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管理学激励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激励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激励过程

第1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关键词】管理机关;绩效

1.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目标

1.1.1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1.2 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强化目标计划的跟踪分析,落实管理责任,实现过程的可控在控,确保省公司下达我公司的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管理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及其配套体系建设的综合评价。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1)促进各级绩效管理机构有效履职,为绩效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机关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责任,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更有效地把公司各项工作统一协调起来,及时发现专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业管理改进,实现企业管理的简单化、规范化、精益化。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管理机关绩效管理考评

管理机关绩效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目标任务制”)。考核内容包括目标任务指标、综合评价两部分。

2.2 目标任务指标评价

目标任务指标(80分),考核内容包括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关键业绩指标是对企业发展战略、本单位关键业绩指标和上级下达关键业绩指标的分解;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来源于企业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上级单位或上级管理部门下达和岗位职责提取。

2.2.1 目标任务指标年度评价

公司根据管理人员岗位不同设置不同年度绩效指标,年度业绩指标目标由各管理人员自行设定,公司及部门层面主要负责辅导,各管理人员要强化系统内指标比对,多维度分析我公司每项指标的优劣势,深入挖掘潜力,合理设定目标值;为引导指标管理部门认真分析指标现状,公司设置《业绩指标年度目标完成得分标准表》(将年度目标完成得分与目标设定相关联,见附表1),对勇于设定较高目标且完成较好的指标管理人员加大奖励力度(见表1)。

2.2.2 目标任务指标月度评价

(1)月度目标任务计划的要求:

(a)内容表述清晰。管理人员月度工作计划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应尽可能呈现可量化的形式,围绕年度总目标确定各月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描述月度工作内容和要达到的程度,明确工作完成的成果和形式,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评价,并且可以证明和观察。杜绝在月度工作目标设置中使用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b)时间节点明确。根据工作项目(任务)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工作目标的时间要求。例行工作可以明确具体完成的期限要求并加以固定,其他各项工作可明确到上半月、下半月,上、中、下旬等,甚至可以具体到确切的完成日期。

(c)计划内容沟通。制定工作计划要让直接责任人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计划与工作人员之间达成一致,确保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明确与自己有关的岗位目标和责任,知道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2)月度目标任务计划的评价:

月度工作计划合约项目评价采用等级评价法,评价成绩分为A、B、C、 O四档,分别表示对合约履行情况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分值分别为100、90、80、0。

2.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20分),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月度主要考核考勤、工作态度,年度主要评价工作能力、创新精神。

2.4 严格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分级

管理机关员工年度绩效得分由员工月度绩效成绩和年终绩效成绩构成,二者在全年绩效成绩各占一定权重(8:2),即员工年度绩效得分=月度绩效平均分×80%+年终绩效得分×20%,实现月度绩效和年终绩效二者兼顾。

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分级按年度绩效得分顺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具体分级顺序:首先将年度内触犯“红线”制度的员工直接定为D级,然后根据员工年度绩效得分高低由绩效系统按规定比例自动确定A、B、C等级人员,减少人为干预,减轻各级管理者工作量。

2.5 构建“渠道顺畅、灵活有效”的常态绩效沟通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是复杂的心理博弈过程,被考核者为了取得高分,粉饰成绩、隐瞒问题,考核者则千方百计找出隐瞒的问题,造成考核双方缺乏信任、剑拔驽张,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业绩提升。要避免绩效考核沦为博弈游戏,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员工明确了解企业需要我做什么,怎样做,上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促进员工、企业业绩同步提升。莆田供电公司着力构建“渠道顺畅、灵活有效”的常态绩效沟通反馈机制,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整个过程,并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各有侧重。

2.6 建立“全面多维、激励有力”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2.6.1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的挂钩力度。员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员工的薪酬挂钩

2.6.2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人才选拔、升迁竞聘、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等挂钩

3.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成效

公司通过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目标任务制”的绩效管理模式,有效将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基层,实现了绩效指标的全面掌控,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落实和开展,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在“目标任务制”的激励下,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调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多劳多得,管理人员积极性飞跃提升。目标任务制实施以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一改以往工作要靠上级指派的特点,员工自己积极主动工作,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协商,甚至主动请缨,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1.2 绩效捆绑,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作为绩效指标的最小承担单元,是指标完成的核心纽带,通过将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和公司的绩效指标进行捆绑,有效的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压力,从而主动作为,为绩效指标特别是弱项指标积极地献计献策,保证了指标的有效完成。

3.1.3 过程透明,公开、公平的绩效环境有效搭建。全透明的绩效过程,消除了“人情因素”等不良土壤,搭建了公开、公平的绩效环境。在透明的绩效环境中,员工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氛围,员工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差距,从而不断改进绩效。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2.1 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模式还一定程度受到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大锅饭”的传统思维让员工,尤其是中层干部打破平均按绩效分配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拉不开差距,往往平均了事。

解决建议:优化管理人员的评价模式需要两手抓。一手抓观念转变,一手抓模式优化。对转变观念主要采取宣传和奖励,树立正面典型的方式引导员工理解接受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则需对考核模式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

第2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大学区管理”模式分为“紧凑型”、“松散式”两种,下面就“松散式”的“大学区管理”以及我们进行的尝试和探索谈谈我的体会。

一、 “大学区管理”的四个特点

(一)“大学区管理”巧在因地制宜

“大学区管理”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指导和引导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从另一角度来讲,是薄弱学校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学习、汲取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以弥补薄弱学校管理上的不足,同时发挥薄弱学校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但是,绝对不是在所有的成员学校中,全面“翻版式”的推广学区长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方法,不是用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方法同化另外几所学校。因为没有万能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况且学校不同、生源状况不同、师资力量不同、教育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不同,所以不能照搬另一学校的管理模式。正确的方法是先找出本校工作的主要差距、不足,然后大家一起从优质学校的管理中寻找有益的管理方法,研究具体的对策。同时发挥薄弱学校的优势,引导外校的管理经验与本校的管理长处结合,创造性地进行学校管理的探索,以促进成员学校快速发展。

(二)“大学区管理”活动难在“量”的“适度”

大学区教育活动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大型教育教学活动。因为成员学校之间的有一定的距离,领导和老师们过分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必然打乱本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老师们就不能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搞教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扎实细致的工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宜经常打破。如果大学区的大型活动过多,且老师们全体或者大部分老师调课参加,必然影响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大学区的“活动量”把握适度性原则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大学区的大型活动一学期不应该超过两次,特别还要禁止全学区的老师全体停课参加活动。若要开展全学区老师参加的大型活动,应该放在周末。在周内的大型活动,各学科只能派代表参加。如果需要全校各学科派出代表参加的活动,一学期一般不能超过两次。大多数活动的开展应该在网上交流,建立各学校处室主任、教研组长和老师之间的内部交流平台,尽量避免领导和老师奔波于校际之间。否则,看起来活动轰轰烈烈,其实效果并非扎扎实实,不但没有促进工作,反而影响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大学区管理”妙在主抓“重点工作”

学区长学校对成员学校的带动与引导应该从重点工作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分清轻重缓急,而不是事无巨细,全面开花。也不是大学区管理工作越细越好,更不是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而应该先抓重点工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有: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德育工作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题研究工作。大学区管理工作应该先从上述重点工作开始,逐步推进,由点到面,最终达到全面带动,全面发展的水平。

(四)“大学区管理”贵在校长工作主动

所谓贵在校长工作主动,就是学区长学校的校长和成员学校的校长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学区活动,达到“双主动”的理想状态。

在“大学区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都要有积极性。对于学区长学校而言,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胸襟,乐意把自己学校所有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全部拿出来与成员学校共享。同时全心全意地为成员学校提出有益建议和帮助,且善于发现各成员学校的长处和闪光点。还要有一种平等、民主、学习的态度,而不能以名校自居或者以领导者自居,对成员学校横加指责。学区长校长要充分调动成员学校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相信成员学校的校长,依靠各个校长做好各个学校自己的工作,履行好校长的职责。

对成员学校而言,校长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为重要。如果成员学校的校长事业心差,且不虚心好学,那么,该校的工作面貌就无法改变。为了调动成员学校校长的积极性,应该确定每学期召开一次各学校工作改进总结会,制订出学校工作创新发展评价体系。此体系由大学区内所有学校共同制订,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

二、我们“大学区管理”的具体实践

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我们基于上述四点思考,开展了以下工作,成员学校的面貌变化比较大,老师收获也比较多,效果比较显著。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到各校了解情况,制订大学区活动计划

今年四月份,西安市雁塔区管理制度文件下发后,我带领我校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分别到各成员学校去了解成员学校的情况,征求成员学校校长意见,制订出大学区活动计划初稿,然后再召开第一次大学区管理的校长会议,会上讨论了大学区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一学期活动次数以及注意的问题。

(二)“大学区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1.学校管理制度及老师考核办法交流。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尤为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要求各学校将本校的管理制度、教师考核办法进行校际之间交流。各学校学习兄弟学校的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吸取其有益的内容,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这一工作从上学期期末开始到本学期期初结束。

2.教师培训工作。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以校本培训、网上交流培训为主,学校派代表参加大学区培训为辅。这样,各校的培训大家都可以共享,而且不会影响各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上学期我们举行的培训有:

(1)请市课改办专家作课改工作报告,在高新三中举行,成员学校派代表参加。

(2)请陕西省宜川中学原政教主任作“学生自主管理”的报告,我们全程录像,将其内容上传至高新三中校园网的“大学区活动专栏”,供成员学校下载观看,以培训各校班主任。

(3)上学期高新三中还举行了教师师德演讲活动,讲述我们学校和教师身边发生的故事,内容非常感人,教育意义很大。我们全程录像,制成光碟,发给各成员学校,由各校选择观看。

(4)在暑假期间,各校对老师都进行了培训,我们把专家所作的培训报告录像制成光碟在校际之间进行交流。

3.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一活动我们主要放在年级组和教研组这一层面进行,注重学科对应、年级对应,注重实效。我们上学期开展了:

(1)初三年级复课研讨会。各学校派出初三教师参加高新三中初三复习观摩教学活动,并请省教科所专家点评分析,最后大家一起研讨,参加活动的老师普遍评价很高,效果很好。

(2)由学区长学校及成员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各校上示范课,大家一起研究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各教研组自行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到兄弟学校听课,极大地调动了教研组和学科组积极性。

4.教学常规检查及交流。本学期,我们组织学校教务主任对每所学校的教务工作和教学常规进行检查,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形成总结材料,以促进各校的教务工作。

5.政教工作计划交流,组织各校政教主任完成。

6.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各校自己先组织本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选出优秀班主任,在各校巡回作经验介绍。

7.小课题研究交流活动。

8.建立考试评价体系(以自我评价为主)。

(1)每学期期末用统一试题考试,然后统计成绩下发,各校内部分析,寻找差距,制订下学期的奋斗目标,大学区不予评价,也不排队。

(2)每学期,各学校要进行一次大学区工作总结,自己评价一学期来本校工作有何变化、创新,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共享,以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上述活动的开展,既抓住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又不会给老师带来过重的工作和思想负担,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稳步促进各校快速发展。

三、对“大学区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设想

笔者认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工作,还只是“大学区管理”初始状态的工作,是对我们现有学校管理机制的改良和改进,要真正实行教育制度的改革,真正达到教育公平化,同时促进各个学校整体优化发展,就必须以大学区管理制为契机,最终促进教育管理机制的彻底改革。改革的思路如下:

(一)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

落实校长的负责制,就是落实校长对学校人权和财权的管理制度。其方法是:在大学区管理的促进下,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选好校长的前提下,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财务进行预算管理,具体使用由校长支配,每年至少审计一次。在人事管理上,上级领导主要抓人事计划工作和老师招聘条件的把关工作。学校人事管理由校长负责,同时制订出校长考评办法,对校长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制的管理。

(二)对教师进行流动性管理

即每个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时间为6~10年,工作满6年后就可以流动,工作10年后必须离开这一学校,校级领导也是如此。离开学校的教师在区内进行竞聘上岗,各校校长组织专家团队按一定程序招聘考核教师,上级行政部门监督。这一方法对每位教师都有压力,同时也能激励教师平时加强业务进修和师德修养。

(三)从政策上对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倾斜

第3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学生过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指导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卓越计划的特点在于从企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性的强化培养后备人才。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连接学生和企业的学校,尤其是教师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是结合作者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挑战杯”,企业合作等经历,探讨卓越工程师人才过程管理、日常管理与培养方法,希望能够对其他指导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1卓越工程师计划提出新挑战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

志着卓越工程师计划开始启动。卓越计划的宗旨在于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现状和学生培养现状,依据从卓越计划的宗旨和特点出发,本人认为卓越计划为高校老师提出了4个挑战。

一是高校教师要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二是高校教师要强化自己的工程能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高校将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工程项目经验、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的老师。

四是高校教师负责学生过程管理,如何把握好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关,是卓越计划实施的保障。

第一个挑战是途径,需要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第二三个挑战是平台需要高校教师和学校提高自身能力。第四个挑战是过程管理,需要教师依靠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靠良心做事情。本文针对第四个挑战――高校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把握培养质量关――阐述笔者的观点。

2学生过程管理

高校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有效、科学的管理。学生过程管理,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一步,其目的在于培训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后备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生动机水平,如何初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探索大学生过程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2.1卓越计划与项目过程管理

把大学生培训卓越工程后备人才看做一个项目,那么项目过程管理的典型方法还是值得学习。

PDCA[3]方法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还是对项目的某一个质量问题所进行的管理,都需要经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结果和处理问题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可归纳为PDCA循环,其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PDCA方法即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工作循环的简称,每一个循环都可以使质量提高一个层次。以学生参与郑州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为例,来阐述项目过程管理在卓越计划中的作用。如表1所示。

2.2卓越计划与目标过程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定义:“目标管理: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的步骤主要分四步: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确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循环。目标过程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再分解成个人目标,再分解成过程,进行每一步的对照。目标管理的理论哲学精髓就是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条理性[4],它体现的是微观的过程。表2为目标过程管理在卓越计划中的对应表。

2.3项目过程管理和目标过程管理的统一

本人认为,培训卓越工程师应该是微观与宏观的统一。从目标过程管理出发,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指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可以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微观角度有计划有步骤有事情可做。从项目过程管理出发,可以给学生系统工程的全面培养,考察培训学生整体观念,从宏观大局方面把握。将项目过程管理和目标过程管理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付诸实施到卓越计划的培养上来,并且严格考核和评价,则可以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

3学生过程管理的策略与应用

以笔者所带的团队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省、国家级学科竞赛的经历,以培养卓越网络安全工程师计划为例,笔者认为,学生过程管理策略与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系统策略与应用

在公司招聘、企业用人需求、学科竞赛和教师指导中,系统类作品是衡量一个作品和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成熟度。同样,功能完备、技术深广的作品最被用人企业垂青。因此,在网络安全工程师学生过程管理培养中,我们依据学生爱好和拟解决的问题成立项目组。培训学生整体把握系统的能力,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流程,着力培养学生系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指导的学生在参加“挑战杯”、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从项目组出去的学生,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并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2阶段策略与应用

在项目管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时间有限,指导教师在过程培养中,要注重阶段性培养策略。以学生进入项目组到项目完成整个过程为例,培养需要采用以下阶段性的策略。

首先,培养学生融入项目组、融入研究课题。这需要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持续提高并激励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个阶段需要耐心也需要艺术策略。其次,待学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之后,分配一定的课题,课题难度要适宜。建议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制定课题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采用学长制和会议讨论制度,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是阶段性验收和鞭策阶段,一旦学生有一定的进展,项目组就要通过阶段性验收并给予一定赞许,继续激励学生进行更具挑战性的课题开发与分析工作。最后是总体验收和系统集成阶段,这个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系统作品的水平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单个子课题,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系统集成。这需要指导老师跟紧项目,从界面美化、功能完善、子系统间的融合上引导学生开展工作。

3.3创新策略与应用

展现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作品,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现和挖掘新的或者未解决的安全问题;采用新技术思路和技术手段解决新问题或现有问题[5]。大学生接触和看待新事务的能力是无穷的,如对于当前应用较广泛的U盘、手机、实时通讯软件存在的安全问题,如果学生体现创新性的技术思路,那么所开发的作品就能脱颖而出,并进一步成为今后就业或创业的资本。

3.4奖惩策略与应用

为了让学生看到自身在过程管理中的阶段性成果,教师除了在问题解决、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成果表彰、给予创新学分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奖励措施。我们的项目组,通过提升项目小组长、给低年级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奖金奖励、推优优先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学生过程管理奖励机制。这些奖励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科竞赛和项目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5文档撰写策略与应用

文档撰写能力是测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测量仪。在学生过程管理培养中,加强工科学生在文献查找、文献阅读、问题分析、关键技术分析、系统实现等方面文档撰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学生对特定问题有理解和思考,并在撰写过程中深化问题,从而锻炼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文档撰写能力是大学生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笔者在指导学生项目开发中,通过绘制用例图、类图、时序交互图,撰写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使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学生过程管理策略还包括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语言能力培养、学生间默契配合能力的培养等。

4结语

卓越计划需要企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性的合作。教学中,我们不断地分析卓越计划对高校老师提出的挑战,并结合学生指导和参赛的经验,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项目过程管理和目标过程管理的统一。我们从系统性、阶段性、创新性、学生奖惩、文档撰写等过程管理策略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网络安全工程师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期待与从事相关教学和指导的老师加强交流,共同提高并促进卓越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刘兴凤.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 张韦韦.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 教育与职业,2010(19):20-20.

[3] 吴益锋,张淑敏. PDCA方法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09(29):195-197.

[4] 吴波. 目标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运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18-20.

[5] 蔡志平,姚丹霖,徐明.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的参赛经验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22):27-28.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and Student Program Management

XIA Bing, ZHENG Qiusheng, MIAO Fengjun

(school of computer,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7,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 the topic and special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pointed out the plan proposed 4 challenges for college teachers. Based on student teaching, academic competi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which discover the training methods for excellent engineers. Lastly, the paper proposed a management program, which from systematic, periodic, innovation, stud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documentation to train excellent engineers.

第4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成果转化对政策和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风险投资体系的不完善会造成资金风险,市场接受与扩散度,会造成时间风险。

2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管理对策

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管理要按照风险管理的步骤,经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的过程。风险识别是用判断和归类的方式对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已知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找出产生原因,确定与其它风险的关系,并分析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防范计划;风险处理是对已知风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是对防范计划的执行过程,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经过开发、应用、推广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风险,并且每个阶段的风险都会对后续阶段产生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可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阶段进行技术风险管理、转化风险管理与市场风险管理。

2.1技术风险管理

2.1.1选择转化方案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开发阶段十分重要,建立完善科技情报体系,收集情报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强化中介服务体系,对科技成果的潜在市场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优转化方案,减少转化阶段的风险发生概率。

2.1.2技术风险控制新技术的可靠性与成熟度未经市场和生产过程的检验,其可行性和市场的潜在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技术本身的风险可使下一阶段的风险增加。因此,要加强激励机制,有效引导科技人员创新潜力,提高技术水平。即时申请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降低技术风险的发生概率。

2.2转化风险管理

2.2.1选择合作对象医学科技成果能物化的技术都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周期长、风险大,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研究机构自身力量不够,除政府支持的转化项目外,必须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合作对象选择不当,可带来科技成果流失,如人才流失带走成果、专利泄密与侵权以及利益分配纠纷等信用风险,选择最佳合作对象,可减少转化风险的发生概率。

2.2.2减少转化环节风险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环节复杂,需要加强建立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以及合理的运作机制,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一个平台。要求科技人员拥有企业家的精神是不太现实的,但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学术与商业环境,能够在研究者与投资者之间掌握合理预期、具有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与风险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了解科学、发现与开发流程,由他们参与、运作与协调成果的转化过程,可大大降低转化阶段的风险概率。

2.3市场风险管理

2.3.1适应社会环境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很大,亦可带来商机。选择进入市场的时机很重要,加强对市场的观察能力,掌握社会需求,获得需求者认同[2],可降低市场风险。

2.3.2适应市场环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地、更快地更新技术,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替代品、仿制品有随时出现的可能,尽快地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才能延长技术寿命,规避时间风险,创造更大效益。所以,有学者认为,科技转化的速度决定其价值[3]。

3总结

第5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过程管理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做到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原则有三条,即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它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因此,如何严格而又不缺乏灵活性地实施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过程管理,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感知“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顶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针对目标管理模式的弊端,教育部提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要“重在过程”。注重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在过程管理模式下,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经费管理、项目检查、结题验收等几个环节的具体过程进行管理,实行的是跟踪式管理。实施过程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开放自由的研究环境,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项目的进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质量;允许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失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性研究;有助于教育管理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理论实践结合、探索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严把项目筛选关,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过程管理中,如何进行正确的项目筛选呢?首先,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同时要学有余力,在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精力、能力的范围内开展创新性实验。其次,参与项目的学生选题要适合,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学校或院系的专家组对学生的选题要进行评审,对那些在思想上具有创新意识、项目方案切实可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题,经评审后,给予立项资助。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学术讲座或者学术沙龙,营造浓厚校园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竞赛等活动,如数学建模大赛、编程设计竞赛等,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都能够申请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从而使得积累一定科研经验、对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参加项目中。

二、定期报告项目进展,保障项目研究质量

为了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项目研究质量,应要求项目小组定期向指导教师和专家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成员分工、经费使用情况等,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规划。同时参与项目小组的学生需做好实验记录,及时记录每次实验的名称、时间、地点、实验的结果、发现的问题等,既是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又是对下一次实验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参与项目的学生还需要在指导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撰写和提交中期检查表,从而使得学校或院系对实验的阶段性进展情况有详细的了解,进而决定是否继续资助。指导教师需要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对项目经费使用给予必要的监督;对下一步工作开展给予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得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沿良性的轨道发展,从而 确保项目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三、审慎处理项目变更,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在过程管理过程中,要审慎对待项目变更问题,既不能经常性变动,又不能不顾客观现实一概否定。在过程管理中,如果发现一些项目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影响使项目的实际进展与原定计划不一致,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指导教师发生变更、项目组成员变更、项目期限变更等,所有的变更都需要提交申请,说明原因,经学院管理部门批准后,提交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项工作组审批。校专项工作组审批通过后方可变更。在项目变更的过程中,教师需进行监督、指导,在变更申请上需要有指导教师的签字和意见。

四、理性看待项目结题,重在梳理总结

在按照预定方案进行的创新性实验结束后,能顺利实现实验目的,获得预期的成果和结果固然是我们都期待看到的,但也有个别情况,经过了辛苦的努力,实验只达到了部分实验目的,甚至没有得到预期的任何结果。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影响我们积极主动地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和总结,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试验结果重要,团队合作与努力更加重要,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付出努力,都是对创新实验的肯定与支持。

项目结束后的总结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需要对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项目经验交流会,项目组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及经验传授于他人,扩大创新教育的受益面,同时加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使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好地推广开来,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

五、严格规定项目经费使用,确保科学合理

经费管理要科学合理,从经费的下拨、使用到报销,要掌握每笔科研经费的流向,保证经费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也帮助参与学生养成一种科学使用经费的习惯。经费下拨分两次或三次进行,通常情况下是分三次下拨,例如按5∶3∶2的比例分3次下拨,即确定立项后下拨审批经费全部金额的50%,中期评估通过后下拨经费的30%,终期项目验收合格后下拨剩余的经费。如果项目在中期评估中没有通过,将不再下拨经费。对于经费使用也须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围绕实际需求进行使用,否则不予报销,报销使用的发票必须有经办人、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院团委书记签字。而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购置的书籍、学术刊物、物品等在项目结题后都要归学院管理,从而方便更多的学生使用和学习。

六、制定项目奖惩制度,调动师生积极性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调动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创新性实验计划中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验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发挥他们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对组织得力、实施效果显著的学院、优秀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并且制定认定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时的办法;对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在选课、学分、考试、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毕业论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对发表文章被SCI或SSCI收录的要给予资金奖励;对于研究进展突出的项目,追加经费投入等。

七、结语

过程管理要对每个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达到提升全面管理质量的效果。这就决定了过程管理工作的投入较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数据库,加强参与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各个部门在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思考解决的新方法,共同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时间还不长,所以高校对项目的宣传还要加强和深入。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启动、进展和成果,学校要进行精心、及时、有力的宣传,开展报告、交流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在教师和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特别注意树立一些科研精英的典型,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祖源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中国大学教学,2007,(9).

[2]冯林,张崴.“质量工程”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验室研充与探索,2008,(6).

第6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案倒要密切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案倒教学的优势主要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教与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案例教学应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l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凡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不仅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应形成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尤其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这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专业知识,培养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wWw.133229.COm可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第一,可以通过案例把抽象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体化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知识在实际业务中的作用与运用。第二,虽然案例不能再现所有的真实情景,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通过灵活运用内化了的知识,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处理更多的疑难与类似问题,从而提高实际业务操作的技能与书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第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思维与表达技能,能够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特点,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计划,通过听、看、模拟等途径,一些看起来繁杂的专业知识就很快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是培养新型外贸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2.1认真备课,精-l-=选取案例

2.1.1案例要密切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教学案例是配合教学目标的,这一目标圈定在某一章或节内容中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包含全章或节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领域和能力,考虑到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之间的关联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循序渐进。当然,综合型的案例又要切忌拘泥于某一章节,应该系统综合多章节的内容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迁移能力,这样的案例应该安排在所涉及知识的章节全部授课之后。

2.1.2案例要新颖

一方面要尽量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情况。众所周知,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经贸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传统的纸质单据已经被电子单据取替,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蓬勃发展。而今,惯例和规则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如ucp600取代了ucp500等等。因此,案例教学选用的案例必须不断实时更新,以适应当今国际经贸活动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也是一些在时间上比较“新”的问题,比如紧扣时事要闻等。例如,在介绍“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塞一章时,可以引入近来索马里海盗劫持超级油轮“某某号’,这杨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了解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知识的兴趣。

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尽量挑选具有典型性、真实性、适宜性和科学性的好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该紧扣课程的内容与特征。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教师在设计或挑选案例时,要明析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针对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最好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较为实用的职业技能等。

2.2紧扣教学内容,推行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2.2.1提高案例的表述能力

案例的表述力求简洁,所以,案例的编撰要注重要点,要简明扼要。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了解案情,直入主题。节省课堂的宝贵时间,可以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情节是使案例生动的剂,学生对案情情节的掌握,受教师的案例表述能力影响。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表情、起伏的语调来表述案情,利用层次剥离的方法来层层分解案情,也可以走下讲台,声情并茂地发问,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调动学生韵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倘若使上课的活跃场景也融入案例的情节之中,那么,学生将形成长时间的记忆,不止对案例记忆清晰,更为重要的是牢牢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2.2.2灵活运用多种案例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因人、因课程内容与性质而异,主要有指导自学法、讲解分析法和课堂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应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方法,如在讲授类似“商品的数量”这样的章节时,由于理论性不算强,内容较为通俗易懂,可以采用指导自学法,即在学完该章的部分知识和理论内容后,列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参考书刊上的案例材料,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再比如讲“价格术语’’这样的章节时,其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很难马上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此时可以采用讲解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该章的案例分析题。在讲到某一种价格术语时,先把该价格术语的定义、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讲解清楚,然后即席引入一个案例,来说明以上所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价格术语掌握得就相对牢固。运用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教师容易操控,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相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缺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当然,在实际操作时,教师除讲解分析案例的背景、过程、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外,也可以适当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或提出新问题,进行一些小讨论。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综合性案例,如在“出口合同的履行”这样的章节。其内容综合性强,针对该章的案例分析题也较复杂,此时,不妨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2.2.3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教与学,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在案例教学方式中举足轻重。案例分析通常分为四步: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在讲解完某一章节后,将精选的案例以书面形式分发给学生,并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组5——7人,男女生搭配),每个小组每次推选一个主持人。小组主持人轮流担当,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主持讨论、协调观点、总结发言的能力,尤其在模拟外贸谈判时对每个学生谈判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其次,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元,先分头查找有关资料,收集相关理论、惯例和法律依据,然后各自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方案整理出发言提纲,推选出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讨论中交流发言。再次,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全班交流,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所在,且教师的引导又是十分重要的。先由各组代表陈述本组讨论得出的主要观点和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接着全班同学对上述问题再做进一步的探讨与辨析。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要择机加以必要的点评,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着重指出本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等。要充分肯定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应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下次讨论中加以改进。对于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有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点评,但不要给出定论,而是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习得不断积极思考的态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建立有效的参与案例讨论激励机制

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激励与导向作用。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表现和课程实习)、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2o%、2o%和60%左右,将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二是在考核内容上,适当减少纯知识性试题的分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比重。三是在考核标准上,案例分析的解答应是开放性的,应设置多种解决方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评分时应着重考虑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问题的实质,是否言之成理等等,对于能够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加分。

3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建立案例库,并实时更新

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并且要以实际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工作的基础在于案例库的建立。为了达到教学上的可操作性,目前案例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查找选编,比较费时费力且数量有限。由此可见,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并且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必不可少,其中的案例要实时更新。

3.2教师要把握好引导与参与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教师在案例分析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中的组织和引导上。首先是案例分析前的布置,教师要把选择和分析该案例的主要意图向学生交待清楚,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必要的理论准备。其次是课堂分析的引导,教师的课堂引导主要是把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学生研讨,对趋于一致的意见及时进行综合,对明显偏离主题的意见注意疏导,对高质量的分析要充分肯定尽量避免过多纠缠等。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案例教学耗时比较多,并受客观环境的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或一个qq群,学生和教师能够延时或实时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讨论的内容自动记录,便于查询。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模拟商战和沙盘对抗等其他活动,来丰富案例教学。

3.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这项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从中选出较好的分析报告作为示范,供学生传阅学习,不断提高,或反馈到实际工作单位供其参考。

4结束语

第7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脑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呈现“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三大特点,占国人前3位死亡病因之首,给社会以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脑血管病往往病情危重而复杂,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诸多因素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每遇到这类患者要沉着应对,对表现出来的每个细节都要足够的重视,不能顾此失彼,造成遗憾。

我国脑血管病的治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长期临床实践,在诊断和救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过去大大降低,同时也减轻了该类患者的致残程度。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仍值得研究和探讨,在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减少和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是所有临床医生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

血压的管理:70%~80%的脑血管病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急性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皮质类固醇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导致血压应激性增高。但机体会适时进行生理调节。对需要急诊抗高血压治疗的病例要区分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并且要个体化治疗。一般而言,急性期血压>220/120mmHg时应给予控制血压[1]。出血性脑血管病2小时内血压降幅≤25%,24小时内降幅不应>30%(血压允许在160/100mmHg左右),72小时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若患者原为3级高血压,可允许稍大于此值)。

脱水剂应用:缺血性患者有典型脑水肿依据的,甘露醇125~250ml每8~12小时1次静注,或甘油果糖250ml每12小时1次静滴,连用5~10天。病情较轻、脑水肿不明显的患者不必一律都使用脱水剂。应用脱水剂的剂量和疗程必需根据病情,合理掌握。甘露醇有渗透利尿作用,尤其与呋塞米联用会增加血电解质的排泄量,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在老年患者可引起心律失常、肠麻痹等不良现象,故监测电解质并随时给予纠正。

抑酸剂的使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其机制是脑组织损伤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肠肌肉收缩,壁内毛细血管痉挛、黏膜缺血、坏死、糜烂出血。另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可能。使用抑制胃酸药物能有效防治应激性出血。预防性治疗,可用甲氰咪呱0.4~0.6g静注1~2次/日,连用5天左右;已有出血的患者,应选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40mg静滴,1~2次/日,待出血停止后减量维持3天。抑酸药不宜过大,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过度抑酸导致肠道细菌活跃、上行,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控制癫痫样症状:脑组织水肿和缺血缺氧会发生癫痫样症状。反复发作癫痫症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使病情恶化,应很好的控制。首选苯巴比妥0.1~0.2g肌注,频繁抽搐的每8小时1次。持续状态选用地西泮静注。静注地西泮时应注意对患者呼吸的影响。待癫痫症状控制后改为丙戊酸钠0.2g口服,可预防发作。康复出院的患者仍有癫痫发作的,可长期服用控制发作并做好随访。

高血糖的处理:血糖升高在脑血管病急性期较为常见,是一种应激反应,部分患者可能本身存在糖尿病。脑组织水肿、缺氧是导致血糖应激性升高的主要原因,但不应>10.0mmol/L,且持续时间在发病后48小时内会自然下降。血糖≥10.0mmol/L,且持续时间≤48小时,既往无糖尿病史的患者不做干预,但输液中不应含葡萄糖或含糖的液体中加相应的胰岛素≥11.1mmol/L,应给予胰岛素治疗,短效为宜,剂量按:早>晚>中,餐前皮下注射,也可静脉给药。血糖不宜太“正常”化,在6~8mmol/L,尤其昏迷期,不宜<7mmol/L,血糖太过于“正常”,会加重脑水肿。

功能锻炼:适时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十分重要,也是减轻瘫痪程度、恢复功能的主要措施,所以功能锻炼应从早期开始,为出院后的进一步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缺血性患者只要无重要器官衰竭,从入院完成相应诊疗措施后即可开始瘫肢锻炼工作,包括自主运动、被动运动以及中医针灸。

第8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

在丹那中学,只有三名行政人员,即校长、副校长和辅导员。校长主要负责全面工作,决策学校的重大事情。他经常在办公室与教师进行个别谈话,会议也很多,即便在学生休息时他也要参加值班,管理学生的秩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并且每天要去迎接学生和家长的到来。副校长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各种学生活动等。辅导员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点像我们的教务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和教师的课务安排,特别是管理学生的班级分配。此外,三人共同讨论决定教师给哪个年级或班级上课。学校里没有教务处,也没有德育处,除行政人员外就是职员和教师。

学校共有近800名学生,包括六到八年级,只有31名教师,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也就是自己上课的班级。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在自己固定的教室为学生上课,同一教师可能给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上课,也给混合编班的学生上课。有少数教师,要同时教两到三门学科。

由于学校教师非常少,所以每名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每人每天上5节课,另外还有30分钟的早读和一节备课的时间。一旦有人因病或因事请假,学校的课务安排就非常紧张。对此,学区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每个请假的教师,必须自己在学区提供的网站上寻找能够替代自己的临时教师,经学区批准后,请假生效,同时代课教师可以进教室上课。这种办法减少了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让教师对请假更加慎重。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临时的紧急情况,来不及向学区报告,就会特事特办。

随着联邦核心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阿卡迪亚(Arcadia)学区华人不断增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非常关注,学校对此非常重视,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阿卡迪亚学区规定,每年工作日期间有7天是供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的,被称为“联邦核心课程培训日”(Common Core Day)。每到这一天,学生在午饭后放学,教师们用半天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讨论关于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以及为下阶段的教学任务制订计划,这种交流基本上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每到此时,学区会派相关负责人员来校巡视,了解教师学习情况,也会参与教师的讨论,甚至对教师进行辅导。阿卡迪亚学区还有“教师发展日”(Teacher Development Day),一学期一到两次,这一天学生不到校,全体教师上午到阿卡迪亚高中(Arcadia High School)听报告,下午学区内的3所初中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到丹那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学区的学科教研员也要参加。这些活动的效率比较高,很受教师们的欢迎。

可以看出,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非常规范,每个教师工作非常努力而辛苦,很少有请假现象,学校也没有太多事务性的工作来分散教师的精力,所以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

二、学校的课程管理

通过观察和交流,笔者大致了解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丹那学校的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大类,每天6节课中,5节必修,包括英语、历史、科学、PE、数学;1节选修,内容除了体育、艺术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外,还有教师助手、餐厅助手、图书志愿者、蜘蛛网热络小组(Web crew,八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服务,做向导找教室,欢迎新生等)等。美国学校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每个学校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师资潜力和设备资源,或者借助社区与学区的力量开设出尽量丰富而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学生对必修课没有选择权,但是可以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参加选修课。有些选修课以学年为单位选修,乐器类的艺术课大多如此;有的则以学期为单位,其他的基本上是一个学期选修一次,如做教师的帮手、戏剧、戏剧社等课程都是如此。选修课一旦选定,那么将持续整个学期或者整个学年。

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基本上是学校平均分配的,除数学外,没有层次的差异,而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则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建议进行分层编班,所以常出现混合班级,年级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学习的情况很多。高年级分班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就连选修课也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双向选择。如蜘蛛网热络小组,对学生的交往能力要求很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笔者听了一节绘画社(Painting Club)选修课,由于是高水平课程,学生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创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也比较大。

丹那学校随着政府提出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在完善学校特色课程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这些课程的实施和改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度也比较高。

三、学校规范的作息和个性化的课表

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很独特,有日常课表(包括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8:14开始,下午3:00结束;有提高教学质量日课表(只在周三如此,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学校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有年级组的会议,也有学科组的会议等,教师评分、开会,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准备),上午8:10开始,下午2:00结束;最让学生们开心的应该是迷你日课表(一个学期会有两次,分别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中午提前放学,教师要填写学生成绩和评语,也会到学区内不同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上午8:14开始,中午12:15结束。加州政府规定,学校每年用来正常上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80天,所以学校只有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才可能完成州政府规定的工作量。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印在每一个学生的练习簿上,学校一般不能随意调整作息时间。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循环课表,根据它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每节课到不同的教室上课。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也会尽量考虑到,体现在课程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课程。比如,语言不过关的学生要有英语提高课,而且层级不同,又如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会有降低要求的课程,等等。

四、学校的特殊教育管理

2001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计划,并于2002年1月8日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在丹那的两周时间里,笔者真实地感受到了美国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身体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也同样享受着教育的公平和阳光。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实践的精华,却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丹那学校里除了普通学生分层学习外,对于那些智力和情绪有障碍的学生,学校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注重对特殊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比如教会他们如何去超市购物、怎样去比对商品的价格、怎样使用微波炉和洗衣机,以此为特殊学生独立走上社会生活奠定一个起码的基础。

在丹那只有特殊学生才坐校车,目的是减轻家长的接送压力。学校共有7名有情绪障碍的学生:1名六年级学生、2名七年级学生、4名八年级学生,有5位教师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几乎是进行一对一辅导。学校共有3间情绪特殊教育教室,一间供上课用,另外两间是专用教室。7名学生,按照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围成一圈。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进步比较快,行为和情绪表现已经接近正常,因此可以到普通班级上课,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专门教师的帮助。特教训练的目标除了是增强特殊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逐渐融入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情绪障碍班级学生的智力大多并不差,每节课由5位教师分工合作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对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到隔壁的专用房间自由玩耍,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学生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甚至乱发脾气的话,会被关进一间只有一张桌子和椅子的房间,类似禁闭室。当被关禁闭的学生抱怨时,教师总是非常耐心地解释道:“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你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

笔者曾经看到参观过阿卡迪亚学区的一个小学,他们给予了重度智障的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怀。由于这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就借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他们表达,如吃饭、运动、游戏都有相应的图片,学生们一看就懂,尽可能地减少他们沟通的困难。

在学校的特别帮助下,特殊学生都在慢慢进步,这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丹那的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好的教育,即每个孩子都必须会学习。特别是公立学校,没有地区、家庭背景、肤色之别,都有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责任和使命。

五、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个人决心进阶项目(Advancement Via Individual Determination,通过个性和意志发展自己,以下简称AVID),在学校已经实施了3年,目前是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参加。这门选修课比较特殊,因为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学业水平在中等或者偏上者。学校通过对学生评价系统数据的分析,会主动邀请一些学生加入。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该课程,但是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该课程的实施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AVID课程不属于任何学科,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包罗万象。课程实施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阅读相关的书籍,可以是历史、数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领域只要是学生看得懂的书籍。小组成员共同确定他们要阅读的章节,然后每个人根据阅读的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把这个问题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笔记本上。问题提出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提问题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并把与这个关键词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其次,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把自己初步的收获写下来,同时把自己得到这些认识的过程分步骤描述出来。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把发现的新问题或者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到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这一步写下的问题是需要得到帮助的问题。

每周二和周四,学区会派专门人员到学校,帮助仍然有问题的学生和他的同学们解决问题。说解决问题,不如说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因为AVID项目有一个要求:当别人有问题时,知道答案的人不能告诉他,因为对有问题的人来说,直接得到别人提供的答案相当于“剽窃”。他们相互之间帮助解决问题的原则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启发对方思考。每个小组每一节课会有1~3人在小组的白板上写出自己的问题及研究过程。接着,学区派来的专门人员和组员就学生的问题和研究过程不断发问,学生要回答大家的问题。随着提问不断深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直至自己揭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才基本结束。提问和回答环节以后,学生要记录下当天课堂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信息,并条理清楚地写出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设计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如“今天的课堂上你问了哪些问题”“你的问题别人是如何回答的”,等等。

在一节AVID课上,学生一共被分成了5个小组,3个小组研究数学问题,1个小组研究历史问题,还有1个小组研究语言问题。有一个数学小组研究的是怎样把数学语言转换成文字的形式,因为在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只掌握了公式和定理还不够,必须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描述这个证明的过程。那怎样才能掌握这个技能呢?学生通过不断地提问,使每个人的认识不断深入,以此帮助大家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另一个数学小组研究的是轴对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在白板上非常规范地画出坐标系内轴对称的图像,并且工整地写出定理和自己的研究过程。笔者发现,虽然他们只是八年级学生,但是每一个在白板前讲解自己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研究和见解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而自信,提问的学生也是唇枪舌剑,引发组员的思考。难怪美国的孩子个个都是演说家,每个人都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思考得有一定深度,从他们的基础教育就可以看到这种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间。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前要思考自己问题的深度,是一级水平,二级水平,还是三级水平,提出的问题层次越高,思考得越深,对他人的启发就越大。

学区派来的辅导员参加到每组的讨论之中,每组至少有1名辅导员加入,辅导员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过程进行不断提问,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在介绍自己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些表现包括情商、模块完成情况、问题深度和总结能力。最后,辅导员还要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写下“关键点”,点拨学生的思路,或者是给出重要的建议。

通过AVID课程,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想到的、看到的都写下来,不断探究未知的领域,运用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加阅读量,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基于AVID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丹那的很多老师都主动将这种策略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老师前来学习和观摩,其中甚至包括体育老师。

第9篇:管理学激励过程范文

关键词:了解学生 了解工作误区 方法与艺术

一、了解学生

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属于未成年人;对事敏感;难于自控、自律;思想方法简单、片面;容易受到错误诱导与影响。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自理能力差,不良习惯多。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基本上是“四不”:不想学,不去学,不会学,也学不会。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首先是“人”。他们渴望新、乐、奇,处于游离与放纵之中,属于一个“自然人”;当他们走出家门,接受各种信息与刺激,属于一个“社会人”;当他们走进校园,学习被筛选过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一个符合对未来教育目标指向的学生,又成为一个“学校人”。从心理学上讲:他们有时像个“猪八戒”,具备吃喝拉撒等自然人的所有属性,这是“自我”的体现;他们有时又像个“魔鬼”,内心深处具有一股“魔气”,缺少自控力,这是“本我”的体现;学生又是个“法官”,我们教育引导他们走向人性与人格向善的高层,成就他们的价值观、社会公德、生活标准和自我理想,这是“超我”的体现。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按照至善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二、了解教师的工作误区

1.对学生的基本需求缺乏了解

研究发现,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往往觉得灰心、沮丧,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2.对学生要求的标准太高、苛求完美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这些未成年的技校学生对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较差,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可能做到时时完美、事事完美。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容纳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教条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奇才、怪才、偏才。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学生,评判标准可以多元化。

4.有时容易以己所好强求学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好同样勿施于人,尤其是对我们的学生,更不能把自己之所好强加于学生。

5.让人听易,让人服难

在“师道尊严”传统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应该服从班主任,被班主任批评是理所应当的事。或许让学生服从很容易,但是处于叛逆期的中职生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服从班主任,还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用真心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与艺术

1.牢记一个“爱”

什么是爱?爱就是点燃激情、调动内力。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人,除了做好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孩子们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愿意把班主任当做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班主任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但是爱并不是一味地纵容,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

我们对学生引领不指挥、帮助不干预、支持不包办、批评不打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2.掌控一个“局”

什么是局?局就是环境、境界。班主任要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使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使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有所了解,进而适应环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3.创设一个“场”

什么是场?场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场的力量是无形而巨大的。通过创设一个巨大的场,建立班主任的威望和影响力,营造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把握一个“度”

什么是度?度就是智慧、方法。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过度“放权”,会导致无序――学生放任、难以自律;如果过度“集权”,会导致无为――班干部难以发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作用。技工学校的理想模式是班主任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我们在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要学会留有余地、学会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