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短期投资的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期投资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短期投资的优势

第1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思考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新的金融现象也不断的涌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原有的旧会计准则难以对复杂的金融商品进行规范,为适应新的要求,财政部制定了新的金融资产会计准则,新的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但我国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的比较

(一)基本概念不同

200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企业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通过概念对比,可以看出新准则中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定义的概念更注重描述该类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并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分类保持一致,而短期投资则是根据企业的自身,即从管理当局的持有意图和准备持有的期限上进行划分并对其进行定义的,这样旧准则并不能真实反映短期投资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而新准则则加强了对公允价值的考核,因而显得更加谨慎。

(二)对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

新准则计量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入账,相关的交易税费,如税金、手续费,佣金等,在发生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原投资中短期投资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为企业取得短期投资时所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证券的买价、税金、手续费和经纪人的佣金等相关费用。可以看出新准则把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旧准则则将交易成本计入短期投资的初始成本。

(三)对购买后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和利息的处理不同

新准则把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确认为投资收益,而原投资准则把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在实际收到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当然,对于新旧准则而言,原已计入应收项目的都要除外。

(四)资产负债表日的计价方法不同

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因公允价值金额变动引起的公允价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在旧准则中规定了,企业所持有的短期投资在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来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应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如果短期投资增值则不作会计处理。

(五)出售时的处理不同

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其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短期投资时,如果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应将获得的处置收入与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或损失,如果不同时结转计提的跌价准备,应将获得的处置收入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处置差额均作为投资收益处理。不同的是,对原先已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还应当同时予以结转,计入“投资收益”账户。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的特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模式。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特点,采用这种计价模式就很合适,因为在活跃的二级市场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如果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出售,为了客观反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差价给企业损益造成的影响,新准则就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用来核算这种其实尚未真正实现却在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下形成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一个进步,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也为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方法和保障。也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实施的难点及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及对策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一是由于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取得,需要会计人员的估算和验证,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增加了企业会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及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二是公允价值很容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由此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易确定且在同一报告期内公允价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而新会计准则却要求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日须按市价作为公允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且将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列为当期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不断波动会导致企业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大幅度波动,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三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加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波动性,公允价值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运用范围较大,不仅反映在初始计量中,而且在后续计量中也有所要求,因此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化都将在损益表中反映,这直接导致金融企业财务报告的波动性,它既可能创造高额的利润,也会在大盘震荡中大幅缩水,这将极可能的引起市场对企业价值的错误判断。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企业应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不易获取和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避免选择公允价值变动过于频繁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以减轻由于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动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增加、损益波动以及对财务报表中相关财务比率的影响。其次要加强对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避免出现计量的价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尽量使用公允价值,还要增加使用客观的证据,防止个人的操控。针对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利润大幅波动的问题,有研究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资,无论是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算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损益都是非主营的。所以上市公司在谋求投资收益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对主营业务的发展。上市公司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目光,注意保持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推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上体现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的控制与披露,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不确定性的程度,提取相应的风险准备。

(二)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新旧准则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首次执行日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进行追溯调整。但是准则并未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应计入哪一明细科目做出规定。虽然这个问题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对拥有大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企业而言,不同的处理方式将带来的影响就很大。新会计准则的详细的规定为,在首次执行日,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资产,应当在首次执行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科目下,可以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在新旧准则衔接时,应将对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追溯调整。那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到底是应该计入“成本”明细还是“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这个问题没有被重视,但是实践中,这个决策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很多的企业,特别是对于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却是非常重要。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是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的“成本”明细科目还是“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将会影响到出售业务时处理的繁简程度。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之间差额分别计入不同明细科目下的区别: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下时,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照新准则规定,应该将原计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通常我们都会理解,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科目的金额就应该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因此在出售金融资产时的第二笔分录处理时,直接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科目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这种方法,概念清楚,符合准则的界定。但是,会计处理比较复杂,需要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下再增设三级科目,才能够正确结转出变动金额,每次处理出售业务时均进行两次加权平均(一次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一次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对于业务量非常大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而言,数据处理量增加一倍,为业务处理带来很多不便。而且,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进行如此处理会重复计算了损益,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值已在首次执行日进行了追溯调整,计入了未分配利润。

如果把差额计入“成本”明细科目,此时,就可以将原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金额直接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直接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这样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工作量也将大大减少。但是,这种方式仍有缺陷,计入“成本”明细科目下,会计处理会变得相对简单,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金额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也会相对应,关系十分明了。但“成本”就是“成本”,“变动”就是“变动”,不能相互结转。而且除首次执行日追溯调整外,在每年结转时都需要将上年末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成本”,从而也导致了概念的模糊不清。

如果完全依照新准则的字面规定,公司在这两种方案中也很难做出决策,在实践中,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现在有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即在首次执行新准则时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这时候,贷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等于期末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减去期初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这个算式计算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额即为本期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这一金额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因为价格变动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二是因为出售而结转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因此,在这种做法中这两种方法下企业的损益情况相同,只是“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科目下金额有所不同。不过,这点差别并不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偏差,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较多的企业,可以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既能够确保信息有效的披露又能减少工作量,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总之,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顺应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同时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但从会计准则的趋同来看,《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还将遇到某些问题和困难,需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中级会计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匡丽.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之比较[J].科技信息,2007(15).

第2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资金问题是头等大事。要想企业长久发展,就必须确保资金有所保障,谨慎处理企业的财务问题。对于资金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其风险、报酬、利息率、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一个企业的运作从资金投入开始,进入资金的循环,最后资金的输出,每一个细节都得考虑周到。资金投放前期,对于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做出决策,在看到预期的回报时,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一般而言,回报越大,风险越大,回报越小,风险越小,不能只顾结果,不计风险。同时还要考虑到资金的利息率、利息等问题,合理地安排资金,达到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的。企业的资金可以投资于不同的项目,而不同的项目又会得到不同的报酬,同时伴随着不同的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同,需求的程度也不同。资金会从报酬低的项目转移到报酬高的项目,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此期间要弄清楚资金的发生时间与发生的方向,什么时候投入,什么时候收回,资金是投放了还是收回了,进而计算出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地使用资金,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如果处理不当,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如果资金是贷款而来的,还要意识到利息的问题,利息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是资金使用者为从资金所有者手中得到资金暂时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利息是资金使用的价格。利率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做好对利息的处理问题,了解利率的概念和其决定因素,进而做好财务决策。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一个企业的运营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资金不足时,企业就得进行资金的筹集。筹集资金的来源、方式不同,则筹集成本也就不同,从而伴随的风险也就不同。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会增加企业的风险,风险小的筹资方式又会有比较高的资金成本。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正确判断风险与资金成本的问题,权衡二者,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放到项目中去,从而产生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其中,投资决策分为短期投资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两种。短期投资主要是指流动资产的投资,如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存货等。短期投资流动性强,收益小,风险也小。所以,当企业对某一具体项目投资时,应考虑报酬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长期投资主要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当企业盈利了,利润怎样分配,这便产生了股票分配决策。在进行股利分配时,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兼顾企业的发展,合理进行分配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要把三个内容联系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进而处理好企业的财务问题。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组织

第3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摘 要 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新准则中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对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资产减值旧准则在准备提取和冲回方面,企业有很大的自我调节余地,这实际上给予了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机会。新准则有效防止了利用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手段。本文将主要研究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的改进对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影响。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准则 盈余管理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所以它的颁布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新准则相对旧准则的优势

新准则进一步确定了资产减值的范围。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如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和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资产的减值适用其他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

新准则明确了计提时间和判断依据。我国原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固定资产,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新准则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会计期末,企业应核查是否存在固定资产可能己经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新准则明确了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方法。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并详细规定了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何确定。这样的规定为资产减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且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

新准则提出资产组的概念。新减值准备准则规定: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合确定资产减值。

综上可知,新准则的颁布降低了上市公司粉饰报表、操作利润的可能性。

二、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确认条件不够明确。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千差万别,准则不可能列出判断资产减值的所有迹象,所以对于准则所列出的若干迹象来要求企业根据这些迹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职业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这些迹象本身来看,有的过于笼统,比如判断资产减值的第一个条件是市价的跌幅明显高于预计的下跌,“明显高于”的界限就需要依据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法律、市场、技术的变化来判断,资料十分不易取得,对于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怎样处理,现行准则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资产减值计量标准有的不够明确。确认条件只是列举出可能发生减值的若干迹象,最终判断资产是否减值要判断其账面价值是否低于可收回金额(成本是否低于可变现价值),按账面价值成本低于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部分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是减值的计量标准,它的确定非常重要。但现行准则只给出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如何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没有全面、系统地说明。这对某些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的资产(如长期资产)在实务操作上带来很大困难。

最后,转回规定的不一致性容易导致盈余管理。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通道,因为新准则并未明确针对存货、短期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能否冲回的问题。对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金融资产、递延税项资产和雇员福利资产以及特殊行业的资产也排除在准则适用范围之外,这些资产已计提的减值损失依然可以在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恢复的前提下予以转回。新资产减值准则只关掉了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操控利润的大门,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进行盈利操控,上市公司未来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

参考文献:

[1]郭云.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遏制.财会月刊.2006.9.

[2]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会计研究.2006.3.

[3]许华荣.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计量问题研究与分析.财会通讯.2007.1.

[4]罗群.盈余管理的识别及运用.审计与理财.2008(12):50-52.

[5]胡玲令.论价值管理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8):111-112.

[6]张婉婷,孙长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45-46.

[7]李丽萍.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时代金融.2008(11):142-143.

[8]张宗益,黄新建.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10):37-39.

第4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会计估计 利润操纵

赵丽探讨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及理论依据、确认与计量方法、执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管亚梅阐述了公允价值,利润舞弊和上市公司的处理的方法,利用规则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上市公司的年度利润,从而规避上市公司被暂停交易的制度,误导投资者。蔡昌、王彦浩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流转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及在实际中的操作误区及制度上的缺陷;文拥军具体讲述了资产减值核算的会计科目,计提的标准及理论基础等;亚历山大等阐述了资产减值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层定期去评价资产价值,增强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斯蒂芬泽夫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在判断减值迹象、可收回性测试、预计未来现金流、确定减值的时间跨度、评价证据预警披露、与企业审计委员会的沟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将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做出全面的分析,并对新准则改动的动因给出一定的分析。

在资产减值问题上,通俗的说由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后,过度到现在的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概念,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在会计制度中对具体情况的阐释不够明晰,在资产减值计提的具体内容上也缺乏明确的计算程序,在相关概念的定义上也存在着不够严谨的地方,基于这种种原因,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上留给了企业很大的自由处理的空间,各项准备中都存在着被企业频繁的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令舞弊现象找到了可乘之机。

一、企业自行操纵而达到调节利润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坏账准备

我国会计政策规定:每年年末,企业应对各项业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审核,对于可回收性强的应收账款应尽力摧回,对于预计可回收差的款项应预计可回收性差的款项应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进而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这种预计往往具有主观经验及利益驱动的倾向。因为对债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估计是事后预测,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主观职业判断,这种判断本身就存在着风险,也存在着企业通过对于坏账比例的调整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与存货跌价准备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计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在计提方法上,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同样,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上也依据不同情况存在三种方法,即: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克变现净值计量。在各种方法的选择上,虽然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了一些区分,但由于这些区别的划分略显粗略,而对于短期投资和存货数目较大的企业而言,选择不同的跌价准备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会导致信息的失真,财务报表所具备的相关性及真实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甚至可能出现通过计提方法的变更而操纵利润的现象。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关于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就准则要求“定期”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没有明确提出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的论断。此外,旧准则规定:“只有表明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企业才可以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全部或部分转回”。也就是说原准则对于减值损失的确认是具备可逆性的。然而,时减值准备具有可逆性,增大了企业运用这一手段操纵利润的空间。许多亏损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粉饰财务报表,在亏损年度以后“奇迹”般的起死回生,把亏损认为的变为盈利。

4、计提时间问题

原《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造成一部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上的随意性,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同类企业之间也缺乏会计处理上的可参照性。

二、新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处理上的重要差异比较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这一处理,主要是根据对会计信息的历史成本原则的应用。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同样采用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争论由来已久,这源于在我国以往的会计核算体系中,一直较为偏重的是原始信息,在很多原则的制定上都着重体现了历史成本原则。就我国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母子公司,关联方交易,捐赠与受赠,上下游生产之间的资产转移等众多情形往往不具备为资产制定明确的销售净价的条件。公允价值的提出更符合会计核算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原则。

在新准则中规定“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换句话说,新准则中规定的可回收金额就是资产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高者。

三、限定了资产适用的内容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对于“资产组”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问题上的重大改动。当然,在资产组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后,也就涉及到如何区分资产与资产组的问题。对于资产组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界定,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资产的相关性

该资产组中的各项资产应在功能和使用方法上具备较强的互补性与配套性。通俗地说类似于“捆绑式”使用以进行生产活动,这种区分是最直观的从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上进行分类组合。如果不具备与改组资产在性能和生产用途的相关,则不能被归于该资产组中。

2、资产的独立性

该项资产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具有有别于其他单项资产及资产组的独立的功能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在某一阶段中独立的完成某一步骤的任务,具备相对独立性。进一步体现在会计反映上即是能够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

3、资产组的实质性

对于资产组这个概念的理解,重要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某家生产电子设备的企业拥有DVD,数码相机,录音机三个工厂,各个工厂核算和管理上都相对独立,那么,每一个工厂就可以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又如,某服装厂属于上下游生产线,上游生产组负责织布,下游生产组负责加工服装。那么他们应该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总之,对于“资产组”这一新概念的界定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规范的漫长过程,是制度制定者与企业实务操作者不断,磨合趋向统一的过程,也是向着会计准则靠拢的重大跨越。在现阶段,企业对于资产组的划分一经确定,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四、明确了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新准则中对这一判断给与了详细说明,提出了对于“减值迹象”的判断。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新准则规定,当存在“迹象”时,企业就应该在资产负债日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于其账面价值比较后确定资产减值的金额。而对于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新准则对于减值迹象的详细划分,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对于减值迹象判断标准不一致的矛盾,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企业部门有据可依,减少了以往单纯依靠职业经验判断造成的不成熟性,使各企业的会计数据之间可借鉴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单独规定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体现着企业在某领域内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或者高于一般获利水平的一种能力。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故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六、单独规定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体现着企业在某领域内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或者高于一般获利水平的一种能力。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故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由于商誉通常是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故其不能脱离相关资产或资产组合而存在,单独的商誉也不可能产生独立的现金流量。商誉的形成,减值,甚至冲销都要以企业的资产为依附,具有与企业整体不可分割性的特征。由于商誉的这种特性,商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资产,新准则中单独规定了商誉的减值问题,在此,有几点需要进一步说明。

首先,是商誉的减值迹象测试问题。与其他资产减值的规定一样,应该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则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不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则不需要对商誉进行测试。然而,由于商誉并不能单独存在,所余对于商誉的减值迹象的判断同样要依赖于与商誉有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判断其减值迹象的依据是新准则中给出的“七条标准”。

其次,是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由于在企业合并日形成的商誉的帐面价值,应在购买日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资产组中去。

最后,讨论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如果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参考文献】

[1] 赵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M].知识出版社,2006.

[2] 任凌玉: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管亚梅: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利润舞弊的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2008(3).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蔡昌、王彦浩:解析会计难题[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 文拥军: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08(2).

第5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陆先生今年28岁,是众多不幸被深套的股民之一,工作5年来的积蓄,除了每月还房贷之外全部投入股市,经过2008年这一轮下跌,资产最多时缩水了将近2/3,并且现金流比较紧张,目前除每月还贷与个人开销之外,几乎没有结余。

家庭资产状况:自购住房目前尚负20万元房贷,每月还贷款3000元。证券市值目前仅剩5万余元。每月工资收入约6000多元,年终双薪。

陆先生在未来3-5年内有结婚计划。迄今为止,他仅有公司为其缴纳的社保与养老保险等“四金”,自己则从未投保过任何商业保险。

需求分析:陆先生处于人生奋斗期,而且还要准备建立自己的家庭。目前收入不是很高,以往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且风险太高,造成个人资产的大幅缩水。目前,他的抗风险经济保护能力很低,一旦发生意外或者疾病,导致收入下降以及额外支出,不仅自己的人生愿望无法达成,还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精神及经济损失。此外,他肯定会面对养老的压力。因此,建议陆先生先完善寿险保障和医疗保障。

方案一

平安人寿高级理财规划师张浩

建议陆先生在想实现还房贷、结婚、财富积累、风险转移甚至未来养老品质生活等生活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理财规划,而在规划之中着重要做的就是先规避风险。

以陆先生的状况来讲,面对身边的可有的突发风险,事实上是不堪一击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疾病风险,还不用是大病,就足可以让其因病假时间较长而失掉工作,短期失去收入,房贷与日常支出等面临重大压力。同时考虑到“奔3”阶段的人生压力,对于钱生钱的迫切性,可以有性价比最好的一举两得之法――中国平安聚富年年投资连结保险。

建议陆先生先将一半的股票资金即2.4万元一次转入投连险,选择基金账户或精选权益账户,作为借助机构优势的长期价值投资基金,而且省时省心省力,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及程度要远大于自己操作。而另一半股票资金事实上是作为灵活性较强的中短期投资,用于满足3-5年内的结婚计划,但建议这部分资金最好购买开放式基金,目标实现的机率才会大。第二年开始只需每月定投1000元,坚持定投纪律。作为一个贯穿一生的理财规划,建议在陆先生的事业期,一直坚持定投至退休。

长期的财富积累与复利增值,将会使自己收获一个金色的晚年品质生活(若按年均7%的投资收益率测算,60岁时将拥有超过120万元的退休金)。从投连险生效前还可选择设定20万元的人身保险、15万元的重疾保险、2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1万元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与现有的社保构建一道全方位的防火墙,以规避突如其来的风险。

通过投连险这一“基金+保障”型的理财工具,在稳固了后防的基金之上,再加上作为中长期投资的投连以及作为中短期投资的股票或基金的两翼前峰,可以很好照顾到并实现陆先生合理收入分配、财富增值、房贷偿付、结婚、风险转移以及未来退休养老等多方面的理财需要。

点评:建议陆先生选择投资型保险,在关注保障的同时,获取一定收益。从陆先生投资股市的经验可能看出,他属于风险偏好型理财人,这个计划可能比较对陆先生的胃口。

方案二

中德安联人寿分区经理/理财规划师赖炜

目前陆先生年收入约10万元,按“5倍原则”即人身保额不应低于5年的收入总和,寿险保额应为50万元,保证现有的生活品质不会因突况而下降。考虑到尚有20万元房贷缺口,可通过增加低保费高保额的意外险来弥补。此外,要将目前社保有些情况下无法保障的意外伤残风险和交通意外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医疗费用等因素加以考虑。最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转移重大疾病所带来的大额花费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中断损失风险,通常以“平均花费+1年的年收入”来计算大病保额。

保费预算:1.5万/年――2万/年(保费支出应占年收入的15%-20%)

第6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Reader’sLetter

江老师:您好!

今年以来市场行情较好,我持有的新世纪优选,金鹰优选等基金获益不少,对于这些中小规模的活力基金后期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此类基金?另外。我还持有工银添利债券、工银沪深300,兴业社会责任等基金,其中中小规模基金占比较多。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应该如何调整?本人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还请指点!!

[专家点评]

读者来信是关于中小规模基金的问题。牛年以来,股市转折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之前知名度不高的黑马基金;典型的如新世纪,华商,金鹰等中小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异军突起,持续表现出色。对于这些业绩表现出色的中小规模活力基金应该如何看待。是业绩偶然性的爆发还是适应市场的投资结果?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投资这些疑问确实值得投资者仔细思考。

Action 本期我们关注 牛年行情小基金现优势

在基金行业历史上,每次市场大的转折中都会涌现出一些业绩表现突飞猛进的基金公司,成为一段时间中最亮眼的黑马。2009年以来股市投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由熊转牛的特殊阶段,股市呈现预期推动、资金推动、热点快速转换的特点。在这种投资环境下,灵活、多样化的投资操作具备额外的优势。这也提醒投资者。中小基金公司中同样能够产生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

与投资理念更为稳健的中大型基金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具备天然的灵活性优势。基金规模越小,投资的灵活度越大,容易在第一时间买入和卖出;基金规模越大,就越稳定,一些日常申赎不容易对其业绩产生太大的影响。当市场处于资金推动、热点轮动的行情中,灵活对于一只基金的业绩加分要相对大于稳定;反之。在牛市中后期,市场交投活跃,基本面推动占据主导,大规模的基金同样可以做到比较灵活。稳定就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经过半年多的持续上涨,国内股市行情演变将有很大可能出现新的结构分化,在预期向好和基本面改善双重线索的推动下,股市的风格转换将更加明显。而投资操作灵活,中短期投资能力较强的小规模基金在股市的风格和结构转换中将继续享有优势。

而在构建基金组合时。类似的中小活力基金作为组合中的灵活风格部分,有可能带来超额收益预期。

小基金成为业绩黑马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今年的投资环境;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这些业绩提升迅速的基金中发现值得长期关注的投资品种,即投资能力的确在扎实提升的基金。

判断中小规模基金的发展前景,根本还在于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是否有效提升,体现在风险控制能力、选时选股能力、资产配置能力等各个方面。投资者需要认真甄别。

另外,选择适合个人风格的基金品种也很重要。中小规模投资风格灵活的基金更适合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相对来说不太适合投资风格保守型的投资者做基础性配置。

组合评估:中小活力基金增强组合收益

来看一下读者来信的具体基金组合。本期基金组合可以说是中小活力基金的一个典型,该读者持有的新世纪优选、金鹰优选这两只基金是今年以来最为亮眼的“黑马”基金,业绩表现的大幅上涨进一步增强了组合的收益能力。而这两只基金在实际运作中也表现出较强的投资能力。另外持有的工银添利债券、工银沪深300、兴业社会责任等基金均为今年业绩表现较优的品种。

基金组合品种的搭配基本合理,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风险抵抗能力,组合可以暂时不做过多的调整。由于该读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新世纪优选、金鹰优选这两只基金表现较好,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因此组合中中小活力基金占一定比例也是可行的。如果有调整需要可以适当增持少量债券货币类低风险品种,进一步增强组合的抗风险性。

新世纪优选 灵活致胜,步入业绩上升通道

新世纪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底,是一家小规模基金管理公司。但恰恰是这样一个规模小、管理基金少、低调稳定的基金公司。却成为2009年股市反弹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黑马。新世纪优选在2009年一季度长期位列开放式前5名内。同系的另一只配置混合型基金新世纪分红也表现不俗。

新世纪基金在2009年的突出表现主要归因于两个因素,一是提前把握住市场投资趋势的变化,转变投资思路;二是其小规模和灵活操作风格在2009年的股市环境中获得很大优势。另外波段操作思路和相对较小的规模也给新世纪基金很大的灵活性。

更深一层看,新世纪基金公司在2008年投研团队的整合则是业绩提升背后的基础。在熊市下新世纪基金有效补充投研力量,而在牛市下则起到了突出的效果。

天时,即结构性的震荡市场;地利,小规模灵活风格;人和、稳定的基金经理、投研团队综合塑造了新世纪基金的成功。公司投研团队进入良性发展状态,该基金值得持续关注。

工银添利债券 债券类基金可以继续持有

工银添利债券是该投资者基金组合中唯一的债券类基金。虽然2009年以来受基础市场影响债券类基金收益普遍下降,但工银添利债券仍然取得一定的业绩增长,如果扣除同类债券基金中少量股票投资的收益,工银债券基金在聩券投资方面的成绩是十分突出的。债券类基金在下半年的投资预期仍然比较稳定,而工银添利债券投资能力较强,在债券娄基金中表现突出,可继续持有。

工银沪深300 指数基金长期投资效果明显

工银沪深300标指指数沪深300是投资性最好的标的指数之一。这一指数覆盖市场主流市值区间,且指数样本股动态调整较及时,能够反映市场最新的发展动向。

在今年以来的反弹中,沪深3000指数整体表现平均;在全市场多次风格轮动中,沪深300指数表现都不落大盘;2009年迄今涨幅已明显超越上证指数,充分说明其市场代表性。指数基金特殊的投资方式使其在熊市下避险能力不足。但2009年以来的小牛行情中指数基金也是业绩反弹最多的一类基金。相比之下指数基金长期投资效果较为明显,而强势市场下则具有突出的收益性。

工银沪深300指数基金是跟踪沪深300的众多指数基金之一;该基金的优势体现在较强的指数管理能力,以及较低的费率。在沪深300指数基金中是可配置的优选。

第7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18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38- 02

随着当今社会中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多样,小企业也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经济力量之一,因此,加强小企业的管理以及促进小企业的发展是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正是基于以上的发展背景,并与《企业会计准则》共同发挥其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就以“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为话题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 适用范围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对外筹集资金且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那些以个人独资形式或是合伙形式建立的小企业)而言,它们往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只要是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就可以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或是《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自由选择使用,但是,选定了任何一种准则之后,就不能再遵循另一准则,具有独一性。

《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参照其规定来针对那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含公司)。其中,对于那些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是排除在外的。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凡是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也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来执行。

2 会计科目设置的区别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这是体现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区别。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相对来说小企业经济业务较为简单,所以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于以合并或是归并就比较合理和科学了。例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科目设置中就被合并为应收股息,而原材料和包装物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就被归并为材料等。②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是简化性,并且在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某种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减少设置。

3 账务处理的区别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处理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即:

(1)资产清查处理的区别。《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是没有进行设置的,因此,在进行财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小企业发生了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情况,就会采取直接处理的方式进行。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遇到了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情况就需要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那么,这就使得财产清查要经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核算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处理操作。可见,在实际的操作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做法较为简明扼要,易于实际操作,更为合理和科学。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区别。针对小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较少以及高素质会计人员更少的现状,《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没有进行要求的,仅仅是要求小企业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跌价或坏账做出准备。这是因为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确定性方面具有难度,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而这些在小企业中是欠缺的。

(3)长期投资核算的区别。根据小企业投资业务较少的特点,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了简化成本法或是简化权益法进行核算,其前提是基于重要性原则的。首先,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成本法的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对于投资收益的确认是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开始进行的,这属于该企业独有部分,分别要以“应收股息”科目进行借记和“投资收益”科目进行贷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不需要做出关于投资前还是投资后被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的严格性区分。当然,如果是在投资当年取得而被投资单位分派的,是属于以前年度实现的利润时,就必须要进行冲减投资成本的会计操作。其次,《小企业会计准则》权益法简化核算主要反映在两方面:①当取得投资时不进行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的操作。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那些以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不单独进行股权投资差额核算和由此所进行的差额摊销,而是要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进行入账操作,对于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是需要进行扣除性操作的。②只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损进行处理而不再对其他任何所有者权益变动进行处理。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来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在进行调整时是按照该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来进行核算的,并没有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之外任何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的规定,这就体现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简化性特征。

(4)专门借款费用核算的区别。《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专门借款费用核算简化性操作和处理,即: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在进行借款费用的核算是不予资产支出数进行挂钩性关联操作的,而是要求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核算之中。这种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方法大大简化了核算手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很可能导致资本化金额被夸大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多计算和本期利润少计算的问题,但从长远角度看又可以使未来时期中得到折旧费用予以抵销。

(5)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量的差别。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基于合同或协议来约定应支付价款以及可使得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间所发生一切必要支出的,这就避免了《企业会计准则》过于繁琐的计算方法,因为后者会涉及到诸如职业判断或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操作,大大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量的实际操作性。

(6)所得税账务处理的区别。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对于所得税的财务处理也进行了简化,即:小企业以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为基础,通过“所得税”科目进行借记的标记和“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贷记的标记来实现所得税账务处理。从中不难发现,小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基于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付税款法进行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的,而对于由于时间差而出现的部分可以在本期得以确认或是抵减,而非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中的规定进行或者是一项负债、一项资产的形式进行所得税财务处理操作的。

(7)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区别。与《企业会计准则》仔细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还对其他一些资产转移价值核算方法等进行了简化。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是采用“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方法的,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摊销是采用的“五五摊销”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短期投资期末是依据总成本与总市价来孰低计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而《企业会计准则》在短期投资期末是依据分项比较计量来进行计算的,这就使得其在短期投资转让时对于已提跌价准备具有了非结转性。

(8)待转资产价值核算的区别。《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是以外商投资企业待转的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价值为内容来进行财务操作的,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是以小企业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和现金资产捐赠同时为内容进行财务操作的。

4 财务报告方面的区别

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规定,小企业只需要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基本报表,并且这两张基本报表具有内容较为简单性的特点。此外,根据小企业的实际业务较少的特点,有些发生较少或是不发生的业务在报表中进行了项目删减操作。这种简化性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企业会计准则》来说就具有了易于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的优势,便于其发挥实际的功能且具有更具体的针对性。

此外,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写法、核算方法等其他方面都进行了简化和调整,这就使得小企业会计人员能够以更加有效和快速的方法来掌握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并可以更好地建立一些账面记录,从而为小企业财务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加强了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和有效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有助于小型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

中国城市经济,2012(3).

[2] 刘俊辉.浅谈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J].商业经济,

2012(22).

[3] 王宇峰,青.浅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实施对策[J].市场论

坛,2012(5).

第8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每项投资的期限,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产品和客户需要,并且在这个期限内,自己要有相对优势,否则谈投资收益以及其他任何宏伟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前一段时间,帮助几个朋友募集了一个阳光私募,募集之后聊天的时候就谈起这个话题,作为每个月公布一次净值的这家阳光私募基金,我提醒他们一定要关注这个期限,也就是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比如多少多少收益率,不管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都要以此期限为约束条件。因为如果你以更短的每天或者每周为目标,势必扰乱基金经理的投资步调,而如果以超过月比如季度或者年良为目标,过了封闭期之后客户是不会买账的,到时候必然以脚投票。这特别像运动场的竞赛,跑四百米的选手基本上是无法跑八百米或者一百米的,在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规则或者约束条件决定胜负。弄不清楚规则或者忽略约束条件的玩家其实无异于玩火。

有人说我故弄玄虚,其实远非如此。我觉得作为个人的业余投资者,应该倾向于中线投资,也就是一年到五年,最合适的期限是“两三年”。在这个期限内,相对来说业余投资者是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能力圈或者优势圈的。因为在这个期限内,业余投资者只要能够在夜深人静时说服自己,又无需动用这笔钱保证日常生活,其实投资就会变成一件很从容的差事,而不用像机构和职业投资者那样面对客户的抱怨和媒体的嘲讽,而人都是情景的动物,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出现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很多人都倡导超过5年的长期投资,我很不以为然,我觉得长期投资的优势应该在产业资本或者创业者手里,流动性很差不能轻易卖出或者无法离开反而给他们造就了很大的优势,比如三聚氰胺,三企的大股东或者战略投资者乃至管理层是无法像我们一样一分钟就卖出了事的,因此后来的行业复苏以及股价上涨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是被动获得而非主动赢取的,否则潘则们还不早就兑现期权,无需等到珊在遭遇如此尴尬。其实巴菲特也是如此,他老人家的大多数投资其实都是产业投资,而非和我们一样的股票投资,包括投资可口可乐都是这个思路。当然他有这个能力、资本和条件,而我们没有,甚至连国内的职业投资者也没有,就是王亚伟如果连续两年处于低谷也会被大多数投资者毅然决然地抛弃。

第9篇:短期投资的优势范文

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退休一族的宠儿

人物档案

王大爷,今年63岁,退休在家,靠退休工资生活。由于家处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物价水平较低,吃喝基本不愁。资金盈余之际,除了银行储蓄外。还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目标

对于像王大爷这样的投资者,属于典型的保守稳健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低,求稳求赚是其最大的理财目标。求稳,即不能亏了本;求赚,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些超过银行利息的额外收益。

产品举例

此类投资者的产品选择范围主要应集中在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上,诸如债券类、贷款信托类理财产品等。这些产品既能实现投资者的保本要求,又能获取超过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的额外收益,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投资选择。在期限选择上,尽量选取短期理财产品。以下仅以2款产品举例说明。

产品1――招商银行金葵花-安心回报人民币3号:100%保本,期限为3个月,预期收益率为3.4%。

点评: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债券,收益略高于同期商业银行3个月期定期存款利率3.13%。该产品虽不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但仍是有短期理财需求的保守投资者的较好选择。

产品2――工商银行“稳得利”信托投资型系列产品:100%保本,期限为半年至一年不等,预期收益率为6%左右。

点评:由国家开发银行、国有及股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不可撤销连带保证责任担保的优质企业信托融资项目,并搭配部分债券、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投资项目,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可以考虑把它放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理财篮子”。

上述2类产品也适合老张这样的保守型人士作投资。

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上班族多关爱

人物档案

徐经理,37岁,单身,资深IT人士,朝九晚五一族。虽然现在有车有房,但总觉靠工资积累太慢,希望通过投资赚取较高收益,却不能承受太大风险致使本金受损。

理财目标

对于徐经理这样的上班族,同样可以认为是保守稳健型投资者。与王大爷不同的是,徐经理具有为了获取更高收益而承受收益变动风险的能力,也就是具有承受一定风险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当然,保本或本金略有损失是其底线。

产品举例

对于此类投资者,可以将关注目光集中在挂钩类、打新股类等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上。这些产品如果运作得当,就能够赚取不菲的浮动收益,有时还可以在实现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提前终止该产品,比如挂钩类理财产品。打新股类理财产品虽然有些不提供保本承诺,但截至目前,从没有一款此类产品亏本,而且收益颇高,流动性也很强。以下仅以3款产品举例说明。

产品1――中国银行汇聚宝0802E美元・策略价值2港股挂钩产品:100%保本,期限为12个月,预期收益率为10%。该产品挂钩3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若在每季观察日中,其挂钩的股票收盘价均高于或等于其初始价,则该产品提前终止,投资者当期可获得10%的年化收益。

点评:产品设计理念基于预期看涨所挂钩的股票。如果所挂钩的股票中有1只出现下跌,则投资者可能获得低于预期的投资收益,甚至为0。因此,该产品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保守投资者,如果看好港股未来走势,确是不错投向。

产品2――东亚银行聚圆宝7・挂钩港股:100%保本,期限为18个月,预期收益率为12%。挂钩4只新上市的优质股票,若挂钩股票每季观察期表现较好,则投资者当季可获得12%的年化收益,并且产品自动终止;若每季表现达不到获利条件,则投资者获得100%本金及1.5%的固定收益。

点评:东亚银行在这款产品的设计上,风格偏向保守。首先有累积每月表现设计,每季度有一次自动终止或者赎回的机会,并且每月累计表现下限每季度下调8%,即使挂钩股票连续阴跌,也有达成自动终止条件的机会。可以说,尽管目前港股风险较高,但由于东亚银行保守的机制设计,使这款产品会有不错的风险收益比。

产品3――工商银行新股申购・中国铁建新股专项申购:期限为中签股票上市即终止,预期收益率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