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本文以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知识与文化经济为背景,对能够直接或间接表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以及传播推广的有效性进行整合策略研究。具体以高校视觉形象设计与建立校园品牌文化的有效联系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各类高校视觉形象设计成功案例的对比研究,提出“整合元素突出特色”、“系统设计统一传播”、“与时俱进不断融合”的具体设计策略。结论强调,通过高校视觉形象设计在传播大学校园品牌形象和大学品牌文化中的有效性研究,可以明晰大学校园品牌形象设计整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校园品牌形象 视觉形象设计 视觉符号 标识系统 整合

中国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38-03

引言

众所周知,品牌形象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在狂热的市场竞赛中,打造优秀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都是在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下,没有市场上的风险,因而也就缺乏品牌形象建设的意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学校园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大学自身的发展已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形象良好与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而良好的大学形象是一所学校无形的资产,使之更易于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支持,赢取更多发展机会。

高等学校形象设计由三部分组成:一是Ml (Mind ldentity)理念识别,是学校精神特征和校园文明系统,二是Bl (8ehavior ldentity)行为识别,是学校所有规章策略及运作系统;三是VI (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是学校外观形象系统。其中Ml是核心,Bl是设计良好形象的运行保障,VI是学校形象的个性化、识别性,便于社会公众感知和记忆,能起到提升形象,提高知名度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最直观的视觉识别系统来阐述品牌形象设计在构建大学特色品牌形象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概述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是为了塑造高校视觉形象而设计制定的统一的、标准化符号,包括高校标志、名称、标准字、标准色等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部分及其具体表现和应用于组成高等院校的各视觉要素上,如校旗、标志建筑、景观设计、办公用品系列、网站、宣传册、交通工具、学生装、员工服装、展示和陈列馆、校车等对外标示物的标准化设计。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高校理念、扩大高校知名度、塑造高校形象的有效途径。

2 视觉形象设计战略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各个国家之间在信息化、网络化的驱动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上密切合作和交流,全球信息资源体现共享化趋势,教育发展趋于国际化,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才能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高等教育已经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逐步向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过渡。思想文化价值的国际化潮流加剧了这种竞争的严峻性,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我国的高校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科学合理进行品牌定位、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导入企业CIS战略以及进行科学的品牌传播与维护。

2.1 有助于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

高校品牌形象设计战略就是要使高校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获得公众更多的认同感,从而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同行业学校间、全国各高校间、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构建有特色的高校品牌形象成了当务之急,而视觉形象的设计无疑是其中最直观、直接的重要一环。首先,高校视觉形象系统能将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学校文化可视化、情感化,通过品牌传播途径从而取得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口碑,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机会,才能使学校保持青春与活力。其次,高校视觉形象系统是提升高校品牌价值、增强高校品牌竞争力、完善高校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优秀的校园形象设计能够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 有助于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

优秀独特的高校视觉形象会无形中产生一种号召力、吸引力、推动力、凝聚力,促使学校成员关心、爱护学校,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一个好的视觉标志一旦被大众所接受,就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和拼搏向上的团结意识。对于每一位具体的大学生来说,学校认同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学生通过各个具体形象要素与具体的学校行为活动中得出对学校整体印象与评价,进而对学校产生情感认同。例如江南大学的设计学院标识(图一所示),是一个七巧板的构成图形,似平面似立体,由院标志引申出每个专业的标识图形,并且由此延生出一系列其他有趣的导向图形,充分体现了设计的奇思妙想,非常符合艺术学院的创造性精神,正是由于这一种艺术精神,深得学院师生的认同和热爱,大家终身引以为豪。

2.3 有助于高校走向国际化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高等院校都已与其他国际名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交换生、进修生等业务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高等教育正迈向国际舞台,开创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也将对中国教育产生恒久而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必然将逐步开放,一些国外著名高校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教育市场,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并趋于多元化,教育国际化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这样使教育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好的高校品牌形象设计无疑给各高等院校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更好地将高校的教学理念、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给传播出去,为走向国际教育市场提供一个完美的形象基础。

3 国内高校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分析

3.1 现状调查

就目前我国高校自身形象建设的现状调查来看,与国外知名高校相比较,在视觉形象设计上差距较大,均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当下各高校虽然纷纷推出自己的视觉形象设计,但是大多数属于半成品,只是简易地设计了校徽、公用字体等标识,在很多细节元素上往往忽略,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以致于宣传不到位,传播效果不明显,投资未能得到预期的回应。比如作为工科主打的学校的标识和作为商科主打的学校的标识并不能从校标上直观体现出特色与区别,艺术性院校和普通综合性院校的标识设计也拉不开差距,促使受众无法直接对学校有直观了解。例如广州美院的校标与南京师范大学的校标进行对比(图二所示),两者都是以校园建筑为题材的视觉标识,如果不是真的亲临过该校园,观众很难从直观的视觉标识上区别院校间的差别,更别说理解院校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理念。

3.2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品牌化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高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其实是对企业形象设计的一种延伸借用,但和企业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目前我国高校多数已经意识到各高校间差异性逐渐模糊的这个问题,在品牌形象建设上也投入了许多精力,但效果一般,多半是盲目跟从,毫无章法,缺乏符合自身特色的整体品牌形象设计。同时标准色使用随意,色彩标识不明确,辅助色缺乏自身特色等设计问题。单一陈旧的标识设计,视觉冲击力弱,品牌化力度不够,难以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差。

3.2.2 理解片面系统性不足

许多高校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理解片面的问题,或者认为视觉形象就是标识、校名、标准字体,或者虽然设计了整套视觉形象却缺乏综合和整体的运用。视觉形象的设计主要被用在基本的办公用品、校园网络形象、楼内指示系统中、宣传册上、纪念用品上等,其他方面的拓展运用却非常少。高校品牌视觉形象在校园文化中的推广和运用范围不广也是其无法有效传播的重要原因。

3.2.3 理论认识不深整体参与性不高

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塑造的动力来自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付出和努力,形象塑造是一种集体行为。但许多高校师生对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认知不够深刻,认为高校形象设计没有实际意义,为此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浪费,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学生了解不够深刻,这直接影响着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整体提升。

4 大学校园品牌形象的整合设计策略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品牌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整合设计策略,这样不仅可以创造和形成统一鲜明的学校形象,而且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帮助高校有效地向目标公众传播和谐形象。具体如下:

4.1 整合元素突出特色

对一所大学而言,校园品牌形象的设计为的是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传播优质的办学理念以及历史发展文脉,因此设计应整合多方设计元素,准确传达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地将教学特色与校园文化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当考察一所大学时,我们往往发现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特点与优点,然而设计是需要用简洁清晰的图形语言去表达最突出的校园特色,这就要求在整合各方元素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的表达,树立专有的大学形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校凸显校园文化特色,一方面能够增加学校内部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还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心理冲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微设计(图三),由三个篆体的“人”组成,简洁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味道,其体现了三层含义:一是人民大学要为人民办学;二是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人才;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又隐含“三人行,必有该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行并进”等意。校徽颜色的选取则为宫墙的深红色,设计者认为这种颜色理性、大气、包容,具有中国特色,并被称为“人大红”。一枚小小的标志设计蕴含了中国人民大学最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如何整合学校的文化元素以及如何突出校园的主要特色。

4.2 系统设计统一传播

一个完整的高校品牌形象建设是由高校理念识别系统、高校行为识别系统以及高校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从不同的方面表达学校的文化、组织、管理、人才、发展战略、校园环境等,它具有完整性、结构性和层次性。一定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忽略了视觉形象设计在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子系统在突出表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理念宗旨等特色要素的同时,也要注意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以确保达到视觉上的协调,统一传播给受众,从而通过这种整体的、连续性的视觉冲击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记忆印象。如图四所示,香港理工大学校徽采用了深红色,它的圆角代表理工英文拼写的“P”及大学英文拼写的“U”,而校徽内的字母“T”代表卓越科技,亦予以保留:而周边开口的设计则代表大学将与世界作更紧密的联系。与其相搭配的校园标识设计也相对较为整体,同校徽的设计风格上相一致,并且从与校园环境协调的角度对标识系统的各个组成分类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设计,各系统间联系紧密,视觉冲击力强,形成了统一的校园风格,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品牌形象传播的力度,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4.3 与时俱进不断融合

大学品牌形象的建设工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完善。同时高校品牌形象建设也一定要体现时代精神,要与时俱进,设计中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当下审美,这也是融入社会、打动人心的重要方法。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大学品牌形象建设要想跟上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加强对时代特征的理解与归纳,不断将新的思想与理念融入设计中,以体现高校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当今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挡,文化和教育都呈现一种大融合的趋势,为了使高校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在高校的品牌形象建设上有所体现。比如,不论是现在的高校校徽还是校园的导向识别系统,都加入了外文元素的融合,极大地拓宽了校园文化的传播路径。再例如,当下时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应该被利用进大学校园的品牌形象建设中,一方面,使得校园品牌形象系统可以保持动态的可持续设计,紧跟时代步伐:另―方面,能将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融入校园文化,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水准。如图五所示,不同于平常的标识结构,这个标识是可拆换和更改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费用的开支,实现了可持续的理念。另外,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是可以坚持可持续性的理念,对于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不能仅仅图一时的视觉效果,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第2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品牌形象 品牌个性 品牌定位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产品却日益趋于同质化,为了赢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厂家开始为自己的企业塑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展现出最准确的品牌个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自己企业的价值。

西方国家的企业在塑造品牌个性方面起步的时间比较长,经验丰富。而我国的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起步比较晚,早期塑造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品牌个性与品牌定位有差异

品牌定位是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所做竞争策略。现在差异化营销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选择不同品牌这个特点,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品牌。品牌个性是由品牌个性维度决定的,而品牌个性维度跟品牌定位时的品牌个性维度是否相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品牌定位是否正确。

二、品牌个性与消费者感知有差距

企业塑造品牌个性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提高品牌资产。广告是企业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个性的一个主要的方式。但是现在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夸张等成分,这样消费者对产品的品牌个性的感知就会产生误区。当消费者的自我感知与企业的品牌个性不一致的时候,对企业的品牌个性不认同的时候,就很难形成品牌的忠诚。

三、品牌个性没有做到本土化

西方最早开始了品牌建设的工作,很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著名的就是AaKer关于品牌个性维度的研究。他提出的“大五模型”对品牌个性维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因为地区不同人们的生活背景也不一样,人们对不同维度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我国的学者黄胜兵,何佳讯对我国的品牌个性的本土化作了研究,提出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品牌个性维度。

企业在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后,积极的进行品牌建设,认真分析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以下三个原因。

1.企业对自身战略的认知问题

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战略,选择相应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来进行跟它相适应的品牌建设,确定的品牌定位也应该与企业的营销策略相符。但是很多的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及营销策略,形成的品牌个性与企业的定位极度不符,导致企业并没有达到提升品牌资产的目的。

2.企业对消费者的认知问题

企业的营销理念经历了由生产观念向产品观念再到推销观念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全面营销的概念。并且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企业产品也越来越高。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消费者,怎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的首要考虑的因素。有的企业制定了符合消费者的意志的品牌个性,但是在进行品牌传播过程中,可能因为广告过分夸张,导致了企业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认知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了品牌建设和品牌个性的形成。

3.企业对本土化的认知问题

现在全球化越来越普遍,很多的大的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很多的购买习惯,思维方式不同的。很多大的外资企业再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多企业的品牌个性在西方是适应的,但是到了中国后,因为消费者的不同,这些企业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品牌个性,致使这些企业的品牌个性不符合消费者的想法。

针对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的时候随面对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下面三个建设性的意见。

(1)明确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活动视通过塑造与消费者需求一致且能表达自身特殊的品牌个性,并维护这一品牌个性来吸引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定位的第一任务,所以企业制定品牌个性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品牌定位问题。根据品牌定位的消费群体的需求来形成品牌个性,只有企业的品牌定位与品牌个性一致了,才能起到提升企业品牌资产的目的。

(2)注重消费者感知

消费者是现在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主要的对象,企业通过广告策划和品牌创意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但是因为消费者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所以消费者对企业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接收程度也不同,很有可能就出现了企业所要传达的跟消费者理解的存在不一致。所以企业要及时的收集消费者的反馈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及时的调整企业的广告策划等营销策略,调整企业所展示的品牌个性。

(3)树立本土意识

提高本土意识这是很多大的国有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品牌在面对不同的消费时,所展示的品牌个性也是不同的。外资企业在进行品牌形象塑造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及时的调整品牌个性,使企业的品牌个性更加符合当地的需求。

品牌个性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了,面对不同的消费者,企业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

[2]赵卫宏.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维度对品牌个性的相对影响力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第1期).

第3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品牌形象;视觉元素;个性化;情感需求

1.品牌形象的概念界定

1.1 品牌的概念。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好的品牌形象能给人以激励,形成品牌积极的推动力。

1.2 品牌形象的构成要素。品牌形象的推广是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广泛的认知,进而促成美好的记忆,抢占消费者心智,涉及到产品、企业、消费者等多个关系层。品牌形象建立即在消费者心理建立起品牌认知、产品属性认知、品牌联想、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五大构成。

品牌认知:是建构品牌形象的第一步,是指人们对品牌名称、标志、标准色、形象符号等方面的认知程度。

产品属性认知:包含了品质属性、功能结构等产品的自认属性认知程度,它是构成品牌形象价值的基础,也是消费者获得商品价值的基础。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商品只能是短暂的,没有持久的市场生命力,即使它包装的再好,形象再美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不具意义的。

品牌联想: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一件孤立的事物难以形成稳定的记忆,通常需要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人们才能形成长久的、稳定的记忆。品牌联想就是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这种稳定记忆。

品牌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后的判定,肯定或者否定都归纳为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评判即品牌价值。通常人们以商品价格的评价、价格承受区间、主观价值判断来表示。

品牌忠诚:企业建立品牌形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通常品牌形象都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人们的购买行为主要体现就在品牌忠诚上,包括购买习惯、向他人推荐等等。

品牌认知、产品属性认知、品牌联想、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从多个角度,立体的丰富起品牌形象。

2.影响终端视觉效果的设计元素

品牌标志、标准色彩、名称文字、图形识别等都是终端视觉的设计语言,在品牌形象的具体推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费者通过这些设计元素认知品牌。

2.1 品牌标志。它是现代设计的一部分,它包括商标和组织的徽标。由于它具有容易识别、记忆、欣赏和制作的特点,因而在保证信誉,树立形象,加强交流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品牌的基础符号,它是企业良好形象的一部分,是企业无形的财产,其价值是可估算的。

2.2 标准色彩。心理学中曾指出,在感知上,颜色起着重要作用。色彩是视觉识别中区别化设计的重要因素,标准色往往是从标志的色彩理念发展而来,一方面,色彩承袭了品牌理念,一个企业可以选择某种固定色调;同时也可以发展出一套色彩运用规范,形成独立的品牌色彩方案,用于企业与外界交流的各个方面。

2.3 名称文字。品牌的名称在独立运用时具有标志的功能。与标志不同,文字的阅读性较强,要求在设计中既能满足阅读功能,同时又兼具识别性,使之不同于其它品牌的名称设计。

2.4 图形识别。图形的应用或生动活泼、或高贵典雅,这与品牌形象所需传递的信息是紧密联系的,恰如其分的图形才能更好的表现品牌形象。

设计通过这些设计元素的建构,利用不同的媒介优势把品牌形象落实到实处。在品牌标志、色彩、文字、图形等基础上,通过分析,理解品牌的内涵,扩大形象的选择范围。

3.品牌形象开发的个性化需求

品牌形象的个性化意旨于它是识别的根本,是创造力的体现,个性化有别于去大众。它出自于品牌自身的价值观,是出类拔萃还是流于世俗,品牌价值观的不同打造出不同的品牌形象。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商品品牌,就像人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它的成长需要树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品牌性格,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停发展。

3.1 基于情感需求

现今,各种商品同质严重,大家都在争夺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情感联结就变得至关重要,它使你的品牌变得与众不同。情感因素就是一个品牌在未来商业竞争中的基础和推动力,是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强劲助力。为了避免激烈的价格战――那些缺乏鲜明形象的商品都免不了打价格战,一家公司必须就自己的产品传达更为贴切,更强有力的信息。可口可乐与另一种可乐的差别是什么?星巴克的咖啡与别家的咖啡区别在哪里?

3.2 基于文化需求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文化备书赋予品牌于他人所不一样的形象故事,对消费者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形成特定的品牌偏好心理观念。文化的渗透使得品牌产生进化,把品牌的意味更好的解说给消费者,从而保持旺盛生命力。所以说做品牌,设计是表面的,背后的根源在于文化。

3.3 基于环保理念需求

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主流话题,企业纷纷打出环保牌。PUMA彪马推出了“Clever Little Bag”。 PUMA通过产品包装结构改进这一行为进行品牌形象推广计划,从而建立与消费者的好感。。从PUMA彪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PUMA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提升自身形象,把设计价值转换成社会价值,使之品牌形象的永续建设才是此次计划推行的最终目的。

4.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涉及了品牌形象的理论认知和相关的视觉设计元素深入研究,认识到品牌形象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品牌形象的建立能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消费,推动了企业发展,我们希望对于品牌形象的研究能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理论指导实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格,戈拜.《情感化的品牌》.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

[2] 魏中龙,郭小强.《品牌形象与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

第4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品牌 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06-02

品牌是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识别标识。它向人们展示企业的品质和特征。金融品牌,从客户角度来讲,是客户对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产品与服务所有期望的总结;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它是商业银行向目标市场传递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理念等有效要素,并和目标群体建立稳固关系的一种载体、一种产品品质的担保及履行职责的承诺。金融品牌是金融业在长期的金融产品的开发、销售、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市场广泛熟悉的某一类或某一批金融产品或服务,是金融服务个性化的体现。一个优秀的品牌不但是质量的保证,而且还具有价值文化和个性等丰富内容。树立金融品牌意识,创建金融品牌,加强金融品牌建设是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培育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商业银行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金融品牌建设是提高商业银行实力的有效途径

1.金融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挑战竞争的利器。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日益深入,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加大,外资银行纷至沓来涌入,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管理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国内银行业形成有力的冲击。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建立强势品牌,才能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有效维护原有的市场份额,才能增强商业银行拓展能力,不断扩展市场空间的渗透力。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跟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市场上不时出现的时代“宠儿”可能很快被遗忘,而留传下来的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独具特色的金融品牌。人们也许想不起来花旗银行上个世纪流行过的金融产品,但“花旗”两个字所蕴含的文化更加浓厚,所特有的魅力更加隽永。总之,随着金融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客户成为竞争的焦点,金融市场竞争的程度将更为激烈,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在长期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利器。

2.金融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品牌具有排他性、价值性及内涵的丰富性、经营的长期性。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个性化的品牌设计、人性化的品牌营销、高层次的品牌经营,可以不断充实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综合实力作后盾。良好的品牌带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金融品牌的建设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与逐渐成长的漫长过程,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手段,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金融品牌建设的目的与归宿。

3.金融品牌建设是商业银行应对客户需求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法宝。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的金融意识不断加强,客户需求和行为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求日趋个性化、综合化,并呈现层次性、多样性等特征。客户不再只是简单地选择一种产品或服务,而是有意识地挑选某种品牌,是一种信赖与情感的归属。好的金融品牌建设,不仅有助于巩固现有的客户关系,还有助于在潜在客户群中树立更加积极进取的形象,无形中提升金融产品的附加值,使得金融品牌不仅体现客户所关注的利益,还体现出情感、价值、文化、个性。再者,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许多客户特别是一些技术偏好型客户,越来越将网络服务水平作为选择商业银行服务的依据。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与时俱进,产品与服务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提供包括网络银行在内的多种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与欲望,扩大客户群,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加强商业银行金融品牌建设的策略

1.明确品牌定位,实施金融品牌差异化定位策略。所谓的品牌定位,即针对目标市场而确定建立一个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品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有意识的传播,从而在目标顾客群中占据一个独特、有价值地位的过程。其焦点是目标顾客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品牌整体形象的设计,其实质是依据品牌的某种特征设计产品属性并传播品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金融企业形象。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通常用客户一竞争地一产品(Customer--Arena--Prod uct,简称C--A--P)的方法进行市场定位、塑建品牌。商业银行“C--A--P”定位战略的核心是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选择、确定客户一竞争地一产品的最佳组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战略。商业银行要立足自身能力和经营目标,积极面对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融人市场和应对市场。市场领先法则告诉我们,“第一”胜过“更好”。品牌定位的成功与否并不一定取决于企业的自身优势,而是谁能够把自己的竞争优势有效地融合到品牌定位中。差异化的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和难度,吸引特殊的顾客群体形成品牌忠诚,创造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是品牌营销与建设战略的精髓。

2.注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科学设计。金融品牌建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品及其服务的科学设计。金融产品设计要坚持“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同时,要注重金融产品设计的人性化、个性化。人性化、个性化体现的是蕴含于金融品牌当中的无形的价值:服务上要求脚到、手到,踏实为客户排忧解难;耳到、心到,认真倾听客户的心声,化解他们的抱怨,“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致关怀,让客户真实体验真诚服务,无形中造就了客户的忠诚度――信任感、依赖感和归属感。将银行品牌价值与文化因素密切结合,向人们展示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人们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能体味其文化品味和精神享受,从而形成独有的品牌文化。一个强大的银行,必然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银行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扩张及文化品质的不断提升。

3.切实做好金融品牌的营销,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商业银行品牌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就是市场营销。它是让社会群众了解、掌握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功能、特性以及利益所在,让他们所认识、认知、认可,同时可以激发他们购买全新产品和享受消费服务的欲望和热情。要充分利用广告的魅力,选择有权威、覆盖面广的广告传播媒体,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的宣传,尽可能多地让客户了解、熟悉、感受到全新产品,增强认同感和可靠感。要通过举办金融新产品会、展示会、经济金融热点追踪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主题活动等宣传自己、达到与社会公众沟通的目的,以提升金融品牌形象。

4.注重产品售后日常服务,有效提高品牌形象。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特征是产品服务。诚然,产品的设计很重要,但是产品的售后服务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商业银行是一个服务大众的企业,它主要是通过提供存、贷、汇及理财等各种服务,扩大业务量,收取利息和手续费来增加收入的。因此,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需求特征,提供多样化、多形式的服务。提供热情、认真、周到、优质的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需,让客户亲身体验、感受银行优质服务,培植客户的忠诚度。客户在与银行打交道过程中,感受到商业银行服务的真诚、周到、便捷的服务,经常交往、潜移默化,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就会在他们心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就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金融品牌的延伸、深化与提升

1.推进金融品牌积极延伸。金融产品品牌的推陈出新,即品牌延伸,在品牌建设中显得至关重要。它是现代企业常用的已经具有一定资产价值的品牌向新业务领域拓展的策略。实施品牌延伸,商业银行可借助强势品牌使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大大降低营销宣传成本,节约了打开市场的时间,为新的产品抢占市场开辟了道路。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品牌延伸壮大企业阵容,从而进一步为品牌增值创造条件,有利于巩固商业核心品牌形象。

2.注重金融品牌价值的有效增长。金融品牌价值的增长是金融产品品牌深化的过程,它包含金融产品创新,要求除按照市场导向和客户需要设计多功能、综合的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更多元化、多功能,向更宽领域拓展。一方面更大范围满足客户消费需要,提高客户消费附加值和边际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商业银行扩大金融业务,减少成本,增加边际收益。同时,商业银行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从运行质量、服务质量和金融产品的投资质量等三个方面加强品牌建设。一是切实重视商业银行的运行质量和运营安全,这是创造、维护和发展品牌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因为客户迫切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提供便捷、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二是切实注重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是品牌的灵魂和精髓。要坚持客户至上、服务优先,密切关注市场,把握市场动向,及时捕捉客户消费心理,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三是切实重视金融产品的投资质量,将其作为金融产品品牌质量建设的落脚点,帮助客户实现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投资金融产品的核心利益所在,也是金融产品品牌价值增长的根本。

3.切实维护品牌与客户的关系。金融产品品牌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品牌与客户的关系来维护。要培育和维护忠诚客户,扩大商业银行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形象。这就需要加强金融品牌的客户管理。客户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其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即通过建立客户资料数据库、分析客户行为、市场趋势、自身资源等情况,做到合理分配自身资源,开发客户满意的金融产品,并尽最大可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对资产多、贡献大的优质客户要了如指掌,按照客户贡献度确定自己的等级客户,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对优质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尽可能使更多的优质客户成为永久客户,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常胜之位。

必须指出的是金融品牌营销与建设,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必须是商业银行内部各层次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共同不懈的努力,做到全员重视、全程管理,积极营造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氛围,形成共识,在品牌建设中,不断打造强势品牌,不断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5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情感心理机制;品牌管理;品牌营销策略

长期以来,广告与市场营销理论中一直将消费者行为视为理性的,消费者购买决策一般经历确认(注意)、过滤、定位和满足等心理过程,营销策略仅仅注重技术、功能性与经济性标准的活动。这一理论观点由于排斥消费者的情感与体验在广告与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因而面对新时代的市场营销环境显然已经失去了指导意义。

近年来有关市场营销中消费者情感心理与体验的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并非完全是理性的,在当今市场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决策更多地受到其情感与体验经历的影响。可以说,没有情感与体验经历的购买决策是不存在的。情感因素也不是与理性因素简单地在消费决策中各占一半,而是通过与理性因素相互作用发挥出更大的效力。因此,认识情感因素在广告与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对深入理解消费者,认识情感心理机制与品牌营销策略的关系,设计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以及提高营销业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告与市场营销环境下情感的特点、功能及其影响机制

在广告与市场营销中,情感一词的英文是emotion,而在心理学中则用affect或feeling ,可见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在讨论广告与市场营销环境下情感因素的作用时,也要依据心理学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较为深入地理解情感因素在品牌营销策略中的意义。

广告与市场营销中所说的人类具有情感作用,是指人在广告与市场营销环境下表现出有某种情感上的倾向,这种情感上的倾向有利于提高人们在消费中的情感与体验。因而人们对“刺激”情感的东西如广告总会产生情感倾向,如果这一倾向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一定象征性意义,此时情感体验就更容易被唤起而影响消费者决策与行为。因此在广告与市场营销中,“情感”常作为一种体验,用来概括人们对一些真实或想象的事件、行为或品质的高度肯定或否定评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精神状态和生理反应。

最新的消费者心理研究说明,广告与营销对消费者的情感作用是使消费者能更好地表现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所表露出的情感显然与他们所关心的事物有着密切联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心理过程受到生理、自然与社会环境刺激的影响,情感由可被激发状态的连续体所组成,情感从平静到激动是受到主体与外部诱因的交互影响而变化的。根据情感心理过程,一般认为情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情感具有对象性

情感一般是有关某件事或某一经历的,如人们谈论某件事或经历时有兴奋感或恐惧感,对某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气愤或对某件事感到尴尬或非常骄傲,等等。因此要想了解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就要对情感的对象进行明辨和分析,以确定对象中的哪些品质、特点、特性能够激发出消费者的情感。

2.情感的评价具有认知性

情感是有感而发并建立在信念和愿望基础上的复杂心理过程,同时也存在潜意识对输入脑中的信息进行处理,筛选出人们关心和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某种东西与我们相关,立刻就会有一种非意识性的评价来产生“反射性”情感。这是一个特殊的感知过程,也是情感性的体验,同时伴随其间的是无意识性的认知。例如,女性消费者购物常常是非理性的。

3.情感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

典型的事实就是那些高度不愉快或愉快的感觉(情感)、和紧张等都与刺激强度相关。

4.情感对人的行为产生具有趋向性作用

积极的情感更可能产生亲和与喜欢对象的倾向,消极的情感则更可能产生恐惧与攻击对象的倾向。

也就是说,情感具有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视线去关注那些对生存重要的东西,从而帮助人们生存之功能;情感为人们提供信息以吸引消费者感官或本能的内在性喜爱,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与行为;情感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内在价值观念,影响与劝说人们在消费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将人们承担的义务指引到一定的位置。上述功能突出强调情感可以弥补人们在消费时理智上的不足。

消费心理学认为,理智可以通过逻辑的方式,来禁止人们不连贯的行为,澄清思想,并作出合理的推论。这表明没有个体价值的参与,理智不能在可替代的产品之间进行单独决策,因为是价值指出各种替代品的相关重要性。虽然这些价值不止出于对生物性压力的需求,比如生存的需求,但过去的情感与体验经历决定什么事物与人们更相关、更有意义,甚至某些情感经历可以是继承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或是一些象征性意义,如可以通过广告将品牌与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或事件联系起来,将消费行为与财富和地位联系起来等。有关研究认为,情感通过与价值观念相连,深刻影响消费者考虑和决策相关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它还能帮助消费者从众多可能的推论中得出实际推论,而理智只能告诉消费者一个产品的特点。正是通过理智与情感之间的联系才能决定实际选择的产品。没有情感,消费者在作出稳妥的决定时,就不能将价值指派到不同的选择或产品性质中去。由此可见消费者情感作用对消费决策与行为的重要性。

品牌建设是企业与商家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品牌建设的不同理论支撑不同观点。随着情感心理机制理论的发展,品牌建设理论也越来越受到的影响而得到普遍的重视。有观点认为,消费者行为受到情感和体验影响越多,情感因素就越容易成为影响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情感心理机制的研究对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品牌营销过程中,经营者不仅对事物本身感兴趣,更关注消费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消费心理学认为,消费者感知(affect)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是对感觉(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进行解释并作出推论的过程,而这一心理机制会受到个人过去的经历和预期的影响。在没有产品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认识必须依靠记忆力,具体地说就是消费者是通过认知表征对物质世界获得认知的,也就是依靠这种产品在他们心目中的认知表征(representation)或形象来认识品牌的。品牌形象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表征,它是表象的综合,它受到情感心理机制的影响。这种表象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品牌以及由品牌获得的利益的情感和态度。尽管对一种品牌的记忆是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形象更多受到消费者对实际产品使用经历与体验的影响,使用过程中情感是产生形象(认知表征)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品牌营销中保证一个品牌的所有使用经历都有正面的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品牌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有时淹没了实体内容。这是因为想象意味着满足或超过消费者预期的承诺,同时也强调了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成功品牌的形象能够承诺所购买产品的良好功能,这不是在产品的核心使用功能上承诺有杰出的表现,而是在提高自身或其他的无形收益上作出的承诺。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情感心理机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有关研究对支撑品牌管理理论有着重要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影响品牌形象是通过消费者认知储存(cognitive storing)与象征性(symbolic)意义的相互作用机制实现的。通过消费者的认知储存,使品牌形象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意象(imagery)以及对品牌可能表现的信仰与忠诚。它是综合了人们对品牌自身的思考、联想、感觉(情感)以及预期的综合反映。目前多数研究者采用准图画(quasi-pictorial)的方法研究情感意象进而分析与表示品牌形象。有心理学家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通过准图画方法能回忆起来的主要是一些观念(proposition),也就是对信仰和观点的表象。也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形象和观念的表象可以被直接回忆起来。更多的研究则认为,消费者品牌形象产生由两种信息(形象或观念)的处理速度决定哪种信息会占据主导地位决定。因此在品牌广告诉求中,如何使用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就显得格外重要。

认知心理学认为品牌形象所包含的信息可作为个体记忆中的数据结构,而一个心理形象可组成一个部分可见的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表象,它是源于个体长期记忆中对信息的深层次的表象。认知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形象不是“头脑中的图画”,它缺少图画应有的大部分成分。形象也不像一幅图画,它们只是组成先前已处理过的信息的成分,并且它们也不是通过人们的眼睛(客观认识)将其转化为信息的,而是通过“主体主观建构”进行转化而来的。当一种品牌的名称被记起的次数越多,就有越多的形象信息转变为有关品牌的信仰。实际上,我们有时正是需要依赖形象信息来获得对品牌的信仰。比如问消费者某种品牌的汽车是否就是某种形状,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想起这种汽车的形象,因为需要描述汽车的形状。同样地,当问到家里一个房间有什么东西时,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这个房间的形象,消费者可能会对她将购买的房子产生很生动的心理表象,但如果问她房间的后墙到前门有多长、门有多大时,她可能就想不起来。可见在消费行为中,产品或品牌形象是多么重要。

二、基于情感心理机制开发富有情感象征性意义的品牌策略

品牌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寻求建立一个有意义的象征性符号体系。如何依据情感心理机制和情感体验对品牌形象产生影响,开发富有情感象征性意义的品牌策略是目前我国广告与营销界的重要课题。这里介绍几个有情感象征性意义的品牌营销策略,希冀能引起业界同仁们的关注与思考。

1.共鸣模型与品牌形象策略

“共鸣模型”(Resonance Model)是由美国广告理论专家 Schwartz 提出的。他认为成功的品牌广告一定是与目标受众(消费者)产生了共鸣,广告让消费者唤起并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回忆,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和感受,同时广告也赋予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移情联想。Schwartz的“共鸣模型”同样也符合当代认知建构心理学的观点,该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反对信息加工心理学中将人脑信息加工模式与电脑信息处理方式相类比,同时也不同意人的认知过程不受到情感因素影响的观点。

根据“共鸣模型”理论,有效的说服策略要有从目标消费者本身引发一个情感上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入手,而不是向人脑(类比电脑)输入一个信息。产生共鸣的信息要涉及消费者价值观、需要、欲望、渴望等信息,而不仅仅是听起来正确的信息。那么经营者如何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有情感说服力的信息呢?关键是要使广告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产品的有关活动相联系。如消费者购买并驾驶一辆时尚跑车时,可能会产生各种感觉,而感觉又会导致舒适感或不舒适感。若在引人注目的广告中,把这种情感体验激发出来,并在整个广告过程中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时品牌形象才能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来。

运用“共鸣模型”的品牌广告策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以目标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为目标;二是广告要尽可能的具体、生动和激发想象;三是广告主题处理得有家一般的亲情。具体地来说,要在构成广告的文字稿本、声音和画面等中嵌入情感元素。

任何交流活动携带的不仅是信息,还有语气。文字通过影响感觉、情绪和知觉可以形成语气。携带情感暗示的文字会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文字的理解。在广告人选择言辞和画面的时候,他们实际上要使消费者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一个产品或服务形成一个概念,并进行分析和欣赏。但是一般意义而言,词语是更重要的,因为词语对思考有作用。如果消费者没有使用一个词语代表某样东西,他们可能不会注意这个东西,因为我们主要注意那些对我们来讲有名字的事物。音乐的使用应该和想要塑造的品牌或者公司形象相一致,因为音乐和可视因素一样,能影响对品牌的感觉。音乐和声音的效果能激起情感,音乐和情感记忆会产生共鸣。画面设计应从审美、姿势、照相的角度考虑,同时颜色也是产生情感效果的重要方面。画面会激感,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可视的象征物远比词语的比喻要更有效。这可能就是广告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图画象征物的原因。

2.自我说服与自我想象策略

通过自我想象来进行自我说服是情感与体验营销的重要策略。自我说服的效力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得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urt Lewin的实验证明。他在美国试图让家庭主妇接受处理动物内脏,并让怀孕的妇女喝更多牛奶的实验中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让人们想象特定的某种行为过程。Lewin把重点放在了参与(participation)上。市场营销所关注的是让潜在消费者想象自己拥有和使用产品这是一种自我说服的方法。当消费者想象或幻想拥有和使用,比如说一个运动鞋的品牌,因为他们说服自己购买,感觉就被激发出来了。如果说传统的广告着重于联想,而自我说服策略直接把重点放在让目标消费者形成使用产品时的想象上。

3.提升自尊感或理想自我形象策略

第6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品牌建设 员工责任 环境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是伴随着资本不断扩张,进而引起诸如两极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跨国公司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为了改善自身形象而践行的理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但要使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应该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企业品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一致认可,企业品牌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一种关键资产,在竞争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如果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品牌塑造的具体影响,就能引导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根本上寻找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关系,用来解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品牌的分解,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各个层面上的内涵,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关系框架,探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各个层面的品牌建设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不只是为股东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负责,其中包括: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对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有迫切的外部压力,而品牌建设更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必要保证。对于二者的关系,目前在理论界和管理实践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是背道而驰的,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迫于外部压力的一种被动行为,只能增加经营成本。

本文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必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但可以丰富企业品牌的内涵,而且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作为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成员,其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具体包括: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社区责任等。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企业的品牌形象除了包括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企业品牌等方面,内涵上也包括着很多丰富的内容,不但和企业性质、行业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企业特别是知名度较高的跨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路径依赖正在由传统的广告方式转型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即通过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来重塑企业形象,再造企业文化,并由此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

例如沃尔玛公司曾经主动采取两项举措:一是将其庞大的物流车队的效率提高100%,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将其各卖场的能源耗费量减少30%,以节约利用资源。宝洁公司从1994年起编辑其全球环境报告,并对读者进行追踪调查,将反馈结果体现在下一年的全球环境报告中。一方面表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将赢得当地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好感,愿意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或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对企业在当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种意愿,使企业容易取得消费者、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信任,将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

实践证明,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而社会责任缺失,则损害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预防品牌空心化的有效措施

品牌空心化指品牌具有高知名度,却缺乏认知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品牌的高知名度无法转化为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造成品牌外强中干的空心化。品牌空心化的主要表现是,品牌单纯的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却没有个性化的内涵,品牌定位及核心理念同质化严重,目标受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和认同与其知名度严重不对称。品牌与产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能把品牌对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通过具体的产品实现,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品牌空心化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比如广告的粗制滥造、宣传失当、核心价值缺失、品牌定位不当、渠道建设不到位等,预防品牌空心化也有很多手段,而企业通过履行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美誉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品牌空心化的发生。

(四)品牌建设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合理性

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不合理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多起因于外部压力,有一个从不愿意到愿意的过程。要使企业自愿自觉的履行社会责任,必须让企业认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品牌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正可以提供这种重要性的证明。

以我国企业为例,大部分企业已经清醒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积极进行品牌的建设和巩固。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大多不是自愿行为。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只有让企业认识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品牌形象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让企业主动积极的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品牌建设的体系中,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内部动力。

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互动关系模型构建

由上可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建设将产生直接的、深切的正向关联度,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新的路径依据。为了进一步说明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把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分解为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把品牌建设分解为产品品牌、雇主品牌以及环境品牌(绿色品牌),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对应,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关系框架模型(见图1)。

本文根据该模型,分别阐述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消费者责任、雇主品牌建设中的员工责任以及绿色品牌建设中的环境责任,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在品牌建设各个层面上的内涵。

品牌建设在社会责任各层面的内涵

(一)基于消费者责任的产品品牌内涵

消费者具有四个方面的权利,即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听证权。安全权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侵害的权利;知情权是指消费者有权知道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具有什么性能和特点、怎么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它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的权利;选择权是在知情权的基础上,消费者通过比较、选择,自由进行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权利,它同样体现的是消费者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平等、自由的权利;听证权是指消费者有表达自己对企业愿望、批评、建议以及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权利。

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集中体现为对消费者上述权益的维护。尽管这些权利还不能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全部责任,但是却包括了企业对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基本方面。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就没有尽到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根据消费者的上述权利,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对消费者的最基本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服务),这是社会价值原则——不伤害的基本要求。企业在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时必须确保其产品的安全性,以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消费者购买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如果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有安全隐患的产品,不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还可能付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代价,这不仅违背了基本的社会价值原则,更为社会法律所禁止。因此,企业要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有完全责任。

企业对消费者的第二个责任——向消费者提供准确、清晰、充分的产品信息,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的尊重与维护。准确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确凿的,避免了夸张和暗示;清晰的信息是指提供的信息是直接的、易懂的,并且既没有欺骗又没有操纵;充分的信息是指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全面的、足够多的信息,让他们在选择商品时能够做出最优选择。

因此,消费者责任的内涵是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消费者责任的履行为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

(二)基于员工责任的雇主品牌内涵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保障员工获取合理合法的劳动报酬,这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此类责任基于企业与员工明确的契约义务关系,也为当今社会法律所明确规定。企业承担此类责任,不仅是为员工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收入,更是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

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这是对员工生命与健康权利的保障与维护。员工为企业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企业不能以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和报酬为由,忽视对其生命和健康权利的保护。在一些工作场所,员工有可能遭受有害物质的影响,或者承担发生事故或患职业病的危险。因此,企业应该从维护员工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出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另外,工作环境的安排也必须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不得让员工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长期工作,作业间要通风透气等等,这些都是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基本条件。

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这是企业对员工作为人之个体所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员工责任的内涵是雇主品牌建设的基础,员工责任的履行为雇主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而雇主品牌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雇主品牌的建设是企业吸引人才、防止核心员工流失、缓解劳资纠纷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绿色品牌内涵

具体地说,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从以下方面承担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因子,它不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也有价值意义上的独立性。然而,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进行生产,这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立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何化解和减少这个矛盾是当代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认真加以考虑的难题。

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人类在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造自然界,改变生存的环境。企业作为人类的主要生产组织,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它必须承担控制污染的首要责任。企业不仅要从自身做起,避免与控制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性的环保公益活动,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主力军,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综上,环境责任的内涵是绿色品牌建设的基础,环境责任的履行为绿色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将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任赜,于真译.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林恩夏普佩因,杨涤等译.公司道德—高绩效企业的基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日本:高品质的品牌形象驱动战略

二战后,日本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和设计能力,主要靠大量模仿欧美品牌进行生产,产品出口也主要依赖于代工、加工贸易等方式,国内涌现大量贴牌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本制造也一度被认为是廉价低质的仿冒品。为改变这一现状,日本通产省在1957年制定了“好设计商品选定事业”制度,设立 “G标志” 大奖,通过专项制度和奖励提高日本企业的自主设计能力和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在政府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和引导下,“G-mark”标志成为“高品质”、“高可用性”和“高稳定性”的象征,在日本企业界和消费者市场上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大多数日本品牌都以获得“G标志”作为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日本民众也高度认可贴有“G标志” 的商品品牌,国内形成良好的注重品牌和创新进取的氛围和环境。

此外,日本政府将品牌作为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先后出台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在内阁成立知识产权战略本部,由总理大臣担任部长,加强执法力度,同时不断修正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这些措施为企业自主品牌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和土壤。但是二战后的日本相对欧美在诸多生产领域都处于弱势地位,本土品牌实力弱小,难以与欧美品牌抗衡。为保护本国工业和本土品牌,日本政府对进口品牌设置了高关税,并对外资的进入加以限制,直到本国自主品牌羽翼渐丰,才逐步取消这些保护。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有意识、有计划地扶植一批大型企业,并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竞争。在政府精心营造的环境下,日本一批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创品牌之路。我们以特别具代表性的索尼公司为例,简析其品牌建设历程。

1946年,盛田昭夫与井深大共同创立了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盛田昭夫在公司创立时曾立下这样一条誓言,即“开发任何公司无法仿造的独家产品”,因此索尼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走自主开发的技术创新之路。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索尼在多个产品开发和创新领域荣膺世界第一,如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以及家用录像机等等,其中不少产品开创了一个新的消费时代。从一个仅有20名员工的小公司到世界著名跨国企业,索尼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致力于高品质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在全世界各种高端媒体不断地进行品牌宣传,使索尼“高品质、专业、技术领先”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上,索尼没有走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或贴牌的捷径。1960年,索尼在美国建立销售公司,拓展自身经销网络,并以SONY的品牌进行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经过艰苦努力和持续的营销投入,最终在美国市场得到认可。

2006年美国调研机构Harris Interactive(HI)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索尼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球最佳品牌。索尼终于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其创始人创世界级品牌的梦想。除了索尼之外,日本的一批世界级品牌在品牌创建、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创始人及继任者的远见卓识,技术上自主创新,产品上精益求精,以及注重生产管理,致力于高品质品牌形象的塑造等。

随着索尼、丰田、本田等国际品牌的诞生,日本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渐渐将日本制造与高品质形象联系在一起,日本政府的出口品牌战略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培养和塑造大型企业品牌,转向对国家品牌形象的关注。2003年政府出台了“日本品牌”战略,提出通过知识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手段,将日本塑造成高品质、高美誉度的国家品牌。希望借国家品牌形象的力量,带动弱势产业和各产业领域内中小企业的品牌提升,加快中小企业品牌输出。在品牌提升的路径选择上,日本从以往讲求品质的提升转化为融合文化内涵的独特日本品味,从而提升产品之品味和展示日本独特的魅力,并进一步提升其国家形象。如将观光计划与日本美食、地方性品牌及日本品牌流行时尚、魅力等进行合。

韩国:

打造科技创新的品牌形象

相对于日本,韩国自主品牌创建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韩国品牌在国际上仍然默默无闻,但是进入90年代后,三星、现代迅速崛起,其发展和赶超速度令人惊异。在这些大品牌的带领下,韩国在汽车、造船、半导体、信息通讯等诸多比我国起步还晚的产业领域上开始全面领先,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跃进。韩国这些大企业集团、大品牌的创建离不开政府和全民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引进中消化和吸收。有关资料显示,他们每引进一美元技术要拿出八美元的配套资金来消化。

同时,政府从法律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先后出台了29种相关法律,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审时度势,推出相应的科技战略,如1989年,政府制定《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纤维等七个产业的科研。此外,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特别是80年代后,企业逐渐成为研发投入的主角,大量企业成立研究所,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为保护本国工业和本土品牌,韩国政府在自主品牌创建初期同样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以干预,如除了高关税和限制进口之外,还先后颁布“汽车工业保护法”、“零部件完全国产化计划”、“汽车工业基本育成计划”等,推动本土汽车品牌的成长。

韩国品牌创建的另一个关键点可以概括为大品牌战略,倾举国之力,扶持一些大品牌的发展。其做法是在几个相关的产业中,选择少数几个品牌如三星电子、乐金电器、现代汽车加以重点扶持,这种方式促使少数品牌在短期内依靠各方力量迅速壮大起来。2001年,韩国产业资源部开始了培育韩国企业出口国家队计划―“世界一流品发掘与培育制度”,每年举办两次相关评选,选拔跻身世界前五名、出口规模在500万美元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的韩国企业,以及未来三年内有可能达到这一水准的“新一代世界一流品”。对入选企业提供技术与设计开发、海外营销传播方面的支援和资助补贴。

目前韩国在出口品牌战略上的一个转变是意识到创建国家品牌的重要性,力图通过国家品牌形象带动出口增长。2006年夏天,韩国产业资源部了《利用国家品牌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对策》,计划设立国家品牌管理总部,制定“KOREA品牌路线图”。还提出开发Korea Premium象征,支援出口企业在海外开展营销活动,并重点扶植世界一流品、e - Trade、新一代增长动力产业,以实现出口产品及品牌的高附加值化。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力正不断加强,以文化输出带动品牌出口成为韩国新的发展战略之一,为此韩国倾尽全力打造了10部大型电视剧,并在东南亚迅速制造了一股追赶韩流的新时尚。

除了政府大力扶持及民众支持国货等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外,韩国品牌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内因在于企业本身的责任感和不断追求科技创新。下面以近年来被众多国内企业列为标杆的三星为例,简析韩国品牌快速成长的秘密。

三星曾经采取通过规模化的产量谋求价格制胜的经营方式,其产品一度是廉价货的代名词,在国际市场上没什么地位和影响力。1998年,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三星电子负债170多亿美元,处在破产边缘。到了2004年,三星电子实现了552亿美元的销售额,利润为103亿美元,并已经成为半导体和数码电子领域的全球性领导品牌。三星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条:学习模仿、自主创新和品牌战略。三星学习和模仿的公司都是首屈一指的公司,如三星电子模仿的对象是Sony和松下,重工业模仿的对象是三菱,库存管理学习的是西屋电器,顾客服务模仿的是施乐等等。

在自主创新方面,索尼一直被作为三星的标杆。三星赶超索尼也正是基于在创新方面的核心能力,包括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层面的能力。在过去五年,三星获得了18个行业设计奖,只有苹果公司能和它相匹敌。在技术创新方面三星也进行了大量投入,截至2006年4月底,三星全球申请并公开的专利已经达到126979件超过了索尼的125302件。三星成功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全新的品牌战略。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三星就意识到数字通信技术的创新将会改变未来的竞争格局,并在数码电子技术方面投以重金,树立数码电子技术的顶尖地位,从而为品牌定位的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思考

从日韩品牌创建的经验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在品牌创建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在两国自主品牌创建中,政府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品牌发展初期,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和本土品牌成长,小心掌握着市场放开的步骤和力度。同时通过相关法律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鼓励科技创新。在政策和资源上,初期向大企业、大集团倾斜,有计划地培育国际名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推动出口品牌建设,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奖项,还自上而下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设定清晰的品牌战略目标。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上,两国政府又都充当了国际职业推销员的角色,通过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等各种手段,不遗余力地将本土品牌推向世界舞台。

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内因

索尼和三星的成功,都向我们揭示了通过自主创新,获取核心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性。而我们没有详述的其他品牌如丰田、本田、现代、LG等也都具备这一特质。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沉醉于贴牌生产,合资、合作或并购等进入国际市场的捷径。日韩品牌创建的经验告诉我们走捷径永远不可能培育出世界一流品牌,品牌的创建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并且只能建立在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品牌需要不断地持续投入。这需要我们有一批富有民族责任感和自主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来达成这一目标。

民众的品牌意识和爱国心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8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品牌建设;安徽

一、安徽民间美术的现状研究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主要有火笔画、灵璧钟馗画、萧县农民画、阜阳剪纸、凤画、青阳农民画、望江挑花、徽州三雕、徽派版画和徽派篆刻。

(二)民间美术存在的问题

1、安徽民间美术实用性的缺失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传统民间美术品的喜爱,而是将视线逐渐转移到先进高科技制品身上。民间美术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中得不到体现,从而影响着经济价值,这使得民间美术慢慢的变成见证历史的遗留品。

2、安徽民间美术人才的流失

很多安徽民间美术工艺传承人对未来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不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一因缺乏对民间美术创作的热情,二是民间美术制作和加工也没有为他们从本质上带来经济价值质的转变,大量人才流失形式严重阻碍了安徽民间美术行业的向前发展。

3、安徽民间美术宣传和包装的不足

我们要动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长期不懈地坚持宣传和推广,让安徽民间美术能更快的为世人所众之和熟悉。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包装不新颖、设计不新奇必定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虽然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民间美术品,也具有安徽的地域特色,但与现代的工艺品相比缺失了精致的包装和形象。

二、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分析

(一)品牌建设的内涵与特性

品牌文化是指品牌经过文化积淀后,建立起来的品牌定位,也就是在了解品牌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赋予品牌既深刻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精神上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高度认可,建立的一个符合自身产品特点的品牌形象。从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的建设路程上看,需要我们在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安徽的历史和文化,为安徽民间美术的发展谋求出路。

(二)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的优势

1、文化资源的优势。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了安徽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它强力地依托于博大精深的安徽悠久文化产生的。这种资源具有安徽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成了安徽民间美术的品牌卖点,从而提升安徽民间美术的品牌价值。

2、物质资源的优势。安徽省自然资源丰富雄厚,为民间美术品的诞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源,例如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都为安徽民间美术品加工、创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三)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的价值

1、有利于安徽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和提高安徽民间美术的自身价值。在民间美术品的市场中,因为没有品牌的建设而使很多安徽民间美术缺失了自身价值的附加值,也导致了自身价值的降低,所以我们对安徽民间美术进行品牌建设,最主要的是需要提升附加值,提升安徽民间美术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提高安徽民间美术的附加值,扩大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的影响和知名度。

2、有利于促进安徽民间美术品行业的经济建设。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的建设,能够对安徽民间美术整个的行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在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中,选择一个比较强势的民间美术品牌,然后把它做大、做强,必定会带动安徽省整个民间美术的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一)政府的保障与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民间美术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发展民间美术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不断完善安徽民间美术的机制建设。由政府推动,其他部门联动,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参与,为民间美术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人文环境。

(二)人才的保护与培养

人才是安徽民间美术行业发展的根本,可以通过成立民间美术家协会,积极保护现有的民间美术人才,开展“杰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项目”、“民间美术传承人保护基金”等举措,加大对安徽民间美术人才的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和艺术院校建立人才培养的关系,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培养和熏陶,让学生们看到民间美术行业的发展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技艺和手法。另一方面,建立人才激励的机制模式,对从事民间美术行业的人才给予多方面的奖励。

(三)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中的设计与开发

1、实现安徽民间美术传统与现代材料的结合。材料是美术制作的基本物质,而现代材料是现代文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安徽民间美术的进步要以传统和现代材料相结合为基础,将现代材料融入到传统的材料中互相补足,从材质的美出发,力求找到材料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利于改进美术品对不同人要求的满足,从而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大众的需求。

2、深入挖掘安徽民间美术文化题材。安徽传统的民间美术题材都来源于特定的文化和习俗,安徽拥有众多的文化题材,如历史典故、名胜遗迹、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文化题材,只有对文化题材的深入挖掘,才能让了解民间美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立于经久不衰的地位。

(四)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宣传与发展

1、加强宣传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的创建力度,推广品牌形象。安徽民间美术文化的品牌创建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和推广,一方面让美术家看到品牌化发展的前景和利益,另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看到民间美术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内外知名的展览会、节庆文化等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海内外的重要客商、知名人士参与,提升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知名度。制作相关的宣传品,利用新闻媒介、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宣传力量,建设自己的专业网站,扩大安徽民间美术的知名度。

2、实施“文化CIS”战略,提高安徽民间美术的文化创新力。CIS(Corprate)dentity System)源于企业形象识别CI概念,文化CIS则是将这套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文化品牌的具象化表达之中。对安徽民间美术实施CIS战略,其一,要丰富安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开发出富有文化表现力和文化辨识度的衍生产品,用创意提升文化的价值,促进衍生产品开发,促进安徽民间美术文化品牌的建设。其二,要重视文化CIS战略对外宣传,塑造标准化且辨识度高的品牌形象,也可与本地旅游、服务推介和招商引资宣传结合,形成产业链,多渠道打开品牌宣传路径。

结语:安徽民间美术和任何古老的传统艺术一样,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都要完成自身的嬗变与转型,只有安徽民间美术的文化品牌的建设,才能使安徽民间美术以新的形势、新的生命形态存在,否则,就只有沦为博物馆中的具备文化研究价值与文物价值的古董。(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卞宗舜、周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民间手工艺,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3]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4]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乔春洋,品牌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7]许俊基,CIS发展与国别模式,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英]伯尼斯・马丁,当代社会与文化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9]龚北芳,地域文化与文化品牌建设,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6):121―123

第9篇: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考研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可能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不能比的,这一点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而中国每年以十几个百分点速度增长的考研学子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考研培训市场。因此,考研培训也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市场。但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热开始降温,由几年前十几个点、几十个点的增长速度回落到如今几个点的增长速度,学生们不再盲目考研,社会开始重新评估考研以及硕士文凭的价值。那么,由考研族支撑起的考研培训产业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考研辅导机构面前。

营销传播紧跟考研步骤

对于这个问题,致力于考研辅导12年的文都教育科技集团有自己的看法。文都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冯小平表示,文都会朝着提供更专业教育产品与更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在现有市场中做到最好。文都教育已将自己明确定位在大学生课外教育辅导培训这一领域。他认为,考研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课外教育辅导市场非常大,文都所占份额不过百分之二三,而在现有课外教辅学校中能做到百分之一二的已经非常不错。“考研学生数量由几年前的拔节式增长回落到现在百分之几的增长速度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市场并没有因此而缩小,只是增幅趋于平稳。不管怎样,每年还是会有一百多万学生报考研究生,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个市场就可以。当然,面对考研市场的不景气,我们也已经做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将学校明确定位在大学生课外教育辅导市场,在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领域进行扩展。但目前,文都还是以考研培训为主要业务。”

1996年的考研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那时候每年有10多万人报考研究生,录取名额在3万多人,与今天每年100多万人报考,30多万的录取名额相比,整整增长了十倍。而文都教育自1996年成立以来就以考研为主要项目,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60多个教学网点。“名师+精品”是文都一直在坚持的发展理念。其中,文都的“名师策略”为文都学员的学习质量提供保证,而精品则是指打造精品课程、精品课件和精品图书。

研究生考试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过程。文都紧跟考研步骤展开自己营销传播,招生宣传与考研周期相匹配。在考研结束时的一段时间里,文都利用此时学生对考研的高关注度,及时推出学校的新产品以“预订”下一年的考研学生。考研成绩出来时,文都适时进行录取分数线预测及报考学校分析。在考研新大纲时,文都会根据新大纲制作相应图书进行解读,对学生做一些指导和考前动员。谈到学校的广告宣传,冯小平说:“文都主要的广告投放媒体是报纸和互联网。近年来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扩大,网络营销效果很突出。此外,我们还会花相当精力投入校园媒体和户外媒体。每年,我们会根据学校需要投放一定数量的招生广告,但品牌广告至今做得不多。”他认为,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做品牌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学校必须在做好产品、服务的基础上,再做品牌。

主打校园媒体

考研培训主要目标消费者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也就是考研培训学校营销传播的目标受众群体。文都教育科技集团广告传媒部经理杨树林对记者说:“当今,网络已经超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接触媒体,除此,校园讲座、校园文化活动、海报、DM、易拉宝等丰富的校园媒体也有非常好的宣传效果。”海报、讲座和大学生宣传手册是文都最常用的传播手段。“由此带来的直接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我们会在辅导班开课或咨询讲座前几天大量派发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组织校园论坛与纸媒体的推广,而这些信息也正是考研学子需要的信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好。我们还会根据情况在学校附近的路牌做灯箱广告和公交车广告。截止目前,文都极少在大众媒体投放广告,因为大众媒体的受众与我们的目标受众并不完全匹配。”

文都向学生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考研培训、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数学、司法考试及职业培训等几个方面,通过面授、多媒体远程教育、互联网实时教学等三种途径向学员提供培训服务。谈到文都十几年来怎样将市场做大,冯小平说:“就是‘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市场规律’,这是文都一直坚持的发展原则。民办教育是面向市场的教育,但它还是属于教育事业,所以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但民办教育不同于国立学校,它们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它们时刻面临竞争,所以,我们要遵循市场规律。从一开始发现考研市场,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当时的考研学生需要听课,听好老师的课,需要考研辅导书,并且是好书。所以文都就请来了名师,制作出高质量的辅导书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延伸到做宣传、做品牌,我们也是坚持这个理念:学生需要什么信息,我们就通过媒体将这些信息告诉他们。”面对国家对四六级考试政策的放开,冯小平说,虽然四六级考试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但大学生还是要提高外语水平的,所以文都针对英语的辅导课件和辅导书还有一定市场。

2008年是品牌建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