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发展前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生物科学和技术已经渗透进人类的生活各个领域,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主张让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生物课程中,必修模块选择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选择了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特别是人教版教材栏目设计和正文内容的编写上,更是突显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与生活的联系”
“与社会的联系”和“科学・技术-社会”等板块,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旁栏问题”,以及“练习”和“自我检测”中的习题,都注重以生活实际、科学研究为背景,为生活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而作为学生,他们更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能多联系生活实际,更贴近生活,更关注生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更希望能多做实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望生物学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和将来学业、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有所指导和帮助。
目前,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特点也体现出生物科学时代性,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当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试题内容越来越多地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所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需要,也是高考升学的需要。
二、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经调查,目前我们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的境况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在生物生活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入到实际的教学中,难以达到真正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按照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一)教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本身对生物的生活化教学理解不够透彻,专业性素养高度不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也不敏感,再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没有更多精力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即便关注到细节,发现了问题,特别是一些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准确做出专业解释。甚至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敢把课堂放给学生,就是.怕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导致课堂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二)学生对生活的漠视
由于长期的升学压力和家庭、社会对孩子们过于严密的照顾,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敏感度降低。虽然喜欢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但是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问题的洞察力,给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三)政策的支持和考核标准支持不够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通常以实验为主,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进度的影响,一些实验在课堂的规定时间难以完成。高中生物课时的安排是固定的,迫于进度和升学的压力,老师和学生又不得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上。再加上经费、设施、学生安全等诸多问题,生活化教学不能最大限度地真正落到生物教学中去。而对于老师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考察,也多注重成绩和过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和细致的办法,无法真正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全面实施。
(四)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度不够
生活化教学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但是,大多数家长不懂得教育和教学,能做的只能是督促孩子复习。而社会对于生物的生活化教学更是了解甚少,就更谈不上配合和提供资源。
三、深化高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开展,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逐步完善与改进。在构建生活化生物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当以实际的教学目标发展作为引导,将学生的生活方式融人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针对当前在生活化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为更好地使得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深化生物教学生活化,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生物科学发展迅猛,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同时,专业化知识的更新不容忽视,教师要注重广泛学习和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的研究成果。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更好地理解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集体备课、公开课等,注重对教师生活化策略运用的指导和运用,注重收集与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等相关的素材,并研讨进行科学的解释。
(二)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真正的回到生活,认识生活,课外活动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可以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通过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第二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中,在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到生活中寻找答案,可以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种植一定数量的小麦幼苗,当小麦幼苗成熟后,每组对小麦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植物所含有的无机物成分。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深入到田间,种植小麦。将发育成熟的小麦做出其成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团队合作精神。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课堂作为教学的阵地,要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生物科学真正走进生活。
1.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所以,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问题巧妙地设置在生活情境中,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融人到生活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倡导教师注意结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善于收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以人教版必修一《生命的物质基础》一节为例,分析生物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首先,在课程刚刚开始时,教师就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就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学生们进行相互讨论,讨论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每组派出代表发言,有学生答道“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出现紊乱缺乏营养物质,那么我们就会到医院中输液,输液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由此可以推断出葡萄糖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物质”。其他组的同学也相继发言。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每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总结。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课程,在人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现实,同时保证学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使生物知识真正融人生活。
3.教学评价生活化
常规的作业是习题训练,学校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多地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目情景或设置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或与当地生态、经济、环境紧密相关,或选择生物科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成就,加强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实际生活。也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安排学生真正去实地考察当地生态环境,调查当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利用酶的特性清洗污渍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人们生活中时时在应用生物学,不但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四)善于开发和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
关键词: 高中生物作业STS教育渗透
一、高中生物作业现状改革需要STS教育理念指导
高中生物作业是学生完成生物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现阶段生物知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教师对学生初步学习的评价手段及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认识有误,把作业等同于习题。高中生物课堂内外布置的作业大多是课本上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而且数目多,难度大,重复率高。这样的习题作业使学生挣扎于题海中,使生物学离生活、社会越来越远,大部分学生对生物作业失去了兴趣,从而使生物作业失去了意义,同时也使作业成为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很明显,这样的生物作业违背了生物科学的本质涵义,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标准》[1]中对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提出了“注重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人文精神”等要求。因此,作业的改革是一个急需解决、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STS教育理念为高中生物作业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设计基于STS理论的创新型高中生物作业是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响应新课程的重要举措。
二、STS教育开展需要在作业环节中渗透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STS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关注。STS教育在中学生物课程、教材和教学各个层面都有渗透。
STS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STS实践能力的形成,教师应通过STS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科学地观察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STS教育实施的难点。虽然课堂渗透是生物教育中实施STS教育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形式,但是高中生物课每周只有三节,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能在课堂上做的实验绝大部分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不利于进行探究式教学,从时间和教师讲授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说,均达不到STS教育的目标。
生物课程中实施STS教育需要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访问、调查、实践和模拟等活动都要充分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所需时间无规律性,内容具有不定性,组织难度大,不可能安排在每周三节生物课内。实践证明,STS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仅靠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STS课程注重课堂外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STS实践能力的形成。学校教育中最直接的实际情境应用就反映在学生的作业上,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观提倡实践性,操作性的创新型作业。在高中生物作业设计中合理渗透STS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促进新的作业观的形成,使高中生物作业摆脱题海战术,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有趣的生物作业,而且能保证高中生物STS教育实践能力形成目标有效实现。
三、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特点
(一)作业目的多元化。
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不但要考虑生物科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而且要考虑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科技素养目标等。STS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物作业目的是:
1.让学生在完成高中生物作业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能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让学生了解技术对自然及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4.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并会处理、分析、运用和分享信息。
5.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懂得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并参与这项事业。
6.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等等。
(二)作业内容紧密联系STS教育内容。
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中选择: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广泛联系生活、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2.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生物科学知识;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3.著名生物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发明过程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4.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与前沿问题等。
当然,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作业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STS教育的内涵,不断地去发掘。
四、渗透STS教育的高中生物作业类型
(一)STS信息收集与交流。
STS信息收集与交流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生物科学前沿动态、生物科技成果、生物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并交流STS新闻。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举行“生物科技新闻会”,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后作简要介绍,并对自己作简短评价。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STS黑板报和手抄报,并在学期末进行STS信息评选活动。这样的生物作业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培养学生自主了解生物STS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开展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制作、小实验。
生物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微观形态下的,用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结构,制作小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观结构,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习“细胞结构”[2]时,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组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位置和比例,还要搞清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样的作业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STS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三)STS专题讨论。
因受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有些STS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易讲清楚,但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内容,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普遍感兴趣又乐于接受的内容提出辩题,让学生自愿分成正反方,然后通过查阅资料,根据各自的分析理解,充实论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辩论会。例如,学生学习完《探索生命》[2]这一章的内容后,教师提出“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利还是有弊”这一辩题,然后由学生自愿选择正反方进行STS专题辩论会。这样的辩论式作业,即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由于作业以辩论会形式展现,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社会调查。
STS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加强生物学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掘或让学生选择给定的STS社会调查题目,设计一些小的探究性社会调查。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3]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亲戚或邻居或是朋友的家庭(每人至少调查两个以上的家庭)遗传病情况,调查结果按遗传系谱图的绘制方法绘制成图,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规律。这种类型的生物作业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中真切地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其参与意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合作意识。
(五)STS实验探究。
生物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的探索和验证。教师应针对某一生物学知识点,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实验探索。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例如学习“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2]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市场上常见的不同功效的洗衣粉,每人至少选择三种,按照实验要遵从的等量、条件控制、对照等原则,实验不同功效洗衣粉对不同污渍的去污效果,验证酶的专一性。这种类型的生物作业对于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塑造,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六)编制STS习题
高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应用领域,而应用领域的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一定有条件让学生一一去亲自实践。教师编制一些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紧密联系的STS习题,同样能起到STS教育目的。应用性的STS习题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下题:
2001年4月1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增加了沙尘暴天气的预报,4月21日,《焦点访谈》栏目又率先提出了“生态安全”的概念。我国政府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此外,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白色污染等亦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预防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出现,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当前严重威胁生态安全是的因素有哪些?
(3)列举出一个简单的生态农业模式。
(4)简单解释什么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白色污染。
参考文献:
[1]柳菊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关键词:苏教版 人教版 生物 新理念
全国各教材研究机构编写的高中生物五个版本,已于2004年相继在各实验区全面展开使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出版的生物必修教材中的《生物1:分子与细胞》。目前尚未见对这两种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的相关报道。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中的《生物1:分子与细胞》进行比较研究,可为高中生物教师把握课程标准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
一、 内容设置紧扣标准,正文呈现各有特色
两版教材都围绕《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学习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编写,人教版教材全书共设六章,21节,正文共130页;苏教版教材共设五章,13节,正文共89页。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布局紧紧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每章标题紧扣主线,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凸现了知识目标的教育价值。此外,教材中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容单独设置一章来阐述。苏教版教材为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在首章先通过健康问题和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来介绍身边的生物科学,再通过“挑战‘自然发生说’”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其内容一方面与本册教科书的内容相关联;另一方面,从科学本质开始进行科学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但二者在正文具体内容的呈现上又有所区别,都有各自特有的部分。人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蓝藻细胞,溶酶体,细胞骨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活化能,化能合成作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等。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挑战“自然发生说”,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显微镜的介绍,酶促反应,物体颜色的形成,观察植物器官的切片,坏死细胞与凋亡细胞的电泳比较等。
二、 结构编排自成体系,具体设计各有千秋
两版教材在结构上都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又各具特色。人教版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每章前言部分都引用一段精辟名言或富有文学色彩的诗歌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每节以“问题探讨”开头,通过图表与生活事例等相结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问题;在“本节聚焦”中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本节重点;特别是以科学家—邹承鲁院士的访谈“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序,编排独具匠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发展史的理解,揭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同时巧妙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此外,教材通过每章小结和自我检测,帮助学生对全章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苏教版教材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方面做了系统的设置。如在开篇通过学习指南,介绍本书的主要栏目及其预期目标,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每节通过“学习目标”和“关键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每节节后都设置了“继续探究”和“拓展视野”两个环节,旨在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热点前沿,以及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实现自我发展。此外,教材全书结尾增设的四个板块,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三、栏目设计别具一格,插图内容丰富多彩
人教版教材中穿插了23个栏目,共计143处;苏教版教材中穿插了10个栏目,共计79处。人教版教材穿插的各个栏目设计精致,匠心独运,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各栏目均使用了固定而明显的图标、分界线和颜色与正文相分隔。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技能训练、思考与讨论、资料搜集和分析等7个栏目,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验方法介绍、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等栏目,让学生直接或间接获得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启示,有助于强化科学方法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有关的职业等4个栏目,通过相关内容渗透STS教育,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学科交叉、知识链接两个栏目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注重章节间的纵向联系,纵横交错,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相关息信、科学前沿等栏目,扩充了知识信息容量,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最新进展,与时俱进。苏教版教材穿插的各个栏目也精心设计,并使用了固定的底色对学生进行提示。积极思维和边做边学两个栏目,引导学生训练思维、锻炼技能,在思维和动手活动中自主学习新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课题研究、继续探究两个栏目,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放眼社会、走进职业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拓展视野等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热点进展,开阔眼界。两本教材都特别注重利用图和图群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知识简约化和生动化。人教版教材中的图略多一些,在自我检测中新增了概念图,通过画图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以上比较,是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在教学一线的高中生物老师能更好的利用新教材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高中生。希望教师们能通过不断的探索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59.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中生物教材现代化,以适应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有些简单看法:
1、体现出了21世纪的生物学地位
1996年初,由我国172位著名科学家合作研究、集体撰写的论著《21世纪初科学发展的趋势》中指出:“生命科学因研究客体的极端重要和复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又非常迫切,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革命性变化,发展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作为跨世纪的基础——生物学的教材,充分考虑了生物学的科学地位变化,尽可能做到了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观念具有指导性,科学原理具有基础性,科学方法具有通用性,科学思维具有普遍性。
生物学教材中常用的对照实验方法作为科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自然科学;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变、信息的传递,而物质、能量、信息则是自然科学的共同研究对象;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温调节、激素调节、行为调节、生态平衡的调节等反馈调节模式均为控制论的研究实例。以上内容都经过高度简化,隐性地渗透到了教材中。
2.教材内容现代化,体现了时代特点,贴近现代生活,建立了能够适应新课改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但对科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关注不够,现代科学知识的渗透速度也较慢,这样就造成了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现代技术和现代职业的多层次需求,造成“学无所用”。
从实际出发,联系日常生活,就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为生动活泼,也更易启迪学生思维。例如教材中多处添加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介绍了与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既联系了生活现象,也突出了科学的实践性和价值观。在介绍原核生物中的蓝藻时,介绍了“发菜”等例子,学生容易了解。
教材中编写了有利于理解教材,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富于概括性的图表、科学事实、经典实验等。如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蛋白质功能示意图、ATP的利用示意图……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材以学科结构为主线,完善了教材的结构,对生物学的认知从分子一直到生态系统,在讲解分子与细胞时又按照细胞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命历程为主线……使教材具有系统性,建立了完善的认知结构。
从教材编著来看概括性的认知图表,论证性的论据,包括科学事实、生活常识、经典实验,能够促进概念、原理的消化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业负担。
3.教材注重了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教材中除了讲解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研究,例如介绍了画概念图、构建模型、绘制流程图等方法,不仅适用于生物学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同样适用。
4.强化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地位,注重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能力
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孕育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至今仍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材中渗透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在教材章节后插入了多篇科技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等。
5.实施教材系列化进程,科学地运用教材指导教学改革,调控教材评价
出版了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声像出版物等。特别是教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差异,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供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促进了教学改革。
当然,笔者通过两年直接接触新教材,也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1.可以再插入一些已有定论甚至还存有争议的前沿知识。例如对于酶催化的“锁与钥匙学说”已被公认,它也非常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特征,很多教材都有介绍可以收入教材。
2.教材中存在知识脱节现象。例如在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出现的矿质离子,前面没有介绍……
1. 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前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 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DNA是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利用该特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利用DNA的检测结果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实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此项研究在动物试验中已取得了成功,癌肿生长开始缓慢,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准备为21世纪生物 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
2. 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讲“伴性遗传”时给学生讲了一个事实: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 ,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好奇的目光中,让学生开始探究知识。
3. 开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 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
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 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 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们说:“一堂课 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分组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兴趣。
摘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科学,实现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教学,更好的开展好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创新思考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创新
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国家全面进行新课程的改革,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推动社会发展需要有重要意义,实现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切实落实好对高中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生物教学质量。下文首先分析新课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阐述加强高中生物创新教学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来更好的实现高中生物创新教学,达到新课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1 新课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下,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新的思想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来指导生物教学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重视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重视对学生生物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加强高中生物创新教学重要意义
2.1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生物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整个课堂形成以老师为中心的局面,分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强化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2.2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生物人才。在现代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科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思维方式,生物科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对生物体和环境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了化学和物理的思考方法,重视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市场对生物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 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进步。强化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中生物创新教学
3.1 树立新的高中生物教学观念和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开展好高中生物创新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思想下形成了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老师单方向灌输知识,老师和家长过于追求分数的高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做好高中生物的创新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科,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探讨意识的培养。
3.2 改革教学方式,推进高中生物创新教学的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在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到生物教学课堂中,借助多媒体模拟将生物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生动的动画展示出来,降低教学难度,比如在进行细胞分裂过程的演示,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之间的结构分析,都可以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目标细化,组织安排学生讨论思考,满足自身的好奇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关键词:中学 生物学 教师素质
生物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因此社会更需要我们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我们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要有怎样的教学功底和素质?这一方面,目前已有许多专门的论述。我结合自身的认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生物学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教书育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生物学教师和其他课程的教师一样,一是必须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虽然在现阶段,生物学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比重较低,各地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生物学教学的现象,但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应受到丝毫影响;二是必须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根本动力,以高尚的师德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必须树立起“为学生而教学”的教育理念,满怀爱心,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传播生物学知识,及时端正学生思想,培养有用之才。此外,生物学教师也应该注意修身养性,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做到以身立教、以德服人。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1.要掌握系统全面的生物学教学理论。除了掌握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外,生物学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动态、新突破。生命科学已经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学科,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器官移植以及环境生态科学等发展迅猛。许多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如粮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等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中学生物学教师只有不断从中汲取营养,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成为理论扎实、视野开阔的合格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知识。此外,生物学教师还应具备必需的边缘知识和工具知识,通常包括中学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除了授课水平外,中学生物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也是考察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校内的生物学实验、校外的实践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全面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实验及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3.要不断增强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只有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生物教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汇集梳理、分类管理并组织成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其次,教师要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能力,如能将媒体网络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工具,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助一臂之力;再次,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兴趣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预先制定学习和实践的目标、效果以及不同阶段学习实践引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等。
4.要及时总结反思教学得失。优秀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反思和对照,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更加明确自己的长处和弱项,更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所以说,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精于总结已经成为生物学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中学生物学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成为生物课程的学习主体。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着重体现生物的奇妙性,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学研究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巨大作用,世界上还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等,尽量将课程和实验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除了与其他课程所具有的共性外,生物学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
4.要有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前提。应对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进行详细分析,做到多种条件的整合、叠加,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应特别注意突出目标、问题、探究和评价等意识。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教学的传统做法还不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校外资源和家庭资源,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社会,融入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汲取并掌握生活当中和身边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这几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兴趣
我们应通过生物学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课时,教师要给学生多介绍一些最新的有趣的生物事例。例如: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现象等。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资料,有所积累,才能举出生动、有趣、鲜活的例子。另外教师应多用一些轻松活泼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注意情感的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为今后师生的教学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和业务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甲教师非常受学生欢迎和尊重,其学生爱听其讲课,学习进步快;而乙教师不受学生欢迎,其学生不听其讲课,学习效果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是生物课,同样都是一本书一节课,有些教师讲课学生爱听,而有些教师讲课学生却不喜欢听?因为学生对某一门课的喜欢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让学生折服的自身的道德和业务水平,从而使学生从喜欢一个教师到喜欢该教师所上的课程,进而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之前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了解学生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
1.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现代科技的进步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帮助教师形象地认识生物,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生物,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容易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求激发知欲望,主动去探索知识。还可以利用电视、VCD、网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人体血液循环途径谈到体循环和肺循环,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用诗词、成语、谚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利用诗词,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重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明生殖发育;“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物质循环。成语短小精辟、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反映了生物现象和本质,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例如:根深叶茂反映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谚语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遗传的普遍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变异。这些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中,根据相应内容插入故事,让学生听出兴趣。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具有好奇心。他们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1: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他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例2: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最后从暗恋转为伉俪,但是他们六个孩子中有三个中途夭折,其余三个终身不育。那时的达尔文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晚年研究植物进化过程中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自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婚姻。这也就是他们婚姻悲剧所在。为了警告世人,他也把此教训写进了他的论文中,希望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的婚姻就是近亲婚姻的一个悲剧。
例3:19世纪时,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是当他们喜出望外地“如法炮制”继续为其他一些伤员输血治疗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了。这一事情令医生们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是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短短的一个小故事,便吸引学生对输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努力地去学习这些新知识。
四、联系现实生产生活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今世界的粮食、环境、人口、资源四大问题,无不和我们的生物学紧密相连。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以问问学生平时不小心受伤流血的伤口放在清水中或往伤口撒盐为什么会特别疼,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和失水皱缩的情况;在讲授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时,可以用糖醋排骨中糖和醋的不同作用来引发学生思考;在讲授动物的发育时,可以插入人工授精中人为“制造”双胞胎的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生物的进化过程时,可以拓展介绍古生物形成石油这个知识来告诉学生当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紧缺情况,从而教育学生不要浪费资源和尽力开发新能源……
五、引入生物工程,用科学理论展望未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中的四大主体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引入先进的生物工程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展望未来,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找到控制智力或记忆的基因,使其表达,从而繁育(试管婴儿)出绝顶聪明或记忆力超强的人。又如: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将动物和植物细胞融合后的特殊生物,该生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像动物一样行动自如。再如:将某些优秀基因整合到人的受精卵中,从而让“超人”来到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依照现在生物学的理论,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拓展知识,我们的学生就会被带入一个神奇的科学殿堂,学习生物的兴趣一定高涨。
六、给校园的植物挂标签牌和举办生物标本展览活动
在我们的校园里,植物种类比较多,在树木上挂上标识牌,标识牌上标明品种名、学名、拉丁名、所属的科属、大体生活习性等。学生既享受了自然,更好地贴近自然,又能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知识,是个学习的好方法,校园成为学生的植物学习基地。我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生物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并进行展览活动,这项活动成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项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动脑,又动手。在观察、实验和制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提高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光添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应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感染和吸引学生。这样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依赖。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加以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教学中,我通常都是先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个专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向教材以外拓宽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展的方面主要有:
2.1知识点的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生物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说教参上的,课外读物上的,生物杂志上的,等等。
2.2最新生物科技的拓宽。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前沿科学。教师在日常的开放性教学中要不断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学发展成就,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工程,网上治病,等等,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然后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幅幅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的图片,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5.把微笑与幽默带进课堂
利用合适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开学第一课就严格要求。但偶尔有打盹、说话、私聊、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走到开小差的同学跟前,不经意地点醒,或者突然停顿,或者干脆停止1分钟讲课,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再有走神的,顺便也让刚才溜号的学生看看黑板上的板书,待其理清思路后,上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同时设定小组答题竞赛,看看哪一组最后优胜,以此来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同时我会精炼课堂语言,穿插些与生物知识相关联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学生还会反复思考。
6.教学扎实严谨,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