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管理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IT技术的进步,各种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工具如搜索引擎、企业入口网站、内部网络、数据挖掘、文件管理系统等,使得企业与员工可以处理大量知识,催化了知识管理的蓬勃发展。然而知识管理系统软件通常定价不菲,造成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在IT工具应用上的进入障碍。而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中小型企业再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资本投资以及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之下,即可依照本身的需求使用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软件及设备。云计算的信息科技服务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使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接触更广大的市场,大幅度降低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门槛。
本文将探讨中小型企业如何利用云计算实施知识管理,期望能为实施知识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在实践应用中提供参考。
2 云计算与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
云计算为信息服务厂商构建大量的主机与网络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网络服务的方式将运算资源提供给外部使用者,让使用者可通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可联网终端设备使用云端提供的各项服务。云计算使得企业不用购置成套的信息系统或服务器,除了节省平常维护系统的信息人力外,当系统或应用软件有新的发展时,云端服务端还将自动更新软件版本,企业不需要再购买新的版本,即可自动升级,也不用在企业的每台计算机或终端设备安装该软件。这种技术托管方案,预估将大幅减少企业在IT设施投入与维护的成本。云运算通常是针对使用量或是采月租或年费的方式付费,且在极短的时间就能够开始使用。云端上有许多应用软件与服务可以选择,使用者可随时依照需求扩增或减少需要使用的功能与规模,因此非常适合缺乏资金与IT部门的创新或中小型企业[1]。中小型企业因为时间、资源与能力的限制,知识的外化与组合化在中小型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中为较弱的环节。然而,科技的进步正快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与社交形态。人与人的交流,由拿笔写信与电话沟通,转而由Email联络,之后即时通讯软件如QQ更取代了许多的面对面沟通,视频会议与在线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快速成长。而在现今社交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的兴起,逐渐取代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社交网络中联络沟通、分享、阅读或创作。知识的创造过程,将随着科技与人们获取、分享、传授、创造知识方式而改变,中小型企业尤其容易受到这些改变的影响。IT技术在知识管理中,提供各种支持工具,能够大量迅速的收集并处理大量知识,提升知识管理的效果。由于中小型企业通常缺乏在IT设备与人员上的投资,因而没有能力导入辅助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而云计算发展,大幅降低信息应用的成本与技术需求,使得中小型企业能够依靠云软件使用各种信息科技资源,辅助企业经营。
3 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校之友公司使用亿企通公司的云计算软件产品今目标实施知识管理为案例,探讨云计算对其实施知识管理的影响。
3.1 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3.1.1 公司背景介绍
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为国内最早的信息软件与SaaS服务供货商。公司现有员工100人,拥有企业平台、主线、云文档、友好企业等云技术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其主营产品云计算软件产品今目标拥有注册企业数已达38万家。
3.1.2 今目标知识管理产品
今目标软件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SAAS软件产品,其支持企业知识管理的功能特性如下:(1)搜寻结果提供不同位置、主题、类型、作者与时间等结果分群,提升员工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效率。(2)结合多样性知识来源,包括E-mail上传文件及外部网络信息,丰富知识来源。(3)发表知识文件并快速分享转寄,增强知识循环动能,并通过群体讨论的过程,将隐性知识外化,并进一步触发隐性知识。(4)通过相关文件与讨论,以及自动延伸阅读功能,延伸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3.2 校之友百货超市有限公司
3.2.1 公司背景介绍
南京校之友百货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依托南京经营百货零售的连锁企业,员工人数约50人。下属有六家大型学校超市分店。校之友超市目前所经营百货商品有1.5万多种,信息化实施初期主要以进销存管理为主,财务主要以Excel为载体的半手工状态进行,OA办公方面仅以QQ群形式进行,没有独立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2]。
3.2.2 实施云端知识管理的重点成效
校之友公司在知识管理的初期主要是应用在文档管理的延伸。校之友原本就有FTP文件服务器以及QQ文件分享机制,虽然没有一般中小型企业常见的数据与档案分散于公司各处的问题,但由于员工在处理工作信息或数据时方法或版本不同,譬如企划书有些用手写,有些用计算机文件,所以需要雇用额外的秘书人员来整合数据,因此希望进一步解决数据版本统一的问题,并达到无纸化办公目标。此外,公司也有业务及客户信息管理等需求,欲利用知识管理的实施,提升管理效率。校之友使用今目标软件的知识管理功能。主要实施重点在于文件版本的统一与数据的集中。在过去,公司需要雇用一些人员整合管理文件,在数据分享上常有不同步的情形,而因为今目标可将每个步骤的标准办公流程直接设计在报告格式里,员工不仅可依照知识模块进行流程管理,结果也可直接上传,有效提升处理效率并减少失误,同时会让公司内部的信息更透明、更同步。此外,由于个体知识需要被分享才有价值,除了在就餐时间进行交流,也会以教育训练方式进行知识分享,并鼓励员工尽其所能的上传、分享、学习,以观察员工文件质量上的变化,帮助员工的学习成长。根据主管观察,员工在文件质量上和工作质量上已有明显的提升。
4 中小型企业依托云计算技术实施知识管理的规律
特性
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发现中小型企业依托云计算技术实施知识管理方面的规律特性:首先,亿企通与校之友都是以领导者为决策核心,在领导者决定利用云端实施知识管理后即快速的实施。再者,两个案例企业都有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且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在校之友的案例中,受访者表示,曾经希望通过博客或社交网络的方式鼓励知识分享,但是员工参与情况并不理想。员工除了多在餐会的时候,主动进行知识的交流之外,公司另外要求员工在E-mail与客户联络的时候,同时传送副本给公司内相关人员,在分享过程的同时,如果有需要,其他人员也可以补充建议或就议题进行讨论。此外,也会安排员工轮流整理平日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将问题与解决方式以座谈会或培训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通常因为责任感,当员工需要主持培训时,会特别认真的思考准备,在将隐性知识编撰成显性知识并分享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员工本身对知识的深化。亿企通则在推出云端知识管理软件之前,就已有举办周例会,让销售经理以及业务人员提出产品检讨,或分享业务与顾客经验的机制。业务通过与顾客的社会化过程中或月会所得到的隐性知识,多直接在工作上实践其知识,而没有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但是在通过云端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之后,已协助亿企通将这些隐性知识外化,方便领导者及员工间学习,并提供适时的协助与反馈,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而校之友的文件分享,也有助于员工间的相互学习,有效提升文件质量。以上两个案例均体现出中小型企业员工通过知识管理,可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并进一步通过知识扩散,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特性,并探讨云计算的运用如何协助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然而,因为企业利用云计算实施知识管理为近几年才发生的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案例数量较少,且企业实施云计算知识管理的时间都不长。随着科技持续进步,人们更加熟悉如何使用IT产品,以现在人们更加依赖IT产品进行社交与教育活动的趋势来看,可以预测未来云计算在知识创造的社会化与内化过程的影响力将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 郑丹青.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长春工业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438-442.
[2] 许丹.应天学院校之友超市货物摆放调查报告[J].中国城市经
济,2011(08):219-220.
在知识管理中,构建知识仓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模式。比如,在建立健全各类档案材料的过程中,在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录入等环节正是知识的获取、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知识仓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档案资料的新增与变更,即是知识管理中的更新与重组;在对档案信息经过不间断地更新和重组,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在被查阅和利用的过程中,会直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构建高水准的知识仓库,人的创新精神和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加强,如果在知识采集和更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小的差错,都会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在构建现代化知识仓库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更需要在各级档案部门中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科学有序的工作氛围,唯如此,才能承担起构建知识仓库的重任。
二、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强化传递知识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知识管理活动包涵了以下几个内容:识别知识、产生(新)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其中传递知识是档案管理领域里最有价值的工作环节。据考证,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有局域网,但是,运用局域网传递知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大量有价值的纸质档案如何迅速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各种不同级别的档案如何做到适度保密而又能良性传递?这都是档案管理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事实上,构建知识仓库只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工程,而促进知识的传递才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命脉,实践证明一个档案部门只有加速知识的传递,才能使本院校各部门获取工作的最大效益。
三、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转化知识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一般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各类文献中的可识别的信息,比如图书、情报、档案等。其中档案管理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而隐性知识,一般指的是经验或观点,它属于看不到、摸不着的知识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从而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此外,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还表现在如何使传统的纸质知识管理逐步过渡到电子知识管理的状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管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手写办公到现在的电脑网络无纸化办公,尤其在现代的知识管理数据库中,除了Excel电子表格,还出现了各种管理软件。实践证明:电子文档的建立已成为当今档案管理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它不仅便于传递,而且容易识别与读取,是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形式。
四、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追求知识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档案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主要是指对建立的档案进行保管;狭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入库的档案进行日常养护工作。而在我们日常的档案管理中,除了妥善放置档案和对档案进行维护外,还有就是对于档案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对于档案内容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对于档案内部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起源于商业管理,是谁具体提出知识管理这个概念重说纷纭,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对于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保证其得到有效利用。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主流解释是,将组织的智力和记录型信息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们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对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异点
从档案管理的定义上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遵循严谨的制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在管理中,管理人员没有自主地参与,完全遵从现有制度进行管理,一切符合档案管理的程序。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于档案的管理,还包括对于档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智慧,将从档案中得到信息进行重组,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来创造出更大财富或找到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方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加强调管理人员的参与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参与部分非常多。
(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进行档案或知识管理,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实现档案或知识其本身的价值。但从二者的具体管理方式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管理对象。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管理的对象都具有知识的属性。档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文字、图标记录的信息型知识,可以读取或运用并找到最终利用价值;知识管理的对象是记录型知识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通过管理人员的分析利用找到最终的利用价值。
(2)管理目的。我国《档案法》中对于档案的管理目的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详实信息便于查阅。保证档案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满足社会或个人对于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群体的智慧找出信息的显性价值和隐形价值,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自身价值来服务于社会。因此,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
(3)管理流程。对于档案管理的流程,基本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资料接收,②整理,③鉴定,④保管,⑤统计,⑥利用。而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七个步骤:①知识产生,②收集,③存储,④加工,⑤整理,⑥评价,⑦利用。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其流程都是线性而有序的。因此,二者的管理流程十分相似。
(4)管理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福音。通过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和快速地查找能力,不论是档案管理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提供给客户详细、准确的信息。因此,二者的管理技术基本相同。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管理对象重叠
如今,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的分类十分的细致,主要是按照文件或档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而且并对不同年限的的档案进行明细的标记,并且排列好顺序,以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详细的对档案进行了解。而知识管理则与文档管理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析、解释和研究,也是文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知识的知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组织自身工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非文件和收买其他各个组织信息以及通过其他外部因素得到的文件和档案;主要由收集、购买、交换等方式从外部获取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很大一部分是进行知识管理。换句话说其实知识管理其实包含着档案管理,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其实都是文件和档案。虽然从表面上这两个管理方式是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式,都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含。
(二)管理目的相近
档案是以知识形态为世界做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在需要某些知识时能够提供到相应的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的和管理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应用中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将知识模式应用在恰当的地方,更是能够传递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们,以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帮助和制定出最佳决策。
(三)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则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文件或知识进行识别,收集,集中在一起。之后再整理,归纳,辨别。最后使之大众化,可以被所有人利用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管理技术相同
受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整体趋势影响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文件和档案在管理中逐步的出现相互交流和相互的改革控制,各种信息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对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羊皮或绢帛或纸质的文件和档案,为了能在当前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适应发展,应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所传递的知识能让现代人所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1.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而在管理内容上,现今的大多数企业档案都只是记录历史,保留已有的文件,其实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利用价值,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现实,与时俱进,积极的搜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信息,进而归档研究分析,最大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一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2.知识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大部分都是将企业过往的资料保存,所提供的信息自然也都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而知识管理可以再分析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样一来,知识管理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而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促进知识管理
1.档案管理有助于沉淀、积累知识
档案管理可以保留从人类文明开始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通过文件或档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使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丰富自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世界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2.档案管理有助于传播、交流知识
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包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电话交流。书面交流主要是指以文件为载体或工具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分析与应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失真,不能以书面的方式流传下来等。对于书面交流来说,费时费力和文化限制又成为其主要的缺点。
3.档案管理有助于理解、挖掘知识
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理论和最高原则是“来源原则。也就是说文件是在何种条件下被谁用什么方式为达到哪种目的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
四、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一)提高有关领导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识
档案记录着本单位的各种活动,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关本单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信息,对本单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档案管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接收工作做的不及时,就会使这些档案流失,造成档案不齐全、缺失,最终对日后的使用带来困难。因此,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务必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本单位的资料档案的管理有序。
(二)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常规业务建设
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责是指导与监督而不是参与具体的工作。平时要多在如何加强自身的指导艺术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资料,或者参与网络中一些专业的论坛、贴吧,与大家一起探讨管理方法、管理艺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技巧。每年的年度立卷归档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业务工作,搞好每年的年度立卷工作,对巩固档案工作成果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目标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档案管理的指导人员可以组织对新到的人员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减少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1]
(三)指导人员要对本档案室的档案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人员在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的同时还要对本馆室的档案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只是提高自身而忽略对基本工作的落实。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国家和省档案主管部门出台的各种业务规范性文件和办法及时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日常工作的混乱,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因为由于理解不同而造成的问题,例如:在文书立卷中“一事一卷”立卷方法的掌握上有些档案人员可能会对“一事”理解掌握不准,甚至出现“一文一卷”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指导人员及时利用年度立卷检查、案卷质量抽查等各种机会做出具体的合理的正确的解释,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做法。
(四)建立完善网络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室都面临着人手不足,经费短缺的困境。建立网络档案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同时也是“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要求。所谓档案指导网络,就是建立一种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龙头的网络体系。通过档案指导网络的建设,有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还可以共享兄弟档案室的资料,为以后借鉴经验、减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诸多方便。在创建电子档案管理时,要选拔那些网络技术基础好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指导与管理部门,以便从组织上保证这项技术含量高、复杂难度大的工作能够准确落实。[2]
(五)指导人员要注意语言艺术
指导人员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在指导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要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目的、意义准确传达给对方,使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人交流时要注意说话要温和,既不让人感觉低三下四又不使人感到压抑;在讲解工作时,要有针对性,做到简练、准确,做到对下属的工作要心中有数,不能空口乱说;同时,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坚持服务第一,奉献至上,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六)指导人员的管理手段要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档案管理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这就要求档案指导人员的指导手段要围绕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与时俱进,不能在以前的管理方法上停滞不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例如,化以前的纸质档案收藏为如今的网络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联系,汲取他人长处,补充本馆的不足,从而促进本馆的发展。
五 结束语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合理的利用知识管理的关系,为档案管理模式的提高和变更打下了基础,为实现档案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数据化模式的提高奠定了理论依据。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也在互相渗入,相互补充,使得人类的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山西档案,2008,1:17-19
一、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现状分析
1.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现状尽管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高校的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化都已经成为现实,学生的选课、各类人员对教师的评价、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录入与查询等过程都是在网上直接完成,教师的授课计划、科研成果的统计等都要求上交的是电子版。但是,高校的人事、教学、科研等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相对独立,彼此互不兼容。结果就是,教师的各类档案数据是分别存于不同的系统中,对利用与保管都存在不方便之处。即使对教师的同类档案来说,也基本处于多级分散的保管模式。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多部门多级的分散管理体制,从而在相关档案的收集与保管方式上也形成了多级多部门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档案,一部分由院(系或科室)级的教学与科研秘书处分别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如教师的授课课程档案、教师每年的科研成果等数据;一部分则由相关职能部门(即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等)在其职能活动过程中直接收集形成。若干年后或每年,院(系或科室)级单位会将相关档案上交主管部门或学校档案馆,各主管部门(即教学部门、科研部门等)若干年后也会再转交学校档案馆。在利用方面,基本上只是在考核或评定职称等过程时才有利用活动产生,而且各部门的档案,只是对部分管理级的用户开放;档案馆尽管对学校用户全面开放,但是有所限制,比如有的要收费,有的有时间限制,而且其收录的档案本身不太齐全,尤其是科研档案,多数根本就没有建。所以,每到考核或评定职称时,上到相关职能部门,下到教师个人,都分别忙于重新组织、查找相关资料,而相关的信息系统,比如教学档案、科研档案、档案馆等系统都无法提供全面、准确、完整的相关材料。本人曾对熟悉的几所高校做过一些调研,对教师的档案管理模式基本类似上述的分散与多级保管方式,在其利用方面基本没有主动的作为。2.高校教师综合档案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形成对教师的所有档案数据统一归档与专门管理的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由于没有形成对教师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的文档进行统一归档专门保管的制度,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高校教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使得高校教师档案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利用极为不便。现实中,高校档案馆很少真正有综合的教师档案这一类。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人事档案采取的是分部门且多级的管理模式。即使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教学档案管理这一块,也是多级的分散保管,而且也基本没有做到电子文档的一体化管理。(2)分散多级保管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因为各部门之间数据管理模式不同,数据结构不一致,移交档案馆的过程中有个格式转换问题,格式转换本身就是资源浪费,同时还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3)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导致高校教师档案的利用率较低。高校有关人事、教学、科研等部门及其二级管理部门的信息保管主要为本部门的管理活动服务,一般不对外,而档案馆的档案收集又有时滞而且不全。所以,用户使用教师档案信息很不方便,教师档案的利用率一直比较低。(4)分散多级的保管模式不利于高校教师档案知识资源价值的整体发挥。现行的分散多级保管模式导致对高校教师档案资源的整体构建与管理进行的研究也很少,尽管找出几篇有关资源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方面论文,但都只是研究教学档案或人事档案的文档一体化管理,而教师的业务档案是包括多方面的。分散保管的教师档案是不便于对档案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即对档案的深入整序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人才的整体评估与认识。因为只有集中统一保管的教师档案才能体现出个人或某部门甚至学校的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与进展过程。总之,高校教师档案的分散多级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组织内知识的融合、共享、创新与传播,不利于其知识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教师综合一体化管理
1.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如前所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分散多级的保管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改进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数字化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利用。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师个人各类文档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即通过制定标准、统一的建档与归档制度,将教师个人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文档数据集中统一保管,以方便利用;其二,教师各类业务文件的制作、形成到归档过程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是指依托校园网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对教师的各类业务档案文件的形成过程实施全程控制,然后直接经网络鉴定、上传、归档、入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的全程电子化管理,做到从各类文件的初级制作(包括教师个人或各级管理部门)到审批、传达、实施、归档等过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以减少中间过程的重复劳动及数据的丢失;其三,教师个人综合档案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共享与利用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指依托校园网及相关技术与制度,实现在高校内部的某些范围内对高校教师个人档案数据的共享与开发利用。实现途径应该是开发出能一体化管理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各类业务档案数据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用户应涵盖形成档案并可能利用档案的一般教师、学生、各级职能管理部门与各级研究部门等,但共享与利用的权限或范围可依用户身份不同而专门制定。2.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方略实现并达到上述三个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既要有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也要有具体技术方案的支持,还要有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与教师个人的积极配合。但最主要的还是要构建一个统一、相对规范的信息管理平台与管理制度。其实施要点包括:首先,要制定对高校教师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统一建档、系统保管的专门档案管理制度,这是实现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第一步。其次,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组织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开发高校教师综合文档管理信息系统。从现实层面上来说,高校教师的各类档案应该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已有信息系统中,其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应该还比较高,比如教学信息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档案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等。所以,实施高校教师综合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措施是要在各子系统(如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基础上,应用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即能一体化管理高校教师个人及其各类业务文档的综合文档管理信息系统。这一过程可由高校指定相关管理部门(如高校档案馆或图书馆)与有软件开发能力的信息公司合作完成,开发的关键技术是系统集成技术与数据库系统技术。系统的开发过程必须在文档一体化管理理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据库系统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针对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数据构成(包括教师个人的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数据)及各类文档的形成过程,分析并规划系统的整体构成及功能结构,包括各子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结构,进而建构系统统一的数据库数据模型并实现系统的统一规划,最终完成系统的集成及其相关软件的开发、调试、实现等。该系统应该具备: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统一保管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及其所有业务活动过程的各类档案数据的功能;有完备的档案检索功能,既包括对个人各类档案数据的分别检索功能,也包括对某教师所有档案数据的综合检索功能,还包括对某个时段某类档案或某部门某类档案等的统计检索功能(可以针对考核或人才评估等的具体要求设定)等;有严格的用户类型及其权限管理措施。最后,在考虑档案数据的特定保护需求的情况下,在数据库的设计阶段,充分运用数据库保护技术与原理,设计并规划系统各类文档数据的全程控制以及数据的安全保密与数据共享的平衡控制机制。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此处主要是指:一是通过数据模型设计阶段的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等三个基本要素的统一设计,实现对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一控制的机制,最终实施对各类教师业务文档的全称控制;二是通过对系统各类用户及其权限的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对系统档案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的统一控制,最终实现系统档案数据保管的保密要求与共享利用的平衡。其中第一方面的控制,主要由软件开发者与数据库管理员共同设计完成,相关内容的论述将在后续文章中完成,此处重点谈谈第二方面的控制。第一,针对各类教师业务档案的形成过程,明确各类参与建档、保管甚至利用档案的系统用户类型(包括教师本人,各院的教学与科研秘书,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等);第二,明确各类用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职责与任务,包括要完成的相关数据的上传、鉴定、归档等过程任务等;第三,运用数据库的安全保护措施,对各类用户进行统一的权限控制与管理。包括对系统用户的名称与密码的统一管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系统用户的身份识别(以保证系统用户的合法性),对进入系统的所有合法用户的审计与跟踪(以保证合法用户对系统数据的合理使用)等;第四,在上述措施下,还要制定针对档案保管、查询、借阅等过程的具体限定措施,以实现系统内各类用户对权限范围内相关数据的共享与利用。
单位:熊志云单位:湖北大学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前言: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高层施工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到为企业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1.1.2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上,质量管理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在细节上做到位,这样对工程的质量势必会产生影响。
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2.1建筑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可以说有些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基本需要,导致伤害事故行为缺少法律规范。因为法律人才与资源的短缺,导致立法工作不能和新问题同步的情况,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出现的疏漏之处较多。
1.2.2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一般是政府安全检查执法部门用打分的形式来开展。一般来讲,国家开展安全大检查的一段时间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形势较好,但是在安全大检查之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的再次反弹。
1.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中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并未彻底解决,管理体制还不十分完善以及多次反复性改革,为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产生了一定影响。管理职能相对来讲比较分散,效果大打折扣。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与工伤保险分开,导致了双方在发挥工伤预防以及使用工伤保险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方面,管理效果不佳。
2.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在现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对工程的一些关键部位,加强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规定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使各专业施工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
在质量目标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也就是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状况、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第二,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标准要求,了解建筑市场质量竞争的基本情况,掌握建设单位资金与工程合同内容和要求,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会同成员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目标。
2.1.3.强化工程质量监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施工生产各个环节或中间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验收,其质量控制程序和内容随着施工的不同阶段而变化。不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工程保修阶段,质量监理单位都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合同规定的要求。
2.1.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
2.2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2.1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做好安全立法工作
在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作业期间,施工单位应该制定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计划,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法律部门充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态势来做好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2.2.2做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方面的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是为了尽快发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做好建筑工程安全防范措施。建筑工程安全业绩评估包含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这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也就是对单位安全现状与水平加以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的严重度展开评估,这些都应该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全面审视的问题。
2.2.3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1)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全面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全面贯彻这一理念。在开展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关注任意一个环节的话,就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企业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创建主管机构,确立主导思想:建筑工程施工没有大小事之分,必须将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并将安全生产当成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来进行。
2)建立企业岗位风险评价指标系统
工程项目建筑施工是复杂体系,涉及到的岗位相对来讲比较多,并且各个不同的岗位面临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企业需要对具体的岗位风险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按照不同的岗位风险程度,建立不同岗位的费用投入与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最佳目标。具体来讲,企业经济和安全效益岗位风险评价包括四个指标,分别是个人行为、管理方面、物品设施以及环境卫生等。
3)政府和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强化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内的工作,并不是由建筑工程企业来承担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直接参与到市场中来;切实考虑到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检验等工作,性质上就需要出具公正性的结论,真正做到其公正性与客观性,并且做到既要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外,还需要由建筑工程企业中的中介组织来完成,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做法。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已经趋于成熟,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通过安全中介来加强监控。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施工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引 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还会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关乎施工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1 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开发步伐的加快,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项目的规模、数量的迅速扩大。人们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以及设备应用到其中。但是,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并没有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进行重视,这就使得人们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将建筑安全施工和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引入到其中,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这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施工成本,还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目前的建筑队伍鱼目混珠,其中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基础知识非常有限,缺乏责任心,使得不按规范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盈利,节约成本,往往发挥的是“短期行为”,在一些管理环节上进行“减化”;有的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外部压力所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顾施工质量;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培训中,完全将参与工程施工的员工当“劳力工”看待,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严重缺乏相应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管理培训环节,最终导致安全以及质量问题出现。
2.2 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工程是由材料构成,使用合格施工安全相关材料是安全施工基本保障,材料不合格,就是安全事故隐患,就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由于建筑施工中与安全有关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很难全数检验,但采用抽检方法,又不可避免会产生纰漏。且有些承包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材料。监理人员对进场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甚至同供货商,承包商相勾结,致使不合格假冒、劣质材料使用到工程当中,留下安全隐患。另外施工机械质量和进场检验对安全影响也很大,建筑工程当中使用施工机械种类多,流动性大,进场检验不彻底,甚至不经检验就使用,造成人员伤亡屡见不鲜。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加之部分安装人员素质较低,违规违章操作,使安装往往出现问题,埋下隐患。
2.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中,拥有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当今建筑施工市场的要求,与建筑工程现状不相符,导致相应的施工管理手段不够全面,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进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
2.4 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些建筑企业在突击检查时,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与建设单位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直接关系,同时监理单位出现贪污等现象,导致监管力度不强,技术措施与现场施工严重脱节,以上足以说明我们国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不到到位。
2.5 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管理技术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建筑管理人才的竞争,高级、专业的施工管理人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如今,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行业中,普遍缺乏专业性的人才,这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缺乏高级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资源,会增加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难度,使建筑企业缺乏工程市场竞争力,发展路途变短,在工程施工管理改革的路上会被慢慢淘汰。少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落伍,使得工程管理质量低下,在建筑工程行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落后的管理技术阻止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改革,对人才的更新换代要做到定期化、最新化,及时掌握最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控制和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控制。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工作中常常出现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的状况,有时候也会出现缺乏责任心和正确的管理态度的问题,这就要求对相关质量监管人员实施必要的岗前培训,技术资格证件检验,以及质量控制思想意识强化,责任分摊到头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此外,应该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是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3]。
3.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规程
在安全管理上,国家、政府、部门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法律制度,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特点,按照客观规律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通过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规来约束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保护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职工健康。同时,要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对那些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忽视安全、措施指挥、影响职工安全和健康的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理。
3.3 加强建筑材料管理控制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没有施工材料也就谈不上建筑,在建材市场充分饱和的今天,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对建材进行比对研究,然后经过多方审核,多程序选取的筛选流程,这样可以保证被选用建材的质量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同时又不会产生浪费,在购买以及运输过程中都要对建材本身质量问题加强质量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3.4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主要应用的大型设备有塔吊、混凝土搅拌机、龙门架、脚手架等等,从这些设备的购买租用到进入现场投入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一套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那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对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对设备的型号、性能、质量安全保障等问题进行把关,在运输进场的过程中,保证设备不因外界因素而对其性能产生影响。进入现场以后,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也要保证其安装到位,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另外,在投入使用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精心的保养和维护,以使其正常安全运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5 安全管理的防护措施
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严格完善组织设计工作。除此之外,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监督指导;对安全岗位责任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项目安全性做出定量评价。同时,为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应严格检查安全帽、网罩、接电、现场布置、高空作业、防火防雷、机械设备、特殊施工、特殊工种、警示标志等方面,并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做好整改与检查。为做好针对各个部门以及每个环节的检查和整改,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应该首先到工地检查施工安全,做到对安全工作的及时检查。另外应通过制定具体的考核奖罚制度,以防止个别施工负责人只管施工不抓安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严格把关,及时纠正奖惩分明,严惩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体现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工程安全质量对于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加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3,(19).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融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用更加高效的方式提升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是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最主要措施,只有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方式,优化管理方式,才能够对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改革形势走向正轨,从而促进社会该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为什么要融合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知识经济建设模式越来越完善,对于科技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保证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最关键的就是融入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更加完善。知识参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利用知识的力量不断壮大经济建设才是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发展核心。所以说,将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相互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在这种融合的形势下,才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档案信息管理更加完善和全面,才能将档案信息管理作用发挥到最好。由于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流程比较长,方式使用也比较落后,因此对于信息管理价值不高,要想保证实际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应该将其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这样的发展方式才是解决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问题的最主要以及最现代的方式。
2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2.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档案信息管理主体主要是知识数据,但是一般来说,档案信息是多重属性的。从档案信息属性角度分析,档案能够将原本分散的、无形的知识进行有形的记录,从而能够直观地表现在人们眼前。由于知识管理内容和档案信息管理内容是相同的,同时,两者都有特定的管理对象,因此两者之间可以融合,从而可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知识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带动着我国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力度已经逐渐提升,正是由于知识管理方式得到创新,所以对于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现阶段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建立更加完整的管理机制。选择合适的管理内容作为管理对象。最后是在确定管理对象之后,有针对性的实行管理。实际上知识管理所拥有的条件已经达到文章中提到的管理条件,这也使得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融合有了保障。
3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3.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知识管理其实就是档案管理革新的主要表现。知识管理可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全部流程,不同的流程选择的管理方式不同,但是对于档案管理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了知识管理之后,档案管理的内容都明显的不同,甚至在工作方式上都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实体档案上,在过去对档案管理的时候,主要的管理内容就是实体档案,但是在转变管理内容之后,实体档案的管理减少。现在更多的是对档案的利用。而且管理的技术也变得先进,使用高科技管理档案,使得管理方式走向智能化。
3.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4知识管理可以强化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意识
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对于工作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而采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就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一种方法。信息化是档案进步的前提,有了信息化档案才能管理才能更进步,而且网络也是档案管理转变的主要因素。增加知识管理可以让档案管理的管理内容更全面,还能放档案的服务性质明显上升。因此在对档案管理的时候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包括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档案的智能化水平。
5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的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就要让管理人员就有较高的素质,现阶段制约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的管理采用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管理,而这种两种管理方式都是档案管理方式创新的表现。但是这两种管理方式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必须具有现代的管理知识,同时能够对管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其在管理的时候,对业务熟练。而且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为档案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让管理人员具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能。通过这种管理也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的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说,档案管理必须要进行知识管理。很多人员在利用档案资源的时候,格外重视对档案中历史信息的利用,这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6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正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会不断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方面工作的改革,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知识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知识,帮助社会经济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和开展。档案信息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表现。要想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一定要更加大胆地对模式以及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从而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可以长久发展。
作者:陈婷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关键词:档案知识管理;安全保密
档案管理的发展,从实体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阶段,档案面临着因管理方式、保存条件、技术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中包含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科技成果、经济数据等,档案的不当管理以及密级档案的泄密,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危害。本文从档案保管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工作等几个方面展开,谈谈档案知识管理中的安全保密工作。
1 做好档案保管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
1、档案库房管理中的安全保密工作。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重点。库房要具备“八防”要求,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室分开”。档案库房要配置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并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无关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档案库房。
2、区分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保管期限的确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使保存的档案既能反映和维护一个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与历史面貌,又便于保管和利用。而保密期限的确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简称《保密法》),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指出,各单位在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秘级时,应当同时确定保密期限,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3、强调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人员对档案的安全保密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好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保管工作是一项细致、艰巨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规定、坚持原则,按照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办事,时刻注意,防止档案信息的泄密与档案实体的损坏,确保档案安全。
2 做好档案利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
正确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档案部门应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放档案,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的价值。保密和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不可偏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
1、管理制度建设。档案室需要制定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利用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开放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档案利用工作能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文件信息的不失密、不泄密以及文件实体的完好无损。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应简明严密,便于在工作中执行,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2、人员队伍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关键的责任。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热爱档案事业;再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档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熟悉档案法律法规,熟悉馆藏档案内容,还要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及时处理解决利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落实监督措施。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安全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者必须遵守档案管理规定,在指定场所按规定查档,严禁标记、折叠、抽取、撤换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的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后入库。有l件的档案馆(室)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
3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方式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和交流档案工作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依托互联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档案信息公享服务平台。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其系统的脆弱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证档案的安全与保密。
1、物理防护。档案馆建设要质量达标、面积符合、功能设施完善,保管的硬件条件安全规范,配备监控器、报警器、自动灭火器、温湿度控制等安全保护设施设备。
2、技术防御。主要从网络安全技术、病毒防护、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网络隔离等几个方面来保障。(1)网络安全技术,采用防火墙来负责防护单位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可以控制哪些档案信息可以被外界访问,以及外界哪些用户可以访问本单位内部的哪一些服务。(2)病毒防护,主要的病毒防护手段是全面部署杀毒软件,对单机可以采用单机版的杀毒软件,如360、诺顿、瑞星等,对于档案网可采用相应部署的网络版杀毒软件,如瑞星网络版等。(3)访问控制,对查询用户访问档案网络,进行档案资源的获取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认证。例如,对口令进行加密、认证用户身份,通过设置用户访问目录或全文的权限,控制档案网络的设备配置权限等。(4)数据加密,数据加密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档案数据加密,传输到达目的地再解密,还原成原始档案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入侵的用户盗用档案信息。(5)网络隔离,网络隔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隔离卡来实现,隔离卡主要应用于单机的隔离;另一种是用隔离网闸来实现,网闸主要应用于隔离整个网络。另外,还需定期对服务器、工作站等进行安全检查。
3、管理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档案数据安全保密制度》、《档案数据上网审查制度》、《档案数据移交管理制度》、《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档案人员工作职责》等,妥善处理档案开放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关系,明确档案安全责任到人的制度。硬件安全工具和技术手段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只是辅助手段,没有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无法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很多时候,档案的安全与否就在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一念之间,档案人员要用责任与行动来捍卫档案的安全。
4、异地异质保存。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一方面在档案利用时通过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保护了档案原件,另一方面可以对档案化档案向对应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备份。重要档案可以采用异地异质备份保存,档案因受载体的影响,以及客观自然环境的影响,异地异质保存是对档案的双重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春缘.试论档案的保密与档案的利用关系[J].兰台世界,2012(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管理的认识也逐步加深。特别是对于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视。二者作为现代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开展关系着施工企业的利益、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建筑的质量等各个方面。下面将分别对这两方面问题做相关论述和研究。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施工安全管理到位,职工方能安全生产,专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计划的实现。但是如果只一心重视工程质量,忽视施工安全问题,必然会埋下安全隐患,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可见,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同样重要。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但安全亦不能忘,只抓安全,不顾质量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而只重质量,不管安全则是违章违规做法。我们只有在施工中权衡对待,不顾此失彼,方能保证工程最终圆满完成。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概括的说,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安全意识、管理体系、人员素质、设施配套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质量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节约成本,往往精减施工设备配置、投入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此充好。二是对于施工任务的承揽存在许多违规行为,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工程或者是超资质的挂靠工程任务等。三是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施工企业其综合实力不高,导致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管理意识淡薄、监管力度强度不够。
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无论任何项目,其施工过程都无法离开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工程的最终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安全管理覆盖所有工程项目
安全管理一直是伴随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的,作为工程质量的前提保证,要始终把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劣质的工程往往会为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负面影响,而创建安全文明的工地,能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保障无忧的安全环境,使其更专注于工程任务的完成,提高工程质量。
2.加强自身品德修养,调动积极因素
要想施工安全管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管理人起着重要决定作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必须要做到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公平公正,能从根本上维护工程利益。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的发挥每个参与者的作用。使得人人参与,人人管理。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方法,有效保证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施。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要始终坚持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全员管理,持续改进。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起应有的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随时准备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对监管职责要进一步明确、细化,落实责任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查处。
四、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完善有力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并有助于减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其具体措施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1.设置质量控制点
所谓质量控制点,就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而在事先要确定的一些重点控制对象、薄弱环节或关键领域等。首要要对于那些技术难度相对比较高,对质量影响较大,危害性广的领域给予重要关注,他们应是质量控制点的首选目标。在确定了质量控制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就要对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一个整体的事先分析,得出原因后再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控制预防,以保证工程质量。
2.树立全员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事在人为,对于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质量作为效益的基础,安全的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当树立起良好的质量意识,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对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施工要严格控制在质量标准范围。不论是大小工序,都要按照质量管理措施和要求组织进行。
3.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
材料作为工程建立的必要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无论是原材料、半成品、还是成品的质量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监控管理。在对进场实物本身进行严格细致检查外,还要对其质保书、型号、规格、性能等严格把关,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