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

第1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company's value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from the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perspectiv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of the business model is to create value for customers, the goal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s to pay attention to "new mod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old model". On the ba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and comes to this: customer's consumption concept is the precondition, grasp the customer value segmentation, innovation, relocation, and value experience is power, goal is the most suitable model for customer. This paper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business model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关键词: 演进;商业模式;顾客价值

Key words: evolution;business model;customer value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006-03

1 提出问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90年代,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加上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例如,埃森哲(Accenture)在就“公司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对40家美国公司70位高管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都提到了商业模式(Linder和Cantrell,2000)。即使在传统产业,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如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间的竞争而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Hamel则把商业模式表述为“企业做生意的方式”或。从根本上说,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运行。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回答彼得·德鲁克常问的三个问题:业务的本质是什么?谁是顾客?顾客珍视什么?它也能解决每个经营管理者都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如何通过经营管理来盈利。

商业模式作为一种运营机制,企业通过运用它来持续达到主要目标。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最终实现商业模式运行。Thomas的观点是,商业模式是一项构造,该构造可以通过一项可盈利的业务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客户、供应商、资源等联系起来。起初,商业模式强调收益模式,但是企业仅仅追求收益,忽视了销售链中对顾客价值的重视。真正地剖析收益来源,发现企业创业者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才真正创造了价值。因此,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必须以顾客价值实现为中心,通过不断挖掘用户价值发展商业模式,赢得商业机会和企业发展。

2 现有文献中从价值创造角度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比较

商业模式最早的定义之一是Paul Timmers(1998)的观点: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成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系统。其后,Weill和Vitale(2001)在Paul Timmers研究的基础上,在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地位后,提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供应商、顾客、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的角色的描述。Amit和Zott(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效率与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为自身、供应商及客户创造价值的重要方式。在国内相关领域中,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商业模式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通过完善运营机制来不断获利;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中调整自身的战略以实现持续盈利。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系统,该系统的各部分相互关联互动,体现在企业既为顾客提供价值,同时自身也实现价值获得收益。

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的商业模式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创造出优于现有方法的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客户解决问题。Mitchell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Magretta则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不断实现客户价值。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战略观点,成功企业包括三种:专注、差异化和低成本化发展。在山寨经济肆虐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差异化竞争的商业模式发展难度很大;随着东南亚市场的开拓,低成本优势也在消失;因此只有专注才是目前中国企业的最大的契机,发展专注于自己顾客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因此,经营者对于商业模式认知正由经营运作向战略层次转变,由最初的企业关注自身、利润等向顾客价值、战略目标等转变。但是企业运用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必须面临调整随着时间的推进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由以自身利益为主导转向以顾客利益为主导发展。

3 理论框架分析

从顾客价值角度看,就要形成对“顾客份额”的追求,将顾客看成不同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化需求,并从顾客的行为特征来看问题,通过对消费者行为追踪,设计满足其消费行为的多类商品项目的组合。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价格都比较敏感,偏向于较低的价格或折扣,这一点往往成为新商业模式的突破口。目标客户更重视产品价格却忽视产品装饰,新的商业模式挖掘顾客需求这方面的特性可以形成成本优势,从而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利润。

由于新商业模式有较大的低成本优势,其带来的大额利润可以支持其进一步扩张。因为商业模式创新易被模仿,新入侵者出现,模仿改进原有模式,进一步侵占更多客户市场。由于旧模式隐含的高成本以及提供许多超出现有客户需求的服务,使用旧商业模式的公司很难在成本价格上与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持平。因此,旧商业模式公司大都采用重新定位目标市场客户的做法,转移公司注意力,发展高端市场,但仍不能排除新商业模式低价对客户的影响,旧模式不断被影响,日益艰难。新商业模式继续发展,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增加产品附属价值,赢得更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压迫旧模式。旧模式逐渐消亡后,市场渐转为新商业模式间针对效率、差异化、客户、供应商等的竞争,新一轮的市场竞争由此开始。虽然以上阐述的是新商业模式逐步替代旧商业模式的过程,但对于每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也都是一样的,企业的商业模式随着市场不断被拓展,顾客需求不断被满足,终有过时的一天,企业要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持续运作就必须不断根据顾客的新需求,以自己原有的商业模式为竞争对手,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维持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过程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4 基于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演进案例探讨

4.1 顾客的消费观念是影响商业模式演进的前提 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领着商业模式的变化与演进。以电信业为例,要赢得顾客份额,实现企业价值,就必须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完善修改。电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相关,随着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用户需求也不断提升,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语音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3G市场的日趋成熟,用户的需求将会发生井喷式的爆发,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电信必须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来满足用户需求。

4.2 把握顾客价值的细分、创新、重定位及价值体验是推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的核心

4.2.1 顾客价值细分 例如,随着人们的旅游悠闲意识的提高使中国旅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于人们对待旅行需求的差异是很大,其所要求的突破常规体现自我的旅行方式对旅行社的产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许多南方沿海经济发达旅游中介纷纷推出“点菜式”自助旅游,挖掘顾客的细分要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实施顾客价值细分的商业模式,外部市场需具备;客户间差异性增加;客户更加成熟。当客户期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时便推动企业演进商业模式开发更多个性化的产品,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4.2.2 顾客价值重定位 这种重新定位可以通过改变目标市场实现,很多奢侈品品牌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重新定位顾客价值,引导顾客价值到一个新的领域,如世界著名奢侈品Prada,在20世纪70年代时,时尚环境变化,公司一度濒临破产边缘,Miuccia Prada接管家族企业,将公司传统品牌理念和现代化先进技术进行结合,引领顾客审美向简约发展,吸引到一批奢侈品爱好者,企业化险为夷,获得了高额利润。每个企业都可能遇到发展瓶颈,类似情况下,企业就应重新定位客户价值,抓住契机开创另一个辉煌。

4.2.3 顾客价值体验,改进产品质量以及提出个性化服务,在本质上都是为顾客创造良好的价值体验 同为电商的PPG和凡客,凡客在经营时借鉴PPG商业模式在顾客价值方面的缺失。凡客老总因为看到顾客在网抱怨关于物流速度太慢的抱怨后,立即意识到客户在网上购物后的迫切心理。于是,凡客于08年4月建立了“如风达”物流公司,在各大一线城市中,公司拥有自己的仓库,一天两次接货,大大提高了送货的速度。凡客优化服务流程,开放网上评论、及时对失败服务补救,从源头上留住了顾客。逐渐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其商业模式的演进针对顾客对自身商业模式做出的改进,最终适应顾客的动态需求。

4.3 最适合顾客的模式是商业模式演变过程中新旧模式替代的目标 阿里巴巴公司的创建灵感源于对外经贸部的网站建设,其初始目标是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对外出口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他们的首先不是为赢利,而是为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让风投能为大众信服。为此,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利用低价方式吸引中小企业成为“中国供应商”,在公司业务形成一定规模后,顺理成章地向中小企业加收服务费。阿里巴巴从客户角度出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网上交易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时间空间的限制,适应了现代社会需要,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随企业规模的扩大,阿里巴巴也致力于追求做大做全,更多地希望把直接消费者培养成忠诚用户。因此,阿里巴巴做出了在淘宝上投资20个亿的决定,改进消费模式,事实证明这一举措确实明智。阿里巴巴推行的培养忠诚客户的商业模式,在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远高于保住老客户的今天十分成功,而抓住顾客的要领就是不断调整商业模式适应顾客的需要。

5 研究结论

商业模式演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因素较多,因素间关系又彼此错综复杂。本文在分析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其演进过程中顾客价值的重要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顾客价值出发的商业模式的演进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产业形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并且可以将相关理论应用与于实践中。

在实践中也可以将上述理论应用于江苏中小企业,随着网络的发展,顾客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提高,电子商务公司也从传统会展中得到启发,发现商机,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展网络会展,从传统会展中争取客户,在不断探讨尝试商品网络交易会,拓展客户领域,发展新的会员。同时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区域性网络在线销售平台,促进网络在线交易,不断以客户为导向改进商业模式。

总的来说,我们面临的是新的经济形势与新的市场需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将表现为三个阶段:商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世界金融文化不断融合,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不同于以往的速度迅速的变化着。消费者的需求由以往的单一、简单向个性化、高端化不断发展,顾客逐渐更加重视产品的精神化部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挑战,企业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与体验是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的是专注与创新,同时兼顾效率,专注于企业的优势部分,面对不同年龄层、职业、文化的顾客创新不同的营销战略以及相切合的商业模式,通过创新来提升顾客满意度。归结到最后,不管是营销变革还是渠道变革,实质上都是抓住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1]Christoph Zott,Raphale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2]Raphael Amit,Christoph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493-520.

[3]王波,彭亚丽.再造商业模式[J].IT经理世界,2002,(07):88-89.

第2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商贸生态系统中企业的大数据直观体现在于海量、分散、相互独立的数据可以通过不断整合研究,以探寻数据之间所包含的相互联系,从而反映出商贸生态系统各个主体的网络行为特性。在大数据环境中,商贸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数据层面,二是行为层面。具体内容由表-1给出。其中,数据层面主要包括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模型和数据的处理,行为层面主要包括流量行为和用户行为。在商贸生态系统内,企业群体、社会群体和网络用户群体之间交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一般以关联性数据网络存在,数据类型由原先的结构化数据逐步转向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对于数据的处理,则不同于传统的逻辑推理分析,而是基于海量的数据,通过搜索、比较、分类、控制,从中分析出大数据网络中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及各个商贸生态系统主体行为是否满足某个共性特征。首先,从商贸生态系统大数据的相关参数与性质(如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数据分布等)进行分析,然后,从商贸生态系统数据的规模、维度、关联性进行评估,从而探寻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行为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在复杂的大数据网络环境中,搜集或者直接记录用户在社会化、网络化媒体中使用的流量数据,通过一系列消费者个体行为或偏好的定量分析,为商贸生态系统的特色化商业推广提供坚强的信息基础支持。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商贸生态系统内部所包含的信息为系统内企业制定和实施相关战略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有利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商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将偏离原来的结构,通过新一轮协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结构。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商贸生态系统通过对大量数据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可以监视与审核系统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合理地预测未来商贸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一步,通过产业联盟、跨行业经营等方式,构建更为完善的价值网络体系,促进信息流、资源流和价值流在整个商贸生态系统内不断循环和转化,以满足系统中各个主体发展的需要。

二、基于大数据的商贸生态系统演变的过程性分析

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网络互动、大量数据信息存储以及云计算平台不断融合,商贸生态系统在数据搜索、传输、共享、处理等各方面都更为便捷,对系统内的知识溢出与系统内各主体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商贸生态系统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基于大数据环境,商贸生态系统“以网带量、以量增利”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基于这种机制,下面分析商贸生态系统的过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商贸市场审视的实时和精准

由于大数据的实时处理覆盖整个商贸生态系统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竞争与协同并存且相互作用下,能够对各个主体产生的任意需求实时地做出反应和判断,精准地审视商贸市场的大需求以及市场内用户需求的变化。由此可见,通过大数据,可以指引商贸生态系统内企业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程度,从而加快产业研发设计与销售,进一步实现目标市场定位不断细分。

(二)商贸生态系统内企业的竞合与协作

在大数据背景下,商贸生态系统内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载体的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的渠道进一步拓展,选择余地进一步增加,商贸生态系统内的成员结构也更具动态性。一方面,传统的大型企业群体将基于原有的供应链基础,不断向网络生态链转型,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密切协作。另一方面,以协同商务模式为基础,建立企业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在地理位置上分离、结构上相互独立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虚拟的企业联盟。

(三)社会成员的反馈和互动

在大数据环境下,商贸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更加复杂,这种关系产生的作用也更具有不确定性,其网络结构也显得更为脆弱。因此,以网络用户参与为主导的新型模式给商贸生态系统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效应。在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数据主要来自网络用户群体创造的数据与信息,新型的产品或者服务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加工、营销推介等方面都更加重视网络社会群体的参与、意见反馈与互动交流,以加速产品或服务的进一步推陈出新,进一步实现商贸生态系统内企业与网络社会群体的互动融合发展。

三、基于大数据的商贸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案例借鉴及策略分析

(一)典型商贸生态系统案例的成功经验

在大数据背景下,阿里巴巴迅速发展,在同行及相关行业中起到示范作用。阿里联合银泰、复星、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等经营主体,共同组建了“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网络零售网络。“菜鸟网”是一个数据中转处理中心,该网络能协调买卖双方地址、商品所处位置、商品发货配送时间等因素,降低了时间成本。此外,阿里巴巴凭借支付宝进入金融流通领域,成功获取了双向资金流通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支持提高了阿里巴巴的效率,将小额贷款发放周期从一周左右缩短到几个小时。大数据的商贸僧徒系统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与数据分析,而阿里巴巴正是利用数据优势,不仅催生了价值,还催生了产品,如余额宝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阿里巴巴的大数据。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平台不仅仅是数据,还包括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网络等。阿里巴巴在大数据的商贸生态系统下,能够挖掘更多的数据,利用云进行数据计算和价格挖掘,阿里巴巴的业务不仅涉及商贸流通,还涉及金融等行业,将来还可能发展更多其它业务。阿里巴巴成功完成了大数据信息箱大数据产品转换,开发了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将单纯的商业交易平台发展逐渐向大数据的商贸生态系统基础服务商转变。通过对阿里巴巴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商贸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应遵循从建立信任机制,实现共创,向建立开放创新机制,实现共生转变;从业态融合经营到重塑商业生态转变。

1.构建信任机制,实现商贸企业的共创。

在商贸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平台,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更加紧密。在商贸生态系统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开辟大数据背景下的众创空间。

2.建立开放创新机制,实现商贸企业的共生发展。

在大数据环境下整合多行业融合发展的商业技术平台,能促进商贸生态系统中的企业进行大规模资源共享,有利于创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全民参与模式,这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商贸生态系统模式。

3.业态融合经营,促进共赢发展。

在复杂的商贸生态系统中,存在跨诸多行业的经营主体参与协同竞争关系,因此寻找多边融合共赢,达到利益最大化成为他们的出路。在大数据环境下,商贸生态系统得到持续拓展,原有的跨行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在竞争关系中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打破原有经营格局,促进多业态共同经营,从而实现共赢发展。

4.重塑商业生态,全面打造大数据商贸生态系统。

通过大数据资产对商贸生态系统产业链的驱动,能加速产业链进行重构,促进产业垂直整合,有利于对商业生态进行重塑,推动商贸生态系统中的合作者共同商定平台战略,引导商贸生态系统内的众多群体协同发展,最终打造全面的商贸生态系统。

(二)基于大数据的商贸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下,基于商贸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及演进的过程性,同时借鉴阿里巴巴等内部商贸生态系统的经验,笔者提出我国商贸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策略。

1.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的商贸生态系统商业模式。

对大数据资源进行规模经济的追求,能引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向外拓展,进而促使商贸生态系统的价值主张、业态分布、经营模式、协同发展网络等发生变革,促进商贸生态系统中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通过挖掘和采集大量交易数据,构建了云存储系统OceanBase,从而开发了面向大量进驻商家的数据产品或服务。通过云存储系统OceanBase,还能为其他非淘宝网的电子商务门站提供大量的数据服务,为众多网站和社区提供有效的电子商务方案,使得阿里巴巴实现了从单一的交易平台向整个商贸生态系统的角色变革。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应以阿里巴巴为借鉴,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的商贸生态系统商业模式。

2.全方位构建商贸生态系统的数据交流大渠道。

由于大数据资源拥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种类丰富、运行速度快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不能在可观测时间内采用传统的信息技术进行感知、搜集和处理,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成在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畅通各类有效的数据传输渠道,全方位构建商贸生态系统的数据交流大渠道,从而在商贸生态系统内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只有构建起商贸生态系统的数据交流大渠道,才能形成全面的数据处理系统和知识共享系统,使得商贸生态系统内的经营主体能够协同经营、融合发展。

3.创新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系统内关键业务和流程。

第3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吴欣鸿的美图帝国,是他高中毕业后,一路跌跌撞撞、用几十个项目的失败换来的成功。中考结束吴欣鸿便休学去美术学院学了两年油画。回来读高中时发现了域名生意。18岁开始,他便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经营域名生意的先驱,几乎与他的福建老乡蔡文胜同时起步。在父亲的工厂关闭之后,他在域名生意上的所得甚至可以反哺家里。他在2001年开始创业,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甚至比Facebook还早。不过在接下来的发展路上就遇到了一连串的挫折。

从05年到07年,吴欣鸿经手了一大批项目,他自己坦言“没有一个做大的”。这让吴欣鸿意识到,要想获得在竞争者如云的环境中一飞冲天的机会,光靠广撒网是不行的。“什么都想做,看似机会在眼前,但是什么都做不到。”互联网产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摸不到属于自己的门道自然举步维艰。

2007年,一个偶然的成功让吴欣鸿开启了真正的创业之路。他当时做了一个火星文项目,原本非常小的一项目,甚至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推广资源,但一年内用户数就突破4000万。意外的成功让他开始静下心来分析,“火星文的成功是因为切入了年轻人的需求。当时这些人被称为非主流,而我们这些自认为主流的创业者却没有把眼光放在他们身上,没有意识为他们设计产品和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敏锐察觉和作为“文艺青年”的创造天赋让他牢牢把握住了“非主流”中的商机。

从这些挫折和一些自己评价是“误打误撞”的成功中,吴欣鸿获得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的产品要有精神。”什么精神?一是必须主动去迎合用户需求的精神,找到用户的刚需。二是必须是全体开发参与者的兴趣所在,对核心产品擅长才有可能把团队的灵魂、精气神做起来,才能有鹤立鸡群的能量资本。自此,吴欣鸿也完成了从一个文艺青年到真正的互联网创业者的蜕变过程,开始了他的“有意识”创业。百度成为他这次创业的启蒙者和导师。

吴欣鸿再次整装上阵,而这一次的着手点就是满足用户碎片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吴欣鸿用百度指数去搜索“非主流”这个关键词,发现“非主流图片”和“非主流头像”这两个关键词加起来的指数每天超过了10万。于是他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开发了“美图秀秀”的前身:“美图大师”,为自己美图帝国目后的发展找到了牢牢的立足点。

在“百度指数”的指引下选择了创业方向,创业过程中更是百度联盟的一路相辅才会有今天的成功。在创业初期,百度联盟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以及源源不断的收入分成,使得美图在创业过程中,不用太多分心,团队只需要专心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我觉得百度蛮仗义的,”吴欣鸿对于这位“老哥们”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到2012年,百度联盟所贡献的分成收入占到了美图总收入的40%,美图在创业路上已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帮助解决收入问题,百度对吴欣鸿制定战略规划也起到很大的影响。2011年,作为百度联盟的重要一员,吴欣鸿参加了当年的百度联盟峰会。当年,美图从PC端向移动端开始转移,有一定的装机量。那一次李彦宏在峰会上为创业者们指出未来互联网“中间页、读图时代、应用为王”的三大趋势,启发了很多人的思维。吴欣鸿也坚定了继续深耕图片领域的信念。

2012年的峰会上,李彦宏直言提醒缺失商业模式的“移动互联网惊险刺激像酒驾”,为貌似已经沸腾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降温,吴欣鸿也因此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2012年,美图秀秀在移动端的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但吴欣鸿的团队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李彦宏给大家一个提示,说移动太浮躁了,包括对新模式的探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要在商业的角度立足,才能谈理想”,吴欣鸿说,这让他去积极思考如何更稳健的应对在商业、资本等等环境上面对的问题,2013年1月份美图移动端用户突破了1亿大关。

第4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当今,在这个新兴的精准市场时代,大众市场管理定势的遗留问题几乎在每一家公司中都非常明显:薄利海洋中,高利润岛屿寥若晨星。

在精准市场时代,新的管理方式要求经理人应极为擅长三件事: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变革管理。他们必须能够调查客户和市场,针对与不同客户和细分市场之间不同的关系制订路线图。在这一路线图的指导下,不同职能领域的经理人必须善于协作,遴选客户并与适当的客户建立关系。

部分经理人会找种种理由来抵制变革:太过复杂,看不到出路;变动性太大,难以管理;失败的概率太高;很难让大家作出改变;其他方面麻烦不断,难以实现。这样的经理人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其他经理人则勇于前进,接受新的管理定势,与同事联手创新并取得非凡业绩,这不仅是在公司内部,在其延伸的供应链方面亦是如此。如果你决定成为这些经理人中的一员,那你将会充满信心,成功地迈入精准市场时代。

沃尔玛的战略演变

考虑到以服务客户为宗旨之类的陈词滥调,现在有如此多的公司口口声声说客户至上,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目光放在了自身利益上,这实在令人费解。往往存在这样一种默认的假设:客户的需求是不变的,而且很好界定,因此,最根本的商业问题就是,如何优化程序以满足这些需求。

这一假设是商业战略的核心错误之一。战略制定的起点必须是,通过深入了解客户潜在的实际商业需求,开发创新以满足其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通用电气在飞机发动机业务方面就采用了此种做法,它不再分开销售发动机、零件、服务,而转为以统一价格销售一揽子套餐――“功率小时计划”。通过转变价值创造领域,一切以客户为中心,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集团重新定义了自身业务,从根本上确定了自身的竞争定位,极大地提升了可持续赢利能力。

成功的客户管理有两大要求:一是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二是有能力在重要客户内部开展变革。通过客户认知与客户信任,这一变革管理能力可为竞争对手制造巨大的准入壁垒。但是,面对着一个与重要客户建立了深入关系的对手时,他们往往很难取而代之。

思考一下沃尔玛的战略演变过程。起初,沃尔玛的战略定位是,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居民人数约5万-10万人的小城镇选址开店。在每一选定的地址,作为大宗购物折扣店,沃尔玛可提供足够的价值,足以胜出零售店,无需足够的商品库存即可战胜排名第二的竞争对手。

在这些选址处,沃尔玛可将“提供明确、独特的客户价值”做到极致:它提供“每日平价”服务,这对于小城镇中收入普遍较低的居民至关重要。同时,沃尔玛经理人很清楚哪些地方不适合开店。公司小心避开大城市,而将资源一心用于有明显优势的市场中。

沃尔玛建立大量连锁店后,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它将战略重点定为:利用自身大规模、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开发极其高效的供应链。此举令沃尔玛进一步降低了成本,顾客亦能以较低价钱购买优质产品。

凭借这一新开发出来的供应链成本优势,沃尔玛在定价时可低于其他零售商,同时,它创新服务,将提供最佳客户价值和便利性做到了极致。

在第三阶段,沃尔玛巨大的业务量使其成为主要供应商的首选合作伙伴。这催生了一组高效的供应商运营伙伴关系,进而极大地降低了沃尔玛的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灵活性。通过这个过程,沃尔玛进一步扩大了它的领先优势,并获取了巨额商业利润。

戴尔的华丽转身

1994年,戴尔电脑公司是一家濒临经营困境的二级个人电脑生产商。和其他个人电脑生产商一样,它事先订购电脑组件,有大量组件库存。如果预测错误,公司的资产账面价值就会大幅降低。之后,戴尔开始实施一套新的商业模式。它的运营特色一向都是按订单生产、对客户直销,不过,它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力求消除库存。最终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也令戴尔迅速跻身一流个人电脑生产商之列。

戴尔成功的种子是在早期的失败中播种下的。1994年,戴尔生产了一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手提电脑。销售额下滑至谷底,戴尔面临严重的现金短缺问题。

戴尔执行官们召开会议,共商如何获得资金,令公司生存下去。他们决定,大幅减少库存。生产部和营销部负责人负责想办法,以“零库存”模式运营业务。戴尔新的业务模式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发展起来。第一级目标的关注重点是,将库存减少50%,前置期缩短50%,将组装成本降低30%,并将废弃库存减少75%。

随着戴尔逐步采用新的系统,组件库存期由70天减至30-40天,随后减至20天,之后接近于零。与此同时,公司培训销售团队“出售你有的产品”。随着新的利润率管理系统出现并被证实切实可行,戴尔大刀阔斧进行改进,并将其他职能活动纳入其中,实现步调一致。

戴尔公司利用富余出来的现金来刺激发展,其中主要针对大企业客户。起初,公司很难拿下这些客户,因为他们一般都是从商处采购。为拿下这项业务,戴尔不得不令客户信服,它的产品质量过硬,并且能够满足客户对服务和交货的要求。

很多大公司起初认为,戴尔“按订单生产”的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交货要求。戴尔为其进行演示说明,证实它可以按具体的客户订单生产,并满货及质量要求。这令戴尔迅速跻身一级供应商行列。

利润率管理为公司的日常运营注入了活力,这是戴尔公司在困境中实现华丽转身的核心所在。公司创建了一个高度整合的商业模式,令其无需准备组件库存。这一转型不仅不需投入资本,反而还为戴尔创造了大量收益,进而推动了公司的迅猛发展。

如何度过衰退期

经济衰退期是最坏的时代还是最好的时代?答案是:既是最坏的时代,亦是最好的时代。这一点千真万确:危机是珍宝,要善于利用。经济困难时期为公司开展持久变革提供了稀有而宝贵的机遇。

思考一下成本削减。在经济衰退中,收益下滑、现金流枯竭、股价暴跌。对此,大多数公司的本能反应是,齐心协力削减成本。然而,成本削减包含两个层面:其一,经理人往往处理不当;其二,仅靠削减成本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经济衰退期负责成本削减工作的经理人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的递增收益,而错失重大的战略机遇。这就意味着,削减成本的做法有好有坏。差劲的做法就是全盘削减(削减库存和差旅费用)。

好的做法是,仔细地审视你的公司,发现利润率和发展潜力方面的“赢家”和“输家”。对策就是,系统地将资源由“输家”转移至“赢家”。这可令你锁定、培育公司的赢利业务,发现、占领更具赢利性的业务。说白了,你要“盯准一个,搞定一个”。

在经济繁荣时期,经理人忙着以传统方式改进公司。当运营状况很好时,高层经理人是很难说服公司改变基本业务流程的,即便他们知道此举可令公司实现持久改进。

经济衰退改变了一切,公司身陷困境,上上下下的经理人忧心忡忡。恰恰就在这个时刻,他们最易接受倡议与变革。这对客户和供应商而言亦是如此。

想一想通用电气公司在改革飞机发动机业务时的情景。“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几个月,航空运输陡然减少,订单亦跌入谷底。当时,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低油耗飞机发动机。起初,看起来公司研发的时机并不妙――整个行业混乱不堪时却在研发一款成本高昂的新产品。但事实上,这无疑是正确之举。这款发动机面市时,恰逢航空公司逐渐摆脱低迷状态,市场强势回升,飞机燃油价格不断上涨。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极反常态。在经济衰退时期,直觉告诉我们,不要轻举妄动,要关注短期措施,将痛楚降至最低。事实上,这完全是错误之举。

具有远见卓识的经理人会意识到,困难的商业环境为公司的蜕变和变革提供了一个难得而且宝贵的机遇,这将对公司的长期赢利产生持久的影响。现在就是大刀阔斧推行创新的最佳时机。你不仅要令公司恢复活力,而且,在未来数年内,你将收获累累硕果。

从大众市场向精准市场转变体现在:

从产品驱动型竞争向客户驱动型竞争的转变;

从产品创新向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创新(包括相关服务)的转变;

第5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化时代机遇挑战

2009年10月,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传媒大鳄默多克说:“我们身处信息革命的浪潮之中,既使我们兴奋不已,又让我们诚惶诚恐。数字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跨越了地域、行业和媒体的边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物质社会财富的新来源。”兴奋不已是由于数字化时代的便利性、信息的共享性带来的,而诚惶诚恐则是指数字时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新”、“旧”媒体概念正日益模糊,全球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二为一”。世界媒体正面临着媒体界的“新游戏规则”,需积极制定应对之策。

新媒体的出现,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成果,因而其出现后,很快就以其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强大的交互性以及对媒介间壁垒的消除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以至于很多的传统媒体人不禁大呼“狼来了”、“暗地里希望被称之为数字革命的这些事情赶快滚出我们的视线”,甚至不少人发出“数字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的感叹。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们看到:数字媒体并没有也不能完全代替和吞并传统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长期以来已被人们习惯和认可,在数字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巨大魅力。如果说广播电视的视听效果可以为数字媒体所取代、其顺序播放的弊端终究为数字媒体所弥补的话,那么书籍和报刊的随意、舒适和简单,也许永远会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人类传播的发展趋势是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向点对面、面对面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发展的话,那么网络传播的出现则可看成是传播形式上的某种“回归”现象。因而在世界媒体峰会上,世界各国的媒体人都达成一致的共识:“我们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世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①

挑战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金融危机的冲击。据统计,美国甘尼特公司等几家最大的报业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收入下降了大约30%,其他报纸的广告收入降幅多在20%以上。2009年上半年,日本报刊的广告收入较同期减少9.7%。中国报纸广告收入同比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②面对这种情况,全球不少媒体纷纷采取裁员、减薪、缩小版面等措施以求自保,甚至通过变卖资产、申请破产保护来维持生存。然而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媒体的广告收入在今年第二季度就有所上升了。

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与冲击。这一点可以说是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众媒体接触方式的变革。数字媒体迎合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新变化:人们总是希望有选择性地接收与自己有关、会影响他们生活的信息;他们希望自己所关心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他们希望控制作为信息来源的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控制;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对重要信息的编制与谈论……数字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因为网络传播既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当信息面向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媒体可谓大众传播的工具,而个别独立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挑战在于如何按照受众喜欢的方式传递信息。

第二,媒体内容结构的变革。数字媒体所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得其具有很大的信息容量,突破时间、空间、行业甚至媒介的限制,已经进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在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不管你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只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你的关键词,就会有百万、千万整理好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在你眼前。传统媒介受到成本、时间、空间、版面的限制,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媒介的特色,在内容容量与结构上根本做不到像数字媒体那样包罗万象。

第三,广告模式的变革。在数字技术全面侵蚀媒体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于传统广告形式的狂轰滥炸已经厌倦,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中被动地接收广告信息。数字时代的企业营销传播策略将不再以广告为主,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需要有实际的体验才会去购买产品、必须是真正的喜欢才会与企业发生联系,因而体验营销会越来越盛行。同时,数字媒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娱乐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数字时代的营销正在走向数字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向,数字媒体的选择与互动性,加上娱乐形式的大众性与广受欢迎,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在营销传播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未来的广告将走向点播式和主动传播式,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数字娱乐营销所强调的互动、主动、分享、体验,将是未来营销传播不得不面对的主流。未来的营销如果不具备娱乐性和资讯价值,将不可能成功,而数字化将前所未有地渗入营销、公关和广告中,正如之前其成功地渗入传媒一样。

数字时代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整个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具体表现在: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和用户资源的现象更加明显,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继续加大;新媒体的营销价值正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认同,新媒体逐渐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媒体用户的潜力、营销能力等潜在商业价值,受到国际风险投资商和传统媒体机构的青睐,投资、合作、并购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速度加快,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数字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跨越了地域、行业和媒体的边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物质社会财富的新来源”④。具体说来,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的企业充分利用了数字媒体的技术优势,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显示出与传统商业企业的差异。如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在其网站分类目录上,列出了超过250万种图书。网站是它的标志之一,它主要是面向家庭购物者设计,简单而实用,网页加载速度很快,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店。数倍于竞争对手的存货周转速度给它带来了独特的优势,消费者购物用信用卡支付时,通常在24小时内到账,而亚马逊付给供货商的时间通常是收货后的45天,这意味着它可以利用客户的钱长达一个半月,这些都是依靠传统媒体开展营销传播活动的企业难以达到的效果。

新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对用户点对点的服务,其起点就是客户的需求;更强调企业经营运行的系统性与变化性,降低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可能性;而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基础就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变革,传统媒体的传播技术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顺应商业模式的变化方面就显得落后了许多。

媒体消费模式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发生了变化,世界民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社交网络,甚至微博客等各种平台获取信息。而媒体必须不断地利用技术进行创新,从而带来新的媒体体验,在越来越细化的市场中为全球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但传统媒体永远也不会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原因就在于数字媒体的大量信息来源仍然是传统媒体,为数字媒体提供信息的“百姓记者”在专业性上永远不能和专业记者相比;数字媒体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不免有怀疑的成分,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有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品牌力,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机遇

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固然给媒体带来了空前的考验,但实际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世界传媒格局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大变革。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已向传统媒体发起冲击,媒体发展到了一个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被称作第五媒体的移动媒体的出现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互联网这些第五媒体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体的特征,再加上手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使得第五媒体手机成了一个真正的超级媒体,万能终端。然而第五媒体――手机并没有以一种咄咄逼人的面目出现,而是通过其自身杰出的互动性把传统媒体给整合在一起了。几乎所有传统和新型的媒介都可以利用第五媒体的互动性创造出新的传播价值,第五媒体是媒体整合的超级引擎。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看清数字时代的特征,把握机遇,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长足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参加媒体峰会的代表一致认为,对传统媒体而言,在当今数字时代至少有三方面的机遇:

第一,新闻采访技能融合的机遇。原本从事单一文字报道的记者,也可成为电视台和网站的摄像记者,可同时发回文字稿件、静态图片甚至录音录像,形成“一种内容,多种表现”的竞争手段。

第二,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机遇。新媒体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改造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黄斌说,新技术通过对传统平面媒体内容的二次演绎,给用户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武装传统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未来的媒体应是多形式的。”德国RTL电视台高级顾问汉斯・马尔的话,表明了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⑤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多种媒体共同传播,方能显示其强大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策略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如何去应对这些已经存在的现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团队竞争力与管理水平,苦练内功,继续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形象。数字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媒体还是其他企业,要想生存立足,都要苦练内功,提升品牌文化,才能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命运。数字媒体的快速、无地域时间限制、大容量地传递信息,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更多地集中在了企业文化价值的竞争上,“诚信”原本就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它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权威优势,在权威引导和理性说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在媒介变革时代,传统媒体首先应该紧守住自己的优势,以一支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团队,提升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帮助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强调通过“深度报道”巩固传统媒体优势。数字媒体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上,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言人,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通过网络新闻信息,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信息。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决定了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为对非突发性事件如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及深入挖掘,是传统媒体的专长。虽然网络上的受众能自由地占有大量信息,但由于普通受众缺乏把关人的素质,尤其是缺乏职业的新闻敏感、宏观的透视角度以及对信息材料的过滤和二次加工能力,故进行深度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项工作,是受众无法胜任的,它是传统媒体的专长和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第三,充分吸收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有效覆盖的前提下,获得精确的用户需求和传播效果反馈,在有限的市场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份额和竞争力。传统大众媒体的一个缺陷就在于不能很有效地反馈信息,这一点恰是数字时代的大忌,只有首先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才能使传播是有效的。同时,媒体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已经将用户分割得越发细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既保证媒体的有效覆盖,又能有针对性地传播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就成为传统媒体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媒体在信息定制与反馈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其技术、方法,正是由于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体产业的重新洗牌,因而采用新媒体的技术来发展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应对数字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第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共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市场、扩大影响,又要通过规范新闻信息产品的使用遏制侵权盗用行为,从而妥善处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实现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互相补缺,在传播信息方面实现多种媒体的联动,整合不同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形成最大的传播影响力,也顺应了企业经营运行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需要。在2008年的奥运会当中,这一点表现出了新旧媒体联动的强大威力。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突破以往单一发放广播稿的面貌,改为文字、图片、声音三种发稿方式,以满足广播、报纸、网站的需求。为此前方记者的装备也大为改观。一个广播媒体已开始向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军。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更是大打报纸、期刊、网络多媒体立体战。总社成立后曾加大网络建设,所属的25家报刊的全部资料都存入数据库。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每一个成员的详细资料也都入库,可以随时调阅,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任何一种媒体都必须将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媒体共同面对有充足途径获取信息的受众,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才不至于被淘汰。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媒体都能占有一席之地,都将发挥一己之长,传统媒体也是一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要想不被它们吞并,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迎来传统媒体发展的新的春天。

注释:

①引自《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

②引自世界广告媒体峰会资料。

③陈格雷:《广告业危机与数字娱乐营销之生》,《国际广告》,2006(1)。

④引自默多克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讲话。

⑤news.省略/o/2009-10-10/040616412197s.shtml

参考文献:

1.陈格雷:《广告业危机与数字娱乐营销之生》,《国际广告》,2006(1)。

2.杨希:《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中国媒体业发展前瞻》,《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3.乔为国:《商业模式创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4.Lister?摇?摇M.?摇New?摇media:a?摇critical?摇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2002,9~11,193~194

第6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数字技术促进我国网络音乐产业的形成

数字时代既是网络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也见证着网络音乐从自发的乐曲风格到自觉的流行元素,最终形成涵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的全部过程。可以说,数字时代是我国网络音乐能够成为产业的“临门一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消弭了音乐传播及其相关产业的边界。数字化改变着信息的流动方式,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接收等层面的应用过程同时也是传媒领域的数字化过程,对传媒领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突出表现在对音乐传播及其相关产业边界的消弭,使之融合为新的网络音乐产业。

数字化对音乐传播边界的消弭体现为媒介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信息传者与受者之间边界的模糊。这种边界消弭过程也可视为融合进程,对音乐的传播媒介而言,数字技术以“无缝对接”和“无处不在”为特征,推动了媒介融合的深化,使各类音乐媒介能够共同参与内容制作、播出分配、传播存储的全程。也就意味着音乐用户能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通过“任何设备(Any device)”享受“任何音乐服务(Any music service)”,从而将消费者从限定时间、限定地点、限定设备的音乐服务桎梏中解放出来,将传统的音乐服务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此外,任何用户都可通过网络平台和接收相关音乐信息,间接降低了原有的进行音乐传播媒体(如广播的音乐排行榜、电视金曲、报刊的音乐排名等)的影响力,新的传播方式体现为点对点(P2P)、面对面的互动音乐传播。音乐传播的新特点实现了音乐传者与受者的角色合一,产生了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新型系统,三者之间界限也逐渐模糊。从这个意义上,数字化浪潮在消除音乐的媒介边界、时空边界、传受边界的同时,也使网络音乐以其独有特点形成新的产业成为了可能。

数字化音乐使网络音乐形成产业成为可能。数字化音乐在消弭传统音乐产业边界的同时,也在逐步蚕食传统音乐产业势力范围。数字化为网络音乐产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但网络音乐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新兴产业,能否利用优势替代传统音乐产业,需要我们认真考察两类音乐产业,从传播媒介、运营主体、产品形式、艺术家涌现机制、参与及覆盖范围等多角度入手,在比较两类产业差别的同时,逐个讨论其相互替代的可行性,最终得出全面深刻的产业认知。

音乐的传播媒介在其发展史上发生过多次变迁,但始终围绕物理介质进行,如从磁带到光盘。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收益仅依附于光盘这个载体而实现,而网络下载解放了音乐所依附的实物载体的获取形式,能够脱离传输介质而独立存在。

在传统音乐产业与网络音乐产业的运营主体方面,分别对应原有的唱片公司和现存的各式难以归类的网络音乐公司。唱片公司以唱片发行收入和歌手演艺收入作为主要营收来源,但由于存在着盗版和网络免费下载等因素,唱片销售仅是提升歌手知名度的手段,营收来源更多依赖于演艺收入。在网络音乐流行背景下兴起的彩铃业务为唱片公司找到了新的盈利来源,相对的后果也是传统唱片公司把自己定位于音乐公司,成为介于电子商务行业、SP/CP移动通讯行业、文化行业的复合企业,从而直接跨入网络音乐时代。在这个嬗变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传统音乐产业运营主体纷纷转型,新的网络音乐运营主体初见雏形。

在传统音乐产业与网络音乐产业的产品形式上,“捆绑销售”将热门单曲与其他歌曲组合在一起销售,限制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而网络音乐让音乐脱离了具体载体而灵活购买,可以按单曲、专辑、歌手、曲风等个人爱好进行自由组合。同时也简化了唱片公司运作歌手的成本――从按专辑制作包装到按单曲制作包装,这种产品形式的差异将导致网络音乐产业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替代具备可能性,即网络音乐在覆盖传统音乐产品形式的同时,具备其独有的产品形式。

在传统音乐产业与网络音乐产业的艺术家涌现机制上,传统音乐产业只能通过签约唱片公司、市场定位调研、专辑打造并包装的形式进行新人新作发掘,而网络音乐具备广泛的音乐爱好者基础,通过自编自唱、翻唱等形式完成大量优秀作品。音乐爱好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再仅仅依靠唱片公司,而且网络又可以成为唱片公司筛选歌手的试金石。也就是说,网络音乐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上升路径、更低的制作成本,使其对传统音乐产业的超越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传统音乐产业与网络音乐产业的参与及覆盖范围上,网络音乐产业对传统音乐产业的超越,不仅仅是数字化音乐信息流通的功劳,也是数字化音乐制作的贡献。由于网络音乐制作技术(MIDI)的逐渐运用,使音乐爱好者们拥有了低成本的全套音乐生产工具,极大地繁荣了原创市场。网络音乐在具备传统音乐参与和覆盖范围的同时拥有了更广的参与主体和覆盖面,能够实现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有效替代。

数字时代加速了我国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

我国网络音乐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趁势转型,有效地利用了数字时代的优势与自身资源,在充实网络音乐品类、推动网络音乐市场运转、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方面极大地加速了我国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

数字化音乐充实了网络音乐市场品类。通常情况下理解的音乐风格,主要是旋律、音色、节奏、力度、和声、曲式和织体等这一系列的音乐元素的结合,不同的结合方式能产生不同特色的音响效果。而数字化音乐创造出一类新的乐曲风格,表现为世俗性审美、琅琅上口、旋律简单、贴近日常生活等特点,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音乐作品,并引领着众多音乐爱好者、专业音乐人参与该类型音乐的创作过程。

数字化音乐对网络音乐市场的贡献还体现在作品的广覆盖率上,受众喜闻乐见,传唱度高。尽管该类音乐从艺术价值和艺术发展的角度而言并不突出,但作为一类文化消费产品,它能够对广大民众起到启蒙与娱乐效果,并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数字化音乐风格与网络音乐平台具有天然的契合,在早期唱片公司与网络方存在版权争议、协议授权等方面的纠纷时,数字化音乐的UGC(用户贡献内容)便成为了网络平台上合法合理、便于欣赏下载的主要乐曲,撑起了网络音乐市场的“半边天”。

数字化音乐革命推动了网络音乐市场发展。“数字音乐革命”是对于传统的音乐形式的全方位颠覆,也是我国网络音乐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具体表现在数字化发行渐成主流、彩铃与手机音乐客户端占据无线终端、网络音乐正在形成产业链等方面,并在高品质音乐共享、新型商业模式培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字化发行渐成主流。目前,网络歌手比较多地通过发行网络单曲而不是唱片专辑的形式推广自己的音乐。数字化发行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渠道,以数据传输的形式提供音乐产品。数字化发行简化了歌曲流程,加速了资金回笼速度,进而提高了整个网络音乐产业的效益。

我国各音乐相关企业高度重视数字发行渠道,与各电信运营商和众多服务提供商以及一些手机终端厂商都保持着紧密的协同合作,与此同时,联合华谊、环球、英皇等为唱片公司提供数字化音乐发行方案,努力实现网络音乐版权商业价值的突破;另一方面,太合麦田作为我国内地流行音乐产业的领军人物,在坚守以唱片为主的推广销售模式的基础上,正积极探索原创音乐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网络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彩铃与手机音乐客户端占据了无线音乐市场。可以说,我国无线音乐市场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无线音乐用户达到9.12亿,市场规模达397.1亿元。目前,中国无线音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种主要的音乐形式是彩铃和音乐APP的应用,并且这两种无线音乐形式已经成为无线音乐中营收效益及成长性最佳的板块。

自2003年5月我国开始推出彩铃后,逐步实现了网络音乐消费的全天候和随时随地等特性,既是网络音乐产业重要的增长点,也是网络音乐新的播放平台和传播终端,在促进网络音乐产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网络音乐的表现力。随着各种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全面爆发,行业变革和转型使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显著上升。截至2013年底,我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达到3.13亿。据中国IT研究中心2014年第一季度对“用户正在使用的手机音乐APP”调查显示,将重叠用户同时计算在内,2014年第一季度手机音乐APP累计用户市场用户集中度较高,已形成六大巨头格局――酷狗音乐、天天动听、QQ音乐、酷我音乐、多米音乐、百度音乐。

网络音乐正在形成产业链。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网络音乐的重要发行模式和营销渠道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产业链的形成能够形成行业内部分工,能发挥网络音乐上下游环节协同配合的优势,各类与网络音乐相关的公司进行自发的市场合作,从而有力地推动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

深度挖掘数字时代网络音乐产业的机会。随着数字时代的各类应用向纵深发展,市场机会不断出现,产业优势不断凸显,我国网络音乐产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对网络音乐产业的深度挖掘,能够探索出网络音乐产业形成过程中的更多利益主体、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主要包括网络音乐产业的受众扩展、模式扩散、艺术家涌现、数据利用等方面。

在网络音乐产业的受众扩展方面,网络音乐可能形成从城市“青少年红海市场”到“农民工蓝海市场”。传统的音乐主流定位是“卖座大片模式”(Blockbuster Profit Model),即通过大投入、集中宣传将受众定位于能支付溢价的城市消费人群。而网络音乐产业不妨更多地关注那些被主流音乐排斥在外的群体,如农民工群体、工人群体等。市场歌曲流行周期较长,且更多地集中在少数畅销歌曲上,便于长期保持高销量的态势,尤其在手机普及后的“彩铃下载”将成为网络音乐产业盈利的关键点之一。

在网络音乐产业的模式扩散方面,网络音乐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赢利模式到基于数字技术的多种赢利模式,表现为网络音乐把传统唱片行业逐步改造成为IT行业,从而使音乐产品可以具备更多的赢利模式,并赋予各种音乐网站全新的资金投入价值,许多基于音乐的服务应运而生,如音乐交友服务、音乐Blog服务等。毕竟音乐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跟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彰显自我个性,因此,更多的小众音乐的商业价值也充分显露,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音乐市场。

在网络音乐产业的艺术家涌现方面,网络音乐产业能够成为从“草根”平台到明星歌手的孵化器。数字技术使音乐产品制作和传播的成本在降低,使原来的音乐受众开始参与音乐内容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许多的网站过分强调“草根”导致了作品质量下滑,扭曲了音乐欣赏与消费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意识到技术不能替代内容,音乐的核心只有歌手和歌。网络音乐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做到网络的音乐平台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孵化出更多的专业级艺术家,进而繁荣我国网络音乐产业。

第7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管理数据的效率需提升

有专家认为,通过大数据技术使人们可以利用以前不能有效利用的多种数据类型,抓住被忽略的机遇,使企业机构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大数据的重心将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渡到数据的挖掘与应用,这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既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可通过正反馈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据麦肯锡测算,大数据的应用每年潜在可为美国医疗健康业和欧洲政府分别节省3000亿美元和1000亿欧元,利用个人位置信息潜在可创造出6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大数据应用有远超万亿美元的市场。

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综合各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商业智能、信息安全和云计算将是数据挖掘和应用环节国内相对受益的三驾马车。中国智能市场已步入成长期,“十三五”期间潜在空间将超过300亿元;信息安全“十三五”期间潜在空间将超过4000亿元;云计算刚进入成长期。

据测算,到2020年,全球需要管理的数据量将达到35ZB,相较于2011年将增长50倍,而同期IT从业人员将仅增加1.5倍,意味着人均管理数据量将膨胀近33倍。虽然目前看来,人力资源的配给与现有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基本是匹配的,但是未来,如果人类管理数据的效率不能保持同步提升,在大数据时代将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传统数据库的管理能力无法应付大数据体量的数据。人们和机器制造越来越多的业务数据对IT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数据的存储和安全以及在未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已成为难点。目前成熟的经典数据库技术――结构化数据查询语言SQL,在设计的一开始是没有考虑非结构化数据的,也就是说以前计算机人员讨论数据的时候,数据的范围限定在结构化数据范畴以内。

真正的挑战是洞察

大数据和分析法的质量,不如分析的目的来得重要。最有趣的紧张态势和争论,始终围绕着组织是否会因使用分析法而获得最大报酬,以使既有的流程行为更完善,或者改变公司人员的行为。

许多企业投下数百万美元用于大数据、大数据分析,并雇用数据分析家,但却感到很受挫。无可否认,他们现在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数据。他们的分析师和分析法也是一流的。但经理人对业务的想法和争论,似乎与过去的类型仍一样,只是他们使用的数据与分析法都比以前好得多。最终的决定可能更加由数据驱动,但组织文化给人的感觉仍然相同。正如一位CIO最所言,“我们现在可以做实时的分析,那是我在五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但这样所带来的影响力,仍与我的预期差距很远”。

“要等到管理阶层确认想要改变、并清楚知道影的行为是什么之后,我们才会去做分析或商业情报的工作”,一位金融服务公司的CIO说,“提高合乎法规的情况和改善财务报告,是很容易获得的成果。但是,这只意味着我们使用分析法去做我们已经做得比以前好的事情。”

真正的挑战是洞察,利用大数据和分析法,以改善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式,会掩盖组织里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新的分析法往往需要新的行为。公司人员可能需要作更多分享和协力合作;各部门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的或互补的业务流程;经理人和高级主管可能需要确保,现有的激励措施不会破坏分析带来的成长机会和效率。

例如,一家医疗用品供货商整合有关“能带来最多利润的客户”和“最赚钱产品”的分析,必须对业务人员与技术支持团队进行完整的再教育,两者都是为了“打扰”并“教育”客户有关附加价值较高的产品。这家公司了解,这些分析法不应该只是被用来支持现有的销售和服务实务,而应该被视为一种契机,可推动新型的促进式和顾问式销售及支持组织。

讽刺的是,大数据和分析法的质量,不如分析的目的来得重要。最有趣的紧张态势和争论,始终围绕着组织是否会因使用分析法而获得最大报酬,以使既有的流程行为更完善,或者改变公司人员的行为。但大致的共识是,最有成效的对话聚焦于分析如何改变行为,而非解决问题。

得到正确的答案,甚至是问正确的问题,原来不是拥有高ROA企业的主要关切点。无可否认,数据与分析法的问题、答案,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答案及分析法,如何与个人与机构的行为协调一致(或彼此冲突)。有时候,即使是最好的分析法也可能引发适得其反的行为。

大数据实现空间化表达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测绘行业的人不要固步自封,要跳出测绘看测绘,把测绘技术用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地图服务模式创新如今已进入大数据思维模式的成熟发展阶段,大数据分析方法融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强调了数据、业务、空间三个维度的结合,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中科宇图大地图可以提升大数据的宏观定性,也是微观定量分析的基础。如何把大数据从定性到定量发展,空间数据、地图能够发挥作用。通过大地图的创新模式,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从平面走向了立体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这种空间位置的动态演变与时间序列的动态演变过程相结合的模式,这才是地图与大数据真正的结合点。

实际上,地图技术应用存在着四大痛点,即地图专业技术壁垒、解决了地图经费的高投入、地图数据使用保密、地图行业数据共享的难题。基于此,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创立了地图大数据的创新工作委员会,通过在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及从事大数据的公司之间架设起交流的桥梁,促进大数据技术与测绘技术融合,并通过非营利的运作,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的技术、空间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化采集技术、模型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共同研究,搭建基于数据采集、运行管理以及应用的科学决策不同的相关的体系,建立并完善一个基于地图与大数据真正整合的不同的资源体系。大数据应用层面,障碍重重。

无独有偶,大数据应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党安荣指出,大数据应用并未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去,而基于大数据的服务体系也并未建立起来,如何聚合大数据服务还是个难题。与此同时,如何将含有人本信息的信息以及反映的过程和他的实时的交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动态化的相关应用模式,并最终形成流程化应用,值得探讨。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之广,党安荣教授大数据以人居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实践揭示了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意义。随着GPS数据日益增多,国内北斗卫星系统的逐步完善,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物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也逐渐多起来,并进入到了遥感大数据新时代。在宏观应用方面,夜光遥感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城镇化的水平,而人口迁徙则反映了城镇建设的系统或者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在微观应用方面,通过各样的传感器形成物联网,进一步形成云计算,可以用来了解小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动态变化。

如果用地图可视化的方式来进行大数据表达,只需要在数据其他的属性等等这些纬度之上再加一个空间的纬度,再加一个时间的纬度即可。只有用专业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打造出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才能够便于公众的决策,利于广泛应用。

第8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移动电商的全面爆发以及小而美的新型商业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了探析国内电子商务研究的现状与热点主题,本文分别分析了电子商务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及高产作者分布、相关学科及高被引文献以及研究热点。电子商务经历了从平台经济到流量经济再到粉丝经济的演变过程。以用户为导向,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管理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用户导向

引言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全球新闻头条,也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中国市场,互联网创新趋势更为明显,而传统企业将加速与电商的融合和对接,且移动化电商全面爆发,并为电商关联的衍生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大量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学者关注电子商务发展。为了探索我国电子商务研究热点与现状,本文分别从研究的年份、机构、作者、相关学科背景、高被引文献以及研究热点出发,以此对电子商务研究有全局性的把握与了解。

1、研究时间分布

本文以“电子商务”为主题词,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得到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的时间分布(截至2014年9月21日),如图1所示。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文献最早在1994年出现,主要是介绍电子商务相关的行业讨论交流信息。随后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和成熟,电子商务的研究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2000年达到第一个研究高点。然而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有所下降,在2003年左右逐步升温,而后移动商务、社交网络的兴起催生大量电子商务相关热点的研究。

2、研究机构及高产作者分布

研究机构及学界的研究者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以“电子商务”为主题词,基于知网统计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机构,如表1所示,可知在国内最主要是还是以高校为研究主体,从文献量来看,各大高校之间在数量上,差别并不是太大。而从国外电子商务研究来看,顶级信息技术企业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力量。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相关企业则更侧重于实际环境的实践工作。另外从作者的文献量来看,电子商务学科领域学者在各研究方向上均有出色表现,共同推进学科发展建设。

3、相关学科及高被引文献分析

为了分析电子商务涉及相关学科方向, 本文统计出贸易经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是热点学科,如表2所示。电子商务起初的发展起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全球商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新兴技术的兴起,因此相关学科涉及电子商务主题较多。另外宏观层面对于电子商务的研究以及涉及相关金融法律的问题亦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从知识理论角度来看,常常该领域的重要文献是重大理论或创新理念的重要出处,也是最容易引起新的研究前沿热点的关键文献。分析经典文献发现,(1)在信息系统研究方面,邓爱林的《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被引达到616次。提出一种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有效解决用户评分数据极端稀疏情况下,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1]。程炜等人提出基于web service的框架为电子商务提供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2]。余力、刘鲁综合比较各种推荐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国内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理论和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3]。(2)在消费者行为研究方面,黎志成等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分析了影响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宏微观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行为模型[4]。苏秦等人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行为意向和影响行为的各种因素,从而建立整合电子商务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的网络顾客忠诚影响模型[5]。(3)在信任机制研究方面,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关注的重要主题。姜守旭和李建中引入影响信任度的因素,而提出一种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息机制[6]。邵兵家和孟宪强发现网站隐私保护与安全控制措施与政策、公司的规模等是消费者对在线公司信任的最重要的因素[7]。

4、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 是反映研究主体的主要内容的重要指标。为了探析电子商务研究相关热点主题,以“电子商务”为主题词,搜索知网相关文献,统计得到相关

关键词 及词频,如表3所示。基于此分析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热点主题:

4.1 电子商务相关管理理论

网络信息化引起管理思想变革,并形成系列的观点和理论,如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兴的管理思路逐步形成,基于目标管理理念,以信息流为管理对象,服务高效、成本降低且质量较高。但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缺乏整体性的有机联系。例如,当涉及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同时,却没有将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管理活动高效联系起来,缺乏全局性的考虑。

4.2 电子商务用户研究

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用户体验是重要影响因素。用户体验评价、用户交互、用户偏好挖掘、用户个性化推荐、用户评论影响力、用户访问模式挖掘、用户忠诚度、用户情绪等问题均是讨论的焦点。且随着移动技术的应用成熟,移动商务环境下用户群体特征、采纳行为等也引起强烈关注。良好的用户体验、加强交互反馈、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机制、以用户为中心改善信息构建,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4.3 电子商务技术与安全

电子商务涉及众多技术问题,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成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子签名法》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电子支付安全、系统安全等问题。且网络隐私问题及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等也均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

4.4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国内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讨论激烈,研究者们意见各异。从教育定位、培养模式和体系、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等宏微观角度讨论人才培养相关话题。另外电子商务人才分布领域,适应的企业岗位讨论的也较多。在我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需结合实际,以应用为中心,兼顾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和教职人员的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层次人才[8]。

5、总结

本文分析了国内电子商务研究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高产作者、研究热点等,以此为电子商务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或企业电子商务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网站、交易平台的要求更为苛刻,加强对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建设,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与文化、用户偏好相匹配的电子商务系统将会得到长足发展。另外,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直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其创造了良好外在条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经历了从平台经济到流量经济再到粉丝经济的演变过程。以用户为导向,探究电子商务中用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个性化的电子商务发展给传统电子商务带来挑战,但电子商务智能化管理却具备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邓爱林,朱扬勇,施伯乐. 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 软件学报,2003(9):1621-1628.

[2] 程炜,杨宗凯,乐春晖. 基于WebService的一种分布式体系结构[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3):105-107.

[3] 余力,刘鲁. 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306-1313.

[4] 黎志成,刘枚莲.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2(6):89-92.

[5] 苏秦,李钊,崔艳武,陈婷. 网络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2007(2):1-6.

[6] 姜守旭,李建中. 一种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J]. 软件学报,2007(10):2551-2563.

[7] 邵兵家,孟宪强. 中国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166-169.

第9篇: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范文

进入2013年,苏宁转型更为迅速。9月12日,苏宁的开放平台“苏宁云台”正式上线。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介绍说,苏宁云商的定位是“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开放平台的实施,填补了“零售服务商”的空白,此举是继“去电器化”、线上线下同价之后,苏宁向互联网零售商转型的第三步。由此,苏宁的云商格局全面部署成型。

进军开放平台,苏宁应该算是个后来者。2010年,京东正式上线开放平台业务,两年之后,平台业务成为京东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随着苏宁云台的推出,除了老大天猫之外,同处第二梯队的苏宁、京东可谓近身肉搏。

苏宁的转型不仅体现在开放平台上,还体现在配套的物流和金融业务上的布局。

今年6月,苏宁取得了国内第一个全国性快递牌照和34个省市地区的物流快递牌照,成为国内电商阵营中拥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牌照覆盖区域最广的电商平台。苏宁的这一步被业界认为已经险胜同样谋求物流牌照的京东。

苏宁的金融布局开始得更早。去年,苏宁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今年又拿下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许可,虽然苏宁银行牌照以及保险牌照仍在申请中,但是拿下也是指日可待。不可否认,苏宁正在努力打造涵盖银行、保险、基金等业务的全金融雏形。

至此,可以看到苏宁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的新动作。

10月4日,《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副总编李强强专访了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谈到苏宁的成功转型,孙为民说,苏宁的成功在于把握住了行业的本质,从本质上来说,苏宁还是零售企业,互联网则是一种工具,在运用工具的过程中还是要回归零售的本质,即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效地实现三流合一。

打造“沃尔玛+亚马逊”模式

李强强:苏宁云商的开放平台策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孙为民:互联网时代是平台经济时代,互联网零售企业或是打造或是依托平台才能有效适应市场,而平台只有开放才能凝聚人气,共享资源,分享价值,真正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生态圈。传统门店的商品出样数量以及辐射范围都是有限的,而互联网是可以无限延展的。

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和社会化。一个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其拥有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其向社会分享了多少。

从商业模式上看,开放平台也能改变过去单纯通过进销差价赢利,像商品和消费者数据化服务、物流供应链服务、品牌和促销的社会化推广服务,及资金的增值管理服务的多维度价值的创造,才是零售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将是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李强强:苏宁开放平台与O2O战略是什么关系?苏宁打造“沃尔玛+亚马逊”的战略目标是否有改变?

孙为民:苏宁转型互联网零售的两大步骤是O2O融合和开放平台。通过O2O融合,全面建设互联网化的门店,将原先纯粹的销售功能,升级为集销售、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实体门店,使实体店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互联网时代是平台经济时代,互联网零售企业依托平台才能有效适应市场,通过平台的开放和资源的共享,凝聚人气,分享价值,真正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生态圈。

开放平台和O2O是苏宁全面互联网化的“两翼”,是实践互联网零售的支撑。“沃尔玛+亚马逊”是苏宁云商模式的形象化的概括,实践云商模式最终是要实现互联网的零售。

李强强:开放目前成为互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苏宁认为开放的核心是什么?怎么看待开放与伪开放的区别?

孙为民:苏宁平台3.0的四个核心特点,一切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商户得到发展、用户更加满意,苏宁也能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化共享,在商品和消费者之间架设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公路。服务就是苏宁的唯一产品,开放将为云商时代的苏宁创新服务、创优服务打开更广阔空间。

开放与伪开放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是是否将自身积累的优势资源进行社会化共享,是否是在实现商户赢利、消费者获得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赢利。

李强强:线上开放平台商户可入驻苏宁线下门店是苏宁开放平台的亮点,在此过程中,如何平衡既有用户的利益?渠道商对此反应如何?

孙为民:目前苏宁实体门店的商品都是苏宁自主采购销售的,未来进驻苏宁开放平台的商户可在线下门店进行商品的推广或销售,能够丰富门店商品的品类,吸引更多的客流,二者之间并不冲突。

互联网零售

李强强:苏宁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个生态系统的切换,即家电零售到全品类电子商务。有人说这种转型几乎是重生的过程,苏宁认为呢?

孙为民:早在2009年苏宁就提出“营销变革”,尝试全品类经营、全渠道拓展,推进营销及服务创新。苏宁的“去电器化”进程是在原有经验积累基础上不断拓展的。而苏宁易购的上线,也是苏宁在电子商务领域不断尝试和积累的结果。

不论是苏宁的全品类拓展还是发展电子商务,都是在零售本质的基础上,发挥零售资源,创新零售形式。始终都是以零售为核心,始终围绕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而开展工作,这并非所谓重生。

李强强:是否认同苏宁本质上是一家供应链企业?如不是,如何描述未来的苏宁?

孙为民:苏宁是一家以零售为核心的供应链企业,当前积极构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也就是互联网零售,打造一个持续稳健、和谐共荣的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目标所在。

“云商”模式可概括为“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它的核心是以云技术为基础,整合苏宁前台后台、融合苏宁线上线下,服务全产业、服务全客群。云商模式不仅是苏宁跨越发展的新方向,也必将成为中国零售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李强强:继低价策略后又祭出免费大旗,苏宁是否认同“颠覆性创新”这个提法?三免政策将颠覆什么?

孙为民:苏宁的三免政策颠覆了行业现行的收费政策,通过免除年费、技术服务费以及百货、日用、图书等重点招商品类佣金,让商户实现零成本入驻。

苏宁开放平台颠覆了现有平台的收费模式、运营模式,同时“统一服务承诺”、“双线协同开放”等苏宁平台的特征也是对现有平台的颠覆。

高效实现“三流合一”

李强强:苏宁拿到快递牌照后,在物流方面做了哪些布局?苏宁内部对于物流的理解与定位是什么?苏宁是否认同“电商纷争最终仍是物流比拼”这一说法?

孙为民:苏宁的物流规划由来已久,也一直对其进行重点投入,申请快递牌照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苏宁目前已经获得全国性快递牌照和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34个省市地区的物流快递牌照。根据规划到2015年,苏宁“物流云”项目将全部完成,实现60个物流基地和12个自动化仓库的全国布局。

我们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部分重点城市推出“云仓储”和“云速递”服务,商户可以选择苏宁提供的仓储和快捷配送服务,还可以选择上门揽件和货到付款的服务,相应的资费标准也将低于社会化物流的水平。

零售的本质是要在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快捷、便利的桥梁。这里有三个要素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零售的演变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的变化进行的,最终要实现的是将这三流的高效结合,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流合一。我们对于物流的理解正是建立在上述观点之上的。

零售电商归根到底是零售,因此最终比拼的还是上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整合,而非单单某一要素的比拼。

李强强:在金融方面,苏宁已经抢先一步申请了民资银行牌照。做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多元化?还是为电子商务做支持?

孙为民:2013 年苏宁全力转型提速,明确了“云商”发展新模式,通过创新技术实现大数据、大物流、大金融支撑之下的开放平台经营和全渠道融合,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建立起苏宁全新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苏宁不仅要在 IT 技术以及物流后台等方面坚持投入,对于金融事业也必须不遗余力地长期持续投入和持续创新,全面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供应链资金效率,更好地为零售服务。

转型要把握行业本质

李强强:作为少有的成功转型的样本,苏宁收获的最大经验是什么?如何把创新融入血液,以保证在下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孙为民:面对行业和市场的变化,苏宁不断创新转型,我们领悟了一个真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有始终把握行业的本质,坚守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掌握时代的前沿技术,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这是永恒不变的。但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所以必须要积极贴近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企业自身的变与不变,最终还是取决于对行业本质和企业能力的认识。

苏宁进行了多次转型,每一次转型过程中都在不断地适应市场、拥抱竞争,也是掌握新技术、打造新模式、建立新平台、塑造新团队的过程。面对转型,我们有一些经验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