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核算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 会计软件模块) 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 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 这样, 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 “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 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 “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 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 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 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杰.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 张亮.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3] 李珂. 浅谈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商业会计. 2008(S1)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地进行会计成本核算,不仅可以为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研究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对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的意义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1、全成本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两个既统一又独立的部分,成本核算中的大多数数据来自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要为成本核算服务。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是对企业各项支出的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节约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是其主要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支出费用控制不严格、核算观念与方法落后、核算范围小、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对企业成本的合理核算与控制,会造成“虚假的繁荣”[1]。
全成本会计核算就是要对企业运营中的成本、消耗、费用等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等方法进行实时控制与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经济指标,科学制定材料消耗、工资比例以及费用标准等项目,改善企业的管理状况,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2]。
2、全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通过成本的核算,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各种成本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了解各项成本的来源与去向,可以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从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规范企业管理的流程
建立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可以掌握整个企业的总体运营状况,也可以了解各个部门的成本状况,还可以反映人员工资、福利等管理费用的成本状况,从而将财务管理上升到经济管理的高度,详细深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个层次、每个方面,细分经济管理。
2.3完善目标成本管理
在实施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本核算的数据实现“目标成本”的管理,让每个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把确定的成本目标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这种内在激励的机制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将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实时分析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部门会根据成本管理的指标,结合自身的工作量以及费用,将指标落实到人[3]。
3、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与方法
3.1 全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从内容上包括:(1)劳务费:主要是指员工的工资、福利、奖金以及补贴等支出成本;(2)办公经费:主要指企业的办公费、差旅费、公杂费、邮电费等日常支出的成本;(3)固定资产费:主要指企业运营所需的办公场所、工厂、家具等设施所需的支出成本;(4)运营费:主要指企业的广告费、营销费等维护企业运营所需的一些固定支出。(5)生产费:主要指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费、耗材费等成本;(6)研发费:主要指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产生的一些科研费用;(7)其他费用:一些突发状况等所产生的费用。
企业实行全成本会计核算从范围上包括:(1)企业总体成本的核算;(2)各部门的成本核算;(3)企业班组的成本核算等。
企业全成本会计核算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涉及到的人员与部门诸多,因此,在推行全成本会计核算时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3.2 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确立全成本核算的对象是进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与前提,企业实行全成本核算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可以根据核算的范围划分为企业整体全成本会计核算、企业部门全成本会计核算、班组全成本会计核算。全成本会计核算划分的越详细,核算出来的成本就越准确,越有利于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4]。因此,在推行全成本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两级核算方法,一是企业整体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二是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1)企业整体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整体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整体运营过程中所需的一些费用进行核算[5],如企业在办公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以及费用。通过整体的核算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办公活动的财务状况,准确地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
(2)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部门级的全成本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班组成员为核算对象,对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与核算。通过对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摸清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状况,为考评各个部门的绩效提供依据。企业各个部门的活动情况是由部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的,因此,企业部门以及人员是控制企业办公成本的第一道关口与防线[6]。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部门的效益,因此,要实现整个企业的全成本核算,必须将成本核算的对象落实到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职工,激发他们的热情与斗志,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为实现企业的全成本会计核算贡献自身的力量。
4、结论
全成本会计核算是企业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当前在企业中的推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它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共同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与控制,需要企业在这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核算 成本 激励
[Abstract] The current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accounts and macro decision-making to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in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needs, and increasingly exposed many defects. As a result, improve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cost accounting is a priority. Based on the hospital cost accounting, for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ospital's cost accounting system,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accounting costs incentive
一、经济成本核算的涵义
经济成本核算是指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进行经济成本费用的识别收集,并使用会计或统计等方法进行成本处理的一系列活动,即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经济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的环节之一,其各环节分别是经济成本预测与计划、经济成本核算、经济成本分析、经济成本控制考核。这些环节之中,经济成本核算环节具有为其他环节提供数据支持的特殊地位。在当前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下,质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成本核算作为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核算,对有关质量费用的各种原始资料,按照经济成本管理要求进行归集后,才能从中发现质量费用的运行规律,才能进行分析和考核,使经济成本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不仅使全面质量管理得以更好地实施,也使会计体系得以更好地发挥,起到更大的作用。它有利于衡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发展;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有助于分清各部门在质量方面的经济责任,所以推行经济成本核算是势在必行的。
二、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不足
1.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方面的问题
经济成本核算内容的定义,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的范围和深度,依据我国对经济成本的定义,经济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并不是一一对应。经济成本的一部分(比如废品损失)包含在产品制造成本之中,一部分(比如质量索赔费用)包含在期间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中。如果在会计确认时未将经济成本与产品成本严格区别,将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给会计实务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这又是实际中难以避免的情况,例如: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指出的采购优质材料而增加的费用是否应计入经济成本。对于这个问题,只从经济成本定义出发不能得到解决,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不断变化的经济成本核算的内容,给经济成本核算带来了问题。当前环境下这类问题多为:只重视产品制造过程而忽视了设计和营销过程的经济成本,核算内容没有包括隐含性的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能完全评价质量的经济性等。
2.经济成本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
企业采用怎样的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决定了经济成本核算结果的如何。经济成本核算不是单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或者其他方法,这是由经济成本不同内容具有的不同特性决定的,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经济成本核算方法具体执行,当前很多企业中,经济成本核算未与产品成本核算有机结合,弱化了成本信息的可靠性:核算只为成本而成本,缺乏对企业管理的实际支持,这样的问题都是由经济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当引起的。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经济成本核算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核算粗糙,不能准确地揭示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是超前于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无法顺利实施或者实施成本过大,反而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作。
三、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
目前经济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基本方法:(1)统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统计核算是搜集和整理在经济活动中符合经济成本定义的费用的数据材料,并通过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过程。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等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统计的各种方法进行资料获取和处理,例如可以采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调查方法,也可以采用分组等统计方法处理取得的数据。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统计核算的方法目的在于揭示质量经济性的基本规律,并不注重核算资料的完整性。(2)会计核算方法。经济成本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手段,连续地反映和监督质量职能。与统计核算方法相比较,会计核算方法的特点首先是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统一量度,比较单一;方法主要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经济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为主,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质量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和反映,这是只有会计核算方法才能做到的,所以也是会计核算方法最大的优点;由于核算方法的要求,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经严格审核的凭证来记录质量经济活动全过程,所以资料也是最准确、完整的。(3)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根据经济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经济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显见的经济成本和隐含的经济成本。显见的经济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实际支付的、需要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质量培训费、检测试验费等。隐含的经济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虽然导致企业效益的减少,但企业实际并未支付或发生,在再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补偿的那部分经济成本,例如停工损失、产品降级损失等。显见的经济成本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在会计账户中归集反映,隐含的经济成本因为其并未发生或支付,在会计账户中没有反映,采用统计方法核算是最直接适合的。这种把两种核算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的特点也结合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方法的特点,既可以采用货币、实物量、工时、台班等多种计量单位,也可以采用统计调查、统计分组、会计记账等各种方法收集资料,资料也相对完整,更具备了自身独有的机动灵活的优点。
四、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措施――以医院为例
1.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和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从上到下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成本核算组织。以经济核算部门为成本核算中心,科室、班组配备兼职核算员,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健全各科、班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医院在医疗活动中,要使原始记录正确,就必须有完善的计量验收、领发等制度。医院内部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认真计量,并认真填写材料物质流转凭证,严格办理好各种收发领退手续。对消耗量大的水电气,应由专职人员经常检修计量器具,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无误。
3.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医疗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劳动,为了完成某项医疗服务有时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与协助,为了明确医院内部各科室、班组的经济责任,医院应对物资在各科室、班组之间的流动,以及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
4.科学确定成本责任中心。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设置成本责任中心显得极其重要。成本责任中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结果;成本责任中心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
5.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与分配。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医院成本核算在归集与分配费用时,应按照各部门、科室、班组受益程度进行。属于单一部门支出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这个部门,属于几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多受益,谁多承担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实行成本核算后,职工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质量、科室经济效益、病人收治量挂钩,从根本上调动了全院职工参与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分配模式,调整和规范了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技术、风险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解决好医疗服务质量、技术与成本的关系。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人、才、物资源,促进医院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院不能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也不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借口,忽视成本核算。
7.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医院应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保障,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条途径。在实施成本核算过程中,既要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也要防止为追求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的行为,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有下面几个问题值得注意:(1)管理成本的公摊问题。大多数医院在成本核算的实际运行当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摊行政部门、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等的管理成本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对医技科室大型设备和房屋的折旧费也没有计提和分摊。管理成本的分摊方法虽然较多,但尚没有一种既准确又具可操作性的公摊办法。医院毕竟不同于企业,有些管理成本是无法精确分摊的,因此,在遵循因果、效益、目的原则的基础上,精确测算出总的管理成本,然后按人或病床数量进行分摊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便于操作的方法。只有把管理成本分摊工作做好,才能使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做到位。如何科学地公摊管理成本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对职能管理和后勤部门成本核算的问题。职能管理部门和后勤支持部门是医院的费用部门,控制好这些部门的费用支出,对医院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对具体的科室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某些科室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地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服务,影响了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工作进程和质量,甚至由此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由于这些科室提供的服务没有进入被服务科室的成本,因而没有产生科室之间的成本联动效应。对后勤支持部门实行内部转移价格,明确成本费用归集,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后勤社会化也是各家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积极探讨的一种方法,各个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张 丽:医院成本核算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探讨[J].重庆医学,2004,33
2014年1月27日,财政部了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主要对各类职工薪酬、福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作了明确的规定,修订后的内容共包括:总则、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披露、衔接规定、附则共八章三十二条。准则对离职后福利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规范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涉及的会计处理。
职工薪酬在新准则中被定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对其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论:首先,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除股东分红以外的所有职工薪酬,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进一步明晰了原会计准则关于职工福利范畴。其次,准则正文内容更加全面,分类更加系统,将旧准则指南和讲解中的“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定义和处理方法纳入准则正文。最后,新准则要求企业全面、及时的披露对职工薪酬的支付程度,从而更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人工成本及企业对职工和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中小企业实行新职工薪酬准则面临的问题
1.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1)福利费的会计核算
依据旧准则的规定,职工福利费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是按照应付职工工资总额14%的计提比例进行提取。而新会计准则中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的处理是:“没有规定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企业应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依据此项规定,中小企业对福利费的账务处理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但是实际执行时提取比例的界定标准依然很模糊,企业对这一改变还在适应,各个部门还在探讨出最恰当的核算标准。
(2)辞退福利的核算
新准则将辞退福利定义为:“企业在职工正式退休以前主动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所应给予的补偿。”由于职工被辞退以后将不再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辞退福利在会计处理中不能作为费用处理,也因其无法与相关的收入相配比,故作为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辞退福利方面所承担的义务。虽然,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辞退员工的补偿金有了明确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中小型工业制造类企业来说,其生产工人的数量很庞大,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工作一到两年,由于各种原因离职,导致在辞退福利计算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不仅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导致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增加。
(3)离职后福利的核算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在处理方法上,将离职后福利划分为设定提存和设定受益两个子计划。但是准则中离职后福利的部分概念逻辑性不够严密,有些在我国刚刚出现并未对其内容和具体操作做详细的规定。首先,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处于不同的条款中,不利于企业操作。其次,设定收益计划核算中关于 “精算假设”、“折现率”、“归属的服务期间”的条款也相对比较简单,将影响到企业对准则的执行效果,从而阻碍企业对职工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2.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新准则对人工成本的核算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具体、细致,既包括货币性支出和非货币性支出,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大部分企业应及时更新对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形式、内容及核算方法,这就增加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及业务处理能力,能从大量的业务资料中对数据进行汇总、筛选及核算,进而完成账务处理,并提供财务报表。但是,目前部分财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会计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工作能力也不足以应对新职工薪酬准则中的核算要求,在进行职工薪酬相关的账务处理时不能按照新的准则进行恰当核算,导致核算结果准确度低下,极度不利于企业的薪酬支付。职工薪酬核算上出现错误,会造成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会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中的财会人员或财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三、完善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建议
1.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1)规范福利费核算方法
企业应统一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使用范畴,由于新准则中对福利费的计提比例没有具体规定,而且福利费与成本费用的分界点也不明确,导致企业对职工福利费的账务处理空间很大。针对这样的不足,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可采用计提或据实扣除的方式,将福利费的使用对象、发生金额、用途等描述清楚,并列于报表附注中进行信息披露,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对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更清晰透明。
(2)规范辞退福利的核算
按照新准则规定,辞退福利可以视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在企业账务处理中,辞退福利分两种情况核算:①预期在其确认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完全支付的,应当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从而计入当期损益。②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对十二个月以后将要支付的辞退福按照适当的折现率利进行折现,以折现后的金额计人当期管理费用,与应支付的辞退福利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后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进行摊销。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思考;实践
在我国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力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医院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如固定资产确认模糊、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正式因为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着医院会计核算的发展。新时期,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整。
1 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医院将固定资产确认概念混淆
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固定资产是指设备单位价值超过500元,专项设备单价超过800元。同时这些设备需要满足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设备原貌保持完好的大批同类物质。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界定,很多医院中对于“大批同类物质”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的偏颇,有的医院将数量超过二十件以上的设备称为大批同类物质。有的医院将十件以上的设备称为大批同类物质。在这样的固定资产确认概念混淆的基础上,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将难以开展。
1.2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账面价值虚增
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在实际的使用中,将会出现一些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些损耗的出现,在进行固定资产评估与核算中,需要考虑到这些资产损耗,从总资产中减掉这些损耗所占据的资产。但是在很多医院中,为考虑到设备的无形损耗所占资产值的问题,在明知医疗设备由于技术陈旧等问题将会出现贬值等情况,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评估,但是医院固定资产在实际核算环节中,依然没有将医院的净资产减少,最终导致医院会计账面价值出现虚增的情况。
1.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医院在进行房屋、设备购置中,其投资支出列出应该在修购基金或者事业基金中列出。这样的列出方式对于医院当期效益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借记类资金需要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下,贷款类资金需要在“银行存款”科目下。同时还需要分别标定出借记的固定资产和贷记的固定基金。但是在医院资产核算中,由于其核算方法不完善,现行的医院会计科目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出列支的具体方法。在很多医院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资本性的支出。对于这些支出医院并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记录,导致固定资产核算中问题重重。
2 新会计准则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
2.1将固定资产的概念明确
新会计准则下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能够将固定资产的概念明确。理清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一方面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考核,另一方面利于医院资产保值与增值。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的概念有了彻底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中将固定资产定义为生产商品所需要提供的劳务、出租、经营管理,并且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时刻有形资产。从固定固定资产的概念上分析,将固定资产性质拆分,其主要特点如下:1)所属生产商品、劳务、出租或者是经营管理;2)使用寿命超过一年;3)有形资产形式;4)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都流向企业;5)固定资产成本能够实现可靠计量;将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概念转移到医院固定资产中来,与医院固定资产实际形式相互结合。那么医院的固定资产概念为:医疗服务活动、医院行政管理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物质设备形态保存完好的有形资产。此外,新会计法下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需要在医院原有的固定资产类别基础上进行细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度的考核。
2.2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机制
对于医院中固定资产的减值核算,能够有效的环节固定资产虚增的情况,并且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精确度。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做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医院中固定的医疗设备减值迹象进行判断,估可收回金额。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所反映的是原始价值,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中,由于设备长期使用将会出现损坏等情况,或者是设备长期闲置,设备也会贬值。为了体现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医院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对由于技术原因而使得设备闲置的情况进行设备资金折算,计算设备的可回收资金。当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减值准备,反映出减值项目。
2.3完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体制不完善,在实际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新会计准则出台,需要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在医院中,当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进行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时,实际上将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变为固定资产,其实物资产不会发生任何的增减变化。为了完善固定资产核算,需要对固定基金进行调整,该种调整实际上是对于资产内部基金的一种调整。当医院中净资产出现虚增时,需要借“累积折旧”贷“固定资产”。同时需要将固定基金初期余额与现行固定资产净值相减。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会计体系的不断更新,对于传统医院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挑战。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在新会计准则下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医院将固定资产确认概念混淆,其次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账面价值虚增,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新会计准则下,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进行改革,将固定资产的概念明确,确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机制,并且完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玉红.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对现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思考[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1:71-72
[2]吴晓燕.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认识[D].西南财经大学,2008
[3]徐丹凤.部队E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关键词:商誉;会计核算
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商誉的会计核算的不确定度非常高,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商誉的会计核算一般是按自创与并购两种情况来分开处理的。企业自创的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是各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判定哪项支出是为了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且支出所得到的回报也无法判定,因此很难对之加以量化确认。并购商誉一般是在支付结算时当作当期的支出来处理的。当一个企业并购另外的企业时,商誉由其所付的价款超出获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
商誉的概念
商誉是指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的经济潜在价值,也可以指一家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超出可判定的正常化获利能力的经济价值。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誉本身具有独特的不确定性,且商誉的形成非常复杂,有关企业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商誉也经常被定义为一个企业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估算价值,也就是超过了其他企业投资相同资本的盈利水平所剩余的价值。每个学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关于商誉概念的说法不一。但共同的是所有学者都一致认为商誉的会计核算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 商誉的特点
2.1没有实物形态。
2.2商誉融入企业整体,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
2.3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难以用一定的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商誉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2.4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但它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按国际会计惯例,只有外购的商誉才能确认入账,即在企业合并时才可能予以入账。自创商誉不能入账,即使有费用的发生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关系,但也应确认为费用,其理由在于,无法确定哪笔支出是专为创立商誉而支出,无法确定发生的出生地同多少商誉以及发生支出的受益期有多长,根据会计的稳健性原则,将这些支出均作为费用处理。
3.常用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3.1 永久性保留法
永久性保留法要求将并购的成本进行资本化,但并不摊销,而是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的资产保留于账本。当商誉所依赖的企业被出售或者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商誉确实发生了永久性的贬值时,才能将其注销。商誉属于一项无形资产,必须对其资本化,商誉与企业整体密切联系,只要企业仍在经营,则其商誉是永续存在的。商誉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增加,不摊销可以有效避免双重计量。
3.2 立刻注销法
立刻注销法要求在购买的当日将并购的商誉进行立刻注销,以冲减股东所持权益。商誉属于一项具有特殊性的无形资产,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也不能够兑现,其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商誉是由企业所付的价款超出所得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来决定的,是企业资本损失的一部分,应当立刻冲减资本公积或者类似的资本准备金,相应地对会计报表中股东权益进行调减,按照谨慎原则,不应该将并购时所支付金额的差额的资本化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应该用股东权益来弥补合并造成的损失。
3.3 逐年性重估法
逐年性重估法要求将并购的商誉进行资本化,然后逐年性地对其总的投资金额的净值进行评估,在相应地调整了资产与负债之后,将剩余部分应归类于随投资而并购的商誉范围。当进行会计核算后的商誉小于其账面的价值时,要对其进行摊销,反之则不摊销。
3.4 系统性摊销法
系统性摊销法要求将商誉当作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入账,并在核算的有效期限之前进行系统性摊销。对商誉的成本进行系统性摊销非常必要。商誉的成本是指预测的超额盈利能力的真实值和预期的净收益所超出有形资产而正常获得收益的价值差额。把并购的商誉作为预期收益的一部分来进行提前核算,应在核算商誉并购支付的有效期限内,进行系统性摊销,在收益中抵减这一部分差额,有利于正确地估算预期收益。
4.目前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4.1 不符合责权发生制的原则
责权发生制原则规定要以应计制来对企业当期支出与收入的情况合理地进行核算。在创业初期,企业用在形象宣传方面的支出会非常大,收入往往很少,企业盈利的能力也比较差。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的知名度逐渐打响,在同等的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大提高。而目前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并没有切实地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忽视了商誉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把企业后期收入变化纳入核算范围。
4.2 不符合重要性的原则
对企业做决策时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投资的重大决策、企业的经营方针转变等,应该对其进行分项反映和分别核算,并要在会计的最终报表中明显标记。但是目前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是:在企业没有进行转让或者清算前,既没有对商誉资产进行特别反映,也没有在会计的单体报表中加以标记。这样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经济的具体信息,导致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决策。
4.3 不符合全面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原则
会计核算是以会计报表形式向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投资者则通过分析会计报表以决定是否对该企业进行投资。而无形资产所占企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也不断增大,使得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投资者不能单从会计报表上全面了解企业,其投资的方向容易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损失。
5. 改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建议
5.1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
要建立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要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只有突破了传统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对于自创商誉进行会计核算已经逐渐地成为了业内的主流,随着资产的概念不断发展,会计核算标准的不断突破,解决好商誉的会计核算问题指日可待。会计核算应该加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改善其理论体系, 以适应由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需要。
5.2 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
商誉要比无形资产产生得更早,无形资产都是基于商誉而逐渐地被认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商标权、专利权、着作权等无形资产逐渐得到确认并从商誉中分离出来。而两者重要区别在于商誉的不确定性,商誉的会计核算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远比无形资产复杂。由此看来,制定独立商誉的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并购商誉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 应按重要性的原则, 将商誉与无形资产严格区别开来, 制定独立的商誉会计核算标准, 并在最终会计报表上对其进行单项披露。
5.3 制定企业商誉会计核算的标准
商誉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给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判断商誉的标准应是企业是否具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 并且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大小定做商誉大小的标准。企业超额的利润不是凭空产生的,商誉在企业中肯定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等量的投资资本产生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的利润, 则是负商誉,反之就产生正商誉。
5.4 制定商誉会计核算的原则
商誉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可实现的原则, 要以会计报表上反映的资产及负债作为依据来进行核算, 而不是仅以主观的判断来将企业未来盈利的水平当作商誉会计核算的数据。商誉的价值不宜在短时间内频繁地调整,为了简化会计核算, 可将商誉会计核算的时间定为一年。
6. 结束语
随着商誉会计核算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对于商誉研究的逐渐深入, 商誉的会计核算会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当前我国商誉会计核算的框架结构还不完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商誉会计核算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琴芳.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商誉进行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7)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在经济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润,首先就应该控制好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地大人多,这也预示着中国的经济环境的复杂度大,简单的某一种成本的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企业的需求。本文笔者主要介绍了成本核算的方法,围绕何如降低成本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企业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 降低成本 策略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下面笔者主要介绍现在国内企业正在采用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一)完全成本法
1.完全成本法定义。完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的组成包括了所发生的全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完全成本法优点。1)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从价值补偿角度出发计算成本,且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都要计入成本,利于核算盈亏;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补偿不区分类型,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都能够得到补偿,可以促进员工工资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完全成本法缺点。1)加入固定费到成本计算中去,不利于成本的管理;2)利润与随时变动的产品销售量的多少无关,而产品价格、单位成本、固定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中却保持不变,利润的改变只能与销售量有关,实际上却无关,所以所不利于短期的决策;3)不能够准确计算出企业的真实业绩。
(二)变动成本法
1.变动成本法定义。变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变动成本,而不包括固定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优点。能够反应出利润、成本、销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决策者进行短期决策和销售的风险分析,这样就能够避免过度的生产,又因为利润与销售量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又方便于会计统计者进行弹性预算,能够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自发的变换产销形式。
3.变动成本法缺点。1)不适合于长期决策,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求;2)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变动成本法对成本的定义是:以货币计量的牺牲来达到某个目的,那么该成本就包括变动和固定两种类型的成本;3)会暂时降低所得税和股利,因为第成本的划分不具体,更多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认证的精确计算的方法。
(三)制造成本法
1.制造成本法定义。是包括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成本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
2.制造成本法优点。1)计算方法简单。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而制造费用按工时和产量统一分配;2)传统方式下,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机器,操作都十分的简单,同时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较低,在聘请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低,所以用于计算的成本费用就少;3)更能体现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概念。
3.制造成本法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用到的机器更多偏向于自动化,需要的人工劳动力少,所以人工成本费用就少,而制造费用偏多,使得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增加,误差就存在就代表着企业的利润减少,对于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来说,误差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 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 然后按各自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自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的优点。1)成本的范围定义更广,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方位延伸到市场的需求,且对成本的管理也是全程护航。2)在费用的分配方面进行了改进,主要核算对象是作业,采用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的方式,且服从二八定律,对于不能增值的产品,消除掉,而对能够增值的产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消耗,以获得最大利润。3)降低成本受人为因素驱动的影响。传统影响成本的因素除了产量、作业量、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在作业成本观念下,按作业设立责任中心,易于区分责任,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4)把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之中。
3.作业成本法的缺点。1)构建成本模型时的工作量太大。在小的部门或者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可能效果显著,但是不适合于复杂环境,因为工作量大;2)利用该方法获取成本信息有一定的难度,它与传统会计体系的融合性不好; 3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未能明显表现出因果关系的因素,就很可能被忽略掉,导致作业的划分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
上面笔者介绍了四种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对于我国现今社会而言,并不是说某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就能够适应于所有的企业的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个企业应该选择的是适合自己企业现状的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是随着大流而选择,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降低企业成本的策略。
1.在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上。1)部分中小企业可继续使用制造成本法,高新技术企业应引进作业成本法。这是由他们企业的生产规模,企业中制造成本占用的多少而决定的。
2.建立科学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将降低成本形成一种制度,且不分职位的高低,都需要遵守该制度,实行严格的监督工作,凡是违反者都一律收到惩罚,不以企业管理者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信心,而且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认真程度,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3.引进先进技术,勇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使生产的产品质量更高,使生产的时间越少,提高生产效率,使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节省许多的人力,避免人为的浪费材料,能够节约许多的成本,也有利于市场的扩展;企业的创新,就是为企业形成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击垮。
参考文献:
[1]郝桂岩.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经济师.2002.
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只核算债务资本成本而不核算权益资本(股权资本)成本(简称“权益成本”)的做法具有诸多弊端,如:不利于资本保全,不符合经济学成本理论。因此,财务会计应将权益成本纳入核算体系。这样做除了克服上述缺陷外,还具有下列重要作用:
1、使会计学利润与经济学利润更加趋于一致。目前会计学利润与经济学利润有较大差异,其中差异之一在于会计学中的利润包含着股权成本,而经济学中将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一样视为企业的费用,在计算利润时从收入中扣除。
2、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协调一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关范畴应协调一致。财务会计不核算股权成本,然而在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中,早已有了股权成本的计算和分析,而且目前已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指标,将EVA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济增加值也即经济利润,是扣除包括股权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利润。财务会计的这种滞后性,严重影响了股权成本在实践中的意义。
3、股权成本核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无偿使用国家资本的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国有资本流失十分严重。将股权成本纳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能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者和其他股东一样获取必要的投资报酬,进而有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4、股权成本核算也是出资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约束机制。将股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因为支付股东必要的资本回报是其最基本的受托责任和义务。核算股权成本客观上将管理者的利益和股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者的报酬与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挂钩。股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后,企业的利润不再包括股权成本,因此在实行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利润挂钩的激励计划时,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确保了股东投资报酬的实现。
二、权益成本的核算方法
1、权益成本的内涵。进行资本成本的核算,必须首先界定资本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财务管理中一般将资本成本定义为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用。资金筹集费用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借款手续费、股票及债券的发行费等。资金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支付的利息、股利等。有人指出,这种资本成本概念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界定的,不利于确定权益成本。如果将资本成本理解为企业使用资金付出的代价,那么权益成本就是企业发放的股利,而股利能否发放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水平,亏损的企业显然难以发放股利,也就无股权成本而言,显然据此概念进行成本核算必然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另外,核算股权成本后,企业的利润即为经济增加值,以实际发放的股利为股权成本,必然又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契机。因此,要合理地核算股权成本,必须转变传统的资本成本概念,从投资者和资金使用者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
资金使用者之所以要付出代价,是因为投资者要求得到回报,因此资本成本应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这种报酬率可以理解为资金的价格,它不取决于资金使用者,而是由资本市场决定,就像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市场的道理一样。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每个契约主体都向企业提供一定的资源,同时每个主体又都从企业中获得资源作为回报。权益资本的提供者同其他契约主体一样,在提供资本的同时希望获取比机会成本更高的收益,所不同的是,其他契约主体的报酬一般在契约中事先约定,而权益资本的报酬没有这种事先的约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权益资本没有报酬或其报酬由企业经营情况决定。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也有力地说明了权益成本像企业的其他资源成本一样是契约主体从企业获取的报酬。从经济学角度讲,权益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因为资本的稀缺性和通用性决定了投资者有多种投资途径,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投资途径,则必然放弃其他的选择,所放弃的投资途径的收益即为投资机会成本。
2、权益成本的核算方法。目前有如下方法供选择:①产品成本仍然实行制造成本法,不包括资金成本,权益资本的账务处理和债务资本一样;②资本成本不进入产品成本,但权益资本的会计处理有别于债务资本;③将资本成本纳入产品成本范围,在此情况下,产品成本和债务成本的会计处理都应做相应的变动;④目前产品成本和债务成本的核算方法不变,权益成本实行独特的核算方法。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是第四种方法,它既可以体现权益成本的特点,又不会使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动。
第四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在成本类账户中设“资本成本”账户,按资本的来源设“银行借款”、“债券”、“股票”等明细账户,明细账户按资本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设专栏。这样的账户体系可以详细提供资本成本情况。债务成本按《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即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转入相应资产的成本予以资本化,非资本化的计入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