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高中学生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生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生规章制度

第1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根据《辽宁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高中(含独立高中、完全中学、综合高中、民办高中,下同)学籍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区市县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所属普通高中以及校址在本行政辖区域内的综合高中、民办高中的学籍管理;市教育局对局直属普通高中进行学籍管理,并对全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实施宏观管理。

第三条普通高中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升级、留级、奖励、处分、毕业、肄业和非本市户口的学生到本市就读等均按本办法办理。

第二章入学

第四条普通高中学生入学必须参加全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升学考试,按照升学志愿和考试成绩录取后,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入学者,必须由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同)持相关证明,到录取学校办理延期入学手续。在规定期限内既不报到入学又不办理延期入学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由学校注销入学资格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开学后一个月,学校对入学的新生进行复查。对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建立学籍;对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不予注册。

对已经取得学籍的学生,其它学校不得再予注册建立学籍。

第六条学校要为新生编制《班级学生名册》,填写《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籍卡》。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卡验印工作,一般于当年10月底以前完成。

第七条学校要严格控制班额。班额一般不应超过56人。特殊情况需增大班额,必须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接收已毕业或结业的学生插班复读。

第三章转学

第八条转出:户口迁出本市或迁至本市其他区市县(市内四区之间除外)、因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需在本市外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可办理转出学籍手续。

办理程序为:持户口迁移材料或父母工作调动证明等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持学校出具的转学证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转入:凡户口经由外省市迁入本市或在本市范围内迁至其他区市县(市内四区之间除外)、不在本市就读但户口在本市或按照市有关文件精神享受本市市民待遇的已经获得了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均可转入本市普通高中就读。

办理程序为:持转学证(由区、市、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签字盖章)、户籍证、中考档案(须有区、市、县以上招生部门及普通高中的录取证明)高中学生档案(学籍卡、学生登记表、会考成绩证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学手续,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安排到相应学校。

外省市的省级重点高中学生转学,申请入本市省级重点(示范性)高中的,原则上安排到相应的重点(示范性)高中学习,因特殊情况不能安排的,可根据学生户口所在地就近安排到一般高中。

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由本市普通高中转往外省市就读又转回本市就读时须转入原转出学校。

学校不得无故拒收正常转入的学生,也不得接受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就读。

第十条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之间不允许转学。一般高中的学生不得转入重点高中,综合高中和民办高中的学生不得转入公办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第十一条市内四区各学校之间、区市县内各学校之间原则上不允许转学。因特殊原因确需转学的,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民办高中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学的,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申请,经转出和接收双方学校同意,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在民办高中范围内转学。

第十二条从国外转回来的中国籍学生,由市教育局对其在国外的高中入学手续、在国外学习期间的成绩和转入手续进行审定后,安排到相应学校就读。

外籍学生转入普通高中就读,按相关规定安排就读。

第十三条除转回外省市户籍所在地外,毕业年级的学生和正在接受处分期间的学生不予转学。

第四章非本市户口学生的就读

第十四条户口不在本市,父母在本市工作或投资已经在户口所在地取得了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可在本市普通高中就读。

办理程序为:持父母在本市工作或投资的证明、暂住证明、户籍证明、学籍所在的原普通高中出具的学籍证明,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办理手续,经审批同意后,所就读学校对其进行正常管理。

第十五条本市取得市内四区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不得到其他区市县学校就读,取得其他区市县普通高中学籍的不得到本区市县内其他学校和其他区市县学校就读。因特殊原因确需易校就读的,须持父母工作调动等相关证明,经所在学校审核同意,填写《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易校就读审批表》(一式二份),并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易校就读的学生学籍由原校保留,就读期满后由就读学校提供有关学习成绩档案,回原校继续学习。

第五章休学复学

第十六条学生因病需要休学的,须持区县级以上(城市市级)医院病情诊断证明(诊断书证明的休息时间须达到三个月以上),同时要提交医院的病志、检验单、就诊及住院医疗费收据、保险公司理赔单据等证明材料,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须经班主任、教导主任签字盖章),学校同意后发给休学证明,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登记备案。毕业年级的学生第二学期不办理休学手续,因特殊情况需办理休学的,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学生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一年后因病未愈仍需继续休学的,要续办休学手续。学生连续休学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学生休学前参加会考的成绩仍然有效,不重复参加会考。

第十八条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或休学期间要求提前复学的,须持区县级以上(城市市级)医院病愈证明、学生复学申请书(须经班主任、教导主任签字盖章)和学校开具复学证明,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复学手续。休学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可以降级按排学习。

第六章退学

第十九条高中学生要求退学,由学生及其父母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退学并注销学籍。

第二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予以除名,同时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父母,不发给任何证书:

1、经学校与父母多次联系帮助无效,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六周或累计旷课八周以上的;

2、休学期满逾期一个月以上(含一个月)未复学,经学校与其父母联系仍未复学或未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的;

3、在非学籍所在学校就读超过一学年,未续办手续的;

4、由父母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出国学习的。

第七章升级留级

第二十一条普通高中学生学完规定课程,各学科学年成绩、思想品德等达到学校升级规定的,按期升级。

第二十二条普通高中学生原则上不予留级。如因特殊原因需留级,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报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留级,但要严格控制留级人数。高中毕业年级、重点高中不实行留级制度。

第八章奖励处分

第二十三条高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突出,应给予奖励。奖励分三好学生奖、优秀学生干部奖和单项奖。

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突出,可逐级评选为校、区、市或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发给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证书。

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可给予单项奖,并发给相应的证书。

受校级以上奖励均应记入学生档案和学校文书档案。

第二十四条对严重违犯学校规章制度及社会公德行为的学生,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以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少数屡教不改的,学校可视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对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的,要经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校长批准。在校生被依法劳教、少管、判刑,或有违法行为屡教不改造成重大影响的,应予开除学籍。对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除需由校务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外,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注销学籍。所有处分在通告之前都必须告知家长和学生。

第二十五条对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要热情帮助教育,不得歧视。经过教育能深刻认识错误,并在行动上确有改正的,应撤销处分。撤销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一般应在三个月后。撤销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一般应在半年后。

撤销处分应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班主任提出意见,按原处分批准的权限,履行撤销手续及备案手续。学生受处分原因和撤销处分时间,应记入学籍卡和学生档案。

第九章毕业肄业

第二十六条普通高中在籍学生修习期满,思想品德合格,各科成绩达到省市合格毕业的要求,发给《辽宁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修习期未满经申请退学离校或成绩未达到合格毕业要求的可发给肄业证书。《辽宁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号、验印,学校填写、颁发。毕业证书丢失,一律不予补发。

第二十七条每年九月底前,学校要将上一学年度所有毕业、肄业的学生姓名登记造册,并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章学籍档案管理

第2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中学生 班级管理 提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122-02

高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高效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用于实践,然而不少学校或班级的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层次不深、管理效率低下等情况。就如何有效的提升高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我通过长期研究、实践,总结如下: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淡化老师权威,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用心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使得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自尊感、自信感、归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淡化权利意识,构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机构。班主任、班委、小组、非班委组织之间处于平等的位置,彼此之间没有权利的高低,只有职责的不同,每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改变以“压”代“管”的管理手段,培养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以沟通协商、团结协作的方式来处理班级事务,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共同建设规章制度,体现学生主体意志

在班级制度建设上,改变自上而下的制定策略或者是照搬借鉴的“懒政”,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结合校规校纪和班级实情,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师生共同建设的班级制度能够体现出学生最广泛的利益,能够透射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起点上使班级制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遵守的准则和理想境界,为学生全面深入参与班级管理保驾护航。

三、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一方面,岗位设置上应根据班级的具体需要来配置,而不是为配置而配置,要考虑到是否真的需要,是否能够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的作用。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通过分析他们的能力、爱好、特长,对学生的岗位进行精确定位,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利用,既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计划以及评价标准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内容并形成明晰的文字条款,作为班级制度的细化补充,让每位学生清楚了解自己岗位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依靠职责任务来规范学生的管理行为,依靠评价标准来考核学生的管理成效。

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观念

培养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不是权利下的“压制”“惩罚”而是为大家服务的过程。服务式的工作方式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人文关怀,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更容易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树立威望,促进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共同的目标,让学生把自己的参与管理成果与班级的进步发展联系起来,在管理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班级里的所有事务都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从内心感受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自己工作的支持。

五、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班主任及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加强有关学生心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了解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谈心、鼓励、激励、关怀等内在的柔性手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消除困惑,消除不利于班级管理的不良因素,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他人对自己管理,也能够正确的面对管理中出现的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六、加强学校层面的制度支持

第3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班主任;管理艺术

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意识。把他们作为管理对象的高中班主任,只做“严师”显然并不适宜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标理念下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个时期的班主任要当学生的严师更应该当学生的益友。那么新课标理念下的班主任该怎样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特点,人性化管理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各方面的能力,虽然不成熟,但是他们的各方面发展已经接近成年人了,只是在生活经验等方面还略显不足。不过高中学生青春期的浮躁心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则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高中阶段处于学生发展的“岔路口”,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应该注意方法,注重给学生以适当的理解和帮助,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乃至未来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班上有一个女生,自尊心极强,性格比较内向,前段时间被其他同学鼓动去网吧上网,回来时被笔者发现。因为笔者知道这个女生的性格,因此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方式去打动她,在日常的学习中也交代其他同学和老师对她加强关爱,从那以后她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性格也逐渐外向起来。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不断地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既是严师也是益友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信奉严师出高徒,可是严师该怎样做呢?对于学生来说与他关系最近的就是家长、老师、同学,大部分时间处于学校环境的学生,教师管理作用远远大于家长。班主任在学校里就是学生的家长,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适当给予关爱。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接每一届的学生之前都会跟学生一起制订班级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是需要遵守的行为底线。一旦有学生触碰到底线,坚决地进行处罚,并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在进行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处罚时,不管是谁一视同仁,公正对待,让学生心服口服,甘愿为自己的错误受到处罚。同时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对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事务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烦恼和难题,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

三、建立管理团队

高中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能力,其中部分学生还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班主任如果真的了解学生,完全可以运用这些学生的管理能力,建立管理团队。再有班主任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这不但会牺牲巨大的精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正常的教学任务,更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反感”。由于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渴望自己做主,笔者作为班主任,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评选了班委,并在全班范围内设立轮流值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自我管理当中。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且整个班级的气氛都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进行自主管理的同时“集体观念”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四、优化班级环境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家长运用各种办法给学生择校、择班,虽然这种行为不对,但是家长的想法我们却能理解。究其原因是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班风和学风都比较好的班级里进行学习,而塑造这种班风和学风不能只靠班主任,还需要整个班级的学生都积极进行配合,只有一个整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确立并不断巩固。高中学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班主任只需要在这个共同目标上做文章就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笔者在班级里设立了“进步奖”,不管学生在学习成绩或者其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都可以授予“进步奖”。这不仅对于“好”学生有激励的作用。即便是对那些已经“放弃自己”的“坏”学生同样有着激励作用。他们的进步获得了肯定,对于他们建立自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由于“进步奖”的设立,班级的学生“你追我赶,追求先进”的欲望更加强烈了,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自然也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五、适时批评教育

第4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提升对策;探析

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方面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并接受学校考核,另一方面遵循日常生活、学习实际,适应集体环境。学生的德育管理是伴随其终身的,而高中德育制度建设,又往往偏重于本校三年期间的行为规范。因此,很难从德育自觉性、自省性上,将德育规范纳入到良好的行为习惯中。为此,我校在德育管理上,着重从三方面来升级。

一、从“常规管理”升级为“习惯养成”

常规化德育制度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本环境,要突出核心习惯的养育,就要贯彻好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强调一日常规,还要从学生的集体生活、学习上,让学生从中受益。比如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要从得体、主动、热情中来渗透核心习惯;学会谦和,注重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的渗透,强调对学生内心认知的养成。同时,校园生活要丰富,特别是在课余时间上,要突出轻松、愉悦、个性化成长的育人环境。比如开设主题班会,以学习方法、兴趣途径、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来向其他学生推介,来潜移默化影响周围的学生。开展多种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与情感;开展话剧表演,从组织排练中来关注自我,关注与他人的协作,克服自我不足,增强团结一致意识;还有演讲比赛、校园辩论赛等等,从中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活动的组织、参与中,让学生体会人际交往艺术,学会对自我的反省、反思,调控自我的行为规范。

二、从“省心管理”升级到“心动激励”

高中学生德育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行政权威、教师权威,以命令方式来进行管理的现象。尽管从规范执行上具有显著成效,但并非真正贯彻德育教育的“信服”理念,更不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由于高中学生人数多、教学事物繁多,简单、粗放的德育方式是无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因此,一要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思想、情感对话,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倾听学生的内心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班级一些问题上,通过让全体学生参与投票,集中献计献策,来发扬民主,制定和完善班规,让更多的学生从内心信服。在解决班级学生问题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从内心上来客观评价。学校德育工作涵盖面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任是最基本的条件。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校德育管理者,都要从正面、负面、过程、结果评价的多元化统合上,来分析问题,来梳理思路,避免引发学生的过激行为,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对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也正是德育工作者需要给予启发的重点。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给予发现并合理引导。比如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有的学生成绩较好,但缺乏班级集体感、也对集体工作缺乏热情。对于这些问题,德育工作者要以客观、真诚、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改进学生的不足,保持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内心上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从“数据管理”升级为“成长自省”

高中德育管理在实践中,通常以德育竞赛方式来进行评比,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些班级在德育管理上,过于强调“分数”竞争,忽视了德育管理的本质,唯“分数”为本,难以真正全面审视学生德育工作,也难以从班级德育工作中,贯彻好德育工作方针。同样,在“分数”的导向下,学生也会被“分数”所左右,在内心反而滋生厌恶学习、厌恶班级、厌恶学校等问题。可见,高中德育管理要全面推进,要从立体化、动态化发展上,以“分数”为补充,来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自省”价值。一方面,关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不能仅凭德育竞赛分数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将德育工作,协同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寓教于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比如在课堂团结意识培养上,以“多人站报纸”竞赛活动,鼓励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来体悟团结的力量;从“看谁不走样”对话描述游戏中,从第一个学生对事物的描述起,依次传递下去,最终看“走样”的描述与最初的描述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体悟到“不要相信流言”,更不要“以讹传讹”。另一方面,注重对高中学生心理疏导,合理排解压力。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而一些班主任以“数据化”德育成绩反而压制了学生心理发展。因此,要强化学生的自省教育,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德育工作中,将心理干预与德育进行综合。比如做好平时的观察、个别交谈,来纾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查找影响学生内心困惑的难题,并从排忧解难中来树立自信,唤醒学生的内心价值感、自我认同感。

作者:武宏涛 单位:甘肃省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管理 提高思想 自主管理

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这就对广大培养人才的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精神,要用真诚去打动,用真心去沟通,用真爱去感化。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

1.1 要提高自己的修养,给学生作出表率。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兴趣爱好,举手投足都会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以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因此,想让学生“信道”,必须让其“亲师”;而要“亲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2 培养和保持班级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会营造出一种热烈、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这种氛围则是造就学生责任感和锻炼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当然,如果整天只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那是造就不了责任感的,知会让学生对一切缺乏兴趣,对身边的事物漠不关心。因此,要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比如进行交通法规的宣传,到园博会去做义务讲解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感染。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2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与集体和谐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一定不要以班主任的意见一统天下,而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注意捕捉学生的“第一信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集体带来耻辱或是荣誉的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教育。集体荣誉和个体荣誉是一致的:集体的荣誉来自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全体成员来维护。班主任要经常有意识地触动全体学生的荣辱神经,通过各种方式如:演讲会、班会等方式,表扬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同学。

3 加强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3.1 强化自主管理意识,营造宽松的自主管理氛围。①强化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师要依托高中生自身的力量,从强化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做起。具体而言,有两方面:首先,使高中生明白,“自主管理”不仅包括自我学习的管理,更包括自我做人、自我做事和自我生活的管理;其次,使高中生自觉参与管理,尤其是自觉参与班级的管理。参与班级的管理能使高中生体验到归属感和责任感;②创建学校“自主管理”氛围。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最重要的场所。在创建学校的“自主管理”氛围时,我校结合寄宿学校的特点具体落实了三方面工作。①营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文化。具体而言,有三个关键:首先,我校通过建设特色班级、特色宿舍和申报评审制,促进富有多元化特色的管理文化的形成。其次,通过三风(“乐学之风”、“善学之风”和“活学之风”)建设与树立良好的学风,引导高中生以积极的心态,实现自身价值,以推进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最后,进一步完善校园宣传文化,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展示、宣传和教育,树立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意识;②成立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建立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机制。首先,高中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高中生的“自主管理”及其他事务,分工明确,协调有度;其次,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机制把班级事务各分派给每个人,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③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励方案。首先,为了使高中生的“自主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校在广泛征求教师和高中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次,为了树立高中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识,我校制定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奖励方案。

第6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第7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科技竞赛; 学生;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03-001

伴随科技竞赛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备受关注,而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更是被不少学校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教育成果的关键指标[1]。科技竞赛作为提升我们高中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要求我们具备可将基础课程知识等专业性技能相结合解决现实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参加科技竞赛能够增强我们的创造热情,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每一位高中学生也应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进而不断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科技竞赛活动开展现状

现今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纷纷涌现,综合性、专业性与趣味性逐日凸显,学校也积极组织我们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不过因对科技竞赛活动的价值、重要性宣传较少,在我们学生团队中不少伙伴均不了解参与科技竞赛的重要性,参与热情也较低,不利于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也无法通过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另外,科技竞赛形式多样,内容较广,对我们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动手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比赛均是要求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一个作品,而作品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需在实验室方可完成,设计制作过程中还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次调试,需配备一定的实验仪器设备,方可保证比赛作品的完成,确保竞赛的顺利开展,但我们高中生学业繁重,无多余时间来完成作品设计,种种情况均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借助科技竞赛平台建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

(一)提高奖励要求,增强参与科技竞赛积极性

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学校方应为我们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增强我们的创新热情;为我们搭建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强化科技竞赛指导,增加竞赛取胜后的奖励分量。俗话说“有奖励才有动力”[2],在与其他伙伴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伙伴喜欢科技竞赛多因单纯的参与比赛而已,不注重比赛结果,比赛过程不理想,而提高奖励,能让参与竞赛的学生越来越多,也才能提高我们的创作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前提。

(二)建构科技竞赛保障机制,规范科技竞赛创新活动开展

保障机制构成内容较多,主要有激励与评价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精神保障机制等,保障机制的建构需依托一定的规章制度,在科技竞赛建设中可配套对应管理制度,确保机制运行的规范化,为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不断完善竞赛组织机构。激励与评价机制则为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对比赛过程做出全面评价,不可只看最终结果,还应根据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物质保障机制即为学校方为我们当中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学生委派对应专业的经验较丰富的专业性指导教师,并为其提供竞赛需要的各类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并给予保升学奖励与其它物质奖励等;精神保障机制则为参与其中及获奖的学生颁发奖状,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以后,伴随学生对参与大赛重要性的认识,大赛名目变多为必然趋势,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负责筹备、 组织各类赛事的部门,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到部门中,保证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准备与管理更规范化、系统化,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科技竞赛的权利,更好的借助科技竞赛这一载体,让科技竞赛在我们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上长久发挥作用,进而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将科技竞赛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科技竞赛的内容需根据我们高中学生课程学习进度及掌握程度,进行改进,并作为我们实验教学环节的重点实践内容,让科技竞赛循序渐进的渗透至学生日常学习中,提高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兴趣。针对部分科技竞赛开设开放式试验项目,我们也可深入钻研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发挥此种优势,以求在科技竞赛活动中一展风采,学校方应结合我们学生实际,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比赛不仅仅是我们当中部分人的梦想,而属于一种大众化实践活动,让创新理念深入我们心中。如2009年,仅有高中学历,依靠在辽宁锦州蹬三轮车养家糊口的蔡伟,因热衷古代文字语言的钻研,在各个竞赛中均取得了惊人成绩,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博士。

(四)以创新团队为载体,凸显学生创新水平

创新团队的成员构成应为能力拔尖的学生,多为五至十个队员,一位指导教师,在团队队员选择上,需实行学生与教师间的双向选择,保证自主自愿。参与科技竞赛的创新团队需是一个团结的交响乐队,个性突出,优势互补,其中的每一位伙伴均为一个完美组合。学校方在组织人员参加科技竞赛时也应鼓励文、理科系学生组成优势互补团队,参与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伙伴都应做好团结合作,分工明确,认真听取老师与领导的安排,增强自身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借助团队合作优势,创建集合团队智力于一体的科技竞赛库,以团队名义参与到各类科技竞赛培训、学术讲座中,展现团队实力,利用此平台,通过团队的方式增强其中每一位伙伴的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我们需借助科技竞赛这一载体,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搭建的桥梁,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让增强我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能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1.德育内容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大多以学校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大纲、计划进行德育工作,德育课程所运用的教材也是来自上级部门统一发送。而这些存有普遍特性的德育内容并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全国各地的不同高中学生展开有效教学。再加上各地高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用一致的德育内容对拥有不同教学目的的高中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2.德育方法影响因素。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德育工作方式缺乏妥善完整的规划,没有满足时展的需求,也没有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为基础,仅仅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德育教育,采用高压政策,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将学生作为管教对象进行统一说教,学生的排斥心理十分严重。德育教育方式的局限性是导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往往只会采用一味的说教,进行德育的方式主要依靠批评、训斥、榜样、惩罚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传统死板的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以上德育工作方式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无法有效的贯彻,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3.德育师资影响因素。

高中德育工作效率受德育师资综合素质重要影响。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开展,然而班主任本身就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一因素就使得班主任无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使得德育工作存在时间局限;再加上高中班主任多为语文、数学或者英语等相关专业出身,而不是德育教学的专业人才,这一因素就使得班主任无法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其无法科学合理的展开德育工作,从而使得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控制策略

1.制定从实际出发的德育内容。

国内各个高中务必要以自身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制定出为高中学校自身所适宜的德育内容。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支持下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的普遍化,结合学校学生的个性特征,选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确保德育内容的科学有效性,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

2.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德育工作。

以道德理论传授、道德行为培训、社会舆论评价以及组织影响等为德育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仅为工作的一部分,高中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触发德育工作实践行为,实现德育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左右开弓。同时在学生生活、学习中引入德育工作,鼓励推行家庭德育教育行为,促进学生从本质上对德育工作获取认知,于德育工作中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

3.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

国内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实施计划、方法认识模糊,不具备专业的德育工作知识,因此学校要对高中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培训,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强化高中班主任自身德育内涵,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关专业知识,促进高中班主任能够科学合理的展开德育工作。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得以强化,德育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学生德育教育质量才能有效改善。

三、结语

第9篇:高中学生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中学生社团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正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调查中发现,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高中学校应该有社团,七成的学生同意和非常同意“社团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的说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因素还制约着中学社团的健康发展,从全国来看,中学生社团发展状况也极不平衡,总体上社团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参与率不高、活动类型单一、活动流于形式等(如图1)。因此,导致中学生社团发展不力的因素既有社团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规章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薄弱、凝聚力不够、组织领导干部能力不强等(如图2),也存在着学校支持不够、经费不足以及现有高考制度等外在因素的制约。

图1 中学社团开展活动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图2 中学社团在自身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图3 是否同意“社团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的说法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就要求学校领导、社团负责人、社会各界及中学生自身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真正把学生社团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并从各个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社团自身建设,使中学生社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发展的轨道。具体来说,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发展应做到:

1 在试教育观念的制约下,寻找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高考成绩的结合点,发挥中学生社团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纽带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的应试教育和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中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说到底,这一问题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领地之争。

事实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长久见效的教育方式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下,对应试教育的追捧仍然是无可否认的客观存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与提高高考成绩之间的矛盾无法消除。总体来看,素质教育与提升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并非只能二者择一,而是具有相互融合的空间,而在融合二者的其中,社团活动将起到关键作用。前文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提高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提升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反而是促进素质教育与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

具体说来,要促进社团发展,首先要求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明确中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以“激发潜能、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中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70%的同学“同意”或“非常同意”“社团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的说法(如图3所示)。为此,教育部门应该认识到,发展中学生社团活动并不等于降低高考成绩,也不等于滥用素质教育赋予的权力,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由之径。这样才能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本次调查分析还显示:参加社团比没参加社团的同学在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以及在各种竞赛中获奖的比率要高,参加社团与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具有正相关性。这一数据证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社团活动中得到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因而社团活动更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更进一步,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能仅仅体现在教育宣传方面,关键是要制定完备的制度确保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要注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使考试评价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前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可以尝试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质性地引入高考录取的环节,并作为录取依据之一。

2 建立中学生社团发展的支持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壮大社团力量

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中学社团的管理和引导。根据我们的访谈和调研,教育主管部门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对社团的态度基本上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处于放任的状态,社团活动搞得好与差,与所在学校的领导或团干部的认识有密切联系,因而有必要在组织方面建立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学社团工作有序发展。此外,关于“中学社团开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都显示,经费不足和指导教师缺乏是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图1、2所示)。

为了促进中学生社团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在指导思想上的支持,更需要学校提供切实的硬件上的支持,包括物质保障支持体系和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对前者来说,学校要对社团直接予以扶持,协调各方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后者来说,主要包括建立选派、聘任指导教师机制,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配和聘用一批热心学生工作、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还可以聘请街道、社区离退休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同时,学生社团本身也可以与社会接轨,主动和企业、街道等单位联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实现社团活动经费社会化,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还应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和发展,在与学校教学管理精神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合理放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

除了学校之外,各级团委应该在中学生社团的发展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在访谈中发现,团委对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并不十分积极,以至于许多社团都是学校为应付上级对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考查而设立的,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虑到中学生在自筹资金、自办团体方面的不成熟,中学生社团的发展就更需要学校的帮助,加上中学生中团员数量占多数,因此,团委在扶持社团发展中是责无旁贷的。借鉴高等院校的做法,中学团委完全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中学生社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3 加强中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将社团发展纳入正轨,促进规范发展

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中学生社团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上,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是社团自身的管理制度问题。其中24%的同学认为是“日常管理薄弱”;另有24%的同学认为是“规章制度不完善”(如图2)。针对这种情况,中学生社团指导者和负责人应精心研究中学生社团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把学生社团纳入学校正常的学生工作管理渠道,以加强社团的规范化管理。

为此,一方面要抓“入口”,制定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社团成立、社团活动、社团财务、社团例会、社团成员权利与义务等做出详尽规定,加强对中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中。在此方面,邵东一中的举措值得学习借鉴,一中学校领导为了促进学生社团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了《邵东一中学生社团章程》等一系列社团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中学生社团的登记注册、社团管理与活动、社团组织机构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从“入口”保证了学生社团的质量。

另一方面要抓“出口”,建立和完善社团评价机制,对学生社团工作任务和管理目标等方面予以考评,并通过量化考评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社团的建设水平。这就要求中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提高对广大中学生的吸引力。对此,邵东一中还推出了“邵东一中星级社团建设方案”,从“出口”方面建立起了对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对社团的科学管理,应根据诸如社团管理、服务水平和社团成员的满意程度等,制定社团建设标准的量化指标,区分出社团的不同等级,从而对社团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监督激励作用。

4 围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开展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质量,避免流于形式

对于社团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健康的兴趣、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上,“参与社团”的同学与“没有参与社团”的同学有较大的差异。前者对社团作用持肯定态度的大都在90%以上;而后者对社团作用持肯定态度的要少得多,大约在70%至80%左右,有的问题甚至在65%。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参加社团的同学对社团的作用有切身的感受,而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仅仅是凭借自身的有限认识得出的,从而显示了参与社团确实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有些同学对社团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了他加入社团组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