度变迁,意味着私营公司与境外公司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大。

3、文化缺失是一种遗憾—市场运作需要文化支持

文化的本质是人性,这也体现了城市规划最根本的目标—“以人为本”,而随着规划设计市场化的开始,许多打着“以人为本”旗号的规划正在破坏着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人们经常在文章中读到国际化与地域化的争论,这种争论是肤浅的,其深层次的内涵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冲突。

从生活上对人的关怀是最温柔的举动,而在中国利益驱动下的规划设计市场,还无法达到这个深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而这种缺憾将影响许多人的一生,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别人为他们规划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都市里,人们在心底无声地呐喊:“还我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还我们一个安静的生活,给我们一个清洁而健康的世界!”

文化是文明过程的结晶,当前规划设计市场所实践的每一步都将影响城市未来的文化形态。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这条规律无关乎社会关怀与道德伦理,而城市规划最本真的价值指向却是一种对市民大众生活、工作、出行的真切关怀,因此,可以说,城市规划的市场竞争应该体现在这个价值基础上,而不是供求关系。目前,规划设计市场也已熟悉到假如以设计取费作为衡量准则,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偏离。

城市规划文化在市场运作下已逐步体现出时代要求,许多业内人士已经熟悉到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形态规划,更应关注、研究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动力,即城市政治、经济与社会内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行业收入固然是好事,但更应体现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规划师作为实践层面的操作者,应时刻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否则,随着业务量与收入的增长,城市规划的文化价值却被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甚至是缺憾。因为形态与平面构图无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等实际问题,城市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已是势在必行的行业变革,这是市场化运作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的课题。

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也许人们还未意识到,规划方案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可能与私有财产有关系。过去我们要求每一位市民“舍小家为大家”,人们习惯了忽视个体利益,按照政府意愿调整利益关系,如今面对这一矛盾,人们要有足够的思想预备和技术储备[4].

4、大家都有“杀手锏”—规划设计市场的治理工具

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需要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委托者,其次是利益集团(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与集体),而受委托者一般是规划设计单位或个人。介入市场最深的是利益集团,它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作者。政府往往着重于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平衡与良性发展。因此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下,政府还会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条例来约束利益集团的市场运作,规范土地运营的市场行为。

在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政府既是外部环境的营造者,又是最大的委托人,政府最大的治理工具是法规与政策,这是推动或制约规划设计市场的先决条件。随着政府向服务功能转型,其委托人的角色也将逐渐淡化,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以防止权力集中所导致的腐败行为。

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集团的治理工具—价格杠杆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正是这个来自客户端的“价格杠杆”,促使规划设计单位努力从“品牌”“服务”“经验”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身价,因为这些是衡量规划设计单位身价的砝码。

当前,我们制定的收费标准仍是一个底线,无法指导市场运营的实际取费。在实际运营中,随着城市规划收费标准日趋多元化,许多有品牌的规划设计单位凭借实力可以拿到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的规划设计费用,而许多私营的规划设计公司却很难收取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设计费。市场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究竟市场运作不同于规划设计业务本身,利益集团更看重的是品牌、实力与业绩,这是定价的出发点,假如你是规划设计市场的新秀,那么就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

规划设计单位在市场中并非没有主动权,成功的规划设计公司往往有3个秘诀:第一是和谐的内部环境;第二是有效的市场策略;第三是优秀的规划设计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许多设计公司具备了第一条与第三条,但往往缺少第二条,因为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策略制定者、实施者往往是业务人员,在市场经验与运作能力上的欠缺,使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新秀”公司难以成长的内部因素之一。

规划设计单位的市场治理工具是行业规范,设计人员对行业规范的熟悉程度是公司介入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经验是规划设计单位的宝贵财富。

对规划师个人而言,市场准入制度是取得“注册规划师”资格,另外,行业协会的“规划师职责”也是制约规划师个人行为的标准。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的《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规定了规划师的四大职责:第一是规划师对公众的职责,向公众利益负责是规划师的首要职责;第二是规划师对客户、雇主的职责;第三是规划师对行业和同行的职责;第四是规划师的自我职责,规划师必须努力提高职业素质、工作效率及知识水平。

因此,可以说行业协会或学会对规划设计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作用是将城市规划行业的基本价值定位在公众利益的基础上,使规划师的个人行为在受到市场价格杠杆的侵扰下,依然保持该行业的独立与尊严制度。

5、建立的学术探讨—“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经常听到新上任的市长抱怨:城市规划落后了。细细琢磨这种批评可能有两种含义:一是觉得城市规划行业过于保守,大家都忙着扩规模,上台阶,你却经常“泼冷水”,一会儿强调珍惜土地资源,一会儿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二是说城市规划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落后了,至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

其实,市场治理涉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内容,可以拿来进行学术探讨的主要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我国规划设计市场的培育与国家政府行政职能的转换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文所述,只有政府从市场中脱离,更多地站在市场外部环境建设、服务与监督职能上来引导市场,规划设计市场的组织才能更趋多元化。

我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现行治理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3个缺位上:一是省和地市(州)两级政府对下级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缺位;二是在城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缺位;三是对‘长官意识’‘乱指挥’制约的缺位”[5].

另有规划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漫长的审批和核定周期,使许多城市长时间处在合法的总体规划不好用,实施的总体规划不合法的尴尬境地”[6],这说明,当前规划设计市场的外部环境仍有待于改革与转型,低效率的治理制度已经成为制约规划设计市场高效运作的一个“瓶颈”。

浙江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姚昭晖副处长指出了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面临的五大矛盾与问题。这五大矛盾是:①城市规划的战略性与政府任期政绩显化性之间的矛盾;②城市的扩张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③城市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开发商利益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④城市规划过程的封闭性与规划工作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⑤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7].这些矛盾集中体现了目前社会制度转型期间的城市规划现状,也是当前规划设计市场外部环境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另外,问题中有4个问题与市场治理有关,如第5点“治理职能被肢解”具体表现为规划职能被分割,规划空间被分割,专业规划各自为政的现象,这与政府监督职能的地位有直接关系;第6点“治理依据模糊”导致规划决策与实施治理机构权力重叠,造成治理上随意性很大;第7点“违法处罚”只有象征意义,很难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第8点“社会监督缺位”—由于规划治理工作是封闭运行的,公众不了解规划的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虽然规划的民主化一直在被倡导,但是土地权属关系一直很模糊,这是导致公众无法介入规划监督的直接原因。在市场机制下,只有当具有明确归属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有可能引起纠纷。假如利益对象的责任不明确,公众利益就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所谓“公地的悲哀”,皆出于斯。

第3篇:市场设计范文

《时尚北京》:从东西方的顶级的设计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设计的理念上、人文理念上会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会体现在设计的产品当中。请您阐述一下关于设计、跨界设计和人文理念的理解。

博恩:我到中国来已经20多年了,现在我跟中国的设计界有了更多的接触。1998年我第一次到了上海,那一年上海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展览有关西方的设计展,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一点,只感觉中国设计界的热情非常高,同时在与中国设计界朋友接触之后,我注意到我们确实是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当时我对中国人的设计价值认识一无所知。在后来的几年当中,当我对中国加深理解后,对中国的愿景、中国的市场机会等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机会。同时我也理解到,与中国设计师开展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我自己的设计职业生涯,同时我们也在亚洲的很多地方看到了不同的设计,比如韩国,这些设计的成功告诉我们必须跟当地的设计师进行结合。我自己是平面设计开发出身,但是需要和不同的学科进行互动,因为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我们必须和工业设计师、时装设计师等等进行互动,这样在品牌建设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继续推动自己的愿景,进一步的发展市场。客户会给我们更多的反馈,在西方就是这样。同时我们觉得有时候自己的介绍是非常无聊的,比如在城市品牌建设的时候会涉及到城市的建设,如果我们看一些这个城市的介绍,谈到开放、透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等等,这些都是介绍当中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但是再看这些LOGO是很重要的,LOGO的行为是关于社区、关于真正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市民的情况,怎么样帮助市民在集装箱一样的城市当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我们都是在这样的城市中,比如我们现在在北京,阿姆斯特丹也是这样。从我一个西方人的角度看,我知道在北京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生存在这里,比阿姆斯特丹多多了。我们需要有设计师为不同的城市打造不同的形象。

《时尚北京》:我们看到了您的几个非常精彩的设计,我对一个设计非常感兴趣,能不能请您讲一讲设计背后的故事。比如您给苹果公司设计的一个图形,我想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因为我也看到您在给中国一些品牌设计,中国这些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企业还很少,我也见证过一些变化,比如我也见证过联想从LEGEND变成LENOVO。您愿意给这些中国企业提出哪些建议?

博恩:我做过苹果apple的设计,还有珠江三角洲的步步高OPPO的设计,苹果在80年代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为他们做了设计,有一天我们为他们设计了这样的LOGO,对美国人来说,欧洲是非常复杂的地区,要到欧洲来要跟芬兰人、葡萄牙人、爱尔兰人等等讲美国的东西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欧洲的文化非常错综复杂,所以我们给苹果打造了这么一个LOGO,就是统一的LOGO。

在设计的时候,如果要一种身份感的话,我一般会设计一种比较耐久的东西,会设计经久耐用的东西,这是1989年的设计,是非常老的设计了。它不是通过电脑设计的,苹果要求我们用苹果的电脑来设计,我说不行,我们的创意不是机器,我们不能用电脑来设计,我们用手来设计。他们说可以,后来我们拿出结果来,他们很满意。我们跟他们在这个项目上连续合作了五年,非常成功。

第4篇:市场设计范文

据易观国际分析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脑台式机市场总销量将达到2600.2万台,从2006年到2010年的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13.4%。

在影响台式机市场销量的因素中,促进因素主要有互联网及网络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及四、五级市场与农村市场等新增市场的发展;阻碍因素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对台式机的替代及一、二级城市市场的台式机拥有量趋于饱和。

电脑市场一般分为商用和家用两部分,这两个市场的目标用户对于电脑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

家用PC更多地注重娱乐功能,特别是在影视、游戏方面予以增强。

与家用PC相比,商用PC需要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而不同的行业对于电脑的需求也大不相同,例如普通办公应用只需要处理基本的文案操作即可,而一些图形工作室的电脑则需要比较强大的显示功能,影视行业对电脑的需求是在视频功能上的进一步加强等。

显然,商用PC市场是一个更需要细分的市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行业对性能或功能要求的设计是市场对商用PC的最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品牌商用PC的型号比较复杂,甚至同一个型号之间还具有更细化的不同配置,显然这些都是对应不同需求的设计。

然而,如此细化的市场需求是任何PC厂商都不可能去适应的。因此商务PC也在主打定制的概念,大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要求PC厂商设计出适合的配置,只可惜大规模的定制对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是不能实现的,还是需要在现有的机型中进行选择。

集成化 整合化

其实,商用PC厂商早已经注意到这样的市场需求,而适应这一市场的方式更多地落在对商用PC的通用设计上。

如果在各个商用PC厂商主页进行产品检索,我们很容易发现相同时期的商用PC产品无论设计还是配置都很相似,甚至不同时期的商用PC设计概念都没有变化,那就是集成化、整合化。

在英特尔推出整合主板的概念之后,整合作为最佳的低成本解决方案迅速占据了商用PC市场。采用整合主板搭建起来的PC可以满足常规商务办公的需求,并得到更低的价格。

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整合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统一、综合化设计的具体体现,目前的整合主板功能越来越完善,而性能也不再像早期的整合型设计那样低下,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当然,对于多数企业,仅仅提供一套整合主板的电脑并不能满足性能、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这就还需要商用PC设计的另一思路――扩展。

即使采用了整合设计,商用PC依旧保留了较强的扩展性,提供比较丰富的主流扩展插槽,如PCI、PCI Express 1×、PCI Express 16×等,此外一般的商务PC都提供了比较多的USB接口,基本能够保证常规扩展的需求。

那么,作为商用PC厂商,他们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在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为半成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CPU配置、内存容量、硬盘容量等基本因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需要的板卡、配件,满足自己的要求。

液晶显示器成主流

液晶显示屏幕在占据了家庭中电脑、电视等的桌面之后,又开始向办公室的桌面扩张,如果说前一两年我们还可以找到选用CRT显示器的廉价电脑的话,今天的商用PC市场显示器都已经走向了液晶,这主要是今年液晶显示器的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好处。现在,选择液晶显示器和CRT的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在显示器的选择上,各个PC厂商都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可选型号,而其中的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小小改进十分实用。例如,有些型号的显示器内置音箱,而且几乎不影响显示器的体积;有些可以旋转成纵向的屏幕使用,在阅读网页或文字处理软件的文字时可以同时阅读更多内容;有些显示器带有USB HUB功能,即使把机箱藏在桌子下面也可以方便地使用USB设备;有些采用可左右转动的显示器能够让多人协同工作的时候更方便地看到屏幕。

此外,选择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可以进行多屏幕的组合,获得更大的视野和更方便的窗口切换。

相比传统的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虽然依然担负着显示这个重要任务,但是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应用习惯,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和功能设计的进一步提升,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到更多基于显示设计的更新应用方式在商用PC上出现。

音箱设计需内置

与家用PC不同,商用PC对音响效果几乎没有任何追求,一方面是因为在办公室里本来就不适合播放音乐,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办公室桌面对空间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商用PC都没有将音箱作为标准配置的内容。

然而考虑到电脑在运行某些程序的时候需要通过声音发出提示信息,绝大多数商用PC都提供了机箱内置音箱的设计。虽然内置音响效果并不好,而且一般情况下声音很小,不过足够听到Windows或其他软件的声音提示。当然如果需要,完全可以另外购买音箱或者耳机满足自己对音响效果的要求。

内置音箱的另一处不足在于音量调节的不方便,需要通过操作系统的软件操作进行调节,略显得麻烦一些。

设计更注重安全

国内的商用PC普遍把宣传点集中在安全方面的设计,通过软硬件的设计保证用户资料的安全。更夸张的设计竟然包括对所有接口加锁,用上锁的机箱禁止他人使用。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最原始的笨办法反而最有效。几乎所有的商用电脑都设计有加锁的部位,有些是可以将机箱锁上,禁止更换内部配件;有些可以把电脑锁在桌子上,防盗;还有就是对前后面板接口枷锁,可以防止他人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复制需要保密的信息,甚至禁止他人的使用。

外形小巧、稳定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写字楼里面,每一位员工的座位都是很狭小的,因此我们自然需要电脑的体积也更加轻便,一方面小巧的电脑可以节省桌面空间,另一方面搬运起来也更为容易。

目前的商用PC市场上轻小型的主机并不新奇,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设计上的不同。

轻小型的电脑主机从结构上看有两类,分别是ATX架构和BTX架构,这两种结构的主板设计完全不同,因此追求轻小的方式也不同。

ATX架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架构,发展较为成熟,在ATX架构基础上实现的轻小设计基本上是以缩小的方式实现,机箱内部空间更紧凑,因此对散热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在BTX架构基础上实现的轻小设计则依靠结构方式实现,因为调整了机箱内部的结构,虽然空间更小,但是散热性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小巧又能够保证运行的稳定。

越来越小巧的机箱让机箱不必再藏身桌子下面,摆在桌面上十分美观,甚至可以成为桌面的点缀。

光存储普及化

第5篇:市场设计范文

第一阶段审视自己寻找差距

入世前后的一段时间,各种声音都在提醒大家“狼来了”,狼真的要来了,如果再没有应对措施,五年之后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国内设计企业将难以生存。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比较兴奋和紧张,猜想着外企大规模兵临城下时会是什么样一种状况。从政府到协会到企业各种层次的“应对WTO”研讨会几乎是所有会议的主题,各行各业都出台了“应对WTO”的官方报告,民间学术研究成果也颇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阶段,走出去放眼界,广泛的国际考察和学习,了解“国际惯例”,取人之长,对比自己,各行业都比较系统地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很认真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寻找差距,提出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思路。

时任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副司长的王素卿于2002年2月发表了《设计行业如何应对WTO》的报告(以下简称《应对》),从设计企业和行业管理两方面寻找差距。报告认为企业的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以及体制方面,政府和行业管理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还不顺,法律、法规不健全,且执法监督力量薄弱。另外是行业协会发展不够,其职能和作用与国外行业协会相比有较大差距。面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企业的对策是加快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灵活、应变能力强的机制;由单一设计业务向为业主提供多功能、全过程服务延伸,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基础工作的投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政府的对策是完善资质管理、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完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监管。建议制定《外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应设计、咨询机构进入我国设计市场管理规定》,按照WTO的原则进行管理。王素卿在报告别提出,建议制订《建筑(专业)设计招标投标实施细则》,明确建筑工程可试行概念设计招投标(即简化的方案设计招标),重要、大型建筑工程实行方案设计招标;专业工程设计招标重在选单位、选人和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提倡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不宜搞初步设计招标;经批准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可直接委托有名望的大师、知名人士进行方案设计;五是“政府采购”不在WTO的多边协议之列,因此可以参照其他成员的经验,给予本土行业适当保护。可制定相关政策限制这类项目的国际招标和境外公司投标。还强调要审慎开展资格互认,依法保护行业利益。

第二阶段转视“敌”营构筑“工事”

在WTO承诺协议中规定“跨境交付”不受限,但市场对此缺乏监管办法,导致多数所谓“外企”其实只是在某中国之外的地区注册之后就在国内从事设计,基本上是全本地化运作。外企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参加招投标不受限,项目不受限,设计费不受限,有时不仅做方案,连施工图一起完成也不受资质之限。这一切确实严重影响了内企的心态平衡。《应对》报告中所提出的通过对招投标的管理以及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对高端项目进行适当的保护,限制境外公司投标的思路也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但在整个五年期内,并没有出台类似的文件。

因为外企有超级待遇,因为有“合作设计”的要求,渐渐地内、外企业之间建立起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发展为合资。开始主要在大公司之间进行,后来一些二线企业为了占得合作先机也主动“引狼入室”,替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打通各种关节,帮助其快速进入。当然外企主动上门要求合资的也有不少,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最快地进入“状态”。

市场既然如此还能保护什么?又能限制什么?政策层面是开放的,而通过合理、合法、合适的方式达到保护自己,阻拦外企长驱直入最直接、有效而且也符合国际做法。企业家们通过多种渠道“上书”,呼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设立技术壁垒以与入世承诺协议中的条款打“球”。那么,哪种办法最具有杀伤力?中国建设市场实行的是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个人注册资格管理也逐渐加强,企业审请资质有一定数量的注册人员的硬性规定。通过对外企实行资质管理,把它们纳入我们的市场管理轨道,他们就要和国内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接受市场监管。

2002年下半年由建设部和外经贸部接连出台外商投资建筑业、设计、规划企业管理规定(俗称113、114和116号令),按照中国目前实行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对外企在国内的“商业存在”提出要求。《外商投资建筑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114号令)要求在中国从事设计业务必须取得工程设计资质,外国服务提供者一定要是国外注册人员。而且规定,“成立独资设计企业,取得中国注册资格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人数不少于资质分级标准中规定总人数的1/4,而且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中国每年的居住时间不能少于半年”。这些规定被认为是说开放之言,行限制之实,因为首先当时外国人根本无法取得中国注册资格。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是资金、技术和经验,在人力成本上只有当地化才能有利可图,因此对外方人员的数量、本地居住等要求,难以做到,在国际上引来了抱怨之声,政府迫于压力实行缓兵之计,对出台的政策作了小幅调整。2004年5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设计活动的管理暂行规定》(78号文),提出只要选择一家够资质的中国企业合作就可以从事工程设计。

所有应对的办法中最根本的是修炼内功,强身壮体。所以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推行设计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大家搞活机制,明晰产权,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专业设计事务所,以与国外的体制相对应。2000年12月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管理办法》、《建筑工程专业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开始了事务所的尝试,当时提出发展150-200家。2003年11月建设部《关于受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申请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申请建筑、结构、机电专业设计事务所资质不受指标限制”,全面放开了事务所的申请。一大批生机勃勃的民营设计事务所得益于中国入世诞生、生存和发展。

第三阶段拆除防御握手言和

2003年6月,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签署CEPA(关于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后,同年12月建设部、商务部颁布了113、114、116号令的补充规定,允许自2004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可以在内地以独资形式设立这三种企业。但要求没有改变,只是时间提前。到2005年12月6日,建设部发出“关于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二》有关事项的通知”,对技术人员的当地注册和内地居住时间条件有所放宽,即要取得中国注册资格但没有要求当地注册,在港居住时间亦作为内地居住时间。

此后到2006年10月,建设部和商务部再一次对外资企业的商业存在出台文件《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尚未结束时就于入世五年期结束的当天12月11日开始执行。文件中说可以聘用中国注册人员来达到取得资质所要求的人数。对境外人员在内地的居住时间亦没有要求。至此,外资企业取得资质与中国企业一样毫无悬念。

《应对》提议制定的《建筑设计招标投标实施细则》,是对此前已于2000年10月出台的《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第82号部长令)的细化。但直到2006年11月9日,建设部市场管理司才出台了《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算是82号令的延续。其中的变化有,82号令中“建筑工程的设计,采用特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或者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直接发包”的条文没有下文。“概念招标”被细化,与“方案招标”并列被作为招投标的两种方式。而王司长所设想的“大中型项目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来限制境外公司投标”也没有了下文。至此,想在方案设计方面对外企有一些限制的想法也“寿终正寝”。

第6篇:市场设计范文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时装剧一直算是内地连续剧集进军海外市场的短板。中国内地电视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并不优于其他国家。内地电视剧的创作团队更多的将观众的主体锁定在本土观众身上,因为国内庞大的收视群体使得他们在创作作品时候即使不能完美完成创作也可毫无后顾之忧。

市场发展分析

时装剧作为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当今热络的电视剧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在2011年四川电视节上,国家广电总局在接受央视电视剧频道的专访时,预测今电视剧市场的走向会一改往年年代戏和战争剧一统银幕的绝对优势,转而向时装剧、家庭伦理剧、偶像剧和励志剧的天下。这些紧密联系和展现当下人民生活的剧集将成为来年银幕的主角,并受到广大观众的检视。回顾2012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媒体播出的时装剧目——《夫妻那点儿事》、《心术》、《浮沉》等。确实创下了不俗的收视并赢得了观众相当的口碑。相对于八九十年代电视剧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所面对的受众群体而言,现今的观众在观赏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审美需求也大幅提高——这使得广大的从业者都必须以更加严格的创作标准来关注电视剧的本体创作,力求推陈出新,创作出更贴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作品。

中国本土的连续剧一方面并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竞争力,也很难在巨大的海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另一方面相对于2007年前内地时装剧创作的赢弱而言,近年来的进步可圈可点:在2009年按照百度搜索量所做的统计调查的热门连续剧排行榜前20强中,内地时装剧只占2到3成,包含《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在2010年同类统计中,内地时装剧有着明显幅度的增长,增至4成,比如《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作为网络播放媒体中翘楚的优酷视频,2009年和2010年电视剧集最流行的前20名中,内地时装剧上榜的寥寥无几,但2010年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暑期,创下连续数天的收视奇迹,刷新了中天八点档的收视新高,并在观众群掀起了一阵“媳妇”热潮。这始料未及的结果,展现的是台湾观众对于内地时装剧的认可。中天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此次的热烈反响,中天将计划下一步购进《蜗居》、《杜拉拉升职记》等多部口碑上佳的内地热播剧。这无疑是对以往单一自产自销的内地连续剧的一种强烈的激励和鼓舞。必将带领其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场景设计探究

无论从何种方面着眼,一部戏的出炉总会给观赏它的人们带来许多或褒或贬的现实思考。就目前的国内影视剧创作而言,秀本难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们可以暂不谈剧本的问题,但它的核心实指是美术创作。这个问题对目前的大多数观众而言显然是陌生的,因为太多的人在看一部戏的时候往往并不会去关注它,对他们而言戏看明白了就是得到了。这原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整个戏剧环境中,无论是古装,还是时装,美术创造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若能运用正确,它将为整部戏增强许多“诱发”作用。观众的情绪将在它的无言带动下进入剧情当中。虽如阶梯般的舒缓、平和,但却极富内在张力,使人们观影之后于心中留下真实而美好的影子。这影子的极大部分指的就是“场景”问题,在众多的中外影片及大量的优秀电视剧中以景抒情的例证不胜枚举。通常而言场景本身不具备说明剧情的能力,它所能做到的而是呼应演员的表演情绪,使观众在某一独立或连续的场景环境中去感受影像的真实,在观影思想的幻化中完成全部的观影审美体验,从中去思索面对的客观问题。基于这基本原因,场景的创造及归纳应该是有所指向的。

对于现代戏而言,美术创作部分的重头戏“场景”问题应该不受创作单位及体现部门的另类关注,正因为所完成的剧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十分遥远,所以在创作上反而要更加慎重。过于夸张的体现及毫无道理的随意性安排都会使影视剧的质量大打折扣,使一部分“有心”的观众疑心重重,甚至质疑片子的真实性。影像不同与书画艺术在创作节点上必须尊重它的客观性,要以真实为基础,合理地处理外化环境,让人们相信此情此景就在身边,坚持这一点,场景观念才会生根,才会迎合大多数观众的视觉品味。书画作品可以抽象而影视作品必须平实,这是他们之间致命的个性差异。近年来,部分时装剧几乎具有相当的口碑,但并非都是良性的。本着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心态却打造出了一部或更多的想让大众来接受的剧且本身就是战略出位问题。让大多数观众看不明白的片子能称之为好的剧目吗?一年前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进入院线,这是一部典型的时装剧,不仅时装还“时尚”,可观众反映并不良好,这当然和剧本有关。可同样在场景营造上也确是泛善可陈:那虚幻的场景模式,恍如隔世的水晶般的环境交待变成创作者的独享盛宴。用商业广告的手法去创造属于平民的电影,难道城市题材就不可以“平实”吗?时下“金领”的生活真如此壮丽吗?这完全是主创的名人探戈,与主流电影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对而言,2012年央视的开年大戏《幸福来敲门》则是另一种气象:平实的场景营造观念,可信的市井生活场面……虽然都是杜撰,却能让大多数人沉醉其中,不能不称其为好戏。当宋宇生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最后敲开江路那件小屋的瞬间,温情环抱了所有观众的期待,做到了真正的情景合一。这不就是电视剧创作的“前期图谋”吗?对时装剧而言,场景的经营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质及主张,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美术师在创作中学会控制情绪,不套用学理上的观念,学会改造。适当的改造往往比一门心思只想去打造来的更加生动及合乎要求。一条街,一间房,若能真正揭示演员身份及生活品质,只要是真实的,都是值得创作者去局部推敲从而完成影像上的要求。

“短兵相接,打完就走”——是时装剧的用景观念。美术师要具有独立的用景观念,把现实容纳入剧情当中,合理地去进行场景剥离,掌握景为我所用的宏观格局。在色调、空间、形式、距离等几方面进行学理上的合理研判,时装剧的场景使用还是有规可循的,当然对于在全剧中起核心作用的主景创作则要采用另外的解决方式。随着国内电视剧产业的日趋成熟,一些院校的传统专业也向其进行了一些功能上的转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创作要求。从相关的学理上分析:影视美术通常所指是为电影及电视艺术进行造型设计的艺术,其最大的效能就是根据文本要求为演员提供合乎剧情的场景形式及场景成品,使演员在台词表达与肢体表现的过程中寻求幻觉中的回归景象,从而使观众更加认同其真实性。现代戏的用景观念,没有太多的规律可言,即便是具备条件可以创造,但绝大部分也要考虑受众者的心情。因为其离我们真实的生活太近,创作者满怀独立的用景思想,用心经营的场景,观众往往很难认同。

第7篇:市场设计范文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尚未成熟,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和产品设计工作仍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建筑界的各行各业的工作量都比较大。由于人才的短缺,大多数建筑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他们每天埋头于处理各种各样的设计项目,很难抽身到其他的事情中,对于目前设计行业发生的变化他们更是不会洞察到。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们很容易丢失方向,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我国设计行业的变革似乎是必然的。而作为我国设计行业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的中国建筑设计,必然会第一个加入到这次的变革之中。随着国外各大设计行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通过经济全球化对国类的经济体制和发展形势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应该放眼世界,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和考虑我国设计行业的形势。据相关方面的统计,在建筑勘察设计方面,到2004年底,我们已经多达八万两千多人取得了注册专业执业资格,在所有从业人员中,建筑师大约占取了9%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拥有的建筑师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即便如此,和大多数国外的建筑设计师相比,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却明显显得低等一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建筑师缺少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认识,缺少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的全面了解。因此造成我国设计行业在竞争方式和竞争范围上的重大变革。因此,全面的认清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总结当前市场的经济规律,将形势与理论相结合是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对设计单位市场营销管理应用的一些建议

1明确定位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建筑行业已经越来越多,英雌认清当前的经济市场,给企业明确定位并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是关键的环节。在市场选择上,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以及所拥有的特长和所具有的优势,权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获得更长久的盈利。

2良好的质量形象的建立

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要购买一种产品的时候,我们最先考虑和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会造成什么危害呢?同样的道理,在建筑设计行业,设计是否安全合理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虽然说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产品的质量并不是唯一能影响企业盈利的原因,但是,产品质量的好坏却是仍然关系到购买者是否购买该产品的首要因素,还会影响顾客的回购率。毫无疑问当一个产品的质量越好越可靠,顾客购买该产品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形象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也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在质量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只有严格的管理质量,才能不断的使产品得到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相关的产品质量保障措施,最常见的就是IS-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3强化产品的自身优势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它的特长和优势所在,找到自己产品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并加以强化也是产品营销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当一个产品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最吸引购买者的问题就是这种产品有什么优势呢?与其他产品相比又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呢?所以在购买者面前,我们越来越强化和突出自己的优势特长所在,突出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大购买者购买的可能性。在这方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08年重庆某设计单位的住宅设计,当时设计市场正处于下滑阶段,设计师们却并不局限与当时的住宅设计,更把公用设计项目相结合起来,不仅保持了自己独有的建筑特色,还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所在,确定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4强化顾客服务意识

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是销售产品的主要功能,在服务顾客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到事前服务,也要做到事后服务。积极主动的尽最大的努力为顾客进行服务,尽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尽可能地避免和顾客发生矛盾和摩擦。无论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基层人员,都应该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当顾客来电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响铃三声之类接听顾客的电话,做到更快的为顾客服务,如果长时间的不接听电话,顾客对我们的印象可能会大大降低。相关研究表明,赢得一位新的顾客和连续为一位顾客不断的服务,前者的花费是后者花费的5倍,由此可见,对顾客良好的服务十分重要。

三结语

第8篇:市场设计范文

【关键词】茶叶;起源;发展;地位;市场模式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产量第一、消费第一的大国。茶文化在中国拥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同时融合了中国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无论是经济、政治、礼节和文化,都被茶文化所影响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茶产品也不断发展着,早已从最早的单一品类逐渐向着多元化模式发展,随着茶产品的多样化,茶包装也逐渐成熟,不同营销方式、不同消费模式的产品对包装有着不同的要求。包装已不单单是起到保护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一个成功的包装和营销案例对自己带来更多的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树立,而这些才是真正促进商品销售的主要原因。

一、茶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茶的拉丁学名:Camelliansinensis.(L.)O.Kantze.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要生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茶原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嘉木,茶叶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保健饮品,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大贡献,也是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在世界上,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在中国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就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代茶字。世界茶叶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斯特兰卡、肯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茶叶有强心、利尿、醒脑提神、减肥等功效,同时还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经济作物。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但对于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起源于上古神农、周、秦汉、三国的说法都有,而造成饮茶起源的不定是因“茶”字的来源,古代社会中是以“荼”代表茶,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一书中,将“荼”字减少一画而变成现代的“茶”字,这只是文字上的简化,不能证明茶饮的起源是在唐代。史料中记载汉代就有人使用茶字。而《茶经》只是把先人饮茶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总结,但是茶的历史要早于唐代很多年。

在《茶经》中曾提到:“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在中国历史上,我们通常是把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的起源都归于神农氏,同样中国茶饮也起源于神农。但是因为民间传说也衍生出不同的观点。关于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偏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神农通过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药发现的。还有的说法来自于语言上的附会,因茶可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也开启了中国茶文化光辉的四千年历史。

二、茶在中国的地位与种类

历史中我国茶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茶所带来的茶文化也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无论是经济、政治、礼节和文化中都有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茶的发现和利用长盛不衰,传遍全球。同时茶文化综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的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受大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茶叶的种植,所以我国茶有397种,主要产地为长江以南各地。主要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再加工茶也逐渐走进世人的生活中,再加工茶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

三、 国内茶消费模式分析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所以茶的主要消费形式又分为9种:家庭内部消费、团体集体消费、劳保消费、礼品消费、餐(宾)馆消费、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公益消费、和工业消费。而其中主要以消费精装茶和在加工茶为主的消费方式是:

1、家庭消费

经济收入高,对于生活水平要求高的人群,主要以消费品质好、价格高的精装茶为主;普通大众茶消费主要是以散装茶为主。

2、礼品消费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为人之常情,所以茶市场的礼品消费也慢慢增加,产品更多的是注重外包装的华丽,,而对于内在产品的要求不是很高,这也是礼品包装在外包设计上的一个误区,“华而不实”是礼品包装中一个顽疾。

3、休闲消费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使人们越来越注意精神生活,而休闲消费就是满足于这种消费心理所存在的。现代社会各式各样的茶楼、茶馆等休闲场所的增多使休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而这类消费一般选择更多的是再加工茶。

4、工业消费

工业消费主要是以再加工茶为主,包括茶饮料、茶食品和药用茶。此类产品外包装时尚感强,多定位于喜欢新鲜事物、追求时尚的年轻一代。

从以上材料看出,我国现阶段茶产品符合连锁店营销模式的消费为家庭消费和礼品消费。

四、国内茶包装品类分析

当我们走进超市、批发市场或者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商品,商品包装总是琳琅满目,茶商品也不例外。从散装茶、精装茶到茶饮料和礼品茶,每一种营销模式下都对应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包装。无论是从包装的制作材料、图形应用还是制作工艺上,每一种都与自身产品的消费营销模式息息相关。

1、批发市场

传统的批发市场多数是在茶叶的原产地,当地生产者将自己的茶叶经过初级加工后送到茶叶集会上进行贩卖。由于产品单一,新产品创新低,加上多数为个体或者当地的茶农,所以没有固定的品牌,所用的包装也为批量印刷的普通锡箔和铁质茶罐为主。

这种包装主要是以产品为主体,包装设计上一般无明确的品牌LOGO,也无具体的说明,主要是作为茶在运输或者售卖过程中的容器,只是起到包装设计中保护的作用。

2、超市货架

对于超市货架营销模式来说,无数的商品摆在一起,只有在外包装的设计中突出自己,在众多的商品中能第一个抓住顾客的眼球,那样才能推动商品的售卖。茶类产品中主要以超市货架为主的是茶饮料,现代茶饮料工艺的发展使得茶饮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并且主要定位人群都是以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喜爱时尚的年轻人为主,所以茶饮料外包装颜色丰富,无论是元素上的应用还是外瓶设计都趋向于年轻的客户群体。

以超市货架为主的第二类茶产品是精装茶,它不同于散装茶那种以产品为主的包装,精装茶更多的是偏向于企业品牌树立包装,一般包装上都会在显明位置放置企业LOGO,再则才是茶的种类。这类包装多数是以塑料包装、真空技术为主,包装风格一般以淡雅为主,面向客户群体多数是以家庭消费为主的人群,这类人群更多关心的是茶的品质与产品价格。

第三类茶产品是礼品茶。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思想,送礼最为重要的就是贵重与华丽。这类消费群体不注重于产品本身,更多的是注意产品外包装的华丽与精美。这一思想也被体现于礼品茶产品本身,礼品类茶多数是以铁质或者硬纸板作为大包装,内置铁质或者瓷器类茶罐,最内用纸质或者塑料真空包装储存茶叶。正是这种思想模式的影响,往往礼品茶包装会有“华而不实”的存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第9篇:市场设计范文

最具社会价值奖 脑瘫儿童行为辅具设计(中国美术学院 潘丹)

脑瘫儿童行为辅具设计包含了矫正椅和爬行架。矫正椅旨在让脑瘫患儿在其幼年身体发育高峰期,通过外界的干预,改正身体的不正确姿势。爬行架旨在帮助脑瘫患儿通过肢体的爬行锻炼,促进其肢体协调,改善由大脑发育缺陷带来的身体以及面部的各种异常表现,为日后的站立行走奠定基础。作品的设计建立在脑瘫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在完成以上辅助康复功能的同时,又遵循了绿色设计原则,选材上以亲和力强的板材为主,基本抛弃了钢铁构架。简洁的造型和单纯的色彩,也比较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设计造价也更加便宜,更容易被家庭接受,以便为更多的脑瘫残疾儿童尽一份力。

最具社会价值奖 CloudBook(中国计量学院 章皓)

云计算是当下世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未来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们取得网络资源的重要设备——个人电脑产品的发展趋势。这个设计解析了云计算对未来个人电脑产品形态和交互方式的影响,并对未来人们的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做出梳理,提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一人一台电脑”的设计概念,并做出具体设计——个人电脑“CloudBook”,它可以外接于任何电脑边缘,使电脑可以随时共享其他计算机软硬件的资源和信息,为云计算电脑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最具社会价值奖 db PUBLIC BICYCLE(浙江理工大学 金丹琼)

这是一种新型的换乘系统,db即double bicycle,意指单个锁止柱可以停放两辆自行车,也指锁止柱的对称形态。db PUBLIC BICYCLE 将锁止柱呈“八”字形排列,其斜式对向的排列方式令使用者可以沿着原有行进轨迹顺畅地将车辆推入锁止柱,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使借还车操作动作更为简洁流畅。高低停放的方式使不同高度空间交叉重叠使用,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db PUBLIC BICYCLE换乘系统可以容纳更多的车辆。在操作方式上兼容了信用卡系统,放宽了使用条件的同时又能保障db PUBLIC BICYCLE 换乘系统的正常运营。

最具感染力奖 Block餐桌系统(台湾朝阳科技大学 李孟峰)

在现代家庭中,餐桌既是一个家温暖记忆的来源,还必须为家人提供各种需求。“Block”有方块的意思,也有区域的概念,以Block的概念将餐桌完整分区,使餐桌拥有分解、收纳等各种功能,必要时可更换餐桌内的单元,使之兼具实用性以及扩充性,满足游戏、办公等需求,可谓一应俱全。简洁、现代,无限替换的功能,有趣的造型以及积木的联想,为家庭团聚提供了承接记忆的来源。

最具商业价值奖 Scuba diving rescue 潜水系统(浙江理工大学 韩凯)

Scuba Diving Rescue潜水系统是一款自控式潜水装备,针对现有潜水产品无法对潜水环境中的潜水病起到有效防护作用的问题,在现有潜水电脑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动控制模块, 并将面罩和二级呼吸器相结合,当潜水者在水下因氮醉或其他身体不适而导致主观意识不清时,不会因为呼吸嘴脱落或气瓶氧气耗尽而溺亡。它将潜水电脑的发展带入了自动控制时代,更加保障了潜水者的安全。

最具商业价值奖

即食化智能厨房电器设计(E-COOKER)(东华大学 潘志燕)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传统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代都市人追求更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他们关注吃饭时的乐趣,而讨厌准备时的繁琐,因此快捷的即食化食品大受欢迎。“E-COOKER”即“easy-cooker”,意为简单炊具,是为当下年轻都市族设计的一款即食化智能厨房电器。其设计特色是便捷化、小型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可提供热、蒸、烤、炸等针对即食化食品的多功能加工手段,满足年轻人便捷多样的饮食方式。

最具商业价值奖

“Bambory”博睿家庭式组合音响(江南大学 郭阳、滕晓萌)

这是一系列以竹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基础,以实现环境友好为前提;对竹材料本身的合理利用设计的家用音响设备。蝈蝈笼无线小音箱以蝈蝈笼形态为原型,结合竹编设计,可提于手间,仿佛儿时把玩蝈蝈、聆听它清脆鸣唱的时光又回来了。鱼篓是一款不倒翁无线音箱,带有故事性的设计,使人们不禁想起渔人泛舟湖上的悠然自得,不倒翁外形和绿色盆栽的融入,更为设计增添了几分乐趣和意境。

明日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