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基础导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诊 断
原有上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门静脉高压、慢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癌、有胆绞痛病史等患者出现大量呕血或者黑便,无其他原因可查者,恶心、头晕、出冷汗、烦躁不安、脉细速、血压下降或者脉压差缩小,即可考虑为上消化道大出血。19例病人中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门静脉高压4例、出血性胃炎2例、胃癌2例、1例原因不明。
判定出血部位:幽门以下部位出血以黑便为主,幽门以上部位出血以呕血为主,可通过X线或者内镜检查发现出血部位。
估计出血量:可采取4种方法。①通过呕血、便血的性质估计出血量:出血量多、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至鲜红色大便,呕血性质多为咖啡渣样,出血量多时,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呕出液呈鲜红色或带血块。②通过全身症状观察: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低于基础血压30mmHg,脉搏比原来增快20次,伴有口渴、恶心、头晕,估计失血量约1000mml。脉细速、血压继续下降,且畏汗、皮肤发冷、烦躁不安、精神错乱,估计病人急性失血约2000ml(占循环血量的40%)。③根据血红蛋白估计:中度,
处理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包括初级处理,病因处理及对部位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要针对病情进行生理护理及心理护理:病人绝对卧床,取侧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保持病室安静,谢绝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兴奋、悲观、过冷、过热等不良诱因,做好口腔护理,减少血腥味刺激。
饮食护理:出血期间应禁食,溃疡病出血停止后24小时,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在出血停止后48~72小时方可进流食。进食原则:少食多餐,易于消化、清淡、无刺激性,保持足够的营养,禁用咖啡、浓茶、过酸、过甜的饮料,浓肉汤,鸡汤,防止促使胃酸分泌过多。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时,0.5~1小时测血压1次,同时注意T、P、R、神志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呕吐物及黑便的性质、量、气味和颜色。
大出血期间护理要点
必须住院处理,有条件的医院病人应进监护室。备齐急救药品及用物。建立1条够大的静脉通道,以4小时输液量大致相当于失血量+尿量+1000ml为准。已有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接放存留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有1份出血情况记录单。床旁连续观察,记录T、P、R、BP及尿量,必要时监护。失血量达25%以上者首要任务是输血。行特殊检查的病人,做好检查前的准备。
止血措施:可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冰水洗胃,使胃温度降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而达到止血目的。止血药的应用,可选用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氰咪胍等。三腔管气囊填压:有条件者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激光止血。
因用药种类多,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种药物混合发生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50-01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内科护理人员观察及护理,重要对象之一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不同的病人,观察和护理的重点,各有侧重点和不同,对此,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的护理水平,因为此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危生命。故此要密切观察和护理,下面谈一下观察和护理体会。
1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有许多种,病情也较复杂,常见的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均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
2.1血压的改变生命体征是循环血容量显著的指标,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可导致病人休克,生命体征明显改变,血压下降程度标志着休克的深度(和病情是否稳定有无凶险的指标)若脉压差缩小,即使血压正常或偏高也提示休克的存在,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初期应以15分钟测量血压一次,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至病人病情稳定为止。
2.2脉搏的改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休克早期血压下降前,往往出现脉搏细速,在休克的晚期,由于心搏无力,故脉搏细而慢,除观察脉率外,还须注意脉搏是否有力,如病人虽然血压偏低,胆脉搏有力,说明该项病人循环灌注尚可。
2.3体温的改变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时,病人体温可不升高,一般出血后于24小时内或休克被控制后,可有低热或中等热,一般病人体温不超过38.5℃,时间可持续数日或一周左右,如病人出现持续热不退,或退后又上升应考虑是否有在出血可能,应急时处理,对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特殊观察,因老年患者,反映迟钝,病情往往说不清,有出血时,并不一定表现明显的烦躁,出汗,口渴而仅表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增快,一旦发现患者呕吐症状时,往往病情处于严重阶段,且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出血常不容易止血,故护理人员要根据老年人特点严密观察出血的早期症状,作出相应的判断。
3出血量的估计
3.1观察病人全身症状估计出血量生命体征和全身症状,常因出血量多少和出血速度快慢而不同,如病人失血速度缓慢,失血量在300毫升以内,可无症状或有轻微的头晕乏力心慌。呼吸脉搏血压大多在正常范围,如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上时病人可出现眩晕、眼花,面苍白,心悸,口渴等。如病人出现烦燥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等休克征象时,提示失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如病人收缩压继续下降,脉搏细速,畏寒皮肤发凉,烦燥不安,精神错乱,提示病人急性失血约2000毫升,为病情严重征兆,应立即进行抢救。
3.2从呕血便血性质估计出血量幽门以上的病变常兼有呕血,呕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病人由于出血速度慢出血量较少,往往并无呕血,以下病变,如十二肠,若出血量多,速度快,血液反流入胃,除有黑便外常伴有呕血现象,呕血性质多为咖啡色渣样液体如出血量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呕吐液可呈鲜红色,或带血块,这是因为血液经胃酸作用下形成了正铁红素所致。幽门以下出血的黑便为主,一般出血大于60毫升,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便粘稠而发光,这是因为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而形成硫化铁所致。也有病人因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见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大便。
4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
4.1绝对卧床休息解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因素,保持安静。
4.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血量出血性质,颜色,气味,并记录。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面色的变化,如发现病人上腹部不适,头晕,恶心,口渴,烦躁不安,脉搏细弱,四肢发冷,应考虑有内出血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备好止血药物,三腔管等用物以便抢救。
4.3出血期间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医嘱进食。
4.4出血期间应30分到1小时测量血压一次出血停止后,血压按医嘱测量。
4.5补液应有止血药物时,经常巡视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准确掌握输液速度,特别是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自身调节能力差,快速输液,输血后,输液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副作用,如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故护理人员严格掌握,对明显脱水或失血情况下必须快速输液,或输血时定时观察心率,及有无肺水肿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平均年龄39.9岁。病史4天~10年不等,临床症状均为消化道出血,其中反复大量呕血6例(4例伴黑粪),单黑粪或便血者3例,出现失血性休克5例,见表1。
特检资料:9例均经内窥镜检查1~3次,共计检查19例次,确诊4例;有3例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2例,其他由手术等证实6例。
1.2 病例资料
血管畸变的诊断均符合Miko和philip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9例中3例为Dieulafoy Lesion(简称杜弗氏病),5例为动静脉畸形(简称AVMs),1例为静脉血管瘤。
2 讨 论
2.1 误诊原因的探讨
血管畸变致消化道出血,确因临床经过无特异性,出血病灶初诊确诊常较困难,本文6例病人初诊误诊占67%,均反复出血达2~4次之多,曾辗转多处就医后始得确认,其中1例终因延误治疗而亡,究其教训归纳如下:
内镜检查无发现被误诊者2例:本文例4、例5,初诊上消化道出血,仅2~3天后自然终止,内镜检查未被发现,其后虽又间歇性出现呕血或黑粪,但内镜始终未发现病灶而误诊为出血性胃炎。
并存病灶被误认:本文例8因并存返流性食道溃疡,在出血期内镜发现溃疡,忽视并存的杜弗氏病,所以在并未确定溃疡活动出血的情况下,确定为出血病因,直至数月后溃疡愈合,仍发生相同部位出血时始得发现。
对此类病灶缺乏认识而误诊:本文例6,曾因多次大量呕血和黑粪,曾于外院二次内镜检查,后行手术探查,均被疏漏,直致第三次呕血转入本院手术再探查时被确认。
病灶位置特异而致误诊:本文例5在检查前虽已有临床提示,但内镜检查仅注意常见胃底部小弯侧,忽视少见部位(此例畸变血管位于胃体中部大弯侧)。本文例1、例4均系小肠部位病灶,X线和内镜难以确诊,其中例1靠血管造影确认。
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诊断前缺乏临床鉴别分析和对本病的认识,内镜检查又不够全面和细致,以致有的病例病情延误,失去抢救机会。故凡出现病因不清无痛性的反复消化道出血、尤急症内镜检查(包括多次检查),无明确发现者,无论年龄分布均应高度警惕血管畸变性出血。
2.2 提高内窥镜阳检率的几点意见
Al-Kawas等提出血管畸变的临床诊断82%靠内窥镜检查确定。但由于出血视野不清、病灶过小、胃粘膜皱襞干扰、损害区血灌注量下降致活动性出血不著等原因,使其阳检率降低。Railly提出其内镜初检阳性率为49%,本文初检阳性率仅为33%。下述几点可能减少误诊率,有助于提高内镜检查阳性率。
强调急症内镜检查:血管畸形性出血多数病灶范围狭小,在非活动性出血期,内镜难以发现病灶,急症内镜因活动出血的提示,可明显提高其阳检率。本文3例初诊病例均为出血期急诊内镜确诊。反之例2虽多次出血住院检查,皆因未作急诊内镜检查,致使盲目手术仍未止血,教训惨痛。
常见出血部位的重点与全面搜索相结合:Ketg等指出,75%~95%的杜弗氏病损害发生于胃―食道联结部6cm内,集中胃小弯侧。本文3例杜弗氏病中有1例病损血管位于胃体中部大弯侧。另5例动静脉畸形病例中,有2例位于少见胃底部位,均易被疏漏。因此内镜应全面地对胃―十二指肠进行详尽细致的搜索是必要的。
强调重复内镜检查:Reilly曾强调第二次重复检查的阳检率可增加33%。本文例8、例9等均为第二次复检内镜时发现病灶,占阳检率的22%。所以初检内镜阴性结果,如临床仍支持血管病损性出血,无论是否再有出血,可考虑即行第二次内镜检查。
提高对本病的认症水平:发生血管病损性出血,诊断较困难,要求检查医师对各种原因的出血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2.3 对手术疗效的评估
Bronner等提出血管畸变性出血的药物疗法,其中包括生长抑素和雌激素等。本文病例中采用生长抑素3例,仅1例暂时有效止血。本文4例在内镜下行电凝治疗,仅当即止血后均出现复发性出血,间隔时间短者3天,长者月余。6例手术止血,随诊0.5~2年者皆疗效满意。临床手术止血其优点:1)可探查和治疗小肠等内镜检查较困难的部位,如例1、4;2)直视下易于明确病灶所在的性质,不易漏诊;3)疗效可靠,复发率低;4)手术结扎治疗安全可靠、损伤小。
【关键词】行为引导方法;经济管理类专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只是现今由于该专业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就业,但是企业人才的需求却有很大的缺口,这一矛盾现象值得相关学者反思。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改善这一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此种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是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最看重的两种能力。
1.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概述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人才,只是由于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有很多的差距,因此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院校都应该尝试着应用其他教学方式,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尝试着应用,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现代经济管理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的能力。现如今,此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其他专业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第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素质必须要放达到一定程度,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该种教学方法的相关技能,比如引导调控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第二,教师应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只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才能将行为引导的方法应用到最佳,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应用方法非常多,教师可以依据课堂内容进行选择,比如课文引导法、知识竞赛法以及角色互换法等。在众多的方法中,效果最佳的应该是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每完成一个任务,学生的能力就会提升一大截,所以教师通常都会倾向于这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实施难度比较大,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以及资料的收集,尽可能的让项目完整没有缺陷,这样制定的任务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特点还涵盖了很多内容,比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等。可以说。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改革,教学期间,要求学生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教与学要合一,所以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完全的互动起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到项目导演者,在这其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要有一定的帮助。
2.行为引导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很多的高校都课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该专业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陪养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学生只重视实践,对理论不会有深入的理解,只重视理论,将难以就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根据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结合专业的实际发展特点,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所以,将行为引导教学方式应用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
2.1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实际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来辅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进行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进行“商品包装”章节的学习时,可以将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出现的“过度包装”引入进来,并组织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对这一案例进行共同探讨。同时,要让学生分析思考如下问题:怎样的包装为过度包装;过度包装的产生原因;针对过度包装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在思考和分析过程中,就能够加深“商品包装”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2应用头脑风暴法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应用头脑风暴法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确定课程内容的主题,同时增强组织和引导能力,促进学生能够针对主题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法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目标。例如,在对“商品学研究对象”章节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提出:商品使用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表现形式,其中,质的方面为商品的质量,量的方面为商品的品种。那么,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那么你认为企业应该注重商品的品种还是注重商品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并踊跃发言,这样就能够营造一个热情的讨论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创造解决问题的目标。
2.3应用张贴板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张贴板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纸卡的黏贴,然后对纸卡上的内容进行汇总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商品学》中关于“条形码”的内容时,可以将各种条形码制成不同的纸卡,然后通过对这些条形码的比较,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掌握各个条形码的区别和特点。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对基于行为引导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很有必要,因为这能够让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职员工开阔眼界,认识到新的教学途径,为该专业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简单,其对教学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教师作为指导者,要有掌握全局的能力,知识储备量一定要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科]
【参考文献】
[1]孙承练,王友凤.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轻工科技,2013(07).
[2]苗雨君,李喜云,杨春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职业时空,2014(06).
【关键词】职校 经济管理课程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55-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教学目标开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趋向成熟,竞争和机遇接踵而至,使得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量开始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虽然职校经济管理专业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但是从整体来看,却依然存在着影响职校经济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其中,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职校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就业效率和市场需求的对比差异上面。而且,多数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上岗时依然需要度过较长的适应期。所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就成为了时下发展的重点课题。
一、顺应未来社会职业变化需求
随着互联网、数码等高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幅度在市场上开始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这些新兴的或者是未来几年间可能成为时代主力军的行业,恰恰为职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挑战和要求。职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设置课程教学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到未来社会职业的变化需求,并针对社会上的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动态,按照其技术特点和岗位需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此让职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符合时代的发展走向与趋势。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在渗透工学合作机制的同时,还将一些企业文化传达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岗位工作的特点。此外,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方面,笔者也作出了系统的整改,如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参与实习,鼓励他们利用新型技术(互联网)调查当前市场发展规律和走向,总结调查报告,以此增强他们对岗位的代入感。
二、将岗位就业设定为教学目标
我国毕业生在参加岗位工作时,普遍存在着一个尴尬的问题:教学与工作岗位脱轨严重,课程设置无法满足职业岗位需求。长此以往,毕业生在参加工作的时候,将很难应对岗位上的挑战。所以,在设置职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时,教师有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就业导向上,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科学地导入岗位情境,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都获得最充分的提高与成长。例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笔者全面改革传统教学目标(提高分数,可以完成理论试题),将目标确定在面试和实习上面。目前,我国多数毕业生在面试和实习上容易出现问题,常常无法准确回答人事部门提出的问题,无法学以致用。而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变革,学生将面试和实习视做学习的最终目标,可以让他们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应对企业的人事部门和实习岗位。此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其目标主旨方向不但要设计大量的工作技能,同时还要涵盖许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概念。
三、根据岗位工作主线设定课程
在构建职校经济管理课程时,教师要根据岗位工作主线设定课程内容,并将就业导向当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方向,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感受工作氛围。其中,因为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岗位工作主线要求,所以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设置的方法和内容要满足学生所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要求。以会计专业为例,传统教学中,当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很难快速上手,经常需要一些企业的老人手把手教才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所以,在为该专业的学生布置课程内容时,要格外注重对制单、出纳、成本核算等课程的规划,争取提高学生的这些专业技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练完美结合,从而让他们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胜任岗位工作。此外,在构建职校经管类课程的时候,构建方向要以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并帮助学生现场解决一些技术类的问题,让他们明确学习的重心所在。
四、构建目标职业岗位能力体系
构建目标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中,笔者主要参照了KAS培训模式。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是这样解读KAS模式的:首先,将K比作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素养;其次,将A比作学生的一般实践能力,主要体现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理解能力和使命感;最后,将S比作为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个环节时整个培训模式的关键部分。在培养的过程中,针对这三个方向的性质及特点,需要学生达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针对K时,只需要学生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并能理解财经杂志中所提出的一些术语;针对A时,学生不但要全面掌握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提出自己的市场营销规律及走向的见解和想法;针对S时,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参与市场调查,并可以初步撰写经济文章。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K和A的培养结果则会决定毕业生在岗位中的业绩。所以,教师要正确处理KAS的关系。
关键词:行动导向;物流管理基础;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它迅速在各国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传播,推动着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行动导向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循序渐进地传授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现代技术工人除应该具备职业领域的专门能力外,还应具备诸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决策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将自己融于集体的意识和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等等。这些跨专业的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构成现代技术工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素质的体现。
二、《物流管理基础》的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基础》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系统探讨物流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技能的课程。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因此,《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学生应能正确理解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初步树立物流的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初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具体的一个物流问题时,能够拟定一个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物流管理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以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根据高职学校和学生的现状,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项目导向法
项目导向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项目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的选取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取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使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这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内容。同时,案例的选择还要注意与项目任务的配合,即案例与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从内容到形式要有一定的相似或近似。如地域不同的调查项目、名称不同的物流新技术调查项目。由于,学生是初学者,模仿是初学者的“拐棍”。通过相似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视线、调查方向、文字组织形式和分析方法。如通过长三角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珠三角产业特点分析物流流动方向,分析物流服务需求的变化。将案例与身边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接触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实际,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这种相似案例分析教学,对项目任务的完成具有模板效果,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提高自信心,同时又留有一定学生发现和创新的空间。对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和培养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三)问题导向法
问题导向法是首先让学生针对某一学习单元提出问题,这不是一两个问题, 而是一组问题、一堆问题,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行动中来展开学习。这是一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而且是先学整体,再学细节,这与传统教学法的方向是相反的。问题导向法的讨论方式一般有: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解答。问题导向法给出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但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答案的优缺点,教师不要事先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教师进行观察并给出指导和评价。问题导向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问题设计是成功的关键。问题设计应符合下列条件:常遇见涉及广泛科学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防止的问题;学习的结果可能达到教学期望目标的问题;带有实际任务的问题;适合学生现已具有的知识并能促进高阶认知技能的问题;要求参与者具有团队精神的问题。
(四)卡片展示法
卡片展示法是在展示板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卡片展示教学法的结果总是一张张挂满各种卡通纸片的张贴板。
1、开题。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盖纸、云彩形或特殊的卡片上,用大头针钉在展示板上。例如,第三方物流方案的选择与实施,老师把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现有条件等展示在板上。
2、收集意见。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钉在展示板上。
3、加工整理。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进行系统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4、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5、将卡片用胶棒粘贴在盖纸上固定,成为最终结果。原则上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节制自己的主动行为,而只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或介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卡片展示法的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所希望的、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意见的结果。
以上是笔者在《物流管理基础》教学过程中常用教学方法,其他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还有诸如过程教学法、大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实物展示法、模拟情境法、思维导图法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般使用较少。笔者在开展行动导向法时,一般都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教师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来完成学习任务,再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做总结和演示。教师在下面听并及时给以指导,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关系。
四、总结
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发展学生自主性的独特功能,它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3、高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李肖夫.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市场,2008(2).
5、潘悦.行为导向在国际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 微创技术; 硬通道; 高血压; 脑出血
doi:10.14033/ki.cfmr.2017.15.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28-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目前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接近1.5亿人,并发症较多,脑出血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的治疗除了应用外科开颅手术、小骨窗术、槽位锥颅术以外,应用YL-1型穿刺针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治疗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微创手术[1]。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7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采用微创硬通道技术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
7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试验组男38例,女21例,年龄48~67岁,平均(57.5±4.4)岁;基底节区出血48例,破入脑室出血12例,脑叶出血11例;出血量30~49 ml 32例,50~69 ml 23例,70~89 ml 4例。对照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51~74岁,平均(62.5±3.2)岁;49例基底节区出血,
10例脑叶出血,13例出血破入脑室。出血量30~49 ml 32例,50~69 ml 24例,70~89 ml 3例[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保守治疗组,给予常规脑出血治疗方法,脱水降压,对患者血压与颅内压密切监控,过高或过低根据文献[1]脑出血治疗指南《2015年度高血压研究领域要点回顾》,进行调节。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其他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出血、感染等,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通道治疗,先通过CT检查患者颅内脑血肿情况,测量血肿体积,找到血肿中心靶点,通过CT片三维定位法确定穿刺位置[2]。然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手术,治疗时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电钻处安装YL-1型穿刺针,驱动电钻,钻进颅内血肿,需要始终保持穿刺针对准血肿中心靶点,直到将颅骨钻透为止,在有空落感以后将电钻芯取出,再将塑料针芯安装上,推进至血肿内,去塑料针芯,插入金属针芯,接侧管,应用5 ml针管缓慢将血肿抽出,控制好抽吸量,每次≤3 ml,抽吸的血肿量以20%~60%为宜[3]。抽吸不畅的患者应用振荡法在血肿内钻出一个空隙,然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血肿位置,直到液体颜色变淡为止,注入血肿液化剂,包括20 000 U尿激酶和12 500 U肝素,退出金属针芯,盖上盖帽,将盖拧紧,2 h后行开放引流术,每日需冲洗引流3~4次,血肿清除50%~75%即可将穿刺针拔出[4]。
1.3 判定标准
采用HIHSS评分标准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视为治愈,0级病残;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80%,视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0%~40%,视为有效;评分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消失情况对比
试验组7 d血肿消失50%及14 d血肿消失70%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59例患者死亡2例,对照组59例患者死亡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既往临床多使用开颅手术,但是术后并发症多,对神经组织创伤大,有较高的致死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小骨瓣开颅,钻孔引流治疗清除血肿取得了显著效果,而到了80年代,通过CT,钻颅抽吸,应用立体化定向穿刺法使脑部创伤减少,但是这一技术应用范围有限,且操作难度大,临床应用较少。一种创伤更小、手术更快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时而生,该技术应用CT和激光技术配合生化酶技术可使血肿尽快消除,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加安全、可靠,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技术。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真正将钻针一体化,将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增强了硬通道的稳定性,更加灵活、方便,可以更加灵活地对引流区域进行调整,盲区较少[5]。硬通道微创技术可将颅内血肿快速消除,使颅内压快速降低,机制如下:(1)采用更加良好的密封技术,确保抽吸时管腔保持稳定的负压,增强了对血肿的抽吸能力。(2)穿刺针管是钢制的,更加锋利、尖锐,可一步到位,准确固定,能够快速有效将液态化的血肿清除。(3)应用血肿粉碎器和生化酶技术,可以有效将血肿变得液化,更有利于排除。(4)应用硬通道技术有利于快速将血肿清除,有明显的减压作用,预防脑疝,减轻脑水肿。(5)对不规则大血肿的出现,可以应用双针法或者多针法引流,临床效果更加显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缺损,造成日常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引发一系列心理障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评估与疏导成为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颅内血肿清除经历了漫长的演化与进步,从粗糙到精准,从大创伤到微创,表现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的不断进步[6]。在临床上应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成功率高,有效消除血肿[7-8]。手术简单快速,创伤小,安全性好,经济。但缺点是灵活性较弱,进针后不能调整与改变针的方向,需要在进针前准确定位,因为针的方向不能改变,少数病例显示了引流不充分,血肿残留较多,临床效果不好的结果。
本研究采用分组的方法探究了微创硬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治疗总有效率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神经缺损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微创硬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好,治疗总有效率高,死亡率低,临床应用已很广泛,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郭艺芳.2015年度高血压研究领域要点回顾[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12(5):1106-1108.
[2]朱端权,张晓亮,蒋向东.软-硬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积血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9(21):904-905.
[3]吕传华.CT定位下微创硬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33):359.
[4]李江,施申启.简易CT定位下微创硬通道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970.
[5]张占伟.CT定位微创硬通道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附48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67-68.
[6]陈宏宝,黄玉春,孙仁泉,等.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为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26例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1,12(20):20-21.
对高血压脑出血传统的治疗观念是采取内科治疗,但疗效不满意,本世纪初神经外科医生努力探索外科治疗,从1993—2008年已有十余万例临床报道,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探索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通过CT片可直接了解出血情况并判断预后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定相应的治疗对策。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及其指征的认识已渐趋一致,尤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结合本院资料,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男56例,女68例,年龄41~75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14例,丘脑出血3例,小脑3例,脑叶4例,出血量在基底节区和脑叶25~70ml,丘脑血肿5~15ml破入脑室系统并铸型,小脑5~10ml以上破入脑室系统并有脑积水,均有意识障碍和一侧肢体瘫痪,手术时间6h以内10例,6~24h 106例,24h以上8例,术后能生活自理90%,中残5.2%,死亡1.6%。中途病情好转放弃治疗2.2%。
1.2 适应证[1]
高血压脑出血 (1) 脑叶出血≥30ml;(2)基底节区出血≥25ml;(3)小脑出血≥10ml;(4)丘脑出血≥10ml;(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6)颅内血肿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2手术时机[2]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发病6h以内)、早期(发病48h以内)和延期手术(发病48h以后)。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也未统一,这与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有一定的关系,病理发现在发病6h后,与血肿接触的脑实质内会发生随着时间的变化由近及远的出现伴随红细胞浸润的坏死层,发生血肿周围外侧的小血管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和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此认为在这些继发性变化出现之前清除血肿,可使血肿周围的脑实质的继发性损害降至最低程度。这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患者中,47.2%死于发病后24h,对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干预也会对患者病情继续恶化起到阻断作用。鉴于这些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主张早期(发病48h以内)甚至超早期(发病6h以内)手术者日趋增多,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许多学者认为进行超早期手术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更有帮助,但在发病后6h内,患者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几率较高,对缺乏超早期手术经验者,手术在发病6~7h后进行更为稳妥。
2002年11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全国研究与推广协作组在第二届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研讨会中对于手术时机做了以下说明:自发性脑出血,如果病情快速进展,复查CT血肿明显增大,有发展成脑疝的趋势或已发生脑疝者,应立即手术;如果病情趋于稳定,建议手术在发病6h左右进行,条件允许或病情进展的,可进行超早期手术;部分患者经内科治疗,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仍持续昏迷或呈嗜睡状态,复查CT显示颅内血肿仍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仍应手术治疗。
3微创术全程治疗原则
3.1微创手术方案的选择
应该根据不同的出血形状、出血部位、出血量,选择单点或多点穿刺。(1)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脑内出血,出血量
3.2微创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保持颅内压平稳过渡,忌颅内压忽高忽低。(2)调控血压应缓和适度,使血压平稳过渡,忌忽高忽低,影响脑血流灌注。(3)努力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忌血钾、血钠、血糖过高过低,忌过度脱水而出现脱水症,忌血红蛋白、红细胞过高,血液浓缩,忌短期内输入液体过多,根据24h尿量、颅内压情况,合理使用脱水剂和调整每小时入液量。(4)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4定位方法[3]
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尽量选择在靠近血肿的颅骨部位或血肿距头皮最近的部位。
4.1 CT片定位法
(1)确定颅表基线。根据CT片拍下的侧位头颅扫描示意图基线的骨性标志及外耳门、耳廓标志,确定基线,标出前后两点。(2)确定血肿穿刺平面。可以通过测量每层血肿的最大长轴与横轴加以确定,一般10mm为一层CT扫描。如果血肿层面是奇数,其中间数值一般为最大层面,如偶数,可取中间两层面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大层面。(3)确定血肿最大层面的中线,矢状线AB即将大脑镰的前后缘连成直线。(4)确定血肿中心点D,过D点做矢状线的垂线,分别与矢状线及头皮相交于C、E。此时血肿中心D至头皮E点的距离即为血肿穿刺深度。(5)确定穿刺点的前后距离即额部至穿刺点的距离。它可以是额部中线A点至C点之间的距离。亦可分别做过A、E点的额、颞切线相交F,则EF即为穿刺点的前后距离。(6)确定血肿最大层面的体表投影线。根据基线,标出平行于基线的平行线每线间距10mm,找出血肿最大层面的体表投影线。(7)确定穿刺点。可用一简易L型直角尺或经简易加工的木工用可滑动直角尺,确定穿刺点的前后距离。将L型尺的一面与血肿最大层面体表投景线保持一致,另一面与额部相切并与头部矢状线垂直。此时已标出的前后距离在血肿最大层面投影线的对应点即为血肿穿刺点。
4.2 CT下定位法根据CT片确定穿刺点后用电极片固定在相应点上,进行CT扫描,确定最大血肿层面,再确定穿刺点。尤其对丘脑、小脑及出血点较小但占位效应较明显的血肿,使穿刺更精准。
5穿刺方法
(1)准备血肿冲洗液,液化液(剂),型号、长度合适的穿刺针。冷生理盐水500ml(0℃~10℃左右),肾上腺素1mg,尿激酶等。(2)具体操作步骤:①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②常规消毒、铺巾。③局麻。④在所需穿刺针上,距针尖2.0~2.5cm处安装限位器,以免钻颅时由于高速旋转的钻头钻入过深,引发脑组织损伤。穿刺点应避开如下部位:额窦;在矢状窦、枕窦、横窦、乙状窦操作应相距1.5cm以上,穿刺点应尽量避开翼点(颧弓上4.0cm、太阳穴附近)、中央沟、脑膜中动脉起始部(眼眶外侧)。将穿刺针的尾部钻轴夹持固定在电钻夹具头上。检查穿刺针旋转时位置居正中避免有摇摆。穿刺点指向靶点方向线,钻颅时始终让穿刺针严格对准此轴线进针,避免在钻穿颅骨后再调整角度引起穿刺针断裂。钻透颅骨硬膜后,去除限位器,剪断针托部塑料卡环后拔出针芯,插入圆钝头塑料针芯,使针体缓慢进入血肿边缘,拔出塑料针芯,针体侧管连接塑料管,针体后端拧紧盖帽,用5ml注射器经连接管进行抽吸,抽吸时缓慢旋转穿刺针方向,调整针尖部侧孔的方位,将血肿边缘的液态部分吸除后,插入塑料针芯缓慢深入穿刺针直至血肿中心继续抽吸。抽吸时不宜用力过猛、负压过大,以免引起再出血或者导致颅内积气,抽吸出一定量的血肿后,可将注射器取下,抬高连接管,观察管内液平面高度(如无液面可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观察)。若上下波动的液面低于颅平面上15cm时,应停止抽吸。抽吸量以不超过30%为宜。去掉穿刺针尾端盖帽,连接针形粉碎器,将冷生理盐水(0℃~10℃,冰箱储藏室制冷)通过针形粉碎器冲洗血肿。深部及丘脑血肿尽量用常温盐水,无出血倾向者用常温生理盐水。注意一定要等量冲洗,待冲洗流出液清亮后,注入尿激酶(1~5万单位),夹管4h。根据血肿量及脑内压情况,必要时提前开放引流。
6术后处理
6.1 复查CT通常在术后12~24h内复查。根据病人神志、瞳孔、血压变化、引流液颜色、量情况可适当延期。如情况不稳定,应立即复查CT,据CT检查情况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或再次手术。
6.2术后冲洗、液化方法微创术后根据复查CT情况,进入重复冲洗、液化周期。此时期应重复进行抽吸血肿冲洗清除血肿注入液化剂闭管开放引流。一般第一个24h运用上述方法做3~4个周期。夹管4h开放2h,重复。第二个24h酌情使用2~3个周期,一般血肿在3~5天内基本清除,在1周内拔针。(1)冲洗过程应严格消毒及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2)冲洗前可先缓慢抽吸,负压应维持在0.5~1ml之内,亦可先用振荡手法在针尖处制造一个空间,以利于进行冲洗,冲洗时以一定力度推注冲洗液,同时观察经注入后,自引流管流出液体的质和量的情况,如果流出不畅,可以自引流口用空注射器抽吸。应精确计算出入液量,保证出入量相等。冲洗液变清后即停止冲洗,经粉碎针注入液化剂,夹闭管4h后开放,但在闭管4h内出现病情恶化,颅内压增高表现者,应立即开放引流,并需查明原因,对症处理。(3)血肿液化不良的处理。个别病例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血肿液化不良的情况,其原因除了冲洗、液化时次数太少或者使用液化剂单一等原因外,还与液化剂活性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加快冲洗频率、加大液化剂浓度和(或)采用复合液化剂。对首次清除血肿不理想的巨大血肿(残存血肿较大,脑疝未能及时解除)者应果断采用多靶点穿刺,对口冲洗的方法治疗,同时使用各种方法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6.3引流方法(1)术中有再出血的病例采取开放引流,待出血停止后根据复查CT情况,决定是否冲洗和液化血肿。(2)血肿引流采取低位。与脑室相通的血肿引流或单纯脑室引流,根据引流量和颅内压情况及时调整引流袋的高度,抬高引流袋顶端高于穿刺点10~15cm。(3)一般引流时间3~7天,如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停止引流前,先抬高引流袋或夹管1天,若无颅内压增高表现,方可最后终止引流。
6.4拔针的指征与方法(1)拔针指征:血肿基本清除,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复查CT,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及脑受压表现者;引流管与脑室相通,可有大量脑脊液被引流,如果脑脊液基本变清,且闭管24h无颅内压升高者。(2)拔针方法:敞开帽盖,分段拔针,即每拔出0.5cm时停止1min,无出血时再拔0.5cm直至拔出。当发现有新鲜出血时,应立即插入针型粉碎器,按再出血处理。
7体会
微创血肿清除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适用于各个部位的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等。由于本法不能彻底止血,尤其对有活动性出血者,故只有当无活动性出血时方可进行。有人认为以出血后3天为宜,但文献中也有不同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出血后6~24h手术为宜。本组50例在6~24h内手术,没有发生再出血;6例在6h以内手术,其中有1例入院时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深度昏迷病人微创术后发生再出血,且出血量较大,短期内发生脑疝而死亡,占17%;24h以上6例,术后能生活自理的占90%。早期6~24h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较好,超早期穿刺再出血几率较大,再出血可能与超早期手术、术中、术后血压过高、过度吸引有关。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技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把握手术时机、精准定位、低压吸引、定期血肿液化、分次引流、控制血压、定期复查CT,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且创伤小、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
作者:劳宁,熊利泽,路志红,刘艳红,郑玉,巩固
【关键词】 百会穴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point specificity of brain ischemic tolerance induced by preconditioning with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at “Baihui” acupoint in rats with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40 SD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 groups (n=10 each): Animal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pretreatment, animals in PB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pentobarbital sodium 40 mg/kg a day for 5 days, animals in EA1 group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Baihui” acupiont 30 min a day for 5 days under pentobarbital sodium anesthesia and animals in EA2 group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point 1.0 cm right from "Baihui" acupoint 30 min a day for 5 days under pentobarbital sodium anesthesia. 24h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MCAO) was induced for 120 min in all animals.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NDS) were evaluated at 24h after reperfusion and then rats were sacrificed under deep anesthesia. The brain was cut into 6 2 mm-thick coronal sections and infarct volumes were determined by TTC staining. RESULTS: ① EA1 group showed lower NDS than that in control and PB groups (P
【Keywords】 “Baihu” acupoint; electroacupuncture; MCAO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效应的穴位特异性. 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戊巴比妥对照组(PB)、针刺百会穴组(EA1)和针刺穴位旁开组(EA2). Control组未行任何处理;PB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d-1,连续5 d;针刺EA1组和EA2组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分别用重复电针刺激(30 min・d-1×5 d)百会穴和百会穴右旁开1.0 cm处. 最后一次处理的24 h后,所有动物在异氟醚麻醉下用颈内动脉线栓法致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 再灌注24 h后,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①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EA1组的评分优于Control组和PB组(P
【关键词】 百会穴;电针;脑动脉栓塞
0引言
发现脑缺血耐受现象后,人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预处理方法来减少由于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脑缺血损伤. 我们用重复电针刺激百会穴对大鼠行预处理,发现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效应[1],相同条件刺激远侧肢体的非穴位处则无上述效应[2]. 为证实这种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穴位特异性,我们用重复电针刺激分别刺激百会穴和百会穴旁开1.0 cm非穴位处作为预处理方法,观察它们对其后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健康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20 g.(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空白对照组(Control),戊巴比妥组(PB),电针刺激百会穴组(EA1),旁开穴位电针刺激组(EA2).
1.2方法
1.2.1预处理空白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 戊巴比妥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每日1次,连续5 d. 电针预处理EA1组参照全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在顶骨正中选取百会穴,30号0.5寸毫针刺入,接电针仪(与百会穴形成环路的另外一电极包湿纱布,固定于动物同侧后肢),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麻醉下,采用频率为2/15 Hz的疏密波,电流强度1 mA ,刺激百会穴. 每次30 min,每日1次,持续5 d. 电针预处理EA2组则将毫针于百会穴旁开1.0 cm处即右侧耳廓根部刺入,刺激频率和方式均与EA1组相同.
1.2.2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模型术前禁食12 h,不禁水. 动物用40 mL・L-1异氟醚(Baxter, USA)诱导麻醉,20 mL・L-1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深度,保留自主呼吸. 术中体温由肛温探头连接多功能监测仪(Spacelab, USA)监测,并用烤灯维持在37.0~37.5℃. 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模型采用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即动物麻醉后取颈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下方剪一切口,将一预先用乙醇灯烧成圆头的尼龙线(30,ETHICON,JP)置入颈内动脉约17.5 mm,直到有轻微阻力感为止. PB组、EA1和EA2组在最后一次处理24 h后和空白对照组的动物一起即刻采取右侧MACO,阻闭120 min后抽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
麻醉苏醒后,将动物放回鼠笼,自由饮食. 在恢复灌注24 h后,由一位不了解分组情况的观察者按Longa等[4]的六级评分法(0级,无功能障碍;I级,不能伸展左前肢;Ⅱ级,向左侧旋转;Ⅲ级,向左侧倾倒;IV级,无自主活动伴意识抑制;V级,死亡)评估记录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24 h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即刻在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深麻醉后迅速处死动物,取脑,置于冰盐水中10 min,取冠状面均匀切成2 mm厚的脑片,迅速放入20 g・L-1 TTC(Sigma,USA)溶液(37℃)中染色30 min,然后用40 g・L-1甲醛缓冲液固定,24 h后用数码相机(KODAK DC240,USA)拍照,输入计算机,用图像软件(ADOBE,PHOTOSHOP 5.0)计算梗死面积(粉红色区为正常脑组织,白色区为梗死区),各脑片梗死面积之和乘以厚度(2 mm)为总的梗死容积.
统计学处理:体质量、肛温、手术时间、梗死容积用数值x±s表示,用SPSS10.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LSD检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用中位数(范围)表示,用SPLM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和Nemenyi方法检验. P
2结果
术后动物都存活,4组SD大鼠之间的体质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肛温无明显差异(P>0.05,Tab 1). 再灌注24 h后,EA1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优于Control和PB组(P0.05, Tab 2).
表1SD大鼠体质量、肛温以及手术时间(略)
Tab 1Body mass, rectal temperature of SD rats and operation time(略)
表2缺血再灌注24 h后四组SD大鼠的神经损害评分(略)
Tab 2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at 24 h after reperfusion(略)
缺血/再灌注24 h后,EA1组梗死容积最小(0.383mm3),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
3讨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重复电针刺激百会穴组和刺激百会穴旁开组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相比较,前者的脑梗死容积明显小于后者,说明电针刺激的预处理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这与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结论基本一致[2]. 我们设计了重复电针刺激百会穴与百会穴旁开1.0 cm非穴位处的对照实验. 根据中医相关理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脉,为“阳脉之海”,其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上行至项进入脑内,属脑,故和脑有密切的关系. 针刺百会穴对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有:① 减轻脑水肿,改善缺血后血脑屏障的功能,增加脑血流量[3];② 增强缺血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引起的脑损害[4];③ 纠正脑缺血后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降低缺血区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NO)浓度,使抑制性氨基酸、多巴胺和5HT上升至正常水平,改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5,6];④上调大鼠病灶侧大脑的神经细胞cFos, BDNF, Bcl2等保护性基因的蛋白表达[7]. 所以,我们选择刺激百会穴.
bP
图1缺血/再灌注24 h后各组大鼠脑梗死容积(略)
Fig 1In faretion volume of brain tissue at 24 h after ischemia reperfaston(略)
实验结果提示,EA2组的预处理作用不及EA1组,但其梗死容积明显小于PB和Control组. 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针刺的位置距离百会穴较近,有部分电流通过百会穴而引起. 有报道经皮下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初步试用结果提示具有一定的疗效,并认为此种效应与刺激了小脑顶核有关[8]. EA2组的预处理效应是否与其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EA1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EA2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该指标敏感性较差.
清醒状态下对大鼠行电刺激比较困难,我们选择戊巴比妥钠作为背景麻醉.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麻醉药物的干扰,在预处理阶段,PB组与EA1和EA2组同一时间给予同等剂量40 mg・kg-1的戊巴比妥钠. 制作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时,所有动物都用相同浓度的异氟醚麻醉诱导和维持,并保证手术时间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EA1和EA2组脑梗死容积均明显小于Control和PB组,神经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排除了单纯麻醉诱导缺血耐受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Xiong LZ, Lu ZH, Hou LC. Pretreatment with repeated 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in rat [J]. Zhongyi Zazhi (Chin Med J), 2003;in press.
[2] Lu ZH, Xiong LZ. Acupoint specificity of electroacupunctures preconditioning effect o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in rat [J]. Zhongguo Zhenjiu (Chin Acup Mox), 2002;22(10):671-672.
[3] Yi W, Xu NG, Jin R. 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Xin Zhongyi (Curr Chin Tradit Med), 2001;33(10):75-76.
[4] Chen ZQ, Geng ZP, Zhang J, Zhang XQ, Zhao Y, Qao YH.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rats of reperfusion injuries after l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Zhongguo Zhenjiu (Chin Acup Mox), 1998;18(7):409-421.
[5]Guo JC, Cheng JS.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extracellular content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mitters in rat striatum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Shanghai Zhenjiu (Shanghai Acup Res), 2000;19(1):37-39.
[6]Jin GL, Su J, Ding SQ, Zhou DF.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behavior and brains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of rat [J]. Zhongguo Xingwei Yixue (Chin J Behav Med Sci), 2000;9(3):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