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

第1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 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

、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 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着。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第2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四、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一)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北京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转(1)在700余家北京市属工业系统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用微电子技术改造机床设备、工业窑炉、风机电泵、生产过程的任务还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业系统还有2000余台机床设备亟需用微电子技术进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台机床设备中,大约有15%需进一步改造。

(3)北京工业系统尚有近250座工业炉窑亟需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过的工业炉窑也很有进一步应用模糊技术进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业系统CAD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业品设计,CAD应用率仅17%(而美、日等国已超过85%;国内先进地区也超过了30%);CAD的覆盖率才达到11%(而全国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指出,“八五”期间大中型企业要达到35%,中小型骨干企业要达到15%—20%;到“九五”时,按国务委员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绘图板)。

(5)北京工业系统共有改造价值的各种风机电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尚49万多千瓦用变调速技术进行改造的任务,占总任务量的99.5%左右。

(6)工业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户。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占全市能耗总量的59.5%。而北京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业系统万元产值能耗折合标煤为2.47吨,比上海的1.57吨高57%,比天津的2.15吨高14%,比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业系统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电力电子技术是节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北京市的工业产品大约有3万种,每年约开发试制新产品3000种,更新周期很长。由于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影响了北京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业系统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约837种,在当年生产的产品品种总数中仅占7.8%左右。其中:机械局系统主要产品约120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到1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仅4%强;仪器仪表总公司系统主要产品35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210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占比例为60%;轻工系统主要产品总数为649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15种,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所占比例约2.3%;汽车工业总公司系统平均每辆汽车的总成本为3.5万元,每辆汽车平均装用电子产品的费用约300元,不是总成本的1%;与国外约28%的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北京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且不少地处城区和近郊区。近年来北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北京“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北京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1.北京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重点

(1)大力采用模糊技术,工业炉窑改造应上新台阶

国内外成功的范例表明,应用模糊技术改造工业炉窑比单纯用计算机和PID技术好的多。因此,我们建议今后北京在改造工业炉窑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模糊技术,到2000年,对应该进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业炉窑要用模糊技术等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完毕,其中采用模糊技术改造要在80%。

(2)积极采用数控技术,机床高备改造要达新水平

对机床设备的改造重点应放在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推广应用上。根据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应该改造的机床设备(8420台)的改造率要达80%以上,到本世纪末要改造完毕。

(3)努力推广变频调速技术,风机电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风机、电泵采用变频调速后一般可节电20%以上,效果十分显著。因此,在今后几乎,北京要把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点来抓。到1995年,应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的风机、电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纪末,北京的风机、电泵和其它调速电机要普遍;采用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

(4)优先应用CAD/CAM技术,工业设计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标

北京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慢,设计工作跟不上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业系统CAD的应用率为17%,CAD的覆盖率为11%,到1995年应分别达到20%和15%,本世纪末,要力争分别达到55%和45%。

2.北京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的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到1995年全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应不少于800种,2000年,应不少于2000种,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率分别达到25%和60%。

(2)单项目标:

·机床数控化率:1995年,产量数控化率达5%,产值数控化率达16%;2000年,分别达12%和40%。

·汽车电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辆汽车上装用和电子产品的费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别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开发能力要稳居全国首位;“九五”北京要成为全国主要的PLC生产基地之一。

·“电力电子”开发生产能力:“八五”期间掌握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批量生产技术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发技术。“九五”期间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生产要形成经济批量。在电力电子产品应用方面,“八五”期间,开关电源、高频电源、逆变电源要成为拳头产品;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要达到批量生产程度;高频电子镇流器要能出口创汇;“九五”,北京要形成一个具有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研制、生产、开发、推广综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模糊控制器的开发生产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模糊技术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基地,开发出用于工业炉窑改造,压力、温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术控制系统典型产品来;交逐步将模糊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中。1995年,空调器、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纪末,北京家用电器模糊技术普及率要达到50%以上。

·其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微机控制多色印刷机要稳居全国第一;电子医疗仪器的开发、生产争取在“八五”有较大突破,“九五”在品种和产量上全国领先;在“八五”期间,以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为代表的发电设备要形成综合配套能力,打出规模效益来;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要上品种、上批量……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北京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议的“机电一体化”发展两方面的目标,那么,到本世纪末,北京就会形成一个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其中,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印刷系统、新型电子医疗设备和数字化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机电一体化装备销售额可超过150亿元;“电力电子”的销售额可超过20亿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销售额可超过15亿元;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轻工民用电器产品销售额可超过25亿元。机电一体化产业不仅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机电行业停工、待产、明亏、潜亏企业的出路所在。五、北京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北京地区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发展策略和计是。同时,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总公司)也有不少相应的发展计划与规划。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全市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机构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北京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北京“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

“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北京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在经济政策上,要多给机电一体化科研攻关课题、开发应用项目利用科技专项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机会;银行发设贷款要多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改进、生产合资和机电一体化产业规模化建设项目上倾斜;成立“机电一体化”发展基金,支持机电一体化生产发展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我们认为,北京“机电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紧开发生产GTO、GTR、VDMOS等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交流变频调速器、逆变焊机、高频电子镇流器等,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的节能、节材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

抓紧推广应用经济型数控系统,改造机床设备;开发生产低、中档数控系统;

第3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车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动化和自动调节都运用了传感技术。在车辆及其零配件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以及出?F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传感技术采集并传送到计算机集成系统之中,通过集成系统的判断来进一步处理,从而顺利的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能否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率的生产模式的关键就是需要具备成熟的传感技术。目前,国际上最有效且使用较广泛的传感技术是光电传感,其结合光学和电学原理,可以对多个引起光量变化的因子进行检测,并对其记录。例如:在汽车产品结构件生产过程中,一个结构件经过某一道工序时,由于钻头使用时间过长,结果使产品孔径偏小,在它经过下一道工序之前会有检测系统,产品通过红外光线时,由于孔径太小会反射更多的光线出去,传感器接收到信息后传送到集成系统,再通过集成系统的判断,最终对其做出特殊的处理。此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各大行业之中,在工业、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2 柔性制造系统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柔性制造系统主要由自动控制系统和物料运输系统组成,通过这两大系统配合可以完成汽车产品的及时有效的调度、运输、生产的整个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人性化,对于不同产品系统会选择指定的设备以及运输工具,整个过程不需要人的参与,完全自动化,这不仅可以对多种产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而且有着很高的效率,可以根据客户及市场的变化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还可以合理的分配人力设备等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柔性制造系统是一项先进且高度智能化的技术,其中自动控制系统又可分为信息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可以对汽车零配件产品进行大批量的集中生产,无需人工操作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数字控制系统则可以检测产品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再配合物料运输系统,流水线生产模式以及自动运输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将生产模式推向高度自动化。与此同时,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有着高自动化的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合理分配人力设备资源,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以合适分配设备的使用率,有着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的系统,遇到生产故障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2、运行灵敏,且可靠性强,可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同步生产中。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汽车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系统是集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于一体的集成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就包括各种先进的、不断改进与引进的新的技术,且能够对现有的汽车制造技术进行优化,对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的能力及时效进行更新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高自动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

敏捷技术是一项非常专业性的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及管理手段。敏捷制造技术将柔性生产技术、技术、知识、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这三个要素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可以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实际做出快速响应。

虚拟制造等于对汽车产品制造的一种试验,当客户需要生产某种特定的汽车产品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数据模拟,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出一个产品模型,然后再总结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如产品质量、生产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通过虚拟制造能够在模拟生产过程中顺利解决相关系列的问题,那么此汽车产品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大批量的生产,走向市场。相反的,如果没有虚拟制造,只会让汽车生产商盲目的生产产品,在实体产品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进行优化。这样的制造方案并不会考虑到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大大的提高生产风险,给汽车制造企业带来损失。所以说,虚拟制造是一种可以对产品成本进行预估算、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可以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的一种先进技术。

4 工业智能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智能机械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最为高级的目前就属工业智能机器人,这种智能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比较高,而且很多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多个功能动作。智能机器人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主要技术有机构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就目前而言,通过对我国安徽省很多企业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在2016年智能制造项目方面总投资达到了77.3亿元,项目完成之后可以帮助智能制造类企业销售额增加到196.4亿元,实现净利润收入19.6亿元。随着工业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装备了智能机器人,比如东风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等大型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这些汽车企业在智能机器人应用方面已经经历了工业2.0、3.0乃至4.0的进程,使得汽车各个零部件的运输能够在智能机器人的工作下更加迅速的完成。通过对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智能机器人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智能机器人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复杂的工作流程;第二个特点就是可以自动的识别信息,并且获取重要的信息资料;第三个特点就是智能机器人的工作精度比较高。

第4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经济学人》2012年4月21日文章认为,智能机器人将和3D打印等一起改变传统的制造业模式,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事实上,制造业革命已经发生,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精密制造”领域主要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制造。机器人代表的柔性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是一种新的技术—生产范式,已经改变了高端制造模式,并迅速向其他领域扩散,引爆了制造业的新革命。

鉴于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机器人产业,以期在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

美国机器人发展起步早,其发展思路是立足于相关机器人技术实现产业化,包括医疗外科机器人及家用智能吸尘器机器人已经实现产业化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国政府先后了联合机器人研究计划(Joint Robotics Program)、《无人系统路线图(2009~2034年)》、《机器人战略白皮书》,2011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提出NRI国家机器人发展计划(NASA,NSF,NIH),借机振兴美国制造业。

日本一贯将机器人技术列入国家级的研究计划和重大项目,以工业机器人、仿人娱乐机器人为突破口,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道路,近两年开始积极开展RT(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推进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另外经济产业省新产业发展战略和机器人技术战略,其中日本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资助了包括:服务机器人安全技术和验证项目(2009~2013)、智能机器人技术软件计划(2007~2011)等在内的多个项目。

欧盟2006年制定了欧洲第七框架计划(FP7),执行期从2007年至2013年,以加强机器人模块化功能部件和危险作业机器人研发;另外欧洲机器人技术研究网络还提出了2002~2022年欧洲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路线图(Euron Research Roadmaps)。

韩国机器人发展强调智能机器人与现代网络相结合,制定了韩国“839”战略计划:智能服务机器人是9种核心技术之一;将智能服务机器人作为21世纪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10大发动机产业之一,2013年成为世界三大机器人生产国之一。2008年、2009年相继《智能机器人开发与普及促进法》与《第一次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目标是到2018年使韩国成为全球机器人主导国家。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服务机器人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高技术,科技部于2012年4月24日印发《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工业和服务机器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

国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954年乔治·德沃尔设计出第一台可编程工业机器人,并于1961年发表了该项专利,1962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投入使用,标志着第一代机器人诞生。20世纪8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技术上的高度自动化和集成化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工业机器人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这个时期工业机器人对世界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世界上工业机器人无论是从技术水平还是从已装配的数量上都日趋成熟,特别是以日、美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优势更为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农业、建筑、灾难救援等非制造行业,而且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的高科技制高点。

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与深化,其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九五”期间,在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机电一体化工程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四川绵阳思维焊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确立为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基地。国内的机器人技术研发力量已经具备了大型机器人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在在上海、沈阳、北京、芜湖等地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工厂和产业基地,开发出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产品。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沿关键技术

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主要趋势为智能化、标准化、网络化。具体为:由简单机电一体化装备,向以生机电一体化和多传感器智能化等方面发展;由单一作业,向服务机器人与信息网络相结合的虚拟交互、远程操作和网络服务等方面发展;由研制单一复杂系统,向将其核心技术、核心模块嵌入于高端制造等相关装备方面发展。另外机器人的市场化要求家庭化、模块化、产业化成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应用发展的趋势。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向智能机器技术与系统方向发展,其应用领域向助老助残、家用服务、特种服务等方面扩展,在学科发展上与生机电理论与技术、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学科进行交叉创新,研究的科学问题包含新材料、新感知、新控制和新认知等方面。

仿生材料与结构

自然界中生物经过亿万年长期进化,其结构与功能已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实现了机构与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和统一。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吸收借鉴生物系统的结构、性状、原理、行为以及相互作用,能够为机器人的功能实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其中仿生皮肤、人工肌肉及结构驱动一体化设计是当前及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来看,仿生材料与机构能够为未来机器人实现多功能高效率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光机电微纳加工工艺及传感驱动执行一体化设计能力,这对于仿生结构材料的未来应用至关重要。

模块化自重构

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通过对多个单一的模块化智能单元进行可变构形设计、运动规划及控制,以达到提升机器人运动能力、负载能力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效果。自重构机器人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模块的几何拓扑分布及相应的整体刚度。从自重构机器人发展的初衷来看,未来自重构机器人面临着大规模机载并行计算及结构化或是非结构化环境下长时间完全自主能力实现的挑战。

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动力学控制

随着人类探索空间的扩大及对任务需求的提高,未来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将是复杂多变的,高动态性、高适应性、高负载能力是机器人特别是户外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以机械臂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必须满足对高负载及高速的双重需求,但是高负载与高速将给机器人带来额外的影响,一方面是对外部运动生成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生成的指令必须让内环伺服控制器能够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大负载高速运动引起内部摩擦等非线性因素放大,传统的动力学将不再适用,从而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智能认知与感知

智能认知与感知是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环境进行交互的基础,目前与机器人密切相关的智能认知感知技术包括脑生肌电认知、城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识别以及智能空间等3方面。首先,在脑生肌电认知方面,研究者主要是希望通过脑波、肌肉神经信号帮助残障人士操作智能轮椅、假肢等器具,以恢复其肢体功能;其次,在城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识别方面,主要是为提高无人系统的自主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典型的代表是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通过集成机载激光雷达,惯性导航设备获得自动汽车实时的位置与交互环境数据,通过机载任务控制计算机进行实时路径规划并行为决策,最终实现了实际道路的全程自主驾驶。最后,在智能空间方面,是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目前主要是为医护人员实时监测在一个固定空间内活动的老年人或病人的身体状况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组网通讯、高效环境信息提取重建、数据源与服务集成等方面。未来智能认知与感知主要是在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数据有效分类、归纳,并提取可靠有效信息,凝聚成反映人-机-环境交互关系的特征数据网,并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及高效能计算能力的实现,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多模式网络化交互

机器人多模式网络化交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之间的组网协调,包括单一类型机器人群体及多类型机器人群体协作问题。另一方面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应用软件及网络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的新型人机交互模式。

微纳系统

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希望其能够在狭小空间里开展探测或是执行任务。目前,微纳型医疗机器人及军用侦察机器人正成为服务机器人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核心技术在于创新并集成多功能低功耗传感及驱动模块。

机器人产业市场及发展前景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达16.6万台,同比增长38%,其中中国销售2.26万台,同比增长51%。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从应用行业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最早应用于汽车行业,2011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40%。电子、机床、食品饮料烟草为其他主要应用行业。

国际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著名工业机器人公司,这些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处于领先地位,具体来看又可分为“四大”及“四小”两个阵营:“四大”即为ABB、FANUC、安川及KUKA;“四小”为OTC、松下、那智不二越及川崎。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工业机器人厂商,这些厂商中既有像新松这样的国内机器人技术的引领者,也有像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这些伺服、数控系统厂商。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只是机器人使用密度高的国家如日本的二十分之一,韩国的十九分之一,德国的十七分之一,离制造业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但是相较于中国当前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际,对于先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所以未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达20.75万台,其中中国销售3.5万台。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加速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机器人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是多项前沿技术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规划,但还需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并对产业加以管理和引导。国家在资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把机器人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产业政策中,鼓励企业采用国产机器人。

二是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队伍。工业机器人涉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只有将国内所有力量组织起来,群策群力,才能将技术研究搞上去,并与国外大公司进行竞争。

三是尽快改变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成本和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企业选择工业机器人的首要因素,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国产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受到批量较小影响外,国产机器人发展主要受到关键元器件价格的制约。

四是除了努力提高工业机器人性能外,我国还要大力加强大型、专业应用工程软件开发工作。在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中,周边装备和控制单元占总成本的80%,这些装置的研发与集成决定着整个作业系统的开发周期,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机器人作业系统开发已成为制约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5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李飞军

项目简介:

该项目是针对当前桑拿室、蒸汽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缺氧环境中人们洗浴时普遍产生憋闷、眩晕、虚脱等现象而研制的一种专用保健清凉补氧装置。

它具有使用安全、方便、舒适、成本低廉、补氧保健等独特的优点。在洗浴的同时可以吸氧,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心理需要,消除洗浴时的不适感觉,又能使消费者充分享受到“氧吧”带来的健身和保健的效果。属桑拿室、蒸汽室等洗浴服务场所必备的附属设施。

将其安装在桑拿室,蒸汽室内,蒸浴者只要拉下清凉补氧罩,其控制开关便会开启,向蒸浴者面部喷送氧气。使头脑更加清晰,达到双重健身的效果。当蒸浴者停止蒸浴想要冲凉时,只需推起清凉补氧罩,其控制开关便会关闭停止供氧。

市场前景:

近年来,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桑拿、洗浴中心已成为每个城市休闲、娱乐不可缺少的场所且极为火爆。城市、城镇洗浴服务行业急剧增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势头,不少商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不惜重金装修门面、更换豪华洗浴设施,但仍然改变不了人们在桑拿室、蒸汽室洗浴时产生的“不适”感觉。该补氧罩的研制成功,不但可以弥补桑拿室、蒸汽室的现有缺陷,更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中老年洗浴者和高血压、心脏病等洗浴者尤为适宜。

效益分析:

桑拿室、蒸汽室专用清凉补氧罩的主体结构为注塑件,生产、加工、安装较为简单,其全部投资约为50万元人民币,每具成本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售价在500-1000元之间。实际市场需求量可达每年15万具左右。

燃气灶自动关气

耿进京

项目简介:

为了解决现有燃气灶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因忘记关火不安全隐患,一种燃气灶自动关气阀应运而生,填补了各种燃气灶在技术领域和安全使用方面的空白。

燃气灶自动关气阀设计合理,体积相当于香皂盒大小,占用厨房面积小,安装简便,可不需要专业人员上门安装、调试。用户一看就会,只需将本产品安装在方便使用的地方(墙上或平放),用软管串接在气源与灶之间即可。它使用简便易懂,若要使用时,选好定时时间,然后打开灶具上的点火开关即可。

其主要构件是关闭阀。设计独特,阀体采用金属精制而成,关闭件选用了精密制作的特殊瓷质材料,密封件是由防油、防腐双重胶圈组成,本关气阀其特点起到了耐磨损、防各种腐蚀的作用,所以通用于液化气灶、煤气灶、沼气灶和天然气灶。

市场前景:

本产品的销售覆盖面大、普及面广,潜力大,据了解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及周边区域,使用煤气灶、液化气灶的用户较为广泛普遍。因此,只要将本产品宣传到位,经广大用户使用以后,会得到认可,对推广和应用起到巨大的轰动效应,其销售前景可观。

效益分析:

本产品可在全国各城市及县、区的燃气公司、液化气站炊具、燃气具专业市场等有关部门设点销售。产品销售价在40―60元1个(相当于一瓶液化气的价格),所以本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是不可估量的。

自动电控防盗组合存车架

朱有土

项目简介:

从安防原理上看,它是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机电一体化技术构成遥控防盗系统。从功能上讲,它可起到防窃车,有序存放车及防止倒车打破车灯和后视镜等功能。从设置成本上讲,采用成本转移法,使置业成本和车主使用费用分离。

它由自动遥控组合车架,遥控主机(包括电源)、报警器及管理员四部分组成。其中自动遥控组合存车架(也称地锁)包括:组合车架、自动遥控防盗地锁、车控电路三部分。

适用范围:

该系统可灵活、方便地组合成4―256个车位的存车处。非常适合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例如:商场、超市、广场、剧院、车站、码头、风景点;机关、学校、医院;小区、街道等临时或固定存车。存车处的管理员可单设,也可由原有书报亭管理员,门卫或保安兼任。

效益分析:

投资开家车库生产厂:只要有一般机械加工能力和电路板加工能力即可。无污染源。综合成本150元/位,销价300元/位,利150元/位,利率1 50%。

置业者:100个车位需3万元。收取存车费:自行车0.5元/次,电动车1.0元/次,摩托车1.5元/次,平均0.8元/次,不算复存。日收入:80元/次。

随身用方便饮水器

林 山

项目特点:

为解决正处于驾驶状态的汽车司机能随时、随地、随意,自主实现无洒漏喝水饮茶的问题而设计的方便饮水器,首次对现有的饮水器具进行了彻底技术革命。它的核心技术充分体现在其良好的使用价值中:使人们的饮用完全实现机械自动化;特殊的容器结构,不仅更便于人们沏茶而且能保证以合适的温度饮用。

投产条件:

它的主体可采用模具工艺生产,零配件又均为可外购的标准件;制造材料为生产现有饮水器具的所有材料。因此,它的投产条件为:具有满足模具工艺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即可,生产场地视其规模大小而定。一条生产能力为1000万个/年的生产线的设备、设施一次性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左右。

成本及利润评估:

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其单个成本如塑料制品为人民币5元左右;不锈钢制品为人民币8元左右。若仅以司机为销售对象计:全国司机估计不少于5000)5人,愿意立即购买的人数比例估计为10%,每个产品利润仅估计为1元,仅此行业先期利润至少有500万元。其整个饮水器具市场的经济效益更是非常可观了。

保温盆浴罩

马本国

项目简介:

本产品是专业针对城镇和农村无浴室家庭及儿童设计的。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收藏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保温效果,在寒冷季节市场前景绝对广阔。

项目背景:

现在我国,农村很多在使用浴盆,由于浴盆周围缺乏保温措施,一部分水还要溅出盆外,在温度较低的时节使用很不方便,还容易感冒,因此人们在浴盆上加上浴罩来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浴罩支撑框架较大,大多需要固定在屋顶或墙壁上,操作复杂,不易于移动,也不易清洗。

效益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类似洗浴用品都不成熟,设计不合理,有很多缺点,真正有好效果的产品也非常少。本实用新型保温盆浴罩就弥补了以往同类产品的不足,现在生产一个保温盆浴罩的成本在15元左右,零售价格38元。

开家保健果蔬店

黄 风

项目介绍:

保健果蔬狭义的解释为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植物和果实。它们有些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植物,如鱼腥草,玫瑰花等,有些是具有医疗美容功能的芦荟、补肾草、牛蒡等,有些是本地本国的植物,有些是国外的品种。开家保健果蔬店的经营过程,就是将各种各样的保健果蔬集中起来提供给消费者选择。

推荐理由:

经营保健果蔬,不仅与保健、营养、美容紧密相关,而且它不只拥有概念上的噱头和亮点,还拥有实实在在的功效。保健果蔬由于实用性和新颖性皆具备,相对容易实现特许经营和树立口碑。

投资条件:

投资经营保健果蔬的经营者在市郊租一亩左右大棚苗圃,苗圃总的要求不高,有水和交通便利即可。初期的薄膜等投资2000元足够,租金大概500元/月,雇请农工400元/月。支出概算为1万元/年。

第6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一、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方略:

根据“十一五”规划及“科教兴区”规划纲要要求,参与**市产业化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重点确定并攻克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技术,使我区输配电、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游艇产业、物流装备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科技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实施并转化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

行动目标:

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到**年,达到65%以上。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项,到目标年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优化区域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投入,壮大实力,拓展市场。创国家级、**市名牌和著名商标30项;专利申请达到3000件以上。规模企业每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折标煤为0.15吨,比“十五”末下降27.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主要措施:

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利于推进**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

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注重科技进步贡献比重大,对经济支撑力度大的项目的实施。

3、在科技项目层次上廓清来源、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

二、依托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方略:

根据我区的产业坐落格局,在各大开发区、制造业基地、产业园注重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程度的提升,抓紧引进和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等,特别是以**化工区**分区、**综合工业区(**园区)、闵行出口加工区内大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真正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决策咨询中心、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和人才凝聚中心。依托海湾大学园区等知识创新区建设,推动“三区联动”合作体系建立,积极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

行动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我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区级技术中心达到20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规模企业科技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主要措施:

1.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企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2.衡量和建立主营能力强、效益好的企业档案库,将其纳入创建技术研究中心的培育序列。进而确保新产品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30%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下。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保证逐年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及中心建设经费。

3.鼓励企业建立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能够承担企业研究开发和新产品试制任务,企业研发中心人数一般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低于企业研发中心总人数的5%。

4.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具备研发、中试、工程化研究所需的仪器、场地、设备、检测等科研设施,有为企业更新换代、引进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条件。

三、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活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若干科技“小巨人”。

方略:

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

六、七”产业布局特征,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数字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挖掘、培育扶持科技型、实业型、有效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发展这支重要的经济和科技力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营销机制,促进科技企业在我区形成星罗棋布的覆盖,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行动目标:

到**年,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实现销售额200亿。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以上,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

主要措施:

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

六、七”产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年以数家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

3、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将区内重点科技企业纳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10家以上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性规模企业。

四、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基地的建设。

方略:

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发展,有利于其成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更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应沿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路线图,着力为之,上下联动,合力打造核心科技竞争力,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行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年争取基地高转项目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在基地内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企业。放大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的抚育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快启动实施“**市现代农业服务区”工程,使之成为集现代农业技术的科研开发、技术测试、成果孵化、产业聚集、配套服务多元一体的载体。

主要措施:

1.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市区联动,政策倾斜,创造和基地发展相配套的各种优越条件。吸引符合优质科技项目向基地集聚,顺利实施产业化。

2.利用各类高新产业向市郊转移的时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集聚一批重点成果注入产业化基地,促进产业集聚、资金集聚、知识集聚、人才集聚,突出特色,建设产业链。

3.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估机制,跟踪产业导向,注重项目成熟度、市场前景以及与优势产业相衔接的程度,追求产出的效益最大化。

第7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字:变频器;矢量控制;应用

0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变频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控制电源的变频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变频器主要根据电动机的特性对供电电压、频率进行适当控制,主要控制方式有V/F控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式所得到的调速性能、特性以及用途各不相同。其中,矢量控制技术以其新颖的控制思想,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矢量技术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根据矢量控制变频器的特性对其进行较全面的介绍。

1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由电机学可知,任何电动机产生电磁转矩的原理,在本质上都是电机内部两个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各种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具有统一的表达式[1],即

■ (1-1)

式中, np : 电机的极对数;FT 、FT :定、转子磁势矢量的模值; Φm :气隙主磁通矢量的模值;

r 、 r :定子磁势空间矢量FT 、转子磁势空间矢量分别与气隙合成势空间矢量 FT 之间的夹角

图1 直流电机(二极)磁势、磁通空间矢量图

由图1可以看出,主极磁通和电枢电流方向(指该电流产生的磁势方向)总是互相垂直的,二者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此外,对于他励直流电机而言,励磁和电枢是两个独立的回路,可以对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进行单独控制和调节,达到控制转矩的目的,实现转速调节。可见,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具有控制容易而又灵活的特点。

图2 异步电动机的磁势、磁通空间矢量图

由式(1-1)及图2所示的异步电动机磁势、磁通空间矢量图可以看出,通过控制定子磁势 Fs的模值、或控制转子磁势的Fr的模值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就能达到控制电机转矩的目的。控制Fs模值的大小、或Fr模值的大小,可以通过控制各相电流的幅值大小来实现,而在空间上的位置角θs、θr,可以通过控制各相电流的瞬时相位来实现。因此,只要能实现对异步电动机定子各相电流(iA、iB、iC)的瞬时控制,就能实现对异步电动机转矩的有效控制。

2 工作原理及控制种类

2.1 工作原理

矢量控制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西门子工程师F.Blaschke首先提出来解决交流电机转矩控制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具体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 (励磁电流) 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 (转矩电流) 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矢量控制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siemens,AB,GE,Fuji等国际化大公司变频器上【2】。

2.2 矢量控制方式

(1)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

它的控制思想是在进行U / f =恒定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异步电动机的实际速度n,并得到对应的控制频率f,然后根据希望得到的转矩,分别控制定子电流矢量及两个分量间的相位,对通用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进行控制。

图4 基于转差频率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结构原理图

由图4可见,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的磁链定向由磁链和转矩给定信号确定,靠矢量控制方程保证,并没有用磁链模型实际计算转子磁链及相位,所以属于间接的磁场定向,但由于矢量控制方程中包含电动机转子参数,定向精度仍受参数变化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转差频率间接矢量由于具有动态性能好,调速范围宽的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受到很大欢迎,应用极为广泛。

(2)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

它的基本控制思想是根据输入的电动机的铭牌参数,按照转矩计算公式分别对作为基本控制量的励磁电流(或者磁通)和转矩电流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的频率使励磁电流(或者磁通)和转矩电流的指令值和检测值达到一致,并输出转矩,从而实现矢量控制。

图5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方框图

如图5,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态转速精度、转速跟随性能和负载抗扰性能,具有较大的

实用价值。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已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通用变频器的发展方向。

(3)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

它主要用于高精度的速度控制、转矩控制、简单伺服控制等对控制性能要求严格的使用场合。在该方式下采用的速度传感器一般是旋转编码器,并安装在被控电动机的轴端,而不是象闭环v/f控制安装编码器或接近开关那样随意。

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的变频调速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方式,它具有可以从零转速起进行速度控制,即使低速亦能运行,因此调速范围很宽广,可达1000:1;可以对转矩实行精确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快;电动机的加速度特性很好等优点。

3 矢量控制的优缺点及选型

3.1 矢量控制的优缺点

矢量控制可以使变频器根据频率和负载情况实时的改变输出频率和电压,因此其动态性能相对完善。具有可以对转矩进行精确控制、系统响应快、调速范围广、加减速性能好等特点。在对转矩控制要求高的场合,以其优越的控制性能受到用户的赞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动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在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过程中所用矢量旋转变换较复杂,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分析的结果。

3.2 矢量控制变频器选型时要确定以下几点[3]:

(1)采用变频的目的:恒压控制或恒流控制等。

(2)变频器的负载类型:如叶片泵或容积泵等,特别注意负载的性能曲线,性能曲线决定了应用时的方式方法。

(3)在使用变频器驱动高速电机时,由于高速电机的电抗小,高次谐波增加导致输出电流值增大。因此用于高速电机的变频器的选型,其容量要稍大于普通电机的选型。

(4)变频器如果需要长电缆运行时,此时要采取措施抑制长电缆对地耦合电容的影响,避免变频器出力不足,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档或者在变频器的输出端安装输出电抗器。

(5)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高温、高海拔,会引起变频器的降容,变频器容量要放大一挡。

(6)变频器输出频率不同型号有不同的数值,根据变频调速系统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能满足条件的变频器和采用相应的控制方式。

4 常见故障及对策

变频器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异常故障显示和保护功能。若保护功能动作时,变频器立即跳闸,LED显示故障代码,或者将故障信息存储在程序的某个参数内,使电动机处于自由运转状态到停止[4]。一般来说,变频器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过流故障。它可分为加速、减速、恒速过电流。其可能是由于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太短、负载发生突变、负荷分配不均,输出短路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可通过延长加减速时间、减少负荷的突变、外加能耗制动元件、进行负荷分配设计、对线路进行检查。如果断开负载变频器还是过流故障,说明变频器逆变电路已环,需要更换变频器[5]。

4.2 过载故障。包括变频过载和电机过载。其可能是加速时间太短,电网电压太低、负载过重等原因引起的。一般可通过延长加速时间、延长制动时间、检查电网电压等。负载过重,所选的电机和变频器不能拖动该负载,也可能是由于机械不好引起。如前者则必须更换大功率的电机和变频器;如后者则要对生产机械进行检修[5]。

4.3欠压。常见原因为三相输入电压偏低、缺相或整流器缺相,电压变换器功能异常造成,属于变频器电源输入部分有问题,需检查后才可运行。

4.4 过压。一般是指直流过电压,可能的原因有:三相交流输入电压异常,电压变换器异常,加减速时间设定不正确等。前二者可用万用表测量进行简单判断,而加减速时间设定不正常比较难以判断,有可能因为负载变化后造成转动惯量增大,减速时间参数没有改变,造成减速时回馈能量来不及反馈回电网,导致变频器直流电压升高。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变频器减速时间即可。

4.5 接地。故障原因比较少,使用万用表或摇表根据变频器说明书合理选择测试点,即可判断故障点。

4.6 特殊情况下的故障处理。如果出现变频器能运行,但是电流显示不正常,波动大,甚至过电流等特殊故障时,可采用将变频器控制方式改为V/F控制方式运行,并检查变频器的器件如测速机、编码器、输出电缆或电机的工作情况去排除故障。

当然由于各厂家所生产的变频器由于结构不同,采用的控制方式不同,出现的故障可能会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现象。因此,排故时要根据变频器的结构和控制原理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市场分析及预测

变频器凭借其在速度和节能方面的优势,广泛应用在电力、纺织化纤、建材、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目前,国内变频器市场中的厂商主要有国外跨国集团厂商、中外合作生产企业、国内生产企业。生产基地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国外的品牌主要是德国西门子、瑞士ABB、富士等电气巨头,国内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浙江、上海、四川、山东等地。国内企业的硬件设计水平与国外品牌相比差距不大,但在软件方面差距明显,国内变频器企业以V/F产品为主,对于性能优越、技术含量高的矢量控制变频器还较少。

据机电产品市场杂志社调查报告的数字分析,我国变频器的市场潜力为1200亿~1800亿元。2008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总量约112.1亿元。预计到2012年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容量将超过190亿元,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48亿元。特别是变频器大容量化和小型化、专用化、软件化、网络化、绿色环保化且不可替代的发展趋势,说明矢量控制变频器的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6 结语

矢量控制成功地解决了交流电动机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的耦合问题,实现了交流电动机电磁转矩的实时控制,提高了交流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矢量控制存在有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动机参数的影响较大,矢量旋转变换较复杂等缺点,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和理想分析的结果有一定差距。因此,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机电之家

[2] 矢量控制理论介绍;变频器世界;2006年第05期

[3] 唐桂波;;变频器原理及其使用中的问题分析[J];冶金设备;2009年S1期

[4] 省略/

[5] 邹涌泉;;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中的注意问题;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年01期

作者简介:

第8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支柱和战略产业。国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把今年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启动实施了“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作为老工业基地,未来一个时期装备制造业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系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基于这一认识,目前我们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总的构想是: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市场集散、科技人才等优势,坚持市场竞争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再创新相结合,总量增长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产业调整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大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加快把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50亿元;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165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在六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第一,加快基地建设,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七里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榆中和平开发区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吉利汽车、机电及变压器等产品为主,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建厂和市内现有企业“出城入园”。七里河区以一批优势企业为龙头,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延伸产业链,重点做大做强钻、采、炼三大主导产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安宁新城区建设为契机,以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为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榆中和平开发区依托金川科技园等企业和大学城的科技人才优势,合理规划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第二,突出重点领域,坚持优先发展。从产业结构特点出发,优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吉利汽车、宇通客车、兰驼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逐步把汽车总装发展成为整车制造;优先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装备,通过创建石化机械工业基地,建设石化装备研发中心,发展配套产业和中场产业;优先发展电工电器设备,注重发挥现有优势,大力发展大中型电机、送变电控制设备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优先发展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加快形成泵、闸、阀三大产业带和风力发电专用设备制造体系;优先发展电子通信设备与仪器仪表,形成以军工、航空航天等机电设备为主,辐射汽车电气设备、医疗设备、节能环保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

第三,坚持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现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有重点地引进高新技术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产业化,重点实施以吉利轿车生产、大型压力容器扩能改造、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关键工艺设备升级、单螺杆泵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为龙头的十大工程,总投资19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7亿元,利税约10亿元,将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竞争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研发制造体系,促使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建成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建立面向行业的研发基地,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研、设计、制造水平。加快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技术,节能型、环保型、柔性化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上取得突破,在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机械基础领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行绿色制造。

第五,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按照“振兴壮大老品牌、培育发展新品牌、引进嫁接知名品牌”的思路,坚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鼓励同类型企业进行资本、技术、人才优化组合,鼓励上规模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支持成长型企业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和品牌合作,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发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群体优势,形成区域品牌。力争未来五年内培育3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和15个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培育2-3个“制造”的中国名牌和有特色的驰名商标,并促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第9篇:机电一体化市场前景范文

一、热机科技体制改革是为热机科技开发提供良好环境条件的先决条件

目前,热机科技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在科技投资体制方面,仍基本是科研事业费投入与科研课题不直接挂钩的按人数拨款体制,“坐、等、要”的观念和“吃皇粮国税”的思想仍较为严重;在竞争激励方面,科技人员的待遇与承担的任务没有直接联系,仍处于吃“大锅饭”的状况;在人才流动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该留的留不住,该分流的无法分流;在技术力量方面,科技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单一、高层次人才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热机产品的开发;在科研条件方面,科研设备与检测仪器陈旧匮乏等。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制约了热机科技开发与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热机科技体制改革,为热机科技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与同仁共商。"热机科研开发机构企业化,将其推向热带农业建设主战场在目前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下,热机科研单位应大胆地进行改革,将所承担的公益性工作和科技开发工作分开,进行分类管理,公益性工作由国家拨款支持,但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要进行改革,把工资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科技开发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国家对科技开发工作的经费支持应以支持科研项目为目标,使科研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贸一体化的科技企业;或与有实力的热机企业相互参股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同时,改革内部机制,科研经费投入由“养人”变为“办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地区的有利条件,强化国外高科技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大幅度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建立热带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根据热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宜建立一个热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以热机市场为导向,以热机科研机构为核心,以热机企业为基础,以技术开发合同为纽带的互惠互利、行业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中心”的经费一部分依托于热机企业,另一部分由热机主管部门担保的银行科研借贷款,再一部分为“中心”多渠道自筹资金,全部经费用于风险投资和有偿使用,使“中心”成为热机行业的高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热机推广服务网络目前,热机科研开发机构的推广工作仍处于自我推销的层次,没有形成推广和服务网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推广服务网络,如对中小型热作机械可采用与乡镇农机站进行合作,由科研开发机构负责机械设备的开发并对农机站推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乡镇农机站负责推广和售后服务,对大型热作机械,开发机构可多方筹措资金,组建热机服务队,进行热带农业机械化服务,以此带动农机站或有经济实力的专业户购机组成服务队,这样就可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农机推广和服务网络,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重点开发适合家庭种蔗农场与种蔗专业户的小型甘蔗收获机械

甘蔗是热带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热带作物,年在我国种植面积达’多万公顷。每年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甘蔗收获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和季节性强而成为蔗农最头疼的问题,不得不雇用数十万南下民工砍蔗应急。早在(’年代,甘蔗收获机械就得到了华南各省区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研制了适合当时集体作业形式的甘蔗中型收获机,也研制了少量的小型甘蔗收获机,但是,技术性能都不稳定,推广一直受限制,以至现在的甘蔗收获,绝大部分仍依靠人工进行。在我国已投入市场使用的近’万合收获机中,甘蔗收获机是廖廖无几。根据这种情况,“先从研制适合种蔗农场和个体种蔗专业户并按砍蔗农艺分段作业的小型甘蔗收获机械突破,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然后大中型机共同发展,以中小型机为主”的甘蔗收获机械开发思路,应是热机科技开发部门值得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