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法治教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治教育的意义

第1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现实意义;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近年来,青少年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好办法,因此,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然而,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出于青春波动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懂法、守法的公民,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但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制教育往往形成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被严重削弱,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长期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青少年本身因素来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思想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感情用事,缺乏辨别思维能力,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长期有效的学生法制教育机制,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问题”青少年反而多了,青少年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且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也愈来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年来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流于形式。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教育模式并未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二)教育队伍缺乏经验。目前绝大多数设立法制课的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法制课老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也很少接触过法律书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三)教育主体缺少合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自控能力很差,从众心理突出,没有一个法律意识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思想,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会有问题,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关注,而学校又与家长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放学后不再受学校的管理范围,使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法制教育工作,已成为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学校要抓好法制课的师资培训。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是要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在当前法制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举办法制教育课教师培训班,以提升中学法制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师要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法制教育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迎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戈. 当前在校未成年人法制教 育的现状与展望.

[2]张玫.大连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现 状及思考.

[3]国家教委、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 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 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

第2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

 

二、当前初中课堂法制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思想品德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和思品教育相结合,对于贯彻党和国家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起法律,总给人一种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法律一样,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恰恰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又会忽视法律的存在,错误认为犯罪才是违法,被公安机关处理了才是违法,从而导致因不懂法最终酿成苦果而后悔莫及。这对于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初中生影响更大。他们一方面面对着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许多萌动、冲动,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又产生无望和逆反的心理,尤其是开放的社会环境又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的刺激、诱惑,这就需要把法制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反映在初中政治教辅材料方面,法制建设方面的内容也有所增加,比如初中政治第三册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单元,2014—2015学年初中版《时事》第2期中有《法治护航中国》单元,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言,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仍然非常单薄。在初中政治课程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的四个板块中,法治教育内容并不突出。而在学校教育的微观层面,人治管理、人情社会的特征明显,加上部分教师师德表率的失范和不良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发育,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三、初中政治课堂开展法制教育的策略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法制方面的内容,通过整合许多针对性很强的图片、案例、链接等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方便、直观的接受,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

 

例如讲《家庭保护——辍学风波》时,就运用了课本中案例: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让孩子去复学,最后由育法律的干预,九名学生终于回到了学校的。然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家长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益?结果如何?并说明理由。利用课本案例就解决了问题,同时还了解相关链接针对此案例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法律规定。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筛选案例,当然课本中的是首选。在教学中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课本一味的寻求课外的新鲜东西,当然如果觉得不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取一些时政性较强的素材来补充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围绕热点问题发表个人见解,真正把课本内容与当前的事实政治结合起来,更容易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化教学主题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我就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我们的辩题时: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辩论的热情高,争论激烈。通过辩论,使学生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的理解更深刻。

 

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辩论赛的形式,“我做小法官”、“小品表演”等形式,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外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多样法制教育活动,法制图片展、观看法制教育光盘、法律知识竞赛、等等活动,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法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养成依法自律、依法做人、依法维权的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展示

 

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生动、直观,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望尘莫及的。在讲授《规则与秩序》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从网上下载的车祸发生的瞬间,真实、直观的案例场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了平时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交通法规,生命之友。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能有半点马虎。在讲授《谁为我们护航》一课时,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漫画《我怎么这么倒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结语

 

法治是依法办事的社会秩序。法治只有从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才会真正有生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这一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法治社会的具体生活方式统一了起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从娃娃抓起。

 

正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提出的那样,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就要创新学校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创新法治教育方式和模式。要从提高教师法治意识、营造学校法治文化入手,完善学校治理、优化校园生活,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以上是我在政治课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些探索,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它需要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紧密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3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全面已发治国的理念认同程度的不断提升,法制意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观,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利用高质量的教育和良好的环境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任务,因此要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理念,而要遵照这一理念,就必须完善高校法制教育长效机制。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必须被高校培养为复合型的人才,要具备高素质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素质具有不断提升中的地位,法律素质的欠缺,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升学和其他方面的发展。因而,全面推进、彻底变革大学生法制模式,提升法制教育的地位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新形势对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必须要掌握良好的法律知识,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包含掌握法律条文的能力和使用法律的能力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几个方面。法律素质和其他素质一样都是需要经过教育和学习获得的。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教育和培训才能形成,还需要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培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教育。通过大学法制教育,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理论,树立法制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从而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实用法律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法制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水平,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现阶段,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日趋复杂,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从而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人才,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力量,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学生管理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保障力量。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需要一套规范健全的制度保障和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必须要依法进行,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科学化的表现是法制教育,高校的思政教育要依法开展,要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要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手段上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从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三、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下,了解《劳动合同法》的条款,但不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多,如何让法律知识不仅是学生用来应付考试的工具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强化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并非单纯的加开法律课程和增加教学学时的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使得大学生不但通过教育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更要让他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绝对不能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方式。

四、加强法制教育是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发展。高校必须紧跟时展的要求,顺应国际潮流,改变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国际要求的教育体系。如今,各国都在为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努力,人们对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秩序规范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努力完善法律制度,担负应有的国际义务。高校也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升法制教育的层次,完善法制教育综合体系,充分按照上级要求使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国可以按照国际趋势和国际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修改自己的法律,为进一步适应国际形势,努力奋斗。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理解和国际法律教育的发展变化的重要性和新趋势的同时,也需要正确理解法律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势下,采用新思想、新道路、新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改善国家法律质量,发挥示范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校法制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社会的要求,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凯.完善当代高校法制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

[2]叶莉婵.浅析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改进策略[J].职工法律天地,2014,(12).

[3]赵金和.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10,(20).

[4]赵悦.法制教育在当代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人间,2016,(12).

第4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框目是教材的眼睛,是窗口,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启发式教学中从框目入手,找出题眼,据此发问,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有助于突出并抓住教材的重点,领略并把握教学的主旨。在职专二年《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框目领略主旨,同时设置如下问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能性、操作性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发问、点拨、引导学生求知“胃口”必然大开,很想马上去探究、解开上述质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学生带着疑问经过教师的讲解点拨或先由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弄清了上述问题,就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主旨,体会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积极利用国际难得的机遇和希望及应对国际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情景质疑法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幻灯、录音、录像、实物、讲述等方法展示,创设情境,展现形象,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撞击心灵,从而提出疑问。在职专二年《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播放录像关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历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使学生仿佛也跻身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建设大军之中。在这种特设的情境中,学生一面受到经济建设壮美变化情境的熏陶,一面就产生质疑“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会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吸引学生带着关注质疑再去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必要”,更快地领悟当前的形势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使学生下决心要立志努力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三、矛盾质疑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理论在部分教材中常隐含着的矛盾,在职专二年《哲学与人生》中“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指出,“人生充满着矛盾”,而标题则是“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这样,矛盾就出来了,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质疑并提出:既然是人生充满着矛盾,那为什么矛盾又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呢?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于此,学生就纷纷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最终产生一个共同的认识———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这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中向前发展的;故,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这样,让学生不但加深这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从中学会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和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图表对比质疑法

抓住教材中相似或同类相近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对比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质疑,比较鉴别,分析判断,并结合图表形式,可更明了地启发学生思维,使之受益匪浅。在职专一年《职业道德与法律》法律知识部分中的一般违法与犯罪存在质的区别,“区别在哪?”学生就自然地提出质疑,我们就采用图表方式列出,就两者的社会危害程度、违反的法律及制裁方法等不同,并进行对应比照。这样,该问题就迎刃而解,又使学生掌握并体会了分析判断的思维方法。

五、想象质疑法

教材中设有一些典型参考事例及有关材料,可先从材料入手,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而质疑。在职专一年《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道德知识部分中“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敬业”,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本框目的典型事例材料,了解潘星兰、杨大兰两人为了保护信用社的财物,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的英雄事迹。教师就此可提出设疑:“潘星兰、杨大兰两位为什么要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推理、讨论,使大家逐渐达成共识,认识到潘、杨两人为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旨在保护桂花信用社的财物。同时,也是忠实地履行职业责任,忠于职守,自觉遵守其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此,加深了学生对“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的内涵理解。

六、观摩鉴赏质疑法

第5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 交际法 中职英语教学 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 Valentin Meidinger)和费克(Johann Christian Fick)。它是外语教学法中最古老的,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直以来语法翻译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外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人们掌握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其他一些教学法和教学教材的改编,语法翻译法暴露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因此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排斥,认为语法翻译法不再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交际法、直接法、听说法、任务教学等其他的教学方法。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以翻译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外语翻译成母语,然后将母语翻译成目标语。外语知识的讲解、练习、巩固和阅读技巧的培养等都采用翻译的方法。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是通过运用外语本身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语法,主张力求在外语教学中创造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相仿的环境,并采用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方法相一致的方法。

交际教学法是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一个外语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主要有三: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采用“通过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through language”)的方法,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情景中,以及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交际法作为一种教学法,一种理论,要使它转化为一种教学实践,关键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要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依据,提供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吃得下、消化得了、吃得饱、吸收得好。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学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相关专业学习内容为依托,以能基本完成相关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为参考依据,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对话和课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职场,例如,涉及售后服务的对话、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解读、车间布置等课文内容的选取,是课本与生活、职场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适应就业岗位。”

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很多中职学校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英语课课时,在缺乏语言环境、课时量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单纯采用交际法教学只能使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严重脱节,除了少部分对英语有特殊需要的专业以外,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能看懂与本专业相通的英语资料,从而为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我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职业模块的学习中,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与交际法有效结合,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招生陷入困境,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已经是普遍现象。许多职校生没有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学习缺乏热情,对英语课兴趣低,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现象较普遍。上课迟到、旷课或者睡觉,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难度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事业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这对职业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应该成为每一位中职学校英语教师都思考的问题。

三、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1.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由省厅组织编写的,每单元由听、说、读、写和语法五部分组成,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教材中的话题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堪比中学教材。毫无疑问,编写的初衷是要夯实基础,为终身学习做准备。没有哪一种教材内容能够完全适用于某一个班级的学生,同一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认为,对于教材,教师应根据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一定的选择,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

2.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与交际法教学,增强课堂效果。

第6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情意,指的是情感和意志。从心理学理论看,它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情意课程,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价值取向的课程 

二 .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和获得自由的“完人”,各个层次的需要都能和谐实现,包括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理智、情绪与行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只有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2、“学力模型”理论:

学力由由显性学力和隐生学力构成.显性学力是指知识和技能 ,隐注学力是指思考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把学力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显性学力就是冰山显露出来的角,而隐性学力则是处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主体两者是一体化的,后者是支撑前者的。

3、情境中心论:

课程的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部能力发展,强调课程要考虑学生将要面临的世界,使他们学会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情境。 

三.情意课程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1、艺术教育的需要:

艺术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最高表现方式和载体.注重思想与技术的结合、感情与技能的交融,艺术技能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是更为复杂而综合的技能,人文素养、情感表达、生活体验、创造能力在艺术技能的形成和表现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情感性、独特性,个性化特征比较突出。开设青意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艺术感晤、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2、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现代企业都把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态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力等“软实力”作为衡量和录用员工的重要依据。目前职业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明显的“重技能轻素养、重专业轻文化、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在主观上不够重视 ,在客观上缺乏有效载体和途径.开设情意课程能弥补上述缺陷。

3、校 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它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状态。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可以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学生各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开设情意课程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四.开意课程的操作策略

1、遵循互补性原则设置课程目标 。

职业艺术教育为艺术行业培养具有艺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 ,学校的培养目标已逐步与市场需求建立衔接 ,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规格的针对性、课程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与互补性缺乏有效的支撑。根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遵循互补性原则开意课程既弥补原有培养体系在人文模块上的结构缺失 ,又能满足学生在艺术技能发展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艺术体验的内在需要。设置目标时应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提出专业素质 、通用能力、职业态度和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专业技能、艺术审美能力、创意能力、生活态度 、人际交往 、组织协作 、职业操守等 ,在此基础上统整课程,根据“专业一人文一自我一社会”的线索细化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目标。 

2、根 据行动性原则开发课 程内容 。 

在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中,社会性需要的发展、生活体验、情感迁移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在参与对象性活动中才能获得这些。情意课程要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态度、素质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贯彻行动性原则 ,坚持做到学习内容的物化,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情意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与他们的专业发展相结合、与行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活动教育、案例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行业、认识岗位,创造条件使学生进入承担某种实际责任的现实角色,是他们真正威为学习中的主体。 

3、围绕 可测性原 则设定评价标准 。

“教育真正的目的不在于教9币完成某种活动,而是在于学生的行为范型中引起的某种重要变化。”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情意发展过程留下痕迹 ,并通过量化的指标增强课程的可测性。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表现、参加社团和实践活动的经历、担任学生干部的履历以及获得的各种表彰等,这些记录不仅是情意教育内化后的外显信息,也是发展学生情意水平的有效方式,可将其结果转化为学分纳入学分体系中,并提供给用人单位作为录用选择的依据。 

4、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职业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的要求。情意课程设计分别以学生个体、行业要求、社会需要为中心来规划统整,以具体课程为载体,以培养社会『生情感为目标,以“成人”为中心,分核心层 、中间层和外围层进行设计。核心层强调与自我与他人和谐,主要课程有《心理健康》、《公民教育》、《语言艺术》、《社交礼仪》及各种活动;中间层强调与专业发展结合,主要课程有 《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影视赏析》、《舞蹈欣赏》、《文学欣赏》等;外围层强调与行业和社会需求结合,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群众文化管理》、《创业指导》、《创造性思维训练》、《市场营销》及社会实践。所开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程度.按照必修课、选修课 、讲座课或实践课等不同类别实施。

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又对创造社会生活的人有着重要影响,一个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社会 情感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开意课程就是借鉴相关理论,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来解决目前职业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职业艺术教育的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教育

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在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占有优势的学科,语文课堂是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在高职教育中,语文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应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以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职高语文教学方法中,我们更应该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学方法,向创新教育要效率和迈进。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方法是指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而语文教学方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所采取的手段。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语文的创新教育我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对职高学校的学生成人成才、就业能力提高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2.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语文学习,能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和处事能力。

二、目前我国职高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影响人的发展有遗传、环境、教育、学习等因素,其中学习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使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校教师首要任务是告诉学生学什么,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怎样学好?但是目前我国的职高的语文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备课程序化,备课主要是以教师讲的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失去了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2.知识陈旧,急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3.极易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

4.职高语文教学改革有脱离文本的问题;

5.教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缺乏积极评价和鼓励;

6.缺乏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等。

三、职高语文教学方法中要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职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我认为职高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

1.培养学生兴趣使其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创新

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如果教师把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更容易去吸取和接受。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教育。如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挖掘,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方法。这样,学生会在兴趣中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我们在进行改写和续写等创新教学中,学生可以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也能养成敢于除旧革新和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

2.把语文教学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职高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语文学习方法的教与学统一来,提高教学效果。把语文课上讲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如在上《穷人》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身边的生活困难的同学,写一些的感想,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改变“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职高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语文教学方法,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要围绕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一贯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教师为主导”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课本内容,善于诱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主体”,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教师灵活地艺术指引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4.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感染力强的特点,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如果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上精品散文和诗歌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可以渲染气氛和制造氛围,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5.积极评估,善于赞美学生,鼓励创新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会赞美学生,做到积极评估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6.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开放式课堂

第8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变得愈加重要。长期以来在中国英语教学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语法翻译法,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了交际法后,“交际”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写入各级教学大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法翻译法是否过时、是否违背素质教育的原则?其实,自有语言教学和教学法以来,语法翻译法一直颇多争议。无疑这一方法有其弊端,但迄今目前尚无普遍适用的教学法,因为好的方法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况且实践证明,交际法教学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法。本文拟探讨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地运用翻译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语法翻译法理论

    刘润清[1]指出:“语法翻译法认为,文学材料中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语言是由一组描写规则构成的,规则规定着如何组音成词,组词成句。衡量一种语言的知识就是看学习者是否熟知这些规则,是否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母语翻译成第二语言或把第二语言译成母语。”语法翻译法在外语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创建了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②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注意磨练学生的智慧,强调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③主张通过阅读外语名着学习外语,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

    束定芳[2]认为:“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是:①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其文学作品或从外语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翻译法主要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详细分析,把语法知识应用到翻译外语句子和文章的实践之中。②阅读、写作是学习的重点。③词汇选择主要根据课文,课后所列词汇表。④句子是语法教学中的基本单位。⑤强调精确性。⑥语法通过演绎的方法向学生传授。⑦学生的口语为教学用语。”

    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同时将英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比较,也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2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就英语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来说,以英语进行课堂讲授是培养学生英语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和巩固运用英语技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而是必须提倡采用的。

    但是,医学专业英语课程毕竟有它自己不同于基础英语的特点。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大量专业名词,而且还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多选自原版材料,不经任何加工和删减。在专业英语教程中遇到的许多抽象概念和阐述过程常常使人感到艰涩难懂。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给授课者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抽象的概念或关系,有的可以通过比喻和举例等手段来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而往往有许多东西很难找到简单浅显的比喻或事例来说明。有时候,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你得花相当多的时间,费很大周折来解释,其结果是喧宾夺主,偏离了课堂授课的主题,效果反而不好,而且从课堂时间的运用来讲,也是很不经济的。即使课堂活动表象上完全以外语进行,但大多数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仍存在母语与外语之间的转换。

    杨明山[3]指出:“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必须与翻译技巧结合。因为有时句子能意会,却难以言传。”如果通过翻译的方法将某一术语的中文译名直接交待给学生,或者将某个问题的陈述直接翻译成中文供学生比较,所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对于有关的专业知识本来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缺乏对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感受经验,因此在单纯的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难以迅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经老师适时适度的提醒,则会谜团顿解,一切释然。原本沉闷呆滞的课堂气氛立刻可以活跃起来。

    3语法翻译法在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①在医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英语水平还不够高,专业储备较少,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教师对某些句子、词汇、短语、句型能够进行英汉对比,学生对此就会印象更深刻一些,然后再做一些巩固翻译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语言点。通过翻译,教师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某些句型、词组短语等的掌握情况,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医学英语教学中应把握好英语讲授与中文翻译之间的度。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应当坚持以英语讲授,什么情况下需要适当加以中文翻译呢?一般来说应从词和句这两个层面上加以把握。医学英语和普通英语比较,在词汇、语法现象、句型结构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因此,对医学英语词汇与句型结构的了解和掌握,就成了医学资料阅读的重点。在医学英语阅读的词汇层面,要了解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明确其医学语境;在语法层面,要判断基本的英语句型结构,注意医学英语的句型结构特点;语义层面,要利用医学知识,逻辑连接词的语义关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功能词、构词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读材料,从单词到结构,从一般语义到医学语义,进行仔细推敲,才能顺利地理解医学资料。

    在词这一层面上,医学英语从语体特点来分,可分为普通词汇和正式词汇。普通词汇大部分是英语本族语,常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正式词汇大部分是外来词,常用于科技、政治和经济等较正式的文章中。医学英语是一种正式语体,因此,经常使用比较正式的词汇。这可能是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从普通英语向医学英语过渡的一座桥梁。举例说明:普通词汇/正式词show/demonstrate;things/objects;make/manufacture;often/frequently;buy/purchase;about/approximately;find/locate;finally/eventually;help/assistance;enough/sufficient;change/convert;so/therefore在具体的文章表达中,体现为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正式词汇和普通词汇两种形式来表达,例如,要表达“改变”这个意思,在普通英语中,通常用的是change,而在医学英语中则用con-vert,如果不注意医学英语应用正式词汇的文体特点,将会给阅读和翻译造成很大困难。

    在从句的层面上,英文原着中经常有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同,造成英语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一味地强求以英语解释,则费力又费时。所以对这样的句子或段落加以适当的翻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医学英语在结构层面的这些多用分词短语、被动语态、名词化现象以及经常出现分隔等的特点,并以此为图式来处理医学英语材料,逐步适应医学英语的阅读。

    ②从教师方面来讲,医学专业英语教师有必要给自己定位,为bilinguist。如果课堂上只讲英语,则是把自己退化成monolin-guist。作为医学专业英语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和双语能力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上,要做到娴熟自如,确切无误地表达其意,否则学生不知所云、受到误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性地扫除词汇上的障碍,尽量避免课堂上的尴尬。

    综上所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适度地采用英汉翻译的手段,不仅不会冲淡英语教学的氛围,相反,由于消除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了,教学效果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11-51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8-102.

第9篇: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

摘 要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利润”是指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会计所得,而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又称税法所得)时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税法规定,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税收法规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关键词 收入 会计制度 协调

一、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比较

(一)收入方面的差异

1.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差异。新会计准则对收入新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注入。对于收入的确认时间,新会计准则也提出了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收入准则规定企业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额。而税法对于销售商品的应税收入确认与会计规定基本一致,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例如有的企业发生分期收款业务时,税法规定可以按交付产品或商品开出发票的日期确认收入,也可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但应该注意到,有的企业在实际发生分期收款业务时是按收到价款的日期确认收入,这样可以起到推迟交税的目的,从而影响国家税收收入的及时性。

2.非生产部门使用本企业产成品的差异。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货物的,应作为收入处理,其价格按同类新产品同期市场价格确定。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则不符合收入确定原则,而是货物的账面价值直接由产成品科目转入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相关科目。

3.销售折扣(现金折扣)与销售折让的差异。税法规定,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折扣销售,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折让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折让后的销售额计算收入;如果将折扣额、折让额另开发票,则不行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折让的金额。而会计制度规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的收入金额,即按总价法进行会计核算;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折让在发生时冲减销售收入。

4.接受捐赠收入的差异。税法规定,企业接受捐赠收入视为应税收入,对于企业取得的货币捐赠,应一次性计入企业当年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取得的非化生性资产捐赠,应按照合理的价格估价计入有关的资产项目,同时作为企业当年收益,在弥补企业以胶年度所发生的亏损后,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较大,企业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并应在相应期间的年度所得税申报中对有关的收益额及分期结转的情况做出说明。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包括货币捐赠和非货币捐赠,不视为企业取得的一项收入,接受捐赠的资产一般会使企业的经济资源增加,将其纳入“资本公积”项目核算。

(二)费用方面的差异

1.工资、薪金的差异。税法规定,(1)工资、薪金支出实行计税工资扣除办法的,按计税工资规定扣除。即企业实际发放工资、薪金在计税工资、薪金在计税工资、薪金标准内的,可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2)工资、薪金支出实行工资、薪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在工资、薪金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薪金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企业按批准的工资挂钩办法提取的工资、薪金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额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扣除;超过部分用于建立工资储备基金,在以后年度实际发放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在实际发放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当期应负担的工资、薪金应全额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冲减当期利润。

2.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差异。税法规定,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分别按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高于其计税标准的,应按计税工资的标准分别计算扣除;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低于其计税工资标准的,应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分别计算扣除。而会计制度规定,当期应负担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全额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冲减当期利润。

3.业务招待费的差异。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即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应全额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冲减当期利润。

4.固定资产折旧的差异。(1)折旧年限。税法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固定资产都明确了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批准,可以自行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折旧方法。税法规定,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从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中任选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表中予以说明。

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成因

(一)内容不同

税法规范征税行为和纳税行为,体现社会财富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会计制度注重会计核算行为规范,要求真实、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二)目的不同

制定与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制定和实施税法的目的主要是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保护纳税人的权益。尽管两者在使用的一些会计概念、原则和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其根本目的不同,两者有时会对同一经济行为或事项做出不同的规范要求。

(三)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而税法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征收当前收入的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即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

(四)适用原则不同

税法也遵循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如相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等。但基于税法坚持的法定原则、收入均衡原则、公平原则、反避税原则和便利行政管理原则等,在稳健或谨慎性原则等许多会计基本原则的使用中又有背离。原则的差异导致会计和税法对有关业务的处理方法和判断依据产生差别。

三、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不协调的影响

(一)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多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应计入成本和费用的,而税法中不要求计入的,企业在纳税申报时需要调整,这一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当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不相同时,产生的纳税调整项目相应增加。有些纳税调整甚至影响企业的权益。

(二)使财务核算成本增加

纳税人既要遵循的企业会计准则,又要按照税务部门要求不折不扣的纳税。使得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逐渐增大,有些差异复杂难懂,操作繁琐,一些纳税人没能准确理解这种差异而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无意中违反了法规,扩大了纳税成本。

(三)造成税收流失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成本费用方面的规定有很多不一致之处,而且税法对于一些经济活动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将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支出全额计为费用支出,这样造成了国家财政税收的严重流失。

(四)易引起纳税双方争论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存在很多不协调和不一致之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向着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断的调整改革,二者的差异日益扩大,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然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分离带来了很多不得因素,例如增加了会计核算成本;诱导企业采用不当手段避税等。所以,通过分析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的差异来差异来研究一套二者协作的运行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法。

四、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处理方法协调

(一)加强部门间的沟通,明确会计制度和新税法法规各自调整的范围

我国的会计制度定部门为财政部,而税法的制定部门为国家税务总局,因而在各个制定法规时两个部门间应该加强沟通,尽量使得财政部门制定出来的会计制度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会计核算的正常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纳税调整的需要;同样的税务总局制定出来的税法制度也应该尽量使得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降到最低。同时,在具体施行制定工作时两个部门要加强查研究。在密切联系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会计制度和税法法规。在出台每一个政策法规前都要充分地思考和准备,经过充分认证并且结合实际现实情况。

(二)强化会计制度建设,严格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处理方法的选择

企业会计信息所披露的质量受到多重原则的限制,如相关性、实质性等,所以绝对可靠又准确的会计信息不太现实。因而在实际会计制度规定中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强化会计制度建设时要考虑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尽量满足多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明确会计制度相关信息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化年度会计报表、利用英特网实现财务报告的实时监控、提高会计自信披露的透明性来着手;另一方面,企业在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时,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不能因为临时的纳税核算而擅自调整会计处理方法。

(三)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相互宣传的力度

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且应加强会计制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以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效率。同时我国还应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在会计界和税务界的相互宣传力度,结合实际情况,把会计知识与税法知识的培训、宣传纳入日常工作,组织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办税人员及广大经济工作者认真学习,搞好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宣传工作,加深对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会计和税收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规协调的有效性。

(四)加快税务会计的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目前,税务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而财务会计不能完整、具体地反映税收信息,不可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职能。在此情况下,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报表,必然导致企业办税人员申报纳税时缺乏专业判断,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带有盲目性。因此,有必要制定独立的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降低税收征管难度。

参考文献:

[1]论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表现及协调.今日科苑.2007(6).

[2]朱燕华.时代金融.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