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政治教学;价值分析;价值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就是基于主体需要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价值分析是教学回归本体的需要,也是学习主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价值设计是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本质所在。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
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价值分析可以从政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主体的学习特点角度去分析。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政治教学内容是人们认识特定客观对象而形成的认识结果;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学习主体对政治的学习就是对政治内容形成认识、渗透情感、转化思想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可以将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定位为:掌握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格。具体到教学中要以形成知识为基础,习得能力为核心,内化品格为保障。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设计
对价值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教学的价值设计。价值分析是理论层面,价值设计却是操作层面。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从如下方面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价值设计:
1.设计符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设计符合价值分析了,整个教学设计才有了价值设计的基础。具体到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从中获取适应学习主体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品格培养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价值,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点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学什么”,能力点解决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引导学生习得什么能力”,品格点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表现为“内化什么品格”或“形成什么品格”。
当然,教学目标价值设计还得充分考虑学生已知的知识点,以已知形成未知才符合教学规律,才符合学习主体的发展规律,但这与教学目标价值设计本身并不矛盾。对教学内容价值和学生的水平基础进行分析之后,再联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也就容易确定了。
2.选择符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育者为实现目标而选择的方法。它具备方法性和选择性两个方面的特点。方法性就是指教学策略本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选择性是指教学策略不是唯一的,孤立存在的,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取的最优秀的方法或最适应课堂教学的方法组合。
基于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选择必须有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注重教学规律的研究和教学程序的优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选择教学策略,同一堂课可以选择一种教学策略,也可以多种教学策略协调统一。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基于价值分析的教学策略选择必须以人为本,以学习主体的学习和学习主体的发展为选择准则,不能一味的否定和一味的肯定某种教学策略。比如,讲析法,虽然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从提升学生认识的角度有时适当穿插,还是很有帮助的。
3.选择适应高中政治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一种活动程序,通常称为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特点,是否形成教学模式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我们知道,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在符合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而所形成的这个教学模式必须有固定的环节,有容纳各种教学内容设计的思想,有实现和优化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从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和品格点是相互联系却又呈现不同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过程,选择教学模式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习主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主客体的互动,比如,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从而习得能力,在这一目标点中可以形成一个固定环节;而品格点的形成主要是学习主体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内化,品格形成的效果,在选择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习主体的内化过程和形成过程。这几种价值定位所产生的教学模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很协调,但只要认真思考,就可以确定一个固定的环节,使之包含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品格培养。换言之,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教学模式的复合和协同,考虑学习主体的各种需要,使之协调发展。
4.选择适合高中政治教学价值分析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从宏观角度对教学方法的定位,教学方法则是从微观角度对教学策略的补充。高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贯穿于教学设计始终。从备课开始,教师就需要考虑怎样将文本知识内化为学习主体的知识,怎样在学习主体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更新,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品德;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外化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是教学方法选择的主体;就算是课外辅导,也离不开正确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景问题探讨 3T课堂
情景问题探讨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课程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情景中通过情景问题的探究来领悟政治知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3T课堂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从三个不同的面展现出来,教师通过指点与问题设立,将知识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分组探讨互相学习,以小组学习和互相指点的形式完成课程知识的吸收;最后通过教师测评和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巩固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相结合,可以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丰富情景探究的教学形式,使得复杂的政治知识在情景的支持下以及互相探讨的促进下,能够被最大程度的消化吸收。
一、情景设立,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
高中政治知识包含政治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理论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象。如果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高中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情景问题探讨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首先要为政治课程教学设立最佳情景,促进政治知识的立体化,帮助教师将课程知识引入课堂,并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
例如在货币、价格与消费这一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寻找我身边的市场这一主题,教师在课程知识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实物交易市场、货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货币、交易标的价格并探讨合理的消费选择模式,进而将章节知识逐步引入课程中,使整个知识点在实际事物的支撑下变得立体化,进而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与吸收。
二、探究问题预设,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以及互相学习探讨
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模式的结合,使情景问题与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预先设定好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习方法还不成熟的学生在知识点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指引,进而一步步完成课程任务。问题的设立要注意与知识点进度相结合,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任务中。例如教师在借助课程情景引入课程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课程知识时,都要能够有与知识点相符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指向标,稳定课程教学方向。
以收入与分配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引入时,可以设立父母收入来源,父母收入获得形式,你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课堂。而在学生探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概念设定收入分配是什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点,财政税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章节知识的基础打牢固。
三、为课程探讨埋下争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效果的发挥
通过情景问题的探讨与T1方面的知识探究,政治知识基本进入课堂并被学生简单地吸收,而在T2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主题情景下,进行小组自我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干预,学生探讨学习的主动性将会被弱化,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探讨学习的方向又不能被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要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关的争议点,例如辨析题或者是开放题的设立,一方面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的进度与方向,从而发挥好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
以第一节中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知识教学为例,在经过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货币与黄金哪个更适合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通货,如何判断正确的产品价格,是否应当提倡奢侈消费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相互学习阶段能够借助课程主题与预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学习与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复习测验回归课程情景,巩固复习效果
经过整个课程知识的理解学习以及课程问题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够有效的理解与掌握一个课程内的政治知识点,而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延伸政治教学效果。此时,教师需要以新的应用问题或者是将知识点回归生活,将学生再次带回课程主题情景,让学生以新的知识储备或者是新的思维来重新理解课程问题,教师或者是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完善学生对情景问题的解答,进而强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结束语
高中政治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的特点,使得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以高中政治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使高中政治知识更加立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开展有效的自主探讨,而课程最后对于知识点应用的点评与总结也使得学生能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进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士苓.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25-27.
[关键词]职高 政治课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2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当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怎样提问?各类问题应怎样设计呢?本文试从这些角度来探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些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提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经思索就任务式地把课本内容读一遍;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学生在回答时无从下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或者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毫无意义的。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有些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够正确,甚至认为职高学生上课根本不用提问;有些教师对问题设计的作用没有真正弄清楚;有些教师想好好设计问题,但是设计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要保证课堂提问的质量,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题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教师在文字表述上讲究逻辑性,更要在问题内容上明确逻辑关系。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效果,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具体性和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具体,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师不能过多地设计简单的判断性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三)多样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政治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多样性,交替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并针对不同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设计题目过程中,要分析职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要量学生之力而行。
三、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吃透教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因此,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重点、难点入手设计问题。在教授经济・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多彩的消费》时,对于其中的重点问题“如何合理消费”,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现在社会上有哪些错误的消费方式。但教材在这些方面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吗?你认为应如何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为最后解决难点问题开辟了道路。其次,要从学生角度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带着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效率更高。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理论,而学生却更喜欢一些风云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二)注重引导,实施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其实涉及问题的层次性。在学习新课时,我们可以用渐进式问题导入。比如在经济・政治・生活第十一单元《金融与理财》中有一句话“经过多年的努力,刘敏终于有了20万元的积蓄”,学生觉得这句话前面少了点什么。为了帮学生搞清楚问题,同时也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笔者先设问:“刘敏做什么生意赚钱了?她开了什么公司?这个公司有什么特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前后知识的再现和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设问:“如果你是刘敏,你会如何打理自己的资产?”由此引出新课。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接纳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踊跃发言后笔者再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和特点吗?”然后列表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巧用比较,实施迂回式提问
一、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无论运用哪种课堂教学形式,都必须服从课堂教学目标,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突显发展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特点,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思想。
比如,学习“公民的政治生活”时,确定了以下课堂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并将之与时政相结合,分析说明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2)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利的具体事例,从社会政治生活以及亲自参与政治生活的体验中,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中总结认识类、措施类题目的解答方法。(3)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使他们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中。在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权力的典型事例,并在课堂汇报;或通过视频播放公民维权的实例,并组织学生分析案例。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二、教学设计要整合现有教材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要真正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就需要教师在遵循高中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教材和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增补或删减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选取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可挖掘的课外学习材料。尽量运用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来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组织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并感悟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等。在活动设计时,应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的激发,使教学设计富有个性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适时渗透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要从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入手,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互助来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鼓励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将“忆”“读”“思”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设计要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都围绕教师课前准备的教案展开,对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教师往往置之不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变化,缺乏灵活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并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怡品德,获得全面发展。有道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诱思点,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实现其“探知者”的主体地位。下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例略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诱思的运用技巧。
一、寓以典故,借以诱思
典故以其深邃的哲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启迪,而为人们广泛传诵。对于已有一定文学基础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典故,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前人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思辨的欲望,从而达到诱思的目的。
一般来说,典故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我们有的老师运用典故,只重在论证知识原理,却不是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新知,这样就起不到诱思的作用。要想寓典故以诱思,典故的运用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典故一定要贴切教材内容,且要通俗易懂,活拨有趣,切忌晦涩难以理解。如果选取的典故不贴切,距离要说明的问题较远或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不仅不能诱导学生朝既定目标思考,反而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学越困惑。如果典故晦涩难懂,沉闷无趣,教师又不能讲解透彻,则会导致学生产生思困和焦虑想象,从而思维得不到激发。
第二:问题的设置要有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诱导学生朝既定学习目标思考和探究,设置的问题切忌过于笼统,也不能过深,否则也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灵感,产生不了“诱思”交融的氛围。
第三:典故述说要生动,教师本人在课前要对典故有深刻的认识和领悟。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善诱”,而“善诱则通”,从而实现“诱思交融”
二、透视社会热点,以诱达思
处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尤其是也开始对天下事较关心的高中学生,对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是比较敏感和感兴趣的。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巧设社会热点,不仅是政治课的要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借社会热点诱发学生思维和探究,必须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社会热点的选材要贴切,要典型,要具有诱惑力。
第二:教师在课前要对选取的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要有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切忌不加琢磨就搬进课堂。 转贴于
第三:一定要内含问题,且问题的设置要科学,要合理,要层次性,要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否则只会起到让学生只看了一场热闹的效果。
三、巧设活动,以诱达思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一项常规工作,但创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在政治课堂上精心设计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活动,就是竭力创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并以诱促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公司经营成功的秘诀时,我在课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模拟中央电视台李佳明主持的《绝对挑战》节目策划了一场简短的招聘会:为某公司招聘一位经理。首先,课前我选拔了四位应聘学生,并指导他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其次招聘会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程序:(1)为每个应聘者提供某企业的一典型成功案列,要求竞聘学生分析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2)为每个应聘学生提供一频临倒闭的企业的典型案例,并要求每一应聘学生为该企业扭转乾坤出谋划策;(3)要求每位应聘者在一分钟内陈述自己的竞选词。(4)要求其他学生以前后六人一组为单位,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公司经理,并派代表陈述理由。
要使类似活动在诱思探究教学中,成功起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设计一定要精心,组织一定要严密,时间安排上既要紧凑,又要科学合理,并且教师在课前要尽量揣测活动中可能发生的行为和现象,以及找出相应对策;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效果,反而弄得课堂乱糟糟。
第二: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扮演主持人的角色,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的思考,探索,而且使用语言要有激情,有感染力,要有利于营造轻松、民主、幽默的课堂气氛,以促使学生尽可能地展开思维和想象,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从而有效带动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微课 高中政治 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形式,微课以其个性化和新颖性特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的高人气,在知识点的选择、师生互动、教学类型等方面多多尝试,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热情和信心。
一、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
因为微课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同,学习热情也不同,尽管以教师的精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并不现实,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坚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录制相应的微课。
例如,讲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大国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两国间起起伏伏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如果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如中美两国之间的大事件,让学生分析,一般都能结合历史知识回答;如果是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由时事主席出访欧洲四国导入,让学生分析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等,然后再分析决定性因素,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二、重视学生的交流反馈
既然微课以学生为本,那么教师也应该在微课的录制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对录制的参与
虽然说微课录制的内容包括教与学,实际上更多的微课还是以教师的授课讲解为主,也就是说学生在微课的录制中的角色作用与传统教学没什么两样。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参与。
例如,在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分别赞同一种观点,学生之间自己阐述支持的观点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参与其中的讨论,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帮助反驳一方的观点,学生是主要讲解的,教师负责最后总结、就错。
2.学生之间的交流。
微课虽然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不同的学生观看之后针对微课进行知识方面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个“微课评论会”。评论会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供师生讨论解决,也可以表达对微课内容个体调整的意见,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评价微课的录制。
这种评论会是教师获取学生反馈的重要渠道,只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在下一次的微课设计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表达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微课形式中发挥的作用,从而逐渐形成主导微课的感觉,明白微课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便利的新型工具。
三、从讲授型向启发性过渡
虽然许多细小的疑难知识点没办法忽略,但是在传统课堂上仔细讲解又浪费时间,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两难的局面。所以,在目前的微课设计中,大部分微课集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然而,微课所希望做到的是见微知著,是以小见大,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教师向学生单向知识灌输上,而应该逐步向启发性、探究性的师生教学活动过渡。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合理的平衡探究性活动与师生互动所占用的微课时间。
例如,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节中,师生对于和平和发展问题的障碍讨论之后,提出如何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途径?先让学生做出相应的猜想,然后教师选择一条途径分析看是否能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效果又是如何?并在众多途径中让学生总结一条根本途径,最重要的途径,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教师拍摄成视频,做好剪辑工作放入微课视频之中。这样一来,既能完成探究性任务,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让微课变得更富有启发性,也满足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需要。究其本质而言,微课是便利学生解决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问题的小课堂,是学生自我拓展深入学习的推手和助力。因此,教师多多向学生介绍具有思想价值和探究空间的内容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支持。
参考文献:
一、主观题差异诊断
在主观题的教学差异的几个步骤里。前提是差异诊断。只有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差异教学。
1.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获得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观察法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或者平时与学生的日常交往的过程中,要细心、敏锐地发现或者捕捉学生突然或者是微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定期整理分析日常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并且要记录下学生的日常表现。
2.书面材料分析法。书面材料包含作业、论文、总结、散文、学生成长的记录袋等等。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主观题的档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已经选择的许多比较优秀的试卷。教师总的评价和未来,工作的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分析这些书面材料之后,就可以知道学生学习成绩怎么样,学习好坏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在学生的思想发展的方向上是否存在偏差,并且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师建立档案的时候,也要给学生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3.症状自评法。教师可以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教师可以确定相应的内容和形式。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影响主观题题解的因素,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作出的分析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分析,可以诊断出学生的学习状况。症状自评法所涉及的内容要尽可能具体,教学的目标要有层次,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也要增补或者删减相应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组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也要作相应的增补、删减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调整的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是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一般的身心特点制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它对教学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调整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具体化,它不仅仅要体现学生的差异,也要体现出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像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相对于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师可以减少或者删减那些不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抓住主要的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①系统性。教材的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层次分明的,是按照学生的一个普遍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地进行编排,如果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删除,没能掌握教材的主线,它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困难,因此,调整后的课程内容仍然有良好的逻辑性,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接受性。在教学内容调整后,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增加一点较难的知识点,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可以让其巩固已学的基本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学生的差异。还要注意差异的合理性,使得教师能够在同一个课堂中实施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目标;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7-0037-03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也往往是在日常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和出现问题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认识不准确
公开出版的参考书和“范例性”教案都存在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准确的问题,常见的是用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来代替课堂教学目标,如“通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等等。有些教师由于分不清什么是课程目标,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简单移植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或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
比如,某教师撰写的《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这其实是课程目标中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实质上混淆了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总的标准和要求,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长远的预期结果。而课堂教学目标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的某一节课学生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课程目标是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才能达到的,而课堂教学目标则是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要达到的要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2.教学目标设计缺乏整体观念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因此,不能有所偏废而去刻意追求某一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
一方面,一些教师为了迎合高考,设计教学目标时偏重“知识和能力”目标,轻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某位老师在《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复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b.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d. 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评析:这一教学目标陈述的只有知识和能力目标,显然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新课程标准,过分地强调三个维度各自的内容,把三维目标人为地割裂开来。事实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只是理论上的一个分类,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
3.教学目标仅仅是个摆设
在新课改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教学目标意识欠缺,虽然也知道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平时教学中很少考虑如何叙写,在上课前并未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旦遇到公开课就从教参或课标上照搬。因此,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一节课的知识考点或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罗列拼凑在一起。同时,虽然教师都明白教学应该有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等困难以及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往往把教学目标当作一个必要的程序或摆设,作为应付检查和考核的一种形式。于是,许多教师照搬教学参考书或教案设计中现成的教学目标;教学时也只凭借经验和考试要求操作,并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赵亚夫教授曾说:“教学目标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它不陈述教学程序,甚至不对教学过程实施强有力的控制,所以无需表现得那么累赘,两三句话即可。”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描述,缺乏可操作性和导向性,教师容易失去方向,学生更加不知道这节课到底要学什么、达成什么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二、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政治教学 创新策略 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政治课更加关注的教学环节。要做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要在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责任和义务。21世纪已经处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根本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只有实施好素质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那么,新课改下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如何创新教学策略,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呢?笔者在此就创新策略的问题做如下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要求浅析
新课程理念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师自身素质等等方面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搞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就必须明白新形势对我们教师的具体要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1.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观念要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观念,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探究和实施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策略,构建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提高素质的人文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按着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目标,突出对高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其获得满意的教学成果。
2.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新课改使教和学都产生了巨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等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不断更新积累自己的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开发、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德育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3.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本的主题与生活的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相关主题的学习和实践,使丰富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创新策略
1.教师要结合教材,为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提取其中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亮点。在教材中,或许是一副插图,或许是一段对事物的语言描述,或许是一段多媒体的动画,都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面前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创新的激情、创新的动力,体现出教学完美的和谐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本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占有很大的分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由于其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探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将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教学有效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的课程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因为教材的信息容量还比较受限,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们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更谈不上让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政治理论,来观察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教师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将会加强政治教学的效果。
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寻求一个教材和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与课本知识有关的问题,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课时,笔者就一些服装换季疯狂打折、疯狂抢购食盐等现象为教学的素材,同学生一起来关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等等,这样信息量就自然扩大了,课本知识也在分析这些现象的同时得到很好的巩固。
3.为学生营造促进创新思维的教学环境
进入高中以后,高考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学生们,盲目的追求考试分数,已经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现状,于是,不断加压的学习任务、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限制了高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消学生思想上的顾虑,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自在地展开自己创新思维发挥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要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评中,添加德育、智育、审美和实践等等要素,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实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新课改下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大胆改革,研究创新策略,在实践中勇于探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以提高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在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促进教学相长,齐头并进,更好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