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常见的经济学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经济学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第1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1、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岗位有银行从业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对外贸易人员、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等。

2、经济学实用急需,就业前景较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它主要通过讲述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经济指标、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广。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参考范文:

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分析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独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管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独立本科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依据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论述独立本科院校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材匹配性、课程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时间分配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五大常见问题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94

《微观经济学》是我国普通高校(包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增强分析经济现象和提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学习国际贸易原理、货币银行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在微观经济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形和数学工具来分析问题,许多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等问题,使得微观经济学失去了本来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探讨该课程的有效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塑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该课程学校效果,对独立本科学院学生专业发展有着明显意义。

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特点

(1)理论抽象性强。微观经济学中包含有很多对经济活动以及消费心理本质现象的归纳,理论概念分布广泛,需要思考理解,常见的就有:供求平衡、消费者行为表现、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及市场失灵等,即便是64个课时讲授也安排较为紧张,而独立本科院校往往分配48个课时,受时间限制,教师讲授启发学生理解消化的难度比较大。

(2)图表分析复杂繁多。微觀经济学中几乎全部章节都存在图表分析,图形关联度和相似度高,如成本曲线就有十条多图形分析,习惯文字定性描述的低年级大学生对图表进行抽象演绎归纳往往欠缺方法论素养,无法合理有效进行分析。

(3)数学模型多。微观经济学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建模分析,需要归纳变量因果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数据加以验证,需要一定的量化理性思维和数学修养,在校园中感性思维较为明显数学逻辑思维不足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较大困难。

2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太符合独立本科学院学生整体学习层次。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学生整体高中学习水平较公立院校为弱,数学基础更为薄弱,独立本科学院经济学大纲往往是借鉴或者照搬公立院校的已有模板,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要点等方面与校本部区别不大、没有针对学生层次进行合理化差别变动,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大幅降低。

(2)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层次的应用教学型教材。民办独立本科学院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组织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经济学教材选择上基本沿用母体公立院校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该教材对学生的经济理论、分析思维培养都有着广泛认可的良好效果,但对于应用讲授型的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理论深入、内容繁杂、逻辑严密,体系丰富反而成为学习的客观困难,同时个体学习能力差异也导致教师讲授时存在困扰,近年来针对高职、应用本科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开始增多,但是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国外教材适合理解但不适合理论基础欠缺的一般大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教材是一个明显问题。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独立本科学院学生普遍习惯“灌输记忆式”的学习来应对考试,短期难以掌握需要理解归纳演绎结合图表分析的微观经济学有效学习方式,已经固化为习惯的记忆背诵式学习习以为常;另一方面高等数学的学习难度使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有效的量化分析技术,从而增大心里畏难感降低学习积极性;教师缺乏企业实际经验也导致难以联系实际趣味吸引性不足,难以有效调动学习热情。

(4)教师授课精力难以保证。在课酬相对较高的广东独立学院教师周授课时一般在20节左右,每学期普遍同时讲授三门课程,仅教学任务就比较繁重,加之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为了职称评聘必然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甚至以挤占教学时间和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进行科研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需要精心准备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很容易产生不利影响。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末考核比重较大导致学生习惯期末突击记忆复习,期末考试一般采取笔试的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考试内容单一,许多题目都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真正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的题目极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应试心理,考试前死记硬背,没有真正地将课本知识联系到实际中。同时独立本科学院高学费导致学生容易出现花多钱应该容易拿到毕业证的交易投机心理,出现抄袭舞弊行为,同时教师为避免过于严格引发教学矛盾也存在平时分过于宽松导致学生平时上课缺乏认真投入,使分数不能有效反应学习效果。

3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建议

3.1优化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开设该课程,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在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学时等方面应有所侧重,细化课程设置层次,并与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设置适合学生层次、侧重理解应用的重点学习内容,适当设置更高层次的理论思考型作为补充,重点在于理解运用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

3.2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自编教材可以以现在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蓝本,精简一些对于三本院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例如,可以保留从供求入手,弹性的分析,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理论。而对于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简要介绍,只要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即可。每章结束后,添加一两个案例或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用本章学过的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每一章的内容中,大部分知识点应配有相应的简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加趣味启发性。

3.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精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的教学环境。独立学院学生虽然基础相对薄弱,但思维活跃程度整体良好。改变微观经济学传统授课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可以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后,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给予点评,多肯定学生讨论的结果,也要指出学生答案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再次,老师应多引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经济学理论。教师要及时更新教案,列举的案例要与时俱进,数据要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接受最新的资讯,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小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巩固知识,改变学生认为该课程枯燥、乏味的观念,克服学生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3.4提升教学地位重要性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明确教学和科研的各自作用和地位,要让教师明确教学不合格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失败,将教学作为办学的质量生命线,微观经济学这样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作为教学督察的重点内容,促进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倡导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服务于教学的理念,并在工作绩效上予以体现,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也应该尽量把每位老师每学期讲授的课程数目限制在一至两门,使教师能够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实践精力,并且有充分时间来进行授课准备。

3.5豐富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微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特点,可以采取多种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最终得到的分数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及期末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态度给予一定的平时分,期末考试的内容应加大材料分析的比重,全面考察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尽量将考试内容设计为考查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点,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回答问题。通过将这三个部分的考核情况相结合,给出一个最终成绩,提升学生经济学的认知、理解、分析和推断综合学科素养。

4结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本科独立学院的经济学授课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针对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特点,描述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特征,归纳了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太匹配、教材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师教学精力难以保证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的五个常见问题,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2.

[2]王锁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8,(4):117118.

[3]曾贵.教学型高校教师过度科研的动因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6):35.

[4]孙亚军.关于改进民办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3,(10):151153.

第3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导论;问题导向;能力主导;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61-02

经济学导论既是经济学科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一门针对非经管大类开设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从分析W生学习状况出发,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上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有用性。

一、学情诊断

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前期积累,甚至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满足不同梯度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得课程内容有益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及个人成长,就需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诊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习目标模糊,甚至学习目标功利化。经济学是一门显学,其研究范畴已涉及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之说。有的学生认为,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学经济学,所以自己也跟风来选。加之目前经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普遍较高,在部分学生中甚至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就业,学了经济学能够找一个好工作甚至可以挣大钱。学习目标存在偏差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对通识教育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一方面,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部分学生的学期平均修读学分在25学分左右,个别学生的学期平均修读学分甚至超过了28学分,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另一方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学好专业课,通识课程的内容仅需要了解即可。由于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上不愿意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导致了学生在通识课程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3.修读专业不同,知识背景多元化。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经济学导论的学生专业构成丰富,知识积累水平不同。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担忧不同。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往往担心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涉及大量数学与计算的内容,担心自己的工具学科知识不够扎实;而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则担心经济学的内容是否需要大量识记与背诵。从另一角度看,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也更能产生新思维。例如,学物理的学生会提出如何从实验的角度理解经济学理论,而学法律的学生会思考经济学与法学的联系。

学情分析表明,为了解决选课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有效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进度。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设定

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甚至功利化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仅仅围绕课程的时代性和有用性展开,力图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以及今后的工作需要展开,分为三个维度:(1)学习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理论,以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2)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使得学生能够理解“稀缺性”,进行权衡取舍。(3)掌握正确的经济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各种信息中去伪存真,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精神。在第一堂课对课程的介绍中,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概括为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当具备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修身齐家的能力,明辨是非的专业态度。

三、以内容广度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安排

围绕经济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投入时间、精力有限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综合考虑知识点的重要性、章节之间的关联性、学习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案例的趣味性。

从教学内容的板块上看,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和宏观经济学部分两大板块。在微观经济学板块中,安排了供求理论、弹性分析、消费理论、企业行为、市场与福利共5章内容。其中,供求理论是本课程的基础性理论,要求学生理解供求规律、价格机制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弹性分析重在要求学生运用弹性的知识分析、解释经济现象;消费理论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重要理论;企业行为的内容较为抽象,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与特点,掌握企业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的区别;市场与福利则帮助学生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宏观经济学板块中,安排了宏观经济运行概览、国际贸易基础、货币银行基础三章的内容。在宏观经济运行概览中,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掌握GDP、GNI、CPI、失业率等核心概念,纠正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从经济史、社会发展史的大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问题,尤其是要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实践密切联系,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际贸易基础中,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以及汇率的基本知识。在货币银行中,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货币的特点,流动性与货币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与货币乘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中各部门的联系。

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看主要分为知识点、图形、案例、热点问题四大类。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掌握内容的准确性,通过课程的学习,重点厘清容易被误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强调GDP指标的地域概念、流量概念、生产概念,区分失业者与非劳动力等。在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定量分析的工具作用,例如要求学生作图分析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条件下,价格管制带来的不同影响。在案例教学中,强调教学案例的生活化,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价格歧视的现象。在热点问题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根据一周内发生的大事件,或者颁布的最新经济政策,又或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

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择基础性、工具性、代表性的问题讲解。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对通识教育课程投入时间不够的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从这两点出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大量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1)比较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为了区分相近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两个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避免记忆混淆,如: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有何不同?(2)“反常”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甄别人们在学习经济学以前容易误解的问题,例如:充分就业水平下是否仍会有失业存在?(3)实践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将知识点融入到日常生活实践中,例如:全职太太算不算失业人口?(4)拓展类问题,这类问题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深入思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以案例为特色的教学环节设计

在教学环节上,充分开展了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案例教学。

第4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 “小金库”专项治理收官之后:经济学分析与财政治理建议 “小金库”治理 “小金库”治理风暴 浅议治理“小金库” 谈谈“小金库”的专项治理 “小金库”的认定与治理 “小金库”的防范与治理 “小金库”特点及治理 “小金库”治理对策及探索 浅析“小金库”的审计治理 小金库成因及治理对策 “小金库”治理之我见 浅析“小金库”的治理 高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研究 古代皇室财政沿革与“小金库”现象治理 小金库治理的建议浅述 小金库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小金库”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小金库问题的防患与治理措施 “小金库”存在原因与治理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Tsai K S.Off Balance: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Fiscal Feder Alism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2004:1-26.

[5] Ting G.Corrup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the Double Identity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in Market Reform[J].Pacific Review.Routledge, 2006:85-102.

[6] Dittmer L,Gore L.China Builds a Market Culture[J].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01,19(3).

[7] 韩步云.小金库产生机理的经济学探讨[J].理论探讨,2011(4).

第5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1)数学应用方便假设性经济分析在分析经济学中理论性经济现象时,往往涉及到一些数学方程式,科学地应用数学方法能更加精确、客观地描述经济环境;并在描述过程中有效地规避干涉因素,将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变量,通过数学关系联系起来,帮助经济学家推理整个经济走向。

(2)现代经济分析数学思路拓展在经济学中,数学分析法能科学地描述和客观地分析经济现象,尽可能减少经济分析误差,具有其他经济分析法不具备的优点。在基础经济分析理论基础上,数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完善经济分析体系,对经济分析基本概念定义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于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需要一种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法,以此弥补传统经济分析的缺陷,这样数学方法的作用得到了凸显。数学分析方法不仅能在经济分析范围内较好地融入和更新人类活动,还能分析和比较原有的经济分析体系,为经济分析带来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避免经济活动中出现决策失误。

二、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经济数学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极限理论作为大多数数学理论概念的基础,广泛地应用于经济数学中,当然在经济分析、经济管理及金融管理等经济学方面也比较常见。极限理论主要体现事物增长和衰竭的规律,包括设备的折旧价值、放射性元素衰变、人口增长、细胞繁殖等。在经济分析中,采用经济数学的极限理论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储蓄连续复利,包括对连续复利中本金和利息之和的计算。

(二)经济数学函数模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1)供需问题在金融分析中,通常会涉及到函数关系,那么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模型,能有效地解决金融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在对市场供给和需求问题分析时,在充分了解经济数学函数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有利于更加明确地分析市场供需问题。在供需问题中,商品价格、商品替代程度、消费者价值取向等都会对市场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商品价格为例建立的函数关系包括两种,即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商品往往是随着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可见供给函数的一个增函数;而商品随着价格上涨,需求量会不断降低,需求函数是一个减函数。因此市场经济中供需问题,可以看作是价格逐渐向供需双方均满意的方向发展,即价格的决定问题。(2)成本与产量问题在金融经济中,研究成本与产量两者关系时往往会涉及到成本函数。在产品价格与生产技术保持一定的情况下,成本与产量之间会形成某种函数关系。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成本与收入、收入与销量的关系,那么将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出去,生产者将获得收益,这样又涉及到收益函数。通过对各类函数关系分析发现,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关系,能达到高效率的分析目标,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好地处理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当然在经济数学专业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金融经济分析案例,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分析能力。

(三)经济数学导数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在经济学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导数知识,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另外一个概念为边际概念。将经济学研究对象从常量引入变量,是经济数学导数在经济学中的一个典型,同时也积极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边际函数包括边际利润函数、边际需求函数、边际成本函数以及边际收益函数等。利用导数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到经济学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并分析该情况下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以便更为客观地研究函数的变化率。针对成本函数,对一种产品固定产量下的边际成本进行计算,将其与平均成本进行对比,能较为客观地分析商品产品变化情况,从而科学地扩大或者缩小商品的生产产量。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需要缩小该商品的生产量,反之则扩大生产量,使生产厂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对函数相对变化率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经济分析中的弹性进行研究。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为例,采用弹性能客观地获取一个价格值,若价格值大于商品价格,那么价格提高的比率应大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反之则价格提高的比率应小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有利于帮助厂家及企业制定合理的商品价格。

(四)经济数学微分方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经济学中很多问题与经济数学中的微分方程息息相关。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经济活动往往存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函数关系表达;若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函数关系,各种变量关系需要通过微分方程进行表达。微分方程是一种函数关系,主要包括微分、自变量及未知函数等。针对较为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无法用导数或者函数表达量与量的关系,因此通过建立微分方程,能直观地展现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当然微分方程内容复杂,学习难度大,在经济数学微分方程教学中,老师应适当结合金融经济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出微分方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工具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金融经济分析能力和经济数学应用能力。

三、结语

第6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中职教育的春天也随之而至。要切实让中职教育得到发展,仅仅依靠政策和改革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在最近的示范课观摩中,笔者发现这些课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体现了中职课程改革的精神,这给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对目前所的教的中职经济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改进,并根据笔者所教的中职经济学课程做了如下革新。

一、深入为生活而教的教学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换言之是就业教育,除了少部分的学生继续上高校深造外,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毕业后都将迈进社会、面临就业。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我们所坚持的教学理念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服务生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换言之就是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经贸、财会、商务专业的基础课。虽然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抽象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中自然不能将其普教化,纯理论化。一方面教学中要考虑到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生产技能相联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并且能学以致用。让每一位学生在努力下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位学生在聆听过后都得到不同的生活启发,最终使不同的学生在这门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便是对中职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诠释。

二、深化教学内容讲解的生活化

中职经济学基础课不同于普通的基础课程教学,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要的文化课,而且也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门实用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作为学习其他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和入门,为学生今后深入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早已得到共识。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本讲述经济学理论的书其中避免不了许多专业名词、严谨晦涩的书面表达方式、繁琐的公式、复杂的图表,而也正是这些使大多数中职学生望而却步。从过往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经济学基础课与专业实用性和学生基础水平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对所学知识不知所云,由于这门课一般开设的比较早,等到后面的专业课中用到某一部分知识时,往往已成过眼云烟,消散在九天云外了。总而言之,经济学基础课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事实上,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术语包装起来的学问,经济学理论的建立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各类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把那些生硬的书面表达方式、复杂繁琐的计算公式以及抽象陌生的曲线表格转化成在生活中常用、常见的事物、现象。用购物、吃饭、恋爱、婚姻、法律这些生活要素将经济学基础中晦涩难懂的原理解剖分析,用故事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并将故事编织起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这其中所蕴含的原理。

举例来说,当学生在学边际效用价值论时,书上的概念阐述是这样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这段话或许不难理解,但是对于中职学生,很有可能一来就被这段话弄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其兴趣自然是荡然无存了。因此在课堂中,我先通过记者采访美国总统罗斯福问他对三次连任有何感想,总统让记者连吃三块三明治的故事引入。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生活中的进餐的例子进行比喻说明,让学生回想吃自助餐时的场景。当你进入自助餐厅尝到的第一片烤肉和离开餐厅前,勉强吃下去的最后一片肉的感觉,就会让学生对的边际效用有深刻的理解了。在理解了理论原理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得一些现象做出解释。例如,人们离不开水,水比钻石有用的多,离开钻石人们只会觉得可惜,可离开了水人们将很快死去,而为什么钻石比水卖得贵?还有人们要靠食物来存活,但是事实上食物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食物所占的开支比例却不断地减少,难道食物对他们不重要?等等

在新课改政策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启发下,结合中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中职学生的自身水平,将经济学基础课大量的经济学原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整个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采用多变教学手段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以纯理论教学为主,缺少教学辅助工具,“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往往对基础课程与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心理,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脱离实际,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中职教学中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中职教学以技能教学为重点,以服务就业为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变迁老师必须以当前社会、市场、岗位的需要改进方式,创新模式。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做结合,手脑并用,切实提高实训、实作、实验的教学质量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学校、老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多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见习的机会,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让学生半工半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使学生的技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第7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 社会舆情与刑法运作互动问题研究 师生互动问题及对策 幼教亲子互动问题探讨 中国文学史上的雅俗互动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研究 经济低迷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问题研究 大班亲子阅读家园互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中国文学史上的雅俗互动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电力系统供需互动问题研究及分析 社会流动问题研究 制动抖动问题研究 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互动问题的思考 英语课堂互动问题设计的原则 论休闲体育教育与经济互动问题 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浅谈 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CSP轧机振动问题研究 合肥市推进城乡产业互动互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乡统筹与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眼2?演陈明生.我国城乡产业转移的机制和对策?眼M?演.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眼3?演(美)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眼M?演.乔依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眼4?演Raúl Prebisch.“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鄄

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tca?熏Vol.7?熏No.1?熏 1962.

?眼5?演(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眼M?演.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眼6?演(美)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眼M?演.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眼7?演冯云廷.城市聚集经济?眼M?演.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眼8?演逆城市化?眼EB/OL?演.百度百科, http?押//baike. baidu.

com/view/483922.htm.

?眼9?演小城镇建设?眼EB/OL?演.百度百科,http?押//baike. bai?鄄

/view/1036907.htm.

?眼10?演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眼J?演.城市规划.

?眼11?演张春娟.农村“ 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眼J?演.唯实,2004,(4).

?眼12?演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眼M?演.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第8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关键词:逃课;经济学分析;经济人

一、问卷调查研究

1.受调查学生分类比例:从性别上看,男生占43%,女生占57%从家庭看,城市学生占24.5%,乡镇学生占36.0%,农村学生占39.5%。

2.调查结果如下:

关于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逃课的调查没有不能逃课的占29%,能够学到专业知识的课占到20%,非常吸引自己的课占到17%,老四海要点名管理严格的课占到33%。

关于逃课对就业的影响的结果:学习更好的占到27%左右,肯定会逃课的占到22%,没想过逃课的37%,其余的责问不挂科就不会逃课的比例。

关于常见的逃课原因分析结果如下图:

二、经济学原因分析及提出相关措施

下面我们就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对逃课现象进行分析。

1.学生角度

从经济学角度看,作为逃课当事人的学生可以作为“经济人”,通过它与课程设置、师资教育、市场需求之间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了解他们选择逃课的原因分析。初步的解释是,逃课现象是经济行为人在课程市场信号传递强度及逃课成本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行为。一门课程的市场信号传递强度取决于市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确定某种信号进行度量时预期收益与度量费用的比较,预期净收益越大,被选择作为市场信号的可能性越大,其市场信号传递强度越大,可见,逃课现象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逃课成本取决于课程的性质特点、考核方式和制度约束的软硬程度。

学校要想解决逃课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满足学生对自身利益的追求:(1)对修不同的课程所获得学分数进行妥善设定,使得所得学分数与其实际价值相当。(2)增开一些市场信号强度大的课程,借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课程的设置尽可能体现市场需求的偏好,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作造度调整。

2.教师角度

教师是课程的供给者,是提供授课服务的主体。在调查中超过50%的同学对其授课老师的教学并不满意,我们发现这与现行的教师职称评级制度的弊端有很大的关系。职称评级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的高度稀缺性。(2)大学教师职称的评定过度依赖科研这一项目。

事实上,理论学术水平只是一个优秀教师的一部分,对加强课堂质量,优秀的授课能力更为重要。我们建议,在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期末由校方统一出考卷进行考试,并由校方统一批改,将各班平均成绩作为对老师授课水平评价的另一个指标。这使得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影响大大降低。综上,假设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A,给定其权数为60%,期末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B,给定其权数为40%,则老师的考评分数Z=0.6A+0.4B,假设100分为上限,则可得表格:

其中,红色分数为优秀分数,蓝色分数为不合格分数。将该分数纳入教师职称评级当中,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减少学生的逃课率。

3.学校角度

学校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与政府之于市场的作用类比来看。

首先,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上课,实际上是给与“配额”,缩小预算集的区域,这常常会带来福利净损失。我们已知逃课的学生可能会去玩游戏等,但根本原因在于上课的效用太低。针对这个问题,学校显然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在课程的安排方面应该使其达到帕累托效应,充分考虑实用性以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M],中国青年研究,2005

[2]何光:解读大学生逃课现象[N],中国教育在线校园通讯社,2007

第9篇:常见的经济学现象范文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博弈论的广泛应用促使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而且,目前这场变革还在加速进行。博弈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1951年纳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但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却最为广泛成功。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或实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但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来看,这种观点将被另一观点所取代: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为。博弈论在短短10余年对经济学产生的如此深刻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近年来,博弈论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而影响最大的便是微观经济学,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80年代以后博弈论迅速地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健全、逻辑合理和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体系。博弈论不但强化了经济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宽了经济分析的广度,从而不但使经济分析以更加符合现实的方式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使信息经济学得以迅速发展。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深深地影响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成为经济学家的必备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论专家也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获得了经济学的中心地位,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寡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并形成了经济学新的分支――信息经济学。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对博弈论做出开拓性的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相隔十年,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度授予在博弈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专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和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博弈论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开拓了新视野,博弈论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中心地位。

博弈论之所以被经济学家普遍使用,是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和经济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分不开的。传统经济学在谈到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决策时,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个人的效用也只决定于自己的选择,其他所有人的行为都归结在价格这个参数中;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垄断和寡头是特殊情况;信息是充分和对称的。然而现实中这些条件都是很难成立的。第一,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很少有的(例如,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厂家屈指可数,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彩电生产厂家也为数不多),由于存在产品差异、地域差异和信息差异,任何一个厂商总是处于某种垄断地位(正是这样他们才有利可图),所以与充分竞争相比,垄断和寡头倒很常见;第二,每一主体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仅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影响,而且自己的选择也往往影响到其他主体的选择(考虑一下1998年长虹大规模吸纳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场竞争中信息几乎总是不充分、非对称的,获取信息经常是有成本的,有时成本还是相当大的。如果不考虑以上这几方面因素,经济学所讨论的决策其实仅仅是规划问题,是在没有竞争对手时的决策,所解决的也只是资源分配问题。现实世界中决策者要在面对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对手与之激烈竞争时做出选择。在竞争对手日益明显、竞争越来越直接的情况下,博弈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可替代的工具。另外,经济学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经济个体的研究,而在各个经济个体之间,博弈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博弈能够融入主流经济学,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接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论分析范式与新古典经济学不谋而合;二是博弈论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

1.分析范式的趋同。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经济利益主体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终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实现均衡。可以说博弈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键链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设。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体系,而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设。对此,经济学家张五常曾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没有风吹,也没有警察,我敢打赌,这张钞票会不翼而飞,在人类发明的所有科学中,只有经济学可以推断,可以解释。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大厦便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之上,即人类在其经济选择行为中是绝对理性的。这个假设意味着,每个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局限条件约束下争取最大化报酬。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市场既定价格,在收入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厂商根据外生的价格水平选择利润最大化产量。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趋利行为通过竞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实现均衡,这包括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场的一般均衡。而博弈论研究范式是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事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这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博弈论从行为分析入手,坚持并突出了个人理性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不论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还是后来的“纳什均衡”及其精炼,都是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并对理性人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为背后心理作用的过程,加深了对个人理性的信念。博弈论通过研究拥有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发生冲突时是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并研究利益冲突的主体如何通过理性决策最终达到均衡,从纳什均衡到精炼纳什均衡再到贝叶斯纳什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创立、精炼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质与应用的研究是现代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趋同,经济学家很容易用博弈论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使博弈论在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2.符合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趋势。对于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话题,历来争论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开论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试图使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他们把现有制度视为外在,只研究可以纯粹用目的和手段来刻画和判断的人类理,强调将复杂社会现象简约成某种可以向物理学那样可以准确把握的东西进行研究,试图将经济学变成一门科学。因此,经济学的分析和论证尽量仿效精密科学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无法回避的规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实证分析,大量采用了数学方法。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的博弈论,其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是对经济行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本身就是用深奥的数学理论写成的,对博弈论发展起过奠基作用的论文最初都是发表在数学杂志上。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存在利益冲突的理性人的选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经济学向科学化目标迈出一大步。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3]彭建刚.博弈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J].经济动态,199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