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的思维导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讲的知识都能听懂,课本中的例题也能看懂,但到做练习题或者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出错和解答不出来。当老师评讲试卷或者练习题时,学生就会懊恼自己不应该失分,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概念掌握不全,没有理清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大脑没有形成数学认知结构图;另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差,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在试题练习中。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主要是加深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现代的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结构大纲、巩固复习重要的知识理论,为了深化知识内涵,分析思考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从而让学生大脑记忆系统中形成一个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数学认知结构图”。通过认知结构图,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概念不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条理、思路清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分明的架构体系。学生大脑记忆系统中存在数学认知结构图,在解答试卷或者是练习题时,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从大脑记忆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结果。因此,数学复习课教学使学生大脑记忆中形成一个认知结构体系,并有认知结构的能力。
由于高中生科目、学的知识比较多,学习时间比较紧凑,高中教师也忙于构建教学方案和复习练习题课的教学,所以高中生很少进行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其次,高中的复习课教学主要围绕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基础知识,重复学习基础知识,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新鲜感。另外就是教师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时讲解知识讲得比较快,很多知识只是一带而过,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要点,概念规律理解不清楚。
针对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复习课教学效率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现代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立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快速地把握概念体系。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计算机的组成这一章中,知识点较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也不少,知识提纲如下。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硬件系统包括:1.主机箱。(1)CPU:运算器和控制器;(2)内存:ROM和RAM及其区别;(3)外存:硬盘、光盘、U盘、MP4、手机等;(4)适配卡:显卡、声卡、网卡等;(5)主板。2.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3.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软件系统包括:1.系统软件。(1)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2)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系统;(3)数据库系统。2.应用软件:Word、Frontpage、Excel、IE等。
按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是比照实物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听完课就忘,经常连计算机有内存都记不住,更别说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描述每个部分的功能。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死记硬背了相关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在头脑中只是一些无序的符号,不能形成系统的、有意义的认识。只有将学习过的知识及时总结,形成有序的结构,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才能在运用的时候游刃有余,且有所创新。因此,在进行这一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后尝试用纸和笔画出计算机组成的思维导图。图1是学生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
上课时,我针对本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然后以问答的方式为主,让学生参照自己的预习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节知识点的理性认识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问题:如果你到电脑城去为自己购买一台电脑,要选择什么样的配置?这是几张配置清单,你会选哪一张,为什么?因为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其学习积极性高涨。接下来的分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交换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在热烈的讨论中对电脑组成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也不断地交流互动,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教师询问,如:主板的作用是什么?内存条指的是ROM还是RAM?教师一一作答。
在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再次用电脑软件NovaMind绘制出本章的思维导图,图2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再次修改的思维导图。
对比预习的思维导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在第二次制作思维导图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整个知识体系更为清晰完整,并且用软件可以方便地添加图形和颜色,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组成知识的基本概念,努力发现并理解节点与节点关键词之间的多种联系。再次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另外,学生利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既能考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自学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发散性有利于激发思维和产生联想,从而支持“头脑风暴”式的课堂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创新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的形式与小组讨论类似,让所有参加者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参与者灵感,以产生更多的创意。讨论过程中要设有记录员,忠实地记录每一个人的想法。一轮讨论结束,马上剔除不适合的内容,达成共识,然后进行第二轮讨论,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
从上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正好是记录员的有力工具,使用思维导图记录可以让成员之间直观方便地共享和交流思想,并有利于讨论之后的修改、补充和深化。
例如,在学习网站结构规划时,我使用一段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中关于柳州螺蛳粉的片段。因为螺蛳粉在中国收视率最火的节目中播出,柳州人都感到非常骄傲,但不少学生只是闻名还没有看过。这段视频不足10秒,只是非常简单地介绍了酸笋是螺蛳粉很重要的一个配料。看完之后,我问学生:“这段视频有没有拍出我们螺蛳粉的特点呀?”从小吃螺蛳粉长大的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如说螺蛳粉下面一定垫青菜,这个没有拍、配料不全、碗不对,螺蛳汤也没提……总之就是觉得介绍得太不全面了。接下来,我让学生上网浏览了一些介绍螺蛳粉的网页。提出问题:这些网页的介绍全面了吗?你心中正宗的螺蛳粉是怎么样的?如果让你介绍这个家乡小吃,你要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
主题抛出来,接下来就是各小组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作记录员,专门记录组内同学的观点。记录员用NovaMind软件记录,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观点,大家都面对同一张图,知道现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而围绕它展开讨论,并且讨论之后及时形成决议。小组讨论结束后再在全班展示交流,理清了思路,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下页图3是学生制作的关于柳州螺蛳粉的思维导图。
规划好网站结构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站制作的过程中,这张思维导图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时,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可以直接以文件链接上去;制作网站时小组中的学生明确分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修改、增补,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的作品闪出不少亮点,如有些学生制作了柳州螺蛳粉的美食地图,一一介绍柳州比较出名螺蛳粉店的特色,甚至写了美食体验。还有的学生,挖掘出柳州螺蛳粉和柳州人性格的共通点,以小吃见大文化。
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问题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虽然大,但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学生必须学会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这是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我所在的学校在本学期初就启动了“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课题的研究,所有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投入了时间和精力来教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这是我的教学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原因。
一、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衔接教学
不管高中数学如何变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不会变,并且高中数学的要求会更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点谈起。
一是探究能力。高中数学新课标别强调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做中学”,通过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理论知识。所以,高中数学注重过程体会,抽象性很强。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妨多采用数学实验教学,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初中“函数”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几何画板以及多媒体构造函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探索函数线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函数的相关性质,而不要直接让学生去记忆函数知识,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二是表达能力。高中数学知识涉及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对比较抽象,而初中数学知识主要涉及到文字语言,相对比较简单直观。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要注意学生的数学文字语言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熟悉符合语言和图形语言。此外,初中数学教学要经常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学着提炼和描述概念和定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强化数学知识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融合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对于其升入高中乃至将来都非常重要。许多概念、定理、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通过解题来实现。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能够有效地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同时,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像综合法、分析法、转化法、化归法、建模法以及数形结合法等。比如,可以将数字性的应用题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只有能审清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此外,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对于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一定要牢固掌握,教师也可以借助变式训练来强化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与高密度的课程内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四是归纳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特别重视运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这样能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其明确重点和难点,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强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
二、要做好学习兴趣的衔接,让学生知“难”而进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文化 实际应用 价值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16-01
一、高中数学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推行原理
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有很多知识点在理解方面存在着很多具体的困难。结合实例展开数学教学,实现一题多变和触类旁通。《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基础中的基础,重点中的重点。展开提问式教学,改变例题中的部分条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各个要素前提下,进行思维的变式和发散。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在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基本变化形式之后,可以更改问题的结论,在不断的求证变形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关注函数的前后联系。抓住函数问题中的“定义域”、“值域”和“对称轴”这三个最重要的数学元素。通过新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不断的变形过程中,关注到函数习题的前后联系,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吃透”每一道题,掌握多种题型的变化规律。
二、提高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有力措施
(一)强调问题导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在道路施工和桥梁建造的过程中,运用的相当广泛。比如,高速公路的弯道和坡度设计,利用的就是数学学科中的函数计算方法,对施工路段的周长和弯道的角度进行规范化设计。
通过对高速公路弯曲部分进行抛物线模拟图表再绘,通过详细数据的精准计算,制定出坡度适宜的施工计划。只有最佳坡度的高速公路,才能够保证在大雨的状态下,高速公路不会因为积水过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计算“京珠高速”某一段的坡度角和弯道角度,既能够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原理,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在桥梁的架设过程中,桥身的直线部分相当于数轴中的X轴,桥梁的中心承重拉索相当于是数轴中的Y轴,通过多个未知条件的等式关系,可以计算出在施工过程中,桥梁建筑过程中的各项细节要求,保证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
设置合理的问题导学,可以激发高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无论是文科和理科,数学学科的教学都是老大难的问题。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征,一题多变可以对原来的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知识载体进行引申,把相关的数学只是难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数学变式中实现数学能力的迁移与提高。与此同时,设置恰当的问题不仅可以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解题情境中,还可以运用新的构思方法,变出新的问题结构,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从数学原题的基础上归纳出崭新的创意,有利于高中数学的拔高性训练,对于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中“排列组合”这一知识项目的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阶梯型训练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深入到数学世界。
(三)开展阶梯型教学
在入门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白豆”和“黑豆”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计算规律,求处P的准确值。在学生适应了基础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对马路上的红绿灯的更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在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的马路上,观察十字路口的“红灯”、“绿灯”和“黄灯”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的频率。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实际的数学问题中去,通过纸笔记录和概率法计算的方式,求处此地红绿灯设置的最佳时长。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枯燥知识点的厌烦状况,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高中数学相关知识后,可以得到“拔高性”的锻炼,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在学科设置的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简单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深入挖掘出一般性的数学规律。高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推行问题式教学方法,首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郑鸿.浅议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7):102-102,103.
一、设计美好的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树立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我在接新班的第一节课,总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想和大家一起先聊聊高中数学,首先,你们中谁是数学上的优等生,谁暂时是学困生,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我也不知道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呢?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地球在自传,人类在发展,每个人都会不断的进步。何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又升入了高中,中招成绩只代表你们以前的初中学习,而不代表你们的未来,因此,我没有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一切印象我要从现在开始”。学生虽然已经升入高中,但他们是懵懂少年,还是很渴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一些“灰生”更把这作为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从迈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在接高一新班的第一节课中,总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及对新老师有什么希望。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如有的同学说:“希望您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很精彩”;有的说:“希望您不但做我们的老师也做我们的朋友”;有的说:“希望您能经常听听我们的心声和苦恼”;有的说:“希望您能伴我们青春路上走一程……”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发自学生内心的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下子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再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发言,谈自己听了同学们发言后的感受,谈对同学们的期望,谈本学期将和大家探讨的数学问题,此时,师生之间的感情已经能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
三、帮学生分析高一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由于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数学学习成绩的滑坡,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这种现象,在第一节启导课中,我总是把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加以探讨,以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问题一: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原因: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总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难以接受。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问题二:学习方法不适应。
原因: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应对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问题三:思想上有所放松。
原因: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部分智力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严重。
【关键词】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0.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文化能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在数学的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文化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加强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程度,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高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减少,在课堂上的自主思维机会不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高中生这种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阶段,这种学习环境下,会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过于压抑,使得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内容不能理解时,和教师的沟通比较少,学习效果不能有效的提升。
1.2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学习情感状况和自主思考方式忽视。这其中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高中数学课堂上过于沉闷,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使得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
1.3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根据目前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认真度比较高,但是兴趣程度却比较低,主要还是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过于枯燥,使得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也会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低。
2.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2.1把握教学的重点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的时机和重点[1]。课堂教学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这章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课件,把握课堂上的内容,巧妙合理的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在学生学习对数函数f(x)=mlogax+n(m,n,a为常数,a>0,a≠l)基本表现形式时,采用图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把数据带入,了解对数函数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一些难度不大,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中自主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应用多媒体手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改变单调的概念讲解,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柱椎台和球的体积》这章时,教师收集一些数学文化的图片和影音资料采用多媒体形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讲解,运用这些资料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谈论和分析中,能够提升高中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合理的进行引导式讲解,让学生对柱椎台和球的体积能够合理的区别和计算,从而强化对本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3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综合特点,努力的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3]。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注重以表扬为主,批评的时候也要婉转一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领悟数学文化和思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这章时,可以先讲解下平面向量的发展运算定理的发展史和演变过程,教师上课期间对平面向量的定理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能够对这章有一个综合的理解,教师准备一些向量模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模型,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对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进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是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把握教学的重点、应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程度,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宗雨.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教学与管理( 中学版),2014,18(07):16-25.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教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问题的原因
1.教与学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要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的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直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用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老师上课一般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还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外,学生学习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的优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如何,都会影响高一学生数学的学习。
三、问题的解决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有一种新奇感和放松感,但同时又有求知欲望,教师要首先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衔接好教材内容
在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淼模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要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起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明教学过程,分散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职业高中数学;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一、巧用知识迁移,做到数学教学系统化
职业高中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个学习部分虽然是分开来讲解的,但是在内容的连接上和衔接上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所以,在职业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把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个框架,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每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要及时地查缺补漏,对于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新课开始之前要学会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预习,这样才能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于熟悉的知识一般会感觉到学习轻松,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益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新知识,学生要结合以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在预习之后,学生要主动结合一些试题去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回归课本,反思自身的学习,形成知识汇总,落实学习的重、难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做个有心人,能对新课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基础知识有一个认识,为了有效开展预习,学生可以采用教师的导学案,这样既能做到针对性的预习,又能检测预习的结果。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之前,就可以利用导学案先行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工作:
1.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值域( )。
3.指数函数y=ax(a>0,a≠1)的图像必过特殊点( )
4.指数函数y=ax(a>0,a≠1),当( )时,在(-∞,+∞)上是增函数;当( )时,在(-∞,+∞)上是减函数。导学案中的知识预习从定义到实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只要学生认真地去阅读和思考,这些基本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职业高中数学虽然学习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学生能认真地听课,做好相关的练习,掌握好相关的知识是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职业高中生必须塑造和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这些好习惯成为提升学习能力的法宝。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及时做好相关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职业高中生切忌被动地接受,还要学会及时反思和总结,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想方设法地给予解决,切忌拖延,否则就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学生的智商差距不会很大,最主要的还是那些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为此,职业高中生要树立积极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不耻下问,努力学习,有质疑的精神,这样一定会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开展经典案例教学,优化数学练习
职业高中数学有自己的特殊性,也有学科的特点,主要的就是数学课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为辅助,需要经典的案例给予诠释。所以职业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辅助教材,在练习题的选择中也一定要做到精简,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所说的练习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开展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都浸泡在题海之中。而是有选择地练习,针对性地练习。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学生也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辅助练习题本,摘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试题来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学会总结与反思,掌握既定的做题策略。实践证明,职业高中生在充分的数学练习之后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突破口的寻找,也有利于构建知识框架,融合相关的数学知识,以便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如,在学习完《平面向量》之后,针对可能出现的考试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的例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课;探析
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也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系统地加深旧知识的学习,对以前知识的漏洞进行填补,其功能主要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发展学生的能力。现在我们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复习内容时还是采用罗列整理、例题讲解、变式巩固、归纳小结的讲授型旧模式,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没能主动进行知识系统化的构建和思想方法的提炼,他们缺乏体验,没有真正消化和升华。结果效率低,收获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上好高中数学的复习课呢?笔者经过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认为采用“建构、交流、精讲、领悟”的复习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达到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
一、分析当前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由于存在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比较被动。教师依据高考在重点备课,学生也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模式抑制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虽然能听懂教师的讲课,但是在做题时,却没了思路,不知从何下手。经过教师讲解后,学生才恍然大悟。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这些:学生知识储备缺乏,没有系统性,知识结构不清楚,遇到问题就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学生逻辑能力差,不能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综合技巧,这是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另外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点和重难点相对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高中数学复习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把零散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知识框架,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复习课不是讲解新知识,而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教师在复习课教学时,都是在讲解习题来复习数学知识,很少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这种方式的复习,既不能强化学生的知识,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复习课的效率低下。
二、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思维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更深,涉及到的面更广,死记硬背只会把知识学死,成绩自然会下滑。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复习课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系统中去,使学生在头脑里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把它保持在记忆中,灵活地进行运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围绕复习目标,抓住课程标准,紧扣课本,使学生能把握住知识的整体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尤其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使他们各有所得。在课堂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的全过程来,知识让他们疏理,规律让他们探寻,错误让他们去判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注意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紧扣知识的易混点和易错点,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达到系统化。在复习开始时,可以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全过程。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的系和比较,构建出知识网络。对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我们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给学生以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复习的真正意义不是去恢复已经遗忘的东西,而是防止遗忘。
三、运用正确的模式来获取高效
在上复习课之前,我们要设计出一些精妙的课外作业留给学生,使他们能编织出所学知识的知识网,总结出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经过整理与分析,合作形成的共识以书面材料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认真研究,积极探讨,找出优点与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加深对复习内容的再认识。由于交流的需要,学生要进行积极主动地课前准备,理解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课上开展紧张有趣的展示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好复习的基础知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更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相互合作的机会,引导他们互帮互学,相互弥补思维的不足,使他们在团体中探究和讨论,用多角度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形成共享,达到更高级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敏锐、活泼、创新的思维和年龄特点,采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思想,机动灵活地进行精讲或泛讲,互相补充,及时纠正,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方法,找到乐趣,消除对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结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思想方法,解题时如何审题,注意那些问题等,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以后的努力方向。教师再分层把握,适时总结、延拓、发散,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效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
数学是一门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应用型基础学科,在学生学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复习,对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的复习课是高三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孟军军.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5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