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医疗行业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行业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行业的现状

第1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企业 公益性 现状

医疗企业的公益性,是指医疗企业的建立初衷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确保人们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其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我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恢复良好的公益性。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同时兼具着公立性,非福利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在发挥我国医疗卫生公益性中理应发挥主导力量。研究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原因及改进对策,对于正确定位医疗企业社会位置及服务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原因

1.市场经济对医疗企业公益性的弱化作用

在我国施行计划经济时期,卫生政策具有较大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并为维护百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之而来的是医疗企业运行效率低下,逐渐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建设逐渐偏重于经济建设,却忽视了医疗企业这一特殊行业,只是套用普通企业的管理方式加以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企业福利性和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导致现今社会的医疗企业公益性薄弱现象不断加重。

2.医疗企业管理权限的变革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进行医疗企业“管办分开”改革,“管办分开”是指卫生行政管理主体及其主管的医疗企业在“举办”和“监管”的行政管理关系上适度分开的措施。这项措施的施行最初目的是给医疗企业一定的决定权和自,医疗企业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医疗企业内部人员自己管理医疗企业,这样做更适合医疗企业的长期发展。但与之而来的是,医疗企业有了权力便倾向于扩大经济收益,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升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最终促进了医疗企业公益性弱化的结果。

3.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医疗企业的发展需要

根据卫生事业费用统计数据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不断攀升,但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却逐渐减少。这是由于医改前政府是鼓励医疗企业按市场化规律运行的,也就是说鼓励医疗企业自主创收。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企业必须扩大收益自给自足,由此导致医疗企业医生对患者提供“过度服务”、收受药品回扣等腐败现象,医疗企业的公益性相对而言就被忽视了。为了恢复及加强医疗企业的公益性建设,政府强大的后盾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充足的资金补偿作支持,医疗企业的服务成本无法得到合理补偿,医疗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和发展。

二、医疗企业公益性建设的重点

1.坚持文化立院,加强医务人员思想建设

医务人员始终是医疗企业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若要重新建设公益性质显著的医疗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建设,让医疗企业的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医疗企业的存在意义是保障民众基本的医疗需求,让医务人员了解到只有全心全意、“以人为本”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2.合理加强监管力度

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使医疗企业严格履行,将有效地促进医疗企业公益性的恢复。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利用人、财、物等资源,努力用最低的成本完成各项业务活动,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将成为控制医疗企业成本,扩大经济效益,实现医疗企业公益性的重要途径。

3.协调医疗企业和患者之间的利益

不能否认,社会上某些医生为患者多开药,开好药,多做检查来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医生如果没有这些额外收入,其实际收入是很低的,其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是迫使一些医生靠这些方法提高自己收入的一个原因。因此,主观上仅靠思想建设和增加监管,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只能导致医生有苦难言。我们只要靠外力作用,例如增加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等方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三、改善医疗企业公益性建设的对策建议

1.优化服务方式,真正受益于群众

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是切实履行医疗企业的公益性社会责任,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凭借良好的服务方式,能减少诸如排队就医、“老幼病残孕妇”看病困难等现象,让患者们切实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改革给民众带来的实际利益,改变大家普遍不满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

2.改革医疗企业现有收费和支付方式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各种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互关系的有机整体;同样,也体现着不同类别服务项目价格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及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趋于合理等措施改革,有利于降低社会医药总费用。强化和规范医疗企业价格机制和建立科学的收费方式,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到改革付费方式,控制成本费用,有效促进医疗企业公益性实现的目的。

第2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设备;应对策略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的不断发展,医生判断病人病情的望、闻、问、切需要借助高科技的医疗设备来完成。医疗设备虽然没有主观能动性,但高科技医疗设备相比于人类而言,拥有较高的客观性、准确性。鉴于此,我们国家很多医院也不惜花费重金引进了大量的高端医学设备,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医院医疗工作效率,增强对症下药的针对性,从而更好的救死扶伤,服务社会。

但目前许多医院存在着"重引进,轻维护"的错误管理理念,造成医院医疗器械故障频出,同时又由于医院设备科又存在医疗设备维修水平欠佳,医疗设备供应商垄断经营,技术壁垒等原因,造成医疗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医院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该问题必须及时得到解决。

1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大致存在者三种主要的维修模式:

1.1自我维修为主,供应商维修为辅[1] 这种维修模式要求医院设备部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并且拥有较大的工作积极性,能不但学习跟得上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同时,医院管理层必须对设备科加以重视,否则要求设备科能够留住人才简直痴人说梦。

1.2依靠市场,托管维修 通常情况下,市场竞争的确能够降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成本。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前提是,维修技术对于市场的门槛不高,而现代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社会单位维修范围,特别是在供应商实行技术壁垒,以实现垄断的情况下。

1.3供应商维修为主,自我维修为辅 该模式下,医疗设备供应商的主动权过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维修时间限制非常严格,从设备停运到正常运行的时间间隔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而供应商的业务重点往往放在销售环节,对于售后维修往往不太重视,这就导致了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和医院的矛盾。

从以上三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只有放眼整个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将医院、供应商、社会维修机构协同考虑,才能找出真正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窘境的原因。以下在了解医院设备维修三大模式基础上,从医院、供应商、社会维修单位三个角度分析,找出致使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原因。

从医院角度来讲:首先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使得整个医院没有形成维护医疗设备的风气。医疗设备十分精密,只有经常性地进行预防性保养和针对性维护,才能保证设备一直处于高精度的运行状态,同时也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此外,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维护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将自己定位为医院的边缘人员,设备出问题时,只是走走形式检查一下,修不好就直接上报上级,返厂修理。这种工作态度极大的影响了医疗设备维修效率,给医院乃至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当然员工积极性丧失也和医院管理层重视不够有关。

从供应商角度来讲:医疗设备供应商是设备的生产者,消费者(医院)购买的不仅仅是医疗产品,还包括售后服务,为医院提供保养和维护培训以及产品维修是医疗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但国内,大多数设备供应商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这也是影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重要原因。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市场的竞争机制能使得市场中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我国部分医院也在这方面有所尝试,但结果往往令医院管理者不甚满意。原因在于,医疗设备维修的技术和安全门槛过高,利润吸引力不足以是人们越过医疗设备维修的门槛。因此社会上能够承包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社会单位较少,竞争偏小,加之政府对此行业监管不力,该行业市场秩序十分混乱,大多数医院不敢轻易将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医疗器械交给得不到保障的市场。

2针对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的应对策略

通过面对医院设备维修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医院、市场、供应商三个方面,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的解决问题。以下是应对策略:

2.1重视设备维护,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木桶的装水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现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医院设备维护俨然已经成为限制医院提升医疗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短板,医院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医院设备保养、维护和维修的重视,这样才能从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设备维修问题。首先管理者应当通过开会研讨、集中宣传在医院形成一种重视设备保养和维护的风气,防寒于未然,让被动的维修变为主动的维护[2]。其次,应当提升医院维修人员的待遇,明确设备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权利和权益,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调动维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样设备出了小问题,医院内部能够自己解决,不仅节省了时间,为更多病人提供了及时就医的机会,还为医院节省了一大笔维修费用。

2.2约束设备供应商,确保售后服务 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时,不仅要关心医疗设备的性能和价格,也要把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签订购买合同的同时,应当签订相关的售后服务合同。且售后服务应当包括产品使用和维护培训、产品保养和维修讲解以及出现非人为故障时供应商的及时维修。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在售后合同中明确产品维修周期,以免供应商出现推诿现象,造成时间上的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在购买先进医疗设备时,设备维修部门负责人应和财务部一起进行购买,综合考虑产品性能与售后,以免出现设备故障出现后,部门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

2.3降低准入门槛,规范医疗设备维修市场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医疗产品维修市场的形成,为意图进入行业的企业或单位提供便捷的办事流程,同时加大对该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来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3]。此外,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设备维修市场,避免部分维修商家形成垄断经营,以此来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的在市场上能够以正常的价格获得优质的服务,保证维修的时间和质量。

3结论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窘境不是单纯一个原因造成的,医院不够重视、供应商售后不完善,甚至和整个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想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从巨大的沼泽中拉出来,需要医院、政府等多方努力,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医疗设备维修现状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赵运立,韩秀霞.本地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现状与对策[J].科学管理,2012(6):104-106.

第3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摘要:卫生部颁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将社会资本引入医疗卫生行业,这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热议,到底社会资本引入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它能否被公众认可,能否切实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本人对此进行了分析,相信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资本; 医疗卫生行业; 民营医院现状

1 导语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在万众期等中新医改终于出台了。新医改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些无疑都是令人振奋的,其中新医改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感慨颇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2 社会资本引入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其实所谓的社会资本引入医疗卫生行业也就是鼓励民营医院的兴办来缓解公立医院就医难的问题.那到底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如何呢?目前国家虽然有了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民营医院的发展起步较晚,加之社会对民营医院认识上的误区和相关政策的不尽完善,应该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竞争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表现为民营医院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又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可以说,民营医院现在是在美好的前景中曲折地发展着。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0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各级民营医院1477所,占全国医院总数(17844所)的8%,中外合资合作医院200多家,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已超过500家.与公立医院相比,他们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化、市场开拓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等优势,以其“简、便、廉”的特色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多层次的就医需求,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有四大特点:一是民营医院规模偏小,所占医疗市场比例很小,在医院整体水平上还不能与公立医院抗衡,只是“有益补充”而远未形成“共同发展、平等竞争”;二是民营医院资金、技术跟不上,在管理制度上,科学化、规范化明显不足,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经验;三是民营医院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及沿海地区民营医院的数量、规模、经营状况等方面均要好于中西部地区;四是民营医院的发展面临空前大好的政策环境,激烈竞争的时期已经到来,医疗市场将呈现公有制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中外合资医院“三分天下”的态势,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3 关于“社会资本引入医疗卫生行业”能否真正缓解就医难的疑问

新医改后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议,而关于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条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的认为这一举措能够有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形成与公立医院相抗衡的局面,从而起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而有的则认为民营医院尚未深入人心,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人们对其还持怀疑态度,导致对缓解公立医院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不了很大作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人们到底对民营医院存在哪些担扰?

3.1 民营医院技术设施跟不上.由于民营医院是个人或集团投资,所以在资金链上和公立医院是没法比的,由于资金不充足,所以对先进的医疗设备配置不足,有些设备甚至过于陈旧,更是由于资金短缺也吸引不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和变动较为频繁,这些都直接限制了民营医院的治疗效果.

3.2 民营医院医师过于追逐利益导致诱导需求严重.虽然这是一些医院的普遍现象,在公立医院也不时存在,但民营医院毕竟是以营利为目的,再加上相关管理不规范,所以诱导需求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是增加了其心理负担。

3.3 民营医院医生技术不过硬导致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特别是一些妇产科、整形专科等,由于监管疏忽的原因,一些医师甚至根本就没有取得过相应的执业资质就被肆意渲染炒作,因此医疗事故也屡见不鲜,人民群众往往不能放心入院,只能选那些声誉较好的公立医院.

3.4 民营医院的发展自身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表现在如下方面:

3.4.1 医疗行业是一项长期投资而且所需资金量大,并且不能快速收回成本,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医疗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以至于有很多人不愿意投资或者投资规模较小,这也是民营医院规模一直发展不大的一个原因,这也限制了它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3.4.2 民营医院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民营医院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主要会建在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则无人问津,而农村地区则恰恰是看病难看病贵集中的地区,所以至少民营医院对农村地区的这一难题是缓解不了的;另一方面,即使在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民营医院的医疗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端人群,如一些贵族医院等,很多民营医院有VIP会员,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对于急需医疗资源的广大平民群体来说也起不到什么缓解作用.

3.4.3 民营资本进入的一些科类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大多是一些无关生死悠关的科目,如五官科、整形科、妇科等等,而且这些科目过于集中,大有供过于求之态势,像一些生死悠关的重大科目如心脏、脑、神经等科目由于难度大、风险高则很少有人问津,人们只能去拥挤的大医院.

综上所述,我认为就目前的形势来说,社会资本的进入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对缓解公立医院的看病难问题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总之,政府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民营医院也要做大做强,去除为社会所不认可的一些诟病,努力向国外民营医院的一些典型学习,好好探究其成功之道,相信民营医院的明天会更好,真正使社会资本的进入能够缓解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曹文军. 走进民营医疗系列报道(六) 民营医院:在挣扎中前行[J].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3,(07) .

第4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疗风险 管理医疗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

(一)医疗风险管理国外现状

医疗风险管理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词汇,人们对此并没有很多认识和相关经验,所以问题出现后实施对策相对比较困难。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对于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医疗风险管理基本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在国外医疗风险管理较为显著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积极参与,政府组织专门的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二是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不断的完善这医疗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主要在管理上有了硬性明确的规定,对医疗上出现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三是信息化管理的推广,现如今,国外通过信息网不断的将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普及、全球化、规范化,从而使得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医疗风险管理国内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中国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晚,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方法普及力度不够等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管理意识并没有提高,很多地区根本并不重视医疗风险管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引导和培训。所以,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在国内的规范化仍然需要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付诸更多的努力。从图1表明,在医疗活动交易过程中,“治疗/康复生物/制药”不管是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额方面都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由此可见,医疗风险管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相关现状分析总结,有如下几点:

1.意识层面低

一个行业制度的推广是需要人们在形成一种意识后,不断的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个行业的制度管理才能巩固。通过国内医疗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中国并未形成独立专门的机构去管理在医疗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一停留在解决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层面上,所以人们在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层面上仍有待提高。

2.信息化缺陷

很多行业都有着全面规范的安全系统去维护,然而在医疗风险管理这个行业,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国家并没有对这个行业设定完善的病人安全报告系统,卫生部门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病患的全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缺陷就会导致在风险评估时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在医疗活动中给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3.管理力度匮乏

医疗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宏观知识也需要细节操作,只有将宏观知识和细节操作二者相结合,才能使管理制度规范化。然而通过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表明,在医疗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人们只注重宏观知识而缺乏对医疗管理的细节操作,并且相关部门在管理方面的预控措施十分有限,总是停留在事后总结的阶段,这导致医疗风险管理执行更为困难。

4.风险意识弱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医疗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考验。由于相关机构培训的不到位,低级医疗事故在年轻的医务人员中屡见不鲜。因此,有关部门仍需要加强对医疗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解决医疗风险管理现有问题可行对策

(一)政府深化医疗机构风险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风险管理,以保障病人的安全问题为首要任务,政府就需要加大力度在政策上规范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的组织专家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树立其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处理能力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制定风险管理预期值、逐步落实医疗措施、不断深化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之后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提供参照支持。如此下来风险管理就可以不断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图1 医疗器械安全分析

(二)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各种风险防控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医疗行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和拟定风险管理目标的此类信息系统,并将信息规范化、全球化、透明化是目前在医疗风险管理方面首当其冲的要务。医务人员和卫生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第一时间了解病患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三)普及医疗责任保险

通过各种医疗事故表明,很多纠纷的产生最大因素是在治疗经费上。因此为了降低此类纠纷的产生,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迫在眉睫。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第三方保障,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保险,倡导人们平时注重此类问题,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和病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冲击。随着近几年的医疗风险管理政策的普及,城市的医疗保险投资逐渐上增,人们的第三方保障意识正在逐渐的增强。

(四)深化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盈利性的目的,其首要任务往往不是解决病患的困扰,而是以自身的盈利为目的,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道德抛掷脑后,一味的最求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问题的解决制造了很多麻烦。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医疗机构可定期的进行抽查,提升医患间的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疗风险。

(五)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

在经过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医务人员的意识强化等各方面努力后,提升风险预控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小组对风险分析和评价后作出安全全面的判断。例如,可以通过了解事故发生频率和地点乃至影响范围,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冲击率。并且,在医疗器械上的使用也是需要进一步控制,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在救治过程中的医疗器械可以正常使用。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遏制风险发生最好的方式。

图2 医疗行业风险控制体系

三、结语

逐步建立完善的系统、政府深化医疗机构意识、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深化医务人员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预控风险管理能力等是针对目前医疗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医疗风险管理的方法,强化政府积极参与意识,只有政府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的倡导医疗机构去实施操作。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从发现医疗风险管理上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使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第5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创立自主品牌

黄祖清跟朋友合伙开了个中小型的医疗设备公司。今年是他在这个行业里的第11个年头了。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刚回到公司。“忙死了,今天上午一个标,明天又一个标,只有抽出下午的时间接受采访,不然得等到三天后才有空。”黄祖清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道。记者跟着他来到了办公室,坐定才两分钟,就有电话打进来,他看了一下来电显示,犹豫了一下,估计是重要客户,对我们说道:“我先接个电话啊。”说着就拿起了手机贴在耳边。一分钟后,采访开始,他是个爽快而健谈的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黄祖清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的我还是江西省的公务员,这份工作虽然安稳但是工资不理想,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过得实在有些紧巴,所以就出来闯闯了。刚出来嘛,没有资源,只能从销售干起,后来在医疗器械行业做一线销售,没想到这一行一干就是10年。”

“我之前是给人做销售的,现在要创立自己的品牌,要从‘奶妈’变成‘亲妈’。”说完黄祖清忍不住大笑起来。

做商人就要讲信誉

记者在黄祖清的医疗器械公司网站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本公司低调务实,不喜欢喊空口号,优秀员工满三年就可享有公司股份。这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一家刚创业的小公司,内部管理怎会引入股份制这样的先进理念呢?

对于这个问题,黄祖清回答道:“员工跟着你这个老板,你就要对他负责,做商人,不就要讲究信誉嘛。我们公司还给员工安排了住房,虽然只是集体宿舍,但也可以遮风避雨,去外面租房子,最少也要五六百块钱。我们公司有个做销售的姑娘,从公司招第一批员工开始就跟着我们干,三年多了,做的非常出色,我就给了她3.5%的公司股份。还有个做研发的小伙子,虽然才来一年多,但有专长,工作非常敬业,我也给他3%的股份。”

“你对手下的人不好,谁还愿意跟着你,你说是不?”黄祖清摊着双手,认真地解释道。

民族品牌也要站起来

在医疗器械行业一线也跑了十来年了,黄祖清在谈到行业现状时说道:“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内还做不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大多都是国外品牌医疗器械的,很少有自创品牌、自主研发的。再就是现在国内大部分厂家,制造的机械不具备实用价值,效果也不行,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弄虚作假,造成许多医院对国产医疗器械的不信任,不愿采购。这就难怪国内品牌受歧视嘛!”

第6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92-02

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方便病人获得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处置的保障。随着医学进步,信息技术、各种研究成果尤其是基因工程逐步应用,医疗卫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将迅速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将对疾病控制、预防、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卫生管理与改革等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同时IT技术、设备性能的提高,价格降低,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逐步形成,信息化已成为卫生管理与服务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

1 信息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对卫生医学人才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1.1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1.1 医院信息化

2012年对全国3765家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资料,以费用和管理为中心的全院网络化系统应用已经超过80%。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已经得到快速的应用和发展,LIS系统占39.14%,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5.04%,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占32.99%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突出的医院,电子病历、全院PACS,移动、无线、PDA、平板电脑、RFID、万兆网络、服务器集群等先进的系统和先进的IT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1.1.2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构架由四个方面组成:疾病监测、公共卫生监测、医疗救治、指挥决策。

疾病监测系统 覆盖范围包括疾病控制中心,医疗和其他报告机构。其中包括了常规疫情报告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等。实现了日报、周报、旬报、季报和年报。准确性高,资料全、便于分析。

公共卫生监督信息系统 覆盖范围包括国家、省、市、县卫生监督中心。

妇幼保健信息体系 目前主要是医疗卫生服务与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1.1.3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主要有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分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分系统及医疗保健接口、双向转诊接口、上传数据接口。核心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到2012年底,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卡通”建设

1.1.4 区域卫生系统

建立社区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

多数省份已建立起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平台。

1.2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卫生部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未来几年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的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

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50%的人口办理健康卡和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 健康档案。

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就诊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

1.3 医疗行业人才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医药卫生人才提出了“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各类医药卫生院校普遍开设卫生信息化相关课程,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并列入岗位技术达标考核”的要求。

2 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以Windows Xp/win7、Office2003/2010为教学平台,教学内容以满足办公应用为基础。使学生具有以计算机为工具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不能与卫生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由于存在地域的差异,入学新生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授课教师均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不懂医学知识,未受过相关医学信息的教育。对卫生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了解甚少。

在医学类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一直以来在各专业的建设中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学校对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3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革的设想

医学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对医疗保健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存储、获取、共享和使用的或是为医用通讯交流和决策而服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信息技术的范围很广泛,涵盖医学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的IT技术。根据国际攻学教育组织(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定义,医学院对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培养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进行交流。因些,医学类院校的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技术的教学,包括 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二是临床信息系统及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

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能满足第一方面的教学要求,为使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现有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对攻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

3.1 师资队伍的建设

选送授课教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师资培训。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相关科室了解、学习有关卫生信息化系统的组成、软件使用,充分认识现有卫生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聘请相关软件的开发人员进行讲座,以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3.2 分层次、分模块教学

针对现有各专业信息技术学时有限的情况,入学后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考试合格的直接获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成绩及学分。并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考试不合格的先修完《计算机应用基础》后再转入《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

由于《医学信息技术》覆盖了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各个分支,包括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社区卫生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区域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可将《医学信息技术》分为若干模块,在对学生授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重点教学,其余模块作为了解性介绍。

3.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对现有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做出相应调整,增加适当的学时以满足《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制定更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学习信息化应用中相应模块。

3.5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现在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课件、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方式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

建立模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公共卫生与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

同时建立其它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学习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4 结束语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对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医药卫生知识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M],2011.

[2] 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 2011.

[3] 方之瑜.论高等院校医学生医学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29-32.

第7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医德医风;现状;管理

1医改形势下医院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医院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也要寻求效益、追求效益。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使这种“务实”的价值取向对年轻医生甚至是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精神带来不小的撼动。个别的医务人员对医改政策缺乏理性认识,只顾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形成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1.1医疗卫生政策对医院职业道德现状的影响

公立医院在行政管理中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仅仅给予差额拨款补助,源于政府的经费支撑过少,造成医院必须通过自给自足、必须追求效益方能维持自身运营。因此,医院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也是采取绩效考核方式,对于部分医务人员来说,在追求收入的同时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

1.2市场经济大环境对医院职业道德现状的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一夜暴富甚至不劳而获现象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各行各业中均出现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人群。而医疗行业相对来说则是“高风险、高付出、低回报”行业,有少数的医务工作者在这种环境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对医术的追求,而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谋取个人私利,把医患关系仅仅看成是买卖关系,从中牟利,忽视了对高尚医德的追求。

1.3社会舆论对医院职业道德现状的影响

当前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对医疗事件的报道中有失公允,通过夸大院方过失来吸引读者,忽视了医学本身的局限性,从而误导了群众对于医院、医疗工作者的看法,形成了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医生处于自我保护,在行医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患者少了担当,不敢冒风险救治。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十分强调医德修养。明代裴一中在《言医序》中写下: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2.1医疗职业的自身要求

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医疗行业面对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生死攸关,意义重大。医生的职业道德就是关心爱护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并且承担竭尽全力抢救病人生命,促进和恢复病人健康的社会义务。

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强调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仅是空谈,而是切切实实的落实在每一次诊疗过程中,落实在面对每一位患者时。

2.3重塑医院形象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大量私有资本涌入医疗市场,对公立医院形成冲击,而患者对医院的选择标准,不仅仅停留在合理的价格,精湛的技术,还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由于医疗活动本身存在的风险性,将良好的医德医风贯穿在患者整个的寻医问药过程中,不仅仅能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与支持,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3构建医德医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3.1构建思想教育机制

思想教育也称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发展的动力,必须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顺利发展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是领导班子要加强带头学习和自我教育,做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模范,二是树立典型,扶正压邪,弘扬正气,打击不正之风,定期对全体党员群众敲响警钟,三是要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3.2构建服务机制

构建提升医疗卫生信用的服务体制,就是要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个核心,形成一个人人重视服务质量、人人自觉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服务赢得竞争优势和效益,以服务促进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形成这样一种内部机制。

3.3构建管理机制

医德医风问题,归根结底是医院的管理问题,营造良好医德医风,塑造医疗卫生形象,管理是关键。目前存在的一些医务人员信誉不好,很大程度上与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打造自己的医疗信用,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管理机制,首先是转变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其次是树立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效益,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将医院当作学习型组织,将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即对员工知识、能力、责任心、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开发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云.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3(10).

第8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医疗行业 应用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主要是指冷藏冷冻类药品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药品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保温车、冷藏车、冷库容量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医疗行业的冷链物流缺乏有执行力的监管机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管理做出了分析。

1.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现状

医药产品作为关系到民生的商品,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遵循的主要操作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1。现今,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一是自营冷链管理模式。二是医药企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在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环节已经具有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我国医药产品在储存和运输环节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冷藏冷冻类药品,在其冷链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断链”的现象,影响了药品的最终使用质量。

1.2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冷链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亟待加强2。其一是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营过程中,我国药品的冷链检测还接近于空白;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在努力构建医药行业的冷链物流标准,并已颁布了《GMP》、《GSP》、《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或者规范,但是关于冷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可操作的统一标准。二是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区域性分布较明显。三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冷链技术应用范围狭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医药冷链物流合作机制不健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介入少。五是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2.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的管理措施

2.1完善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的制度和标准

构建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推进医药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制定工作,完善医疗行业在冷链物流流程中的操作规范的制定,使医药冷链物流整个流程都有据可依;同时明确医药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参与主体,明确其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使企业能够自觉遵守冷链物流各项标准,协调好各方利益,提升社会医药冷链物流意识。

2.2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

我国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冷藏技术,运输过程中温度监控技术等还相对缺乏,导致医药产品的冷链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我国的冷藏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快在冷链技术方面的革新,发展并使用现代化的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如RFID技术、GPS技术等,同时要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为冷藏药品的冷链运输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

2.3建立和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主要涉及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医院终端等环节的冷链管理;医药冷链物流安全监控必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医药生产、贮存、运输、临床使用等环节建立集成化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实现医药产品安全监控的透明性与可追溯性,实施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全程温度控制,跟踪医药产品流向,动态监控冷藏车的使用,连接全国的需求信息和连锁经营网络,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

2.4加快培养医药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

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是一个多学科、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运输、临床应用等各个冷链物流环节的管理。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冷链物流运营培养出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的、对冷链物流和医疗行业均有所认识的综合性的物流人才。可以对医药冷链物流员工进行培训,以此保证其能够胜任医疗冷链物流管理的工作,最后还要建立起完善的针对医药冷链物流人才的薪酬福利系统,增强企业对这些专业人才的控制力,减少人才的流失。

3.冷链物流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管理评价

医疗行业实施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患者需求、保证冷链物资质量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对冷链各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得冷藏药品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冷库储存、低温运输到冷链销售整个的冷链过程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对医疗行业冷链物流应用管理的效率进行评价,其评价所要遵循的原则及评价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就必须以上述医药冷链物流目标作为基础。

平衡计分卡(BSC, Balanced Score Card)是从财务、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学习和成长等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3。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要建立实现企业战略指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的战略得到有效执行。

4.结论

为了促进我国医疗行业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应在保障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冷链物流的相关技术,构建医药冷链物流管理的服务平台,培养冷链物流管理的相关人才,加快冷链物流的市场化进程,并利用冷链物流的管理评价来反馈管理的合理性、实效性,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医疗行业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实现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丹荣等援 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疫苗冷链检测系统[J]技术报告,2008,9:38.

第9篇:医疗行业的现状范文

2017年SEM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总体样本概况

这一次,我们回收了1363份有效问卷,这个样本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个行业的情况。

其中男女总比例为2:1,SEM行业中男女数量差异不会太大,但男性数量还是占优势,占总体三分之一。

而值得关注的是,女性从业人员中,有2/3是乙方人员。

学历上,SEM从业人员以大专和全日制本科人员为主,分别占总体46%和37%。虽然有少数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但与互联网其他领域相比,从业的学历门槛偏低。

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整个广东省)人员加起来占了总体将近一半,其中广东省最多,其次是北京、上海。

二、甲方调研报告

1)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研的人群,在从业时长上,每个年龄段覆盖都比较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业2年以内的人群中,我们发现有11%是30岁以上,这也说明了有一部分人是在30岁左右及以后才开始进入SEM行业。而这部分30岁半路出家的SEMer中,有59%为一线专员。可见SEM行业对于入行的人员包容性较强,无太多门槛。

尽管2017年医疗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大降温,但从业人员仍高居榜首。只是相对2017年医疗行业一枝独秀的状况,今年医疗行业的整体占比下降了很多,从35.54%将至24.05%。而教育行业人数有了较大提升,紧随其后占据人口第二大行业的位置。

2)薪酬篇(你们最想看的PART)

甲方人员平均薪资为6695.14元,这是基于上方样本情况得出的总体数据。而薪资高于6K的人员,仅占总体的25%。如果你的薪资是6000元,那么你已经打败全国75%的SEMer。

平均薪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行业,平均值为8187.50元;最低的是医疗行业,平均值为6152.08元。

从薪资端占比来看,4K-8K这两段薪资段其实在各个行业(除了金融行业)中占比都差不多是50%,区别较大的是4K以下和10K以上的部分。2.5-4K段占比最大的为建材家居行业,其次是其他和医疗行业;而10K以上占比最大的,是金融行业,其次是电商行业紧随其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游戏行业和旅游行业样本量低于15,数据不具备代表性,就没有放在图表中。但数据结果可以透露,游戏和旅游两大行业此次调研中,平均薪资分别是7475元和7454.55元。

由此看来,金融、电商、游戏、旅游,四个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

从地域来看,北京平均薪资水平领跑全国,上海紧随其后。而广东的薪资并未像北上广的名头那样跻身前三,而是落后于四川、福建和浙江,仅排名第六。

从薪资段来看,万元户除了北京、上海占比较高,山东没有,在其他省份的占比都比较接近。而4K以下的薪资段在各地域之间则有较大的差异:北京、上海、福建最少,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占比最多。

另外,河北、湖北、辽宁、云南、天津、重庆由于样本较少,数据不具参考性,所以未列入比较。

SEMer薪资与从业年限呈明显的正相关,即从业年限越长,薪资越高。但令人惊奇的是,5年以上资历的SEMer还存在4K以下的薪水,可以推断在SEM行业中,薪资除了年限,更多与实际能力和地域有关。

从每年平均薪资来看,2年和5年是涨薪幅度较大的两个节点。

3)行业差异篇

2017年对于SEMer来说是变化重大的一年,因为年中的一些事故,导致政策调整,广告位减少。

在竞价推广政策调整之后,项目遭受灭顶之灾的比重最大的是游戏、金融,其次才是医疗;受影响较大,淘汰了一批中小竞争者的占比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医疗、旅游和金融行业;所有行业普遍存在调整后竞价成本提高的现象;相比之下,能独善其身的行业是游戏和生活服务。

其中,游戏行业因其内容的多样性,在政策调整中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主要与游戏性质有关。

团队平均人数最多的行业,毋庸置疑是医疗行业,平均团队人数为4.4人,69%的医疗团队有4个人以上。而稍次之的是旅游、金融、婚纱摄影和招商加盟,平均团队人数在3人以上。平均团队人数低于2的,只有除上榜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金融行业平均投放预算最高,其中日均预算万元以上账户占比高达50%;医疗和旅游行业日均预算万元以上账户占行业40%。而电商行业的日预算分布非常均匀,万元以上账户的占比相对不多,但薪资偏高,可见薪资和账户预算并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而账户数量上,旅游行业和医疗行业中,超过半数团队有6个以上账户。生活服务、建材家居和其他行业1个账户占比相对较大,在这三个行业以外的行业中,2个及以上账户数更加普遍,而游戏行业最少有两个账户。

而各个行业在咨询工具的选择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医疗行业过半机构选择商务通,而53客服在婚纱摄影行业也有压倒性的优势。教育行业对咨询工具的选择比较多样化,各工具分布较均衡。除了医疗、婚纱摄影,和分布比较均匀的教育、游戏行业,百度商桥在余下的行业中,都占据相当比重,尤其是建材家居和其他行业。而营销QQ在游戏、金融和旅游行业中,受到的青睐对于余下的行业。

3)SEMer工作内容

此次调研数据是在今年年初收集的,当时的绝大部分SEMer对于信息流广告还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但是观察如今信息流广告对我们工作的渗透,相信如今摸索中的比例会有所扩大,而对信息流0基础的比例会持续缩小。而推广对象上,80%的SEMer是以网站着陆页为主,仅20%人员工作中涉及到了APP推广。

在SEO方面,超过六成SEMer对SEO有点基础,而21%的SEMer可以同时胜任SEOer的工作。对SEO无基础的SEMer是绝对的少数派。

除了搜索引擎渠道之外,今日头条、腾讯社交广告(广点通和微信朋友圈)以及联盟类DSP是SEMer工作中涉及到最多的媒体。仅7%的SEMer工作中未涉及到除搜索意外的渠道,可见渠道多元化和整合营销已然是数字营销非常明显的趋势,而多接触推广媒体,也是SEMer的必然方向之一。

而未来一年内,SEMer最看好营销渠道,首先认同度最高的当然是SEM搜索引擎推广渠道,其次是信息流/DSP广告,另一个认同度较高的营销渠道是自媒体营销。这三个方向,一个是SEMer老本行,一个是新兴移动数字广告形式,另一个迎合了如今内容营销的大趋势。而SEO、社会化媒体等昔日PC时代举足轻重的营销渠道,认同度逐渐式微。

4)SEM投放偏好

百度在现有投放的搜索引擎媒体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仅2.51%的企业没有投放百度竞价。而搜狗已经赶超360,以微弱优势占据第二位置。神马的投放占比已过半。而谷歌由于国内政策原因,暂时只能是极少数派。

在匹配方式上,最受欢迎的是短语匹配,收到了六成从业者的青睐。广泛匹配这种高端玩家的玩法,显然不适合大多数人。而随着长尾理论的推出和渗透,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从业者选择精确匹配。另有12%的从业者选择分匹配模式出价。

使用调价软件的从业者接近6成,而调价软件的市场大部分被百度的系统自带免费工具(排名倾向出价模式等)占据。付费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一次是品众和RANK,博雅立方、艾德思奇和一些小而美的品牌在争夺剩余的8%市场。

5)SEMer职业满意度与发展规划

SEMer超过一般人无近期跳槽意愿。而所有甲方人员的跳槽方向上,将近5承认选择继续待在同行业甲方公司,36%选择其他行业的甲方公司,仅13%的人员想要跳槽至乙方。

而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上,甲方人员的选择呈多样化:超过四分之一的SEMer选择向营销或运营的岗位发展;三成SEMer计划学习其他数字营销领域知识,横向扩充知识面。决定未来改行,离开数字营销领域的人,仅占1%,说明从业者们对于数字营销领域已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

6)SEMer成长现状

百度认证是目前国内SEM唯一具备一定含金量和权威性的职业认证(谷歌也有认证,但是在国内谷歌Adwords认证的用处远不如谷歌自家的GA分析师认证,而GA分析师偏向网站分析)。目前行业持证上岗的人员不多,仅占19%,而35%人员近期有认证需求。

大家目前最想提升的能力是数据分析,其次是投放策略把控能力。

而对于自我提升,大家更喜欢的方式是通过关注相关公众号以及线上的视频课程,另外还有通过行业的社群进行讨论。

对于付费课程的态度,超过九成人员愿意为提升技能而付费,其中37%的从业者表示只要课程有价值,不会太在意课程价格。

三、乙方人员调研报告

1)乙方样本情况

此次乙方一共回收365份有效问卷,其中来自百度体系的人员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员,是来自广告公司。

从公司类型上看,各类公司分布较均衡,其中区域商人数略占优势。

从业年限上,2年以内萌新占大多数,其中1年与2年人士人数相当。而71%的乙方人员为一线专员。

2)薪资篇

乙方人员的平均薪资为5886.99元,相比甲方的6695.14元,略低一些 。其中,薪资高于6K的人员占总体的33%,较甲方的25%要高出一些。可见,甲方人员薪资的差距较大,而乙方的薪资分布相对更集中。

国内四大媒体平台中,百度平均薪资最高,搜狗薪资高过360,神马和谷歌平台样本数偏少,未超过10人,结果不具参考意义。

第三方公司薪资比媒体方普遍更高。

媒体直营分公司与KA商薪资水平相当,在乙方公司类型中占优势,广告公司次之,但与前两者相差不大。区域薪资与前三者有一定差距,但区域覆盖了大量二三线城市,不同于分公司、KA集中在一线城市,平均薪资有差距是必然。

不同于甲方的是,对于乙方人员来货,工作前三年,每年薪资都会有稳定在千元左右的增长,但是在第五个年头会有突破性的上涨。乙方人员可谓酒越陈越香,需要经验和资历的积累。

3)职业满意度与规划

乙方跳槽意愿的比例,与甲方出奇地一致,都是对半分,而不跳槽略胜于跳槽。在跳槽方向上,超过六成的乙方人员准备转向甲方公司,仅24%愿意继续从事乙方优化。

而对比上下图,我们发现发展方向上,愿意继续在乙方的比例有45%,远高于跳槽方向中的24%。我们猜测,乙方人员对于乙方从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认同的,只是基于当下的工作情况来说,他们倾向于认为甲方的工作会更加舒适。

4)乙方发展现状与成长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