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第1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在备课时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教材到位,准确了解学生到位,预设课堂到位,课后反思到位。备教材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研读教学大纲,知道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不是课本上所列举的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熟记熟背。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把课本里的点点滴滴琐碎知识点都让学生掌握,生怕遗漏了某一知识点,这样的上课还能高效吗?准确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那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就非常必要。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机智;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要有“超前”的预设能力,特别是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预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才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做好课后反思,更要备“课后课”,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重现历史情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动力

在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1.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学习;近代史中,对于国共两党进行的三大战役的学习等,我就借助路线挂图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兼容性高的特点,把图片、影片、录像等史料重现,通过历史的原貌的重现,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我给学生放映了中国悲壮的近代历史简评,放映了第一届领导集体走上天安门城楼宣布的场景。当时,全班的学生都震撼了,他们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3.插入历史故事、历史资料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有人称历史课是史话教学,可能有些偏颇,但也体现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在学习时,我把当时民间传诵的民谣:“神助拳,,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跟同学们一起分析。讲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奕山“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很难有主动探索的机会,一堂课中死气沉沉的气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难!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人人皆知,但仍有不少的教师还在继续着“填鸭式”的教学,这显然不合时宜。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于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并能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教师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这无疑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化,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积极化。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事件的认知程度得到更大提升,虽然减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作者:宋文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书院中学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99

一、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乡镇初中,生源整体欠佳,其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教学要求和教学策略难以把握。目前历史科中考采用开卷考试,给历史教师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上述现实和新课程理念,我校的历史组大胆尝试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课堂实践,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们认为,实施学案导学能有效破解上述难题,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用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课前熟悉了教材内容,独立思考学案中的问题,而且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合作探究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重难点问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思维得以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记得更牢,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原先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用一节课或多一点的时间即可达成,可谓事半功倍。因此,实施学案导学有利于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值得认真探索。

二、学案导学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学案导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找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是让学生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掌握提取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的方法,遵循历史学习的规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后一种难度较前一种要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本校的校情学情,我们采用前一种方式,其基本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如下。

1.自主预习,完成学案。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上某节课前两天或前三天就要分发相关导学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在上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基础知识,并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这是一堂课的核心,也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有效、高效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发表见解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般上课前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左右,课堂中各小组将自己梳理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或疑问,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交流或分工讨论,实现生生互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3. 展示反馈,点拨释疑。在经过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探究成果和发表意见。如果此时仍有个别无法解决的共同疑难问题,教师可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以补充完善;而对于一些主干史论知识点或史料分析教师要展开细讲,逐一过关,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 当堂检测,巩固提升。在每个主干知识点学完之后,尤其是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点拨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要安排适当的巩固性练习或达标训练题(最好应突出设置一些学生易混易错且为中考高频考点的能力题)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将课堂训练控制在5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不能看课本。该环节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否当堂达成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强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干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案例】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略)

[学习重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完成自测题]

(1)人物: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图略)

(2)地点:湖北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多年前,就有历法。

[小组合作,探究互动]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人们常称赞医术高明的医生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情感?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略)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以下仅举两道题作为示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学案导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反思与启示

1.实践中的困惑

两年来,课题组的教师普遍觉得,课堂上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和讨论的时间总体偏短,效果也不甚理想。现代教学研究表明,讨论、质疑或探究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历史课堂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的质疑、讨论或探究。但如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教学任务经常无法达成。另外,编制导学案要花很多时间,备课压力大,一些教师也担心难于长期坚持下去。

2.教学启示

实施学案导学、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设计和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而评判一份导学案优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能否设置出有一定梯度并且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的系列问题。学案中的问题能否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眼光去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和障碍,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三维目标并结合校情学情来精心编制问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内容,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还有,虽然导学案是备课组统一编制的,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优势灵活运用历史导学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功效。总之,在后续的课题研究和教改实践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案导学,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

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师必须从课程特点出发,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 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导向功能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因此,历史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驾驭能力,不仅要从教材中整理出相关线索,而且还要善于对教材的分散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以明治维新为例,可构建如下图所示的知识框图,加强学生历史纵向、向知识点的联系。

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合理利用,要结合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裁剪,突出重难点。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课可并行授课,这样虽然打破了教材顺序,但整体上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探究情境

(一)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由此可见,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解“全面的开始”一课时,我在运用PPT导入有关“”的历史资料后,提出了如下问题:的导火索是什么?在卢沟桥抗战的是哪一支军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的影响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带着疑问深入解读教材,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漫画演示教学法

漫画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不仅会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而且会更加深刻地揭示教学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我就成功运用《肥猪赛大象》《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幅漫画达到了激情引趣的教学目的。当学生面对漫画哄堂大笑时,我却严肃的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党和政府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三)广告导入教学法

广告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安徽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荡气回肠的感觉”可作为《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入。

(四)故事讲解教学法

如在讲授《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可利用“立竿取信”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前面介绍的几种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歌曲、插图、名言、表演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指导,促进课堂知识内化

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方法指导。特别是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学习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

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具体表现在:(1)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重点;(2)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都是重点;(3)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都是重点;(4)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都是重点。

总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教材导向功能,实施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考与实践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洪明.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J].科学导报,2014(1).

第4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永恒追求。各地围绕“高效课堂”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范例。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呢?怎么样才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探索出适合学情、适合校情的模式,既能适应当前考试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素质?这个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位新课程实践者面前。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如果做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效果好”,那就是“高效课堂”,没有必要去追求某一个固定的模式。近年,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听讲的课堂,而是充满生命活力、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交流互动、生生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置身其中,教师担当一个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从“知识权威”的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形成愉悦的充满亲情与关爱的民主、和谐与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问,善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见解,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思考积极的状态,教与学相互交融,最终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二、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1.创设兴趣性情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如学习“”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打出歌词字幕,那低沉悲壮的歌曲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到国破家亡的历史情境中,然后教师问:“‘九一八’”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东北同胞为什么会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以此引入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乐于自主学习的状态。还有漫画欣赏、历史故事讲解、英雄人物图片欣赏,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可将现实与历史、将学生和历史人物移位联想,使学生站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之下,以历史人物的身份来体验历史,认识历史,思考问题。如笔者在教《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22世纪以后‘丝绸之路’将会怎么样?请自行设计。”问题一出,学生情绪相当活跃,科学地想象,充分地联想,把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新丝绸之路,有太阳能发电站,沙漠化得到了有力遏制,植树造林全面展开,水利开发合理,等等。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自主关注历史、展望未来的新特点。

第5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领导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师生之间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不可忽视学生的自我思考。新课标指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所以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2.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设施不断发展前进,所以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授自主学习的技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大多数是要教给他们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答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历史课堂更具活力。

二、注重评价,活跃历史课堂

1.评价讲究实效性。

课堂的有效评价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早,也不可过晚。评价要抓住时机,这是做出评价的关键点,适当地做出课堂评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评价讲究真实性。

真实的评价才能让学生重视,教师要先从人格上让学生尊重,才能对学生有信服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相信老师,只有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才会更认真地听从教师的评价。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仅知道要评价还不够,还应当充分了解为什么要评价,该以怎样的方法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可以用言语表达,还可以用肢体语言,用眼神交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判断应该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三、注重提问技巧,讲究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交流,更是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效的共鸣。课堂提问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

很多教师虽然一直很重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忽略提问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不同的问题类型,必须很好地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2.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教师要保证提问对象的平等性,很多教师只是提问一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提问很大程度上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往往活跃课堂气氛的正是那些“待优生”,虽然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最准确的,但是只要学习态度认真就应当受到鼓励,也有权利被提问。

3.给学生鼓励,让学生有动力。

学生在完成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往往要对答案做出自己的一定见解,教师应当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教师不可全盘否定。对于初中生来讲,在历史课堂上做出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教师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巧用现代科技,引进多媒体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大大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普及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仔细,内容更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更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地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有效发挥小组机制的带头作用

课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团结才有力量,学生在一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得学生更愿意融入课堂,并且不会觉得历史课堂乏味。课堂上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彼此讨论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组式的学习能够使优秀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历史老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很多问题,包括小组成员的分配,只有适当地分配才会起到真正作用。

六、结语

第6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时,我的设计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课上承一战中的大国关系和一战后的欧洲新秩序,下接二战爆发的原因,关联到了九年级下册内容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一战和二战,所以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必须对该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影响作清楚的讲述。

第二,要讲清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就必须涉及两次重要的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以本课的知识点多,线索复杂,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基础知识,同时理清线索。

第三,本课的重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影响,只有讲清楚了该体系的实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极不稳定的体系,为什么二战会在短时间内爆发。

第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家普遍对一战、二战感兴趣,本课的内容又关系到一战的影响和二战的原因,所以在设计上多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突破。

二、课程设计的有效尝试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考,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体现初中历史课的实效性,所以在设计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基础知识部分。

本课基础知识非常多,而且还体现出比较强的线索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留出时间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基础知识填空形式的学案,以框架填空的形式展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这样做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指导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重点部分。

本课的重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落实到课本内容就是两次重要的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

为此,在前面基础知识部分,以框架的形式呈现就让这个过程清楚明了了。在讲完两次会议以后,为了突出重点,我又再次设计了图示填写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填图,再次巩固和复习该体系的形成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理该问题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只是强调过程,而对体系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没有做太多的强调,导致学生不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出现了知识的断层,也不利于问题的理解。后来对此做了一些修正,在框架中加入了原因和影响,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更到位了。

3.难点部分。

本课的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即: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4.总结新课,巩固知识部分。

第7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关键词:效;初中历史;课堂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经常可以遇见这种情况,有的教师的课堂,学生们都能够不自觉地集中精神去学习,然而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师热情地传授知识,部分学生却自顾自地毫无兴趣,自然也就谈不上认真听课学习了。这即是教师和学生缺乏情感交流的情况,他们从主观喜好上并不愿意听教师讲课。用“机械”的管理方式,去驾驭学生们“丰富”且无限的天性、人性,怎么可能成功呢?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样应当注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任何忽视了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教学,都将寸步难行。应当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对成功的学生不吝啬一个肯定,对犯错的学生,给予指点而不仅仅是严厉的批评,对生病和失意的学生给予一些关怀,放下架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少一些“卫道士”的严肃,多一些“慈母”的关怀,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更能让学生们主动且乐于去接受教师教导的知识。这也是提升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所在。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越与学生的认知接近,教学效果就会越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就越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找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历史知识是过去式的,但教学内容的呈现则可以活化。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会使教学内容更显丰富、生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这样历史教学就不在枯燥无味[3]。如教学“社会生活的变化”时,生活中学生接触到很多交通工具,但这些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影响是怎样的,可能不太了解。所以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史,也可以了解交通工具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的,也能拿交通工具的过去与现在的影响进行对比,从而深刻理解交通工具的重要性。其次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本土历史进行教学。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有独特的内容,很多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地名的历史来历、风景名胜的来历等,教学中加入这些本土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情趣

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这方面的工作有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使教学过程情趣化。首先借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初中生活泼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具有愉悦、启善的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启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讲故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排历史短剧、创设情境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1]。其次教师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精彩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课外历史知识,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枯燥、单调的课本历史知识。当然引入课外历史知识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多角度了解那段历史,拓宽学生视野。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景性和激发性,用精彩的语言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情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目标确定后要指导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把自主学习的结果在书上做适当的标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尤其在学生分组合作交流,相互质疑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教师在点评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五、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

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生动等优势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使历史课堂教学不如新天地,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2]。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不让要让学生动起来,还要让历史人物动起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香港与澳门被列强侵占的经过,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港澳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教给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六、总结

历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以上是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尝试,当然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每个历史老师进行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让高效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相信高效课堂就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要求。初中生不像小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历史学习很有帮助,所以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应该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接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也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本土历史进行教学。每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具有地方特色。教学中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历史资源,比如历史事件、地名来历等。讲当地的历史,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学习的关系,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对历史知识理解起来更容易。二是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识。历史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历史知识也是过去生活的知识。历史教学就是对过去历史的一种再现,是对过去生活知识的学习。所以历史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其教学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变得丰富。历史教材中具有很多生活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其深入挖掘,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就可以以交通工具为切入点,对教材中交通工具的知识进行挖掘。因为在现代生活中,交通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同学虽然天天见到交通工具,但是还不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不了解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交通工具的知识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激起学生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它对社会生活重要影响,结合现实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变迁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满堂灌输等,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学生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知识的教授,把知识教给学生,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学会知识层面上升的会学知识的层面,在历史学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快速突破、整理归纳等。二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对于历史教学很重要,在合适的情境中学生会有一种亲身历史感,帮助学生对历史好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的优势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比如它的生动形象等。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学习《澳门与香港的回归》,网络上有很多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既有图片的,又有视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香港被侵占的经过,了解澳门被侵占的经过,学生在视觉听觉上会形成真实的历史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9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范文

1.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2.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艺术情境等几方面入手。由于本人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漫画情境教学,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一课时,出示漫画:落后就要挨打。由此图引发学生联想、讨论图中被打者代表哪个国家?打人者又代表哪个国家?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

3.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学会协作求知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我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成4组寻找答案,找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地理分布及特点、统一时间、文明标志物、共性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归纳答案。由本组的负责人公布最后确定的结果后师生再订对答案。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完成此表后,由老师点明抽查各组的学习情况,如果小组内有一人回答错误,则宣布本小组学习成果不佳,各个小组为了使本小组不断创优,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争取小组成员个个都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4.调动学生,满足学生表现欲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获得快乐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4.1 在动中求知。如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时,让学生把赵州桥和江苏苏州宝带桥、颐和园的玉带桥及所在家乡的桥进行比较,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桥的大致样子或形状。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画出了云南的丽江黑龙潭桥,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它的特点: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还有的画的是我们安团的木板吊桥……。学生都踊跃参与到分析桥梁设计特点中来,俨然一个个小建筑设计师。设计此类教学环节,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后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梦想做一个桥梁设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