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积累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

第1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语文素质是指经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循环往复的吸收和表达实践中,形成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只有在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1.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熟读和背诵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特点,使其适当地多熟读、背诵一些好文章。

1.1淡化内容分析,强化朗读背诵。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1.2增加适量背诵,乐于表达交流。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对学困生则区别对待,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但所有学生都必须乐于表达交流,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为我所用,内化为语言能力。

1.3推荐诵读材料,提高选读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光靠教材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我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2.延伸阅读,在博识中积累语言

2.1合理取舍,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配套的课外阅读教材、少儿报刊、主题借阅等,使学生在博闻强识中积累语言。

2.2看过留痕,指导学生学会勤动笔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等。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2.3搭建平台,给予学生展示才华机会。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精词妙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如让"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在学习园地中开辟"读书"专栏、"采蜜集"、"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3.适度练笔,从写中积累语言

3.1知能转换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合理且充分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好像寄居在屋檐下的燕子"、"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然后在学生明确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要求学生不变原意去掉联想部分进行句子比较,体会联想作用,最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联系,再集体修改、评议,这样知能转换训练就落在实处了。

3.2情感交融训练。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有趣地描述自己的独特体验,就能写出有特色的好文章来。如在教学《我的心事》时,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在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角色朗读后,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第2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累的具体要求,学习高中语文要重新审视积累的内涵,关注新课标视野下语文学习中积累策略的研究。语文学习是一种渐进渐明的积累的过程,高中语文学习应该注意研究积累的操作策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培养,无疑会对学生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仍对世界观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累呢?教者认为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知识性积累。这是最直接、最基础的积累,包括字词知识、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写作知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阅读、领会和内化的过程,在高中语文的字词积累上,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字词的数量和积累的质量。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规律。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如在阅读《红楼梦》时,重叠词用作副词的情况,比如“真真的”“巴巴的”“回回的”我们暂且来看这三个吧。“真真的”表示诉说着所说的内容的真实性,“巴巴的”表示所修饰的对象的渴望心理,“回回的”表示行为的主体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而不辞辛苦的来回奔波。通过课外阅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字词积累。

二是语言性积累。它包括字、词、短语、句式,更重要的是成块成段成篇的语言材料的读背识记,它们是语言运用的借鉴和模式。

三是技能性积累。它讲求训练性,在阅读上,它要求对学生进行圈、点、勾、画、点、评的训练,进行分层划段、归纳文章、品味文情、赏析文采的训练。在写作上,它要求对学生进行拟出提纲、构思布局、修改润湿等内容的训练,即进行层次不同的阅读技能训练和写作技能训练。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

四是情感性积累。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潜移默化之中,在雅、美、纯、真的语文环境之中受到思想情操的多方面熏陶、感染与教育,从而增强语感,培养情感,养成气质,提高修养。对语文的学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的语文学习内容,特别是在字词的学习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攀升,对于高中语文字词积累上,老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传播媒介,如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可以欣赏电影作品、歌曲、他人创作等形式进行学习,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五是思维性积累。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之能去粗取精,能划分归类,能从某一点生发而联想开去能从芜杂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炼出规律,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吸纳,能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专攻”。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累还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 教材为主的原则。教材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它是积累最重要的来原。

2. 课堂训练为主的原则。课堂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设施齐全的训练基地。读、写、听、说的基本训练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内教学。

3.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育智,教师就是孩子们的导师,要想使学生积累丰富,首先要使语文教师的知、能、智、德全面发展。有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课堂积累丰富”。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为有效的高中语文积累教学会为学生的学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应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这里对高中学生语文积累表达了两点要求:一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二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梳理”本来的意思是“用梳子整理(须、发等)”,我们讲“梳理思路”“梳理问题”是取用它的比喻意义,是指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规则、秩序对纷繁、杂乱的材料、事项、问题等进行整理。

根据某个目标,制作卡片、整理笔记、做一些题目,这些既是积累,也是一种梳理。围绕一个特定的内容,选择比较典型的素材和相应的方式,有时或许还要创设一些情境,开展以语文的积累梳理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这是许多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第3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一、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知识而轻基础,普遍存在书写不工整、错别字、病句等问题。其次,学生的语文知识面狭窄,受到课业繁重、自由时间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大多致力于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而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视野不开阔、知识积累不足使得其语言文字匮乏,阻碍了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学生的表达能力较低,交际圈的狭小使得高中生无法得到良好的语言表达锻炼,大多数高中生都存在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

二、新课标下强化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1.采用诵读教学

文章的诵读是促使学生了解作者思想并产生共鸣的有效途径,在作品的反复诵读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良好的激发,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文字魅力。教师在诵读时可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带给学生韵律感与节奏感。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语文的《琵琶行〈并序〉》时,教师可以根据作者描绘音乐的低沉、昂扬等抑扬顿挫地诵读“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使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2.讲解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并获得丰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启迪中实现道德情操、语文修养的升华。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语文《鸿门宴》一文时,学生对作者详细介绍每个人的座位感到困惑,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讲解固定身份的尊卑与座次之间的关系,在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3.发挥引导作用

第4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关键词】 语文能力层级 高中语文教学 指导意义

1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高考语文能力可分为六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这六个层级的划分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识记”。这一层级要求语文课堂的直接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获取现成的语文知识。为了较好的完成这一层面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一般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取所需语文知识和经验。

1.2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这四个层级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知识的延伸、情感的融汇和动手操作的提高来实现的。四个层级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通过老师诱导启发,激活思维,促进语言素质的提高。

1.3 “探究”。这一层级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旧观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诸如营造活泼、宽松、民主、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给学生“发现”预留一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和悬念,对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等等。

2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2.1 使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高中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也不断完善。由于理论思维趋于成熟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而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界定恰恰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们以语文课堂上积累与训练这个教学环节为例。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充足的语文积累,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的一生。科学的积累教育,对于高中生认知中的性格、心智、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累还包括学习技能的积累,学习技能是在训练中形成的。

2.2 合理地划分和衔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层次。语文教学的开展应合理有序,课堂若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教师教起来便更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更科学轻松。就“识记”这一能力层级,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读”与“背”。读,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扫除课文障碍,字句能读得准确、通顺,文意能大体读懂、手法能基本理解。背,一方面,可使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背诵熟了,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层次的顺利深入。语文教学中有了读、背两步基础活动,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语言特色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接下来便可以按“理解”、“分析综合”这两个能力层级的要求开展分析文本的教学。理解分析了文字或文章以后,我们便可按照高考“鉴赏评价”这一能力层级来品评文字或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作尽量准确、客观的理解和表述,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自己读懂、理解了的教材内容作一番分辨:对或错,优或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在客观理解教材基础上的学生自己的主观认识。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就到了高考语文能力层级“探究”的阶段。探究的天地异常广阔,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独到的发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创意的新解,可以是对教材主旨新颖的见地,当然,还可大胆跳出教材,提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全新的见解。

第5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1.单一化的教学内容

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主要采用教材之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多的语文教师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的阅读教学内容来源。在当今的新时代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仅仅应用教材,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差甚远,很难对学生实现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不能使学生的阅读学习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感觉无处下笔,导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2.学生对写作学习不够重视

语文写作教学之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学习态度对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中生有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学习的任务很多,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的学习,加之语文学习之中需要记忆很多的知识点,这就导致语文作文练习的时间更少,很多急于求成的高中生认为语文写作的学习没有作用,因此就更加忽视写作训练,平时不进行练笔,也不注重素材的积累。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难以达到满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3.形式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教师应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太过注重提升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仅仅趋于形式化,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很多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仅仅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并不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更不利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良好形成。

二、以读促写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读促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阅读训练,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对文章的鉴别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感积累和阅读的积累,习得文章写作的主要规律,摸清写作的脉络,形成写作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技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怎么通过这一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呢?

1.拓展课堂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找出一些名言警句和好的段落,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但是这种办法过于机械,目的性较强,对学生实际的写作能力提升并没有什么益处,因此学生在浪费大量的时间之后,写作水平仍然没有提高。教师这种认为是节省时间的方法,反而耽误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重扎实前期的基础,要为学生语文写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要在阅读上积累一定的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升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然后才能作用于作文的写作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充实自己的阅读量,组织朗诵比赛,营造课堂阅读情景,设置阅读的小环节等,让阅读充实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习惯。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设置教学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历史人物等的历史背景,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增加学生在情感上的启发。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多可利用的素材和丰富的阅历支撑。

2.设置活动和探究课堂,将阅读效果落地

除了通过多种方式积累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思维的活动,对阅读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让学生在加工的过程中,能对材料有更深的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内化,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优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活动课堂和探究课堂,让学生通过自由的阅读,针对几个方向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总结对作者写作过程的理解和感知,然后与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通过深入的沟通,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思路,对同学的写作思路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取长补度,相互启发,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的写作活动,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举行活动课,鼓励学生参加杂志和期刊的投稿,或者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材料自主拟题写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找到对方写作的不足,指出对方写作的优势,在互相讨论和借鉴的前提下,形成读和写的结合,提升作文写作的能力。

第6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然而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日渐式微,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重理解分析,轻整体识记;重应试能力培养,轻知识素养传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却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失去了学生琅琅的诵读之声。教师不抓诵读,学生不愿读书。认为诵读那是小学和初中的事,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不注重了。这种理解有些偏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诵读的欲望,让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一.高度重视,理念引领

语文教学要改革,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诵读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一味的说教。讲诵结合,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使教学相得益彰,活跃课堂气氛,诵读之声才能“声声入耳”,课本上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古诗文、散文这些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文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诵读。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借助语言描述、音乐渲染、视频演示等媒体手段将学生带入诵读的情境中,提起学生诵读的兴致,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如在《雨霖铃》的诵读教学上,教师可以播放了一段舒缓低沉的音乐营造氛围,再播放示范诵读。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体味中投入诵读。

三.培养语感,传授方法

要想创造学生高品味的语感,就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朗读技巧,能够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和朗读技巧。因为教师的诵读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饱含感情的示范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句,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获得美的熏陶。

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诵读中来,这仅仅是开始,要想“展其雄伟之概”“探其深远之韵”,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诵读时首先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读书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朱熹强调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正是这个道理。其次在诵读时要排除方言等社会影响,根据文本思想感情的需要,以适当的速度诵读。

诵读过程主要包括:初读,以读准字音,读清文句为主,可称之为“音读”;再读,指在通过与文本对话,联系背景,理解了文本形象和作者情感后,带着理解来读,可称之为“意读”;三读指运用各种诵读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等),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情感的“以声传情”,可称之为“情读”。当然在诵读时可采用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个性化诵读等多种形式,充分彰显诵读的魅力。

第7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的语感培养,而且语文的语感培养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全面的提高,所以以下我们就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吟诵、意境转化、思想启发、强化训练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方式。

一、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1.扩大阅读范围

高中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其自身的文学功底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具备经验和技巧,所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就是将学生的语感培养的直接方式,语感就是多读课文和课后文章的总结,而且高中生的课堂秩序井然,教师就必须把学生的语文阅读严格规定,把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从而才能保证课堂上的语感带动知识的进一步积累。

2.开展情感演练身临其境

高中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就是有语文老师的步步带领,仅仅深入课文的内部,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学生的思想意识激活,从而将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而且学生的语感培养就是从课堂上一次次身临其境的感情中培养出来的,而且高中语文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才能够把学生的语感最快速的带动起来。

二、在吟诵中体味语感

因为中华文化起源于古诗词歌赋样样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从韵味到旋律都把中华文化的古典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屈原的《离骚》,江南坊的方言、历史、深化、凤舞都概括描述出来,而且读后其内藏韵味无穷,将诗人内心的跌宕起伏渲染的异常悲怆,极具浪漫文艺表达情感。学生读后会有一种深刻的联想臆想,天地孤独、雾霭茫茫,使人的离去不归,留在汨罗江畔无尽的悲望,水悠悠荡不尽诗人的哀愁。在吟诵中自然的发挥领悟能力,因此语感直接能被提高,而且想象力也会被带动。

三、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的就是诗情画意,例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简短的三句话就让北国的雪景把学生带入了北国大雪的情境中,而且无限美好的祖国河山,是学生在领略北国雪景的同时,对祖国的爱国情绪也会高涨,深化语感就是要求学生在读诗词、现代文时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从而把语感培养出来,毕竟语文的阅读语感并不是一次养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逐渐的提高踪迹的领悟能力,而且语文知识的修养既是凭着语感而来的。

所以说要想学好语文知识,必须把语感全面的激发和培养,才能促使语文的文学内涵在语感的调动下进一步积累和完善,而且情境深化语感需要的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出现就是要求对文章的内涵精神意义的理解,而且情境深化语感并不是单一的阅读要求,而是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带着学习中的定力把文章中的语境和情况全面的分析和认真的理解,从而深化语感。

四、在启发想象中激发语感

高中语文课堂虽然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可以全面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完全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想象力是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和对新知识认识理解的关键步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性的提出对于文章的见解和感受,既丰富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施,又促使高中生在发挥想象力时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想象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不光有直接的作用,还能给学生更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在启发想象中激发语感,才是最切实可靠的。

五、在拓展训练时强化语感

1.多读书,读好书

高中生阶段是一个人一辈子积累知识最丰富的阶段,而且高中知识是奠基,只有把高中生的语文语感培养出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才能给我国输送更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所以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在语文语感拓展训练强化时最需要实施的要求,而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把握书中的知识精华全面的吸收加以利用,而且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把学生的语感培养的同时,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来,从而达到高水平文化教育的目的,使高中生完成人生知识积累的最佳阶段。

2.积极配合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的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对于高中生的成绩要求,因此语文的语感培养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文化只是接受起到基础作用,语感掌握了,才能够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调动起来,而且当前的教育要求就是素质教育,因此拓展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科学方式。

六、结语

课堂上的阅读知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把学生能够全面的教会,因此就要求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文章世界里尽情地徜徉,掌握语文的语感就是把学生成绩提升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 阅读 积累 高中生习作 影响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文经历了大浪淘沙,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阅读和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可是我们的高中生却在为背了的古诗文用不上而苦恼。这时,咱们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指导高中生巧妙地运用古诗文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诵古诗,学作文”正是根据古诗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当前在各地如火如茶开展着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将诵读古诗文与高中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高中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高中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根据我多年来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高度重视古诗文的阅读与积累,提高高中生习作水平是非常有效的,借助于所学习到的古诗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生的习作能力。因为古诗文对我们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辐射高中生的文章构思

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性格特点,他们非常热衷于新生事物,喜欢体验新鲜感,然而,高中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古诗文的神韵进行认真细致的咀嚼,这就导致高中生的习作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古诗文的语言魅力。鉴于此,在高中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引导高中生深入地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语言风采,让高中生深刻地领悟到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而能够吸收借鉴相关内容,拓展个人的视野。

具体来说,唐代李白的诗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个人的情感。他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极为贴切真实。又如“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夸张手法极为大胆。目前,部分高中生的习作语言不生动、不形象,让人读来味同嚼蜡,经常出现滥用修辞手法的问题,这导致高中生的习作水平非常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中生有必要更多地阅读和积累古诗文,让古诗文独特的语言魅力来开拓高中生的思维。

而思维,又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语文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歌,他们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宽广的胸襟,富有的创造性思维,跟他们深厚的古诗文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高中生多读古诗名篇,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古诗文高雅的审美情趣挖掘高中生的习作潜力

倘若高中生能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够积极地挖掘生活中所存在的美,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刻板单调、枯燥乏味、语言空洞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古诗文的审美情趣非常高雅,能够体现出一种纲要性、固式化或轮廓化的结构性事物,古诗文的意境寓于作者描绘的人、事、景、物构成的整体也在其中。所以古诗文无处不体现着生活的细节,透着审美的气息。高中生经常阅读和积累这些古诗文,长期的积累,就能够挖掘写作中所需要的潜力,保证高中生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文如泉涌,写出优美的文章。

三、古诗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高中生的习作情感

一般来说,一些古诗文饱含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热情,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高中生经常阅读和积累这些古诗文,有利于拓展高中生进行习作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情感的培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豪迈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之情,“先大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都饱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倘若在高中生的习作中得到体现,那么高中生所写出来的文章必定能够文采飞扬。在现阶段,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高中生沉溺在网络之中,自我主义之中,对于其自身的文化修养没有过多的关注,对于自我的性格养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情感的培养,更是不会涉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非常有必要通过阅读和积累古诗文来促使高中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引导高中生在进行习作练习的过程中,多引用、化用、联想拓展,展示出其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凸显出他们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使自己的习作是真情的流露,这不仅会打动阅卷老师,更能燃起青年一代的情感共鸣。

第9篇:高中语文积累知识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写作教学的抽象性,再加上写作教学的时间长、见效慢等原因,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针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内涵与现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下,自主学习策略被广泛应用在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并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写作教学的内涵与现状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书面表达与书面语言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学生认知能力的体现。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催化下,依旧高举着“指挥棒”进行教学。在这种以背诵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导致很多学生依旧无法领悟写作的精髓。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教授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从而使学生写出的东西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写作能力。伴随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培养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是新社会所需要的。而传统的教育,忽略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自主学习策略才出现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舞台。

二、自主学习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表达以及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观察等综合能力,其间也包括了学生对语言的掌控能力以及审题立意能力等。想要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个性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正是提高这些能力的基础。并且,写作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去积累,去自主学习,积极地在生活中进行积累、观察,为写作教学所涉及的广泛内容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必不可少的方式方法。

三、自主学习策略在教学写作中的应用

(一)培养兴趣,拓展视野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自主学习策略中,经过教师的诱导启发,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观察和合作,并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畅所欲言,将自己所学知识和自身感受运用在写作中,就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外延性,因此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加强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的积累,引导学生加大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及写作能力,充实自身的写作内容。(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创作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格,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思想。在写作的过程蕴藏着其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作标新立异,强化学生的自身感受。每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才能倾向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养成写随笔的良好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并设立周期制度,做好随笔评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注重写作的教学评价写作教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想要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自主学习,教学评价一定是不可或缺的。既然以自主学习为本,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淡化传统考试的选拔性,不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以达标制度取代应试教育的百分制度,淡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效,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自由创作。这样就能真正发挥出评价自身的教育作用,激励学生更独立、更自主地学习以及写作。这样,学生会更深刻体会到自身的不足,做自己写作的评价者,让他们不仅有参与权,更有评价的权利,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结语

写作教学是针对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的全方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交流、抒发自身情感的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时刻积累,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的过程逐渐成为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为课堂教学积累良好的素材。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因此,自主学习策略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必然趋势。它的有效运作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无论是在新课程的标准中,还是社会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自主学习的知识迁移到高中语文作文的学习中,对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对我国自主性学习型人才的需求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及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并不断地充实自身的语文视野,为课堂的写作教学积累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为课堂的写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而学生拥有着持久的学习兴趣,就使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建林.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7X).

[2]高红英.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6):187.

[3]汤伟.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