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纳税风险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第1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摘 要 相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来说,纳税筹划是当前企业为降低或减少企业税务资金负担的重要财务管理措施,当前经济环境的多元化形势下,企业纳税筹划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甚至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本文针对当前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风险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纳税筹划 风险防范

税收是国家依法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纳税筹划是基于企业资金流量最大化目标前提下针对企业税款缴纳所实施的科学策划活动,其技术实践性相对较强。受客观因素制约,企业纳税筹划往往会因其不确定性而面临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探究,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一、企业纳税筹划及其纳税筹划风险的内涵特征

纳税筹划,是指依法对相关纳税业务进行事先筹划并制定合理的纳税操作方案来达到节税目的的活动,通常具有合法性、前瞻性和目的性特征。企业纳税筹划是指企业立足于税法基础上,在不违反税法规定条件范围下,利用现行税法制度存在的相关差异或疏漏条款,通过对企业融资、投资及经营等涉税事务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与统筹安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减轻或规避税务负担,以谋求最大程度纳税利益的合法行为。 纳税筹划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纳税筹划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风险。所谓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具体的纳税筹划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纳税企业出现纳税损失或付出的相关代价。相对来说,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危害性较大。

二、当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纳税风险的成因相对复杂,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内外经济环境条件,国家税收法律政策导向、企业自身经济活动效益、纳税筹划成本大小程度以及税务行政执法的偏差等内外因素都将会导致企业纳税筹划面临着多种形式的风险:

1.政策风险:企业纳税筹划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范围内进行策划实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税法政策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还不尽完善,如果筹划企业对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理解运用不到位,在政策选择或政策时效性发生不确定性变化时,则会出现企业纳税筹划失败,甚至面临被税务机关查处的风险。

2.财务风险:企业纳税筹划应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纳税筹划是针对企业税金缴纳所实施的策划活动,企业资本结构对其影响较大,税法规定企业在纳税时可享有所得税收益,负债利息可在税前扣除,股息则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当企业出现过多债务负担时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最终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3.经营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是对企业未来纳税活动的提前策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着纳税筹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若企业纳税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或自身经营活动发生变化甚至判断失误,可能会导致导致企业经营机制紊乱,造成税负风险。

4.法律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需要符合税法相关规定,并在税务机关认可前提下才能进行实施,鉴于我国目前税务机关对具体税收事项的自由裁量权,如果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针对相关税法理解和税务机关的认定出现偏差或冲突,其纳税筹划有可能蜕变成偷税行为,出现纳税筹划法律风险。

5.信誉风险。企业经济活动中,信誉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拓展市场空间意义深远。若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形成纳税风险,增加了企业未来发展经营的难度

三、新时期防范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策略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是优化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保障企业资金流量的有效途径,具体策略如下: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意识

企业纳税筹划技术综合性较强,属于融合税收、会计、财务、法律等多种理论知识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要防范纳税筹划风险,首先要加强企业纳税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树立企业纳税风险意识,强化其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和责任理念,针对企业纳税筹划项目全面提高统筹策划能力、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协作能力,提高财务风险分析预测能力。

2.规范纳税筹划程序,优化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体系

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实际上是据其生产经营活动针对税收政策进行选择应用的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程,企业要根据纳税企业实际情况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合理选择法律依据制定并优化纳税筹划方案,保障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及其实施程序的灵活性,加强筹划方案的审查和评估,科学预测分析纳税方案的潜在风险,适时优化筹划内容,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3.关注政策导向变动,构建企业纳税风险预警机制

国家政策法律是企业纳税筹划的依据,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企业纳税筹划时必须适时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变动情况,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以及自身现金流量等各项纳税要素,规范和完善财务会计账薄等基本依据,利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准确及时地制定纳税方案,构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尽量减小和规避风险产生。

4.注重企业成本效益,加强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控制

成本效益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企业实施纳税筹划必须在进一步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同时严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以及纳税筹划的机会成本,全面权衡纳税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尽量将企业纳税筹划的实施成本和损失控制在小于所得收益之内,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证实现纳税筹划预期收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双赢目标。

结束语:

总之,纳税筹划是企业降低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针对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纳税筹划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形式,优化选择税法政策及纳税方案,加强纳税筹划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有益于企业节约财务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

一、纳税筹划的理念及特征

纳税筹划是以不违反国家现行税法为前提的,其目的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低化或税后财富最大化,争取实现“纳税最少”、“纳税最晚”的目标。纳税筹划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执行效果受政策、环境及其他可变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2.纳税筹划应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会成为违法违纪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及损失。

3.纳税筹划具有时效性。如有些税收优惠政策只适用某一时期,当环境改变政策变动时将不再适用。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掌握时效,适时配合环境变化,才能获得收获。

4.纳税筹划具有前瞻性,纳税筹划应在纳税义务发生前或是尚未形成纳税义务的时候进行。

二、常见的纳税筹划方法

1.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企业所得税法分别采用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优惠税率、减免税和税额抵免等多种优惠方式,对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公益事业等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了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在经营和投资区域、投资方向、经营范围、会计政策、公益事业、环保节能、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好筹划,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实现效益最大化。

2.平衡企业集团各纳税企业之间的税负,实现整体税负最低。如企业集团内有的企业常年亏损,有的盈利能力较强,通过集团的整体调控,进行业务分割和转移、资产重组、兼并亏损企业、利用税负转嫁等方式,使盈利较多的子公司利润下降,亏损公司的亏损减少或扭亏,实现税负平衡和协调,进而降低集团整体税负。

3.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当同一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实施时,纳税人尽量避开高税负的方案,将高纳税义务转化为低纳税义务,以获得税收收益。如混合销售行为,若销售和非应税劳务不分开核算,将合并征收17%的增值税,企业税负较重,如将非应税劳务单独分割出来可适用征收营业税,税率由17%降为3%,税负明显降低。再如企业筹资可选择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利用负债筹资所支付的利息可税前抵扣,企业在财务状况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负债筹资方式将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4.再投资避税。企业将可以分配的净利用于再投资,可以享受投资退税的优惠政策。

5.选择恰当的组建方式进行税收筹划。当企业决定对外投资时,若组建的公司一开始就可盈利,设立子公司更有利,因为在子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可享受政府对新设企业提供的各种税收优惠;若组建的公司在经营初期将发生亏损,则组建分公司更有利,这样可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

6.延期纳税,节约资金成本。如采用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商品,只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收款时间,则企业的纳税时间可以延后到约定的收款时间。再如合理安排年度预算开支的进度,避免支出在年度内前轻后重,以放缓季度预缴所得税的进度及避免进项税额抵扣滞后的现象,尽可能推迟现金流出的时间,节约资金成本。

三、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

1.执法风险。由于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税务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从而产生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

2.法律风险。企业若纳税筹划失败可能承担补缴税款的法律义务和偷逃税款的法律责任。

3.经济风险。企业纳税筹划若失败可能使企业发生的纳税筹划成本付之东流,且要承担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的现金流出和无形之中造成的损失。

4.信誉风险。如果企业因纳税筹划失败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逃税,将遭遇信用危机和名誉损失,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市场份额及企业的税收环境。

四、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

纳税筹划是把“双刃剑”,即可为企业带来利益,也可为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做好纳税筹划的风险防范十分重要。

1.扎实做好纳税筹划基础工作。一是要深入了解企业自身情况和特点;二是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学习与更新;三是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沟通,和谐税企关系,减少税务机关的认定风险。

2.纳税筹划时可根据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的方式进行风险应对。

(1)规避慎用风险较大的方案。税收筹划中对税收法律法规界定模糊、执法弹性大或存在税法漏洞等容易产生税务机关认定风险的方案以及需进行会计数据粉饰的方案都属于风险较大的方案,应慎用或规避。

(2)优先使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应的经济事项都属国家鼓励或倾斜的事项,其条件具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不确定因素较少,可筹划空间较大,可大大减小纳税筹划的风险。

(3)利用合同转移纳税筹划风险。企业可委托中介机构参与纳税筹划,并约定:如税务筹划方案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将由对方承担损失。

(4)建立应对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配套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确保既定的纳税筹划方案控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第3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随着各企业及管理者对纳税筹划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纳税筹划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其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繁多,因而其结果不确定性较强。纳税筹划要求其在国家规定的法律要求以及税法的基础上进行,其有效实施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不合理的纳税筹划可能会使企业的成本亏损,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强化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政策风险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税收法规法律也在不断的被完善和更新,因而其时效性变得较差,所以企业在实施税务策划时普遍存在不能及时跟进国家税收法规调整的问题。但企业的纳税筹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长期性,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到后期收益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而税收法律法规的实现会使得最初的筹划设计发生改变,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

就目前来看,企业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严重不足,因而方案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税收筹划地位显著但税收筹划工作差强人意的情况。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业对纳税筹划的投入较少、专业纳税筹划人员不足引起的。专业纳税筹划人员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税筹划人员专业性不强,大多由企业财务人员担当,因而其税收策划能力及专业能力明显不足,纳税筹划的合理、科学性大大降低,不能保证方案的组织策划质量。二是激励制度缺失,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及强度增大,而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三是修订纳税筹划方案时,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强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纳税筹划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纳税筹划风险中问题时常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风险控制流程的改进,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或是制度建立但未有效落实,其作用未有效发挥,纳税筹划风险便由此产生。

二、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人经济行为开始前进行规划部署的一种活动。在企业实际当中,经营环境是瞬息多变的,因而不可控因素较多,纳税筹划风险因素繁杂。在这种内外界形势下,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纳税筹划人员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纳税筹划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涉税问题并提高警惕。纳税筹划具体实施开展时需先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做出合理决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及时跟进财税政策,整合税收资源

财税政策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一个风险问题,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的发展动态,才能科学制定筹划方案,合理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税制,普遍存在税收政策更改快、层次多等问题,因而熟悉掌握较为复杂,这就需要运用现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税收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整理,及时跟进国家财税政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培养专业纳税筹划人才

专业纳税筹划人才对企业合理实施纳税筹划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际工作当中,强化对内部税收策划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企业纳税筹划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纳税筹划工作,其对纳税筹划人员的质量要求及专业性要求更高,因而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强化对现有纳税筹划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并聘请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纳税筹划人员参与企业的纳税筹划。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纳税筹划提供资金支撑;二是招贤纳士,为新入职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改善工资待遇,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会,交流经验,并通过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纳税筹划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知识的认知程度,全面提升其科学合理性。再者,企业可通过建立奖惩机制以及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密切联系工作绩效与待遇,提升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合理分析及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与投资情况,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对节税以及筹划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整体利益最优,而非税负较小的解决方案,再者,应遵照成本收益原则,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合理组织筹划,既要满足合理性,又要满足合法性,以此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充分考虑方案实施而造成的一些额外费用,也要考虑到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通过全面的统筹兼顾,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路径。纳税筹划作为扩大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是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亦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纳税筹划不仅作为一种节税活动,更作为现代企业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经济法规,确保其合理、合法性。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掌握技巧,有效防范风险,才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进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社钦.社会转型期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62+264.

[2]康娜.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57-59.

[3]邵晓娜.企业纳税筹划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6:12.

[4]李艳霞.论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4,28:10-11.

第4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一、引言

建筑安装企业具有工程点多、面广、施工周期长并且工期交错,纳税环境复杂多变,在涉税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的特点。多数大型建筑安装企业都跨省(市)经营,使企业面对较多的税务机关,而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系数。探讨建筑安装企业运营环节的涉税风险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对建筑安装企业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二、建筑安装企业涉税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挂靠经营业务的税收风险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基于此规定,被挂靠人是挂靠业务的营业税纳税义务人。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偷税、漏税问题,将由被挂靠企业承担这种税务风险,遭受经济上和信誉上的双重损失。

(二)预收账款环节税收风险建筑安装企业从工程施工前就陆续发生预收款,直到最后的工程竣工结算,这中间不仅时间跨度很长,而且预收款的金额也很大,如果形成纳税义务后不及时纳税,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建筑安装企业不仅要缴纳大额滞纳金,而且还要被处以大额罚款。因此,如果对预收款不及时纳税,将会给建筑安装企业构成很大的纳税风险。

(三)收入结算环节完整性涉税风险问题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建筑安装企业的营业收入有其特定的组成,除了常规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外,还包括了工程所耗用的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但排除了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如果企业能够及时主动并完整调整应税营业额,将会大大降低纳税风险,否则很可能在营业收入的完整性上构成纳税风险。在收入完整性所涉及纳税风险的问题上,建筑安装企业存在以下两种常见的问题:一是故意降低税基。由于税法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应税收入,不仅包括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而且还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是,一些建筑安装企业往往想方设法不将价外费用以及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作为营业额纳入申报,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甲供材”工程项目。由于“甲供材”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由发包方购买,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如果没有特殊约定,供货方将材料发票开给发包方,发包方再将购买的建筑材料提供给建筑安装企业用于工程施工,但是至工程结算时,建筑安装企业往往都不将“甲供材”并入营业额一并开票给发包方,从而少缴了营业税,由此带来纳税风险。二是“以物抵款”不记收入。发包方往往会与建筑安装企业商定,发包方以其土地、房屋或其他相关物资抵算工程款。如果建筑安装企业不将相关资产及时入账,不仅可能延迟建筑安装企业对营业收入的确认,而且可能带来潜在的纳税风险。

(四)税前列支环节的合法性涉税风险问题由于假发票猖獗,且有的假发票已经到了以假乱真,非专业人员往往无法判断的地步,一些建筑安装企业也很可能“被迫”获取了假发票,从而使得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建筑安装企业的行业特点,难免会发生一些没有合法票据的支出,如因在边远地区施工支付的农民工工资,租赁当地农民的房屋、场地而发生的租赁费,向当地农民购买沙石材料等,这些情况都很可能影响到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并由此给建筑安装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五)外出经营环节的规范性涉税风险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和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等一系列的规定,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不仅涉及到需在经营地纳税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接受经营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外出经营的建筑安装企业不仅不能全面领会和严格遵循上述各项规定,而且也不能及时、完整和规范办理在异地经营的相关涉税事项,往往造成在异地经营多缴税,或在经营地缴纳的所得税回注册地后主管税务机关不予认可抵扣,甚至被税务机关处理处罚,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由此产生纳税风险。

三、建筑安装企业涉税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建筑安装企业存在的上述涉税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建筑安装企业潜在的涉税风险。

(一)挂靠经营行为的风险防范第一,要完善挂靠经营的方式、明确法律责任。挂靠企业要对被挂靠企业的经营状况,资质水平、经济实力进行调查分析,在相互了解,充分信任,责任明确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合作。第二,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监管、控制措施。被挂靠企业对挂靠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让监管不留死角,不让挂靠人有任何可乘之机,以消除挂靠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第三,要统一会计记账标准,由被挂靠企业设立总账,对挂靠企业组织施工的工程,应定期进行财务清查。

(二)预收账款环节的风险防范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税收知识,熟知《营业税暂行条例》以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管是预收款还是应计营业收入,都有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问题,即到了税法规定纳税义务发生的截止时点就应该在截止时点前履行已经发生的纳税义务,自觉及时履行纳税义务。二是财务人员应该熟悉工程承包合同内容,合同明确规定付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凭据(如竣工结算报告)的当天。

(三)收入结算环节的完整性风险防范“甲供材”项目在全额开具建筑业发票后的原材料成本税前扣除的会计核算问题上确实有一些障碍,为排除障碍,建筑安装企业应尽可能与发包方协商签订“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但应与发包方商妥,对建筑材料的采购由建筑安装企业负责签订合同,合同需加盖建筑安装企业的公章,相关发票也开给建筑安装企业,但实际采购仍由发包方具体负责,同时,建筑安装企业、发包方及材料供应商三方之间必须签订协议,即建筑安装企业委托发包方将材料采购款代为支付给材料供应商。这样,表面上看是“包工包料”的建筑合同,但实际上仍是“甲供材”合同,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全额开具建筑业发票后扣除原材料成本没有发票的障碍,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可能产生的纳税风险。

第5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一、企业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加重企业税收成本

(1)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欠佳,办税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偷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企业税收负担加重。(2)税收成本观念淡薄,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开展控制成本工作中一味地强调并重视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忽略了企业税收成本的控制。(3)企业缺少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重视税务风险评估,不具备风险防范能力,加重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二、企业控制税收成本的策略

从总体看,企业的税收成本普遍较高,这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在企业实施的低成本策略中,努力降低税收成本,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三证统一”是保证企业有效降低税收成本的根本方法所谓的“三证统一”是指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相互印证、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三证统一”是规避企业税收成本管理风险的根本方法。“三证”中,法律凭证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它在降低企业成本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任何交易行为都涉及法律问题,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都会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和不良的后果。有法律凭证保障的会计凭证、税务凭证才是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缺乏法律凭证支持并保障的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存在诸多法律和税收风险。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所反映的数据和内容必须与法律凭证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否则同样会面临成本增加的可能。只有“三证统一”,企业成本降低的策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选择最优纳税方案,努力降低企业税务成本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熟知和运用。通过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某些企业不重视税收筹划的作用,导致税收成本增高,更有甚者,由于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缺乏梳理和筹划,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对企业(一般纳税企业)签订工程类业务合同的税收筹划,有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所有合同不区分项目,一律按照建筑工程合同签订,适用于3%的营业税。方案二:严格区分工程类别,对于修理类工程,严格区分动产及不动产的维修。修理不动产工程类合同适用3%营业税,对动产的维修工程合同,属于增值税修理修配业务,适用17%的增值税,同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单从两个方案来比较,方案一,企业按3%缴纳营业税,从表面来看,暂时节约了税收成本,但是从涉税环节来看,由于未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区分,存在严重的涉税风险,一旦遇到税务检查,不可避免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方案二的筹划,细分合同类型,严格划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范畴,同时对于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抵扣。显然方案二是合理、可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时,必须注意筹划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巧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税收征管措施的加强,偷、漏税行为检查处罚力度的加大,使企业不能铤而走险,争取税收优惠无疑是明智之举。但是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的前提是需要财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认真掌握分析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找出其中的切入点,为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当前,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小型微利企业的涉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的涉税优惠,实行免征企业所得税收入政策、减计收入的税收优惠,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所得税的减免与抵免优惠政策等。因此,企业在做各种纳税筹划时,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仔细研究各种税收优惠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使企业实际纳税负担得到有效降低。

4.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税务处理方式,降低企业税负税法中,对相关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涉税业务。例如,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设备折旧年限时,按照企业制定的设备折旧年限(且折旧年限短于税法年限)计提折旧并计入成本,未按照税法规定的设备折旧年限计提折旧,并且未在年度所得税纳税调整时进行相关纳税业务调整的,在税务检查时,由于税务处理方式选择不当,不但需要补交所得税,同时还要承担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又如:根据国家抵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再加计扣除50%,根据这条优惠政策,企业发生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应单独设立账目核算,选择正确的税务处理方式,保证企业减轻自身税负的同时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汇编并随税法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适用的税收政策,避免企业由于税务处理方式不当带来的税收风险。

5.重视企业内部的纳税评估和风险识别,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税务风险的增大,必然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税务风险必然带来企业税收成本的增加。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企业各直属税务局对企业都有一套方法确定一些指标的警戒值,用于纳税风险识别。例如:企业平均税负的计算、销售收入变化分析、应纳税额指标的变动等等,因此企业应重视纳税评估和风险识别,设置专职人员,对企业的涉税风险做出评估和预测,在企业内部组成一条风险成本控制的链条,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6.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避相关税收风险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税务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创新等环节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管理活动。企业的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约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办税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成本控制能力,是降低企业纳税成本的基础。财务人员根据税务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运营政策,充分利用有利政策及时规避各种税务风险,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第6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规模实力有限,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收入水平,很多中小企业都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税务筹划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出现涉税风险,税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由于法律风险影响经营,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中小企业的良好稳步发展,应该将税务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经营发展,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成长壮大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小企业主要税务风险及产生原因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对于涉税行为处理不当,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着偷税漏税、纳税不足等行为,在涉税业务中违反税务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企业出现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税务筹划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活动以及涉税行为,造成了企业缴纳多余的税款。造成中小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内部管理资源不足,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投入不够。而且有的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税务风险主要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未能上升到企业整体管理的层面,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保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需要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缺失,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够完善,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也是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甚至是造成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中小企业税务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中专业从事税务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够,难以胜任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三、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1.提高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税务风险管控的主动性。作为中小企业,更应该重视涉税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对自身涉税风险的认识,主动适应税务风险管理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要求,树立起管控税务风险就是提升企业效益,规避税务风险就是创造企业价值的理念,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提高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全面、准确掌握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好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经营业务范围等,准确地了解和准确掌握好相关税收政策,按照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进行税务筹划,提高涉税工作管理水平。

2.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应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基础就是应该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规范完善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明确中小企I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内容、防控重点以及具体防控业务流程等。其次,应该重点完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特别是对存在涉税风险的财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一线管理岗位,明确税务风险防控管理责任,确保加强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过程管理。

3.提高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控制。一方面,应该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重点在中小企业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票据管理,经营、销售过程中影响增值税、所得税合算的内容,财务核算和税务筹划过程中的各项税务风险点等方面,准确全面的掌握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税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税务风险点的防控,通过采用合同控制、入账依据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付款控制以及聘用税务顾问等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识别,及时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隐患进行防范处理。

4.注重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沟通。防范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问题,中小企业还应该注重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积极邀请税务主管机关部门的指导,对有关的涉税业务,或者是纳税争议,等应该做好协调处理,在保证各项纳税工作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效果的最大化。

四、结语

中小企业应该将税务风险防范控制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完善税务风险防控机制、税务风险内部监督与预警机制,为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合法合规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 邱月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7(01).

[2]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J]. 崔丽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3).

第7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高校; 税收; 纳税风险; 内部控制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国家税法其实也是由各种通知和法律条文组成的,同时具有法律含义和经济含义。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办学自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高校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纳税群体。但高校的纳税风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纳税问题引发的麻烦层出不穷。随着税收征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税务机关内部责任落实逐步明晰,检查后的协调工作也越来越难做。像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和税务机关搞好关系来处理问题的思路,已经时过境迁。高校面对纷繁复杂,专业难懂的税收政策,会计人员在处理纳税问题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高校所面对的纳税风险与日俱增,纳税风险管理逐步进入高校的议事日程。

一、高校纳税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纳税风险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参照企业的纳税风险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纳税风险是指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受到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的查处所增加的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付,或者因未正确使用有关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多交税款等,从而使高校应得经济利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因高校的偷漏税风险导致额外交纳了滞纳金、罚款和罚金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因不懂税法、操作失误或不了解高校税收优惠政策等而使高校应得经济利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往往被高校所忽略,但在高校的会计实务中却普遍存在。

虽然经营收入不是高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却影响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伏尔泰说:让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涉税事务一旦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虽然主要针对企业而制定,但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同样适用。内部控制可以帮助高校在对法律法规、税务相关条文遵从的基础上对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地核算,做到一不交冤枉税,二不因漏税而遭受罚款,从而实现资产的安全完整,帮助学校提高经营效果,实现战略目标。高校的内部控制目标层次与相应的纳税风险关系如表1所示。

二、高校纳税环境分析

(一)高校内在环境

我国公立高校平日专注于科研、教学等方面,缺乏纳税观念,更有些高校,认为自己是事业单位,是吃财政饭的,忽视了对国家税收法律的学习,直接导致了财会人员涉税事务管理能力的欠缺。

由于高校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和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理解偏差,或者在表面、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和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同样给高校带来纳税风险。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往往对税务知识一知半解,不知道税收优惠政策,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更是无从谈起。会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节税技巧,往往导致涉税业务处理不当,客观上加大了高校的税务负担。同时,由于应对税务机关不当,不能向税务机关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导致税务机关的处罚。

另有一些高校管理者因利益驱使,心存侥幸,以违规的账务处理和与当地税务部门融通关系为两大主要手段,铤而走险,就如何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偷逃更多的税款进行精心策划,有意识地偷逃税款,则更不可取。

(二)国家税制环境

在我国现阶段,税法体系比较庞杂,相关的税收法规及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的变动比较频繁,相应的财务会计法规的变化也比较大,不同层次的税收法规之间,税法与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高校的纳税行为,加大了高校涉税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高校的纳税风险。

随着税制改革,我国取消了传统保姆式的纳税模式,要求广大纳税人自行按照税法规定,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自行缴入国库。税务机关对包括高校在内的广大纳税人的税收政策不再像以前那样采用封闭的措施,而是公开办税。所以,如果税务机关到高校进行税务检查,只要发现高校存在不交或少交税款的情况,一般不考虑是高校的主观原因导致还是客观原因导致的,均按照偷税来处理,无形中加大了高校的纳税风险。

另外,分散在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各种通知和规定中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之间存在矛盾、重复、混乱等弊端,缺少一个统一的“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单行法规。教育税收优惠的规范性、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提升。

三、纳税业务流程与控制要点

纳税风险的控制一是要防范高校未能依法纳税的风险;二是防范高校承担不该承担的税务负担;三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降低税负。所以,为了使高校的涉税业务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分析涉税事务的业务流程,找出其中的关键控制点,从根本上去防止纳税风险的产生。

(一)涉税业务及税种的识别

陶其高(2009)对高校涉及的税种作了详细的列示和分析后发现,高校虽然不是纳税的主要群体,税额也不是很大,但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现行税种。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所得税、流转税、资源税等区分开,分别在国税局(增值税等)和地税局(营业税等)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将根据发放给学校的税务登记证,分派税务专管员,进行正式管理。相应地,高校财务人员要尽快熟悉与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只有知法才能不违法,只有知法才能争取到应有的税收优惠。例如,学校进口的教学仪器一般免征增值税;年底发放给职工的一次性奖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就有特殊的计算方法来实现节税的目的,这里不再具体介绍。

(二)开票环节

高校是事业单位,但又同时兼有其他经营行为,票据种类繁多。行政事业性收费(学宿费)主要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内部往来则使用学校的内部资金往来票据;办理了国税登记的一般有税控增值税发票和国税局通用类机打发票;办理了地税登记的一般有地税局通用类机打发票和小额的普通定额发票,而且这还是进行了票种简化以后的情况。高校财务人员一定要认真区分业务收入的性质,正确使用不同票据。这是会计账务处理和税款计算的基础,绝对不能错用、串用,否则不但多交税款,还会影响月底票据的验旧缴销,造成以后票据的领用困难。

(三)会计核算与税款申报环节

内部控制其实是在高校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的一个体系,其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都受其他环节和方面的制约。税款申报既是财务信息的一部分,同时又以财务信息为基础,二者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税款申报的基础,也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主要依据。有关纳税申报表的审批资料、涉税的鉴证报告、合同、法律文书等档案资料也要妥善保管,谨防遗失。所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是学校内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一不多纳税,二不少纳税,实现学校资产的安全目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的税款申报一般是通过(Uskey)CA证书在互联网上电子申报,用户最好经常留意最新的通知和公告,也许细小的变动会影响到数据申报的成功与否,比如说税务申报期长短的调整,有可能与学校的工作安排相冲突,这就需要财务人员提前作出准备。

(四)信息交流与沟通环节

1.财务部门的内部报告制度。纳税风险防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内部监督和预警机制,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全把握,应该建立相应的税款申报复核制度,税款申报前,有关纳税申报资料都需要经过专业分析和复核。通过内部报告与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是纳税风险防范的关键控制点。

2.与税务顾问、专家的沟通。由于税收独有的专业性、复杂性和时效性,高校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税收政策的疑难问题时往往存在困难。高校应主动寻求税务专家和顾问的专业支持,对拿不准的涉税事项、重要的专项税案,通过咨询税务专家,必能弥补缺漏,有所裨益。

3.与税务局专管员的沟通。税务专管员对所管单位具有辅导的义务,通过与税管员的沟通,可以实时了解税务政策的动态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

4.与税务稽查人员的沟通。由于我国税制的原因,稽查人员具有一定的税收自由裁量权。他们在执法时,可能会存在不当行为,如果双方充分了解,充分沟通,多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可将矛盾减至最小。对稽查结果仍觉不妥时,可联系税管员、税务顾问,询问解决方法,化解危机。如果认为执法不公,可以报主管校长批准后,通过行政诉讼解决问题。

四、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

纳税风险的防控也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学校的人力财力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为了税收问题投入大量不必要的资源。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很重要,如何找出税控风险的短板,是重中之重。细节决定成败,发现一个关键点,就可以堵住一个大的风险漏洞,其效果不可低估。

单位内部的正式内控和非正式内控同时在起作用,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外一个依据。有时候,在没有正式机构要求与正式文件规定的情况下,高校长久以来的自身文化、内控意识、各种惯例无形中发挥着护航作用,再制定规章进行约束,将徒增内控成本,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高校纳税风险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控制纳税风险,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从根本上保证高校自身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税收政策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2] 谭鸣蝉,朱伟利,王健,等.高校涉税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第8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一、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现实意义

当前时期下,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在税务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为企业挽回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代企业积极构建税务风险防范策略,能够促进企业很好地对税务风险加以规避,并及时地发现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使得企业税负水平显著下降,在为企业节约税收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很好地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且能够规避税务审计,能够促使企业的纳税风险防控变得更为规范、合理,让企业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纳税,从而大大降低了被税务机关处罚的风险性。

(二)税务风险防范能够促使企业的社会职能得以实现

现代企业经营本质上就是经济组织履行其社会职责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所负担的社会职责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基于信用形象,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加以反映;(2)基于企业经营为企业职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3)现代企业实际经营过程当中构建和谐的经济管理氛围。企业通过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效地促使规避企业纳税风险,很好地维护了企业自身的纳税信用。此外,税务风险还可能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或者管理人员的变动和流失等。减少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的失误率显著降低,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税务风险对企业管理人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结构的稳定性,员工的饭碗也能够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还能够营造积极的纳税氛围。

二、当前时期下现代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当前时期下,企业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利润被人为操控引起税务风险的产生

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很多企业,尤其是对于大企业而言,为了进行再融资而发行了股票,对资产进行了重组,从而对实际的经营业绩加以瞒报,有效地规避了企业今后退市后所遇到的风险。甚至为了同市场炒作之间配合,会采取各类手段,例如:基于会计作虚假的报告,或者以关联交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各个时期经营利润加以调整,人为地对利益分配加以控制,从而使得潜在的税务风险产生。一般而言,企业会首先选择会计手段,这样产生的后果势必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损失,具体表现在企业账面收入真实度不足,成本从预算至结算过程也处于失真的状态。

(二)企业依法纳税意识非常薄弱

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一般会对生产、销售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度较高,往往对依法纳税、税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完全忽略了。企业务必要开展依法纳税,然而在实际过程当中,企业为了促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地显著提升,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管不顾,并未依法地承担纳税义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会做出偷税以及漏税方面的不良行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的税务风险水平显著增加。

(三)相关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低下

当前时期下,很大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掌握。我国制定的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复杂性较高,变幻多端,绝大多数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地对税务相关业务加以掌握。由于大部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在税务方面的培训机会非常少,当出现税务上面的棘手的问题,他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外,由于税务工作人员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法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不能充分地了解税收相关的政策,在实际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方面的突出性问题。虽然企业在主观方面不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的故意,然而在对相关税务业务进行办理过程当中,往往由于对相关税法地了解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偷税以及漏税等情况时常会出现,最终使得企业出现不同程度地经济损失。

(四)企业管理效力方面的风险

税务风险防范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其税务管理水平地高低又受到企业管理效力的决定。对于管理效力水平低下的企业而言,由于管理者疏于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采取管理方面的举措,往往会存在额外的税负产生。与此同时,管理效力水平较低的企业也不能对税法的变更、税务政策变更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企业今后盈利预期所产生的的影响进行深入地剖析。所以说,企业税务管理无法及时地对企业的税务相关问题做出相应地调整,进而诱发严重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如:对于进出口贸易盈利方式的企业而言,务必要时刻对进出口税率的调整情况加以关注与了解,且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详实地分析,根据所调整的进出口税率,来对税款款项加以预判。

三、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针对上述关于当前时期下企业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及化解对策:

(一)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当前时期下,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尚处于初始发展时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均未专门地设置税务管理部门,一些个别的企业虽然构建了税务风险防范体系,然而却未能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从而使得税务风险管控系统也形同虚设。所以说,企业若要强化税务风险管控,那么就应该积极地构筑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税务工作能够有序、正常地运行。

(二)提高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系统化地专业学习和培训,强化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税法、不同种类的税种申报与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地学习与掌握。应该注意将企业税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门别类,包括:税务总监、税务经理、中层税务经理以及税务操作员等方面的层级,并依据层级不同,相应地对税务风险管控方面的任务加以分配。对于职位高的工作人员,其所负责的范围越广,其工作任务也就越多。此外,办税工作人员应该养成良好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对涉税业务进行仔细地处理,以有效预防人为失误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事件的产生。

(三)强化企业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还提高对税务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的重视,从分析结果出发,对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效益及成本进行考虑。在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下,及时制定出有效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在遇到不能接受的税务风险时,要第一时间使用相应措施加以解除。比如,不能对承担相关风险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或者是企业无法对该类风险进行控制,则要选择排除或回避。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企业要能够提前预测,并采取解决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

第9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范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当对税收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纳税人缺乏风险意识

调查显示,许多人将纳税视为一种负担,未能完全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没有意识到纳税是公民应承担的责任。此外,一些人对企业的税收风险也未形成正确理解,甚至将纳税风险看作税收处罚,认为企业如果没有受到税务处理,就没有税收风险。这些错误意识导致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税收风险意识,不重视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此外,一些企业的税收管理也不够规范,将税收管理依托于社会关系、企业资源。许多企业在出现税收风险时,倾向于通过“找关系”解决问题,忽视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企业的税收问题日益增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税收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税收风险控制水平具有直接应香港。就人员层面来看,目前许多企业的税务管理都由内部财务部门复杂,但财务部门甚少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这无疑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着力提升纳税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或聘请税务专家统筹规划企业的纳税问题。就制度层面来看,许多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建设,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工作与纳税工作联系密切,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增加企业的纳税风险。

(三)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通过税收法律进行调节,因此,国家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有直接影响。税收法律法规的改变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引起企业税收风险的变化。所以,如果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模糊不清,就会导致纳税概念难以界定,税法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导致企业出现多纳税或少纳税的问题,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此外,若税收法律对相关程序规定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企业在非主观意愿下产生违法行为,这同样会提升企业的纳税风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税收法律法规逐渐得以完善,但总体而言,税法制度依然较为复杂,导致企业难以把握税法动态。同时,目前,我国的税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许多企业的税收控制都依靠企业的规章制度,国家则很少正式出台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除此之外,税收法律解释权的规定和税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执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危害,增加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降低税收风险

(一)重视税收风险评估

首先,要识别税务风险。企业要切实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有效识别税务风险因素,掌握和实施税务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时了解税务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税收业务的操作流程。合理运用税务风险流程图法、清单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识别税务风险。其次,应当分析税务风险。在识别税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措施,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内部控制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重点控制、优先控制的税务风险。再次,企业应当应对税务风险。企业要根据分析结果,充分考虑自身的税务风险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承担、规避、转移和控制等应对措施。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时常比较复杂,若用单一的应对措施,很难降低税收风险,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性应对方案,综合运用多种应对措施。

(二)加强信息沟通

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可以有效防范、规避企业税收风险的发生,总体而言,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种方式,其中,企业内部沟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估与识别企业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依据税?辗缦展芾碇贫龋?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围。比如,要加强和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积极组织税收管理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且形成整体认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积极构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平台,增强企业内部沟通的及时性和便捷性。鼓励各个部门积极联系,在相互沟通中获取更加全面的企业税收信息,进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税收风险。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外界环境,因此,企业的外部沟通对企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外部沟通主要是指和相关税务部门的交流,这也是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外部沟通可以增强税收机关对企业的肯定。当企业出现纳税困难的请款时,税收机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迟纳税时间,进而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与税收部门沟通交流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而正确规划企业税收管理,降低企业税收风险。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和相关税收人员沟通交流时,应当如实汇报企业税收情况,以便税收人员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企业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建议,进而加强税收风险控制。

(三)提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若违反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就会面临法律风险,因此,必须提升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税收风险管理制度体现在企业的各个层面中,不管是企业的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层都要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现控制过程,进而降低税收风险。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应当合理设置业务流程,以促使各个岗位与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此外,在设置岗位时,应当依据节约人力资源的原则,优化处理内部控制各监督岗位,提升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应当增强岗位之间的独立性,在岗位制度建设中落实内部控制条例,并增强内部控制监督的公平性,避免有违反内部控制的特权现象出现,促使各个岗位的企业人员在制度约束下各司其职。除此之外,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增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促使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因各个部门沟通不畅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只有增强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部门岗位的协调,才能够增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连续性,为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协调配合则需要各个部门设计清晰的控制活动,岗位设置模糊,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出现职责不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企业要健全审计制度和机构,制定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目标,且据此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并客观评价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此外,企业也应当联合外部审计机构,合理评价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情况,明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状况,进而提出完善?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五)组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