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张志娟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楚雄 67500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创新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提高教学的效率是现今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新媒体内涵的界定
现今,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虽然它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却发展的较为迅速。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些研究者认为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为人们提供信息技术的服务,这种方式和电话、报刊、电影和广播等传统的媒体相比更胜一筹。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新媒体是高新技术应用于传媒的文化成果,而广义的新媒体则是指其形成于二战以后,是依托网络化和数字化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的一种新型的信息媒介的总称。但是这种定义较为宏大,不利于研究者进行实证研究,因此,为了方便研究一般定义新媒体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策略
2.1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全面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把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更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建立良性的认知循环系统,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前传统面对面的教育手段,可以极大程度的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来,例如在网上设立相应的咨询室,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参与进来,不但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加强校园的舆论引导
采取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可以有效的引导校园网络的舆论,使网上不良的信息从被动的围堵,转变成为主动进行疏导,学生红客队伍的建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及时的收集学生的思想反应,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拉回到现实当中,从而有效的拓展素质教育。除此之外,校园网络的建立应该接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将新媒体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该把新媒体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新媒体教育阵地。高校可以建设相应的主体教育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效应,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并且通过校园网站的建立可以及时的更新网站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监管力度,对垃圾信息进行删除,加大对正面事件和先进事例的宣传工作,以此来有效的净化网络环境,放大精彩的评论,从而形成先进网络文化,有效增加正面控制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
2.4 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 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在传统媒体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使新旧媒体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现今人们对需求越来越高,利用手机媒体来传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开辟手机论坛和网络访谈的工作来提高学生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关注,并且高校应该采取报纸和杂志等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此来引领校园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2.5 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以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时间、方法的限制,使得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较为枯燥,有些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质量。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利用QQ、BBS、E- mail等新媒体技术,通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不但可以解决以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无法做到的工作,还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袒露心声,让教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可以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备针对性。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该了解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动态,设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运用到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建设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并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引导,关注网上的信息和言论,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以此来提升思想者恒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班级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改进教育的方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当中,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7 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
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应该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主,以前传统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起到推到的作用,而且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因此,采取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可以从大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充分反映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8 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体形式,其具备个性突出、趣味性强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立场和武装学生头脑的关键,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利用真实的情感来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实现思想对接,还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出现观点碰撞。除此之外,大学生辅导员通过博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并且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辅导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的建立,所以辅导员向学生传播主流文化,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博客作为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的重要传输工具,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关键,也是引领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构建学生红客队伍,加强校园的舆论引导,将新媒体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并且充分发挥新旧媒体各自的作用,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创新[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 余东晖. 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3] 魏立娜.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4] 郁海波.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11,(11) .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引导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丹尼斯•汤普森在《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做了系统地阐述。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媒介鉴别能力与批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传媒观,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2〕换言之,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认知媒介、主动参与媒介、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新体系
(一)转变观念,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社会各方真正发挥应有的力量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强度,改变相关人士的落后观念,使其真正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联合各媒介专门组织和高校制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是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引导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认真调研媒介素养状况,细致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从而获得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并将此付诸实践,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机制
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调控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和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作用下而结合的。决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统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把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方向,具有支配和领导作用。高校要明确党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总结全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上,进行系统地、科学的规划,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的积极性,确立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前的信息通畅、反馈及时,决策中的科学高效,决策后的有力执行,以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保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机制。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优势,建立教学单位与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解决机制。学工部、团委等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要发挥其前线作用,要定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思想热点和教育目标做出科学决策,并互相交流、沟通,进而解决问题。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把施控系统的信号(又称给定信息)作用(输入)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输出的真实信息)再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必须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及时性与准确性统一,准确性与模糊性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特点,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的沟通与反馈。外部的沟通与反馈主要是指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手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高校与外界的沟通反馈机制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形式。(2)高校内部的沟通与反馈。这是高校沟通反馈机制的主要方面。决策部门与各个执行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学校决策部门要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了解各单位工作措施、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反馈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学校学工部、各院系等部门也要把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以便党委等决策机关决策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制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完善的制度既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工作的专项规章制度,也包括在教学、管理、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高校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队伍保障。高校要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高标准选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高校必须完善激励机制,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之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3)经费及物质保障。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善教育基本设施,加大经费投入,形成经费保障机制,不仅要满足经常性的理论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的经费,还要加大实践调研、社会考察的经费、图书资料、多媒体等方面的经费,形成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洪彬.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
[2]马福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简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隐形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77-0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单一,仅仅依靠学生工作部门和人员方面的力量来解决十分困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效果比较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合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种双重转型所引起的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的重大变化,社会体制的重大转变和社会变革的急剧发展,往往引起人们的价值错位、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和社会发展一定程度的混乱无序状态,且影响人们对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思想困惑或混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
2.高校连续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出现严峻的形势
1999年,出于拉动内需、扩大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中央政府推动改变了中国十几年来的高校招生规模,史称“高校扩招”。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2009年至2013年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11万人,630万人,660万人,680万人,699万人;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我国毕业即待业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往年更甚。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前占到77.5%的大学生最烦恼的问题。
3.面对竞争压力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较严重
在当前严峻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现实来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犯罪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断出现,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现象更是普遍,这一切都表明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疏导,提出通过调整就业期望值,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树立自信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等方法加以调节。
4.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部门协同配合
图书馆是广大学生经常汇集的场所,相比于课堂,这里更多了些民主、自由的气氛,而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实现。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组织协调和周密的计划安排,教育实践中出现理论建设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就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减弱。大学生的成长要求趋于多样化,涉及思想、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诸多方面.而必须通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高校不同部门、不同院(系)的所有教职工的共同协作来加以解决。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无论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来看,图书馆都有独特的优势作用,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
1.图书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隐性教育作用
隐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载体之中,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让受教育者去自我体会、自我领悟、自我提升,在自觉自愿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终极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特别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他们的政治道德教育却隐藏在学校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往往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思想实际,发挥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单纯依靠课程教学很难收到好的效果,除了开设内容丰富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外,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逐步从显性课程转向隐性课程,高校图书馆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思想政治提供丰富的文献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谈抽象的理论,需要有丰富、充实的内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干部开展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购、收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资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帮助。图书馆采编人员可以利用平时工作,对大学生读者编制读书推荐目录,采用手机图书馆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与大学生的互动,开展个性化、互动式的网络思想教育导读服务。
3.图书馆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之一,有物质环境建设的优势,包括馆容馆貌、建筑设施、环境布置等已成为图书馆典雅的外在标志。理想的物质环境是图书馆文明的载体,直接反映了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起着潜在的陶冶作用。这种环境熏陶所体现的感染性,往往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达到的。二是人文环境优势,主要指人际环境,体现在图书馆员的精神风貌上。是图书馆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图书馆员的人格、形象、作风、语言、仪表、行为等都对学生思想产生着一种无形而有力的影响。大学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三、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加强对图书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方位、全面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只有多方面配合协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共同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而目前,对于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校相关领导对与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认识有待提升,图书馆馆员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和任务同样认识不足。
2.加强大学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馆员通过自己的热情服务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首先应该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这也正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其次,图书馆馆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是要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要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取信息,拓展获取信息的空间并筛选搜集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资源,进而开发、优化和整合,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层次。第三,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馆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3.促进大学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代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输符合一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并使其具备我国教育目标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网络作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当今的大学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起来,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进展。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宣传,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新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4.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优势作用
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文献资源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馆员将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图书资料集中在一起,开辟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引导学生采用阅读疗法,在心理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服务,同时,还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员,开展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大学生身心得到了放松,通过互相交流,同学们可以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各种知识,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增强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2001年-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2013-01-29)[2014-09-25].http:///ku
ai_xun_4343/20130129/t20130129_898345.shtml.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40.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90-110.
[4]谢丽斌.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3):51-53.
[5]段书蓉,李新堂.论高校图书馆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186-188.
[6]魏治国,冯振威.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图书馆学刊,2006(2):106-107.
[7]田赞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图书馆,2008(6):118-12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
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000万,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699万,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群体备受高度关注。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力量,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湛的文化素质,而且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作为大学生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日益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给高校的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放宽招生范围和扩大招生规模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其次,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次,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着大学生,导致以短期实际效益衡量一切,以实用作为衡量标准,忽视自身长期发展。
基于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较差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背景下,本文围绕大学生(本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认知状况展开研究,力求找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点,"体学生之情、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惑"。
一、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关键性前提和有效途径。提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感知时:40.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仅为一般性的知识表述,22.1%的学生认为很无趣。而50.7%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的发展没有用、课程可有可无,大部分人只为拿学分和应付考试。当个人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时,诸如正确的人生观导向错误、价值观念多样、面对学业和生活压力表现出的压抑和迷茫,理想、信念、道德面临考验和抉择等,49.8%的学生则通过与家人、朋友和同学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通过阅读教材和向老师请教仅占21.1%。
可见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其出现诸如国家意识薄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正确信仰缺失、诚信意识淡泊、道德观念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的根源。
二、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以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内在地规定着学生的心理取向和行为定势,对学生个体的其他行为目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引导大学生个体行为的旗帜性、方向性、导向性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67.9%、55.2%、54.7%的学生期待能够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养成科学的理论思维方式,就业观、法制观的教育。相对而言,选择道德修养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占34.4%,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道德的影响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
由此我们看出,虽然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社会环境影响、功利主义等不良影响,导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度不高,但是他们期待能够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法制观等的正确导向、得到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规划等教育,期待能在课上能有所收获,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
三、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53.5%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过时,20.7%的学生认为完全脱离实际,而13.1%的学生认为完全老套,认为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颖性的仅占12.7%。63.8%学生喜欢"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经常关注国际形势和国家大事、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能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并进行课堂讨论。问卷中提及大学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中,41.8%的学生认为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34.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认为老师个人魅力和学术水平的也占到了32.4%。由此我们看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也有极大的关注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接触信息广泛,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尤为敏感和关注。
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认知。
"05方案"的实施,全国统编的四本教材(最新为2010年修订版)形成了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教材。在调研中,认真看过教材的学生仅占4.2%,14.6%的学生没有看过,而有选择地看过和随便翻翻的学生则占了81.2%,在问及原因时,学生表示为了应付考试和拿学分、考研、考公务员等才会认真阅读教材。而26.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中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强会具有吸引力,21%的学生则认为教材应该通俗易懂,20.3%的学生认为教材本身应该图文并茂、设计美观等外在因素会具有吸引力。在问及教材存在哪些问题时,30.4%的学生认为内容脱离实际,套话、空话、官话较多,18.8%的学生认为教材文字太多、内容繁冗、不感兴趣,18.1%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而15.6%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初高中政治课有重复。
论文摘要:调查了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大学生的图书借阅情况,从中发掘出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重心及其思想发展趋势,以此建立一套以分析图书阅览数据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
1图书馆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已经达到了小康。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山了各种思潮。这些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原本是“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校一向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人义素质教育,试图构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图书馆一直都担负着收藏知识、传播文明的重要任务,而高校图书馆则由于它特殊的读者群,不仅承载着对其知识方面培养的内容,更为重要是对其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教学辅助部门,也是大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对校同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图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兴趣所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不但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且也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由图书借阅信息所反映出的大学生阅读状况
图书的流通借阅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职能之一,尽管网络的兴起、数字资源的建设使这一传统职能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着首要地位。据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2008年的统计,当年渎者到馆人次为3O万人次,借阅图书达到了868032册次。按全校24700余名学生计算,平均每人到馆l2次,年借书量为35本,即在校期间内(扣除假期),每人每月到馆1次,月读书量约为4本。
从图书借阅信息可以看出,2008年大学生的阅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图书借阅的数量总体呈现出一种波状曲线。通过对2008年图书馆借还统计数据表格所做的曲线图可以明地看出,全年以7月为界划分为两个周期,在假期内的2月和8月借还量最低,但接下来的3月和9月达到高峰,之后的3个月,借还两种曲线显示了不同变化:借书曲线总体保持下滑,而还书曲线则略有上升。但从全年的角度看,还书曲线大体还是随借书曲线保持一致的变化(见表1和图1)。
图1反映出的情况说明在刚开学的时问里,图书的借还量为最高.也就是说,在3月和9月,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渴望最强,之后的两个月借阅渐趋平稳,说明这时候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也进入一个平稳积累、深化巩同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分别是两个学期的4—5月,10一l1月。而到了期末的时间,由于考试的临近,这时候的借还数量开始较前2个月递减,一直到学期结束时图书借还均达到最低,但从下一学期开学时的还书情况来看,证明在假期中,抱有学习念头的大学生仍不在少数。
(2)大学生的阅渎随年级增长而发生变化。具体按年级学生类型划分的借阅信息统计数据中分析,高年级学生一年的图书借阅量明要高于低年级学生,但从图书的分类上看却比低年级生要较为集中于某些类目。反之,低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最少,但阅读的内容最广泛。
这固然有低年级学生刚人校产生的强烈求知欲,以及不熟悉高校学习和图书馆环境而产生的对图书的肓目选择性,但出现这种情况最能体现出大学生思想动态所经历的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校同学习生活,他们的思考已变得较为成熟,他们多数已经能确定和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阅渎面变窄,但阅渎的内容却更加深化,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了主动的学习状态。
(3)文科生借阅图书的数量一般高于理科生。但除了专业相关图书的借阅(即用于学习之外)外,两者在休闲类图书的借,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差异。证明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共性的一面,并不因专业及研究方向不同而改变。
3由图书借阅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
统计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前100位的各类网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2个大类划分,共计2054种(借阅次数相同的图书则并列排名)。发现大学生的借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图书类型。
3.1教材教辅图书
教材教辅图书包括有高校使用的教材、世界知名权威的专业学著作、各种工具书(年鉴、年度报告、汇编、字典等)和考试题解类的教辅用书共计892种,约占此次统计的43.4%,是在2008年被借阅最多的。其巾,以参考书、案例解析等题解类图书借阅为最多,占此类的45%。通过统计各类借阅次数排名前l0位的223种图书(借阅次数相同的图书则并列排名)发现,其中属于教材教辅的图书有83种,亦占总数的37.2%。需要指出,属于本校教师编著的图书虽然数量上只占有极少的比例,但就借阅率而言却远高于该类平均数,可能与其授课内容相关。
这两次统计均说明大学生阅读的图书仍以本分业涉及的学科范围为主,即图书的借阅主要是用在学习方面。
3.2描述大学的图书
名称冠以“大学”或“大学生”,以介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图书借阅数量也排在前列。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很高的期许,注重均衡发展,他们已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唯一的,更应当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成功人士的传记图书也受到他们的欢迎。
3.3经典的精品图书
经典的精品图书的借阅牢一直居高不下。这其巾不但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图书,如《少女杜扣的故事》《富爸爸》《明朝那些事儿》等,也有古典文学《红楼梦》,体现爱国内容的罔书《红岩》等,反映当代社会的《大败局》《大国崛起》等。说明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呈现多样化,渴望与当今时代的思想潮流接轨。
3.4导读概论类图书
借阅牢高的非教材教辅类,大多是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用比较简浅直一的语言叙述的图书。与讲述相似内容的书相比,大学生明愿意选择更易理解的、具有概括阐释性内容的图书种类(小说除外)。如英同科学家史带芬·霍金著的《时间简史》,其各类中文版本和相关著作存该类前10位的排名里占据了4个位置,可其受欢迎的程度。但其中具有导渎和概论性质的南美国霍华德·里奇著的《时间简史导渎》的借次数却盖过了其正本,排名第一。而存同样义字内容的各类中义译本里,以带有插图的《时问简史:插图本》借比率(即借次数与复本数之比)为最高。当代大学生阅读变“浅”的现象体现无疑。
3.5反映世界面貌的图书
大学生十分炎l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汶JII地震、探月飞船、奥运、改革开放3O年、次贷危机等2008年的}。I-_会热点事件相关的进馆新书都有着很高的借蒯率。如V类(航空航天)排名前1O种中,内容为“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相关图书占了4种。
此外,大学生也对世界存在着强烈的探究心。介绍世界各地人文风情、历史遗迹、奇闻轶事的图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4调查对大学生思想动态所做出的结论
在还未对大学生的同书借『蒯信息统计之前,社会上教育界普遍都对当今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表现出深深的忧虑。经过这次的调查发现,笔者认为他们所担心的一些情况虽然存在,但并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么严重。
从该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迷信权威,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多数对自己已有了较实际的人生规划,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渴望成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经成熟,对待事情也能够理性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欣喜的一面。
但令人忧虑的一面也同时存在,大学生阅读中带有越来越浓重的功利性,使他们的阅读出现一种浮躁的情绪,看书往往“不求甚解”,只是一种直接的“拿来主义”,对待问题且过于片面。须知,做学问是一个需要长期“坐冷板凳”的过程,而如今大学生却是抱有一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之然”的态度。这样一种凡事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浮躁情绪,很可能是受到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
针对这次图书借阅情况而展开的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总体上看是比较真实和客观的,较为明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证明由此而建立的调研机制是完全可行的。但这次调研也存在一定的缺憾,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由于目前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图书阅读虽然是目前较为权威性的阅读方式,但就方便快捷而言,网络阅渎已经后来居上。网络阅读对实体罔书『剌渎的冲击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因条件受限而在此次统计巾未能包含在内,只能期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再予以补足。此外,能否在进行研究时引人心理学的一些分析方法,也是应当探讨的一个问题。
5对高校图书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这次研究也给高校图书馆以很大的扁示,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罔书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动态所揭示的问题,图书馆必须发挥“以人为木”的理念,采取相关的措施完善图书馆服务。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教学也日益受到高校高度重视,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面对现实难题予以关注,面对弱化原因予以分析,这是实现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现实中,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受教育者在实践教学中主体性的缺失、教育者缺乏实践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抽象化与疏离化、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这是由于认识层面上实践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操作层面上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实践教学认识有偏差、实践教学组织的规范性缺位、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错位、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缺失、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断裂、任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足等。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效主要因素有:实践教学态度参差不齐、实践教学实施难度较大、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影响因素与成效的交互作用等。为此,由龚惠香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书,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作用。该书通过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近千名学生问卷调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了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相关情况。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与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供了一份真实的索材。
该著作分为教学篇和教育篇两大部分。教学篇包括二十篇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著作,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困境与原因探析、基于大学新生转型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谈《概论》课教学与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课程考试改革新探、马克思劳动力成为商品之条件理论的新思考、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的运用价值、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关于《法律与案例》课程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等。在教育篇收录了近三十篇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相关论文,如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构建学生公寓育人新模式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大学新生转型期教育的探讨与思考、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演变研究、高等学校学生处分听证制度的规范化探讨、高等学校依法管理与维护学生权益的利益平衡、浅论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与变化特点、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探索、基于模块库的高校辅导员俱乐部建设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问题与对策、新形势下学生公寓安全工作现状与对策、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资助工作体系的探讨与思考等。
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路径主要有:第一要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提高教育者实践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活动课题指南,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第三要制定实践教学改革战略,明确实践教学改革目标,制定实践教学改革任务,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第四要转变对实践教学的态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五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激励制度;第六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最后要构建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体系,着力建设一批校内外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随着近些年党和国家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社会对大学生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地提升,在师资人员和教学硬件配置上也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目前,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状况良好,但是由于国内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差异,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意识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要进行克制,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高校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崇尚个人主义,个人整体素质偏低,诸多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新的挑战,在新的发展时代,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而采取有效性的教育策略,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社会的某些消极思维和意识,市场经济方面的弊端,导致当今部分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的道德保护意识淡薄,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避而不管,社会责任感欠缺。
2.教学机制问题
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节情况,在教材和教法方面需要较多改进和创新,在教材内容方面需要进行修订,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应采取更加公平的学生品德考核制度。此外,还要加强高校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结合,但是在这些方面部分院校仍然做得不够完善和细致。
3.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问题
部分院校存在校园环境监管不力的情况,有些学校多倾向于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些学术活动设计得较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由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繁多且鱼龙混杂,大学生在信息筛选和利用上存在取舍不当的情况,由于缺乏正确的思辨能力,往往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毒害。此外,高校在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完整系统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引导校园良好品德的风尚的形成。
二、针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学校方面
由于高考的激烈竞争,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备考文化课上,对日常思想政治学习较少,加之学校方面的认识不足,高中阶段的学生整体上思想品德学习能力不足。在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学习课业负担的相应降低,学生学习该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多,学校方面要有效地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补习”,并持续到大学毕业,从而在毕业之前实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在这一阶段,高校所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在教法上讲究求高效、创新颖,学校配备的师资队伍要雄厚,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典型的案例,配合教育教学,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弘扬和宣传传统文化,又能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另外,学校要多组织日常思想政治评优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比如,走农村、下基层,帮助敬老院,参与青年志愿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就能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探讨,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在相互的学习中促使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
2.学生、家庭方面
学生自身要充分地认识到日常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学校教学,主动地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多涉猎思想品德方面的书籍,善于向身边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要敢于反抗,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斗争。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评优活动,严格律己,争做榜样。家庭方面,家长要配合学校教学,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学校和家长要建立稳定和谐的联络制度,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状况,从一些小事上锻炼孩子的品德品性,比如,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观念、独立生活习惯方面加强监督,鼓励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与学习,并不断地完善家庭教育方式,使学生德才兼备,健康地发展。
总之,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体系建设上,要充分地认识现状,结合国内、国外的教育影响因素,着重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系统有效地做好调研和策略安排,善于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不断地完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