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药品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品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品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药学部门;药事管理

药学部门是负责医院中西药品采购、供应、临床调剂以实施药品全程质量管理及经济管理,同时进行临床药学、药学情报等领域研究分析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在取消药品加成的背景下,医院药学部门必须转变工作观念,由原本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由原本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为中心,重视临床药学学科建设,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和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为实现医、药、护之间的有效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1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1管理现状

药学部门管理工作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承担繁杂的药品管理任务,在部门组织结构设置上,一般设置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病房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库、制剂室、临床药师组和临床药理室等,分别负责配发药、药品采购保管及临床药学服务等不同的药事管理工作[1]。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前医院药学部门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药学部门管理职能逐步完善,由原来单一的药品采购、养护、调配、配发、退药管理等职能,拓展为临床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药学监护、处方医嘱点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学咨询等职能,进一步体现了药学部门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价值。二是大部分医院的药学部门都已经依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开展药事管理工作,促使药事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三是医院药学部门逐步树立起了药学服务的工作理念,在药学部门工作职能的拓展下,部分药师走出药房,面向患者和临床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为构建医院合理用药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1.2存在问题

1.2.1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制度细化程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药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药学部门没有落实人员考核与奖惩制度,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地提供药房服务;药事管理制度覆盖范围不全面,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不细致,易出现管理漏洞;药事管理制度未能明确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医院药学部门对患者用药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弱化。

1.2.2管理工作模式单一部分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工作模式因循守旧,仍然采用传统的窗口型管理模式,导致临床医药工作停滞不前,未能充分发挥出药学部门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职能作用。具体表现为:药学部门工作以照方配药以及向患者介绍药品剂量与用法为主,只能保证患者准确无误地取到医生处方上开出的药品,而不会就该药品是否为最合理用药提供咨询和干预;药学部门的药师与临床医师缺乏沟通,使得临床药学工作停留在血药浓度监测、处方分析等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药师与医生共同查房、药师参与危重患者会诊等工作模式。

1.2.3药学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部分医院中存在着药学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医院将非药学专业人员安排到药学部门工作,这些人员只能从事照方抓药、核对单据、药品库房管理等基础性工作,而不能开展药学临床研究等深层次的工作;医院药房的琐事繁多,使得药学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进修培训,导致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未能得到提升;药学部门中的人员结构过于老化,中老年药师所占比重过大,这些药师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却缺乏创新精神,对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技能水平偏低,影响着药学部门服务水平的提升。

2医院药学部门管理的优化建议

2.1建立健全药学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药学部门要遵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结合本院药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药学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医院药学管理规章制度要涵盖人员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供应管理、高危药品管理、药学研究管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处方调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医院应当本着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保护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医院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及用药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用药管理办法,健全并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由医师、临床药师、护士共同组成的治疗团队,以此来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医院应遵循药物临床应用导则、诊疗指南等,对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同时,还应对医师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及用药医嘱的适宜性进行审核;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医院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的临床药师,并要求他们全职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工作,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医院应当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用药监测评价体系,重点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测,通过结果分析进行评价。

2.2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医院药学部门要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构建起临床药学管理模式,拓展药学部门的工作职能,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3~4]。具体管理措施如下:药学部门可以月为单位,对门诊、急诊处方以及出院医嘱进行点评,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药师可以参与到查房工作当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药物禁忌、用药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并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编制,给主治医师提供昂贵药品的替代建议;临床药师可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在保证用药合理性的同时,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减少浪费,降低药品费用;临床药师应做好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及时上报;药学部门应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定期对各科室的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促使各科室对备用药品加以合理控制和使用;临床药师应当每个月对本院消耗排名前三十位的药品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对存在异常增长情况的药品,应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上报院部。

2.3加强药学队伍建设

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对医院药学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药学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①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在促进医院发展中药学部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药学管理能够提升医疗质量。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对药学部门的人员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可采用座谈会、讲座等形式,提升药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为药学人员与临床医师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使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②加强继续教育:药学部门应当加大对在岗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和前沿技术,定期组织药学人员参加临床知识学习[5]。药学部门应为药学人员创造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③引入新的管理办法:药学部门可以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药学人员的服务水平。

第2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药品管理 账户处理 药品消耗 药品调价

众所周知,药品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所以我国各级各类医院需要采购和使用大量的药品。但是由于药品厂家众多,品种繁多、进出频繁,使得其账户处理成为医院药品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对药品进行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也成为时代所趋,提供真实可靠的核算数据,确保《企业会计准则》中真实性原则的实施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之一,所以财务部门应如何进一步加强药品出入库管理,完善各类财务手续.统计好药品的实际库存,准确计算药品的消耗,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障医院资产的完整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药品采购中的账务管理

药品质量好坏与否也直接患者的健康恢复程度和时间甚至生命。因此,医院在进行药品采购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所购入药品的安全之外,其账户的处理的相关重要,账务管理部门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除药品管理部门外,任何科室、个人擅自采购的药品都不能办理相关财务手续,对医院的资金使用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实现对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避免资金短缺和药品盘亏,以充分发挥药品流动资金的最大效能。

2、药品入库时的财务管理

药品入库是药品材料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对药品进行办理入库手续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药品账务管理员要根据药品发货清单按照药品单价和数量等进行认真检查验收并进行统计处理,同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确定入库药品的零售价及差价,并将这些信息录入至电脑并打印入库清单,作为转账凭证.当月入库的药品必须于当月进行账务处理。不仅要实现对金额的管理,还要明细统计,避免账实不符、药品盘亏。

3、药库药品领用时的账务管理

账务管理人员要保留好各药房药品请领人员提交的出库单,作为会计作账的依据,以方便医院财务和药品的管理和统计。

4、药品调价过程中的账务管理

国家近年来实行一系列措施减轻病人负担,颁布一些法规规章对基本药物及常用药物经常会限定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对于这部分已采购入库而遇到调价的药品,账务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账目,进行正确的核算。对药库的原价格退库单及新价格入库单进行入账管理。在针对医院药品调价金额的账务处理上,具体体现有:

4.1针对药房药品的零售价格进行调增或调减的情况,财务部门要把调价金额包含到药品收入中,调价金额不单独体现在账目或报表上;

4.2根据调价通知的单据,财务部门要对药库药品现存的要调价的药品进行零售价格的调整,调整前和调整后的金额都直接计入药品价格库中;

4.3在药品进销差价的一级明细科目下增设“药品调价差价”这个二级明细科目,方便对药品调价金额进行核算。

5、药品消耗的财务计算

医院药品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极大地保障了药品消耗计算的准确性。药房工作人员根据处方将药品发放给病人后点击该病人的信息为已发放,电脑系统就会将这些药品的数量自动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在于在月未时统计出当月药品销售总金额及药品差价,做好药品销售统计表并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人员要对当月销售数量金额进行核算,避免发生错误,月未盘点时出现虚假盘亏。药品消耗的计算方法:药品进销差价/药房药品+药库药品x100%;已售药品实现的进销差价=药品收入x药品进销差价率;药品实现消耗=药品收入-已实现的进销差价。

6、药品的盘点制度

为保证药品的账与实物相符.药房及药库每月月末都应进行药品盘点。财务及审计部门则每季对其盘点情况进行监督核对,监督查验时要严格按照品名、规格、数量等项目逐项进行核对,盘点结束后要编制盘点情况表、盘盈盘亏统计表及药品报损统计表。财务人员对当月药品盘亏及报损总数少于当月销售量的3%的情况要做好财务处理。

总的说来,账务管理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加以重视,管理到位,增强责任感,对药品的账务进行微机化管理,提高账务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建立药品财务的网络内控制度,加强对药品账务的管理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完善手续、规范程序,加强对药品账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网络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将药品管理与财务制度规定、账物处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及时对好账,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在遇有盈亏情况时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以免时间久长造成大额的盈亏。同时还要对药品的利润情况进行定期地分析总结,加强对药品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加强对药品的盘点和账物查对工作,对药物进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查合,杜绝账账、账物不符问题的发生。

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督的管理和患者对医院要求的提高,医院的管理更加复杂,而药品管理中的财务处理也不例外,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70%以上,所以药品核算金额的准确度将对医院整个财务决算起决定性影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医院各级有关部门和科室的尽职尽责,配合促进,共同努力,特别是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调,这有这样,才能促进药品管理各项内控制度更加健全、有效,使得医院药品管理步入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那丽,于润吉.如何找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方向[J].医院院长论坛2010,(5)

[2]吴中琴 县级医院药品的规范管理[J].海峡药学2010,(22)

[3] 罗海 对我院药房药品账物不符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6)

第3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药品监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出现,在有效的药品监管工作下,我国药品市场中的药品质量和群众用药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作为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药品市场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临床药用安全事件仍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在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民群众不能得到有效的用药治疗。种种问题的发生,需要药品监管者加以重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违法用药依然存在

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除了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之外,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以后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和经营资格的企业中购买药品。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医疗单位和零售企业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贪图便利,在购买药品的时候仅仅注重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质量,只关注利润不关注购买渠道是否合法,导致从非法渠道购进的药品占据了整个药品市场的一定比例。更有一些经营使用单位,在购进药品的时候,大部分药品采取不上柜的方式进行隐蔽销售,这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2、药品销售多且广

在药品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看到了药品销售中的利润,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想尽各种办法从中赚取利益。因此,除了正规的零售药品可以销售药品之外,一些医疗机构的外设门诊部、卫生所、个体诊所等也存在着销售药品的行为,此外,包括一些商场、超市、百货店、小商贩等也在进行药品销售,如此种类繁多的药品销售渠道导致了药品销售市场的混乱。

3、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药品销售的过程中,药品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且这些经营方式都是以无证经营为特征的。无证经营主要表现为:第一,地下批发窝点活动具有着比较隐蔽的经营手法,因而屡禁不止;第二,一些保健品店打着销售保健品的旗号,实则在超越许可范围内销售药品;第三,诊所对外销售药品;第四,网上销售药品现象普遍存在;第五,出租柜台,挂靠经营等超范围和超方式地药品销售问题非常严重。以上种种无证经营的现象,扰乱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威胁。

4、质量管理参差不齐

药品质量管理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一些药品经营单位的质量管理力度不够,单位仍然在销售没有标明有效期和已经过期的药品,还有一些单位甚至还在销售国家药监局已经撤销文号的药品。此外,一些非药品还冒充成药品进行销售,这就给药品质量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第二,药品的存放保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药品的仓储条件不好,管理落后,导致了药品质量存在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一些医院的门诊部、个体诊所、村级卫生室的建筑陈旧,药品存放的地方缺乏冷藏、防尘、防潮、防虫等设施,没有阴凉的专门库房进行药品存放,都是导致药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

5、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药品销售单位中很少有执业药师,药品销售柜台营业员、促销员中很少是学药学专业的,这就形成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还有一些分药房、药店、诊所的从业人员的专业与药学不相关,专业素质不高,再加上质量意识较差,法制观念不强的因素,用药安全和有效很难得到保证,也影响了药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6、用药常识观念淡薄

在药品市场中,因为医药收费普遍比较高和相关手续比较复杂等原因,一些普通群众在生病的时候通过会调用自己的生活常识来进行用药,直接到诊所、药店等药品销售点进行购买,而在购买的时候还受到了常识的严重影响,针对用药有着属于自己的习惯,导致了药品消费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用药常识观念淡薄的现象在农村比较明显,因为农民对于药品的鉴别能力较差,又受到一些虚假广告的影响,假劣药品在农村范围内存在得比较多。

二、药品市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药品市场中的问题存在的原因,除了不法分子贪图经济利益,法制意识不高,想方设法地赚取患者的经济利益的原因之外,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下面笔者从药品监管中来分析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法制法规不完善

法制法规不完善是导致药品市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常重视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制法规的建设,制定了《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实施条例》等大系列的药品监督管理规章制度。我们不可以否定,这些药品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在维护药品市场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法制法规建设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对非市场领域和个体售药行为的药品监管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也没有形成严厉的惩罚措施,这就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导致了人民群众用药不安全因素的滋生。

2、监督力度不够

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药品监督方面确实加强了工作实施力度,但是在监督管理的重点方面却还存在着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监管的重点放在了药品生产和经营领域,忽视了对药品使用领域的监督和管理。例如,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生产和经营企业的GMP、GSP检查工作特别加强,也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医疗机构和使用单位方面,却没有形成同等力度的监管工作,再加上对医疗机构和不法分子的处罚程序不够清晰明确,导致了不法分子钻监管力度的空子,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

3、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

随着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划分得越来越细,各个部门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将工作做得系统化的同时做得更全面,药品监管工作同样如此。当国家的药品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药品监督的工作落到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身上,而卫生、工商、物价、经贸等部门同样也负有着相关管理的工作。在药品监管方面,各个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协调起来,造成了药品监管工作的困难出现。

4、药品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药品监管组织的初步成立,药品监督组织机构中的人员也基本到位,发挥了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但是,从药品监管人员的素质方面来说,还存在着不高的现象。一些市县的药品监管机构成立得比较晚,再加上监管人员的单位、专业不同,从事药品监管工作的时间长短不一,导致了执法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药品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还表现在执法效力不高,遇到药品质量问题的时候直接运用罚款代替法规惩治,导致该罚的不罚,让不法分子在药品经营中的问题屡屡发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法制法规建设

要完善好药品监管的法制法规建设,从药品监管法规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出发,促进药品监管法规体系逐渐完善,为药品监管功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第一,要完善好制剂管理的详细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制剂管理。从目前的国家药品监管管理局指定的规章制度来看,存在着较强的原则性,没有形成具体的规定,如对医疗机构制剂审批什么,技术要求是什么,制剂怎么使用等都体现得不具体,因此需要在医疗机构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详细的管理办法。

第二,要完善好药品涉案的相关规定和惩罚机制。针对目前违法事件屡禁不止的情况,要从当前医疗机构与药品涉案规定出发,明确好药品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加强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促进药品监管市场在有力的规定和惩罚机制中治标又治本。

第三,要制定好关于医药的高新技术的应用管理规定。针对一些利用生物成果治病或者高新技术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的技术跟踪工作,促进高新技术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得到运用,也避免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新技术来蒙骗广大群众。

2、加强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力度

从医疗机构等非市场领域的监管力度不够的现状出发,应该注重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督工作,促进违法经营现象的发生。具体说来,加强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力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更新思想观念。国家药监局已经充分认识到非市场领域药品监管薄弱的问题,并将医疗机构等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放在与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相同位置上。但是,因为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对于生产、经营业务比较熟悉,也比较重视生产、经营方面的工作,这就影响了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工作有效性的发挥。因此,要从药品监管人员的工作思路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出发,促进他们也注重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工作,全面落实在非市场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促进非市场领域的药品监管工作发挥实效。

第二,加强经常性监管管理工作,促进药品市场规范化。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阶段中都要发挥好药品监管工作的作用,促进药品各项程序在依法办事中顺利进行,需要发挥监管管理的作用。但是,突击检查和转向整顿仅仅只会带来短期的效果,没有得到长期的安全和成效。因此,要加强经常性监管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事先、事中监督与临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3、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药品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少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今天更是如此。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协调好与卫生部门的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要与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促进

两个部门的和谐统一,发挥好药品使用单位与监管单位的作用,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保障,

第二,协调好与工商部门的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发挥好工商部门的企业经营执照与广告审批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并在与药品监管部门的合作下采取遏制药品虚假广告的措施,促进药品市场安全得以出现。

第三,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好与公检法机关、邮电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内部的协调工作,形成药品监管合力,促进法治惩罚手段、群众反映手段和系统监管手段发挥实效。

4、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药品监管人员数量的逐渐增加和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要加强好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促进药品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要加强药品监管人员的法规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执法能力。只有学好法律法规,才能在知法的基础上懂法、手法和依法行政。针对药品监管人员来说,不仅要学习与医疗机构、药品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学习与药品监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次,要加强药品监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仅要进行医药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非医药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他们在认真学习医药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药品的相关知识。而培训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学习班、函授、脱产深造等等。

最后,要加强药品监管人员的廉政教育,促进他们能够公正严格地执行药品监管工作。药品监管工作中涉及到权利与利益的处理,因此要注重监管人员的廉政教育,教育广大药品监管人员想着人民的利益和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徇私枉法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高正阳.我国药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2]李晓澎.我国药品监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3]柏玫,许杰.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事.2004(10)

第4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护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坚持长期性的安全教育,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意识,提高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海南州医院工作职责及规章制度汇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利用晨会、查房、交班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护理安全人人重视;对实习护生、进修护士、新护士在入科前进行岗前安全培训,阐明科室工作特点、难点,列举相关案例,对老护士给予经常性的护理安全提示,做到护理安全人人有责;把护理安全知识列入季度理论考核内容中,做到护理安全人人过关。培养护士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患者系统、细微、连贯的病情观察中获得护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实践中培养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细致人微的工作精神,强调护士自我安全意识。

2.护士长和科质控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护理安全管理列入周工作计划中,常抓不懈,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依法行护,同时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落实情况,除严格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还要进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和抢救仪器使用维修制度等的检查。

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护理纠纷大多来自护理质量、服务态度、职业道德三方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因此护士长首先要做到对患者服务热情亲切、体贴患者痛苦、技术操作过硬、解释工作耐心,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这一宗旨,结合患者的实际,进行护理业务、护理教学、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查房,促进护理质量和服务得以提高。不断更新知识,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培养护理人员具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技术能力,是实现依法管理的基础。

只有精通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应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

4.广泛听取意见:要注意听取多途径、多渠道的反馈意见,如每月举行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我科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对提出的意见做到尽快给予答复或解决,切忌对患者及家属的意见置之不理,及时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5.护士长在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树立起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意识。科室副护理长负责保管相应的药品、器械,检查科室安全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确保护理工作的全程控制。健全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达到安全精细管理,比如健全护理质量考评制度、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制、晨晚护士长查房制度、患者抢救制度、输液输血给药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压疮评估与上报制度等。用制度管人、管事,达到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控制。

6.规范工作流程,注重重点环节管理。强化护士工作的过程管理,如建立双人输液查对制度、输血双人确认签字制、危重患者腕带识别制、操作告知与工作流程等,并重点抓落实,尤其是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要求每位护士熟知“四查八对”、“十不交接”、“护理分级制度”等内容,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地执行好每一项制度,落实好每一个岗位职责。

7.充分发挥科室质控组作用,由护士长、责任护师、护士组成的质控小组,各有分工,各尽其责,不仅加强科室质控力度,同时每位护士身在其中,做好质控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学习和执行好各项质量标准,率先垂范,以点带面。科室将质控结果每周一总结,每月一统计,将结果质量控制转变成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前质量控制,同时及时进行补救和警示,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通过上述细节控制、重点检查等措施,增强了护士护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贺云.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02(12):43-44.

第5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意义

1.1管理好化学实验室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重视动手操作的学科,学生对大部分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是靠实验过程得来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也是在实验室中不断积累、提升的,因此实验室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之处。试想一个杂乱无章、无人管理的初中化学实验室,每次进入都发现存在实验器材不全、实验药品摆放不规则的问题,将会对学生的实验造成多大的影响,对教学进程带来多大的阻碍!因此,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让化学实验室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前提。

1.2管理好化学实验室能够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

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有时候会要求学生接触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和相对危险的设施,而初中生还不能够进行完全的自我控制,有时一个疏忽、一抹好奇就有可能让他们接触了不该接触的药品,给自己带来健康的危害,而这些问题的预防都靠严格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来实现。只有实验室内的药品按规则摆放,不能碰的药物如各种重金属化合物都标上了相应的标签,一切循规蹈矩,才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警醒,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保障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1.3有利于促进绿色环保化学实验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上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国对绿色、环保科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在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其保护的热点问题,使得环保主题贯彻深入到各个方面。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虽然不会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资源,但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正确、环保的使用和管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树立环保姿态和意识,将来步入社会生活和工作才会旗开得胜,使绿色、环保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生活习惯。

2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

2.1一切教学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任何事情都讲求循规蹈矩,有章法可循就可以减少始料未及的漏洞和问题。初中化学实验室的使用亦如此,既然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都制定了关于化学实验室使用的相关说明和章程,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就必须严格遵守,按照章法行事。具体来说,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实验室使用规则、管理人员管理规则、化学药品使用规则以及危险品的管理制度等,管理人员自身必须树立起严格管理的意识,与他人交接时必须严格交代好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环环相扣,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引起的管理问题。

2.2必须事先明确实验管理目标和教学计划

针对教师而言,在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做好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规划。为了节省实验准备时间,教师可以事先将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分组计划等详细的信息放在班级群里面,让学生提前知晓,以免到了实验室出现混乱无章的情况。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摆放、质量等,保证实验器材和药品的使用效率不会降低,帮助实验室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对化学实验室进行管理与教学使用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和使用章程,保证所有的管理和教学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对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起到有效的监督,不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大多数中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点缺陷,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包括管理人员工作规定、实验室使用规定、化学药品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并要求所有跟实验室打交道的人和部门都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共同抵制实验室药品丢失、损坏丢失等行为。

3.2化学设备、仪器的科学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各类仪器非常繁多,且使用和管理方法各有差异,对这些仪器的管理主要分成三方面:首先是仪器的分类工作,管理员必须对化学仪器知识熟悉掌握,精确了解每一种仪器的特点和保存方法,将这些仪器分区、分号进行分类存放;其次是仪器的存放区,要保证存放在一起的仪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促进通风,保证其和药品不会发生反应,例如金属类仪器不宜和酸、碱类药品放在一起;最后,玻璃仪器在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干净之后才能够放入存放区。

3.3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

化学药品的存放和管理必须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存放要求进行管理,为保证药品不过期、不变质,并方便实验过程中随时取出。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药品管理制度严格工作,将药品分成普通类、危险类和易变质类,并将其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柜子中,同时在存放药品的瓶身上必须标明药品名称和性质,避免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而拿错药品,酿成祸患。比如硫酸就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并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以确保安全性。

3.4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实验室自身的财产安全是化学实验中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两大对象,一切实验都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否则实验将变得毫无意义。为此,针对每一批刚刚进入中学学习化学实验的学生,学校都不能忽视对其进行严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护实验室意识。教师必须在每一次实验中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避免错误行为。

3.5正确使用多媒体与展台辅助教学

第6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药品科学监管理念,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是新形势下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它是监管工作的灵魂,是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向,深刻学习领会国家局科学监管理念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做好药监各项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做好药品检测车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药品检测车是国家局为加强基层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研发的高科技装置,具有“药品注册信息、外观及说明书鉴别、抽验不良记录、指纹信息”等四大数据库,集中了“近红外光鉴别法、化学官能团鉴别法、薄层色谱鉴别法和中药材显微鉴别法”等多种快速鉴别方法。自2006年药品检测车在我市运行以来,已初步显示出“掌握信息、快速筛选、靶向抽样、目标检验”和“药品监督110”的效能,为开展打假惩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药品监管效能得到了有力地提升,给药品稽查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在07年全省评比活动中,我市药品检测车运行管理工作获得了省局先进单位称号。具体做法是:

一、夯实检测工作基础,着力于七个到位

国家局邵明立局长在总结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经验教训,阐释科学监管理念的深刻内涵时指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关键在人。选好人,用好人,教育好、配备好队伍,既是我们系统常抓不懈的战略工程,又是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组织保障”。为此,蚌埠市局领导高度重视药品检测车的队伍建设和日常使用管理。今年以来,将提升检测车运行效能作为重头工作来抓,市局分管领导精心策划,多次召集专题会议进行周密部署。按照省局的总体要求,坚持“有利于交流,有利于提高,有利于促进”的原则,根据新的运行模式的需要,及时调整检测车运行领导小组,成立车辆管理组、车辆运行组以及由市局、市所、县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抽验组。以“七个到位”作为提升检测车运行效能的保障:一是人员配备到位。由市局稽查科、市所监督办和检验技术人员组成的运行工作组保证了检测车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得以发挥,不出现岗位缺失。车载技术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持有上岗证书;二是办公场所到位。为方便车辆运行管理,市所专门辟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快检工作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三是经费支持到位。省局为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安排了专项经费,市局确保专款专用、及时拨付、监督使用。四是车载仪器设备添置到位。为进一步拓展检测车的检测范围,提高快速筛查能力和综合效率,新添置了澄明度检测仪、脆碎度检测仪、pH计等多台快速检测设备。五是信息收集到位。运行组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结合省局稽查内网、省局食品药品论坛稽查专区了解药品质量和稽查动态,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努力提高初筛阳性率。六是问题分析到位。通过每月一次的稽查、药检联系会和每季度一次的全市监检结合工作交流会来考查检测车运行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实现逐步提升。七是领导督查到位。为加强快检车的动态管理,分管局长不定期进行跟车督查指导,强化了车载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了检测车的规范运作。

二、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着力建立三个结合

面对存在人少、事多、监管任务重的现实,我们结合深化效能建设,从转变观念入手,着眼于药品检测车运行机制的创新,打破以往的工作格局,将人力资源合理整合,做到一车多能,多项工作协调交叉,使检测车的作用得以外延。按照“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靶向抽样、法定检验、行政处罚”的模式开展工作。在具体运行方式上,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检测车工作与现场稽查和开展监督性抽样紧密结合,利用初筛的结果来决定抽样品种、批次,减少了抽样的盲目性。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检测车的快速筛查的优势,提高了稽查与检验协同作战、综合监管、端窝打点的能力。07年2-7月,稽查人员以检测车为平台,在开展“人血白蛋白专项整治”活动中,一举查获了2起人血白蛋白售假案;二是检测车运行与ADR监测相结合,药品检测车在检测初筛药品的同时,积极开展ADR监测知识宣传和督查活动,做到宣传到家,送表上门,咨询服务到位,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了ADR监测工作的认知度。我市ADR监测工作连续两年获得了全省先进单位,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检测车运行与法规宣传贯彻结合起来,检测车开到哪里,药品法律、法规就宣传到哪里,融洽了和相对人的关系,提升了药监工作的形象。从运行结果看,“三个结合”的实践,促进了“三个提高”,有效地降低了监管成本,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实践证明,药品监测车的应用,对提升稽查效能起到了很关键的促进作用,挖掘案源初见成效,如去年元月份在某乡镇卫生院快检时发现一批人血白蛋白,后经武汉药检所检验为假药,罚没收入6万元;4月下旬在固镇某医院快检时发现可疑羚羊角粉,经信息检索和协查,系假药,罚没20余万元;5月份在某药店发现假冒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在某批发企业发现劣药刺五加注射液;6月上旬,在怀远县发现假“达美康”、假“鲁南欣康”等案件,使稽查工作真真切切感受了检测车的效能。07年统计显示,通过药品检测车检出假药15个品种17个批次,货值50余万元;劣药52个品种104个批次,货值20万元。

药品检测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的推广应用推进了药品日常监管模式的创新和药品抽验机制的深化改革,对涉药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威慑力。药品检测车“灵活、机动、快速、高效、无损伤地定性、定量分析”的特点,特别适合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力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新农合”和农村药品“两网”的建设。

三、建立检测规章制度,着力为快检添动力

为规范检测车运行管理,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药品检测车人员工作职责、检测工作程序、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三大部分共12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如《药品检测车使用试剂、标准品、实验用品管理办法》、《药品检测车车载设备管理制度》、《车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车辆卫生管理制度》等,完善了车载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操作规程;修订了药品检测车工作流程、车载设备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强化工作责任的落实,以实行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以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使药品检测车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做到工作有计划,出车有申请,检测有记录,结果有小结,形成了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的良好氛围。

四、全力构建监检结合平台,科学定位药品检测工作,

市局把药品检测车的工作定位为“药品监督的110”,探索出“123”的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药品检测车以监督检查、快速筛选为中心,牢牢抓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节约检验成本,增强两个效益”的目标开展工作。“两个结合”:通过药品检测车的运行,将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日常监管与药品抽验进行有机结合。检测车运行以来,我们始终以检测车为稽查平台,把检测车作为流动的“岗哨”,保持对涉药违法行为的威慑力。“三方配合”:药品检测车与检验科室密切配合,有目的选派检验科室的同志参加快检工作,实现检测、检验和稽查人员的三方配合,实现信息资源互享。同时,结合检测车运行,通过培训、督查等形式来保证药品稽查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以检测车为平台,督导县局稽查工作,现场指导县局稽查人员规范执法;二是采取跟车作业培训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实践培训,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尽快掌握监督检查、快速筛查的有效方法。三是关注群众举报、质量投诉等热点、难点,发挥检测车灵活机动的特点,提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好“药品监督110”作用。

第7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主任会议报告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前段工作情况

近两年来,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飞跃发展,,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初步建立起了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有机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综合监管与各环节分别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管理新体制,食品药品市场呈现出管理规范、竞争有序、发展势头好的良好局面。

(一)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及上级部署与要求,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04年7月,设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先后制定下发了《南县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南县重大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组织了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对各乡镇及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县政府每年都组织了两次以上专项督查。为保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工作运转,县政府在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一定的专项经费。各乡镇人民政府均设置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有专人负责,并把食品放心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来抓。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注重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监管做到了有计划、有重点。加强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白板肉、陈化粮、非碘盐的监控和动物检验检疫等工作。仅去年一年,就捣毁用病死猪(狗)制造腊肉和香肠的地下非法加工窝点一个,当场没收销毁非法肉制品1195公斤,查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户28家,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户19家,无资质生产纯净水厂14家,清理出过期食品6.5吨,无害化处理病害家禽11592羽,处理染疫生猪333头,查封无证生产食品700余公斤,没收销毁“三无”食品1200公斤,查获各类违法私盐9.74吨,查处不合格食品货值达150余万元。

专项整治成果显著。各有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去年来,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环境、早餐、夜宵、建筑工地食堂、冷饮、饮料、城区蔬菜及卤腊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苏丹红”、“使用沥青给鸡鸭拔毛”等专项检查。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检查行动。去年高考期间,为确保考生饮食安全,对高考学生餐饮点的监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加大了监控力度,前移了监控关口,每天派专人负责把关,在第一时间内掌控食品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了发芽土豆、四季豆加工未熟透、消毒筷子再次污染等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正是由于各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才确保了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了全县人民的饮食安全。

(二)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得到保障。

药品打假不断深入,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加强部门配合,充分整合打假力量和打假资源,形成打假合力,保持了打击假冒药品、医疗器械的高压态势,先后查处了假“人血白蛋白”、假“冠心宁”注射液、劣质“新菌必治”等大案要案。开展了个体诊所、专科门诊部、中药饮片、疫苗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了邮寄药品、上门推销药品稽查打假工作。两年来,办案1000余件,共查出假劣药品2500多种次,假劣药品相当正品货值达60余万元,捣毁制假窝点5个,取缔无证经营7户。通过打假,净化了药品市场,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城乡药品逐步实现同质同价。在加强药品打假的同时,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着力构建起了行政监督、技术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药品监管体系,聘请了药品行政执法监督员、药品协管员、药品信息员、药品联络员118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药品质量可靠、服务周到、药品价格低廉的×××医药责任有限公司、×××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医药有限公司、×××药业有限公司4家药品批发企业为我县农村药品定点配送企业,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零售药店的药品实行定点配送。通过“两网”建设,强化了市场的监管,规范了进药渠道,平抑了虚高药价,使农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药,基本实现了城乡药品同质同价。

药品监管措施得力,药品市场有序。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并针对一些监管薄弱环节,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监管方法和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堵塞监管漏洞,对涉药涉械网点实施了严格监管,对药品、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县级医院做到了每季度监管不少于一次,对乡镇卫生院、药店每半年监管不少于一次,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每年监管不少于一次。为保监管效果,创新了“监管点评”等工作方法。即在监管后组织监管对象参观好坏典型,点评存在的问题,讲解政策法律及专业知识,使之不仅知之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该做法被《中国医药报》报导并推广。《×××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下发后,对所有涉药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并先后4次组织有关人员对46家涉药单位进行了暗访,对6家诊所有违法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实现了我县医药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认真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结合的工作方针,努力促进食品药品经济健康发展。

抓源头质量。帮助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名牌战略。×××面业公司系列20种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两个乡3万多亩蔬菜基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食品有限公司”、“×××米业公司”已申报×××省名牌,“×××”水产、“×××”肉食、“×××”面业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全县已有10家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49家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

抓市场准入。首先,大力开展市场准入基础建设和服务。主动指导企业的报建报批工作,帮助制定质量管理和生产技术规程,增设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绿色食品办公室等管理和服务机构。其次,严格市场准入,对申报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严格按标准核准。由于严把市场准入关,近年发展起来的零售药店,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是医药行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再次,加强了对已通过qs、gsp认证的企业跟踪检查,有效地防止了认证形式化,促进了食品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水产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欧美市场进一步扩大,九洲蔬菜、裕康食品被评为省级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秋师傅”腊味、“湘北王”肉食品牌影响力继续增强,洞庭蛋业和致富蛋业产品、“九洲”韭花、“等伴”榨菜、“红天然”鱼酸菜行销全国50多个地区。

抓发展服务。开展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及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去年,为改变我县没有药品批发企业的状况,我们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促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来我县开办药品配送站,配送站成立后,又多方帮助其发展,目前,该站药品配送量逐步上升。为帮助×××酒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展了白酒市场专项打假行动,查处了一批假冒“南洲大曲”案件。

(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各职能部门广泛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积极组织集中培训,大力鼓励参加在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学习制度,开展岗位学法,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的执法监督体系。加强执法责任追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这些措施,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大大减少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起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与支持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必讳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监管多头执法、重复监管现象时有发生,监管盲区尚未完全消除,不少食品产品质量堪忧;药品价格虚高情况仍然严重,群众用药贵的问题有待解决;农村药房基本条件差,人员素质低,药品管理混乱问题突出;药品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

二、近期主要工作规划

1、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按照温总理的指示,以查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假药为契机,认真查找部门监管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药品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

2、治理医药商业贿赂。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业内人员认清医药商业贿赂的危害性;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药品商业贿赂存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治理商业贿赂方案;组织医疗机构与药品批发企业签订《反商业贿赂廉洁责任书》,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行为。

第8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成本核算;实施对策

近年来,有些医院已开始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做了改革尝试。在医院的内部核算中,有的应用标准成本计算,有的应用责任成本计算或者应用直接成本计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针对我国卫生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既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又满足医院经营管理与发展需要的有效对策呢?有待于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探索。

一、立足全成本核算方法,强化整体效益管理

全成本核算这个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中的全成本管理理念。全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各种成本发生进行全方位考察,实现全过程控制。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包含所有成本要素的成本核算,即医院纳入成本的支出合计。全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谁受益,谁承担成本”。全成本管理是从成本的发生过程分析控制成本,通过分析成本构成,实行全成本管理,使各项成本以谁受益谁承担的方式,按责任成本分摊到其所对应的成本对象上。这样不仅改革了过去那种在成本责任上“大锅饭”式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实现了责任成本核算,还将成本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医院总成本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上,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体现了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制。在这基础上,医院及院内各部门必须要按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力和责任,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成本责任单位,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责任成本体系。医院实施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效、低耗运行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医院应该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全部成本费用,如工资、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房屋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维修费、银行利息等都纳入医院成本核算范围,实行全成本核算。要把全成本核算看作是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展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广泛宣传,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接受、认可。建立健全各项全成本核算的管理规章制度,细化成本分摊,形成“至上而下”自主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完整体系。

二、注重成本核算,加强绩效目标管理

传统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重在事后的综合反映,成本核算时间与成本形成时间脱节,不能及时揭示成本差异。随着成本目标管理的推行,成本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就具体操作而言,对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等账户,均按实际采购、加工及相应的人工成本的标准成本记账。同时设置“药品价格差异”和“服务项目成本差异”等账户,用来反映本期药品实际总成本与实际药品收入的标准总成本的差异。对于差异账户,借方归集差异的发生额,贷方登记差异的结转额,不利差异记蓝字,有利差异记记红字;月末,将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结转到相关“收入”账户的借方,这样可简化核算并正确考核药品、服务提供部门当期工作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健全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是面向大中型医院的通用系统,涉及面广,覆盖了医院主要管理职能和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一般的医院信息系统,从系统应用的角度可分为:门诊管理、住院管理、病房管理、卫生经济管理、血库管理、药品管理、手术室管理及器材管理等功能模块。可见,医院信息系统更加注重于医院的业务以医院对病人的服务,对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如医疗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医院及科室的库存管理、所有物资与资产的采购等都没有涉及,而这些信息在成本核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成本核算的功能模块,使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引入工商企业普遍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企业的事务处理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处理由事后控制走向适时控制,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四、重视成本核算管理,促进医院经济运行的平稳发展

医院成本核算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组织机构应当与医院经济运行模式相适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也相应地发生着转变。分析我国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现状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实施的有效途径。以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一个相对合理的医院经济管理机构,应当是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采取权力相对集中和分工负责的扁宽型组织机构。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经营运作不仅需要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做后盾,同时,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经营制度和现代管理手段做保障。医院的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活动理性化的重要途径,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基于此,积极分析医疗体系成本核算环节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成为改革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任务。如今,由于医院认识到成本核算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所以,开展成本核算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胡兴军.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促进措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

第9篇:药品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1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抗生素滥用的主要表现为无适应症预防用药,无适应症治疗用药,抗生素品种、剂量选择错误,给药次数、途径及疗程不合理等[3]。

1。1 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情况。

1。1。1 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的10倍,我国是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4]。目前,抗生素类费用处于各类药品费用的首位,如南京某三甲医院抗生素人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1051。57元,2011年则达到3389。02元,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抗生素类药品中,头孢菌素几乎占了一半,其中又以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价格相对昂贵但对大部分细菌感染疗效并不如第一、第二类菌素好的第三类头孢菌素最多[5]。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大大超过美、英等发达国家22%~25%的使用率[6]。其中,医院妇产科抗生素滥用问题尤为严重,青霉素耐药性几乎达到100%。据成都市三级甲等医院在子宫手术及剖宫产手术中抗生素应用的调查显示,使用单一剂量抗生素仅占调查总数的1。3%和5。4%;而仅使用1种药物的仅占2。3%和28。7%。大多数医院给予2~3种抗生素,最多达到8种。在用药时间上,大多数患者术后3天仍在使用抗生素(分别为95。57%和85。5%)[7]。此外,在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以上,其中约80%以上属于滥用,外科患者抗生素使用比例更是高达97%[8]。

1。1。2 儿童抗生素的滥用情况。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种脏器尚未发育完全,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具有比成人更大的风险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据统计,我国2004~2009年5年多来,儿童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达到84。5%,明显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下的要求,以及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的中位数79%[9],儿童成为我国抗生素滥用最主要的受害人群。

1。1。3 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抗生素滥用情况。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数次专项整治活动,使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但在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医疗水平不高及民众安全用药知识匮乏等因素,使其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1。2 患者自我治疗过程中抗生素滥用问题。

我国目前实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10]、《处方管理办法》[11]等,规定使用和购买抗菌药物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无处方则不得出售抗菌药物。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未取得处方的患者依然可以在一些零售药店中自由购买抗生素。患者在自我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的错误使用现象较为普遍。

2012-09-0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的《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2],抗生素仍然是我国许多家庭的常备药,近4成的居民表示家中常备抗生素类药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首选使用抗生素,而其中仅40。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1。3 畜牧业和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继发伤害问题。

抗生素滥用现象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不容忽视。由于饲料中添加了大量抗生素,造成动物的体内残留,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蓄。据调查推算,我国抗生素原料年产量为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13],必然造成人体不必要的抗生素吸纳。

2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2。1 耐药菌的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菌原本具有的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从而使得抗菌药物的作用明显下降。目前,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据2010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14],全国三级医院整体细菌耐药较为严重,部分细菌呈多重耐药或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我国抗生素研发周期大概为10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只需2年。如果抗生素滥用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将进入无有效抗生素使用的时代,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2。2 药品不良反应频发。

抗生素滥用使得由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目前,我国抗感染类(以抗生素为主)的药品不良反应构成比例最高,据某医院药剂科对81例药源性耳聋的文献分析,引起耳聋所涉及药物最多的是抗感染药,为49例,占60。50%,其中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耳聋为30例,占37。04%[15]。此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抗生素造成的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问题也很严重,后者在儿科中尤为常见。

2。3 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一些无需使用抗生素的疾病使用了抗生素、不该联合用药的疾病联合用药、可以使用经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却使用高价的新一代抗生素,从而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耐药菌问题,不仅大大增加了医疗卫生支出,也使得政府、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新的抗生素品种,而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却远远高于抗生素的研制速度。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

3。1 “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

医疗机构抗生素滥用的重要症结在于“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虽然医疗卫生改革正在深化,但这种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国外“以技养医”不同,我国医院的挂号费等体现医生技术服务的收费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行,这就使得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重要来源。更有甚者,个别医院通过向临床科室下达抗生素的用药指标、以奖金等形式来激励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成为滋生抗生素滥用的温床。

3。2 医务人员的认知缺陷。

3。2。1 医师因素。

医师处方行为是抗生素应用的最直接原因,医师的处方权管理是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关键因素。目前,抗生素滥用的医师因素主要体现在:(1)凭经验用药。由于缺乏药理知识而导致抗生素选择不当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新问世的抗生素,医师对其抗菌谱、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常凭经验用药;(2)“保守性治疗”的思维。有的医师出于尽快治愈、规避纠纷的考虑,给一些无需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无需联合用药的患者联合用药;(3)部分医师医德缺失。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违反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盲目开具抗生素大处方,给患者的身体和经济带来较大损害。

3。2。2 药师因素。

我国“重医轻药”的现象在医疗机构较为普遍,医院药师被认为是药品传送的中间环节。加之现有的法律制度对药师检查处方的职责规定尚不明确,药师只是常规化、简单化地复核处方,按照处方取药、发药,使得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缺失专业化的监督。

3。3 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不足

公众缺乏抗生素应用的基本常识,主要体现在:(1)一旦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2)越贵的药疗效越好;(3)联合用药病好的快;(4)不遵医嘱随意停药。

4 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责任

从药品的分类管理,到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等规定的出台,说明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规制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减少了滥用现象。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高阶位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强制性专项法律法规,现有的关于应用抗生素的规定散见于各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抗生素滥用法律责任规定的缺失,使得相关法律规制流于形式,在具体的执行中难以发挥作用。例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6]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但却缺失相应的处罚规定。《关于加强零售药店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通知》,虽然规定抗生素类等5类抗菌药物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但是在部分零售药店中却难以落实。新近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虽然提出医疗机构、医师和药师违反办法的规定要给予相应的处理,但其判断标准较为模糊。加之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层级较低,法律强制力及处罚力度相对较弱,难以得到真正执行[17]。笔者认为,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医务人员滥开抗生素处方的行为追究必要的法律责任,且医疗机构还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2010-07-01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18]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一般认为,医疗机构承担抗生素滥用的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以下要件:(1)过错;(2)损害后果;(3)因果关系。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供的诊疗服务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关于使用抗生素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规定的,例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机构或者指定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建立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并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等;医师应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内的抗菌药物;药师应按照规定审核、调剂抗菌药物处方,不得私自增加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构成法律责任中的过错。一旦患者因抗生素滥用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医源性损害,甚至伤残死亡等情形的,即可认定患者受到了损害,经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认定医疗机构的过错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的,医疗机构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健全抗生素应用的管理体系

5。1 国家角度。

5。1。1 建立健全规范抗生素使用的法律法规。

由于抗生素滥用在我国的严重状况,笔者认为,应以立法形式如《药品管理法》等,设置专门条款或者制定抗生素的专门法规,就其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违法行为作出明确具体的罚则。

5。1。2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事关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关键。笔者建议,国家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合理补偿,推动“医药分业”,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5。1。3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开展辖区内医疗机构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专项检査,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综合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并引入必要的社会监督机制。

5。1。4 建立抗生素滥用救助基金。

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抗生素滥用救助基金,对从事控制抗生素滥用工作的机构与人员予以奖励;对受抗生素滥用伤害的患者予以必要的补偿;对管控抗生素滥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如公益性广告等给以必要的资助。

5。2 医疗机构角度

5。2。1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抗生素管理法律制度,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体系。

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抗生素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专项整治活动。另一方面,可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经验,对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医生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以及抗生素使用指南等作出明确规定,健全抗生素的管理体系。

5。2。2 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促进药师参与抗生素的临床用药管理。

应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对抗生素等处方药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患者必须取得医生的处方并经药店或药房的执业药师审核后,方可拿到抗生素等处方药。通过药师参与抗生素的临床用药管理,使其真正发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抗生素滥用[19]。

5。2。3 加强对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法律培训。

对医院涉及抗生素等临床用药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加强《侵权责任法》、《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培训,并就因抗生素滥用导致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