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孝敬长辈的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孝敬长辈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孝敬长辈的名言

第1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在这天,我们应该尊老敬老,听长辈的话。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我们更应该孝敬,听从长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一点。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学会了感恩,并且知道了孝敬长辈。就在这天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在家里为长辈做一件孝心事。这天我早早得写完了作业,思考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到底该为长辈做什么呢?这时奶奶突然对我说:“午饭要延迟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我,非常失落。突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我的脑际——为什么非要奶奶煮饭,我自己难道不可以吗?正好我可以让奶奶尝一下我的手艺。虽然我只会做蛋炒饭,但我认为只要付出真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克服。

说做就做,我急忙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拿了两个鸡蛋,还有剩饭,又从碗橱里拿了几个碗,再跑到放佐料的地方拿了油和盐。准备工作井然有序,按照爸爸教我的方法:先在锅里放油,在等待着油煮开时,我们还可以把蛋敲开。油煮开了,我们就可以把调好的蛋倒下去,蛋煮好后,就可以炒饭了。炒饭很简单:先放少许油,再把饭倒下去炒,炒到快熟的时候放少许盐,就行了。最后把蛋和饭一起放入锅内,一直不停地翻炒!

饭很快就炒好了,我把它们盛到碗里,放在桌上后,就急忙跑到田里去喊奶奶:“奶奶吃饭了吧,我好饿!”我并没有和奶奶说我已经煮好饭了,因为我想给她一个surprise。当奶奶来到厨房时,看到桌上的饭时,非常震惊,便问道:“这是你做的?”我笑嘻嘻的说道:“对啊,没事儿干,而且我肚子好饿啊,所以就做了。”奶奶听了非常开心,便说道:“我的孙女长大了嘛,都会做饭了!”我满怀信心地说:“那是当然!”中午,我们坐在桌上,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谈笑风生。这天我们聊了许多。

做菜也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蛋炒饭,蛋炒饭做起来看似很简单,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油煮开后,把饭倒进去之际,油有可能会跳出来,所以很容易烫伤。洗碗啊,洗衣服。都不是一件件简单的事!

第2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

他们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在我们小区就有很多老人在节假日的时候显得很孤独,他们或许都是子孙满堂,但是他们的子女却都因为生意忘了回家陪陪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时间多带老人去公园散散步,多陪他们聊聊天,使他们感觉到温暖,让老人们不会感觉到寂寞。用感恩的真情,温馨的话语、宽广的胸怀,平凡的举动,无私的付出、真诚的服务,呵护每一位空巢老人,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温暖老人,奉献一片爱心。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常怀尊老之情,常扬敬老之意,常兴敬老之风,常尽为老之责,常办利老之事”,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由孟子说的古话就告诉我们在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第3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大家上午好!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文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文明是在路上看到长辈时有礼貌的问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文明是看到有老弱病残伸出一双帮助的手;文明是自觉的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文明就是这样,只要有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第4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从我国国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学诵读热”已经在全国掀起,但是对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作用重视还不够,尤其是在小学,绝大多数学校国学教育仍停留在诵读的层面上,所以在扎实开展国学诵读工作的同时,将国学教育与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融为一体,必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经典融入校园,学生在熏陶中滋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体现,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教师有责任将它传承、发扬,促使文化育人,这样将成为学生一生美好人格的源头活水。对孔子、孟子、韩非子等古圣先贤的思想进行梳理,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生命的育人基地,必将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校布置了主题为“传承中华文明,成就少年君子”的文化长廊,集中了国学经典读本和八十条警示名言,展现了历代名家的名言名作,丰厚了学生文化底蕴,为健全人格的养成打好生命的底色。“文明礼仪长廊”和“道德细节100问”,学生自己编写、自主参与,辅以日常学习生活的照片为背景,使学生从小就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增强认同感、亲切感,而这一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也必将回归学生的生活,使教育如春风拂面、春雨润物。

二、经典浸润心灵,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人格之养成奠基于童年,“知”是“行”的基础,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和塑造,让他们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的熏陶,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淀。

(一)三种学习方式结合,国学教育全面开花

一二年级:班主任利用每天早读、午读组织诵读国学经典名句;三四年级:由品德课教师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品德课教学,进行有益探索;五六年级:校本课程中诵读、理解、感悟国学经典内容。

(二)探索三种课型,国学教育突显成效

阅读指导课:利用校本课程进行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尝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渗透课:与现有课程有机结合,音乐课融入古筝弹奏、古诗新唱的元素;美术课融入书法国画欣赏;体育课融入跆拳道等。成果展示课:每班每学期一次诵读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经典语句诵读、有古诗词吟咏、有绘声绘色讲故事、有个人才艺展示等。

通过多种形式国学教育课的学习,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学到的反省自己的行为,对照自己,看看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在国学经典的熏染陶冶自省中不知不觉形成。

三、经典引导行为,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德育活动,促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我们进行了四级活动的尝试与探索。

(一)校级活动――抓实主线

孝亲敬老教育作为道德教育培养的主线深入开展。

1.以“行”为切入点,实践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班主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学生孝敬长辈的精彩瞬间,评选出“孝亲小明星”,使孝亲敬老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枝繁叶茂。

2.以“知”为立脚点,实践活动与孝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制作传承孝敬美德的活教材――孝亲展板、孝敬树、主题为“家”的公益广告片,观看汶川地震妈妈舍身救助孩子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从古至今的孝敬美德,沐浴在浓浓的孝德氛围中。

3.以“行”为深化点,实践活动与亲子互动相结合。“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安排互动环节――向父母说说知心话,跟同学聊聊孝亲的做法、和爸爸妈妈一同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使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爱的感悟,对感恩的诠释。

4.以“行”为训练点,将实践活动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开展坚持写孝亲日记、和父母一同制定孝敬协议、每周推出孝亲小故事、定期评选孝亲小明星、利用节假日践行孝亲小事等等独具特色的孝亲实践活动,使孝敬的美德渐渐在学生的心中萌生,促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践行孝道。

(二)年级活动――突显层次

每个年级围绕本年级的道德行为培养点,制定了道德实践活动方案,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守纪、有爱心、团结合作、正直守信感恩等实践活动分布到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每年完成两个,六年做完12个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自觉践行道德小事并记录下来,留有活动痕迹集中展示。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化作一个个有意义的小行动,在读书阅报中、在社区互助中、在家庭劳动中、在志愿服务中,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深扎在道德的沃土里,涵养了学生的性情、浸润了学生的心灵、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三)班级活动――集中展示

围绕“做最好的的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班级国学教育活动展示观摩,集中展示班级道德教育活动的成果,全校观摩,展示形式包括诗歌、歌曲、舞蹈、快板和相声等。这些独具特色的升旗仪式为学生搭建了悦纳自我、认同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呈现了各个班级平时进行道德教育的点滴。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道德认知,激发了道德情感,坚定了道德信念,并逐步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四)学生个人活动――彰显个性

以“小事养德,储蓄文明”活动为主渠道,将孝亲小事、自理小事、礼仪小事、助人小事、环保小事、健体小事融入学生生活,每月向学生发放“储蓄文明反馈表”,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商议养德小事的内容,而后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并记录,再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将国学纳入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中,又把学生在家和社会得到的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提高教育实效。

第5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第6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山歌;孝道;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84-02

我校申请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素素养》的深层次研究――《用山歌唱孝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们依托我校是“山歌、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优势,以山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歌唱孝道,意义深远

1.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孝”是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在《论语》和《孝经》等书中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大量言论。“孝”一直是炎黄子孙尊崇笃行的美德,被视为为人处事品格的具体体现,是不可缺少的立身之本。《孝经》中记载:“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孝行,是德行的根本。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对于今天来说,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的青少年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知之甚少,出现了许多人格上的偏差,普遍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的倾向,对家庭长辈和社会给予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由此衍生的是不懂得什么是感恩,对弱势群体更是漠不关心。 “传统孝道教育的缺失是孩子产生种种偏差心理的源头”,不少专家做出了这样的总结。社会和家长都呼唤孝道的回归,而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却缺少系统的孝道教育。将孝道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规范,有其时代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我们选择用山歌唱孝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其目的也正基于此。

2.山歌传唱,生动活泼

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的山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用山歌传递感情,开展社交活动,凡婚丧喜事、谈情说爱、结交朋友、农事活动都唱山歌。山歌歌词多是方语言,概括凝练又新鲜活泼,生动优美、委婉秀丽又富有形象,纯朴感人又含蓄缠绵。山歌的音调富有江南特色,朴素简练,清新流畅,易记易唱。我校是自治区级“山歌、彩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承活动,近年来宜州市唱山歌蔚然成风,山歌已成为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交流思想、传播文化、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因地制宜,把孝经编成山歌,用山歌传唱孝经,宣扬孝道,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孝道,让学生在唱山歌的同时,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这既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又是我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以电影《刘三姐》中耳熟能详的曲调为基础,结合当地十多种优美的山歌调子,自编孝道山歌。我们请市文化馆专业老师、当地山歌王及我校音乐教师等教授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歌曲调,进行创编山歌的培训,鼓励全体老师、中高年级学生及家长等参与到编创、传唱山歌的行列。通过传唱山歌,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孝经用来编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传统文明添异彩,和谐风气遍全国。”“孝经山歌好教材,古为今用新境界;千人万人同声唱,文明新花遍地开。”这一教育形式,得到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喜爱和赞赏。

二、解读孝经,独辟蹊径

我们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指导学生对《孝经》进行通读,引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对《孝经》的孝道思想进行一一解读,从十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孝”的诠释,引导教师、家长、学生创编孝道山歌。如“孝养”。“孝养,孝而养之,如鸦反哺,以报德之心还养育之恩。”《孝经》中就要求子女对父母做到“生则养”“生事之以礼”,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孟子认为,孝养是孝道的基础,孝教是提升人们对孝道的认识和实现孝道的主要途径。我们有编创的山歌这样唱道:“树高万丈不理根,葫芦结果不忘藤;人生在世莫忘本,莫忘父母养育恩。” “华夏文明几千年,传统美德代代传;赡养老人尽义务,父慈子孝儿孙贤。”再如“孝廉”。“孝廉,明孝知廉,如通江河,互为相助。”孝即尊祖齐家;廉即耀祖立名。其义大同小异,故孝者易廉。孝,指孝顺父母;廉,即廉洁、清白。古人讲“不受”曰廉,“不污”为洁,就是对父母要尽孝,做人要清白,办事要廉政。我们编创的山歌这样唱道:“养儿就盼儿成人,为党为国尽忠心;慈父面前有孝子,强将手下无弱兵。” “尽孝就要讲清廉,不能一味讲金钱;清清白白过日子,无茶喝水心也甜。”

三、培养孝道,形式多样

1.开展孝道教育,进行知行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知行统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只有深知,才能笃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开设“孝道课程”,落实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校本教材。孝道教育还应落实到思想品德课或思想政治课中,还可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教育,让广大学生都能知晓、理解,从而最终自觉支持孝道教育。通过知性的教育,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交流、体会、感悟、思考,做到情与境合,意与神会,最终心灵得到洗涤与升华。

2.创设教育情境,引导践行孝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为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就是“让每一堵墙会说话”,建设了50多块宣传橱窗,布置富有精辟的孝道名言语录、经典的孝道故事等。这些无不启迪智慧,催人奋进,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学生更加知书达礼,书卷味儿更浓了。在学生对孝文化取得认同并对孝道典型产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创设一些有利的教育情境,诸如利用“感恩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强化学生的亲情意识和敬老观念,还通过开展以“孝敬父母――做人的责任”“感恩・孝道”为主题的征文竞赛,给父母送生日贺卡,为父母算笔我的人生帐,对父母说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做顿饭菜,与父母拥抱,给父母洗次脚,与父母谈次心,承包几项家务劳动,唱首感恩歌曲等等有意义的活动,使个体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养育之恩,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3.促进道德迁移,提升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创办的巴甫雷什中学大门口写上“要爱你的妈妈”作为校训,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如果学生真正懂得了对父母奉行孝道,由此推而广之,就会为其他亲人付出爱心,为一切素不相识的人施以善行,为班级、学校、家乡作出贡献,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祖国、民族的责任感,从而,升华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各班级开展读孝道书籍,讲古今孝道故事,排演山歌唱孝道节目,开展孝道主题班会,评比“十佳”孝星活动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加强家校配合,构建教育网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社会。父母的示范作用给子女的影响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的有机配合,把学校的系统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组成有机的整体,构建一体化开放式的孝道教育网络。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准确把握学校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等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提高家庭的整体思想道德。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人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孩子。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同时,要求家长及时观察注意子女的言行举止,发现有违孝道教育要求的不文明行为时,应及时教育纠正。再者,我们发动家长参与亲子吟唱孝道山歌等孝道系列主题活动,加入编创山歌的行列,与学生共同创编山歌,这对学生的孝道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构建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我们通过山歌传唱,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孝是形成古代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孝文化特别重视家庭和睦,儿子要对父母尽孝,兄弟之间要讲究孝悌,同时重视亲戚关系和宗族关系,也特别重视师友关系,因为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来源于老师,扩大充实于朋友。它始于爱父母,推及兄弟之爱、夫妻之爱、亲戚之爱、宗族之爱、邻里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人类之爱。所以说孝是增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基础。人间充满爱,社会势必和谐。同时,孝是形成和睦风尚、保持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展开的,孝成为古代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精神价值基础。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父子关系而发生的,从精神机制上看,儒家文化就讲求一个“推”字,要推己及人,要行忠恕之道。因此,我们在学校传唱孝道,如果每人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就一定会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促进学校仍至社会的和谐、文明、稳定和安宁。

第7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具;提供资源;阐明道理;明辨是非;规范言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109-02

小学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所以,我们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离开了主体参与,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健全发展,离开了主体参与,素质教育就无从实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过程,激情导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认知过程,唤醒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积极地思考、想象,使其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地发展。教学结构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协调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真正发挥出思品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思品课中的优势作用

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抽象的思品观点和道德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将课内外结合起来,运用录音、投影课件、电子白板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确立学生认知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提高思品课(品社、品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证明符合思品课的教学特点,即由知导行。其中,课件设计要注意创设情境适时、适度,体现德育原则,利于情感的调动。

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作用(如图1)。

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学习情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符合小学思品课教材编排的需求。小学思品课,特别是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密切结合生活实际,从生活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社会公德、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从直观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深化,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信息技术在思品课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感性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品课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可以在上课伊始看事例音像资料,激发学生情绪。如:《注意安全》这一课,先让学生看配乐课件,五个安全标志符号,配上有警示意义的声音,让学生认识,说出意义。那白光闪动,雷声轰鸣的高压电符号让学生心中警钟长鸣。《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首先欣赏视频《常回家看看》,学生情绪高涨,情不自禁地低声吟唱,由此借情境进入课文,真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得意恰是入境时。而《维护祖国的尊严》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及配乐动画课件的导入也同样激发了学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

2.应用信息技术阐明深邃道理

以事明理是思品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凭借教材,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开启学生求知明理之门,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涵的道理。《人民教育家冼星海》一课文字介绍的是冼星海的经历,写出了他为《黄河大合唱》歌词谱曲的经过。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中听唱《黄河大合唱》并且提供相应的画面,那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雄壮有力的革命怒潮在学生胸中激荡,学生被那种甘为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爱惜劳动成果》一课将文中一些情境再现,摄制成录像画面,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概括,悟出道理。《讲究学习方法》、《珍惜时间》等课,均可以制成相关的录像动画、文字、图片等课件,使学生的境界自然地得以提高。

3.应用信息技术指导是非明辨

学文明理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对事物有了分析、辨别的能力,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富有争议的故事情境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提高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增强自我道德约束力。课后的“评评议议”、“名人名言”可制作文字片课件,配有动画效果,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巩固、检查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留心观察、精心设计,分别以小品、录像的形式将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搬上大屏幕,摆在学生面前,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积极动脑思考、辨析,达到教育目的。《节俭光荣 浪费可耻》一课的“过生日”小品就是真实的。几个学生互相攀比自己过生日如何排场,一个比一个酷,一个比一个爽,而中队长李慈却持不同意见。学生观看后,让他们之间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实话实说,真情流露,最后达成了共识: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从而导引了全班的行为。从此后,再也没有学生为过生日而互相攀比了。《孝敬父母长辈》一课也设计了两个生活场景,将那些常见到而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事,尤其是那些习以为常了的不孝敬父母长辈的行为再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进行讨论、交流、辨析。

4.应用信息技术规范举止言行

学生明辨了是非曲直,如何才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中,是学与用的结合,也是思品课教学的目的。所以,导言行环节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检查自己的行为。《孝敬父母长辈》一课,设计了制作贺卡环节,让学生把要对父母说的话,做的事写下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后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此时记条文是学生内心的自然需要,教育效果水道渠成,润物无声。学生思品教育非一日之功,良好道德的形成,仅靠每周一节的思品课是不够的,需要长期的引导。因此,要注意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发挥两个方面的功能:学校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

学校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广播、校园电视网、集体活动等时机,加强思品教育。定时收听收看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节目。每周班队活动按计划开展,并组织开展“你扔我捡”、“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爱心行动”、“下岗职工调查活动”“迎接新世纪读书比赛”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养成了团结互助,爱国爱校,努力上进,勤奋学习,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班风良好,思品教育成效显著。另外,与家长的交流,争取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统一对学生也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良好环境,使学生悟得真,辨得活,体验得实,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创造了条件,使思品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鲜活的主体。“每一节课都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20xx感恩母亲节活动总结范文一我校从5月2---5月13日在学生中开展了 “感恩母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以活动为载体,遵循德育生活化的教育规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引导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深入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让学生对感恩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明感恩知感恩。

为了统一认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学生宣读“感恩母亲的倡议书”,向全体学生发出了“感谢母亲”的号召。同时,各班主任积极召开了动员会,组织好学生阅读倡议书,讲解活动意义,使广大学生知道什么叫感恩,明白知恩、感恩、报恩是人生美德,是中华美德的重要内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古今仁人志士的至理名言。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做到有恩必报。负恩知愧,把自己培养成为建立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好少年。

此外,为了使感恩教育更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学校各班举行了“感恩母亲”的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动员、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感恩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现在的学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宠爱集于一身,尽享荣华富贵,而全然不理解父母的辛劳,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不道谢,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家人无私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根据德育生活化的原则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对感恩做到知行统一:

1、开展“我为母亲做些事,我对母亲说知心话”活动: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号召学生们积极为母亲多做事,对母亲多说知心话,回到家里,要懂得为母亲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中高年级的同学,要尝试参与“帮母亲做饭洗衣”等。活动中,全校学生全都认真去完成了“我为母亲做些事,我对母亲说知心话”这个环节的活动内容,并按学校统一要求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了记录。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们用自身的经历体验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也让学生更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而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优良表现,也让父母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2、为母亲制作一张感恩卡和发一条短信: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在母亲节当天亲手为母亲制作一张感恩卡,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通过感恩卡写给母亲,感激父母赐予的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并在母亲节当天亲手交到母亲手中。同时,各班主任还指导学生在母亲节当天利用家校通系统将“在母亲节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以短信的形式发到自己母亲的手机上。让每个学生母亲在“母亲节”当天都洋溢在浓浓感恩之情的氛围中。

此外,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还在校园里展出了学生们制作的优美感恩卡,让全体学生都分享了各自的这份感恩情怀,同时也将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推向一个。

3、开展“妈妈我爱您”的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我们开展了1-3年级以“我和妈妈”为题画一幅画, 4-6年级以“妈妈,我爱您”为标题的感谢信,送给妈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是多么地不容易,更加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三、拓展感恩教育体系,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延伸。

我们在这次的感恩教育月活动中,除了使我们的学生更懂得去感激父母爱以外。我们还对感恩教育体系进行拓展,将感恩教育跟环保教育、劳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延伸。

我们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世上,应该感激的东西有很多,要常怀感恩之心。除了感激生你养你的父母之外,还要懂得去感激我们的国家、感激这个社会、感激自己的学校。也更应该要感激教给自己知识,提高自己修养的老师。甚至还要感激苦难逆境,是它们教会了自己坚强。感谢曾帮助过自己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自己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此外,还要感谢肯接受自己帮助的人,是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自己可以把这份良善续延……

同时,我们的学生明白到:自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就要懂得感谢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劳动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因此,在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存环境的同时,更要热爱劳动,感激劳动人民。通过这些拓展和延伸,使我们的学生对感恩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感恩的思想觉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0xx感恩母亲节活动总结范文二今年5月13日是母亲节,我们学校借此机会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报恩父母,奋发图强”的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是我们的活动总结:

一、字里行间表真情。开展了给妈妈写一封信的活动,教育学生牢记父母恩情,感谢父母的辛劳养育,表达自己的成长之意。评出24封情真意切的信件。

二、亲手制作献祝福。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制作贺卡,融入浓浓深情。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感恩。

三、亲情档案藏心底。要求每个孩子制作亲情档案,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殊的日子等,把爱家人的心化为具体的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才发现,自己的生日等重要的日子和自己的饮食习惯、喜好等,父母很了解,可自己却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对比中深化孩子的爱心、孝心、感恩心。

四、自立计划促成长。每个孩子写出自己的自立计划,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自己定出目标,迈出坚实的成长步伐。评出优秀自立计划24份。

五、化为行动共和谐。要求孩子们为妈妈或社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记录经过,写下感想。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体会到小区清洁工人的辛劳,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共评出24个爱心小天使。

这次活动不仅营造了孩子们共同“感恩母亲,体验亲情,传承美德”的良好氛围,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增强了爱家、爱父母、爱生活的感情。

20xx感恩母亲节活动总结范文三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开展了以“知恩懂理”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

我特意做了充分准备。

1.利用周一晨会时间对学生发出感恩活动倡议,对全体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激之心。

2.读感恩谚语和关于赞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使全体学生认识母爱伟大、至高无上,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

3.布置感恩作业。要求学生:察、听、想、做、写。观察母亲或长辈从早到晚做了哪些家务。听妈妈、长辈讲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辛。想一想妈妈和长辈们都为你做过什么?哪些事情令你难忘?令你感动?平时你又是如何对待妈妈和长辈的?有没有尊敬他们?是否为他们做过家务?

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可以为妈妈、长辈们说一句暖心、感恩的话语;给他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为他们捶一次肩、洗一回脚;给他们亲手做一张贺卡;帮他们分担点家务等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给妈妈、长辈、老师写一封信,抒发自己对他们的爱。还可以把感恩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写下来,让大家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

4.开展“最佳孝星”活动

让各位学生讲述他们的感恩事迹,展示相关资料,评出2名“最佳孝星”。

第9篇:孝敬长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孝友文化;把握理念;搭建平台;灵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07-2

有学者说,“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孝友中学始创于1905年,是常熟最早的中学。孝友百年,始终传承着“孝”“友”为精髓的德治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该如何传承“孝友文化”,绽放时代光芒?学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强校”“特色扬校”的兴校思路,并把“以生为本,培养有孝友特质的学生”和“形成鲜明孝友文化特色,使百年老校变成百年名校”列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此,孝友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一、把握理念,明晰“孝友文化”内涵

1.“百善孝为先”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中华文化中孝的观念不只是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广至德章·第十三》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一切善行从孝开始。以孝为原点向外发散,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小孝治家,中孝治校,大孝治国治天下。孝友中学的校训是“孝贯人伦,友睦天下”,希望通过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孝”出发,以“孝心教育”为基点,打造“和谐孝友,幸福教育”。

2.“独学而无友”这是《学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后果是“则孤陋而寡闻。”《论语·述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爱因斯坦也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可见,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容易导致知识狭隘,目光短浅。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又警示我们要慎重交友。明代学者苏浚在《鸡鸣偶记》中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故要交益友,远离损友。孝友中学提出“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希望通过构建灵动课堂,建设团队文化,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倡导广交有志之友、有识之友、有德之友,从“与书为友,与人为友,与大自然为友”出发,在阅读中,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最终成为“讲文明、重诚信、守道德、善合作、会创新、宽视野”的具有孝友特质的人。

二、搭建平台,扎实开展孝心教育

1.开发校本课程,规划孝心教育

学校将围绕“孝”、“友”二字,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课程按照孝敬教育、关爱他人教育、责任教育三个层面,涵盖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敬老师、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感恩社会、知恩回报、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十个方面,贯穿于初中三年的全过程。目前,我校已编写校本教材《孝友德育》,内容包括德育规范、每周一字、德育故事三部分,“德育规范”部分包含《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制度等;“每周一字”包含精心挑选的52个与人的品格相关的字,如“孝”、“爱”、“仁”、“善”等,并分别诠释了其中的含义,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德育故事”分两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如“孝感动天”、“鹿乳奉亲”,以及当代人的孝心故事,如“洪战辉”“用爱延续父亲的生命”等。

2.丰富实践活动,落实孝心内容

学校积极寻求切入点,分层次、分步骤做好“学孝知、感孝心、践孝行”三件事。一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做好“学孝知”文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收集以“孝心”为内容的素材,分类归纳整理,编写校本课程,立足课堂教学,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思想品德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孝心美文、倾听孝心故事,把孝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系统学习孝心教育有关知识。二是以教育活动为平台,做好“感孝心”文章。立足实际,活化活动载体,组织征文、演讲、书画比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孝心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唤起学生的“孝子之心”。三是以实践体验为平台,做好“践孝行”文章。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把孝心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善待他人、回报社会、保护自然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日益浓厚。

3.装点育人环境,彰显孝心文化

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追求静态和动态文化的和谐统一。将校训及校园“三风”置放在校园中突出显耀的位置,成为孝友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和动力;香樟枝杈上的鸟巢,仿佛在告诫我们:爱护动物就是珍爱生命;花坛草坪间的醒示牌,向你在友爱地提醒: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楼梯、楼道内的学生书画作品在翰墨留香中宣扬着“入孝出友”的人伦美德;学友精英榜前,闪烁着追求和向往的目光;展现传统美德的德育长廊体现着“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思想。校史陈列室,“正、德、爱、孝、友、敬、诚、信、礼、勤”等十个字做成的文化墙,孝、廉教育碑石,以“诚、敬、勤、朴”命名校园建筑……美化的校园生机盎然,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效,让“每一片土地都让孩子留恋,每一个角落都让孩子驻足,每一条小道都能育人,每一个景点都能抒情”。生活和学习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中,广大师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思想得到了升华。

三、灵动课堂,精心熔铸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这种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灵动课堂”是基于生命本质的,在优化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基础上,促进师生共同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发展共同体,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明确目标要求,形成团队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孝友文化”的确立将引领孝友人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崇高的方向发展。“孝贯人伦,友睦天下”的校训体现着“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孝友精神;“诚实、务实、严谨、创新”的校风,凝聚着全体孝友人治学求知的精神,成为他们奋发图强、永攀新高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每一位学生都有个性,每一位学生都有潜能,每一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的学生观,把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提升。学校“办成有文化底蕴、有个性特色、有品牌优势的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将学校的质量放在人民利益的天平上,凸显教育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敬业、求真、启迪、爱生”的教风树起了当代教师灵魂的标尺,重塑了新时代教师的光辉形象。激励教师成为“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学识的引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成功事业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朋友”。“立志、守纪、博学、奋进”的学风,勉励孝友学子学会做人,追求新知,苦练内功,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孝友特质的、能适应社会、报效祖国的人。

2.树立人本思想,优化团队管理

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文化特质,重视管理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完善组织网络,优化团队管理,以激发全体孝友人的主人翁意识。首先,认真规范和完善了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如出台了《孝友中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孝友中学教师师德考核条例》、《教师月考核办法》、《教学成果奖励方案》等一系列适应新课改的管理制度,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其次,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网络,使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责任到底,又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有效地完成各类教育教学任务。第三,创新工作思路,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结合起来,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情感凝聚人,用机制发展人,使师生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学校坚持“以师德引航、以培训提升、以机制凝聚、以服务保障”的“四以方针”,鼓励广大教师争当名师,由此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敬业创业的名师团队。关注学习过程,强化科学管理,重视德育活动,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群体的发展。总之,学校在充分关注人的发展得前提下,从优秀群体建设、科学规范管理、学校特色发展三方面入手,致力于校长职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科学发展。

3.注重互动合作,落实团队行动

孝友中学以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提升“诚信、务实、严谨、创新”校风的内涵,以建设优秀教师团队促“敬业、求真、启迪、爱生”教风的建设,以发展学生群体促“立志、守纪、博学、奋进”学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