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应如何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也应乐于研究教学方法,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教师应重视情景创设,努力让学生易学,乐学。
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1.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应当包括学生和教材两方面,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2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我们要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1.3 富有变化
对于数学题型,讲完一道题后,应变题让学生做,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此题型的解题方法。
2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2.1 教学内容的拟定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体会学习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
2.2 教学对象的拟定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所带班级的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
3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负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组织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3.1 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3.2 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只要无原则性错误,老师就不能否定,应该抓住思维的闪光点。
4 一题多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1 一例多说,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较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不大。一是顺逆说: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二是转换说:对于题中某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三是辩论说: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4.2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题多变,就是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同时,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训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5 授课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
综上,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打造高效课堂
英国萨克雷有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对进一步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力。
1.多角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行为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教学还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的总结,都由教师来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把这一环节让学生来做,就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但能使思想得以升华,而且能培养主动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二、规范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1.改革备课,为上课打好基础
自主高效课堂要求自己要加强备课,要建设高效的课堂首先要有充分的备课,为提高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克服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书写上的弊端,把更多时间放到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设计、学法设计、学法指导的准备上来。
2.改革学生作业,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向课余时间的有效延伸
(1)分层布置作业。
(2)改革作业的批改方式。采用教室阅览、学生参与、教师检查反馈方式进行批改,引导师生特别要重视二次作业与批改工作。
3.创新课堂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效率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认真地进行高效练习,进而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互动探究;高效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64-01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学生之间要有良性的互动,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有互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才能达到。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精心准备教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发生。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把所讲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
(1)化抽象为具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把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通过具象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教学声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如用黑板擦敲黑板,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发生的。最后再让学生看课本,把实验和定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记忆。对于一些与生活关联比较密切的知识,教师都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讲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把生活的经验带入到学习中来,还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一些比较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再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还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在教学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时,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小孔成像原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把实验步骤写出来。在上课前,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分组讨论并尝试实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看看他们对哪个实验步骤不理解,并及时进行指导。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再进行一次示范,把实验步骤清清楚楚地加以展示,把每个步骤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解详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利用实验讲解知识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兴趣变成爱好,这样学生学习物理就会有动力,也能学习得更好。比如在讲解有关电路的知识时,教师要把上课需要讲解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设。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镇定从容,学生有问题时才能够及时解决。比如连接线路图,只在纸上画会很枯燥,而且学生也不知道线路是否能通,心里难免会有疑问。此时做连接电路图实验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二、互动探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比赛活动,每周选一节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课下准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让每个小组分别找一位代表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的结果和对探究课题的思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予以解决,对于探究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思考是否深刻,教师都要一一评价,并给出建议。这种互动探究方式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高效练习
课后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练习也有高效练习和低效练习之分。传统教学一味强调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由于有些习题的质量不高,即使做了很多题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只有做高质量的练习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且答案解析全面的练习册,教师还要准备一些高质量的物理模型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热情,以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一化学;高效教学;构建
学生由初中来到高中,很多东西觉得新奇,如何对高一化学课堂高效教学进行构建,是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呢?以下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浅显认识。
“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高一化学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发展。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高效课堂应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最优,二是教师的高效,三是学生的高效。
一、教学模式的最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我校在校领导的倡导下借鉴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先进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创立了“四步一环”教学模式,即:以课间循环为主线,教师适时制作导学案,以课前预习、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反馈练习为主要环节,分小组管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创设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对比分析、推测、假设和实验探究。同时,教师还适时地引导讨论走向深入,并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由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讲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所在,讲制约和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瓶颈所在,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理清思路,突破思维障碍,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最后教师利用化学导学案《反馈练习》栏部分典型试题,先练后讲,及时点评,问题矫正之后及时补充练习题,加以巩固、深化。
二、教师的高效
提高高一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辛勤的劳动,极强的课堂应变能力,科学的教学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严谨逻辑思维等等,具备这些素质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实际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高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数教师写详案:从新课导入直到小结、布置作业,滴水不漏。领导一看,好!教学环节齐全。不错,教案是很全,全的是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师个人运作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研究。上课时,我们不要忘了:学生是孩子,是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这样的备课属于一厢情愿。造成的结果:要么教师驾驭不了课堂,课堂效率低;要么绑架了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则成了看客,后者比前者更可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扼杀了,这样的教学不但没有作用,还可以说起了负效。既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学会审题、找出解题思路,一道题需要几分钟的解题时间,我们的备课不妨也将主要精力用在无形的思考上,尽可能多的去思考、剖析学生,思考相关知识的关联,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准备应对的方案,二不是把精力用在无效的文字罗列方面,教科书、练习册上有的,就不要劳民伤财照抄一遍!
2.高效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高一化学课堂上要做到“五要、四不讲”。五要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结论要让学生下。四不讲:即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教师引导能明白的不讲。
三、学生的高效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与关键,要从低年级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高效的学生,应做到6会。
1.会预习
能养成习惯,坚持长期预习;能了解教材,进行重点预习;掌握具体的步骤,分层预习;能开动脑筋,去积极预习。
2.会听课
上课前,做好准备,迎接听课;上课时,高度集中,抓住重点,认真、专心听课。
3.会复习
首先能进行及时复习,以巩固新知识;然后适时进行系统复习,串联知识、提高能力,一段时间后,进行综合复习,全面提高。
4.会作业
掌握正确解题步骤,格式规范,书写认真、步骤完整,一丝不苟;同时还可以限时作业,提高速度,养成独立作业、遇难查书、“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5.会总结
能将知识进行全面整理,编织成知识网;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完整知识,还可以进行专题整理,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6.会记忆
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记忆;掌握知识后,理解、概括记忆;也可以分类归纳知识,积累经验,系统记忆。
总之,高一化学高效课堂虽没有固定、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是进行高效教学的策划者,而学生是高效教学的主体,课堂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理想的状态学习,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智慧得到升华,懂得学习,懂得创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266-02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推进和深入,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已经比较成熟,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实施也渐入佳境。现在,大家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对课堂实施的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模式应运而生。
一、高效的课堂
课堂上的有效一般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有效和学生学的有效,并且可以认为学生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有效教学。何为有效教学?有很多研究成果,如: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是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规范的转型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高效”,简单地说,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是指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到很高。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时间),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并且学习效果(掌握程度或留存率)更好。
经过多年的探索,现在有很多学校和一线教师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而这些模式无一例外都做到了课堂的高效率,在一定的理论支持下,包括时间安排、师生活动都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操作方式,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做的比较好的有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该校原本就是一所名校,学校在发展的同时仍然不断探索总结了新课程理念下的“271”模式,该模式在课堂上的操作是20%的教师主导、70%的学生自主活动、10%的当堂检测。通过这样的课堂科学操作,该校达到了高考时高升学率的好效果。还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为“三步六段”,其核心是35分钟展示加10分钟预习,并且展示和预习都是在教师有效组织材料和有效掌控课堂的前提下,通过学生的高度高效自主,实现学生的学习高效率。还有江苏灌商南新知学校的“自主+交流”的课堂学习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124”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及更加成功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即教师10分钟主导和学生35分钟自主、合作、探究;等等。当然个别学校是初中。这些学校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全国高中课堂教学的优秀样板。
分析这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方式,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这些课堂操作方式的高效是建立在教师的高效准备之上的。尽管组织的形式不一样,有的学校要求有预学案,有的学校实行学案导学方式,但都强调教师的(当然也包括了学生的智慧,有的学校也吸引学生参与)预先准备,所以有很多好的学案编制的方案,并且充分强调学案的作用。总体来说,基本遵循在预学案或导学案的引领下,完成预习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高、总结反思和课堂评价等环节。其次,这些优秀的课堂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案和教师的调动,让学生在充分高效的学习活动中,真正让每个学生每个层次都有收获,组织形式一般有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高效的课堂组织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即让每位同学都参与,都有收获,在组织形式上,大多小组的安排都实行学生成绩的差异性组合,对学生的分工也很明确。而不同的学科在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下有不同的组织过程和形式。另外,课堂的组织形式同时注重操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课堂具有相对固定的操作步骤和模式,但绝对不是刻板教条,会根据科目、内容、课型灵活变化,只是万变不离其宗,都以教师和学生的高参与度和高效率为前提,并且一般也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
二、高效的数学课堂
每种模式对不同科目都有不同的变化,尤其是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更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导致一些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应该认真思考,高度重视。
1.数学课堂上操作层面的东西多,而对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心态心理方面的关注不够。因为数学是基础学科,作用不言而喻,但内容多、难度大,很多都是教材之外的补充,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态度可是爱恨交加,所以应该从非智力因素的层面关注课堂的实施,比较重要的包括兴趣、意志力、注意力和学习方式等。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相对下降的,有些同学更因为小学、初中9年都没学好数学导致对数学根本没兴趣,而支撑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就是意志力。而到了高中,学生已经知道理智和靠现实的需要去努力学习数学了,所以数学课堂的高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让学生具备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这都是明确写入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应该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准则。
2.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所以思维展示应该是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是看这一节课处理了多少个习题,而是应该看展示了多深层次的思维过程,有时,哪怕只有一个题,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逻辑思维是数学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就是要讲解题过程的前因后果,这里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想到,就要求有教师或者师生的思维展示过程。
3.数学学科是一个容易问“为什么”的学科,有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一个答案,他们可能每个步骤都看的懂,但让他们自己做就想不出来了,这就需要展示为什么要想到这个步骤,根据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既要明确使用的过程,又要明确使用的情境。只有明确的思维过程的展示才可能创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4.要注意“数学的形式化和数学的本质”。因为数学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总结成一些类型性的问题,导致数学课有可能成为“题型展示课”。一节课师生共同活动,完成了多个例题的学习,但如果不重视数学的本质,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数学课是低效的。有时教师会有这样的体验:这类问题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换了个数学生还是不会?这就是因为忽略了数学的本质。更有甚者,直接展示了知识如定义、定理等就迫不及待地进入题型学习阶段,这是得不偿失的。拿比较简单的利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或角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给定三角形的两边一角或两角一边,就可以解出该三角形,但是有时解的结果不唯一,这是为什么?什么条件时是唯一的?这里面就可以结合中学学习的三角形全等定理来解释:“边角边”、“角角边”、“角边角”的条件符合全等定理,解就应该是唯一的,而“边边角”的条件不符合全等定理,结果就不唯一。这样既联系了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解题前就有预测,更接近三角形问题的本质。
5.计算过程的展示也应该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主要内容。新课标明确了数学计算的地位,并且在实际中计算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对物理、化学等科目有直接的促进,甚至对生物、政治这样的科目也不可或缺。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教师为了所谓的“高效”,往往只注意解题思路的展示,然后说:“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了,下课自己算算”,完了再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就好了。但是其实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强,要不然也不必把计算能力的要求写入课标了,并且学生课下没有了上课的情境,很可能没有时间去算,所以教师不展示计算的过程是导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数学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大段大段的计算。对于计算甚至一些计算技巧,学生是急需由教师或能力强的同学展示出来的,所以有必要花些时间和力气在展示计算上,并且只有让学生看见教师都在利用课堂时间去,他们才知道计算的重要性。
6.讲授法并不一定低效。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讲授法存在这么久,必然有其合理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学习“金字塔”理论,说讲授法的效果比给他人讲授的效果差很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完全脱离教师对他的讲授,哪里有东西给别人讲呢?并且有很多数学知识不讲学生根本是无从得知的。比如,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努力,终于真正认识了复数,这是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教师的集中讲授就可以让全班的同学一下子认识复数,因为比较生疏和抽象,教师的解释比如其算律等也就尤为重要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熟悉的问题,也可能有很多变化甚至深化,这就形成了教材之外的重要补充内容。比如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教材中只有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结论,利用这些,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就能习得的。所以,必要的讲授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保证之一。
总之,要想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既要认真学习领会现有的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又要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的规则下灵活变化,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才可能真正实现教得高效、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52-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每位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放课堂教学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近年来我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课堂,积极实践“以训练为主”的高效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一、“以训练为主”的实施步骤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一堂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定标提示。即确定训练目标,教师作出提示性讲解。讲解的内容由课文和训练目标来决定,如解题,有关作者、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介绍。与训练有关的语文知识解析,也可根据训练要求,进行诊断性测试与补偿。一般用10分钟左右时间。第二步,指导训练。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目标要求,学生开展各种训练活动。一般占有25分钟左右的时间,不低于10分钟左右时间。第三步,答疑小结。即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对训练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共性疑难问题做出解答,也有师生相互质疑,师生讨论解答,或者由教师总结解析,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训练效果。一般占用时间10―15分钟。
这种“模式”不是绝对的,而应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课文特点等灵活变通。三段式的基本模式,应以二段为主,学生的训练时间,应不少于一堂课的二分之一。
二、“以训练为主”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始终牢记“以训练为主”要有时间保障;二是“训练”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要着眼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与学生的训练活动。只有抓住“训练”这个关键环节,才能使学生收到阅读的真实效果。若淡化“训练”环节,则会使学生阅读后如过眼烟云;三是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为主,指的是全体学生,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就难以实现。传统教学也有一些训练活动,但往往只局限于个别优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机会。因此,收益权是个别的,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
实施“以训练为主”教学,不妨借鉴体、音、美的教学方法。体、音、美也是技能训练课,教师上课,几乎不存在“满堂灌”现象,他们总是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布置训练任务之后,让学生“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训练为主”,语文课既然是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最终目的的技能训练课,就应该向体、音、美教师那样去“训练” 学生。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体、音、美教师应是语文教师借鉴的一面镜子。
三、“以训练为主”的回应效果
扎实开展“以训练为主”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角色的真正转化,概括起来将会产生四方面的突出效果:
一是能迫使教师改变备课的思维与方式。这种备课方式的转变,必须带来教学观念的转变,由讲为主到练为主的转变,由师为主到生为主的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
二是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要达到“训练的目的,“练”的主人当然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练”为“主”,课堂活动的主体自然是学生。
三是有效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法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着眼点往往有意无意地放在了部分优等生身上,更多学生只能陪听、陪练,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
关键词:历史;高效课堂;情境教学;步骤
“高效课堂”,即使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率的教学活动。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
教学实践中,由于各门学科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在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上也各有侧重。历史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时空跨越大,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陌生感、隔阂感,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如果能有目的地还原生动丰富的历史本色,再现历史风貌,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必然能够打破上述接受新知时的障碍,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情境教学是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在运用中,须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一、根据三维目标。精心筛选素材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落实课标为基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关注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灵活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
在落实课改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首先必须依据课标,明确三维目标,明确应让学生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基本能力,形成怎样的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的文字、音像等,并从中择其精要,以备编排。比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根据课标要求确定三维目标如下:
1.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2.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深入理解问题的能力。
3.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根据三维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可以看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素材的收集便以此为中心展开。
二、根据教学实际。巧妙编排素材
本课教授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眼界比较开阔,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新鲜的事物容易激起好奇心,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鉴于此,本课在素材选择上应以影像资料为主,以强化学生认识。具体到本课,可以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刀光剑影中感受古代战争的恢宏气势,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在素材的制作编排上,应力求简洁精到,切忌拖沓冗长,力求在短暂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达生动而又精准的信息。比如,赤壁之战在连续剧中整整占用了一集约50分钟时间,2008年上映的电影《赤壁》时长则为两个多钟头,而45分钟的课堂上,尽管赤壁之战是重点,所占用的时间也只能有5、6分钟,这就要求节选制作多媒体影像资料时一定要配合教材内容,实现精准定位。根据本课教材,可节选草船借箭、连环战船以及火烧曹营等关键镜头。至于三国时的历史人物,可以动画形式依次展现,并配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调动学生情绪,深入感受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代。
三、把握课堂节奏。运用情境教学
课堂最初五分钟对高效课堂成败与否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若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对整节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在课堂伊始,展示漫画作品里的三国人物形象,其新颖独特而又个性十足的人物造型必然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接下来教授新课的过程里,按照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一创设情境,用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情景教学手段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以防喧宾夺主,使学生只着重于感知,而忽略了识记、理解和思考。比如,在展示官渡之战情景教学前,可在多媒体中提示学生:“请欣赏官渡之战片段并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兵力远远逊于袁绍的曹操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重返古战场,既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历史事件,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重返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非常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简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建构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在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运用时,必须目的明确,教法与教学目标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四、进行教学反思,修订整理资料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教材反复研究、实践、再研究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再锤炼。
一般来说,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的情景是否有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影像、声音、动画等表现形式是否能够迅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等等。比如,在首次教授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得不够全面和深入,便在情境教学中增添了文字资料——曹操的诗作《观沧海》和《蒿里行》,并辅以配乐朗诵,使学生能够立体、全面而又深刻地感受曹操这位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有助于客观、辩证的认识历史人物。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或老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要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的模式
高效课堂有可操作的模式,即自主学习(5分钟)、课堂展示(20分钟)、教师点拨(5分钟)、课堂检测(10分钟),最后5分钟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的内容。学生课下预习和自主学习为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展示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学生交流合作,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给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让大家一起帮助解决。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但能提高课下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此过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无形中加大了。教师虽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教师不仅要做好导学案的编制,还在课堂上要适时点拨,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不仅要做学生的促进者,更要做学生成长的引导师。
三、打造高效课堂要注意的问题
(一)从学生方面讲
1.课下预习很重要。有效预习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要“学、展、思、议”。即坚持自学为主,成果展示,定向思考,疑难议解,师生联动,空绑共进。
3.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4.注意学生动的情况。学生是个别在动,还是全体在动?是主动在动,还是被驱使在动?动有三种:听声音、评动作、看表情。好教育其实就写在脸上,看在眼中,种在心里。课堂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十六字方针要求自己即“声声入耳、字字入耳、动手动脑、用心学习”。一个好学生必须抓住课堂,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堂,才能灵活运用于课外。
(二)从教师角度讲
1.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要高效,老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流程。
2.编写导学案。(1)明确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2)导学案的编写步骤:一般要经过五个步骤: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集体备课,主备教师修正,上课教师补充,课后反思总结。(3)导学案的内容设计: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布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三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导学案要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3.点拨要恰到好处。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教师讲,我们提倡教师面对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真真切切。(1)互动。高效课堂的点拨,不能是教师“一言堂”的“独角戏”,要为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提供路径与桥梁。要凭借“头脑风暴”般的“群见解”,触动学生主动建构的激情和灵感。让互动成为一种提醒,让智慧在挑战中生成。(2)生成。课堂高效看生成。就生成而言可分为横向、纵向、系统三种形态。横向偏重于拓展,指向多元;纵向侧重于深化,指向深刻;系统着眼于全局,指向结构。要善于把情感、理解、个性特色,通过语调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地表达出来。要生成结构,生成规律,生成方法。俗话说“井淘三遍出甜水”。(3)示范。高效课堂应该鼓励教师的课堂示范。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高效课堂的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及时知道谁学会了,是对学会者的最好奖赏,及时知道谁不会,是对不会者最好的鞭策和提醒。
“343”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三学段、四环节、三步骤”,“三学段”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学段;“四环节”是指在课内探究学段要包括预案反刍、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当堂达标四个环节;“三步骤”指在合作探究环节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心得三个要素。
一、“三学段”解读
1 课前预习
(1)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精心编制导学预习案,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根据预习案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并就相关的探究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2)汇总预案,掌握学情
在规定时间内预习完成后,要收交部分小组的预习案进行检查,评出等级,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为课堂创境设问等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准备。
2 课内探究
本阶段主要有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第—个环节,预案反刍:是对课前预习的巩固、落实;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是课前预案的延续,通过创境设问、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对探究问题进行组内探究、组际交流、补充,完成探究任务;第三个环节,教师点拨:是对探究问题的二次探究,针对学生不能很好完成探究任务的问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归纳、点拨、生成,完成探究过程;第四个环节,当堂达标:是对课堂探究成果的即时检验。
3 课后提升
(1)强化能力,拓展思维
在导学课后提升案中,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易混点,提供现实生活的典型例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确保这一环节的质量,例题要力求量少、质高。
(2)归纳总结,反思得失
学生根据导学课后提升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反思自己课前预习及课内探究的种种表现,并结合“学生自主参与情况反馈表”中的信息,给自己评出等级,提出自我改正意见。
二、“四环节”解读
1 预案反刍,自主学习
首先给学生一小段时间,对预习案的预习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将在预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重新回顾,通过反复咀嚼,将预习的内容更加充分地吸收,加深理解,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2 合作探究,交流点评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创境设问,引导学生思辩,主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成果交流,这个过程要大胆放权给学生,要充分利用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设身处地去体会。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升华。
合作探究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发言、展示的机会增加,小组评价体制的完善,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说”变成主动的“我要说”,呈现出积极的生生互动及对知识的渴求,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3 教师点拨,有效生成
教材有些重点、难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不能很好解决,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点拨。但这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探究成果汇总的基础上,有些知识点的高度或深度学生不能达到的,理解不很到位的,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点拨,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使学生能对重、难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4 当堂达标,巩固落实
教师点拨完毕,应让学生及时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达标训练,当堂检验本课所学内容,这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适量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并规范答题技巧。
三、“三步骤”解读
1 创境设问,自主探究
科学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是有效课堂的保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要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以理清思路,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2 合作探究,互助释疑
合作探究是教师创境设问的课内研讨平台。在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这一环节是探究过程的主要部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利于学生在探究合作中挖掘潜力,发现真知。
3 交流心得,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