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面设计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架空刚性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授流方式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营维护工作量小,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自2003年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采用并实现国产化以来,架空刚性悬挂技术已在广州、上海、南京、深圳、成都、苏州、宁波等国内多个城市地铁线路中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国地铁隧道内架空受流方式的首选。
我国的架空刚性悬挂技术经历了十分系统的研究过程,是在借鉴国外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经自我创新而成,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应用,总体上已十分成熟,实际运营中架空刚性接触网运行效果良好,未发生一次弓网事故。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架空刚性接触网也不例外。通过对已开通线路的调研,运营部门普遍反映受电弓碳滑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磨耗,其中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最为严重(见图1)。
图1 广州地铁二号线受电弓碳滑板磨耗情况
碳滑板异常磨耗的主要表现为碳滑板表面出现不平滑凹槽,尤以两侧为甚。凹槽的出现极大降低了碳滑板的使用寿命,增加车辆的维修成本,同时碳滑板表面高低不平也会增加钻弓、刮弓等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受电弓碳滑板不均匀磨耗的原因分析,找出现有架空刚性悬挂技术的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改进的建议,使之更加完善。
受电弓碳滑板磨耗不均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良好的弓网受流关系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受电弓和接触网均具备优良的技术性能,二是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对于受电弓碳滑板磨耗异常的原因分析也应从接触网和受电弓两方面入手。
1)接触网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刚性悬挂接触线普遍磨耗良好(见图2),属正常机械磨耗,因此可以说受电弓碳滑板的异常磨耗也主要是由弓网间机械磨耗造成的。对接触网而言,影响碳滑板机械磨耗的主要因素在于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即接触线相对于受电弓的分布情况。
图2接触线磨耗正常现场照片
下面以广州地铁二号线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广州地铁二号线刚性悬挂每个锚段基本呈近似半个正弦波状布置,为定性地研究接触网平面布置对受电弓碳滑板机械磨耗的影响,我们可将一个锚段等效为半个正弦波。等效模型见下图3。
图3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数学函数如下:
y=a*sin(π/L*x)。
其中,a:最大拉出值(a取0.2m)
L:锚段长度(L取243m)
将受电弓在±200mm范围内分成若干等分,并计算出每一等分内接触线的长度,从而得出一个锚段内受电弓各个区段与接触网接触长度的分布图(见图4)。
图4 一个锚段内受电弓接触长度分布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在0~180mm范围内接触长度基本相等,在180~200mm范围内接触长度明显增多,约占全部接触长度的32%,因此可以预见受电弓两侧机械磨耗要明显多于中间部分,这与受电弓实际磨耗效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接触网拉出值的分布对受电弓碳滑板的机械磨耗有影响,拉出值分布不均会造成受电弓碳滑板机械磨耗的不均,碳滑板与接触网接触时间长的区段易形成凹槽。
2)受电弓
为验证受电弓自身对弓网磨耗的影响,在一列广州地铁二号线列车上更换一架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受电弓,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近3个月、约1.8万公里的实验运行,得到如下测量数据。
换弓试验测量数据 表1
经统计分析,二号线车辆受电弓上的碳滑板的平均磨耗率为6.82毫米/万公里,一号线受电弓碳滑板的平均磨耗率为2.89毫米/万公里。试验后的碳滑板照片见下图。
图5二号线受电弓磨耗后碳滑板
图6一号线受电弓磨耗后碳滑板
从试验后受电弓照片中可以看出,一号线受电弓也出现了不均匀磨耗,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接触网拉出值不均布对碳滑板机械磨耗的影响。另外两种受电弓磨耗率不相同,说明受电弓结构、弓头质量、碳滑板材质等受电弓自身因素与碳滑板磨耗量异常是相关的。
既有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简析
目前,我国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为半波模式,即汇流排在一个锚段内呈半个近似“正弦波”布置(见图7),广州地铁二号线即采用此种方式,对于锚段关节、最大拉出值等“关键悬挂点”严格规定了相应的拉出值,而“非关键悬挂点”受当时设计条件所限未给出具体拉出值。但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将接触网调整成半个近似“正弦波”布置;一种全波模式,即汇流排在一个锚段内呈完整近似“正弦波”布置(见图8),除广州地铁二号线外其他刚性悬挂线路均采用此种方式,对于锚段关节、最大拉出值等“关键悬挂点”严格规定了相应的拉出值,“非关键悬挂点”给出了参考拉出值。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基本根据设计给出的拉出值进行安装调整。
图7 半波布置模式简图
图8全波布置模式简图
半波模式下一个锚段内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长度的分布已在前文中得出,下面将全波模式下一个锚段等效为完整正弦波,得出受电弓各个区段与接触网接触长度的分布如图9所示。
图9 全波模式下一个锚段内受电弓接触长度分布
由图4和图9可以看出,无论半波还是全波模式,相比与受电弓中部,受电弓两侧与接触线接触长度要长,使得受电弓两侧的机械磨耗较中间部位大。不同之处在于,在一个锚段内,半波模式下接触线只在半个受电弓上滑动;而全波模式下,接触线在整个受电弓上滑动,且与受电弓任一区域的接触长度是半波模式的一半。全波模式下,接触线在受电弓上的滑动频率更快,从而使得碳滑板磨耗更趋均匀。这一点从实际运营线路受电弓碳滑板磨耗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图10 全波模式受电弓碳滑板磨耗情况
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优化建议
根据上文所述,既有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都会使得受电弓碳滑板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磨耗,这是由正弦波的特性决定的。但从半波变成全波后,受电弓磨耗明显改善,也说明接触线在受电弓上的滑动频率越快,磨耗越均匀。另外如果使接触网在受电弓两侧均匀分布也会使得受电弓磨耗均匀。基于以上思路,为改善受电弓碳滑板的机械磨耗,结合现有平面布置模式,提出以下两种优化方案。
方案一:双正弦波布置模式
图11双正弦波布置模式简图
双正弦波方案是在一个锚段内汇流排成两个近似正弦波布置,对于正弦波而言,虽然从理论分析上依然是受电弓的机械磨耗两侧要大于中间,但是由于在一个锚段内接触线在受电弓上循环运动两次,使得接触线在受电弓横向上的移动速度加大,从而可以起到改善弓网间机械磨耗的作用。
方案二:折线布置模式
参照柔性接触网平面布置方案,将一个锚段内汇流排基本成折线布置,折线间以圆弧相连,圆弧半径不小于汇流排最小人工弯曲半径。由于汇流排主要以直线形式出现,且与受电弓中心对称布置,因此可以说在此种布置方式下接触线在受电弓上的分布基本平均,每段碳滑板的机械磨耗基本相当。
图12折线布置模式简图
相比较现有的平面布置模式,上述两种布置方式均可以达到更好地改善弓网间机械磨耗的目的,代表着架空刚性悬挂平面布置的发展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布置模式中汇流排弯曲次数更多,弯曲半径更小,易出现伸缩过程中汇流排与定位线夹卡滞的现象,因此需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现有汇流排安装方式、零部件结构等加以优化改进。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受电弓碳滑板不均匀磨耗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架空刚性接触网平面布置的优化设计方案,希望能为架空刚性悬挂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平面设计 实践教学 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着诸如师资力量的不断流失,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逐年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等状况,以上种种严重桎梏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需要,显现出教学方法僵化,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教学定位不准、内容陈旧,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轨等弊端,也就必然出现学校教不出,学生学不会,实践用不来,市场看不上的现象,造成中等职业学校人才输送与就业市场需求隔河相望的尴尬局面。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育应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向市场输送平面设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定位是否准确将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正确把握好平面设计的教学定位,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切实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和扩大学生就业面和就业率,是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遵循的宗旨。因此,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摆脱旧框的束缚,形成自身教学特色,以适应平面设计行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需求。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行业市场需求的重要的来源和有益补充。中专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其一定的竞争力:一是对待遇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二是比较务实,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三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只要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培养市场急需的平面设计应用型人才作为第一要务,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也将更广阔。因此,如何将平面设计教学和市场需求相接轨,让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掌握专业应用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来讲需要找准定位。虽然广义上的平面设计教学要求分层次培养平面设计人才。其中包括创意人才、表现人才、研究策划型人才、应用操作型人才等等。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却有一定的特殊性,他的定位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那就是精于操作各类电脑软件,熟练的解决图形图像的处理以及文字图形编排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也需要准确定位。首先,专业水平高低与学得好坏和个人喜欢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要结合自己的喜好和专业水平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差异化学习,突显自身优势。其次,在注重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多学、多看、多做。
在学习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脑技能,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在作品中表现出来。通过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规律和设计模式,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通过多看与平面设计有关的书籍和作品(如文学、哲学、绘画、历史等),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还要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注意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将各样的分析和自我的审美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创作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设计作品。
二、设计基础知识与电脑操作技能是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着重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基础性,作为中等教育的形式,学生在文化素质、专业基础、能力水平以及社会经验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就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所长,才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所以,设计教学应以实践的应用型设计教学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基础性、技能性和职业性的教学特点,只有将设计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电脑操作技能教学相结合,才能既有效提高学生对设计知识的掌握,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熟练电脑技能的操作。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图形、文字、编排、色彩教学等,平面设计的实践运用是在书籍、宣传品、海报、产品广告、包装乃至网页设计等方面。设计基础教学是如何做好设计的关键,如何运用色彩的心理、色彩怎样搭配适合怎样的人群、文字和图形的编排合理性、图象的语意等都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键,也是做好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常见性课题,如公益海报设计、房产招贴设计、日用品宣传设计、名著的书籍装帧设计等,通过观察身边最平常的事物,让学生在课题中锻炼基本的设计观察能力。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主题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基本的设计审美能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正确分析力、判断力、形象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电脑中的各类软件是体现设计理念的重要媒介。掌握设计软件操作,熟练运用快捷键,灵活利用工具编辑图形,调整色彩,修正图像,合理编排,都是电脑技能教学的必修内容,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设计思想,还要熟练操作多种设计软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眼的敏锐观察力,训练手的熟练、准确的表现力与协调性。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既要重视设计基础的教学,又要重视电脑操作技能的教学,两者缺一不可,将设计基础的教学课题和电脑技能教学并置,通过应用软件操作将设计理念形成作品,通过完成设计作品,又能进一步熟练应用软件技能的学习和操作。通过图文并茂的直观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感知客观事物,形象的认识世界,同时也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让学生更好的将设计基础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融会贯通。离开电脑的操作技能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缺少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电脑操作技能就会变的毫无意义。因此,设计基础知识与电脑操作技能是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例如,在图形教学中,一课题练习为:以公众熟悉的形象为原始形,展开形式语言训练,要求以同一原始形为依据,不改变构图,不增减信息内容,利用电脑软件操作,在表现手法上进行反复变化尝试,追求表现形式的多途径练习。)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实践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人才
设计最终要面对市场,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少学生在做平面设计时往往存在闭门造车坏习惯。针对这一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与公司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市场思路的教学体系,通过模拟操作现实存在的专题设计为在校学生提供市场运作中的实践机会,始终让学生身处设计第一线学习和锻炼。三年级,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提出个案的设计,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设计市场的动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重在培养应用性人才。首先,要从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制定上增加更多地实践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实践学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实践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实践运用中融会贯通,学习掌握一些课堂内无法学到的知识,例如,印刷的流程、印刷的色彩校样、客户的心理等。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其应用设计作品的优劣不是由学生自己来评定,也不是由教师来评定,而是由行业和客户来评定的。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出应聘该职位的人员需有2至3年实际工作经验,这说明企业对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缺乏信心。因此,中等职业平面设计教育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办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
总之,平面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中等职业学校的平面设计教学应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将更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谋发展、求变革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2]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普及,从而致使市场对平面设计的需求增大,而对平面设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大量网络产品与新型网站的出现,出于各种运营需求,使网络公司大量吸纳平面设计工作人员,从而导致市场对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量不断扩增。网络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面设计,很多大型网络公司均已设置了平面设计部门,因而,网络快速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要求随着新的需求不断增高。网络的普及标志着当代人们正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平面设计则需要有更高的使命,其拥有更多受众的同时,对视觉触感有更高的需求。然而,传统平面设计对这一需求是无法满足的,因此,改革成为必然的途径。
2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基于互动的平面设计教学的一些策略
2.1对教学模式与理论基础加以完善当前的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必须强调市场意识的引导教育,而全面改革平面设计的理论知识结构是市场意识引导的教学重点。进行理论知识结构的改革,首先从课堂教学模式着手,让学生步入社会,深入市场体会,而不仅限于教室课堂之内。与此同时,教师或者学校可与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公司合作,聘请资深广告策划人或广告公司负责市场负责人进行专业与社会知识讲座,从而达到联合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对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开阔视野,还可将讲座人或授课者的创新思维、社会阅历与对设计的市场需求等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达到广告媒体的应用能力及掌握广告设计的创作与实施。
2.2着重多媒体网络的新型课程教学二维视觉是传统平面设计的侧重点,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在视觉效果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三维技术的立体视觉效果,更让人们为之震撼。因而,三维技术必须相应地融入平面设计教学的课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下,Flash体量小、交互性强、动态效果逼真等优势特点,其在网页设计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而Flas应用于平面设计课程,二维动画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必将给平面设计带来更多的活力,从而使学生学习平面设计的行为能力更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2.3对学生多媒体环境下平面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使较多的学生都能对教师讲过的案例都可完成制作,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生创新设计作品而打下牢固的基础。创造是设计的本质,而设计过程的创新思维,源于个人对设计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差异。因此,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习独具的思维、设计风格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并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与内心独特的潜意识思维,使得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潜能被充分挖掘,从而设计出独具个性的优秀作品。
3结语
现代广告自19世纪中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印刷术的发展,彩色石板和丝网刻板分色印刷技术被广泛应用;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人们对广告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也就奠定了现代广告兴起的基础。随着广播、电视的出现,广告的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如今的广告在经济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理论与实际运作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众多的广告形式,作为一个从事平面设计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对广告从整体上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把握不同广告创意形式,更好的地发挥其优势。
二、平面设计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有可能接受到广告信息,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网上冲浪以及各种生活设施和宣传媒体所释放出的信息能够看出来。 平面设计专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商业宣传、产品销售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等广大泛围内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平面设计这门行业显然是具有灿烂的就业前景。
三、创意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教学现状
我们当代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性格普遍较活泼、外向,乐于表现,相对前些年同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设计水平,部分学生还有一些电脑操作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设计及电脑操作感兴趣,不足之处是创新思维能力略微不足,而且大多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创意思维的主动性。
根据平面设计方向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征,以及未来我国平面设计事业的发展趋势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培养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应加强设计基础课的培养,以图形创意课程为核心学科,拓宽学科的基础层面,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创意能力,主要加强电脑专业课的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平面设计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达到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要。其次是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设计思维教育从基础抓起贯穿在教学计划中,培养创作的能力,具备专业创新的基本素质。并通过三年不间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掌握相关软件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最后应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各科的专业教学当中,不间断的穿插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实践工作。
四、创意思维培养的具体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还是在广告的创意方面。对于创意,我们要求学生每次设计起点为零。这里零的含义有三层:
首先,创意突破的起点。创意突破在于自身,常讲的“灵感突发”其本质,不在于客观、外界、物象的“启”,而在于主观、内在、心神的“悟”,“启”与“悟”相连。广告创意灵感的产生,强调自身长期的积累。詹姆士?韦伯?扬关于其孕育过程“魔岛浮现”的比喻,有助于我们形象地理解此点。珊瑚的尸体长年累积生长成珊瑚礁形成浮现海面的“魔岛”,这是一个从“此”到“彼”,从“量”到“质”的过程。量的积累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潜在的,而质的改变却可以是瞬间的、突发的、显现的。此种积累,应是自觉、有意识、全方位的。比如:对广告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对心理学、生理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哲学思维方法的领悟,对美学与艺术思考的深度,对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认知程度等。
其次,创意灵感的源泉。种种奇思妙想的“原创”作品虽可称为“创想”与“创造”,但决非凭空而来,来源于“创意库”,即灵感进发的源泉。创意设计作品灵感显现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找到与设计主题和信息传达最契合的设计元素,并且挖掘出二者本质的关联。这种内在的联系有时可能很潜在、很原始、也很微妙,但却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联结点。这样,最佳表现的切入点与表现方式才容易被捕捉。
最后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创新思维是一个有意识的思考过程和由直觉意识启动有的放矢的开发智力潜能的过程。打开思路的方法可以注重对各种不同设计风格、不同创意特征、不同切入方式、不同表现手法的广告设计作品的采集、研究与汲取。 打破种种主观与客观的限定与思考的枷锁。理性与疯狂交织,是现今商业设计的时尚,有限为无限的基础,摈弃原有的经验与种种习惯定势是一切创新与突破的前提。再就是注意启发想象。一些奇异的、超自然、反流行、反规律的表现方式,之所以易引发注目与加深记忆,是利用了人的生理感应与心理认知的作用规律。比如:诸多超现实的表现悖背人对客观物象正常的、规律性的认识,从生理感应到心理感知应有的平衡被打破,人们对之直觉经验的思维与联想受阻,势必会激发其多维的想象与探索的好奇。墙上随手的涂鸦画,无关的事物间偶然的关联,对某表象直觉的领悟,自然物生长、衰落间变化的过程,蓦然发现的有趣、幽默的组合与形式,电脑设计过程中无意得到的奇异效果等,都是我们自身创意的宝贵财富。
对于平面广告创意的教学方面,睿智、非凡、原创的大手笔大多归于这一“零”的思维。这是一个回归与突破的循环,就像零可用首尾相连、无始无终的圆表达,代表永恒。本质上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是成功创意的思维基础。对于传统的突破和改革,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找出学生特点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职业能力。要想让学生顺利走入市场,必须强调职业教师要真正融入行业市场,通过与企业的亲身接触了解他们的人才需求方向,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达到与企业结合教学弥补学校教学与社会脱节的不足,进而在校园的教学中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准确无误的模拟真实就业市场,保证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市场的协调发展,所以说市场成为改革的推动力。
关键词:平面设计 影响因素 改革措施
一、影响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提高因素
1、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非“纯情艺术类”的学生,虽然已采用了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但学生仍未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其作品模仿痕迹明显,设计风格拘谨;布局、结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个体之间学习成效差异大。
2、随着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延续多年的传统基础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如各门基础课程都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运行、缺少连续性和协调性,照搬纯艺术教学模式以及缺少对平面设计教学独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体系的构建和信息传达以及创新思维的运用等研究上,这种研究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色彩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更多的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知觉过程、探索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理解过程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纯艺术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平面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中来,势必要放弃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当我们面对一群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青年学生,传统僵化的基础教学思想和体系无疑是对他们创作激情的抹煞。
3、学生在造型形式语言内容的选择上,经常搞不清应该选和选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进行作品的设计,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语言内容过于简单和单调。在单项构成形式语言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构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语言元素去指导和完成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难以展开,形式语言比较单一。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种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办法,作品效果难免显得单调乏味。从这些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形式语言教学过于简单所造成的。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形式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探求,和与此带来的知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应当得到积极评价。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启发独立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的感觉,这包括了对事物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现技巧。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1、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要求也是明确的,即能熟练操作软件,并创作出各种广告图形。但是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基础则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结构的韵律美感及其色彩规律;评价标准就是要求创作的准确性、生动性、严谨性和完整性。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平面美感的认知和掌握创作技巧方面的要求。而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的原因,则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导致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较为熟练,但创作作品水平较低。对于这部分内容,授课时还是应当保留的。课程内容中应将软件学习与设计相涵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如将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知识列入到教学内容中,打破单一的软件学习设计局面,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排版能力和作品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应当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应该首先改革课程安排,对授课内容应做合理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传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艺术宝藏,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可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加重图形的份量,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创意,开启创造性思维,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这样在课程安排上有所侧重,在课时上保证教学的重点放在“图形的创意”这一块上。
关键词:平面设计;案例教学法;实践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案例为对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构,然后通过学生探讨和思考,最终达到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教学活动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平面设计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教育不够重视
一些大学重视其他专业教学,忽视平面设计专业的教育,因为平面设计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新兴行业,也属于我们常说的冷门,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很多院校更重视本校重点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在平面设计专业投入的资金和政策不够,导致平面设计专业软硬件皆不足,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设计较短,教师专业水平有限。
2、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较低
部分院校教师队伍不够完善,一些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平面设计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个别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变而来,教师的专业水准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平面设计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3、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案例教学法应用收效甚微
一些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手法陈旧,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用一台电脑简单的重复一些基础平面设计软件技巧,这是不能达到网络时代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不够广泛,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够深入,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分析
1、师生互动性强,教学过程开放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特点是师生互动,平面设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案例并加以解构,使学生对案例有一种明确认知,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平面设计方案与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与教师加强有效互动,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和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深刻性。
2、学生自主性发挥明显
案例教学法另一个特征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分析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指出案例中可以借鉴的平面设计知识,如果自己担任该案例平面设计师,自己会从那些角度出发进行方案设计,案例设计的优缺点,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直接反驳,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和进步。
3、理论探究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平面设计案例真实、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强调的是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案例解构,这也是实践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平面设计中的有效实践
1、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慎重,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指的是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时时刻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案例的针对性要把握好,以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情感需要为依据进行案例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案例还要有实用性,主要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要能够使学生提升设计能力,将案例中提取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在未来的设计方案中加入一些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学到的元素。
2、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案例教学相结合
当前部分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水平还很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平面设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课时设置较少,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首先要加大对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设备投入,完善课程设置,有效的增加课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善的课程设置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能够提升课堂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合理组织教材学习,但不能完全依照教材顺序学习,要自己组织好学习内容,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讲案例教学法充分运用,那些重点知识更适合用案例教学法去展示,那些不适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学生平面设计知识的掌握与吸收是有利的。
3、积极组织案例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案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掉案例中不重要的细节,将那些重点信息集合起来,发现案例中的知识与所学的平面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案例内容相结合,创设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讨论的大方向,允许不同的声音与见解的存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的交流,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得到知识的巩固,例如做一些优秀广告设计的展示,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利弊,进而提高自己的设计综合能力。4、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要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才会焕发突出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案例设计通过图案、声音、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平面设计的魅力,增加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
四、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可或缺,这有赖于学校有效监督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手段、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有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掌握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李翠翠 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肖煜辉.案例教学法在coreldraw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3):19.
关键词:现代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9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商业竞争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大多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在企事业单位中录取率较大。然而,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校设计专业人数逐渐增多,却忽视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与学生认为,平面设计只是手工劳作,忽视了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设计专业,其创造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也是相当重要的。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心得,浅略分析了现代中职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当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1.生源复杂,课程安排不合理。首先,由于中职学校自身的条件有限,在平面设计专业开设条件、开设课程、开设目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中职学校招生生源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基本的创造能力。还有,中职学生平时课业较少,学习知识比较宽泛,多以基础知识为主,没有深入地研究本专业的知识,更没有突出的专业方向,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教研师资缺少,且缺乏过硬的知识。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大多是搞艺术,在设计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深造。虽然有一部分教师从事过设计工作且有一定的设计经验,绘画功底与审美品位较好,但是其创新能力却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对平面设计的市场竞争行情掌握不够了解。另外,由于中职学校设计专业教研师资短缺,甚至有时一个人可以管理多个专业,造成单独的专业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学生除了了解本专业情况外,对相关的市场营销、工艺制作、广告法规等没有概念,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创造新的作品,毕业之后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3.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学生学习被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思考,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创新意识也逐渐消退。另外,学生虽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融会贯通到实践操作中,学生在面对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时,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的课程,只是想要考试及格,而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忽视了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对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4.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刚接触平面设计这个专业,都比较迷茫,在教师的指导下,也逐渐意识到平面设计知识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自身年纪较小,缺乏定性,再加上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导致在上机实践课上无法持续专心学习。
二、改善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建议
1.精简多练,引导学生入门。对于刚刚接触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没有太多的了解。为此,在授课初期,教师要进行手把手的教授,对于概念的理解、图形的设计、上机操作等,教师要详细地讲、细细地说,多引导、分析和辅导,让学生先轻松的入门。在学生有一定的设计知识基础上,教师也不能轻易放松,他们能力有限,这一时期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去独立学习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设计作品,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教师既不能全包办也不能撒手不管,既要适当地引导也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慢慢的模仿与实例相同的作品,从而一点点的让学生去向外拓展。
2.重视知识的积累,强调动手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设计知识的框架和要点,对各章节的难点、重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注意知识的记忆与积累。从实践中验证知识,再运用知识去实现操作。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者自身情况,走进企事业单位学习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另外,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举行与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各种比赛,从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3.引导学生提高对现代设计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而缺乏师生互动,长久下来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抵触,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与设计内容结合起来,所讲述内容最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学习效果会更加好。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转化为设计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设计的动力与兴趣。
4.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计的本质源于创造,平面设计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就是一种特色,它能表现出每个学生的独特见解。现代的平面设计倡导独具风格的设计创意,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来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鲜明的特色。
平面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我国的技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的内容,深入研究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学生的利益为主,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达到师生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应用
目前全球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已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实现与互联网的结合,那么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教学领域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结合,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科目的要求出现了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混合式教学法更适合应用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混合、教学理论混合、教学技术混合等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混合式教学法的理论概述
混合式教学法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通过对传统课堂整合并加入灵活的教学方式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学习。对于许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通过能力的发挥能够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另外,混合式教学法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这样有利于教学信息化的实践和推广。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研发的,其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实践到教育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可以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在线上进行直接的讨论和沟通,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空间上的限制,使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将教学内容集成到网络中,并划分成教与学两个不同区域,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进行线上授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身需要的课程,提高了教学的准确性。而且这种方式的有效性更强,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数字化教学平台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这种连接方式打破了传统师生之间的生疏关系,为建立和谐共促的教学关系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体系,对于思维逻辑较差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进行规划学习的平台,而且混合式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时间自由度,如果学生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参加课程,可以通过课程回放重新获取学习内容。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影响,使师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设计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互联网思维、图像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上能力是教育大纲对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的要求。所以多媒体平面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PS技术的运用、平面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多媒体平面设计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掌握基本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思维。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分为基础应用和专业应用两个部分,混合式教学法在其中的体现分为九个模块,基础应用模块有五个,专业应用模块有四个。其中基础应用模块具体对应的学习方式有: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方式;图像处理与合成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与上机实践学习方式;图像创意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艺术字体制作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作品构图及界面设计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与协作学习方式;专业应用模块具体对应的学习方式有:网页界面设计模块对应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课件页面设计模块对应多媒体教学、上机实践以及网络自主学习方式;游戏软件界面设计对应网络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其它多媒体画面设计模块对应网络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方式。通过模块与学习方式的对应为学生提供进阶式的知识结构,但要将不同学习方式实现的学习效果纳入到学生成绩考核中,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教育创造了更良好的条件,面临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化教育应寻找更适合的道路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既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又要保障教学的质量,所以广大教育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法,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晓倩.混合式教学法在多媒体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24):134-134,135.
【关键词】色彩理论,教学理念,信息化,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类专业中,色彩理论是设计者必备掌握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专业课程。它涉及到色彩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各类设计中的色彩组合规律。
现代是信息化、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平面设计教育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拓展设计的领域。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色彩理论的教学必须要改革,要突出平面设计领域自身对于设计色彩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发展为目的。我对平面设计专业的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在此过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
一、树立新的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理念
平面设计色彩理论的教学与传统的色彩教学则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要解决的是设计型思维方法问题。因此,平面设计专业的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对原有的色彩理论教学理念和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对于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学习色彩理论最终是要将其应用到生活环境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名片设计、标志设计、杂志设计等。传统的色彩理论课偏深、偏难,很多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色彩的学习使学生最终能熟练的加以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用韵相结合、训练与平面专业特点相结合,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例如:讲解互补色方面知识的时候,我设计了运用许多互补色的围巾,衣服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搭配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激发学生主动吸收深厚广博的美术史和色彩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全面的色彩素养,开阔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审美趣味,以适应新时代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
二、引进好的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平面设计专业的色彩理论课程应该具有与以往传统不同的思想和手法。色彩理论课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来说主要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强调的是意象表达,训练的是理性思维,是适应各设计专业各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具有时代性,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富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深浅适度,分量适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
在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我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引进新的色彩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吸取民间用色之精华,把现代意识注入传统文化之中,对于古代的、原始的、传统的、现代的、民间的都兼容并蓄,取其精华。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在理论的阐述上循序渐进,并例举大量的实例,增加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采用设计色彩与色彩理论课程有机的结合的教学模式,正是由于超越了传统的色彩理论教学,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提高。使学生大胆地把形象与空间结合,形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创新意识大大的提高。并在大量的写生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绘画技能。培养了基础较为扎实,善于创新,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应用信息化设计色彩理论教学模式
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色彩的想象能力比较缺乏,教师要将设计色彩理论与信息化训练的内容相结合并得以自然延伸,与今后的专业设计紧密衔接,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色彩理论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就可以方便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应用信息化电脑屏幕,通过直观的表现,让学生对色彩理论知识中大量的色彩信息得到感性的体验。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利用信息化电脑软件对同一个图片进行多种不同颜色的组合搭配,分出不同的色系,让学生深入思考感受色彩在人的心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photoshop软件中通过色彩平衡对话框,调整色相。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屏幕上展示把图片调整为春天以绿色为主,夏天以红色为主,秋天以黄色为主、冬天以白色为主的四季处理过的同一个景色的图片,也可以把图片处理的整个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不同色调带来的季节特点。还可以调整明度、饱和度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沉重心理感受陪低明度,温和的心理感受陪中明度,轻松的心理感受陪高明度,让学生感受不同明度调子的不同观感。利用photoshop软件调整饱和度,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的欣赏来把握纯度色调的特点和运用。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纯度调子带来的感觉差异,高纯度色调感觉活跃、积极;中纯度色调稳重、中庸;低纯度色调平静、消极。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来说色彩的配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对色彩理论课的教学这部分只能是点到即止。在配色实践中学生缺乏对色彩理论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只能凭自己主观的感觉和习惯去选择搭配色彩。应用信息化的手段,让学生用电脑软件对同一个食品广告作品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探讨研究色彩搭配原理。作为教师将不断发掘电脑软件的潜力,促进设计专业色彩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应用信息化的色彩教学模式可以使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方便的学习和理解色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将要从事的设计工作实效性,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总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色彩理论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平面设计师为目的。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使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使“设计”与“色彩”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出设计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