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

第1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2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34-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具体实施,根据现代教学观各评价的要求,基础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起始阶段学习的好坏和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业上的进一步深造和可持续发展。在物理八年级新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体现得非常充分。其中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书中增加了许多由学生自己动手开展科学探究的物理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善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因此,在初二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知识、原理并不理解的特点,给学生演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现象鲜明的物理小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而又不得其解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给学生展示:钟罩下的长、短蜡烛哪支先熄灭?可爱的小金鱼会不会被烫死?斜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通电的铜线圈为什么能吸引小铁钉?等有趣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受到巨大的冲击,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学生脑海中不断浮现,无形之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手的天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巧安排,由浅到深增信心

物理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神奇的物理现象对他们而言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以其仅有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使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连续受到挫折,反而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有选择性,如安排的实践活动应便于学生操作,现象明显、直观,便于发现。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活动与生活紧密相扣的同时,也能配合物理学习的同步进行。

如在八年级物理绪言教学中,除课堂演示外,还布置学生课后研究活动。如:向放在水中的鸡蛋逐渐加盐,有什么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对浮力并不陌生,有一些浅显认识,并且现象非常明显,不会感觉太深奥。又如我让学生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水漩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的?爷爷的老花镜与我们的近视镜有什么不同?开始课外活动时应注意,无须通过复杂的操作和精密的测量,就应能让学生实现活动的目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又能引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进步。

三、注重探究养习惯,先带后放长能力

实践活动不同于随意的游戏,它是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的课外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和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

(一) 指导学生学会写活动计划。一个科学的探究活动是为了发现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原理,因此在实践活动之初就应明确活动的目的,开展活动的基本方法、步骤,以避免在活动中手忙脚乱,加上探究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学习、探究活动未能实现原定目标。

(二) 规范学生常规仪器的科学操作。在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会用到许多的实验器材,有实验室现有的,如:秒表、卷尺;有学生自制的,如小孔成像、电磁铁;这都需要在探究过程中小心操作,科学、规范地使用,将探究中测量误差降到最小,降低实验失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探究活动需要参与者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如仪器操作上的配合、读数与数据记录、结果的分析对比等。良好的合作伙伴、默契的配合会给探究活动增加成功的几率。

(四) 无论是制定计划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到敢于放手。

四、及时检查和验收,正确评价利改进

对布置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切不可一说了之,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成果,并能有针对性地对探究活动的设计、过程以及实践结果给予认真、全面的评价。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还要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正确引导、改进,以有利于学生探究经验的积累。如学生在每次的探究活动之后都迫不及待地相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发现和在实践中遇到的疑问,当成果得到肯定时,小组成员无不喜形于色,如同成了大发明家;当成果未能通过时,听着老师的分析,表情专注、认真,如同时刻准备在下次的实践探究活动中一展身手。

第3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课程编排上主要以语数外主科为主,而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再加之受到学生硬件设施的制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生物虽然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就初中生物教材来说,科学术语比较多,学生接受能力低,造成学生生物课上不够积极,从而忽视生物课。在学校方面,学校生物基础设施有限,很多学校基础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教程,因此,生物课的开设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老师方面,他们对于课程不够重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始终以书本为主,没有创新的教学思路,因此,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生物课程的上课效率。随着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而生物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更是应该得到重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物课程的学习和探讨中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生物课的学习效率。

二、创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举措

1.提高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素养

古文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单一的书本知识进行讲解,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行业的发展,新时期也赋予了教师新的意义和要求,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应该让学生转变为主要角色,而教师则是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素养上有更多的提升,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众多的学生,所以,老师在道德品质及职业素养上都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2.推动生物课程的开放式教育

生物课作为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其必须具备的。所谓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就是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是动态的、开放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限于教室、书本,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也是注入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程的参与性。而通过开放式教育,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更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内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教育

第4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探究活动 意义 方式 注意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广大教师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对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探究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满怀着期盼、愉悦的心情开展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之中了解丰富的生物科学知识,验证所学理论,这既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实践活动,又是缓解学生身心压力、激发生物学习兴趣的延伸活动。

2.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拓展生物教学空间。45分钟的生物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生物学习需求,也无法全面展示生物科学研究的精彩。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的有效衔接与补充,能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为提高学生生物素养拓展了教学空间[1]。

3.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侧重于知识点掌握所不同的是,课外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相互协作等形式,验证、发现和归纳生命现象、生物活动规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方式

1.运用校园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生物园地,有的是专门服务生物教学的场所设施,也有的与学校苗圃花房等综合利用。校园生物园地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有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内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验证光合作用的趣味小实验,既可以是简单易行的,又可以是稍微有难度,具有一定科技性的,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开展分析研究,强化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过“植物相片”的小实验活动,这样的趣味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神奇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2.结合生物学习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例如,在教学《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以6人为一组,开展现代生活中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设计出调查研究方案,对调查时间、调查指向群体、调查方式方法、人员分工、成果梳理等环节进行了细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生活、家庭社区之中,开展对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他们的视角分析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健康水平的建议。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巩固了生物学习内容,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总结梳理能力。

3.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发现、连接这些方面,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是承接这一任务的较好载体,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运用课余时间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走访社区群众,了解他们对当前环境保护状态的满意度及需求,上网搜集资料撰写有关本地区环境保护现状及改进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的撰写既可以以学生个人名义,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笔者还组织学生在班级进行了交流评比,筛选出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完善,最终形成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状况的深度调研分析转交给有关部门,受到了好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4.利用课余生活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与生物有关的兴趣小组并给予指导,要求他们拟订科学的计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活动,重点了解当前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状况、科技成果,以及生物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运用,让他们感受到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生物科学与生活同在。在这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了解将更深入,学习兴趣也更浓厚[2]。

三、开展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注意点

生物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活动的实际成效,又要注意安全等各方面因素。一是要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把关及活动的指导,都要注意尽量避开具有危险性因素的内容与环境,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选择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活动,或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二是要制订切实可行实施计划。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将活动分解落实到每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之中,与教学进度同步推进,做到有序开展、重点突出,切不可盲目跟风。三是要发挥学生团队协作作用。在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探究活动中,更多的是应当倡导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以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探究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整合活动资源,同时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外探究活动的作用,充分认识并有效推进这一工作,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食品安全 教育 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初中生物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动物疫病以及“劣质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消费者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把食品安全知识当单一的考试知识

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由于食品安全知识在考试中很少出现,所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没能对食品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学一些,也是呆板地当考试知识学不当活的生活知识使用。

(二)食品安全知识表述不直接,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中学生物教材中食品安全教育资料不直接、零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再加上有些生物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但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制约了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

(三)认为食品安全教育无用

面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复杂化、监管不严不全、假冒伪劣食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对食品品质的判断感到无能为力。即使教师对食品安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也觉得这些知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可谓是“蚍蜉撼大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是制约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生物语境下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应该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适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在初中教学的各主要学科中生物可以说与食品安全联系最为密切。新的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生物知识。其中初中生物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中就包含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在具体的知识内容中涉及食品知识的有:“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食物链”、“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等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二)结合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如在讲解“饮食与营养”时通过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不同方法可观察到不同现象。增加了学生对食品中某物质检测方法的认识,真实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物学有好处。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深化食品安全意识

如果说课本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有离自己很远的感觉,那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及时进行剖析就会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如奶粉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性早熟”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识,进行购物决策教育。生活中有可能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知道一些维权方法也是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四)注重宣传,丰富“食品安全”教育的色彩

“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做到全方位且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出墙报、办手抄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同学疾病小门诊等等。在学校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食品安全知识。

四、几点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立足于肩负学生身体健康,创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食品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责,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人生肩负起责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容易对教师产生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等情感,课堂气氛和谐,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任务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课外调查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它们的有机结合,切勿脱节。例如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怎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呢?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1)王鹏是我校的一名初中生,这天周末,他想去选购一些零食,你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吗?(2)王鹏打算中午去学校附近的餐馆就餐,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你有何建议呢?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6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兴趣培养;生物教学;生物素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生物学科在初中只安排两年的学习时间,中考分数比例较低科目,因此,生物学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有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生物课堂教学暮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教学导入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设计,想方设法创新教学导入方式,力争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就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一是增强导入内容趣味法。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如将一些生物科学故事、奇闻异事等作为导入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立刻就产生兴趣。

二是采用表演性方式进行导入。可以采用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导入法,能够增强教学导入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就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创设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催化下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生物进化论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创设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人类的祖先是谁吗?人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这样的问题刚提出来,很多学生就快速地进入了思考状态,不少学生之间纷纷讨论起来,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就被调到起来了。

二、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

生物学科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

一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引入生活教学资源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尽可能地引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教学有关植物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熟知的植物种类、名称等,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相关的植物现象进行分析。有的植物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生依靠当前仅有的生物知识,是无法准确合理解决出来的。作为教师,在此时,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揭开这些生物之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暂时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生物科学、长大后立志用生物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望。

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或家人的饮食卫生进行分析,发现不足,从而想出更好的办法予以解决。譬如,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或家人制作一天或一周的菜谱。或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环保知识,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对当地的生活环境进行保护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给当地的社区或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是注重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讲授知识时,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教学身体器官及生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比着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理知识,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如比如讲无氧呼吸时,引入泡菜、酿酒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人的呼吸有关知识时,可以将人潜水时的呼吸问题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呼吸知识,对潜水现象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呼吸知识来探讨如何增强潜水能力和做好潜水安全防护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立足学生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是合理应用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导入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教学“社会行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象、猴、狼、蜜蜂等动物群居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能够极大的增强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可以最大可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生物课堂学习的状态。

二是根据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的情况,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例如开展生物实验、标本制作、调研小论文等竞赛。竞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发挥出最大潜能。同时,学生在竞赛中能够体验到进步的喜悦,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奋力赶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校及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想方设法的探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初中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激活初中生物教学的一池春水。

参考文献:

[1]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第7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优化 实验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14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结合学科特点,有效优化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创设实验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是一切创造行为的开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触发、催化作用。只有让学生对生物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标,创设实验操作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我设计观察菜豆和玉米萌发过程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拍照,制作小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并交流活动心得。实践活动虽小,但是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小组合作,从温度、水分、空气等方面进行考虑,并且设置了对照实验,对种子的萌发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方法多样,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实验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原来生物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讲植物嫁接时涉及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的知识,如何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形成层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课前,笔者采集了一些木本植物茎和草本植物茎并将它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树皮、形成层和木质部,去摸一摸黏滑的形成层。通过活动,学生对“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很薄的形成层”的认识更深刻。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好奇心,又能不断迸发出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重视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一重要途径。鼓励学生主动设计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学会运用生物知识,提高实验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融合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在《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关于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在课前,笔者让学生分组设计课外实验,思考选用哪类植物的实验效果最佳,然后一起讨论、分析其优缺点,最终得出最佳方案。又如,做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检验水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原料,然后讨论如何确定变量,选用怎样的绿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经过积极的讨论、交流,学生们最终确定选用叶子较大的木本植物,取其中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片,切断其主叶脉,形成A区和B区进行对比实验。同样,很多学生也设计了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检验二氧化碳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原料”的实验。通过这样多角度、多维度地设计实验,不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1.增加随堂实验。初中生物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用实物代替模型或图片来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在《消化与吸收》一课中,我们安排一个实物观察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猪小肠和猪大肠实物,并与教材的图文资料结合,直接地感受小肠内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这样,灵活选用实验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亲自实践,品尝“创新”成功的滋味。

第8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初中生物属于非中考学科,因此很多学生或者部分老师都把它视为“豆芽学科”,在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上,都更偏颇于语数外。大家都要围绕中考这根指挥棒转,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学好并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平常生活中,种植花草、养殖动物、自身保健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要应用到生物学的知识。这是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的自豪之处,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必须的生物科学素养正是我的职责所在。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正式版)中明确指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基本理念,也提出了这门课程的三项具体目标。作为一线教师,搞好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基本职责。作为生物教师,基本职责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参与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三件事情。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重庆市江津区的一所普通农村初中,前些年,生物这门学科与中考毫不沾边,所以生物似乎有点儿“受歧视”。要到半期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语数外的老师都会来找我“借课”,把生物课改上其他学科课。后来,区教委对中考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一考定升学”的中考制度,从2010年起实行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结构评价制度。具体来说,中考成绩分为三个板块,七年级考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总分4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10%计入中考成绩;八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六个科目,总分75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20%计入中考成绩;九年级考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体育八门学科,总分800分,学生考试成绩按70%计入中考成绩。这样一来,打破了传统的中考模式,有利于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我们生物、地理等“豆芽学科”提供了有效保证。现在,我们区的每所学校都在强调“科科都是主科”,学生对生物、地理的学习也比以往更加重视。

但是,问题也迎面而来,同行们都为了中考,努力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潜意识里开始偏重升入普高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准备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开始放任自流。他们忽略了“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生物”,违背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所以,我们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可能良莠不齐,有品行好的,有品行坏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因为学生受天赋秉性、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思维方式、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也存在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管出身贵贱、不管品行好坏、不管成绩优劣,一视同仁,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为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既要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又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这门课程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态度。其次,教师应坚持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忠于科学的良好品质。再次,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最后,教师要杜绝“填鸭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生物学的整体画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了解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研究型学习或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知识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三、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9篇: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4-01

环境保护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而环保教育是做好环境保护的根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优势,切实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就环保教育的渗透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加强环保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问题是初中生物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环保部教育的渗透,长期以往,就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对于生物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内容,应该将这些题材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利用。例如苏科版教材中《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7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8年级上册),都是进行环保教育的资源。二是有效整合课外环保教育资源。有的教材中缺乏环保教育的实例,而且篇幅短小,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挖掘课文环保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引入从网上、书籍、报刊上获得的环保教育资源,并将其引入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内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以弥补教材资源的局限性,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例如,在教学《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苏科版8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子,如乱扔生活垃圾,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工厂乱排放污水、废水等。其中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是树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导致大批的森林被砍伐,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提供清新氧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大气环境的重要功能,森林一旦被破坏,就会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发展泥石流等恶劣性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教学青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青蛙的捕食能力,让学生明白青蛙在扑食害虫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做到不捕杀或食用青蛙。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将做实验所用的青蛙完好地放回大自然,以此让学生受到保护青蛙、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初中生物新课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一是充分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展示出来,还可以将环保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创设的良好情境中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二是分组合作,开展生物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有关野生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动物世界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然后,再播放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运用生物链的相关知识去认识这些行为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文实践活动。为了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余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地观察,对学校的受污染情况和环境绿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等,指出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开展生物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社区中调查环境受污染情况、植树造林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三是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12日“植树节”、4月2日“世界地球日”,这样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例如,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利用板报、墙报、小册子、手抄报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让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倡导每个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在每学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环境所包含的范围,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可行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环保教育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将环保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加以落实,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立足生物课堂教学,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践行环保教育理念,做好环保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潘明慧.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09,(03)

[2]杨大琼.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